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讲练第31讲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答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6700848/0-173926794168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讲练第31讲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答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6700848/0-173926794173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讲练第31讲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答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6700848/0-173926794176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讲练含解析答案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讲练第31讲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讲练第31讲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含解析答案,共6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通过分析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建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2.通过植物向性运动的结果的分析,培养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及与植物激素相关实验设计的实验,掌握实验设计的方法,提高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评价能力。
考点一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经典实验过程和结论
①达尔文实验
②鲍森·詹森实验
③拜尔实验
④温特实验
(2)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3)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2.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和分布
(1)合成部位:主要是芽、幼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来源:由色氨酸转变而来。
(3)分布部位: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4)运输
典型例题1 围绕生长素发现的实验分析考查科学思维
1.下图表示用燕麦胚芽鞘做的实验,A、B不给照光,C、D照右侧光,能够向左弯曲生长的处理是( )
A.AB.BC.CD.D
2.下图中,A、B、C表示花盆放在具有一定转速的匀速旋转的转盘上。A放在转盘的圆盘上,B放在开小窗的暗箱内,暗箱放在转盘正中;C放在转盘正中,外面套上开小窗的暗箱。下列说法错误的( )
A.若A花盆随转盘旋转,花盆中的小苗将会背离圆心生长
B.若C花盆旋转,暗箱不随转盘旋转,C花盆中的小苗将会直立生长
C.若B花盆不转,暗箱随转盘旋转,B花盆中的小苗将会弯向单侧光源生长
D.若B花盆和暗箱一起旋转,B花盆中的小苗将会弯向小窗生长
[方法提炼] 判断植物“长不长、弯不弯”的方法
注:①判断生长素的有无,一看有没有产生部位,二看有没有人为施加。
②尖端下部伸长区相当于生长素作用的“靶细胞”部位——倘若有生长素但不能运往作用部位,则不能促进“生长”。
③引起生长素在胚芽鞘分布不均匀的因素有:单侧光、重力、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上的位置,以及用云母片阻断生长素的运输等。
典型例题2 围绕生长素的运输考查科学探究
2019·江苏卷,T5
3.如图为燕麦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背光侧,IAA含量低于乙侧和对照组
B.对照组的燕麦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甲、乙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
D.IAA先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部再横向运输
4.将生长状况相同的完整胚芽鞘均分成①②③三组,处理方式如图所示。三组均在适宜条件下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弯曲情况。实验结果为①③组背地弯曲生长,②组水平生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能证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尖端
B.②组云母片不会阻止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C.①③组胚芽鞘背地弯曲生长说明高浓度的一侧长得慢
D.①组属于对照组,②③组均属于实验组
典型例题3 围绕生长素的作用及应用考查科学思维
5.图1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定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α表示);图2表示随着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变化导致胚芽鞘弯曲角度α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接触琼脂块一侧的胚芽鞘细胞的分裂速度加快,导致弯曲生长
B.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为Ⅰ时,胚芽鞘向左侧弯曲
C.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大于Ⅱ时,α值越来越大,胚芽鞘生长受到抑制
D.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为0时,胚芽鞘还能生长,可能是胚芽鞘中含有生长素
2020·山东等级模考
6.草莓果实表面有许多瘦果。将生长一致的草莓植株分为四组,对照组S0不作处理,S1、S2和S3组植株上的幼果去除瘦果,再在S2组叶片上、S3组幼果上分别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果实开始发育后,瘦果内能够合成生长素促进果实长大
B.S1组的果实略有增大可能是由来源于其他组织的IAA引起的
C.S2组的结果表明喷施到叶片上的外源IAA可运输到果实
D.S3组成熟果实的大小与IAA溶液的浓度总是呈正相关
1.胚芽鞘向光性的原理
2.生长素作用特点曲线模型的构建与解读
(1)图1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生长效应不同。
①四个关键点含义:A点为较低浓度促进生长,B点促进作用最强,C点既不促进,也不抑制,D点为较高浓度抑制生长。
②曲线段含义:
a.AB段表示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增强。
b.BC段(不包括C点)表示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减弱。
c.CD段(不包括C点)表示超过一定的浓度范围,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
(2)图2表示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芽>茎。
(3)图3表示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性强。
3.总结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的区别
4.不同处理条件下植物向性运动的结果分析
考点二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作用方式、表现及实质
(1)作用方式:不催化细胞代谢,不为细胞提供能量,而是给细胞传达信息,调节细胞生命活动。
(2)作用表现
①在细胞水平: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等。
②在器官水平:影响器官生长、发育,如促进侧根和不定根发生,影响花、叶和果实发育等。
(3)作用实质:生长素与生长素受体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内发生一系列信号转导过程,进而诱导特定基因表达,从而产生效应。
2.影响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因素
(1)浓度: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
(2)细胞的成熟程度: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敏感,衰老细胞比较迟钝。
(3)器官的种类: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根、芽、茎敏感程度为:根>芽>茎。
3.顶端优势
(1)概念: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
(2)形成原因
(3)解除方法:去除顶芽。
7.如图所示,植物会出现顶端优势、向性生长等现象。下列关于这些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①处侧芽的生长素浓度比②处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高,生长速度慢
B.若图乙中C点与D点生长素浓度相同,说明根对生长素浓度较敏感
C.图丙中胚芽鞘弯曲的原因与图乙中A、C点弯曲的原因是相同的
D.图乙中生长素极性运输方向是从A点到C点,图丙中生长素极性运输方向是由上到下
8.图1表示不同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图2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和图2中曲线的变化情况都能够反映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B.图1中曲线Ⅰ、Ⅱ的最低点和图2中的H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均为促进相应植物生长的最适浓度
C.若图1中的a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图2中的m,则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大于e
D.若图1中的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图2中的m,则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应大于g小于2m
1.向光性和顶端优势
(1)图1中:
(2)图2中:
2.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
考点三 其他植物激素及其应用
1.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2.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1)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①协同作用: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二者协调促进细胞分裂的完成。
②拮抗作用: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二者作用效果相反。
③不同激素在代谢上存在相互作用:当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过高时,反过来抑制生长素的作用。
(2)激素的相对含量决定器官生长、发育,例如:黄瓜茎端的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比值较低则有利于分化形成雄花。
(3)不同激素的调节往往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例如,在猕猴桃的发育过程中,细胞分裂素、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等激素的含量会按照一定次序出现高峰,调节果实发育和成熟。
情境长句·练思维
9.小麦、玉米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一段时间的干热后又遇大雨,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其原因是(提示:高温下脱落酸易降解) 。
10.人们常说,一个烂苹果会糟蹋一筐好苹果。请你结合植物激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
11.植物生长调节剂,其效果稳定的原因是 。
12.葡萄植株里有自身合成的植物激素,但是在种植过程中还要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原因是 。
典型例题1 围绕植物激素的种类及功能考查科学探究
2020·淄博三模
13.实验证明脱落酸(ABA)与干旱、低温等环境胁迫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植物体内ABA在环境胁迫时含量显著增加用以增强抗逆性,因此ABA也被称为“胁迫激素”。图甲示干旱条件下花生幼苗叶片中的ABA含量,图乙示低温下玉米根汁液中的ABA含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高等植物将要脱落或进入休眠的器官和组织中含有较多ABA
B.图甲表明花生幼苗叶片中ABA含量与干旱胁迫时间呈正相关
C.ABA可能通过减小叶表面气孔导度从而减少植物体内水分散失
D.图乙表明玉米根在低温胁迫下,根汁液中ABA含量大幅度下降
经典高考题
14.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
B.本实验中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
C.可推测ABA组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大于CTK组
D.可推测施用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
2020·山东卷,T9
15.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提高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间含量的比值可促进愈伤组织分化出根
B.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可获得无子番茄
C.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休眠的种子可促进种子萌发
D.利用成熟木瓜释放的乙烯可催熟未成熟的柿子
2020·山东青岛市三模
16.下列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
A.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促进其成熟
B.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芹菜植株,可以明显提高其产量
C.青鲜素可用于延长马铃薯、大蒜等贮藏期,其残留会损害人体健康
D.水稻开花时若未能完成正常受粉,可喷洒生长素类调节剂以减少损失
1.植物激素在植物茎秆、种子、果实中所起的作用
2.植物激素间的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
(1)具协同作用的激素
(2)具拮抗作用的激素
3.明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五个易误点
(1)促进果实发育和成熟的主要激素是不同的:果实发育主要是生长素作用的结果,果实成熟主要是乙烯作用的结果。
(2)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促进生长的作用原理是不同的: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即体积增大;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即细胞数目增多,二者共同促进植株生长。
(3)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4)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5)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
考点四 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其他因素
1.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和作用
(1)植物生长调节剂: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2)类型
①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如吲哚丁酸。
②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完全不同,但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理效应,如α萘乙酸、矮壮素等。
(3)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还可以减轻人工劳动,如减少园林植物的修剪次数。
(4)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需要关注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
2.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
(1)预实验的意义是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①适当浓度的2,4D可以促进插条生根,浓度过高时会抑制生根,甚至会杀死双子叶植物。
②常用的生长素类调节剂:NAA、2,4D、吲哚丙酸、IBA。
③处理插条的方法有:浸泡法和沾蘸法。
(3)利用乙烯利催熟水果
①采摘水果一般不等完全成熟,原因是完全成熟后采摘,经过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容易腐烂。
②乙烯利的工业品为液体,当溶液pH2.0),以0.5 μml/L为梯度,设计5个浓度水平的实验,细胞分裂素最高浓度应设为 μml/L。
(4)Ⅲ阶段时,科研人员分别选用浓度低于或高于n3 μml/L的生长素处理品种A幼芽都能达到最佳生根效果,原因是处理幼芽时,选用低浓度生长素时的处理方法为 ,选用高浓度生长素时的处理方法为 。
(5)在 阶段用秋水仙素对材料进行处理,最易获得由单个细胞形成的多倍体。
1.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结果分析
由如图曲线可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A点对应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浓度,在A点两侧,存在促进生根效果相同的两个不同浓度。
2.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注意事项
(1)进行预实验的理由
如果对要研究的植物有关情况所知不多,可以先设计一组梯度比较大的预实验进行摸索,再在预实验的基础上设计更合理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
(2)变量的把握
①注意控制无关变量
例如,如果要研究的是不同浓度药物的影响,处理的时间、长短应该一致; 同一组实验中所用到的植物材料,也应该尽可能保持条件相同。
②因变量的检测
思考哪些观察结果可以作为因变量的检测指标。
(3)设置对照组、重复组:
①设置对照组。清水空白对照;设置浓度不同的几个实验组之间进行相互对照,目的是探究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②设置重复组,即每组不能少于3个枝条。
3.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机制
4.植物生长发育的整体调控
(2024·河北·高考真题)
23.水稻在苗期会表现出顶端优势,其分蘖相当于侧枝。AUX1是参与水稻生长素极性运输的载体蛋白之一。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UX1缺失突变体的分蘖可能增多
B.分蘖发生部位生长素浓度越高越有利于分蘖增多
C.在水稻的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进行非极性运输
D.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可能会促进分蘖的生长,却抑制根的生长
(2024·吉林·高考真题)
24.为研究土壤中重金属砷抑制拟南芥生长的原因,研究者检测了高浓度砷酸盐处理后拟南芥根的部分指标。据图分析,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砷处理6h,根中细胞分裂素的含量会减少
B.砷处理抑制根的生长可能与生长素含量过高有关
C.增强LOG2蛋白活性可能缓解砷对根的毒害作用
D.抑制根生长后,植物因吸收水和无机盐的能力下降而影响生长
(2024·湖南·高考真题)
25.脱落酸(ABA)是植物响应逆境胁迫的信号分子,NaCl和PEG6000(PEG6000不能进入细胞)皆可引起渗透胁迫。图a为某水稻种子在不同处理下基因R的相对表达量变化,图b为该基因的突变体和野生型种子在不同处理下7天时的萌发率。研究还发现无论在正常还是逆境下,基因R的突变体种子中ABA含量皆高于野生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NaCl、PEG6000和ABA对种子萌发的调节机制相同
B.渗透胁迫下种子中内源ABA的含量变化先于基因R的表达变化
C.基因R突变体种子中ABA含量升高可延长种子贮藏寿命
D.基因R突变可能解除了其对ABA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
(2024·贵州·高考真题)
26.矮壮素可使草莓植株矮化,提高草莓的产量。科研人员探究了不同浓度的矮壮素对草莓幼苗的矮化和地上部鲜重,以及对果实总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矮壮素是从植物体提取的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
B.种植草莓时,施用矮壮素的最适浓度为400mg/L
C.一定范围内,随浓度增加,矮壮素对草莓幼苗的矮化作用减弱
D.一定浓度范围内,果实总产量与幼苗地上部鲜重变化趋势相近
(2024·浙江·高考真题)
27.干旱胁迫下,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显著增加,赤霉素含量下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干旱胁迫下脱落酸含量上升,促进气孔开放
B.干旱胁迫下植物含水量上升,增强抗旱能力
C.干旱胁迫下,脱落酸受体缺失突变体较耐干旱
D.干旱胁迫下,叶面喷施赤霉素不利于植物抗旱
(2024·全国·高考真题)
28.植物生长发育受植物激素的调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赤霉素可以诱导某些酶的合成促进种子萌发
B.单侧光下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
C.植物激素可与特异性受体结合调节基因表达
D.一种激素可通过诱导其他激素的合成发挥作用
(2024·安徽·高考真题)
29.植物生命活动受植物激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的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菊花是自然条件下秋季开花的植物,遮光处理可使其延迟开花
B.玉米倒伏后,茎背地生长与重力引起近地侧生长素含量较低有关
C.组织培养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浓度比值高时能诱导根的分化
D.土壤干旱时,豌豆根部合成的脱落酸向地上运输可引起气孔关闭
(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
30.植物激素是一类由植物体产生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植物幼嫩的芽中色氨酸可以转变成生长素
B.生长素可以从产生部位运输到其他部位发挥作用
C.生长素和乙烯可通过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D.植物体内生长素可以作为催化剂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过程
(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
31.番茄果实发育历时约53天达到完熟期,该过程受脱落酸和乙烯的调控,且果实发育过程中种子的脱落酸和乙烯含量达到峰值时间均早于果肉。基因NCEDI和AC01分别是脱落酸和乙烯合成的关键基因。NDGA抑制NCED1酶活性,1-MCP抑制乙烯合成。花后40天果实经不同处理后果实中脱落酸和乙烯含量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番茄种子的成熟期早于果肉,这种发育模式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B.果实发育过程中脱落酸生成时,果实中必需有NCEDI酶的合成
C.NCED1酶失活,ACO1基因的表达可能延迟
D.脱落酸诱导了乙烯的合成,其诱导效应可被1-MCP消除
(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
32.水稻种子萌发后不久,主根生长速率开始下降直至停止。此过程中乙烯含量逐渐升高,赤霉素含量逐渐下降。外源乙烯和赤霉素对主根生长的影响如图。以下关于乙烯和赤霉素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乙烯抑制主根生长
B.赤霉素促进主根生长
C.赤霉素和乙烯可能通过不同途径调节主根生长
D.乙烯增强赤霉素对主根生长的促进作用
(2023·山东·高考真题)
33.拟南芥的向光性是由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的,以其幼苗为实验材料进行向光性实验,处理方式及处理后4组幼苗的生长、向光弯曲情况如图表所示。由该实验结果不能得出的是( )
A.结构Ⅰ中有产生生长素的部位B.①②之间有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
C.甲组的①②之间有生长素分布不均的部位D.②③之间无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
(2023·海南·高考真题)
34.禾谷类种子萌发过程中,糊粉层细胞合成蛋白酶以降解其自身贮藏蛋白质,为幼苗生长提供营养。为探究赤霉素在某种禾谷类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某团队设计并实施了A、B、C三组实验,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中只有A组是对照组
B.赤霉素导致糊粉层细胞中贮藏蛋白质的降解速率下降
C.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具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
D.三组实验中,蛋白酶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B组、A组、C组
(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
35.某研学小组参加劳动实践,在校园试验田扦插繁殖药用植物两面针种苗。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插条只能保留1个芽以避免养分竞争
B.插条均应剪去多数叶片以避免蒸腾作用过度
C.插条的不同处理方法均应避免使用较高浓度NAA
D.插条均须在黑暗条件下培养以避免光抑制生根
(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
36.多年生植物甲为一种重要经济作物,果实采收期一般在10月,在生长过程中常受到寄生植物乙的危害(植物乙的果实成熟期为当年10月到次年2月)。为阻断植物乙的传播和蔓延,科研人员选用不同稀释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M喷施处理,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曲线1:稀释浓度为1/100;曲线2:稀释浓度为1/200;曲线3:稀释浓度为1/400;曲线4:对照组
A.据图综合分析,为防治乙的危害,M的稀释浓度应选用1/400
B.植物乙对照组的曲线逐渐下降,说明其生长逐渐减弱
C.喷施M时间选择甲果实采收后,乙果实未大量成熟前
D.植物生长调节剂M与植物激素脱落酸的作用相似
(2023·山西·统考高考真题)
37.我国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并在实践中应用。生产和生活中常采取的一些措施如下。
①低温储存,即果实、蔬菜等收获后在低温条件下存放
②春化处理,即对某些作物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进行适度低温处理
③风干储藏,即小麦、玉米等种子收获后经适当风干处理后储藏
④光周期处理,即在作物生长的某一时期控制每天光照和黑暗的相对时长
⑤合理密植,即栽种作物时做到密度适当,行距、株距合理
⑥间作种植,即同一生长期内,在同一块土地上隔行种植两种高矮不同的作物
关于这些措施,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措施②④分别反映了低温和昼夜长短与作物开花的关系
B.措施③⑤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有机物的消耗
C.措施②⑤⑥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作物的光合作用
D.措施①③④的主要目的是降低作物或种子的呼吸作用强度
(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
38.研究人员取带叶的某植物茎段,切去叶片,保留叶柄,然后将茎段培养在含一定浓度乙烯的空气中,分别在不同时间用一定浓度IAA处理切口。在不同时间测定叶柄脱落所需的折断强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本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切去叶片可排除叶片内源性IAA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B.越迟使用IAA处理,抑制叶柄脱落的效应越明显
C.IAA与乙烯对叶柄脱落的作用是相互协同的
D.不同时间的IAA处理效果体现IAA作用的两重性
(2023·天津·统考高考真题)
39.研究人员探究植物根部生长素运输情况,得到了生长素运输方向示意图(图1)。
(1)生长素从根尖分生区运输到伸长区的运输类型是 。
(2)图2是正常植物和某蛋白N对应基因缺失型的植物根部大小对比及生长素分布对比,据此回答:
①N蛋白基因缺失,会导致根部变短,并导致生长素在根部 处(填“表皮”或“中央”)运输受阻。
②如图3,在正常植物细胞中,PIN2蛋白是一种主要分布在植物顶膜的蛋白,推测其功能是将生长素从细胞 运输到细胞 ,根据图3,N蛋白缺失型的植物细胞中,PIN2蛋白分布特点为 。
(3)根据上述研究,推测N蛋白的作用是 ,从而促进了伸长区细胞伸长。
2022·湖北
40.水稻种植过程中,植株在中后期易倒伏是常见问题。在适宜时期喷施适量的调环酸钙溶液,能缩短水稻基部节间长度,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调环酸钙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B.喷施调环酸钙的关键之一是控制施用浓度
C.若调环酸钙喷施不足,可尽快喷施赤霉素进行补救
D.在水稻基部节间伸长初期喷施调环酸钙可抑制其伸长
2022·山东,10
41.石蒜地下鳞茎的产量与鳞茎内淀粉的积累量呈正相关。为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石蒜鳞茎产量的影响,将适量赤霉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的粉末分别溶于少量甲醇后用清水稀释,处理长势相同的石蒜幼苗,鳞茎中合成淀粉的关键酶AGPase的活性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多效唑通过增强AGPase活性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B.对照组应使用等量清水处理与实验组长势相同的石蒜幼苗
C.喷施赤霉素能促进石蒜植株的生长,提高鳞茎产量
D.该实验设计遵循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42.生长素的发现源于对植物向光性的观察,下列有关生长素研究过程中结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达尔文认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吲哚乙酸影响了尖端下部的弯曲生长
B.鲍森·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云母片
C.拜尔的实验确定了尖端产生某种“影响”的合成不需要光照
D.温特证实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2023·湖南湘潭高三检测
43.经过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探索,最终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某种化学物质引起的。下列有关温特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鲍森·詹森的实验启发温特用琼脂块收集某种化学物质
B.与拜耳的实验不同,温特的实验可以在光照条件下进行
C.设置空白对照组可以排除琼脂块本身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D.温特发现单侧光下胚芽鞘伸长区两侧吲哚乙酸分布不均
44.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⑦⑧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
A.②⑤⑦B.①②③⑤⑧C.①③④⑥⑦D.②⑤⑧
45.如图是草莓从开花至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含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BA的含量在开花后第28天较高,加快了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B.在开花后的第7-14天,IAA含量迅速增长可能与种子发育有关
C.在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两种激素的峰值有一定的时间顺序
D.草莓果实的发育成熟,只与该两种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有关
2023·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模拟
46.关于植物激素调节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错误的是( )
A.用尿液反复浸过的黄泥封裹树枝,促进树枝生根,其原理是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
B.“一个烂苹果会糟蹋一筐好苹果”,与这种现象有关的植物激素主要是脱落酸
C.茄子开花期间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影响授粉,可及时喷洒一定浓度的2,4-D以避免减产
D.小麦种子成熟时,若经历持续的干热会导致脱落酸降解,遇大雨天气则种子会在穗上发芽
2023·辽宁沈阳高三模拟
47.光敏色素是一种接收光信号的蛋白质。为研究赤霉素和光敏色素在水稻幼苗发育中的作用,科研人员将野生型、光敏色素A缺失的突变体、光敏色素B缺失的突变体的水稻种子播种在含不同浓度赤霉素合成抑制剂(PAC)的培养基上,光照下培养8天后,测量幼苗地上部分和主根长度,得到下图所示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PAC处理对地上部分生长有抑制作用
B.PAC浓度小于10-5ml/L时,对主根生长起促进作用
C.色素A对地上部分的生长几乎无影响
D.在一定PAC浓度范围内,光敏色素B对主根生长起促进作用
2023·湖南衡阳高三模拟
48.春化处理是指对种子或植物给了一定时间的低温处理,促进其花芽形成。现研究发现,赤霉素能够促进淀粉酶的合成,进而催化淀粉水解,代替春化处理而收到同样的效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春化处理时淀粉酶的活性升高,淀粉水解加快
B.春化处理可能产生某些蛋白质改变种子代谢过程
C.赤霉素可进入细胞内促进淀粉的水解,促进种子萌发
D.海南夏季水稻没有经过春化处理,种子发芽效果较差
49.当受到干旱、盐渍或寒冷环境胁迫时,植物体内的脱落酸(C15H20O4)水平会急剧上升,并出现若干特定基因的表达产物,抗逆性增强。倘若植物体并未受到胁迫,只是吸收了相当数量的脱落酸,其体内也会出现这些基因的表达产物。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激素及环境因素对植物生命活动都具有调节作用
B.果蔬、粮食中均天然含有脱落酸,对人类和环境安全
C.使用外源脱落酸可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可用于农业生产
D.环境影响脱落酸的含量,脱落酸是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
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符合题目要求。
2023·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模拟
50.某实验小组欲探究不同浓度的生根粉(ABT)溶液和萘乙酸(NAA)溶液对大叶栎幼苗根的生长的影响,采用水溶液叶面喷施的方法,一段时间后,观察和统计大叶栎幼苗根的生长情况,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BT和NAA都是大叶栎自身产生的发挥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B.实验中,高浓度的ABT溶液和NAA溶液对主根长度和侧根数都会表现出抑制作用
C.实验表明,ABT与NAA共同作用可协同促进大叶栎主根的生长
D.生产中可用一定浓度的ABT溶液处理增加侧根数,这有利于大叶栎吸收水分和养分
2023·山东济南高三模拟
51.油菜素内酯(BL)是一种植物激素,研究表明其对植物应对盐胁迫(环境中盐浓度过高)有重要作用,如图所示为不同条件处理对某品种棉花钠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CK代表对照组,NaCl代表高浓度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有( )
A.盐胁迫可能会降低植物光合速率,且处理时间越长效果越显著
B.油菜素内酯会催化叶绿素合成,且在盐胁迫条件下作用更显著
C.油菜素内酯在盐胁迫情况下能降低植物器官中钠的含量,且对茎影响最显著
D.油菜素内酯在盐胁迫情况下作用明显强于正常情况,体现了植物激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
2023·江苏连云港高三模拟
52.为探究长日照植物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的开花情况,科学家预先将拟南芥的开花基因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并将其种子送入“天宫实验室”,进行跟踪观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日照长短和微重力环境,需要地面同步实验作对照
B.通过实时荧光图像技术能够在分子水平检测开花基因在微重力下的表达动态
C.拟南芥是双子叶植物,可以用农杆菌转化法将荧光蛋白导入其种子细胞
D.太空微重力环境下拟南芥中的生长素不能极性运输,根失去向地生长特性
2023·湖南永州高三模拟
53.“淀粉—平衡石假说”认为植物依靠内含“淀粉体”的细胞感受对重力的单一方向的刺激。淀粉体是一种特化的白色体,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聚合成淀粉,再以淀粉粒的形式储存于淀粉体中,淀粉体也含有自己的环状DNA分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淀粉体中也会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B.淀粉体最终将重力信号转变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
C.植物根部的向地性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特点
D.根的背地侧生长素分布较多,生长较快,而使根向地生长
三、非选择题
2023·江苏淮安高三检测
54.凤丹是一种油用牡丹,因其牡丹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亚麻酸含量超过40%,被称为“液体黄金”。实验人员以凤丹种子为实验对象,探究吲哚乙酸、赤霉素和乙烯利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种子萌发率=(发芽种子粒数/实验种子总粒数)×100%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图所示:(浓度单位为mg/L)
(1)本实验自变量是 。
(2)乙烯利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 作用,其优点是 (至少答两点)。
(3)据表分析,不同浓度乙烯利对凤丹种子萌发所起的作用 (填“相同”或“不同”),具体表现为 。
(4)结果表明相同浓度的赤霉素对提高种子萌发率的效果 (填“大于”或“小于”)乙烯利,吲哚乙酸对凤丹种子萌发起 作用。
(5)科学家发现在凤丹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体内同时存在多种植物激素,这说明 。
(2024·广东·高考真题)
55.乙烯参与水稻幼苗根生长发育过程的调控。为研究其机理,我国科学家用乙烯处理萌发的水稻种子3天,观察到野生型(WT)幼苗根的伸长受到抑制,同时发现突变体m2,其根伸长不受乙烯影响;推测植物激素X参与乙烯抑制水稻幼苗根伸长的调控,设计并开展相关实验,其中K试剂抑制激素X的合成,A试剂抑制激素X受体的功能,部分结果见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为验证该推测进行了实验一,结果表明,乙烯抑制WT根伸长需要植物激素X,推测X可能是 。
(2)为进一步探究X如何参与乙烯对根伸长的调控,设计并开展了实验二、三和四。
①实验二的目的是检测m2的突变基因是否与 有关。
②实验三中使用了可自由扩散进入细胞的 NAA,目的是利用NAA的生理效应,初步判断乙烯抑制根伸长是否与 有关。若要进一步验证该结论并检验 m2 的突变基因是否与此有关,可检测 的表达情况。
③实验四中有3组空气处理组,其中设置★所示组的目的是 。
(3)分析上述结果,推测乙烯对水稻幼苗根伸长的抑制可能是通过影响 实现的。
(2024·江西·高考真题)
56.当某品种菠萝蜜成熟到一定程度,会出现呼吸速率迅速上升,再迅速下降的现象。研究人员以新采摘的该菠萝蜜为实验材料,测定了常温有氧贮藏条件下果实的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变化趋势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菠萝蜜在贮藏期间,细胞呼吸的耗氧场所是线粒体的 ,其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成 ,另一部分以 的形式散失。
(2)据图可知,菠萝蜜在贮藏初期会释放少量乙烯,随后有大量乙烯生成,这体现了乙烯产生的调节方式为 。
(3)据图推测,菠萝蜜在贮藏5天内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趋势是 。
为证实上述推测,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假设菠萝蜜中的可溶性糖均为葡萄糖,现有充足的新采摘菠萝蜜、仪器设备(如比色仪,可用于定量分析溶液中物质的浓度)、玻璃器皿和试剂(如DNS试剂,该试剂能够和葡萄糖在沸水浴中加热产生棕红色的可溶性物质)等。简要描述实验过程:
① ;
②分别制作匀浆,取等量匀浆液;
③ ;
④分别在沸水浴中加热;
⑤ 。
(4)综合上述发现,新采摘的菠萝蜜在贮藏过程中释放的乙烯能调控果实的呼吸速率上升,其原因是 。
(2024·甘肃·高考真题)
57.类胡萝卜素不仅参与光合作用,还是一些植物激素的合成前体。研究者发现了某作物的一种胎萌突变体,其种子大部分为黄色,少部分呈白色,白色种子未完全成熟即可在母体上萌发。经鉴定,白色种子为某基因的纯合突变体。在正常光照下(400μml·m-2•s-1),纯合突变体叶片中叶绿体发育异常、类囊体消失。将野生型和纯合突变体种子在黑暗中萌发后转移到正常光和弱光(1μml·m-2•s-1)下培养一周,提取并测定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提取叶片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常使用的溶剂是 ,加入少许碳酸钙可以 。
(2)野生型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在正常光下比弱光下高,其原因是 。
(3)正常光照条件下种植纯合突变体将无法获得种子,因为 。
(4)现已知此突变体与类胡萝卜素合成有关,本研究中支持此结论的证据有:①纯合体种子为白色;② 。
(5)纯合突变体中可能存在某种植物激素X的合成缺陷,X最可能是 。若以上推断合理,则干旱处理能够提高野生型中激素X的含量,但不影响纯合突变体中X的含量。为检验上述假设,请完成下面的实验设计:
①植物培养和处理:取野生型和纯合突变体种子,萌发后在 条件下培养一周,然后将野生型植株均分为A、B两组,将突变体植株均分为C、D两组,A、C组为对照,B、D组干旱处理4小时。
②测量指标:每组取3-5株植物的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测量并记录各组的 。
③预期结果: 。
(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
58.乙烯(C2H4)是一种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为研究乙烯作用机制,进行了如下三个实验。
【实验一】乙烯处理植物叶片2小时后,发现该植物基因组中有2689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2374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
【实验二】某一稳定遗传的植物突变体甲,失去了对乙烯作用的响应(乙烯不敏感型)。将该突变体与野生型植株杂交,F1植株表型为乙烯不敏感。F1自交产生的F2植株中,乙烯不敏感型与敏感型的植株比例为9:7.
【实验三】科学家发现基因A与植物对乙烯的响应有关,该基因编码一种膜蛋白,推测该蛋白能与乙烯结合。为验证该推测,研究者先构建含基因A的表达载体,将其转入到酵母菌中,筛选出成功表达蛋白A的酵母菌,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乙烯(14C2H4),再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实验,其中实验组是用不同浓度的14C2H4与表达有蛋白A的酵母菌混合6小时,通过离心分离酵母菌,再检测酵母菌结合14C2H4的量。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可通过分析叶肉细胞中的 (填“DNA”或“mRNA”)含量得出。
(2)实验二F2植株出现不敏感型与敏感型比例为9:7的原因是 。
(3)实验三的对照组为:用不同浓度的14C2H4与 混合6小时,通过离心分离酵母菌,再检测酵母菌结合14C2H4的量。
(4)实验三中随着14C2H4相对浓度升高,实验组曲线上升趋势变缓的原因是 。
(5)实验三的结论是 。
项目
植物激素
动物激素
合成部位
无专门的分泌器官
内分泌器官或细胞
作用部位
没有特定的器官
特定的器官、组织
运输途径
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
随血液循环(体液)运输
化学本质
有机小分子
蛋白质类、固醇类、氨基酸衍生物类等
类别
典型图示
(判断)生长情况
(1)遮盖类
①直立生长②向光弯曲生长
(2)暗箱类
①直立生长②向光(小孔)弯曲生长
(3)插入类
①向右侧弯曲生长②直立生长
③向光弯曲生长
④向光弯曲生长
(4)移植类
①直立生长②向左侧弯曲生长
③④中IAA的含量
(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讲练第30讲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综合含解析答案,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膜电位变化模型构建及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讲练第26讲体液调节含解析答案,共46页。
这是一份新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第27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word含解析),共8页。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