![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阅读》核心素养教案(2025春)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6684718/0-173888858812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阅读》核心素养教案(2025春)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6684718/0-173888858818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阅读》核心素养教案(2025春)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6684718/0-17388885882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单元核心素养教案(2025春)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阅读》核心素养教案(2025春)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阅读》核心素养教案(2025春),共20页。
第七单元 阅读【教材分析】[人文主题]本单元围绕“习惯”这个主题编排了《文具的家》《一分钟》《动物王国开大会》《小猴子下山》四篇课文。四篇课文渗透着责任意识和良好习惯的培养。[课文编排]《文具的家》是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文具;《一分钟》是时间意识的渗透,让学生逐步学会管理时间;《动物王国开大会》让学生明白通知事情时,要把重要的内容说清楚、说完整;《小猴子下山》则渗透了做事情要有目标意识。[语文要素]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这是在延续一年级上册和本册第二单元“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要求的基础上,在阅读理解方面的进一步深化。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循序渐进,体现学习的层次性。《一分钟》的学习,要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运用“要是……就……”的句式进行推断,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动物王国开大会》由四个相似的情节构成故事内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根据已知内容对后面的内容作出判断,培养学生具备信息完整的意识,继续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小猴子下山》的要求有进一步的提高,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要整合信息,对“小猴子最后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去”作出判断。本单元另一个学习重点是读好疑问句和祈使句的语气,在课文《动物王国开大会》中出现了较多疑问句和祈使句,要让学生在分清角色的基础上,体会角色心理,读出祈使句号召、命令的语气,读出疑问句思考的语气。本单元还要关注长课文的教学。《动物王国开大会》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篇幅较长的课文,一共有18个自然段。教学时可利用童话情节反复的特点,借助插图帮助学生梳理、读懂课文,再引导学生体验角色,读好对话,读懂长课文。【单元核心目标】1.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读好疑问句和祈使句的语气,读好长课文。2.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良好习惯。【单元任务群目标】[基础型学习任务群]1.认识57个生字和2个偏旁,读准3个多音字。在生活情境中积累11个词语2.会写29个字,掌握半包围结构的字的书写笔顺规则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对话4.朗读积累关于学习的名言[发展型学习任务群]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平平安安、后悔”等词语的意思;运用组词的方法积累词语;能展开想象,选择词语说几句话2.借助插图、故事情节反复的特点读懂长课文3.借助文本情节,了解告知一件事情时,需要说清楚时间、地点等要素;能根据问题提取、整合信息,推断事情的原因、结果4.能认真听故事,借助图画听懂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5.能借助图画讲故事,讲出故事的主要内容,做到声音响亮[拓展型学习任务群]1.和大人一起读:《狐狸和乌鸦》2.实践活动:(1)合理展开想象,有条理、通顺、连贯地讲述故事的内容(2)总结从故事中学到的道理14 文具的家【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热爱中华文化,规范书写汉字。[语言运用]一字组多词,积累词语。[思维能力]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经验,读好人物的对话。[审美创造]养成收拾整理文具的好习惯。【课前解析】关注课文构成:《文具的家》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文字活泼,富有童趣,并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文中小女孩贝贝在妈妈的教导下,养成了整理文具的好习惯。关注字词:本课的生字中,“此、仔、所”是平舌音,“查”是翘舌音。课后“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还提示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口头组词,达到识记字词的目的,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能力。[关注朗读]本课的朗读重点是读好贝贝和妈妈的话。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课文插图和圈画文中的提示语、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体会人物感受,读出人物对话时的语气。【教学目标】1.认识“具、铅”等13个生字,会写“笔、知”等6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经验,了解课文内容,读好人物的对话。(重点)3.初步养成爱护文具的习惯。【课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具、铅”等13个生字,会写“笔、知、道”3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谜语,引出课文题目教师导入谜语,学生猜一猜。教师引导: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文具有关的课文。(出示课件3)(板书:文具的家)1.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读词语,猜测这些词语与什么有关。(出示课件4)预设:这三个词语都属于文具。2.字理识字。(出示课件5)课件出示“具”的字形演变,教师讲解:“具”是象形字,最早的“具”字上面是器物鼎,下面是双手,表示双手捧着盛有食物的鼎器。本义指准备,操办,置摆酒肴。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初读课文。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借助拼音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标出课文段落序号;想一想,“文具的家”是什么。(出示课件6)2.出示课件,标注自然段。(出示课件7)3.学认字。(1)出示会认字。(出示课件8)学生自由拼读,识记生字。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认识的生字。教师提醒:“此、仔、所”是平舌音;“查”是翘舌音。(2)出示词语。(出示课件9)教师引导学生读准词语:先自己读词语,读准字音,再同桌互相读,互相纠正。去掉拼音,学生接龙读词语,教师检查认读情况。4.识字方法。(出示课件10~12)教师过渡并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1)字谜识字:一人一把火。(谜底:伙)(2)形近字比较:具—真 此—比(3)加一加:亲+斤=新 亻+子=仔减一减:此=些-二 平=苹-艹(4)熟字组新词。三、互动课堂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具的家”指的是什么。(出示课件13)预设:文具盒。仿写句子。(出示课件14)例:书包里的文具盒,就是这些文具的家。 是 的家。 是 的家。2.教师提出问题:贝贝遇到了一件什么麻烦事?(出示课件15)预设:贝贝的铅笔只用了一次就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橡皮只擦了一回就找不着了。(板书:起因——贝贝总是丢文具)贝贝还有哪些文具不见了?仿照句子说一说。(出示课件16)铅笔,只用了一次,就不知丢到哪里去了。尺子,只 。 ,只 。3.教师引导:自由读第1、2自然段,请你说一说贝贝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出示课件17、18)预设:贝贝是一个粗心的孩子。教师引导: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的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贝贝的粗心?预设:只用了一次、只擦了一回。4.教师引导: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读这两个自然段,注意按照标点符号进行停顿,“只”“一次”“一回”要重读。(出示课件19)教师范读,指名让学生读并评价。四、学写字1.出示“笔、知、道”3个字,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学生书空。(出示课件20~22)2.学生按照笔顺描红、练写生字。教师巡视评价,提醒学生运用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放、平、安”3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插图,了解文章内容,读好人物的对话。3.学会爱护学习用品,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文具的家》这篇课文的字词,同学们还记得吗?请同学们开火车读一读。(出示课件23)二、互动课堂1.学习第3自然段。(1)教师引导: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你发现了贝贝的什么特点。(出示课件24)预设:贝贝经常丢东西。(2)教师引导:从第3自然段的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贝贝经常丢东西。预设1:贝贝一回到家,就向妈妈要新的铅笔、新的橡皮。(出示课件25)教师点拨:“一……就……”是立刻、马上的意思。仿写句子:用“一……就……”的句式说一说。(出示课件26)预设2:妈妈说:“你怎么天天丢东西呢?”(出示课件27)教师引导:贝贝是怎么回答妈妈的疑问的?预设:我也不知道。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想一想贝贝和妈妈当时的语气。贝贝:迷茫。妈妈:吃惊、略带责备。教师引导: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第3自然段,注意按照标点符号进行停顿。教师范读,指名让学生读并评价。2.学习第4、5自然段。教师引导:妈妈接下来又会说什么呢?我们一起读一读第4、5自然段吧!(出示课件28)(1)教师引导学生找到妈妈说的话。相机出示:安全回家、让文具回到自己的家。(出示课件29)(板书:经过——妈妈引导贝贝给文具找个家)(2)教师引导学生对比读一读。(出示课件30)贝贝,你有一个家,每天放学后,你都平平安安地回家。贝贝,你有一个家,每天放学后,你都回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第一个句子中,“平平安安地”一词起强调作用。(3)教师引导:像“平平安安”这样AABB式的词语还有哪些?(出示课件31)预设:干干净净、明明白白、开开心心、安安静静、快快乐乐。(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读妈妈的话时,语气要温柔、亲切、和蔼、有耐心。(出示课件32)3.学习第6自然段。(1)教师引导:自由朗读第6自然段,思考:贝贝是怎样让文具回到文具盒这个“家”的呢?(出示课件33、34)预设:把文具放回文具盒里。(板书:结果——贝贝每天都送文具回家)(2)教师引导:贝贝是怎样做的?(出示课件35)预设:每天放学的时候,贝贝就检查铅笔、橡皮、转笔刀有没有放回文具盒里。(3)教师提问:贝贝养成了什么好习惯?(出示课件36)预设:用完文具后及时放进文具盒里。(4)教师引导:你平时是怎样爱护文具的?仿照句式说一说。(出示课件37)例句:我一用完彩笔,就把彩笔放回彩笔盒。(板书:爱护文具)三、学写字教师出示课件,分别展示“放、平、安”3个字,讲解书写重点。(出示课件38~40)学生描红,教师适时点评。四、梳理结构,课文小结1.梳理结构。(出示课件41)2.课文小结。(出示课件42)五、拓展延伸,课堂演练1.拓展延伸。(出示课件43)2.课堂演练。(出示课件44、45)【教学后记】15 一分钟【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热爱中国语言文字,体会汉语之美。[语言运用]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元元沮丧、后悔的语气。[思维能力]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审美创造]珍惜时间,学会管理时间。【课前解析】关注人文主题:学生体会一分钟的时间长短,培养学生学习管理时间的意识。关注课文结构:《一分钟》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呈现,讲的是元元因多睡了一分钟,却迟到了二十分钟的事。第1自然段关注元元贪睡及贪睡时的心情,第2~4自然段关注元元两次叹气时说的话“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第5、6自然段可联系上下文、借助课文插图、结合生活经验等,理解“后悔”一词,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元元后悔的心情,体会时间的重要,懂得管理时间;再借助“要是……就……”的句式,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推断。[关注朗读]课文中出现了5次“一分钟”,它们的读法是不同的。如“再睡一分钟吧,就睡一分钟,不会迟到的”,可以引导学生学一学元元起床的动作,体会他当时慵懒的样子,然后再朗读。教师示范朗读,朗读元元两次叹气时说的话“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重点指导读出元元沮丧、后悔的语气。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叹气”往往是因为心情不好,说话的时候声音是轻轻的;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元元两次叹气时会想些什么。【教学目标】1.认识“钟、迟”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背”,会写“灯、车”等7个字。2.区分形近字“已、己”;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眼看、后悔”等词语的意思。(重点)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元元沮丧、后悔的语气。4.借助“要是……就……”的句式,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推断;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初步学习管理时间。(重点)【课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钟、迟”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背”,会写“灯、车、站、课”4个字;区分形近字“已、己”。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元元沮丧、后悔的语气。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后悔”的意思。【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谜语,引导学生猜出谜底是钟表。(出示课件3)教师导入:钟表上的一分钟很短,因为它在60个“嘀嗒”之后就过去了;一分钟也很长,因为在一分钟之内可以做很多事情。珍惜每一分钟,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一分钟》。(板书:一分钟)[设计意图]让学生切身体验“一分钟”的长短,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使课堂充满情趣,同时增强学生对“一分钟”的感知,增强学生的时间概念,为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初读课文。教师出示课文朗读视频,学生听读。(出示课件4)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难读的生字,多读几遍;标出课文段落序号。检查朗读:指名让学生分段开火车式朗读课文。(出示课件5)教师过渡:现在,老师想请六位同学,每人一段开火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2.学习字词。(1)出示生字。(出示课件6、7)学生自由拼读,识记生字。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认识的生字。教师讲解:“钟、灯、等、定、经”都是后鼻音。学习多音字“背”。(2)出示词语。(出示课件8)教师引导学生读准词语:先自己读词语,读准字音,再同桌互相读,互相纠正。去掉拼音,学生接龙读词语,检查认读情况。3.识字方法。(出示课件9~11)教师过渡并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1)熟字+偏旁:钟=钅+中 迟=辶+尺背=北+月 灯=火+丁 位=亻+立(2)熟字比较:已—己(3)部件换一换:决—快—块 钟—种 经—轻(4)熟字组新词。[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重视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发展。三、整体感知1.教师引导: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说说两幅插图分别讲了什么内容。(出示课件12、13)预设:第一幅插图讲的是主人公元元想再睡一分钟。第二幅插图讲的是李老师告诉元元,他迟到了二十分钟。出示段落大意,引导学生根据段落大意找段落。(出示课件14)2.教师引导:结合插图和文字提示,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件15)预设:课文讲的是主人公元元起床晚了一分钟,却迟到了二十分钟的事。四、互动课堂1.学习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读第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元元心里在想什么。(出示课件16、17)出示第1自然段,画出刻画元元心里想法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画出句子:再睡一分钟吧,就睡一分钟,不会迟到的。(板书:起因——多睡一分钟)(2)教师引导:你有过早上赖床的经历吗?结合图片,想象画面,演一演。(出示课件18)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3)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齐读第1自然段,注意语速要慢,“哈欠”的“欠”读轻声,“一分钟”要重读。(出示课件19)(4)教师引导:元元多睡了一分钟最终导致了怎样的结果呢?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读课文第5、6自然段,找一找。(出示课件20、21)预设:元元迟到了二十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心情:后悔。(5)教师提问:联系生活想一想,你有哪些后悔的事。(出示课件22)预设1:因为粗心被老师批评了,我十分后悔。预设2:因为磨蹭没准时赶上看电影,我后悔极了。(6)教师引导:再读课文,画一画元元后悔的表现。(出示课件23)预设:元元红着脸,低着头,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7)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读一读第5、6自然段,注意语速要慢,读出元元后悔的语气。(出示课件24)[设计意图]“读正确、读通顺”是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大意,体会思想感情。2.学写字。(出示课件25~28)教师出示课件,展示“灯、车、站、课”,讲解书写要领。学生描红,教师适时点评。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坐、老、师”3个字。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眼看”的意思。3.借助“要是……就……”的句式,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推断;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教师导入:同学们,我们上节课认识了很多好朋友,今天它们又来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教师出示课件,检测学生第一课时的学习效果。(出示课件29)学生认读,教师指正点评。2.教师引导:第一关游戏,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棒,那你们还记得这一课的内容吗?请大家看图填一填。(出示课件30)学生看图填空。3.教师过渡: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分钟》。二、互动课堂,学习生字1.学习第2~4自然段,探究元元迟到的原因。(1)教师引导:自由朗读第2~4自然段,画一画元元上学要经过的地点,简单推断元元迟到的原因。(出示课件31、32)学生根据课件提示,说一说在上学路上发生了哪些事让元元迟到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①出示句段一,引导学生交流:“刚想”说明时间短暂。通过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出示课件33)预设:元元因为多睡了一分钟,所以没赶上绿灯。(板书:经过——遇到了红灯)②出示句段二,引导学生交流:“才”说明元元在路口等了很长时间。通过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出示课件34)预设:元元因为没赶上绿灯,所以没能及时通过路口。③出示句段三,引导学生交流:“眼看”的意思是马上、很快。通过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出示课件35)预设:元元因为没及时通过路口,所以没赶上公共汽车。(板书:没有赶上车)④出示句段四,引导学生交流:“等啊等”“一直”说明元元等了很长时间。通过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出示课件36)预设:元元因为没赶上公共汽车,所以决定走着去学校。(板书:走路上学)(2)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并结合课文第5自然段,展示多睡一分钟的结果:元元因为没赶上公共汽车,所以迟到了二十分钟。(出示课件37)(板书:结果——迟到二十分钟,非常后悔)(3)教师小结。(出示课件38)[设计意图]“为什么多睡了一分钟,却迟到了二十分钟”,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内容理解上的一个难点,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时间是在等红绿灯、等公共汽车中一点点流失的,有了这样真切的理解,学生才会真正对一分钟的重要性有较为深刻的认识。(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读一读第2~4自然段,读出元元焦急等待的心情。(出示课件39)学生齐读,同桌互读,相互点评。(5)教师引导:元元每错过一次,就会后悔地说一句话,这句话是什么呢?(出示课件40)预设: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教师引导:“要是”是如果、假如的意思。“就好了”体现了元元的自责和后悔。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话,读出元元懊恼、自责的心理。(出示课件41)教师引导:要是早一分钟就能赶上绿灯了,你还能用“要是……就……”说几个句子吗?试着填一填。(出示课件42)学生看课件完成填空。教师出示课件:现在增加一点儿难度,请同学们自己说一说句子。(出示课件43)2.拓展延伸。(出示课件44)教师出示课件:一分钟看似很短,但一分钟也能做很多事情,请同学们想一想,一分钟能做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指导。(板书:珍惜时间 管理好时间)3.学写字。(出示课件45~47)教师过渡:原来一分钟能做这么多事,让我们也抓紧时间学写三个新字吧!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坐、老、师”,讲解书写要领。学生描红,教师适时点评。三、梳理结构,课文小结1.梳理结构。(出示课件48)2.课文小结。(出示课件49)【教学后记】16 动物王国开大会【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了解动物世界的多样性,体会故事中蕴含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语言运用]借助图画、角色体验读好对话,读出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思维能力]了解发布通知时要把时间、地点、参加人、事情等几个要素说清楚。[审美创造]阅读童话,感受童话带来的乐趣。【课前解析】关注课文内容:《动物王国开大会》是一篇童话,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课文讲的是动物王国要开大会,老虎让狗熊通知大家。狗熊在狐狸、大灰狼、梅花鹿的提醒下,一次又一次才把通知说清楚。关注字词:此课需要认识13个生字、1个多音字,需要书写7个字。“点”是上下结构的字,注意四点底形体宽扁,区别第一点与另外三个点的方向不同,四个点的间距均匀,高低一致;书写“林”时,要注意左边“木”字的捺变成点。关注对课文的理解:可抓住童话故事情节反复的特点,较快地读懂故事内容。课文第18自然段有一个小泡泡提示:“看来,发布通知的时候,把时间、地点说清楚很重要!”这揭示了此课的阅读能力训练点,即了解发布通知时要把时间、地点、参加人、事情等几个要素说清楚。[关注朗读]文中有较多的疑问句和祈使句,出现在狗熊和老虎说的话中。教学时要让学生在分清角色的基础上,体会角色心理,读出祈使句带有号召、命令的语气,读出疑问句思考的语气。【教学目标】1.认识“虎、熊”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呀”,会写“国、都”等7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插图、角色体验读好对话,读出疑问句和祈使句的语气,能分角色朗读课文。3.了解发布通知时要把时间、地点、参加人、事情等几个要素说清楚。(重点)【课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虎、熊”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呀”,会写“国、都、百、听”4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借助插图,利用童话情节反复的特点读懂长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图片,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动物王国吗?那里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大家团结友爱地生活在一起,今天动物王国要开大会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件3)学生齐读课文题目。教师指名让学生领读。(板书:动物王国开大会)[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动物的图片,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读课文题目,让学生质疑,不仅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还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欲望。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初读课文。教师出示课文朗读视频,学生听读。(出示课件4)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难读的生字,多读几遍;标出课文段落序号。教师出示课文,引导学生标注自然段。提示:这篇课文的段落比较多,同学们要认真数,标注准确。(出示课件5)2.学习字词。(1)出示生字。(出示课件6、7)学生自由拼读,识记生字。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教师进行补充:“熊、通、忘”是后鼻音;“注、舌”是翘舌音。学习多音字“呀”。(2)出示词语。(出示课件8)教师引导学生读准词语:先自己读词语,读准字音,再同桌互相读,互相纠正。去掉拼音,学生接龙读词语,教师检查认读情况。3.识字方法。(出示课件9~11)教师组织“识字交流会”,学生根据以往学过的识字方法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字的,教师相机点拨重点生字的识记。(1)熟字加一笔:白—百 古—舌(2)熟字换偏旁:住—注(3)熟字加偏旁:熊=能+灬 注=主+氵意=音+心 理=王+里(4)组词识记。[设计意图]识字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扫清语言障碍,认清字音,记住字形,理解字义,通过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三、整体感知1.教师引导:狗熊一共发布了几次通知?你能找出这几次通知对应的段落吗?(出示课件12)预设:一共发布了四次通知。第一次通知——第1~6自然段;第二次通知——第7~12自然段;第三次通知——第13~16自然段;第四次通知——第17、18自然段。2.教师提问:找一找课文中写到了动物王国的哪几种动物。(出示课件13)预设:老虎、狗熊、狐狸、大灰狼、梅花鹿。3.教师引导:现在请同桌之间互相合作,结合课文插图,厘清故事情节。(出示课件14)(1)第一次通知。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插图,了解第一次通知发生的故事。(出示课件15、16)教师指导:狗熊在狐狸的提醒下明白通知中应该有时间。(板书:狗熊发通知 狐狸指出没告诉时间)(2)第二次通知。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插图,了解第二次通知发生的故事。(出示课件17、18)教师指导:狗熊在大灰狼的提醒下明白通知中应该有具体时间。(板书:大灰狼指出时间不具体)(3)第三次通知。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插图,了解第三次通知发生的故事。(出示课件19、20)教师指导:狗熊在梅花鹿的提醒下明白通知中应该有开会的地点。(板书:梅花鹿指出没告诉地点)(4)第四次通知。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插图,了解第四次通知发生的故事。(出示课件21、22)教师指导:狗熊说清楚了通知,动物们准时参加了大会。(板书:狗熊依次更正通知 动物大会顺利召开)4.教师指导学生以填空的形式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23)[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接触篇幅这么长的课文,教师可利用童话情节反复的特点,借助插图,先读通课文、读懂故事,再简单说出故事的经过。四、学写字课件出示“国、都、百、听”4个字,教师重点讲解书写要领。(出示课件24~27)学生描红,教师适时点评。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时、点、林”3个字。2.读出疑问句和祈使句的语气,能分角色朗读课文。3.了解通知要说清时间、人物、地点、事情等要素。【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教师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字词你们还记得吗?请认识它们的同学大声抢读。(出示课件28)教师过渡:通过抢读字词可以看出同学们上节课的学习十分认真,课文的主要内容你们还记得吗?(出示课件29)学生自主思考。教师过渡:通过刚才的生字检测和课文回顾,我发现同学们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得很好,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份认真学习的精神继续学习《动物王国开大会》的故事。二、互动课堂,学习生字1.认识通知。(1)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知道文中狗熊一共发布了四次通知,为什么通知发了四次呢?对,因为他一开始不知道怎么发通知,在别人的提醒下才终于把通知说完整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通知应该包括哪些内容。(2)教师引导:画出狗熊四次发布通知的句子,找出相同的地方。(出示课件30)预设:每次通知中都有“注意”“请”“!”这些词语。(3)教师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注意”写句子。(出示课件31)上课的时候,要注意 。过马路的时候,要注意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出示课件32、33)读“注意”时,为了引起别人的重视,声音可以稍微重些,语气要严肃。感叹句是有强烈感情的句子,它表示快乐、惊讶、激动、愤怒等强烈的感情,这里要读出狗熊大声喊、有号召力的语气。(5)教师引导:这几次通知要用命令的语气来读,文中老虎说的话也要用这种语气来读,画出老虎说的话,一起来读一读吧!(出示课件34、35)教师出示老虎说的话,引导学生抓住“快去”“再去”“吧”等词,读出老虎命令的语气。学生朗读,教师适时点评。(6)教师引导:狗熊发布的通知只有第四次是成功的,前三次为什么没有成功?遗漏了什么?(出示课件36~40)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第一次发布的通知遗漏了时间。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第二次发布的通知遗漏了具体时间。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第三次发布的通知遗漏了地点。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第四次发布的通知有具体时间和地点。(7)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通知中的六个要素,并完成课后第二题。(出示课件41、42)预设:发通知时,要把时间、地点、参加人、事情、通知人、通知时间写清楚。(8)教师提问:谁能说一说,发通知要注意些什么呢。(出示课件43)预设1:通知要注意把时间、地点、做什么事说清楚。预设2:还要说清楚哪些人参加,是谁通知的,什么时候通知的。2.学写字。(出示课件44~46)教师讲解“时、点、林”的书写要领。第三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借助图画复述故事,分角色演一演。【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出示课件47)教师引导: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发通知要说清具体时间、地点、事件、参加人,还认识了很多可爱的动物,同学们想把这个有趣的故事演出来吗?我们继续学习《动物王国开大会》。二、演一演1.教师引导:如果要表演这篇课文,你想扮演其中的哪个角色?我们一起来体验角色吧!(出示课件48)2.演一演狗熊。教师引导学生画出狗熊说的疑问句。(出示课件49)教师指导学生朗读:“为什么”要读出疑问的语气,“我怎么没问清楚呢”要读出自责的语气。教师引导学生画出表示狗熊动作的句子,读一读,演一演。(出示课件50)3.演一演狐狸。(出示课件51)教师引导学生读好祈使句的语气,结合插图中狐狸的动作和心情读一读,演一演。4.演一演大灰狼。(出示课件52)教师引导学生读好祈使句的语气,结合插图中大灰狼的动作和心情读一读,演一演。5.演一演梅花鹿。(出示课件53)教师引导学生读好祈使句的语气,结合插图中梅花鹿的动作和心情读一读,演一演。6.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出示课件54)[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因此,在学习完故事后,我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根据插图复述故事,表演课本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并进。三、梳理结构,课文小结1.梳理结构。(出示课件55)2.课文小结。(出示课件56)【教学后记】17 小猴子下山【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语言运用]归类积累词语,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思维能力]能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审美创造]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一心一意,有始有终。【课前解析】关注课文结构:《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话,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掰玉米、摘桃子、摘西瓜、追兔子的经历和结果,课文第1~4自然段都是按“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做什么”的语言形式构段,比较有特色,在讲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这个形式来理解课文。关注字词:此课的会认字以合体字为主,其中6个表示动作的词“掰、扛、扔、摘、捧、追”中4个是提手旁。此课要书写7个生字,其中“瓜”是独体字。文中“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这种“又×又×”式的词语较多,要引导学生在读课文时积累并运用。关注对课文的理解:文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较多,在理解时可以引导学生在表演中理解。另外,可联系课后第二题,进一步落实“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推断”这项能力训练。【教学目标】1.认识“猴、块”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会写“高、兴”等7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等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式的词语。(重点)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的句式,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重点)【课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猴、块”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会写“高、兴、着、往”4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学习并积累“又×又×”式的词语,认识并能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等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导入:同学们,课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朋友,请同学们一起来猜一猜。(出示课件3)谜语:家住深山里,性情最调皮,惯会模仿人,样子很滑稽。学生交流讨论。教师过渡:同学们真聪明,就是小猴子。小猴子十分可爱,但是有时候又有点儿淘气,今天老师带大家来认识一只刚下山的小猴子。(板书:小猴子下山)学生齐读课文题目。[设计意图]课堂伊始,通过有趣的猜谜导入新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可以很好地了解学习情况,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初读课文。教师出示课文朗读视频和朗读要求,学生听读。(出示课件4)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难读的生字,多读几遍;标出课文段落序号。教师出示课文,标注自然段:这篇课文一共有5个自然段,你标对了吗?读过课文,我们再来认识一下里面的生字和词语吧!(出示课件5)2.学习字词。(1)出示生字。(出示课件6、7)学生自由拼读,识记生字。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教师进行补充:“兴、扛、往、扔、捧”是后鼻音;“摘、追”是翘舌音。学习多音字“结”。(2)出示词语。(出示课件8)教师引导学生读准词语:先自己读词语,读准字音;再同桌互相读,互相纠正。去掉拼音,学生接龙读词语,教师检查认读情况。3.识字方法。(出示课件9~11)(1)字理识字:掰。(2)动作演示:扛、扔、摘、捧。(3)熟字组新词。[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前提和重点,因此,我采取多种识字方法,如结合图片法、动作演示法,调动学生的感官与身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生字,扫清阅读障碍。三、整体感知教师引导:结合插图,按照顺序说一说,小猴子到了哪些地方。(出示课件12)预设: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边。教师引导: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来说一说吗?(出示课件13)预设:小猴子先来到玉米地,接着来到桃树下,然后来到西瓜地,最后去了树林边。[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借助有关地点的关键词了解主要内容,再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说内容,降低了概括的难度,同时锻炼了表达能力。四、互动课堂1.学习第1自然段。(出示课件14)朗读第1自然段,结合插图,说说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黑板出示表格,教师根据教学进展逐步粘贴表格内容,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看到了什么 做了什么 结果怎样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掰 扛 空着手回家去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 扔 摘 捧 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 扔 摘 抱 小兔子蹦蹦跳跳 扔 追 (1)教师引导:小猴子在玉米地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15)预设: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教师提问:小猴子为什么高兴?学生回答:因为玉米又大又多。教师讲解:“又大又多”说明玉米既大又多,同时具备两个特点。教师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又×又×”式的词语表示一种事物同时具备两个特点。你能看图说一说吗?(出示课件16)学生交流讨论。(2)教师追问:小猴子看到玉米又大又多后,做了什么呢?预设: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板书:掰玉米)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图做一做“掰”“扛”两个动作,并用这两个动词各说一句话。(出示课件17)学生演示动作。教师提问:小猴子为什么要扛着玉米往前走?预设:因为玉米很大、很重。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能得到这么大的玉米,小猴子此时的心情一定很高兴。(3)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现在请同学们想象着小猴子的样子再来读一读第1自然段,体会小猴子的动作。(出示课件18)2.学写字。教师逐一示范,讲解“高、兴、着、往”的书写要领。(出示课件19~22)学生描红,教师适时点评。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瓜、兔、进”3个字。2.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的句式,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3.能推断小猴子最后“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知道《小猴子下山》揭示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异思迁,应该一心一意。【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教师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猴子下山》。二、互动课堂,学习生字1.学习第2~4自然段。(1)教师引导:齐读第1自然段,回忆小猴子去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出示课件23)预设:小猴子去了一块玉米地,看到了又大又多的玉米,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2)教师引导:结合插图,读第2~4自然段,说说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课后第二题)(出示课件24)(3)教师引导:小猴子从玉米地出来后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出示课件25)预设:小猴子走到一棵桃树下。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板书:扔玉米 摘桃子)(4)教师引导:读一读第3自然段,小猴子又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出示课件26)预设:小猴子走到一片瓜地里。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板书:扔桃子 摘西瓜)(5)教师引导:读一读第4自然段,小猴子把西瓜抱回家了吗?(出示课件27)预设:没有。小猴子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板书:扔西瓜 追小兔子)(6)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做动作,完成课后第三题。(出示课件28~30)(7)教师引导:小兔子怎么样?(出示课件31、32)预设:蹦蹦跳跳。教师讲解:像“蹦蹦跳跳”这样AABB式的词语有很多,谁能再说几个?学生举例,教师给出示例。2.合作学习第5自然段。教师引导:结合插图,读第5自然段,说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课后第二题)(出示课件33)(板书:空手回家)教师出示课件:小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出示课件34)教师引导:小猴子下山本来想干什么?结果怎么样?预设:小猴子下山想找吃的。结果空手而归。教师引导:是山下没有吃的吗?为什么会空手而归?预设:山下有很多吃的,但是因为小猴子做事三心二意,所以空手而归。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心情:小猴子此时是什么心情?预设:后悔、失落、难过。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再次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小猴子失落、后悔的心情。(出示课件35)3.总结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去?(出示课件36)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指导并总结。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预设:做事情要明确目标,始终如一。(出示课件37)(板书:明确目标 始终如一)(2)教师引导:结合插图,借助“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心情怎样,是怎样做的”这样的顺序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吧!(出示课件38)(3)教师总结:老师相信通过这次经历,小猴子一定吸取了教训。我们也要吸取小猴子的教训,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要专心做好一件事。[设计意图]教学时结合插图,借助“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心情怎样,是怎样做的”这样的句式,引导学生学习,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简单推断出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4.学写字。教师过渡:学完小猴子的故事,我们再来学写字。教师逐一示范,讲解“瓜、兔、进”的书写要领。(出示课件39~41)学生描红,教师适时点评。三、梳理结构,课文小结1.梳理结构。(出示课件42)2.课文小结。(出示课件43)【教学后记】语文园地七【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积累关于学习的名言,热爱经典文学。[语言运用]了解虫字旁、鸟字边、反犬旁等所代表的意义,进一步感知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思维能力]有丰富的想象力,能用所给的词语说几句话。[审美创造]明白寓言中蕴含的道理,分享阅读的收获。【课前解析】语文园地七安排了6个板块的内容。识字加油站:创设情境,在生活中识字,借助图片,通过游戏、归类等方法学习生字的音、形、义。字词句运用:了解虫字旁、鸟字边、反犬旁等所代表的意义,进一步感知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选择几个词语,展开想象,说几句话,重点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清楚。书写提示:掌握左上包围和右上包围的字“先外后内”的笔顺书写规则。日积月累:积累关于学习的名言,并了解大意。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练习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的习惯。和大人一起读:了解寓言的内容,明白寓言中蕴含的道理。【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正确认读“卫生间、牙刷”等11个词语,认识“刷、梳”等8个生字,会写“巾、洗”2个字。(重点)2.能根据生活经验将词语分类,培养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意识。(重点)3.了解虫字旁、鸟字边、反犬旁等所代表的意义,进一步感知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 4.了解8个词语的意思,会使用词语造句,培养想象力和语言运用能力。5.正确、美观地书写“房、老、着、包”4个字,掌握半包围结构汉字的书写规则,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6.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名言,积累名言。(重、难点)7.能认真倾听故事,听明白故事内容;能借助图片讲故事,做到声音响亮。(重、难点)8.和大人一起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狐狸和乌鸦》。【课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联系生活,正确认读“卫生间、牙刷”等11个词语,认识“刷、梳”等8个生字,会写“巾、洗”2个字。2.能根据生活经验将词语分类,培养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意识。3.了解虫字旁、鸟字边、反犬旁等所代表的意义,进一步感知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4.展开想象,学习用几个词语说几句话。【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导入:一年一度的森林演出即将开始,作为主持人的狗熊开启了森林广播:明天上午八点,在森林广场举行大型演出,请大家准时参加。(出示课件3)二、学习“识字加油站”1.教师引导:要去当主持人的狗熊早早起来,要好好打扮一下自己。他会在什么地方打扮自己呢?(出示课件4)教师领读词语,学生跟读:卫生间。教师提问:卫生间里有什么东西呢?(出示课件5)预设:牙刷、梳子、毛巾、香皂、脸盆。教师引导:你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和词语吗?学生自由读。教师指名让学生读词语,纠正字音:“刷”和“梳”是翘舌音;“皂”和“澡”是平舌音;“巾”“脸”和“盆”是前鼻音。2.交流识字方法。(出示课件6、7)加一加:皂=白+七换一换:流—梳看图识字并组词:刷—牙刷 板刷 滚刷3.教师引导,生活用品和用途连一连:狗熊怎样使用这些用品呢?(出示课件8)教师引导学生连线。教师引导:一起认一认。(出示课件9、10)4.教师指导学生男女生读、小组读、齐读词语。教师引导:编一首儿歌来记住这些生字吧!(出示课件11)5.教师引导学生关注2个会写字:巾、洗。(出示课件12、13)教师范写,提醒书写时的注意事项,并引导学生书空。学生练写,教师相机评价、点拨。三、学习“字词句运用”(一)教师指导:演出即将开始,小动物们开始排队入场。1.教师引导学生给小动物分类排队。(出示课件14)2.出示课件,播放第一支走来的队伍——虫字旁队,并相应出示词语“蝴蝶、蜻蜓、蚂蚁”。(出示课件15)教师引导:(1)观察生字,你发现了什么?(2)虫字旁的字和什么有关。预设:虫字旁的字大多和虫子有关。3.出示课件,播放第二支走来的队伍——鸟字边队,并相应出示生字“鸡、鸭、鸦”。(出示课件16)教师引导:(1)观察生字,你发现了什么?(2)鸟字边的字和什么有关。预设:鸟字边的字大多和鸟类、禽类有关。4.出示课件,播放第三支走来的队伍——反犬旁队,并相应出示生字“猫、猴、狮”。(出示课件17)教师引导:(1)观察生字,你发现了什么?(2)反犬旁的字和什么有关。预设:反犬旁的字大多和兽类有关。5.教师引导:会场里还有一些小动物没有座位,你来帮它们找到合适的位置吧!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出示课件18)你还知道哪些虫字旁的字?课件出示示例。(出示课件19)你还知道哪些鸟字边的字?课件出示示例。(出示课件20)你还知道哪些反犬旁的字?课件出示示例。(出示课件21)6.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本中泡泡框的内容:还有一些偏旁和动物有关,如马字旁、鱼字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想到了哪些马字旁、鱼字旁的字?预设1:马字旁的字——骆、驼、驹……预设2:鱼字旁的字——鲤、鲸、鲟……教师总结:我们可以使用这种归类识字的方法认识其他字。同学们下课后多搜集一些吧! (二)展开想象,学习用上几个词语说几句话。教师过渡:学习了形声字,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词语展开想象,说说脑海中出现的画面。(出示课件22)花朵 笑声 阳光 草地告诉 歌唱 跑步 喜欢教师指名让学生读词语,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这些词语所展现的画面。教师出示示例,请学生朗读。(出示课件23)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自己想象的画面,选择几个词语说一说。(出示课件24)教师指名让学生发言,全班同学互相倾听学习。教师出示示例,学生发言评价。(出示课件25)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此单元的生字书写顺序,养成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的习惯。2.通过观察学习,自评和评价他人书写汉字的整体结构,感受汉字的形体美。3.培养对汉字的审美情趣,激发对汉字的学习兴趣。4.了解寓言的内容,明白寓言中蕴含的道理,分享阅读的收获,感受共读的乐趣。【教学过程】一、学习“书写提示”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相信大家一定都想努力写一手好字,现在,我们去欣赏一些书法家的作品。(出示课件26)课件出示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作品。(出示课件27、28)教师出示书写提示内容,导入:你想不想写出一手好字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个书写提示和一个新的笔顺规则。请你观察“房、老、着、包”四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呢?(出示课件29)预设1:这四个字都是半包围结构。教师讲解:“房、老、着”是左上包围,“包”是右上包围。预设2:这四个字的笔顺规则是先外后内。教师出示另外四个半包围结构的字,提问:这四个左下包围结构的字应该怎么写呢?(出示课件30)预设:这四个字的笔顺规则是先内后外。教师总结:书写时要注意笔顺规则,左上包围和右上包围的字先外后内,左下包围的字先内后外。学生描红写字,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展示优秀作品。二、学习“日积月累”教师引导: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传统经典中有许多告诫我们做人道理的名言,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这些经典中的名句。教师提出要求: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句子,借助拼音把句子读通顺。一会儿看看谁能当“小老师”带领同学们读好这些句子。(出示课件31)教师指名让学生朗读,适时点评。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试着猜一猜它们是什么意思,和什么有关。预设:与学习、读书有关。教师引导:这些句子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想一想吧!(出示课件32~34)不知则问,不能则学:有不知道的就要虚心向他人请教,有不明白的地方就要深入学习。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养成不懂就问、勤学好问的好习惯。一日无书,百事荒芜:一天不读书、不学习,各种事情都要荒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人既要努力读书,增长学识,也要结合实际,学以致用。教师拓展,学生朗读积累。(出示课件35)教师布置课后任务:课下请同学们结合句子的意思,背一背。三、学习“和大人一起读”教师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读一篇《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教师播放范读视频,引导学生大声朗读。(出示课件36)教师指名让学生朗读。学生朗读,同学之间进行互评及鼓励。教师提问:狐狸对乌鸦说了几次话?(出示课件37)预设:三次。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表演狐狸对乌鸦说的三次话。(出示课件38~41)教师指导: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出示课件42)预设:在遇到别人的阿谀奉承、花言巧语时,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地思考,不要轻易相信,不可盲目行动。第三课时【课时目标】1.能认真听老师讲故事,并借助图片,听懂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2.能借助图片讲故事,讲出故事的主要内容,声音响亮。【教学过程】1.教师导入:同学们,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么,把什么种到地里都会有收获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小猫种鱼》的故事吧!(出示课件43)2.教师出示交际内容: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一边看图,一边听老师讲《小猫种鱼》的故事。然后自己讲讲这个故事。(出示课件44)3.教师提出听故事的要求:(1)听故事,认一认图中都有哪些人物。(2)老师讲到哪一幅图,你的小手就要指到哪一幅图。(出示课件45)4.教师小结:听故事的时候,我们的眼睛要干什么?(看图)耳朵呢?(听故事)揭示“听”的要求:下面就要听故事了,要怎么听呢?对,我们听的时候要借助图片记住故事内容。同学们要认真听,一会儿还要自己讲呢。(出示课件46)第一幅图:小猫来到田边,看到农民伯伯把玉米种在地里。第二幅图:秋天到了,小猫看到农民伯伯收获了很多玉米。第三幅图:小猫来到地头,看到农民阿姨把花生种在地里。第四幅图:到了秋天,小猫看到花生成熟了。第五幅图:小猫想,我把小鱼种在地里,也会得到很多小鱼吧?于是,它就把小鱼种在了地里。第六幅图:小猫种完小鱼,高兴极了,期待着能收获很多小鱼。[设计意图]听老师讲故事,结合图片分析故事大意,熟悉故事内容。图文结合,直观易懂。5.教师提问:想一想,到了秋天,小猫会收获很多鱼吗?为什么?(出示课件47)预设1:到了秋天,小猫不会收获很多鱼。它种到地里的鱼会腐烂。预设2:因为鱼是动物而不是植物,所以不会像玉米和花生那样通过种植而收获。6.教师提问: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预设1: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的,如果不按照规律办事的话,再美好的愿望也等于零。预设2: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学会观察,找到正确的方法,然后再去做,这样才能取得成功。7.教师引导:同学们说得真好,刚才听得也十分认真,如果我把图片顺序打乱,你们能根据故事给它们排排序吗?(出示课件48)学生根据故事内容给图片排序。8.教师提示讲故事的步骤:(1)对照图片,说一说每幅图片讲了什么。(2)讲清楚几个情节的顺序。(3)按照图片的顺序讲一讲。(出示课件49)教师引导学生同桌之间讲故事:多有趣的故事啊,你想讲讲吗?请和你的同桌合作讲述这个故事吧!(出示课件50)同桌之间练习讲故事,教师巡视点评。集体展示:哪位同学愿意上台给全班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出示课件51)预设:同学举手上台,教师提出讲故事的要求:讲故事的时候,声音要大一些,让别人听清楚。讲故事的同学上台,老师给听故事的同学提要求:要竖起小耳朵认真听,等一下老师要让同学当小评委,对讲故事的同学作出评价。9.教师引导学生点评:这位同学的故事讲得怎么样?请你根据老师的评价表来给他评价一下吧!(出示课件52)学生评价1:他讲故事的时候声音很洪亮,我们都能听得特别清楚。学生评价2:他边看图边讲故事,把故事讲得很详细。教师小结:对,讲故事的时候,声音要大一些,让别人听清楚。10.分角色演故事:看来大家都能很好地把故事讲清楚了。接下来,我们来玩个好玩的游戏——演一演。预设:学生演出《小猫种鱼》。教师小结:同学们个个都是优秀的小演员。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小猫种鱼》的故事,老师相信,认真听讲的你,一定学会如何听故事、讲故事了!希望你们成为善于倾听、乐于交际的有心人。[设计意图]此环节延续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为学生创建表演故事的平台,培养学生表达与表演的能力。【教学后记】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