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初中生物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9章第2节《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2025春)

    初中生物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9章第2节《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2025春)第1页
    初中生物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9章第2节《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2025春)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4单元 人体的结构和生理第9章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第2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4单元 人体的结构和生理第9章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第2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排尿有直观体验,但对其背后复杂的生理过程认知模糊。他们已积累一定生物学知识,具备简单实验操作技能,不过抽象思维仍在发展,理解肾单位的微观结构、尿液形成的复杂机制存在困难。在科学探究时,部分学生难以独立设计实验方案,需教师引导启发,借助直观教具辅助学习。
    【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
    ①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能,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②概述肾脏的结构。
    [科学思维]
    ①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②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及合作精神。
    [探究实践]
    通过解剖观察、模型重组等方法,培养小组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责任]
    关注泌尿系统的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①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及各个器官的功能。
    ②肾单位的结构。
    【教学难点】
    肾单位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人们在卫生间排队如厕。
    同学们,大家每天都要排尿,那么尿液中有什么?
    是的,那么尿液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排出体外的呢?
    弄清这些问题就需要了解泌尿系统。
    二、展开
    活动一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展示泌尿系统的高清图片)
    同学们,泌尿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是的,这四个部分共同组成泌尿系统,那么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同学们,各器官协同工作对尿液排出的意义?
    观察图片,找到与肾脏连接的两根血管:肾动脉、肾静脉。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推断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
    是的,接下来看看肾脏的内部结构。
    活动二 肾脏的形态结构
    1.观察肾脏的外部形态
    (1)用水将新鲜肾脏洗净,放在解剖盘中观察:肾脏是什么颜色?外形像什么?
    (2)找到与肾脏相连的三根管道,注意它们与肾脏连接的部位,根据图9-4区分说出三根管道的名称和结构差异。
    2.观察肾脏的内部结构(1)用解剖刀将肾脏纵剖为两半,观察肾脏的剖面,注意肾脏内不同部位的颜色差异。
    (2)对照图9-4,区别肾盂、皮质、髓质。用放大镜观察肾脏的皮质和髓质,注意这两种结构的差异。
    肾脏的一侧有一个凹陷,叫作肾门。肾门是肾静脉、肾动脉出入肾脏以及输尿管与肾脏连接的部位。
    切开肾脏,从纵剖面可以看到颜色较深的外周部分是皮质,皮质中毛细血管丰富。皮质内侧颜色较浅的结构是髓质。肾脏中央的空腔是肾盂。
    以上是宏观上对肾脏的观察,微观上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肾脏的功能也是通过一个个独立的肾单位来完成的。
    活动三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
    1.肾单位的组成
    (展示电子显微镜下的肾单位图片)
    同学们,肾脏的显微结构能看到什么?
    每个肾脏都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每一个肾单位的结构包括哪几部分呢?
    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三个部分,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体。
    2.肾单位的结构特点
    肾单位各部分的结构,即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有什么形态及结构特点?
    学生展示概述提前预习画制的肾单位结构图。
    引导学生讨论,并请1~2名学生尝试描述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的形态、结构特点:
    ①肾小球:毛细血管球,与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的关系是,肾小球是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汇入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继续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网,最终汇入静脉。
    ②肾小囊:肾小管的盲端膨大凹陷形成,肾小囊与肾小囊腔的关系是:肾小囊内壁与外壁之间形成的空腔是肾小囊腔。
    ③肾小管:弯曲细长,周围缠绕大量的由出球小动脉分支而成的毛细血管。
    同学们,肾单位的各部分结构是怎样连接的?
    是的,肾小球是一个由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的血管球,血液从入球小动脉流入肾小球,由出球小动脉流出肾小球。肾小球外包围着肾小囊。肾小囊很薄,其内层紧贴肾小球,内外两层之间有一囊腔。肾小球与肾小囊主要分布在
    肾脏的皮质部分。
    肾小管弯曲细长,主要分布在肾脏的髓质部分,外面有与出球小动脉相连通的毛细血管网。大量的肾小管汇集成一些较大的管道通入肾盂。
    输尿管上端与肾脏的肾盂相连,下端开口于膀胱。输尿管具有输送尿液的功能。膀胱是一个囊状结构,位于盆腔内,具有贮存尿液的功能。尿道是泌尿系统通向体外的管道,具有排出尿液的功能。
    [课堂小结]
    1.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2.肾单位的组成: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第2课时 尿的形成与排出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排尿有直观体验,但对其背后复杂的生理过程认知模糊。他们已积累一定生物学知识,具备简单实验操作技能,不过抽象思维仍在发展,理解肾单位的微观结构、尿液形成的复杂机制存在困难。在科学探究时,部分学生难以独立设计实验方案,需教师引导启发,借助直观教具辅助学习。
    【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
    ①理解肾单位与尿的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
    ②能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科学思维]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及合作精神。
    [探究实践]
    在血浆、原尿、尿液三者成分中,学习用比较法对肾单位血液流动特点进行分析、归纳的方法。推测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发展表达、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
    [态度责任]
    养成良好的泌尿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教学难点】
    尿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某人近来感到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医生为他开了一张化验单,要他检查尿液。
    红细胞蛋白质葡萄糖尿素尿酸无机盐
    患者+30.01.020.00.511.0
    正常值—0020.00.511.0
    [提问]与正常人比较,这个人尿液中出现了红细胞、蛋白质和葡萄糖。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二、展开
    活动一 尿液的形成
    1.血液在肾脏中的流动
    [提问]血液在每个肾单位中的流动方向是怎样的?
    [讲述]肾小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毛细血管——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外毛细血管——肾小静脉。
    [提问]血液流过肾脏,中间经历了哪些过程?
    [推测]推测尿液应该来自血液;血液流经两处毛细血管处会发生物质交换,血液与肾小囊腔内的液体交换,肾小管内的液体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与其外部的毛细血管网交换。
    [提问]如何设计方案验证我们的推测?
    [讨论、达成共识]取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以及肾小管中的液体进行成分上的比对分析。
    [呈现资料]早在100多年前,科学家就取出了肾小囊中的液体与动脉中的血浆成分、尿液进行了比对分析,有了新的发现。
    [讨论]比较肾动脉中血浆、肾小囊中液体和尿液的主要成分,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提问]血浆和肾小囊中的液体(原尿)的主要成分有什么异同?(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其他成分相似。)推测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动画演示]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推测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特点。
    [出示图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特点。
    [讲述]人体的代谢废物由血液运输到肾脏。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与血液相比,原尿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其他成分两者相似。
    3.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提问]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形成150 L的原尿,最终排出1.5 L的尿液,你能推测原因吗?
    [提问]原尿流经肾小管时,物质在肾小管和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网之间发生了什么变化?
    [出示资料]分析原尿和尿液的成分与含量。
    [讨论]1.比较原尿和尿液成分的差异,原尿中是否存在人体需要的物质,都有什么?
    2.(葡萄糖、蛋白质、水、无机盐等物质)推测原尿在经过肾小管时发生了什么变化?
    [讲述]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毛细血管中。剩下的物质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最后流向肾盂。
    [知识反馈]分析此前的尿液化验单,患者肾脏哪个部分可能出现了病变?你有什么建议吗?
    活动二 尿液的排出
    [提问]尿液的排出途径是什么呢?
    肾单位形成的尿液,由肾盂流经输尿管,进入膀胱,在膀胱暂时贮存。当膀胱尿液达到一定量时,会产生尿意,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尿液经尿道排到体外。
    [思考]膀胱在尿液形成与排出过程中具有什么功能?
    活动三 适量饮水和适时排尿有利健康
    [提问]人为什么要每天喝水?
    [讲述]人体每天摄取的水量和排出的水量是相对平衡的,水摄取的多,排出的也就多。人体的代谢废物(如尿素、无机盐等)只有溶在水中才能排到体外。一个成人一昼夜至少排尿500mL,才能将体内代谢废物排出。排尿若少于500mL,会造成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危害身体健康。因此,我们每天必须饮用适量的水,使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提问]人为什么要及时排尿?
    [讲述]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尿液的排出是间歇的。如果尿液太多,膀胱过度膨胀,会影响膀胱的正常功能。所以,必须及时排尿。
    [拓展]女性尿道比较短,长度为2~5cm。尿道外口附近有阴道和肛门等器官,容易感染病菌,引起泌尿系统疾病。因此,女性要特别注意尿道外口的清洁卫生。
    [课堂小结]
    尿液的形成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相关教案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3节 皮肤与汗液分泌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3节 皮肤与汗液分泌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2节 人体的骨骼肌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2节 人体的骨骼肌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1节 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1节 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