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694564/0-173907923526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694564/0-173907923535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694564/0-173907923538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卷命题范围, 该矿所在地球圈层, 与图中①大气层相比,②大气层, 图1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命题范围: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年6月2日6时23分,“嫦娥六号”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开启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实施的样品采集任务。6月3日,月表取样完成后,“嫦娥六号”着陆器携带的一面由玄武岩纤维制成的“石头版”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完成以下小题。
1. 对“嫦娥六号”与地面间通信干扰最大的是( )
A. 强烈的太阳辐射 B. 厚厚的云雨层
C. 日冕物质的抛射 D. 密集的流星雨
2. 五星红旗在月球需克服的恶劣环境条件主要是( )
A. 极端异常天气多发 B. 气温日较差大
C. 沙尘暴发生频率高 D. 洪涝灾害频发
【答案】1. C 2. B
【解析】
【1题详解】
“嫦娥六号”主要通过无线电短波与地面通信,日冕物质抛射是规模最大、程度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其发生时发出大量带电粒子流,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干扰“嫦娥六号”与地面间通信,C正确;强烈的太阳辐射、厚厚的云雨层、密集的流星雨都不会干扰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产生影响,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没有天气变化;没有风,不会发生沙尘暴;没有降水,不会发生洪涝灾害,ACD错误;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白天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气温较高,夜晚没有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B正确。故选B。
湖南省地质院2024年11月2日宣布,湖南平江县万古金矿田探矿获重大突破,在万古金矿田地下2000米以上深度地层发现超40条金矿脉。该矿形成时期为前寒武纪,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矿形成时期( )
A. 大气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碳、氮气、氧气、水、甲烷
B. 形成联合古陆
C. 生物以海洋无脊椎物为主
D. 蓝细菌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4. 该矿所在地球圈层( )
A. 岩浆可能来源于该圈层
B. 位于莫霍界面以上
C. 厚薄不一,大洋厚,大陆薄
D. 地震波中只有纵波能够穿过
【答案】3. D 4. B
【解析】
【3题详解】
结合材料,该矿形成时期为前寒武纪,结合所学知识,前寒武纪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A错误;古生代后期地球各块大陆汇聚一个整体,称为联合古陆,B错误;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时代,C错误;前寒武纪太古宙出现蓝细菌制造氧气,D正确,故选D。
【4题详解】
结合材料,在万古金矿田地下2000米以上深度地层发现超40条金矿脉,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故该圈层为地壳,岩浆来源于软流层,A错误;地下2000米位于地壳,莫霍界面以上,B正确。地壳厚薄不一,大陆厚,大洋薄,C错误;该层为固体,地震波横波和纵波都可以通过固体传播,D错误,故选B。
读河流地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图中①②③处对应的地貌类型分别为( )
A. 冲积扇、三角洲、河漫滩平原
B. 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冲积扇
C. 三角洲、冲积扇、河漫滩平原
D. 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
6. 有关①②两处河床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处浅而宽 B. ①处深而窄 C. ②处浅而窄 D. ②处深而宽
【答案】5. D 6. B
【解析】
【5题详解】
图中①位于河流出山口位置,受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山前冲积扇;②位于河流中下游,受沉积作用,形成河漫滩平原;③位于河流入海口,经过沉积作用形成河口三角洲,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题详解】
①位于河流上游,落差较大,下蚀为主,因此河床是深而窄,B正确,A错误;②处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落差较小,以侧蚀为主,因此河床为宽而浅,CD错误。故选B。
2024年9月27日18时3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卫星,并运行在330多千米高度。下图示意大气的垂直分层。完成下面小题。
7. 实践十九号卫星在轨运行时,主要位于地球大气的( )
A. ①—对流层 B. ②—平流层 C. ③—高层大气 D. ③—臭氧层
8. 与图中①大气层相比,②大气层( )
A. 存在臭氧层吸收紫外线 B. 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C. 含有大量的水汽和杂质 D.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答案】7. C 8. A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①表示对流层,②表示平流层,③表示高层大气。实践十九号卫星运行在330多千米高度,位于高层大气,C正确,AB错误。臭氧层位于②表示的平流层,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①为对流层,②为平流层。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这是因为平流层中存在臭氧层吸收大量紫外线,使大气增温,A正确;③高层大气中存在电离层,处于高度电离状态,B错误;①对流层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平流层的水汽和杂质含量少,C错误;①对流层大气的水汽和杂质多,天气现象复杂多变,而平流层天气现象相对较少,D错误。故选A。
印尼议会当地时间2024年11月19日通过一项法案,正式将雅加达设定为该国的特区,取消其首都地位。印度尼西亚已正式将首都迁至位于东加里曼丹岛的努山塔拉市。图1示意大气受热过程,图2为雅加达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图1中( )
A. ①为对流层大气直接、主要的热源
B. 只有水汽、二氧化碳可以吸收③
C. ③、④均属于长波辐射
D. 晴朗无云的白天时④最强
10. 图2中雅加达1月份气温较低的原因( )
A. 此时降水较多,大气削弱作用强 B. 大气的保温作用弱
C. 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强 D. 地面长波辐射强
【答案】9. C 10. A
【解析】
【9题详解】
读图1可知,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均属于长波辐射,C正确;对流层大气直接、主要的热源是地面辐射,A错误;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尘埃杂质等均可以吸收地面辐射,B错误;天空中有云,特别是浓密的低云时,大气逆辐射强,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1月该地降水量大,阴雨天气多,大气中云量和水汽含量多,大气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太阳短波辐射弱,地面长波辐射也弱,大气逆辐射强,大气保温作用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下图为某海区表层海水等温线(单位:℃)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下列有关图中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都为寒流 B. 甲为寒流、乙为暖流
C. 甲、乙都为暖流 D. 甲为暖流、乙为寒流
12. 图中( )
A. 甲洋流对所经过的海区能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
B. 乙洋流对所经过的海区能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
C. 在甲、乙洋流相遇的丙地可能形成大的渔场
D. 甲洋流与乙洋流的流向相同
【答案】11. B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图中表层海水等温线弯曲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所以图中甲为由低水温流向高水温的寒流,CD错误;乙为由高水温流向低水温的暖流,A错误,B正确。故选B。
【12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甲洋流是寒流,对所经过的海区能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A错误;乙洋流是暖流,对所经过的海区能够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B错误;在甲、乙之间的丙地是寒暖流交汇处,可能形成大的渔场,C正确;图中甲洋流与乙洋流的流向相反,D错误。故选C。
“银杏黄时秋意浓”,每至暮秋,银杏树便“尽换黄金甲”,当秋风袭来,遍地碎金,如梦如幻的浪漫景色吸引大量游客前去观赏。下图示意我国主要银杏观赏地分布及某地银杏大道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3. 湖州的地带性植被为( )
A. 常绿阔叶林 B. 针阔叶混交林 C. 落叶阔叶林 D. 针叶林
14. 与浙江湖州相比,辽宁丹东的银杏最佳观赏期较短,其原因是( )
A. 丹东地势高,光照强,银杏叶黄得早
B. 丹东受冬季风影响大,银杏叶掉落快
C. 湖州离海近,气温高,银杏叶黄得晚
D. 湖州秋季阴雨天气多,银杏叶掉落慢
【答案】13. A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湖州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常绿阔叶林,A正确;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分布地区的纬度更高,BC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与浙江湖州相比,辽宁丹东纬度偏高,受冬季风影响大,银杏叶掉落快,导致最佳观赏期较短,湖州因纬度较低,受冬季风影响小,降温慢,银杏叶掉落慢,B正确,D错误;银杏最佳观赏期较短,与银杏掉落快有关,与银杏叶黄得早或晚没有必然联系,AC错误。故选B。
我国东北平原土壤肥沃,南方地区土壤相对贫瘠。但近年来东北平原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下列因素中,促成东北平原土壤肥沃的主要是( )
A. 成土母质 B. 动物
C.气候 D. 风沙
16. 保护与恢复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是( )
A. 秸秆还田、少耕、休耕 B. 大力植树造林,抵御寒潮危害
C. 全面禁止一切耕作活动 D. 大量使用化肥,增加土壤肥力
【答案】15. C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残体。东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利于植物生长,因此草原、森林等植被覆盖率高,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又因为东北平原所处纬度较高,冬季寒冷而漫长,动植物残体不易腐烂,所以大量腐殖质堆积使东北平原的土层呈现黑色的样貌。因此造成东北平原土壤肥沃的主导因素是气候。C正确;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成土母质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养分,为土壤的肥沃提供了最初的物质条件,但不是其肥沃的主要因素,A错;动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有一定作用,比如动物的排泄物和残体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但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主要是因为其深厚的黑土,黑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大量的枯枝落叶等有机残体的积累和分解,而不是动物活动起主导作用,B错;过度的风沙活动可能会导致土壤侵蚀等问题,不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D错。故此题选C。
【16题详解】
“秸秆还田、少耕、休耕”,有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风蚀、水蚀等,A正确;大力植树造林,利于抵御寒潮危害,但不能恢复土壤肥力,B错误;该地是我国著名商品粮基地,“全面禁止一切耕作活动”不合理,C错误;“大量使用化肥”会造成土壤板结,D错误。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据云南省气象局发布的信息显示:2023年10月27日至28日,怒江州北部发生滑坡泥石流的风险较高。云南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为研究当地滑坡泥石流发生情况,整理了云南省气象台2001~2005年滑坡泥石流数据资料(见下表)。下图示意云南省区域分布。
2001~2005年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频数表
(1)结合表中数据,说出云南省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区域分布特点。
(2)分析怒江州北部发生滑坡泥石流风险高的原因。
(3)简述针对存在滑动风险的山体应采取哪些防治措施。
【答案】(1)云南省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范围较广;西北部、西南部发生频率高,中部地区次之,东北部及东南部发生频率较低;总体表现为西多东少。
(2)位于山区,地形陡峻;降水集中且强度大;位于地震带,该地多地震,地表碎屑物较多;地形起伏大,水流速度快,侵蚀冲刷作用强等。
(3)修建排水沟及时排水,避免渗入底层造成坡体滑动;修建护坡工程(种草护坡、砌石护坡或安装防护网),对坡体进行加固;在坡体外围修建挡土墙,避免坡体滑动造成伤害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结合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云南省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的范围较广,全省各地均有分布;其中西北部、西南部发生频率高,中部地区次之,东北部及东南部发生频率较低;发生频率总体自西部向东部地区减少。
【小问2详解】
怒江州北部为山区,地势起伏大;当地地震多发,多裂隙发育,地表疏松物质较多;位于季风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降雨量大,地表径流在山区流动时水流速度快,冲刷、侵蚀能力强,因此导致发生滑坡泥石流的风险较高。
【小问3详解】
存在滑动风险的山体遇水会增加其滑动的可能性,因此及时排水可有效减小其滑动的可能,可以修建排水沟及时排水,避免渗入底层造成坡体滑动;其次,还可通过修建护坡工程对山体进行加固来减小滑动的风险;在坡体外围修建挡土墙,能够减小滑坡造成的伤害。
18. 读某地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点~⑤点,气压最高的是____点,气压最低的是____点。
(2)甲、乙两地受热的是____地;甲、乙两地容易形成降水的是____地。
(3)若图中甲处为海洋,乙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____(白天或夜间);甲、乙两地间吹____(海风或陆风)。
(4)若此热力环流发生在城市与郊区之间,简析此环流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
【答案】(1)④ ⑤
(2)乙 乙
(3)白天 海风
(4)加快城市污染气体的扩散速度,促进郊区新鲜空气的输入,减轻城市大气污染程度,改善城市大气环境。
【解析】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①②③位于同一等压面上,因此三点气压值相等。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同一垂直面上海拔高处比海拔低处气压要低,因此⑤气压低于①,③气压低于④,因此图中①点~⑤点,气压最高的是④点,气压最低的是⑤点。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等压面“凸高凹低”的特点,同时高空与近地面的气压正好相反,因此甲处气压高,气流垂直方向冷却下沉;乙处气压低,气流垂直方向为受热上升,因此甲、乙两地受热的是乙地;气流下沉增温,不易成云致雨,气流上升冷却容易成云致雨,因此甲、乙两地容易形成降水的是乙地。
【小问3详解】
由2小题推论可知,甲处为高压,乙处为低压,若图中甲处为海洋,乙处为陆地,则海洋上气流为冷却下沉,陆地上气流为受热上升,因此该热力环流出现在白天,白天海洋升温慢,陆地升温快,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水平方向上气流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因此甲、乙两地间风从甲(海洋)吹向乙(陆地),吹海风。
【小问4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若此热力环流发生在城市与郊区之间,由于城市热岛效应的存在,城市上空气流上升,到郊区下沉,近地面再由郊区流回城市,形成城市风,因此该环流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表现为城市污染气体通过热上升气流扩散出去,同时近地面的城市风又把郊区新鲜空气输送进入城区,从而加快城市污染气体的扩散速度,促进郊区新鲜空气的输入,可以减轻城市大气污染程度,改善城市大气环境。
19.鹿特丹是世界著名海港城市,90%区域低于海平面,频繁暴雨导致该城市内涝严重。当地设计具有下沉空间的“水广场”,雨水可以在不同的蓄水池循环流动,也可以被抽取储存作为淡水资源。
(1)指出鹿特丹降水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并说明理由。
(2)简述鹿特丹城市内涝严重的原因。
(3)说明水广场的建设对城市环境的积极影响。
【答案】(1)类型:海陆间循环。理由:鹿特丹临近海洋,海洋上的水汽蒸发后,通过水汽输送环节到达陆地上空,以降水的方式到达鹿特丹地表,后又通过地表径流(沟渠、河道)、地下径流流入海洋。
(2)多暴雨,降雨量集中;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城市地面硬化,下渗少。
(3)水广场能够收集和储存部分雨水,减少地表径流,从而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储存的雨水可以用于灌溉景观用水等,节约水资源;水广场的建设可以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解析】
【小问1详解】
鹿特丹是世界著名海港城市,临近海洋,海洋上的水汽蒸发后,水汽通过盛行西风输送到达陆地上空,在一定的条件下以降水的方式到达鹿特丹地表,地表水汇集形成径流,通过地表径流(沟渠、河道)、或者下渗之后形成地下径流流入海洋。故鹿特丹降水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海陆间循环。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地多暴雨,频繁暴雨导致该城市内涝严重,鹿特丹城市90%区域低于海平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地面硬化,下渗少,降水大部分转化为地表径流。
【小问3详解】
雨水可以在不同的蓄水池循环流动,水广场能够收集和储存部分雨水,滞留洪水,延缓或减少地表径流形成,减少城市内涝;也可以被抽取储存作为淡水资源,用于灌溉景观用水等,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水广场的建设可以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合计
滇西北
35
59
13
41
12
160
滇西南
32
38
10
53
34
167
滇中
26
48
5
16
9
104
滇东北
3
10
12
8
10
43
滇东南
10
27
8
10
15
70
全省
106
182
48
128
80
54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地理 Word版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矿所在地球圈层,该矿形成时期,与图中①大气层相比,②大气层,图1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六校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1页。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甘肃省多校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主要考查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