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六校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联合适应性考试生物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6688349/0-173897748412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黑龙江省“六校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联合适应性考试生物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6688349/0-173897748415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黑龙江省“六校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联合适应性考试生物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6688349/0-173897748417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黑龙江省“六校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联合适应性考试生物答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6688349/1-173897748476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黑龙江省“六校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联合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六校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联合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黑龙江省“六校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联合适应性考试生物docx、黑龙江省“六校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联合适应性考试生物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75分钟 总分:100分
本试卷共25题,共100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黑龙江抚远蔓越莓深受人们喜爱,其果实富含花青素,呈鲜红色,铜、锰等无机盐以及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C含量丰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铜和锰属于微量元素,对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B.蔓越莓中的维生素C能减少人体自由基的的产生
C.花青素等色素主要存在于果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
D.蔓越莓中的纤维素属于多糖类物质,能促进肠道蠕动
2.秋冬季是诺如病毒(RNA病毒)感染的高发季,感染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诺如病毒的遗传物质容易发生变异,因此相关疫苗研制困难
B.诺如病毒会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外壳
C.诺如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遵循中心法则
D.浆细胞依靠细胞膜表面的受体识别诺如病毒并分泌抗体
3.线粒体外膜分布着孔蛋白构成的转运蛋白,丙酮酸可以经此通道通过而不影响孔蛋白的结构。线粒体内膜通透性低,丙酮酸需通过与H+协同运输的方式由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内膜折叠,为有氧呼吸酶提供
了更多的附着位点
B.适当提高质子泵活性,丙酮酸进入线
粒体基质的速率会有所提高
C.H+由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的方式为
易化扩散,该过程不消耗能量
D.丙酮酸穿过线粒体外膜和内膜方式均为协助扩散
4.研究发现在低氧、低密度条件下,间充质干细胞增殖速度提升了1000倍,且OCT4、REX1、SSEA4(胚胎干细胞特异性表达的基因)的表达比常氧下高,扩增100代后端粒长度保持不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间充质干细胞与体细胞的基因组成不同,基因表达情况不同
B.OCT4、REX1、SSEA4基因的表达促进细胞分化
C.正常细胞的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
D.低氧条件细胞产生的乳酸可能导致抑癌蛋白失活,抑制细胞的癌变
5.关于生物进化,只能靠运用证据和逻辑来推测。为寻求被子植物进化的证据,科学家分析了248组被子植物的基因组成,发现植物结构组成的变化与整个细胞基因组加倍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上述资料表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研究已深入到基因水平
B.基因组的加倍有可能与环境骤变导致的纺锤体无法形成有关
C.化石为研究被子植物的进化提供了最直接证据
D.基因组加倍未产生新的基因,不能为植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6.紫草素是从紫草细胞中提取的一种药物,具有抗菌、消炎和抗肿瘤等活性。某课题组在研究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工厂化生产紫草素时,发现紫草素生产分为两个阶段:细胞生长阶段和紫草素生产阶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制备外植体以获得愈伤组织时,可选用紫草的茎尖为材料
B.在细胞生长阶段,细胞迅速分裂时会大量合成紫草素
C.工厂化生产紫草素不受季节和天气影响,具有可控性
D.紫草细胞培养技术主要利用了细胞增殖的原理
7.下列关于生物实验原理或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能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发生颜色变化
B.给小白鼠提供18O2,一段时间后,在其尿液中可能检测到放射性
C.可用无水乙醇分离绿叶中的色素是因为绿叶中的色素易溶于无水乙醇
D.用35S或32P标记的细菌分别培养病毒,检测子代病毒放射性可确定病毒的核酸类型
8.人体生命活动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图所示为人体内某些信号发挥作用的模式图,甲和乙分别表示某种信号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细胞中含有较多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若乙为胰高血糖素,则物质甲是葡萄糖
C.参与生命活动调节的信号分子有神经递质、激素、CO2等
D.若甲为甲状腺激素且含量高于正常值时,其对垂体细胞分泌活动有抑制作用
9.某种二倍体植物的n个不同性状由n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杂合子表现显性性状),相应基因可以依次用A/a、B/b、C/c……表示,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仅考虑两对基因,两亲本杂交子代的表型之比为3:1:3:1,则亲本之一的基因型肯定为AaBb
B.利用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植株杂交,可以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若某植株n对基因均杂合,且n=6,其测交子代中单杂合子(仅一对基因杂合)的比例为3/64
D.若某植株n对基因均杂合,其测交子代中不同表型个体数目彼此之间的差异不随n值增大而增大
10.1997年朱利叶斯团队发现了引起热辣同感的辣椒素受体TRPV。TRPV是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的简称,大约有28种,其中TRPV1能被43℃以上的温度激活,允许细胞膜外阳离子(如Ca2+、Na+等)进入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激活的TRPV1转运Ca2+、Na+,使感受器产生兴奋
B.皮肤、黏膜上的温度感受器上有TRPV1分布
C.吃辣椒后感觉到“热辣滚烫”属于非条件反射
D.辣椒素与适度高温均能激活TRPV1,可以解释“辣热同感”现象
11.R环结构包含2条DNA链、1条RNA链,即转录形成的mRNA分子与模板链结合难以分离,形成RNA—DNA杂交体,另一条游离的DNA链是非模板链。下图是R环结构及其对DNA复制、基因表达、基因稳定性等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酶A、B、C分别是DNA聚合酶、解旋酶、RNA聚合酶
B.过程②和③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且碱基配对方式相同
C.过程③核糖体由mRNA的5'→3'方向移动
D.上图所示过程不可能同时发生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
12. 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几乎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所有生命活动
B.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涉及脱落酸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C.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需先做预实验以减小实验误差
D. 在促进细胞分裂时,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质分裂
13.东北鼢鼠是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鼠类,生性警觉,受侵扰后即堵洞不出。它不仅是危害农林牧业的有害动物,也是鼠疫病原菌的携带者。生态学家利用标记重捕法对某地东北鼢鼠的种群密度进了调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鼢鼠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
B.生态学家调查的东北鼢鼠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高
C.东北鼢鼠数量达到K/2时进行防治效果最好
D.鼠疫病原菌对东北鼢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14.某二倍体雄性高等动物(2n=6)基因型为 AaBb,图甲表示体内某个细胞的分裂图像,图乙表示在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甲 乙
A.在形成甲图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B.甲图细胞分裂形成的配子基因型为Ab、b、AaB、aB
C.乙图中KLM段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D.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核DNA数为12,则该细胞处于乙图中CD段
15.酸菜是我国北方的一种传统发酵制品,由新鲜白菜经乳酸菌发酵后形成。目前,我国的酸菜发酵生产工艺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传统自然发酵,二是纯种发酵法。下列关于两种发酵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纯化乳酸菌进行纯种发酵
B.传统发酵以混合菌种的固体发酵及半固体发酵为主
C.用两种工艺制作酸菜时,白菜都相当于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D.用两种工艺制作酸菜时,都需要对缸体、盐水等进行严格灭菌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研究发现,蚂蚁可以将蚜虫搬运到金雀花的茎秆上进行“放牧”,进而获取蚜虫分泌的蜜露;而蚜虫则通过蜜露来换取蚂蚁的保护,以免受天敌侵害,并获得卫生清洁等“服务”。如果金雀花茎秆的糖分较多时,蚂蚁会将蚜虫吃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蚂蚁和蚜虫之间的关系属于互利共生和捕食
B.蚂蚁提供的卫生清洁等“服务”可以提高蚜虫的存活率
C.蚂蚁和蚜虫的互助关系说明二者具有相同的生态位
D.可以在增施人工糖源的情况下,利用蚂蚁对蚜虫进行生物防治
17.茯苓多糖能调控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的功能和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其影响机体免疫的部分信号通路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茯苓多糖能作用于多种抗原呈递细胞
B.图中的细胞A、B、C分别表示浆细胞、B细胞、辅助性T细胞
C.白细胞介素-4为激活B细胞提供第二个信号
D.茯苓多糖能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和辅助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的能力
18.下图是抗利尿激素促进肾集合管主细胞重吸收水的作用机制示意图,图中AQP2、AQP3、APQ4均为水通道蛋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通过体液定向运
输到肾小管、集合管发挥作用
B.图示各部分结构的渗透压大小排序为:小管
液>集合管主细胞>组织液>血浆
C.抗利尿激素能调节集合管主细胞协助扩散吸
收水的速率
D.抗利尿激素通过催化细胞内一系列酶促反应
增加了水通道蛋白的数量
19.当皮肤遇到外界有害因素时,组织内会产生活性氧(ROS),引起机体氧化损伤,最终导致皮肤衰老。为探究荔枝发酵物对人细胞中ROS的影响,研究人员以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细胞)为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其中对照组用无血清培养基处理,甲、乙、丙组用150 μml/L的H2O2进行氧化损伤造模后,再分别用低、中、高浓度荔枝发酵物处理。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胰蛋白酶处理HaCaT细胞,以制备细胞悬液
B.培养的过程中需定期更换培养液,以便清除代谢废物
C.模型组的处理需先用150 μml/L H2O2 处理,再用无血清培养基处理
D.实验结果表明增大荔枝发酵物的浓度能够恢复ROS至正常水平
20.某家族涉及甲、乙两种遗传病,甲病由等位基因A/a控制,乙病由等位基因B/b控制,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已知两种病的致病基因都不在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为进一步分析相关个体的基因型,研究人员对该家族部分个体的这两对基因进行凝胶电泳分离,得到如图2所示带谱(四种条带各代表一种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遗传病和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相同,乙遗传病和白化病的遗传方式相同
B.综合分析图1和图2可知,条带2代表甲病致病基因,条带3代表乙病致病基因
C.若Ⅱ6与一位和Ⅰ1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女性婚配,则两人后代患甲病的概率是1/6
D.Ⅰ1的甲乙两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都遗传给Ⅲ2的概率为1/2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11分)
研究表明,金钗石斛有较强的抗干旱能力,在水分充足、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主要通过卡尔文循环固定CO2。当金钗石斛面对干旱等逆境胁迫时会逐渐转变为 CAM 途径(景天酸代谢途径)植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适宜条件下, 金钗石斛叶肉细胞中进行卡尔文循环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该过程所固定的CO2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是金钗石斛响应干旱胁迫的机制,暗期气孔打开,CO2通过气孔进入细胞,此时金钗石斛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将CO2转化为糖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暗期 光期
图1 CAM 途径代谢机制
(3)科研人员研究了金钗石斛在不同供水条件下的光合特性,结果如表1所示。在干旱胁迫时,推测__________________(植物激素)的含量上升,气孔导度逐渐下降,直到基本关闭。结合图1和表1分析,随干旱时间延长,胞间CO2浓度下降不明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1 上午10时测定不同供水条件下金钗石斛的光合作用指标
(4)干旱40天时,金钗石斛气孔随光暗条件发生周期性关闭和开放,对于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1分)
2024年11月28日上午,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最后285公里锁边任务在新疆于田县“合龙”,至此合围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任务圆满完成。这不仅是一项伟大生态工程的阶段性胜利,更是绘制青绿中国画卷中浓墨重彩之笔。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生活的骆驼刺、胡杨、梭梭、红柳、野骆驼、塔里木兔、沙狐、沙蜥以及众多微生物共同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用样方法对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骆驼刺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取样时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并且样方面积应该__________________。
(3)塔克拉玛干沙漠治理前后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进行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任务时,选用了红柳、梭梭等植物,请推测这些植物有哪些适应沙漠环境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2点)。
(5)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物种丰富度很低,但是仍然存在沙狐、沙蜥等肉食动物。这些肉食动物是否会损害该地区的物种多样性?请简述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0分)
在母鸡养殖过程中适当延长光照时间能促进卵巢分泌雌激素,进而增加产蛋量。光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母鸡产蛋的调控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A、B、C 分别代表下丘脑、垂体和卵巢分泌的激素,他们之间存在抗衡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增加母鸡产蛋量的神经—体液调节途径是:光→视网膜→传入神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将该调节途径补写完整,答出一条途径即可)。
(3)已知褪黑激素能促进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兴趣小组欲通过手术摘除松果体来验证这一结论,请完成如下实验。
实验过程:将生理状况相同的雏鸡随机均分为三组并做相应处理,甲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乙组手术摘除松果体、丙组_____________________。饲养几天后,三组雏鸡均先后两次进行相同疫苗免疫,一段时间后检测血液中相应抗体水平。
预期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1分)
鸡是常见的家禽之一,其驯化至少始于公元前2000年,在这个过程中,人类通过选择和培育,对鸡的体重、色彩、形态和产蛋能力等方面性状都进行了选育。请回答下列有关鸡的遗传学问题:
(1)鸡是第一个被完全测序的家禽,已知鸡是二倍体生物,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其正常体细胞中含有78条染色体,那么对鸡进行的基因组测序至少需测定_________条染色体。
(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就发现“牝鸡司晨”的性反转现象。研究发现,芳香化酶是雌性胚胎中把雄激素转变为雌激素的关键酶,并且仅在雌性性腺中存在。在鸡胚性分化之前____(抑制或促进)芳香化酶的基因的表达,能有效地使ZW个体向雄性发生性反转。
(3)现有一只性反转的纯合正常羽(B)公鸡与反卷羽(b)母鸡交配,欲根据后代的羽毛类型判断正常羽(B)和反卷羽(b)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ZBW和ZbW视为纯合子,WW的胚胎不能存活,不考虑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正常羽(B)和反卷羽(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正常羽(B)和反卷羽(b)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
(4)若已确定正常羽(B)和反卷羽(b)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已知鸡的有羽和无羽受另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研究人员依据上述两种性状做了相关杂交实验,如下图:(不考虑性反转)
则亲本无羽母鸡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_______;若用F2中正常羽公鸡和F2中正常羽母鸡随机交配,则F3中反卷羽母鸡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2分)
某种细菌具有合成细菌纤维素(BC)的能力,并能将其分泌到胞外组装成菌膜,从而生产纤维素纺织品。为了对其染色,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这种细菌进行了改造,培育出光控自着色工程菌株K。该菌株K能够利用一种特殊的光控表达载体合成酪氨酸酶,进而促进黑色素的生物合成,使自身合成的纤维素菌膜染色。下图是研究人员利用T7 噬菌体来源的RNA聚合酶(T7RNAP)及蓝光光敏蛋白,构建了一种可被蓝光调控的基因表达载体(光控原理见图一,载体的部分结构见图二)。构建载体时,可选用通用型启动子 PBAD(被工程菌RNA聚合酶识别)和特异型启动子PT7(仅被T7RNAP识别)。回答下列问题。
(1)扩增编码酪氨酸酶基因时,PCR反应中需加入两种引物,引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4轮循环后,得到的子代DNA分子中不同时含有两种引物的DNA分子占____________。
(2)为实现蓝光控制染色的目的,研究人员在构建光控表达载体时,选择启动子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 PBAD或PT7)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光控表达载体的有效性,将构建好的光控表达载体导入到工程菌株中,先让工程菌在暗处培养一段时间后长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转至含有酪氨酸的染色池处理,经____________________照射的区域被染成黑色。
(4)若将编码红色素的基因替换掉编码酪氨酸酶的基因,染色池中加入合成红色素的原料,其他条件不变,预测实验结果并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净光合速率
(μml•m²•s⁻¹)
气孔导度
(mml•m²•s⁻¹)
蒸腾作用
(mml•m²•s⁻¹)
胞间CO2
(mml•ml⁻¹)
充分供水
1.40
0.023
0.60
300.2
干旱20天
0.88
0.010
0.22
289.3
干旱40天
0.19
0.002
0.08
277.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六校联盟”2025届高三高考模拟上学期联合适应性考试生物+答案,共12页。
这是一份2025届黑龙江省“六校联盟”高三上联合适应性测试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1页。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联合适应性测试 生物(附参考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