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河北地区部分学校高三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展开2025届河北地区部分学校高三模拟预测生物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未知1.钾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新鲜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钾。正常饮食情况下人体不会缺钾,严重失水如呕吐、腹泻、长期使用利尿剂情况下,人体容易缺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钾等微量元素对于兴奋的传导有重要作用B.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C.严重失水时会引起缺钾,说明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存在相关性D.钾参与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并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膜骨架是细胞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的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膜骨架赋予细胞膜很好的弹性,如人的红细胞在平均寿命约120天的期间内,往返动脉与静脉达几百万次而不破损就与其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膜骨架可与细胞膜表面的糖类分子结合形成糖被B.膜骨架的本质与细胞骨架相同,推测其可参与维持细胞膜的形态C.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具有屏障作用D.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不能用于研究生物膜系统3.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在所有生物的细胞内都是一样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增殖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由其细胞内ATP水解提供B.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可使蛋白质磷酸化,改变蛋白质的活性C.代谢旺盛的细胞中ATP的水解速率远大于合成速率D.ATP可以为DNA复制及转录提供原料和能量4.生物学的研究过程离不开科学实验,下列关于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伞藻的嫁接和核移植实验能够证明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中心B.科学家运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和假说—演绎法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方式C.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原生质层,无法发生渗透作用D.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可获得尿素分解菌的纯培养物,菌液被平板吸收后才可将平板倒置5.小分子核仁RNA(snoRNA)参与细胞核中前体rRNA的加工和修饰,大部分snoRNA由蛋白质编码基因的内含子编码。研究发现,敲除单个snoRNA,rRNA的甲基化水平显著降低,进而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能力。下图为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注:通常外显子能够编码蛋白质而内含子不能A.snoRNA主要是内含子转录的RNA片段,不能编码蛋白质B.敲除单个snoRNA,不影响rRNA脱氧核苷酸序列C.转录时,RNA聚合酶识别启动子并沿模板链的5'端向3'端移动D.推测敲除单个snoRNA,会直接抑制转录过程进而影响白血病细胞的增殖6.某昆虫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翅色遗传机理如下图所示。纯合的蓝翅昆虫甲与纯合黄翅昆虫乙杂交产生的子代中绿翅昆虫全是雄性,且绿翅昆虫中出现了变异类型黄色斑点昆虫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亲本甲和乙的基因型分别为、B.不考虑变异,子一代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二代表型比为3:1:3:1C.丙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D.丙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父本减数分裂时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产生异常的精子7.中国大鲵俗称“娃娃鱼”,起源可追溯到侏罗纪时代,由于它们的外观在数百万年中始终保持不变,又被誉为“活化石”。研究人员利用基因数据证实,中国大鲵实际上是由分布在不同河流系统中的多个独特物种组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娃娃鱼外观在数百万年中始终保持不变与环境的定向选择有关B.不同河流中的娃娃鱼存在地理隔离,不存在生殖隔离C.利用基因数据可以在细胞水平上进一步分析娃娃鱼的亲缘关系D.数百万年外观不变说明娃娃鱼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8.下图为针对某病毒开发的有效mRNA疫苗在进行接种时,引发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示意图。已知体外环境转录的未修饰的mRNA被树突状细胞识别后,炎症介质释放并激活血管反应,血浆蛋白渗出到损伤因子所在部位,进而引起炎症部位水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合成图中mRNA疫苗的模板是病毒S蛋白基因B.抗原肽与镶嵌在核膜上的MHCI结合,最终呈递到细胞表面激活特异性免疫C.未修饰的mRNA最终引起炎症部位水肿的原因是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增多D.与传统疫苗相比,mRNA疫苗的优势是可同时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免疫效果更强9.棕色脂肪组织(BAT)是非颤抖性产热的主要场所,对维持动物的体温和能量平衡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动物在寒冷刺激下,通过神经调节促使BAT细胞分泌相关蛋白,作用于靶细胞,加强脂肪的分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皮质分泌的肾上腺素会增多B.寒冷会刺激下丘脑温度感受器,使下丘脑兴奋并分泌激素C.体内BAT细胞属于神经调节的效应器D.寒冷环境中,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并产生冷觉10.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质分裂,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核分裂B.植物的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处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C.在促进果实发育方面,赤霉素和生长素具有协同作用D.用一定浓度的植物激素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芒果,可促其成熟11.生态学上将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种群数量增长的最低起始数量分别称为K值和M值。有些生物若种群起始数量过少时,其种群数量不增反降,甚至灭绝。科研人员研究了某草原兔种群在环境条件未受到破坏时,该种群瞬时增长量随种群起始数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B.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常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C.该草原兔种群的K值和M值分别是250、60D.当M值为680时,该草原兔种群的数量趋势是先降低后在K值附近波动12.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发现危险时,成鸟扇动翅膀被幼鸟看到,该过程传递的是物理信息B.人工释放性外激素诱杀雄果蝇属于化学防治C.使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以减轻虫害,直接改变了害虫的年龄结构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影响着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13.植物细胞工程在农业、医药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组织、器官的再生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B.植物为防御被动物取食而合成的新的化合物属于初生代谢产物C.用芽尖进行组织培养得到的植物体可作为脱毒苗D.菊花花粉粒经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能稳定遗传14.梨的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有生津、润肺等功效,其叶片细胞与果肉细胞中的化合物含量和种类均有差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两种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B.两种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为C、H、O、NC.两种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有蛋白质、多糖、脂肪等,均以碳链作为基本骨架D.检测还原糖以梨的果肉为实验材料,原因是梨汁富含还原性糖且梨的果肉无色15.马凡综合征(MFS)是由FBN1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人类遗传病,其临床表现为身材高大、二尖瓣反流、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半乳糖吸收不良症是由FG基因异常引起的一种遗传病。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分别如图甲、图乙所示。图丙表示人群中染色体上FG基因两侧限制酶MspⅠ酶切位点分布的两种形式,图丁是乙家庭部分成员某细胞中FG基因两侧经限制酶MspⅠ酶切之后的电泳图。不考虑突变、互换、致死以及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等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据图可判断半乳糖吸收不良症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I—4个体19kb的DNA片段上含有的半乳糖吸收不良症的相关基因是正常的C.图乙家庭的Ⅱ—6患半乳糖吸收不良症的概率是1/2D.若Ⅱ—2和Ⅱ—3再生一个孩子,其为正常女孩的概率为9/3216.肾素是由肾小球旁器细胞释放并作用于血浆内的血管紧张素原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如图为机体通过肾素进行的一系列调节人体血压和血量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肾素属于人体的一种激素,能调节人体血压和血量B.图中在促进机体重吸收水方面,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表现为协同作用C.血管紧张素可通过刺激肾上腺髓质合成和释放醛固酮D.醛固酮增多引起血容量增加的原因是醛固酮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K⁺的重吸收17.群落内两个生态位重叠的物种会向着占有不同的空间、食性、活动时间或其他生态习性分化的现象,称为同域共存机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域共存机制有利于维持群落的物种多样性B.蝗虫的幼虫啃食植物叶片,而成虫啃食植物根茎的现象,属于同域共存C.同域共存情况下,肉食动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受密度制约因素影响D.生态位的形成是不同生物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18.“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一种由PRRSV病毒引发的传染病。科学家将PRRSV外壳蛋白基因导入猪体细胞中,利用核移植技术培育转基因克隆猪,从而得到自动产生PRRSV抗体的个体,进而可对该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制备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获得D猪的基础技术是细胞核移植技术B.步骤①通常通过离心法使两细胞融合C.步骤②过程可采用载体激活重构胚,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D.步骤③过程采用了胚胎早期培养技术19.海水升温酸化是大气中浓度过高造成的,海水与空气在不断接触的过程中,不断溶解于水中,当含量达到一定的浓度时,会造成海水的酸碱度降低、温度升高。某科研团队对三角褐指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光合和呼吸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在不同温度和浓度条件下进行,分别检测了三角褐指藻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以及呼吸光合比,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说明:LC组通入空气,浓度为400mg/L,HC组通入增加浓度的空气,浓度为1000mg/L。(1)当光照充足时,三角褐指藻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有 。(2)研究人员将三角褐指藻置于透明且密闭的容器内,提供了适当的光照强度,并引入含有和的混合气体。实验结果显示,在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中检测到了,请写出该过程中氧元素的转移途径: (用相关物质和箭头表示)。(3)分析图1可知,在20℃环境下,浓度升高对三角褐指藻光合速率的影响是 ,原因是 。(4)在光能的驱动下,三角褐指藻叶片中的蛋白质及色素分子进行电子传递,将来源于 的电子传递给并与合成了 。20.失眠属于长期睡眠不足,包括入睡困难和维持睡眠困难。严重的失眠会影响患者认知功能和情绪状态,继而加重失眠,这些神经系统症状的恶性循环与神经递质的分泌改变存在一定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突触前膜通过 作用释放神经递质,该过程 (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能量。(2)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形成 ,从而改变了突触后膜对离子的 ,引起电位变化,导致下一个神经元产生 。(3)γ—氨基丁酸(GABA)约占脑干网状结构所有神经元含量的三分之一,作用机制如图所示,据图分析GABA属于 (填“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理由是 。(4)有研究人员提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改善失眠现象。请设计实验验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改善失眠。实验材料:生理状态相同的失眠症模型小鼠若干只、生理状态相同的正常小鼠若干只、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失眠药物X等。实验思路: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失眠症模型小鼠随机平均分成三组,三组小鼠分别进行 处理,另外取一组 作为对照,在适宜条件下饲养相同时间,定期检测睡眠状态并进行对比分析。21.白洋淀是河北省最大的湖泊,位于保定市安新县境内,总面积366平方公里,被誉为“华北明珠”和“北地西湖”。它汇集了上游自太行山麓发源的9条河流之水,形成一片由3700多条沟渠、河道连接的146个大小湖泊群。白洋淀不仅是河北省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还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回答下列问题:(1)白洋淀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青头潜鸭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量分布在白洋淀,要研究青头潜鸭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 。白洋淀生态系统水体中不同的鱼类分布在不同的水层主要与 有关。(2)调查白洋淀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同化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网): ,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丁同化的能量去向有 。(3)工业和生活污水等的大量排放导致白洋淀生态系统水质逐渐恶化,从生态学角度解释,由于生态系统的 能力有限,工业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白洋淀生态系统的水质逐渐恶化。改善后的白洋淀生态系统能够有效地蓄洪防旱和调节气候等,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价值。22.中和抗体是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时B细胞产生的一类抗体,是靶向病原体并阻断病原体入侵细胞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针对狂犬病毒,中和抗体能够与病毒表面刺突蛋白(S蛋白)结合,阻断病毒入侵细胞。已知S蛋白是狂犬病毒识别并感染靶细胞过程中最具免疫原性的蛋白,我国学者利用基因工程和细胞融合技术,成功制备了S蛋白和相应单克隆抗体JS016(中和抗体)。回答下列问题:(1)获取目的基因。狂犬病毒为RNA病毒,可通过 的方法获取目的基因。(2)设计引物与扩增目的基因。①根据S蛋白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据图1分析,选择的引物为 ,其作用是 。②PCR过程每轮循环中温度最低的一步是 。(3)重组质粒的构建与鉴定。①经两种限制酶切割后的目的基因和质粒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连接起来,图2中能正确表示这个过程的图像是 (填字母)。②重组质粒经双酶切、电泳分离后,若电泳结果出现 个条带表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4)S蛋白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利用基因工程制备的S蛋白作为抗原,刺激小鼠使其发生免疫反应;诱导从小鼠脾脏分离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经过选择培养的杂交瘤细胞必须经过 ,才能获得足够数量的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5)单克隆抗体效果鉴定。研究人员使用qPCR的方法对经单克隆抗体治疗后的小鼠进行狂犬病毒检测,以观察治疗效果。具体方法为:取实验小鼠的mRNA在试剂盒中逆转录出cDNA并大量扩增,向反应体系加入荧光探针,荧光探针两端连有荧光基团(R)和抑制荧光发出的淬灭基团(Q),完整的荧光探针不发出荧光,当探针被水解后R基团会发出荧光(如图3)。每扩增1个DNA分子,就有一个荧光分子形成,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荧光信号强度增加。①推测图3的qPCR过程中,TaqDNA聚合酶的作用是 (答出2点)。②Ct值是PCR扩增过程中,扩增产物的荧光信号达到设定的阈值时所经过的扩增循环次数,一般来说,单克隆抗体的免疫效价越高,检测样本中病毒浓度较低,此时Ct值 (填“较低”或“较高”)。分析图4荧光强度进入“平台期”的原因可能是 (答出1点即可)。23.杜鹃花是中国三大自然野生名花之一,也是世界四大高山花卉之一,是重要的森林植被组成种类,也是园林重要观赏花卉。某品种杜鹃花的花色有红色、白色、粉红色、紫色,研究人员利用红色、白色、粉红色、紫色杜鹃花四种品系(同一种品系基因型相同)进行了有关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实验结果推测,杜鹃花的花色至少由 对基因控制,花色基因遗传遵行 定律。(2)实验二中红花的基因型有 种,这些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中紫花所占比例为 。实验三红花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3)杜鹃的叶形卵形和椭圆形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E/e控制,叶片颜色深绿色和绿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F/f控制,某卵形深绿色叶杜鹃植株经单倍体育种得到的子代的表型和比例为:卵形深绿色叶:椭圆形深绿色叶:卵形绿色叶:椭圆形绿色叶=45:6:6:45。已知子代所有植株染色体均正常,不考虑基因突变。杜鹃叶形和叶片颜色中 为隐性性状,子代出现该表型和比例的原因是 。种群甲乙丙丁戊能量2.8812.4011.600.48214.66组别P表型表型及比例实验一红花×白花粉红花白花:粉红花:红花=1:2:1实验二红花×紫花红花红花:紫花=15:1实验三白花×紫花粉红花白花:粉红花:红花:紫花=16:3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