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doc/images/p_f_2_p/16697616/3/1_17393064885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北省廊坊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doc/images/p_f_2_p/16697616/3/2_17393064885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北省廊坊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doc/images/p_f_2_p/16697616/3/3_17393064885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北省廊坊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廊坊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共沐书香,共赏诗文,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部分(1~2题14分)
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了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班级开展“热爱语文,热爱阅读”主题活动。
1.【与课本为友】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打开课本,我们可以欣赏名家笔下美不胜收的四时之景;感悟英雄人物的博大胸襟和 甲 (宏伟/雄壮)抱负;(kuī shì)文化巨匠的稚趣童年;聆听伟人对以身殉职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的赞美;领悟诸葛亮对后代“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教诲;嗔笑狼的假寐之黠和国王赤身举行盛典的(huá jī) 乙 (窘态/形态)。在一次又一次的细细品读中,我们的视野愈加开阔,______。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kuī shì)______ ②(huá jī)______
(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殉职______ ②嗔笑______
(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甲:______ 乙:______
(4)有同学读到“欣赏名家笔下美不胜收的四时之景”时,思考“胜”的意思。依据“胜”的字形,他想到“胜”的意思可能与部首“月”有关。结合语境推测,“胜”的意思应该是______(①胜利,跟“负、败”相对②完、尽③超过)。(请从括号内选择,只填序号)
(5)请你仿照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把文段补充完整。
【答案】(1)①窥视 ②滑稽
(2)①xùn zhí ②chēn xià
(3)①甲:宏伟 ②乙:窘态
(4)②
(5)示例:我们的思想日益深邃
【解析】
(1)本题考查字形。
窥视(kuī shì):暗中偷偷地看。
滑稽(huá jī):形容言语、动作引人发笑,样子或姿态逗趣、诙谐。
(2)本题考查字音。
①殉职(xùn zhí):是指(在职人员)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②嗔笑(chēn xià):带着娇嗔的神情、语气发出笑声,常用来表现女子佯装生气、实则浅笑盈盈的状态,多含亲昵的情感色彩。
(3)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甲:宏伟:规模、计划、理想等宏大、壮丽,常和抽象名词搭配;雄壮:气魄、声势强大,多形容声音、体魄等。“抱负”属于抽象事物,用“宏伟”更合适;
乙:窘态:指的是难堪、尴尬的样子;形态:指事物的形状或表现,更侧重于外在的形式、姿态。此处强调国王赤身举行盛典时难堪的样子,用“窘态”更合适;
故甲处:宏伟,乙处:窘态。
(4)本题考查字义。
“美不胜收”意思是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收”在这里有接收、看尽的意思,“胜”与“收”搭配,表达数量多到没办法完全看完,所以“胜”的意思是完、尽,故选②。
(5)本题考查补写。
需要仿照“我们的视野愈加开阔”这一主谓结构的短句来续写,续写内容要和前文所列举的阅读课本收获的丰富体验相关,体现出阅读课本在思想、情感、认知等层面给“我们”带来的积极正向的拓展与深化。
示例:我们的心灵愈发澄澈。
2.【与阅读为伴】小冀搜集摘抄了下面的热点新闻。请你阅读后回答问题。
文旅融合,阅读游河北。“书香河北”系列活动聚焦进一步擦亮“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品牌,并开展“跟着典籍游河北”主题推介,形象化、立体化展现了河北省多彩的历史底蕴、深厚的自然风光和壮美的人文民俗。活动(甲)盛情邀约广大游客跟着典籍游览河北、品味河北,(乙)围绕“跟着课本游河北”精心推出了10条精品旅游线路。有太行山研学之旅、长城研学之旅、大运河研学之旅等,精彩纷呈。
(1)文段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尽管 还B.不仅 还C.不是 而是D.因为 所以
(2)小冀在摘抄中发现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帮忙修改。
【答案】(1)B
(2)示例:形象化、立体化展现了河北省深厚的历史底蕴、壮美的自然风光和多彩的人文民俗
【解析】
(1)本题考查关联词的使用。
A.表示转折关系;
B.表示递进关系;
C.表示并列关系;
D.表示因果关系;
文段中先提到“盛情邀约广大游客跟着典籍游览河北、品味河北”,再说“围绕‘跟着课本游河北’精心推出了10条精品旅游线路”,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两者是递进关系。
(2)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病因:词语搭配不当。修改意见:将“深厚的”放到“历史底蕴”前,将“壮美的”放到“自然风光”前,将“多彩的”放到“人文民俗”前。
第二部分(3~18题56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默写(共6分)
3.共沐书香,共赏诗文。请根据提示,填写恰当的诗句。
阅读古诗文,于平仄韵律间领略千年智慧。读“①______,②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感受李白与王昌龄的友长情深;读“③______?归雁洛阳边”,体会王湾浓厚的思乡情怀;读“僵卧孤村不自哀,④______”,体悟陆游乐观豪放的爱国气概;读“⑤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于万里晴空、秋高气爽之中感受刘禹锡豁达乐观、奋发进取的情怀;读“何当共剪西窗烛,⑥______”,品味李商隐对未来亲人欢聚之时的幸福畅想……浩瀚诗海,共扬帆!
【答案】①我寄愁心与明月 ②随君直到夜郎西 ③乡书何处达 ④尚思为国戍轮台 ⑤晴空一鹤排云上 ⑥却话巴山夜雨时
(二)阅读(共19分)
(一)(5分)
4.七年级上学期的语文学习告一段落,你一定积累了许多赏读古诗文的经验。让我们一起梳理回顾吧!
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回答小题。
【甲】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
天净沙·秋
朱庭玉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解与诗人意同,辞柯①霜叶,飞来就我题红②。
【注】①辞柯:离开枝干。②题红:题诗于红叶上。
话剧社的同学们用甲、乙两首元曲创新编排了一段微短剧,你作为社团成员,请根据曲中描绘的景象和情感,补写剧本内容。
【答案】①示例:备受漂泊之苦,不知何处是归宿,只能在这古道西风中,骑着瘦马,在夕阳下独自惆怅。 ②凄清、孤寂 ③芙蓉花正盛放,那辞柯的霜叶似有灵性,秋中也有自然之趣。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第一空:题目设定场景是秋日雅集,马致远“神情落寞,望向远方”,说明要依据他在《天净沙·秋思》里漂泊游子的心境来补写台词。此刻他触景生情,后续话语必然围绕自身孤寂、漂泊无依的状态展开,所以第一空要填出与他漂泊羁旅相关的内容。《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意思是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开篇连用“枯藤老树昏鸦”,衰败、暮气沉沉的意象勾勒出秋日的萧瑟。“小桥流水人家”,意思是小桥下溪水潺潺流淌,溪边坐落着几户人家。本是温馨场景,却与游子的孤寂漂泊形成鲜明反差,更衬出断肠人的孤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意思是:在古老而荒凉的道路上,秋风呼啸着吹过,一匹瘦骨嶙峋的马驮着游子缓缓前行,此时,太阳正西沉落下。进一步渲染旅途的艰难、孤寂与漫长。
示例:仍在天涯羁旅,找不到可以安身的港湾,只能伴着这瑟瑟西风,于残阳下继续漂泊。
第二空:“枯藤老树昏鸦”,意思是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古道西风瘦马”,意思是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消瘦的马驮着游子缓缓前行。“断肠人在天涯”,意思是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游子就在远方。
《天净沙·秋思》整体氛围萧瑟、凄凉,充满哀愁。从“枯藤老树昏鸦”里的“枯”“老”“昏”,到“古道西风瘦马”的荒凉氛围,再配合最后的“断肠人在天涯”,整首曲子没有一处明亮欢快的色调,满是灰暗、落寞的气息。这种氛围下,秋天无疑是“凄清、孤寂”的,它带给游子的是无尽的哀愁。故填写:凄清、孤寂。
第三空:这一空要从朱庭玉的视角出发,他的情感基调与马致远不同。马致远满是羁旅愁绪,朱庭玉相对更为闲适豁达,呈现他眼中独特的秋景。第三空所填内容,不仅要承接朱庭玉“微微点头,眼中有思索之色”的神态动作,还要呼应马致远后续那句“朱兄之秋,尚有芙蓉、霜叶相伴”,保证两人对话自然流畅,逻辑紧密,推进情节发展。
在《天净沙·秋》里,“庭前落尽梧桐”,意思是庭院前面的梧桐树叶已经全部凋落。“庭前落尽梧桐”描绘出秋意渐浓、木叶凋零的画面。“水边开彻芙蓉”,意思是池塘边的荷花尽情绽放、开到了尽头。此时却笔锋一转,展现出秋日里依旧明艳盛开的芙蓉,充满生机;“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意思是离开枝干的经霜枫叶,飘飞过来,落到我跟前,仿佛是要让我在它上面题诗。更是给霜叶赋予了灵动俏皮的气质,仿佛它们通人性,主动亲近诗人。这些画面组合起来,让朱庭玉眼中的秋有别样趣味,“芙蓉花正盛放,那辞柯的霜叶似有灵性,秋中也有自然之趣”,意思是芙蓉花正在尽情绽放,那从枝头飘落的经霜红叶好似通了灵性一般。可见在这秋天里,也藏着别样的自然妙趣。词句与马致远眼中萧瑟孤寂的秋截然不同。故填写:芙蓉花正盛放,那辞柯的霜叶似有灵性,秋中也有自然之趣。
(二)(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
【乙】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①,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②,荡③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④,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选自柳宗元《黔之驴》,有删改)
【注】①慭(yìn)慭然:小心谨慎的样子。②狎:亲近而态度不庄重。③荡:碰撞。④跳踉大闹:跳踉,跳跃。阚,同“吼”,怒吼。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缀行甚远 缀:______
(2)意暇甚 暇:______
(3)技止此耳 止:______
6.下列对乙文中画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B.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C.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D.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8.甲文中屠户的做法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发?
9.关联迁移是很好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请你仿照甲文示例,分析乙文中细节描写的妙用。
示例:甲文中对狼的眼睛、神态等细节进行了刻画,如“目似瞑,意暇甚”,生动地表现出狼的狡猾。
【答案】5.(1)跟随 (2)从容,悠闲 (3)仅,只
6.C
7.(1)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2)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8.示例:狼是贪婪、凶狠、狡诈的。我们面对像狼一样的邪恶势力,不能妥协退让,要像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9.示例:乙文中对虎的动作、神态等细节进行了刻画,如“慭慭然”“稍近,益狎”“荡倚冲冒”等,细腻地展现了虎从小心谨慎到逐渐放肆的变化过程。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句意:紧跟着走了很远。缀,紧跟,跟随。
(2)句意:神情很悠闲。暇,从容、悠闲。
(3)句意: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止,同“只”,仅仅。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句意:老虎看到它,(原来它)是个巨大的家伙,把它当作神物,(于是)隐藏在树林间偷偷地窥探它。
“虎见之”表达老虎看到驴这一动作;“庞然大物也”说明驴是个巨大的东西;“以为神”表明老虎看到驴后的心理认知;“蔽林间窥之”描述老虎后续的行为。
故断为: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1)尽,完;并驱,一起追赶;故,原来。
(2)然,然而,但是;往来,来来往往,反复;异能,特殊本领。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根据“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知,屠户即便不断投骨试图安抚狼,狼依然不满足,继续紧追不舍,这表明狼具有贪婪的本性,面对邪恶势力的贪婪,妥协退让毫无作用;根据“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以及“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可知,屠户在认清狼的本性后,果断采取行动,奋起反抗,最终成功杀死两只狼。这启示我们,面对像狼一样的邪恶势力,不能心存侥幸、妥协退让,而要敢于斗争;同时,屠户能识破狼的诱敌之计,抓住时机反击,体现出善于斗争的智慧。所以,我们在生活中面对邪恶势力,要像屠户一样,敢于斗争且善于斗争,才能获取胜利。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慭慭然”这个词细致地描绘出老虎初见驴时,内心充满疑虑、小心翼翼的神态。老虎因驴体型庞大,将其视为神物,在靠近时表现出极度的谨慎,通过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出老虎最初面对陌生事物时的小心谨慎。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稍近”体现老虎慢慢靠近的动作,“益狎”则表明老虎亲近驴的程度逐渐加深,这一细节表明老虎在不断试探中,对驴的恐惧心理逐渐减弱,开始有了进一步的举动,展示出老虎心理和行为的变化。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这里的“荡倚冲冒”具体描述了老虎对驴的一系列行为动作,碰撞、倚靠、冲击、冒犯,表明老虎此时已不再像最初那样小心翼翼,而是变得更加放肆,通过这一细节刻画,将老虎从起初的谨慎到逐渐大胆放肆的变化过程完整且细腻地呈现出来。
所以,乙文通过“慭慭然”“稍近,益狎”“荡倚冲冒”等对虎的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生动细腻地展现了虎从小心谨慎到逐渐放肆的变化过程。
参考译文:
(甲)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户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他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一样。屠户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户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乙)黔地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老虎看到它,(觉得它)是个巨大的动物,把它当作神物,(老虎)躲藏在树林里偷偷观察它。(老虎)渐渐地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了解它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十分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将要咬自己,非常恐惧。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敢与它搏斗。(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更加亲近而不庄重,碰撞、倚靠、冲击、冒犯它。驴忍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于是老虎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二、现代文阅读
(一)(共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只长了翅膀的兔子
唐瑞晨
①从前,森林里有一只喜欢看书的小兔子。她不喜欢出门和其他小兔子蹦蹦跳跳地玩耍。她觉得还是看书好,因为书里讲的都是大兔子的故事。
②她想,变成大兔子可好啦,可以自由地吃用胡萝卜做成的各种甜点,可以晚上不回家去森林深处探险,说不定还可以长出翅膀,像远处的猫头鹰老师一样,飞上最高最高的树枝,看每天奔跑到西边红透了的太阳。
③兔妈妈听了,捏了捏她的脸,笑着告诉她:“兔子怎么会长出翅膀呢?不过,兔子蹦蹦跳跳的,想吃多少胡萝卜就吃多少,也挺好的。”
④小兔子听后,呆呆地望着快要奔跑到西边山下的大太阳,又看了看站在高高树梢上的猫头鹰老师。她轻轻摇了摇头。
⑤兔爸爸听了,拍了拍她的肩,笑着说道:“兔子怎么会长出翅膀来呢?不过,兔子可以在地下钻洞,可以听到远处的声音躲避危险,也挺好的。”
⑥小兔子听后,仰头望了望比她的衣服还要白的天空,又看了看还在高高树梢上睡觉的猫头鹰老师。她反复摇了摇头,眼睛变得水汪汪的。
⑦兔爷爷听了,摸了摸他快要老掉的胡须,又摸了摸她的小脑瓜,慢慢说道:“兔子一般不会长翅膀的,你可以带着你的书,悄悄去找猫头鹰老师教你,他最喜欢书了。我帮你说服你爸爸妈妈,怎么样?”
⑧小兔子使劲点了点头,用她的小手贴上兔爷爷的大手,拉了勾。白天,她趁兔妈妈和兔爸爸还在外面拔胡萝卜的时候,带着她最爱的一本书,蹦蹦跳跳地溜出了家。书可重可重了,但她咬着牙,冒着汗,忍着泪,来到了森林深处最高的那棵树下。猫头鹰老师已经醒了。
⑨小兔子用力地举起她的书本,大声喊着:“猫头鹰老师,请你教我长出翅膀!”
⑩猫头鹰老师背过身,说道:“我为什么要教你呢?要知道,一只兔子想要长出翅膀,可不常见。”
⑪小兔子着急了,她在身上找来找去,又蹦蹦跳跳地在树下寻了一周,最后再次举起了她最爱的一本书,用全部的力气喊道:“猫头鹰老师,我把我最爱的书给你,请你教我长出翅膀!”
⑫猫头鹰老师叹了口气,转身飞下来,站在她面前,叮嘱道:“那你可不要怕疼。从这个高高的树梢上,跟我以前一样练习飞行,说不定你可以长出自己的翅膀。”小兔子蹦蹦跳跳地把书本交给了他。
⑬兔妈妈和兔爸爸回家后,发现小兔子不在,着急了。兔爷爷的胡须掉了,但他还像往日一样摸着“胡须”,笑着说:“她去找猫头鹰老师了,兔子总会有蹦蹦跳跳的理由。”
⑭兔妈妈和兔爸爸还想说些什么,最终,他们互相看着对方,又看看兔爷爷,笑了起来。
⑮不久以后,森林里的小兔子之间,流传着一个神奇的消息。
⑯他们说他们看见了,森林深处有一只长了翅膀的兔子。黄昏时,她会蹦蹦跳跳地跑到最高的那棵树下,接着在猫头鹰老师喜欢待的高高树梢上,向红透了的太阳飞去。
(选自《中国青年作家报》2023年8月1日,有删改)
10.仔细品读文章中小兔子与家人交流的情节,简要分析文中为什么多次描写小兔子“摇了摇头”。
11.文章第⑭段末尾,兔妈妈和兔爸爸不再阻拦小兔子而是“笑了起来”。你觉得他们有着怎样的心理活动?请站在第一人称的视角写一写。
12.小兔子真的能长出翅膀吗?这个“神奇的消息”带给了你怎样“神奇的力量”呢?请分享你的阅读收获。
【答案】10.示例:多次描写小兔子摇头,体现了她坚持自己的梦想,写出了她想实现梦想的决心逐渐坚定的过程,并凸显了她为实现梦想坚持不懈的精神。
11.示例:孩子如此坚持,我们确实应该支持她,她有梦想并且向着梦想努力,真是一个勇敢的孩子。
12.示例:我觉得小兔子最终不会长出翅膀,但是她依然是一只能够“飞翔”的兔子,因为她的那颗坚持梦想的心,一直在“飞翔”。文章结尾流传的“森林深处有一只长了翅膀的兔子”的“神奇消息”,是人们对小兔子那执着而勇敢追梦行动的赞美。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结合第④段“小兔子听后,呆呆地望着快要奔跑到西边山下的大太阳,又看了看站在高高树梢上的猫头鹰老师。她轻轻摇了摇头”可知,小兔子听了兔妈妈说兔子不会长出翅膀,虽然兔子有能吃胡萝卜的好处,但小兔子心中对长出翅膀、像猫头鹰老师一样飞行的向往没有动摇,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这表明她初步对妈妈的观点表示否定,开始坚定自己内心对长翅膀梦想的坚持。
结合第⑥段“小兔子听后,仰头望了望比她的衣服还要白的天空,又看了看还在高高树梢上睡觉的猫头鹰老师。她反复摇了摇头,眼睛变得水汪汪的”可知,兔爸爸也告诉小兔子兔子不会长出翅膀,即便兔子有钻洞躲避危险的优势。而小兔子反复摇头,且眼睛变得水汪汪,这说明她这次对爸爸的观点否定得更加坚决,并且因家人不理解自己长翅膀的梦想而有些难过。相较于第一次摇头,她想实现梦想的决心变得更加坚定。
从两次摇头的描写变化可以看出,面对家人的不同说法,小兔子都没有改变自己想长出翅膀的想法。由此可知,多次描写小兔子摇头,体现了她坚持自己的梦想,写出了她想实现梦想的决心逐渐坚定的过程,并凸显了她为实现梦想坚持不懈的精神。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结合第⑧段“小兔子使劲点了点头,用她的小手贴上兔爷爷的大手,拉了勾。白天,她趁兔妈妈和兔爸爸还在外面拔胡萝卜的时候,带着她最爱的一本书,蹦蹦跳跳地溜出了家。书可重可重了,但她咬着牙,冒着汗,忍着泪,来到了森林深处最高的那棵树下”可知,小兔子为了能向猫头鹰老师学习长出翅膀,背着重重的书,克服困难,毅然前往森林深处。这体现出小兔子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结合第⑬段“兔妈妈和兔爸爸回家后,发现小兔子不在,着急了。兔爷爷的胡须掉了,但他还像往日一样摸着‘胡须’,笑着说:‘她去找猫头鹰老师了,兔子总会有蹦蹦跳跳的理由’”可知,兔爷爷理解小兔子的行为,认为小兔子有自己行动的理由。兔妈妈和兔爸爸在听到兔爷爷的话后,应该会对小兔子的坚持有更深刻的认识。
综合以上内容,兔妈妈和兔爸爸看到小兔子为了梦想如此坚定,又听了兔爷爷的话,意识到孩子的坚持值得被尊重。由此可知,他们“笑了起来”时,内心可能想着孩子如此坚持,我们确实应该支持她,她有梦想并且向着梦想努力,真是一个勇敢的孩子。这一笑包含着对孩子的理解、认可与支持。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主观表达。
结合第①段 “从前,森林里有一只喜欢看书的小兔子。她不喜欢出门和其他小兔子蹦蹦跳跳地玩耍。她觉得还是看书好,因为书里讲的都是大兔子的故事”、①段“她想,变成大兔子可好啦,可以自由地吃用胡萝卜做成的各种甜点,可以晚上不回家去森林深处探险,说不定还可以长出翅膀,像远处的猫头鹰老师一样,飞上最高最高的树枝,看每天奔跑到西边红透了的太阳”可知,小兔子从一开始就怀揣着长出翅膀的梦想,这个梦想让她对未来充满期待,并且和其他小兔子的日常喜好不同,展现出她对梦想的独特追求。
结合第⑧段“白天,她趁兔妈妈和兔爸爸还在外面拔胡萝卜的时候,带着她最爱的一本书,蹦蹦跳跳地溜出了家。书可重可重了,但她咬着牙,冒着汗,忍着泪,来到了森林深处最高的那棵树下”、⑫段“猫头鹰老师叹了口气,转身飞下来,站在她面前……小兔子蹦蹦跳跳地把书本交给了他” 可知,小兔子为了实现长出翅膀的梦想,付出了实际行动。她克服路途遥远、书本沉重等困难,毅然决然地去找猫头鹰老师,甚至愿意用自己最爱的书作为交换,表现出她对梦想的执着和坚定。
结合第⑯段“他们说他们看见了,森林深处有一只长了翅膀的兔子。黄昏时,她会蹦蹦跳跳地跑到最高的那棵树下,接着在猫头鹰老师喜欢待的高高树梢上,向红透了的太阳飞去”可知,虽然从现实角度兔子不太可能长出翅膀,但大家口口相传小兔子长出翅膀的消息。这表明小兔子为梦想努力的过程被大家看在眼里,她的坚持和勇敢让人们在精神上认可她实现了“长翅膀”这一梦想。
从上述内容可知,小兔子即便生理上无法长出翅膀,但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她的精神得到了升华。由此可知,我觉得小兔子最终不会长出翅膀,但是她依然是一只能够“飞翔”的兔子,因为她的那颗坚持梦想的心,一直在“飞翔”。文章结尾流传的 “森林深处有一只长了翅膀的兔子”的“神奇消息”,是人们对小兔子那执着而勇敢追梦行动的赞美。
(二)(共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匹野狼
陈振林
①我们和一匹野狼的相遇,是在一个初秋的傍晚。
②小车行驶在青藏公路上,视野一片辽阔,一马平川的感觉。开车的是小莫,我和娟子坐在后座。我们三人在一家公司上班,因为工作的缘故,会经常开车在两座城市间来往,而我们的路线,只能取道青藏公路。
③那匹狼很突然地出现在公路上,就站在我们小车的正前方。小莫的车速并不快,他连忙踩下了刹车,在离那匹狼大约五六十米的地方停下来。二十多岁的娟子有点害怕,她大叫了一声,立刻趴在了后座上。
④“那是一匹野狼哩。”小莫却有点兴奋。
⑤听到小莫的话,娟子慢慢爬起身,探头去看。隔着前挡风玻璃,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它的样子——瘦弱,像只剩下了骨架一样,与之前我们所知道的狼的样子完全不一样。它一动不动地盯着我们,像是在迎接我们的到来。
⑥“这也是狼?不是野狗?”娟子表示怀疑后,竟有点可怜它了。
⑦小莫想了想,将后排座椅上的零食拆了一包,摇下一半玻璃,随手扔了出去。那匹狼看了看那包零食,又看了看我们,然后慢慢走到小车跟前,开始吃小莫扔下的那包零食。那是一包鸡腿,原本我打算晚点饿了和小莫一起吃,这下全到了狼的嘴里。
⑧小车缓缓地开动,狼抬头看着我们,没动。车上的我们很兴奋。娟子说:“下次我要带多点吃的来,如果还能遇上这匹可怜的狼,我要让它多尝尝我们人间的美味。”我为娟子的爱心点赞。小莫好像想说点什么,但他最后还是没有开口。
⑨后来我们再次穿行在青藏公路时,娟子真的准备了一些食物要喂狼。她特意上网搜的,都是适合狼吃的东西,甚至还带了生猪肉,说是给狼补补身子。有时也会有几只卤味鸡腿,或是几个三明治,娟子说可以帮它换换口味。而我们总在同样的路段遇见那匹狼。它像是在等候我们一样。
⑩小莫慢慢停下车,娟子就迅速摇下车窗,将准备好的食物投喂出去。
⑪娟子为这匹狼取了个名字,叫“可可”。
⑫来来往往投喂几次后,娟子没有再关上车窗。她说要好好看看这位“可可”。不过半年时间,可可的身材已经慢慢丰满起来,毛色油光发亮。娟子仔细看过可可的脸,它那双眼睛总是半眯着,像在微笑。
⑬“它对我笑呢!”娟子得意起来,“它对我好像特别亲热,你们看,它一直不停地摇着尾巴哩。”娟子后来居然不听我们劝阻,大胆地打开车门走下了车去投喂。可可呢,还是用那期待的眼神望着她,不停地摇着尾巴。
⑭有一次,我们的小车停下来的时候,发现可可身后还站着两匹狼。娟子有些激动,口中不停地说着“对不起,食物带少了”,担心狼们不够吃。但很快,娟子发现,也有其他路过的小车会停下,车里的人也会像我们一样扔下大袋小袋的食物。娟子觉得自己做了件特别满意的事,她说这些狼再也不会挨饿了。
⑮冬天来了,青藏公路上的雪下得很大,有段时间还封了路。公司因此暂停了那边的工作,我们有几个月没有再穿行青藏公路。娟子说她很想念可可,好几次做梦都梦到了它。但当我们又恢复了那边的工作,再次开着车来到那段路上时,意外的,没有看到我们熟悉的可可。
⑯娟子有些失望。她正准备把带的食物扔下去喂其他的狼时,一直静静开车的小莫突然说话了:“别再投喂了……”
⑰“为什么?”
⑱“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可能再也见不到可可了。______。”
⑲我们这才想起,小莫当年本科读的就是“动物科学”专业。
⑳娟子默默地收起了手中的食物,摇上了车窗。她再没有投喂过野狼。
(选自《羊城晚报》2024年3月14日,有删改)
13.联系上下文,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14.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⑥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这也是狼?不是野狗?”娟子表示怀疑后,竟有点可怜它了。
15.选文第⑧段中设置“小莫好像想说点什么,但他最后还是没有开口”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6.结合选文内容和你的理解,试着将第⑱段中小莫未说完的话补充完整。
17.假如你是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会员,当你面对“可可”这类动物时,你将采取怎样的保护措施?请结合选文内容,分享你的做法。
【答案】13.①怜悯 ②投喂狼 ③担忧(思念) ④狼消失
14.语言描写,不仅形象地凸显出本该高大的狼因缺乏食物而瘦弱得像野狗的状态,也为下文描写娟子因怜悯狼而投喂狼的行为做铺垫。
15.为下文小莫阻止娟子再次投喂狼埋下伏笔;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暗示文章的中心主旨。
16.示例:人类的投喂,可能会让它们丧失自主捕食的能力,所以进入冬天后,大雪封路时没有人投喂它们,它们就只能在严寒中饿死。
17.示例:①在青藏公路沿途设立醒目的标志牌,劝阻过往投喂的车辆;②在大雪封路食物难觅时,对野生动物进行必要的野外救助;③做好正确保护野生动物方式的宣传,倡导人们不干扰、不破坏野生动物的习性和生存方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
第①空:结合第⑤段“听到小莫的话,娟子慢慢爬起身,探头去看。隔着前挡风玻璃,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它的样子——瘦弱,像只剩下了骨架一样,与之前我们所知道的狼的样子完全不一样”可知,小莫等人看到的狼是瘦弱得只剩骨架一样的狼;再联系第⑥段“‘这也是狼?不是野狗?’娟子表示怀疑后,竟有点可怜它了”可知,娟子觉得这匹瘦弱的狼很可怜。据此可得第①空的答案为:怜悯;
第②空:结合第⑨段“后来我们再次穿行在青藏公路时,娟子真的准备了一些食物要喂狼。她特意上网搜的,都是适合狼吃的东西,甚至还带了生猪肉,说是给狼补补身子。有时也会有几只卤味鸡腿,或是几个三明治,娟子说可以帮它换换口味”可知,娟子精心地给狼准备了食物;再联系第⑩段“小莫慢慢停下车,娟子就迅速摇下车窗,将准备好的食物投喂出去”可知,娟子因为喜欢狼提前做好了投喂狼的准备,据此可概括第②空的事件为:投喂狼;
第③空:结合第⑮段“冬天来了,青藏公路上的雪下得很大,有段时间还封了路。公司因此暂停了那边的工作,我们有几个月没有再穿行青藏公路。娟子说她很想念可可,好几次做梦都梦到了它”可知,因为冬季青藏公路大雪封路几个月没见可可,所以想念或担忧那匹狼。据此可得第③空的答案为:担忧(思念)。
第④空:结合第⑱段小莫说“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可能再也见不到可可了”,以及第⑲段“我们这才想起,小莫当年本科读的就是‘动物科学’专业”可知,通过专业的“动物科学”学习者小莫来说出再也见不到那匹狼的原因,再联系最后第⑳段“娟子默默地收起了手中的食物,摇上了车窗。她再没有投喂过野狼”可知,娟子明白了狼消失的原因,并且领悟到了该如何与动物相处。据此可概括第④空答案为:狼消失。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
结合第⑥段“这也是狼?不是野狗”一句可知运用了语言描写,娟子的这句话,运用了连续反问的句式。联系第⑤段“隔着前挡风玻璃,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它的样子——瘦弱,像只剩下了骨架一样,与之前我们所知道的狼的样子完全不一样”一句可知,这句话不仅形象地凸显出本该高大的狼因缺乏食物而瘦弱得像野狗的状态,再结合第⑩段“小莫慢慢停下车,娟子就迅速摇下车窗,将准备好的食物投喂出去”一句中的“迅速摇下车窗”和“准备好的食物”等词可知,也为下文描写娟子因怜悯狼而投喂狼的行为作铺垫。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节作用的分析。
结合第⑦段“小莫想了想,将后排座椅上的零食拆了一包,摇下一半玻璃,随手扔了出去”,可知,小莫对投喂狼有进行一定的思考,反映了小莫内心的矛盾,再联系第⑧段可知,设置“小莫好像想说点什么,但他最后还是没有开口”的情节,给文章增添了一种悬而未决的气氛,暗示着小莫心中对投喂狼这一行为的疑虑,这个细节暗示读者小莫有一些不太认同投食行为的想法,但他没有直接表达,而是埋下了伏笔,让读者对后续情节发展产生期待和思考,激发了阅读兴趣和好奇心。
结合第⑯段“一直静静开车的小莫突然说话了:‘别再投喂了……”可知,本句从内容上为下文小莫阻止娟子再次投喂狼埋下伏笔;再联系第⑲段“我们这才想起,小莫当年本科读的就是‘动物科学’专业”可知,文章最后的反转暗示了文章的主旨,呼吁人们别破坏了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补写。此题答案不唯一。结合第⑱段“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可能再也见不到可可了”,第⑲段“我们这才想起,小莫当年本科读的就是‘动物科学’专业”分析,小莫作为动物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应该理解频繁投喂野生动物的潜在危害。长期投喂可能导致狼缺乏必要的野外求生能力,增加对人类食物的依赖,最终无法回归自然,当食物供给停止时面临生存困境。小莫未说完的话意在提醒投喂行为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狼自我生存能力的破坏。据此次合理补写句子即可。
示例:因为人们长期的投喂,他们习惯了人类投喂的食物,以至于它失去了自主生存的能力,再也没有独立自主捕食维持生活的技能了,在没人投喂的情境下就只能饿死。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阅读拓展。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第⑱段“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可能再也见不到可可了”,第⑲段“我们这才想起,小莫当年本科读的就是‘动物科学’专业”分析,喂这些狼,其实就是害了它们,它们吃了人类投喂的食物后,就会逐步丧失野外生存的能力。
示例:①加强宣传教育,向公众强调野生动物投喂的潜在危害,让更多人意识到这一行为对动物适应自然生存的不利影响;②开展科学管理和监测,记录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其栖息地环境变化,以便采取更合理的保护措施;③推动建设野生动物栖息地,确保它们有足够的食物和空间,从而减少它们对人类食物的依赖。
三、整本书阅读(7分)
18.回顾本学期我们阅读的《朝花夕拾》和《西游记》两部名著,完成填空。
小冀:老师,读《朝花夕拾》时,我了解到了鲁迅的求学经历。同样,《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也是不断成长的,如他曾在菩提祖师处学到了①______和②______的法术。
老师:很好,对两部名著内容的熟记有利于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联读探究。比如寻找两部名著的关联点。
小冀:我知道,两部名著中都有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如《朝花夕拾》中有③____________(至少举出两个)等;《西游记》中成功地刻画了本领高强的孙悟空、贪吃善良的猪八戒、慈悲为怀的唐僧等。每个角色都具有独特的性格特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老师:那两部名著的不同点呢?
小语:嗯,从题材上看,《朝花夕拾》是回忆性散文,而《西游记》是④______。
老师:对,《朝花夕拾》通过鲁迅的笔触,引发人们对封建制度、旧道德等问题的思考;而《西游记》则带领我们进入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世界,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启示我们⑤______。
【答案】①七十二变 ②筋斗云 ③示例:善良质朴的长妈妈、治学严谨的藤野先生、正直倔强的范爱农 ④神魔小说 ⑤示例:只有通过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
①②空: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成长经历丰富多样,其中在菩提祖师处的学习是其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菩提祖师作为孙悟空的师父,传授了他多种法术和技能。首先,孙悟空学到了“七十二变”。这一法术使他能够随意变化成各种形态,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人物,都能随心所欲地变幻,极大地增强了他的战斗力和逃脱能力。其次,他还学到了“筋斗云”。筋斗云是一种极为迅速的飞行法术,一个筋斗就能翻出十万八千里。这使得孙悟空在行动上拥有了极大的优势,能够快速穿梭于各地,无论是寻找帮手还是逃避追兵,都显得游刃有余。孙悟空在菩提祖师处学到的“七十二变”和“筋斗云”这两项法术,对他的成长和后来的取经之路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③空:《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其中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各具特色,有的善良淳朴,有的愚昧麻木,有的正直严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藤野先生是鲁迅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求学时的老师,他治学严谨、教学认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对来自弱国的鲁迅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帮助,给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长(长妈妈)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虽然饶舌多事、粗俗、不拘小节,甚至踩死了鲁迅心爱的隐鼠,但她朴实善良,真诚热心,给鲁迅买了他渴望已久的绘图《山海经》,让鲁迅感受到了深深的震动。范爱农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坦率正直,有爱国心,有进步思想,追求自由平等,但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在辛亥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 父亲在《五猖会》等篇章中出现,他严肃刻板,对鲁迅要求严格,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和关爱。 衍太太是一个表面精明能干、内心自私自利的妇人,她怂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并散布流言蜚语,对鲁迅的成长产生了不良影响。
④空:《西游记》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
⑤空:唐僧师徒四人取经之路漫长且艰险,但他们从未放弃,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这告诉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只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示例: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第三部分(19题50分)
19.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快乐的一学期即将结束,你是否收获满满?回首这一学期的点点滴滴,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破浪前行,在师帮友助的滋润下茁壮成长。无论是成绩的进步,还是心智的成熟,抑或是一段难忘的经历,都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学期的画卷中,成为我们独一无二的财富。
请以“收获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讲述你的成长故事。
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少于600字;⑥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答案】略。(在一个秋日的雅集上,马致远与朱庭玉相遇)
马致远:(神情落寞,望向远方)朱兄,你看那藤已枯、树已老、鸦归巢,而我这断肠人却①_______。秋给我的感觉是②______的。
朱庭玉:(微微点头,眼中有思索之色)马兄之情,令人感怀。但你看③______。
马致远:(长叹一声)朱兄之秋,尚有芙蓉、霜叶相伴。而我所感之秋,秋风似刀,刀刀割在我这游子心上。
朱庭玉:(轻拍马致远的肩膀)马兄的羁旅之愁,动人心弦。只愿你能从秋中寻得另一种安然,得到慰藉。
情节发展
发现狼
观察狼
②
大雪封路
④
娟子的情感
害怕
①
喜爱
③
领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廊坊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期末 语文试题,共10页。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河北省廊坊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