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部分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练习(二)化学试卷(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6686663/0-173893845489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部分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练习(二)化学试卷(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6686663/0-173893845492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部分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练习(二)化学试卷(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6686663/0-173893845495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部分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练习(二)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部分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练习(二)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和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本试卷共4页,四个大题,25个小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Al:27 S:32 Fe:56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1分,共14分)
1.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下列制作粽子的环节中,涉及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清洗竹叶B. 淘洗糯米
C. 竹叶包粽D. 生火煮粽
【答案】D
【解析】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详解】A. 清洗竹叶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淘洗糯米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竹叶包粽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生火煮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B.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C. 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D. 在化学反应中,二氧化锰只能作催化剂
【答案】B
【解析】
【分析】催化剂是指能改变某些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
【详解】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后催化剂质量不变。A不正确;
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B正确;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没有发生变化。C不正确;
D、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溶液、氯酸钾分解反应中是催化剂,而在高锰酸钾分解反应中则是生成物不是催化剂。D不正确。
故选:B。
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B. 滴加液体
C. 过滤 D. 称量氯化钠
【答案】A
【解析】
【详解】A、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故A不正确;
B、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应该垂直悬空滴加,不能伸入试管中或碰到试管壁,故B正确;
C、过滤操作为: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液面低于滤纸边缘,滤纸低于漏斗边缘);三靠(倾倒液体时,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滤纸三层处,漏斗颈部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故C正确;
D、称量氯化钠时左边放氯化钠,右边放砝码,故D正确。
故选A。
4. 发展“低碳经济”,提倡“低碳生活”,已成为社会发展趋势。下列做法与该理念不符的是( )
A. 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B. 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减少私家车出行
C.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 将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利用、封存
【答案】C
【解析】
【详解】A、植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绿化环境,符合低碳生活理念,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减少私家车出行,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尾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则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故选项说法正确;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增加煤的燃烧,煤的燃烧会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则不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故选项说法错误;
D、将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利用、封存可以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则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5.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氮气 蒸馏水B. 铜 河水
C. 豆浆 空气D.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
【分析】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
【详解】A、氮气、蒸馏水中都只含有一种物质,均属于纯净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铜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河水中含有水和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符合题意;
C、豆浆中含有水和蛋白质等物质,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都属于混合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中含有氦、氖、氩等物质,属于混合物;二氧化碳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一种有趣的钟表式元素周期表如图所示,该钟表的整点时间小时数与对应元素的质子数相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2:00与12:00对应的两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B. 5:00对应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 9:00对应元素的原子易得到电子
D. 10:00对应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A、2:00对应的元素为氦元素,氦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12:00对应的元素是镁元素,在化学反应中镁原子易失电子,两种元素化学性质不相似,选项错误;
B、5:O0对应的元素是硼元素,偏旁是:石,属于非金属元素,选项错误;
C、9:00对应的元素是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氟离子,选项正确;
D、10:00对应的元素是氖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选项错误;
故选:C。。
7. 下列事实从微观角度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 氧气压缩为液氧﹣﹣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C. 湿衣服在太阳下容易晒干﹣﹣温度越高,水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D. 过氧化氢与水的元素组成相同而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微观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氧气压缩为液氧,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微观解释不正确,符合题意;
C、湿衣服在太阳下容易晒干,是因为阳光下温度高,温度越高,水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微观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与水的元素组成相同而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微观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中国高铁,世界第一”,高铁列车车体材料使用的不锈钢中加入了金属镍增强性能,工业高温上采用火法炼镍的原理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B. NiO是一种氧化物
C. 碳过量时,气体产物中可能有COD. 此反应说明碳具有氧化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个数和种类不变,,反应前1个碳原子,2个镍原子,2个氧原子,反应后2个镍原子,则X中含有2个氧原子,1个碳原子,则反应中X化学式为,说法正确;
B、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NiO是一种氧化物,说法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碳过量时,气体产物中可能有CO,说法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碳夺走氧化镍中的氧元素,属于还原剂,此反应说明碳具有还原性,说法错误;
答案:D。
9. 下列化学用语中“2”所表示意义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2N:表示2个氮元素
B. H2:表示一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C. Ca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D. :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答案】A
【解析】
【详解】A、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则2N中“2”表示2个氮原子,元素不能用“个”表示,故选项说法错误;
B、化学式右下角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则H2中“2”:表示一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离子符号右上角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则Ca2+中“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故选项说法正确;
D、元素的化合价表示在该元素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则中“2”: 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0. 、和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OCO2CaCO3
A. ①可通过物质的还原性实现B. ②可通过物质的可燃性实现
C. ③可通过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实现D. ④可通过分解反应实现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即可通过物质的还原性实现,选项A正确;
B、在高温的条件下,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并不是通过物质的可燃性实现,选项B错误;
C、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即可通过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实现,选项C正确;
D、在高温的条件下,碳酸钙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即可通过分解反应实现,选项D正确。
故选B。
11.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也一定是纯净物
B. 水和过氧化氢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因为分子中原子种类不同
C.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所以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一定比原子大
D.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错误;
B、水和过氧化氢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过氧化氢分子和水分子都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错误;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不一定比原子大,但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其一个分子的体积比构成它的原子大,错误;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正确;
故选D。
12. 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量如图所示(图中正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增加量,负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减少量,0表示物质质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容器中甲和丁的质量之和等于乙和丙的质量之和
B. 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为48:23
C. 戊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 该反应中甲、丁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44:27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的甲质量增加了44g,故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44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3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27g。戊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44g+27g-23g=48g。
【详解】A、参加反应的乙和丙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甲和丁质量之和,而不是容器中甲和丁的质量之和等于乙和丙的质量之和,故选项说法错误;
B、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为48g:23g=48:23,故选项说法正确;
C、戊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于无法确定化学计量数之比,无法确定该反应中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3. 图像是化学实验分析数据的重要依据。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图1:分别向等质量的块状和粉末状大理石中加入过量的完全相同的稀盐酸
B. 图2:通电分解水
C. 图3:向二氧化锰固体中不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D. 图4:一定质量的硫粉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分别向等质量的块状和粉末状大理石中加入过量的完全相同的稀盐酸,粉末状的反应速率快,所需时间短,但是最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同,故选项图像不正确;
B、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每36份质量的水完全分解,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则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4:32=1:8,故选项图像不正确;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氧气的质量从零开始逐渐的增大,故选项图像不正确;
D、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一定质量的硫粉在密闭容器内燃烧时,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选项图像正确。
故选D。
14. Mg、Al、Fe的固体混合物21.4g加入一定量的H2SO4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质量增加了21.2g,将反应后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的质量为( )
A. 21.6gB. 31.0gC. 38.5gD. 42.4g
【答案】B
【解析】
【详解】Mg、Al、Fe的固体混合物21.4g加入一定量的H2SO4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质量增加了21.2g,则生成氢气的质量为21.4g-21.2g=0.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相等,所以产生氢气中的氢元素的质量等于反应掉的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则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为0.2g,且硫酸(H2SO4)中氢元素的质量与硫酸根离子的质量的质量比为2:96=1:48,则硫酸根的质量为:0.2g×48=9.6g,所以将反应后溶液蒸发结晶、干燥,Mg、Al、Fe完全反应完后转化为MgSO4、Al2(SO4)3、FeSO4,故获得固体质量为9.6g+21.4g=31.0g,故选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5.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习的主要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空。地壳中含量前两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_____,碘酒中的溶剂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①. SiO2 ②. C2H5OH+3O22CO2+3H2O
【解析】
【详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两位元素是氧元素和硅元素,可形成化合物二氧化硅,其化学式为:SiO2;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酒精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是:C2H5OH+3O22CO2+3H2O。
16. 水是生命之源,通过化学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水的重要作用。
(1)在一些家用净水器中会使用活性炭,因为它具有_______作用从而可以净化水;
(2)硬水会给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日常生活中常用_______方法把硬水转化为软水;
(3)X物质常用于饮用水消毒,制取X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
【答案】(1)吸附 (2)煮沸 (3)
【解析】(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2)生活中可通过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3)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等号左边有2Na、4Cl、4O,等号右边除2X外,有2Na和2Cl,则2X中含有2Cl和4O,则X的化学式为ClO2。
17. 可燃冰的开采,氢气的开发和利用都受到越来越多人关注:
(1)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甲烧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可燃冰作为较清洁燃料的优点为_____。
(2)氢气不便贮存,可将其转化为固态氢化物(如氢化钠等)氢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1) 燃烧不产生污染空气的硫或氮的氧化物 (2)
【解析】
【详解】(1)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燃冰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燃烧不产生污染空气的硫或氮的氧化物,所以可燃冰是比较清洁的燃料;
(2)氢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 在点燃条件下,2.6gC2H2 与 7.2gO2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6.6gCO2、1.8gH2O 和 xgCO.则 x=_____; 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①. 1. 4 ②. 4C2H2+9O26CO2+4H2O+2CO
【解析】
【详解】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2.6+7.2-6.6-1.8=1.4;设反应方程式为aC2H2+bO2 cCO2+dH2O+eCO。
a:b:c:d:e=
(分母是该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分子是该物质的质量)=0.1:0.225:0.15:0.1:0.05=4:9:6:4:2,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2H2+9O26CO2+4H2O+2CO。故填:1.4;4C2H2+9O26CO2+4H2O+2CO。
19. 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物质世界。以金属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使用下列金属制品时,主要利用了金属导电性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 烤制食物时用的铝箔B. 铜导线C. 黄金首饰
(2)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要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砂,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
(3)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铝的化学性质活泼,但铝制品抗腐蚀性强的原因___________
【答案】(1)B
(2)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3)
【解析】(1)A、烤制食物时用的铝箔,利用了金属的导热性,不符合题意;
B、铜导线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符合题意;
C.黄金首饰利用了金具有黄色的金属光泽,显示高贵,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要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砂,目的是为了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3)铝的化学性质活泼,但铝制品抗腐蚀性强,是因为在常温下,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阻止内部铝的进一步氧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 甲、丙、丁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乙、丙、丁均是气体,可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均略去)。
(1)常温下制取乙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写出丁→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丙与丁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
【答案】(1)
(2)①. C+CO22CO ②. 分子构成不同
【解析】
【分析】甲、丙、丁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乙、丙、丁均是气体,丙和乙反应产生丁,丁能产生丙,所以丙是一氧化碳、丁是二氧化碳,乙是氧气;甲为单质,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甲是碳,乙是氧气;将推出的物质验证,推断合理。
(1)根据分析,乙是二氧化碳,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根据分析,丙是一氧化碳、丁是二氧化碳,丁→丙是二氧化碳产生CO,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产生CO,其化学方程式是:;二氧化碳和CO的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三、简答题(共10分)
21. 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钢铁在夏天比在冬天生锈速度更快,这个实例说明了什么?______
(2)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原因是什么?______
【答案】(1)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度越快
(2)分子之间有间隔,不同分子间隔大小不同
【解析】(1)夏天温度高,冬天温度低,钢铁在夏天比在冬天生锈速度更快,这个实例说明了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度越快,故填: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度越快。
(2)分子之间有间隔,不同分子间隔大小不同,故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故填:分子之间有间隔,不同分子间隔大小不同。
22. NH3的合成为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图是以N2和H2为反应物,在高温、高压下生成NH3的微观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中,“ ”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从微观角度分析,下列选项不能作为“判断此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的是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 原子种类不变B. 原子数目不变
C. 分子种类改变D. 分子数目改变
【答案】(1)N2##氮气 (2) (3)ABD
【解析】(1)据图可知,“ ”代表物质是氮气。
(2)据图可知,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高温、高压下生成氨气。化学方程式。
(3)化学变化的本质是由新物质生成,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种类改变。即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分子种类改变。
A、原子种类不变,A符合题意;
B、原子数目不变,B符合题意;
C、分子种类改变,C不符合题意;
D、分子数目改变,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ABD。
23. 请根据以下元素信息和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稀土元素是一类有重要用途的资源。据图 A判断该稀土元素属于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B、C对应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这两种粒子的______相同。
【答案】(1)金属 (2)最外层电子数
【解析】(1)铈元素名称带“钅”,则该稀土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B、C对应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B、C对应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故填:最外层电子数。
24. 如图所示装置可以验证某无色、无味混合气体是否含有CO2 和CO 。
(1)实验中观察到 A、D装置中石灰水变浑浊, B装置中石灰水没有变化,C 中黑色固体变成红色,由此得出实验的结论混合气体是______。
A. 只有COB. 只有CO2C. 两者都有
(2)写出 C 装置中黑色固体变成红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装置的作用________。
【答案】(1)C (2)CuO+COCu+CO2 (3)验证CO2是否被吸收完全
【解析】(1)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将气体通过A装置中足量澄清的石灰水后,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气体中含有CO2;CO能与CuO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Cu与CO2,实验中原气体中CO2已经被A装置完全吸收,观察到D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气体中含有CO;综上得出气体中含有CO、CO2;
故选C;
(2)CO能与CuO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Cu与CO2,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uO+COCu+CO2;
(3)B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可以验证CO2是否被A装置完全吸收,防止对后面检验CO产生干扰,若被完全吸收则B中无明显现象。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 碳元素对人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碳和碳的化合物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低碳行动”中的“碳”指的是_______(填“C”“CO”或“CO2”)。
(2)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碳原子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
(3)关于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金刚石和石墨都属于碳的单质
b.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属于物理变化
c.它们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
d.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4)探究炼铁原理的实验装置如图。在V形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写出一个即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处理尾气的方法为______。
(5)实验设计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请回答问题。用下图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①如图甲所示,从塑料瓶上的小孔通入CO2,一段时间后,______(选填“湿润”或“干燥”)紫色石蕊试纸变红,使其变红的物质是 ______。
②如图乙所示,在另一个去盖塑料瓶上打2个孔,在塑料瓶外点燃一支蜡烛,火焰与低孔持平。通入CO2,观察到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______。
(6)用CO2和H2作原料可制取甲醇,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该反应在发展清洁能源及减少碳排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若生产48t甲醇,理论上能够吸收CO2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1)CO2
(2)6
(3)b
(4)①. ## ②. 将尾气点燃
(5)①. 湿润 ②. 碳酸 ③. 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6)解:设理论上能够吸收CO2的质量为x
x=66t
答:理论上能够吸收CO2的质量是66t。
【解析】(1)“低碳行动”中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故填CO2;
(2)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碳原子核外电子数为:6;
(3) a、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均属于碳单质,不符合题意;
b、石墨和金刚石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故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金刚石和石墨均属于碳单质,它们完全燃烧后的产物均是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原子构成,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V形管内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故处理尾气的方法为:将尾气点燃;
(5)①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从塑料瓶上的小孔通入CO2,一段时间后,湿润紫色石蕊试纸变红,使其变红的物质是碳酸;
②通入CO2,观察到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6)见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部分学校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练习(四)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问答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部分学校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练习(二)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非常重要,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