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13+二次函数解答压轴题练习试题含解析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13+二次函数解答压轴题练习试题含解析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已知二次函数.
(1)当时,
①求该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
②当时,求的取值范围.
(2)当时,的最大值为2;当时,的最大值为3,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已知点和在二次函数是常数,的图像上.
(1)当时,求和的值;
(2)若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且点A不在坐标轴上,当时,求的取值范围;
(3)求证:.
3.如图,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两点,与y轴交于点C,顶点为D.O为坐标原点,.
(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求四边形的面积;
(3)P是抛物线上的一点,且在第一象限内,若,求P点的坐标.
4.如图,抛物线过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点是直线上方抛物线上一点,求出的最大面积及此时点的坐标;
(3)若点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一动点,点为坐标平面内一点,是否存在以为边,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与轴交于点,,与轴交于点,其中,.
(1)求该抛物线的表达式;
(2)点是直线下方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作于点,求的最大值及此时点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将该抛物线向右平移个单位,点为点的对应点,平移后的抛物线与轴交于点,为平移后的抛物线的对称轴上任意一点.写出所有使得以为腰的是等腰三角形的点的坐标,并把求其中一个点的坐标的过程写出来.
6.如图,已知抛物线与轴交于和两点,与轴交于点.直线过抛物线的顶点.
(1)求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
(2)若直线与抛物线交于点,与直线交于点.
①当取得最大值时,求的值和的最大值;
②当是等腰三角形时,求点的坐标.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是坐标原点,抛物线经过点,对称轴为直线.
(1)求的值;
(2)已知点在抛物线上,点的横坐标为,点的横坐标为.过点作轴的垂线交直线于点,过点作轴的垂线交直线于点.
(ⅰ)当时,求与的面积之和;
(ⅱ)在抛物线对称轴右侧,是否存在点,使得以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为?若存在,请求出点的横坐标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为坐标原点,抛物线经过点,,对称轴过点,,直线过点,且垂直于轴.过点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点、,交直线于点,其中点、Q在抛物线对称轴的左侧.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1,当时,求点的坐标;
(3)如图2,当点恰好在轴上时,为直线下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其中交于点,设的面积为,的面积为.求的最大值.
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两点,与y轴交于点,点P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当点P在直线上方的抛物线上时,连接交于点D.如图1.当的值最大时,求点P的坐标及的最大值;
(3)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于点M,连接,将沿直线翻折,当点M的对应点恰好落在y轴上时,请直接写出此时点M的坐标.
10.【建立模型】(1)如图,点是线段上的一点,,,,垂足分别为,,,.求证:;
【类比迁移】(2)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与轴交于点、与轴交于点,将线段绕点逆时针旋转得到、直线交轴于点.
①求点的坐标;
②求直线的解析式;
【拓展延伸】(3)如图,抛物线与轴交于,两点点在点的左侧,与轴交于点,已知点,,连接.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使得,若存在,求出点的横坐标.
11.如图1,抛物线与轴交于点,与直线交于点,点在轴上.点从点出发,沿线段方向匀速运动,运动到点时停止.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当时,请在图1中过点作交抛物线于点,连接,,判断四边形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如图2,点从点开始运动时,点从点同时出发,以与点相同的速度沿轴正方向匀速运动,点停止运动时点也停止运动.连接,,求的最小值.
12.如图1,抛物线与轴交于点和点,与轴交于点.点是抛物线的顶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2,连接,,直线交抛物线的对称轴于点,若点是直线上方抛物线上一点,且,求点的坐标;
(3)若点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位于点上方的一动点,是否存在以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经过点,与y轴交于点B,且关于直线对称.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当时,y的取值范围是,求t的值;
(3)点C是抛物线上位于第一象限的一个动点,过点C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于点D,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E,使得以B,C,D,E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求出该菱形的边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4.如图,抛物线与轴交于点和点,与轴交于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当时,求的函数值的取值范围;
(3)将拋物线的顶点向下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点,点为抛物线的对称轴上一动点,求的最小值.
参考答案:
一、解答题
1.(1)解:①当时,,
∴顶点坐标为.
②∵顶点坐标为.抛物线开口向下,
当时,随增大而增大,
当时,随增大而减小,
∴当时,有最大值7.
又
∴当时取得最小值,最小值;
∴当时,.
(2)∵时,的最大值为2;时,的最大值为3,
∴抛物线的对称轴在轴的右侧,
∴,
∵抛物线开口向下,时,的最大值为2,
∴,
又∵,
∴,
∵,
∴,
∴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2.(1)解:当时,图像过点和,
∴,解得,
∴,
∴.
(2)解:∵函数图像过点和,
∴函数图像的对称轴为直线.
∵图像过点,
∴根据图像的对称性得.
∵,
∴.
(3)解:∵图像过点和,
∴根据图像的对称性得.
∴,顶点坐标为.
将点和分别代人表达式可得
①②得,
∴.
∴.
∴.
∴.
∴.
3.(1)∵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交于两点.
∴设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
∴,即的坐标为
则,得
∴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整理得y=-x2+4x+5.
(2)∵y=-x2+4x+5=-(x-2)2+9
∴顶点的坐标为
过作于,作于,
四边形的面积
;
(3)如图,是抛物线上的一点,且在第一象限,当时,
连接,过作交于,过作于,
∵,则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由勾股定理得:,
∵,
∴,
即,
∴
由,得,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的坐标为
所以过的直线的解析式为
令 解得,或
所以直线与抛物线的两个交点为
即所求的坐标为
4.(1)解:将点代入解析式得:
,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设直线的解析式为,将点B、C代入得:
, 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
∴,
设点,过点P作轴于点D,交于点E,如图所示:
∴,
∴,
∴,
∴当时,的最大面积为,
∵,
∴
(3)存在,或或或,,证明如下: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对称轴为:,
设点,
若为菱形的边长,菱形,
则,即,
解得:,,
∵,
∴,
∴,;
若为菱形的边长,菱形,
则,即,
解得:,,
∵,
∴,
∴,;
综上可得:
或或,.
5.(1)解:将点,.代入得,
解得:,
∴抛物线解析式为:,
(2)∵与轴交于点,,
当时,
解得:,
∴,
∵.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
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如图所示,过点作轴于点,交于点,
设,则,
∴,
∵,,
∴,
∵,
∴,
∴,
∴,
∴当时,取得最大值为,,
∴;
(3)∵抛物线
将该抛物线向右平移个单位,得到,对称轴为直线,
点向右平移5个单位得到
∵平移后的抛物线与轴交于点,令,则,
∴,
∴
∵为平移后的抛物线的对称轴上任意一点.
则点的横坐标为,
设,
∴,,
当时,,
解得:或,
当时,,
解得:
综上所述,点的坐标为或或.
6.(1)解:∵抛物线与轴交于和两点,
∴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
在中,当时,,
∴抛物线顶点P的坐标为,
设抛物线解析式为,
∴,
∴,
∴抛物线解析式为
(2)解:①∵抛物线解析式为,点C是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
∴,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 ∴,
∴直线的解析式为,
∵直线与抛物线交于点,与直线交于点
∴,
∴ ,
∵,
∴当时,有最大值,最大值为;
②设直线与x轴交于H,
∴,,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如图3-1所示,当时,
过点C作于G,则
∴点G为的中点,
由(2)得,
∴,
∴,
解得或(舍去),
∴;
如图3-2所示,当时,则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即,
∴点E的纵坐标为5,
∴,
解得或(舍去),
∴
如图3-3所示,当时,过点C作于G,
同理可证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
解得或(舍去),
∴,,
∴,
∴
综上所述,点E的坐标为或或
7.(1)解:依题意,, 解得:,
∴;
(2)(ⅰ)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
∴
解得:,
∴直线,
如图所示,依题意,,,,
∴,
,
∴当时,与的面积之和为,
(ⅱ)当点在对称右侧时,则,
∴,
当时,,
∴,
∴,
解得:,
当时,,
∴,
∴,
解得:(舍去)或(舍去)
综上所述,.
8.(1)解:∵抛物线经过点,,对称轴过点,,
∴ 解得:
∴抛物线解析式为;
(2)解:如图所示,过点作对称轴的垂线,垂足为,
设,则,
∵,
∴,
∵,
∴,
解得:或,
∵其中点在抛物线对称轴的左侧.
∴,
∴,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 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联立, 解得:或,
∴;
(3)解:依题意,点恰好在轴上,则,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将代入得,
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设,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则,
∴直线的解析式为,
联立, 解得:,
∴,
∴,
∴当时,取得最大值为.
9.(1)解:把,代入得:
,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解:过点P作轴,交于点Q,如图所示: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把,代入得:
, 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设点P的坐标为,则点,
∵点P在直线上方的抛物线上,
∴,
∵轴,
∴,
∴
∵,
∴,
∴当时,有最大值,
此时点P的坐标为.
(3)解:根据折叠可知,,,,
∵轴,
∴,
∴,
∴,
∴,
设,,
,
,
∵,
∴,
∴,
整理得:,
∴或,
解得:或或,
∵当时,点P、M、C、四点重合,不存在,
∴,
∴点M的坐标为,.
10.[建立模型](1)证明:∵,,,
∴,
∴,
∴,
又∵,
∴;
[类比迁移](2)如图所示,过点作轴于点,
∵将线段绕点逆时针旋转得到,
∴,
又,
∴,
∴,
∴,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轴交于点、与轴交于点,
当时,,即,
当时,,即,
∴,
∴,
∴;
②∵,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将代入得:
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3)∵抛物线与轴交于,两点点在点的左侧,
当时,,
解得:,
∴,;
①当点在轴下方时,如图所示,连接,过点作于点,过点作轴于点,过点作,于点,
∵,
∴,
∴,
∴,
∵,
∴,
设,则,
∵,
∴,,
∵,,
∴,
解得:,
∴,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代入,得:,
解得:,
∴直线解析式为,
联立,
解得:(舍去),;
②当点在轴的上方时,如图所示,过点作于点,过点作轴,交轴于点,过点作于点,
同理可得,
∴,
设,则,
∵,
∴,,
∵,
∴,
解得:,
∴,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代入,得:,
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联立,
解得:(舍去),,
综上所述,的横坐标为或.
11.(1)解:∵抛物线过点,
∴,
∴,
∴;
(2)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理由:如图1,作交抛物线于点,垂足为,连接,.
∵点在上,
∴,,
连接,
∵,
∴,
∵,
∴,
∴,
当时,,
∴,
∵,
∴,
∴,
∵轴,轴,
∴,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如图2,由题意得,,连接.
在上方作,使得,,
∵,,
∴,
∴,
∵,,,
∴,
∴,
∴(当,,三点共线时最短),
∴的最小值为,
∵,
∴,
即的最小值为.
12.(1)解:∵抛物线与轴交于点和点,
∴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由,当时,,则
∵,则,对称轴为直线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代入,
∴ 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当时,,则
∴
∴
∴是等腰三角形,
∴
连接,设交轴于点,则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又
∴
∴
∴点与点重合时符合题意,
如图所示,过点作交抛物线于点,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将代入得,
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联立 解得:,
∴
综上所述,或;
(3)解:∵,,
∴
∵点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位于点上方的一动点,设其中
∴,
①当时,,解得:或
②当时,,解得:
③当时,,解得:或(舍去)
综上所述,或或或.
13.(1)解:∵抛物线经过点,与y轴交于点B,且关于直线对称,
∴,解得:,
∴;
(2)∵抛物线的开口向下,对称轴为直线,
∴抛物线上点到对称轴上的距离越远,函数值越小,
∵时,,
①当时,则:当时,函数有最大值,即:,
解得:或,均不符合题意,舍去;
②当时,则:当时,函数有最大值,即:,
解得:;
故;
(3)存在;
当时,解得:,当时,,
∴,,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把代入,得:,
∴,
设,则:,
∴,,,
当B,C,D,E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时,分两种情况:
①当为边时,则:,即,
解得:(舍去)或,
此时菱形的边长为;
②当为对角线时,则:,即:,
解得:或(舍去)
此时菱形的边长为:;
综上:存在以B,C,D,E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边长为或2.
【答案】(1)
(2)
(3)的最小值为:
14.(1)解:∵抛物线与轴交于点,
∴,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解:∵的对称轴为直线,而,
∴函数最小值为:,
当时,,
当时,,
∴函数值的范围为:;
(3)解:∵,
当时,,
∴,
当时,
解得:,,
∴,
∴,
设直线为,
∴,
∴,
∴直线为,
∵拋物线的顶点向下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点,而顶点为,
∴,
∴在直线上,
如图,过作于,连接,过作于,
∵,,
∴,,
∵对称轴与轴平行,
∴,
∴,
∴,
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得:,,
∴,
当三点共线时取等号,
∴,
∴,
∴,
即的最小值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解答题压轴题纯含参二次函数问题练习-中考数学专题,文件包含解答题压轴题纯含参二次函数问题解析版pdf、解答题压轴题纯含参二次函数问题学生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解答题压轴题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练习-中考数学专题,文件包含解答题压轴题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解析版pdf、解答题压轴题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学生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型(江苏专用)专题06 二次函数与几何结合(解答压轴题) (含解析),共5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理解题意, 分析函数图像, 应用几何知识, 建立方程或不等式, 求解方程或不等式, 得出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