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课件学写驳论文 驳“读书无用论”-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热点新闻素材积累解读与训练课件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6702588/0-173928153575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一个课件学写驳论文 驳“读书无用论”-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热点新闻素材积累解读与训练课件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6702588/0-173928153578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一个课件学写驳论文 驳“读书无用论”-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热点新闻素材积累解读与训练课件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6702588/0-173928153580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一个课件学写驳论文 驳“读书无用论”-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热点新闻素材积累解读与训练课件第4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6702588/0-1739281535837/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一个课件学写驳论文 驳“读书无用论”-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热点新闻素材积累解读与训练课件第5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6702588/0-1739281535866/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一个课件学写驳论文 驳“读书无用论”-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热点新闻素材积累解读与训练课件第6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6702588/0-1739281535914/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一个课件学写驳论文 驳“读书无用论”-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热点新闻素材积累解读与训练课件第7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6702588/0-1739281535929/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一个课件学写驳论文 驳“读书无用论”-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热点新闻素材积累解读与训练课件第8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6702588/0-173928153595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年高考作文热点新闻素材积累解读与训练
一个课件学写驳论文 驳“读书无用论”-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热点新闻素材积累解读与训练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一个课件学写驳论文 驳“读书无用论”-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热点新闻素材积累解读与训练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审题指导,参考立意,二元关系,晒读书,晒美食,图书馆读书,chatGPT查答案,放松休息一下,写作指导,行文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高三学生小明热爱读书。王佐良在《上图书馆》中回顾上图书馆的几段经历,让小明感受到了读书的奇趣及人类创造知识的伟大,而黑塞的《读书:目的和前提》则让他领略到了读书的价值和意义。周末休息,小明与室友上学校图书馆阅读,室友拍了张他托着眼镜看书的照片,小明觉得意境不错,顺手就上传到社交网络。不少网友纷纷留言。网友甲:晒读书有啥意思,晒美食不是更实在更有意思!网友乙:ChatGPT作为人工智能的杰出代表已经问世,只要你输入问题,它就会生成一份“近乎完美”的答案,既然这样,我们还有必要去图书馆读书吗?网友丙:高三了,时间紧任务重,一周学习身心俱疲,去图书馆读书有个啥意思,不如去喝杯奶茶,看个电影放松一下! 要求:请你以一位高三学生的身份针对材料中某一位同学的看法写一篇驳论文;联系现实,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选择性必修上册(逻辑的力量)这一单元中要求学生学会驳论文写作;必修上第六单元(学习之道),学习《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说理破立结合,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
必修上第六单元自读篇目:《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读书:目的和前提》黑塞此文是作者的一篇随笔。文章阐述了读书目和前提,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当时社会上的一些人,特别是年轻人出现了一种浮躁的心态,觉得读书是枯燥无味的、可笑的、不值得的。文章由此阐述了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上图书馆》王佐良此文按时间顺序叙述了自己上图书馆的经历,总结了自己在国内和国外上图书馆的收获和感受,由此抒发了上图书馆之乐是一种奇趣的感慨,并借此赞美人类的伟大,人类创造知识的伟大,抒发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求和热爱。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度过休闲时光。晒美食可能更注重生活的享受和快乐,而读书则更注重知识的汲取和内心的丰富。两者并无冲突,反而可以互相补充,让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虽然人工智能可以为我们提供方便的答案,但是它并不能完全替代人类的思考和探索。去图书馆读书,可以让我们深入思考、挖掘问题的本质,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同时,读书也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通过阅读经典名著、文学作品等,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感受文化、提升自身素养。高三的确是学业压力较大的阶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放弃所有的休息和娱乐。去图书馆读书,可以让我们换一种方式放松身心,同时也可以增加知识储备、提升自身素质。当然,如果身心疲惫,也可以选择其他的放松方式,比如喝杯奶茶、看个电影等,但是这些方式并不能代替读书的作用和价值。读书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和享受,它可以让我们汲取知识、丰富内心、提升素养。
驳论为主,驳论篇幅要大于立论篇幅。选择甲要上升到精神追求大于物质追求的层面;选择乙要上升到人工智能难以企及的读书的意义价值层面,不能抛开科技或人工智能空谈读书的意义和价值;选择丙要上升到阅读是紧张忙碌的高三学习之余相对于肤浅的放松方式之上更为高级的休闲方式层面,并通过非功利性阅读,真正地充实丰盈提升自己。
本次写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明确论点:首先,你需要明确你要反驳的观点。在这个案例中,你要反驳的观点是“读书无用”。且只能选择一位同学的观点进行批驳2. 收集论据:为了反驳这个观点,你需要收集相关的证据或事实来支持你的观点。但最好能结合《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中的材料或观点。3. 结构清晰:在写作时,确保你的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谨。通常,驳论文可以按照“引言、主体、结论”的结构来写。4. 驳论为主:如果你引用了别人的话或观点,确保你正确地引用了它们,并清楚地说明了来源。5. 保持礼貌:虽然你要反驳对方的观点,但保持礼貌和尊重是非常重要的。避免使用攻击性的语言或贬低对方的话语。6. 回应反驳:在驳论文的结尾,你可以回应对方的反驳,再次强调你的观点。7. 多角度思考:在写作过程中,尽量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这可以帮助你更全面地反驳对方的观点。8. 保持真实和诚实:无论你的论点是什么,确保你的观点是基于事实的,而不是为了反驳而反驳。
1 折线式经典构思小练笔﹡搭个小支架
中心论点:明确是 主要方面, 是次要方面。①的确如此(诚然/不可否认), (次要方面的合理性)。②但凡事不能绝对,过度强调 (次要方面)会 后果,所以这时 (主要方面)很重要。③再说,在 的条件下,“ 主要方面”很重要, (重要的原因/针对“主要方面”可采取的举措)
美食更有意思?小明是位热爱读书的同学,结果自己读书的一张照片,却引来众多网友的非议,其中竟有人认为“晒读书有啥意思,晒美食不是更实在更有意思!”,“夏虫不可语冰”,千百年来,人类文明的延续与发展,正是因为有了一大批读书人的存在。美食确实能带给人味蕾的享受。西湖醋鱼的鲜香滑嫩、东坡肉的肥而不腻、四川火锅的辛辣浓郁……从口到心,无不带给我们不同的美好体验。我们从不否认美食带给我们的美好享受,也从不否认美食让我们体验了“有意思”的人生。然而,对美食的追求绝非我们人生的唯一追求。如今,很多人喜欢寻求各种美食,并把美食带给人的快乐凌驾于读书学习。这其实是一种低级欲望的满足,是一种原始的口腹之欲。美食带给人的快乐实属于食材刺激味蕾分泌多巴胺的快乐,这是一种简单的生物层面、物质层面的快乐,很难具有可持久性。
快乐的形式有多种:喝酒可以使人快乐,打游戏可以使人快乐,读书可以使人快乐,帮助他人也可以使人快乐……但快乐岂可一概而论,快乐也是有高低雅俗之分。《道德经》有言“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意思就是,当一个人进入极静的状态,就可以和万物的运作状态一致,并获得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而读书便是和自己和古今圣贤心灵对话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孤独的,也是安静的,更是一种高阶的精神快乐,绝非美食可以企及。君不见,“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颜回,是什么让他超脱世俗?这不正是精神的力量吗?“饥读之当肉,寒读之当裘,孤寂而读之当朋友,幽忧而读之当金石琴瑟也。”可见,阅读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更重要的是,阅读,是我们不断攀登精神高峰、不断充实自我的重要方式。读书是一项个性化的体验,其中的美妙,非亲历而不能知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社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看阅读能植根多深,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读书不仅仅影响到个人,还影响到整个民族,整个社会。要知道: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驳“读书有何用,不如美食实在”“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古人云:“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我则曰:“未饱食而逸居,斯为禽兽。”饮食与读书,同为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然而,总有人对读书持有偏见,甚或发出“读书有何用,不如美食实在”的谬论。对此,我必须大喝一声: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一种精神的滋养和成长。读书,是精神的滋养。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读书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思想,让我们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领略到人生的真谛。然而,网友甲却将“晒美食”视作炫耀的资本,肤浅地将之与“晒读书”比较,足见其未明读书之真谛。诚然,美食能带来口腹之欲的满足,但读书带来的精神满足,是美食无法比拟的。黑塞在《读书:目的和前提》中说:“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智者对话,让我们在阅读中逐渐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的确,读书能使我们跨越时空的限制,与古人对话,与智者交流,领略前人的智慧和思想。由此可见,网友甲将美食与读书比较,实则是将浅薄的食欲、物质与深层次的智慧、精神混为一谈,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读书,是人生的导航。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每一本书都是一盏指路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网友甲将读书视为无用的消遣,忽视其指导人生的价值,实则是短视的无知。诚然,美食能带来味蕾的满足,但读书带来的方向指引,是美食无法提供的。读书能使我们明辨是非,了解人生真谛,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网友甲将读书与美食比较,实则是将瞬时的感官享受与长远的人生导向混淆,这显然是不明智的。读书,是一种前瞻性的思考。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可以让我们了解前人的智慧和经验,让我们在处理问题时有更多的参考和借鉴。王佐良在《上图书馆》中说:“我在书里看我们‘你’——到处的‘你’,可贵的‘你’,由此才有沟通的机会。”读书是一种思考的过程,通过阅读书籍深入了解不同的思想体系和观点时,让我们学会独立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这种独立思考能力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是非曲直,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而这种批判精神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辨别真假善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人格。相比之下,晒美食虽然能够带来短暂的社交媒体的认可,但却无法提供读书所带来的深层次价值和意义。美食仅仅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而读书却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智慧和启迪。如果我们仅仅沉迷于美食所带来的短暂快感,那么我们可能会忽略读书所带来的更为深刻的影响。
读书的重要性远非美食可及。读书是是精神的滋养,是人生的导航,是前瞻性的思考。网友甲的看法是他对读书的无知和短视的表现。我们应该珍视阅读的价值和意义,不断提高自我修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我们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独立,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追求。正如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不断阅读、思考和实践,我们才能成为有深度、有内涵、有智慧的人。
驳“读书有何用,不如美食实在”(点评:文题不够简练)“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古人云:“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我则曰:“未饱食而逸居,斯为禽兽。”饮食与读书,同为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然而,总有人对读书持有偏见,甚或发出“读书有何用,不如美食实在”的谬论。对此,我必须大喝一声: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一种精神的滋养和成长。(点评:开头有堆砌名句之嫌;仿句把原句的意思给歪曲成错误的观点了;“读书有何用,不如美食实在”歪曲了原句的意思;最后一句未能形成一句简洁明快的论点句)
读书,是精神的滋养。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读书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思想,让我们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领略到人生的真谛。然而,网友甲却将“晒美食”视作炫耀的资本,肤浅地将之与“晒读书”比较,足见其未明读书之真谛。诚然,美食能带来口腹之欲的满足,但读书带来的精神满足,是美食无法比拟的。(点评:提出分论点;引用有误,“言语”应为“语言”;批驳错误观点) 黑塞在《读书:目的和前提》中说:“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智者对话,让我们在阅读中逐渐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的确,读书能使我们跨越时空的限制,与古人对话,与智者交流,领略前人的智慧和思想。由此可见,网友甲将美食与读书比较,实则是将浅薄的食欲、物质与深层次的智慧、精神混为一谈,这显然是不合理的。(点评:引用后面的内容并未紧扣“悄悄成为你自己”;“混为一谈”用词不当,应为“相提并论”)
读书,是人生的导航。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每一本书都是一盏指路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网友甲将读书视为无用的消遣,忽视其指导人生的价值,实则是短视的无知。诚然,美食能带来味蕾的满足,但读书带来的方向指引,是美食无法提供的。读书能使我们明辨是非,了解人生真谛,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网友甲将读书与美食比较,实则是将瞬时的感官享受与长远的人生导向混淆,这显然是不明智的。(点评:提出分论点;能对比分析,但讲大道理多,讲小道理少)
读书,是一种前瞻性的思考。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可以让我们了解前人的智慧和经验,让我们在处理问题时有更多的参考和借鉴。王佐良在《上图书馆》中说:“我在书里看我们‘你’——到处的‘你’,可贵的‘你’,由此才有沟通的机会。”读书是一种思考的过程,通过阅读书籍深入了解不同的思想体系和观点时,让我们学会独立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这种独立思考能力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是非曲直,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而这种批判精神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辨别真假善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人格。相比之下,晒美食虽然能够带来短暂的社交媒体的认可,但却无法提供读书所带来的深层次价值和意义。美食仅仅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而读书却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智慧和启迪。如果我们仅仅沉迷于美食所带来的短暂快感,那么我们可能会忽略读书所带来的更为深刻的影响。(点评:提出分论点,但论证的内容未能紧扣“前瞻性的思考”;编造名人的句子,王佐良在《上图书馆》中并无此言;对比分析未见新意)
读书的重要性远非美食可及。读书是是精神的滋养,是人生的导航,是前瞻性的思考。网友甲的看法是他对读书的无知和短视的表现。我们应该珍视阅读的价值和意义,不断提高自我修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点评:总括三个分论)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我们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独立,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追求。正如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不断阅读、思考和实践,我们才能成为有深度、有内涵、有智慧的人。(点评:有画蛇添足之感)
【总评】 全文紧扣读书与美食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中心明确,但讲大道理多,讲小道理少。全文设置三个分论点,使文章层次清晰,但有的分论点设置不当,如:读书,是一种前瞻性的思考 ,有的分论点和论证的内容不够统一。全文有多处引用,但有的引用的内容和论证的内容不统一,有的引用不够准确,有的引用属于个人编造。 从整体看,作者没有准确解读试题材料及试题要求,不仅把如何看待小明上图书馆读书以及晒读书和一般意义上的读书混为一谈,而且没有完全做到联系现实,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结合材料。
“晒读书”真的不如“晒美食”吗? 高三学生小明喜欢上图书馆,于是和室友一起到学校读书馆去读书,并在网上晒出他在图书馆摆拍的照片,引起网友的关注,其中网友甲说:“晒读书有啥意思,晒美食不是更实在更有意思!”闻听此言,我不禁哑然失笑,竟然有这样的吃货说出如此蠢话! “晒读书”真的不如“晒美食”吗?非也! 我不否认吃美食是一种享受,也不否认晒美食也是一种快乐。但是,吃美食只是获得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愉悦,而晒美食呢?无非是在获得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愉悦的基础上和朋友分享自己的快乐,炫耀自己的美食生活,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意思”吗?还有更多“实在”的东西吗?那么小明为什么要晒读书的照片呢? 首先,是因为“小明觉得意境不错”。 大家知道:所谓“意境”,是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是生活图景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而小明在网上晒出他在图书馆托着眼镜看书的摆拍照片,恰恰把图书馆整洁安静的环境和读书求知的氛围,把自己热爱读书的情感和富有活力的青春形象都融为了一体,既彰显了青年学生的好学上进的风采,又留下了一抹人生的美好记忆。请问网友甲:小明晒读书是不是比你晒美食更实在呢?
其次,在图书馆读书,不仅给小明和室友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也给小明和室友带来了内心的宁静和生活的充实,所以小明要和朋友分享上图书馆读书的快乐;这种快乐的分享,不仅是他个人生活的展示,更是引导朋友上图书馆读书的召唤。网友甲所说的晒美食“有意思”,无非是好玩的意思;而小明晒在图书馆读书的青春倩影,难道不好玩吗? 做为高三学生的小明竟然不像我整天都要在家里埋头刷题,反而到图书馆乐哉悠哉,这岂止是有意思呀?简直羡煞我也!而小明晒在图书馆读书留下的的青春倩影岂止是好玩,难道不是更有意思吧?此外,小明顺手上传到社交网络上一幅在图书馆摆拍的照片,竟然引来不少网友纷纷留言,这难道没有意思? 再请问网友甲:小明晒读书是不是比你晒美食更有意思呢? 当年,王佐良在《上图书馆》一文中晒出了自己在图书馆读书的故事,黑塞在《读书:目的和前提》一文中晒出了自己对读书的价值和意义方面的心得,影响和带动了许多像小明这样的人走上图书馆;今天,小明晒出他在图书馆读书时摆拍的照片,是不是也能让你感受到小明在向你招手呢?最后,我不禁要问:各位网友,小明晒读书和网友甲晒美食,你究竟认为哪个“更实在更有意思”呢?我期待您的答案!
就是对论敌的论点进行批驳,指出它的荒谬和虚假。比较常用的方法是直接驳斥,即用正确的论点和事实直接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
如《“知足常乐”析——不知足才常乐》一文的立论:古人云,“知足常乐”。意思是说,一个人知道满足,他就会永远快乐。如果把这话理解为今天的青年在生活上知足,不作不切实际的追求倒也不错。但是要从对事业的追求上来理解,这话却是不对的。
这里,先提出原论题,“知足常乐”,进而分析题中之义,然后分析指出要区别看待——生活上和事业上是应有区别的,从而针锋相对地提出:“从对事业的追求上来理解,这话 (知足常乐)是不合理的。”
就是针对虚假的论据进行批驳,指出这些论据是错误的。因为论敌的论点是由论据来支撑的,批倒了论据,论点也就站不住脚了。驳倒了论据观点也就难以成立。
驳论据常从三个方面入手:可以揭露其①事实虚假、②数字含混、③理论的荒谬。 这个例子中鲁迅先生抓住了对方论据中所引理论的荒谬之处来进行批驳。
《文学和出汗》采用的就是驳论据法:对方的观点是“文学当描写永久不变的人性,否则便不久长”,论据是“莎士比亚和别的一两个人所写的是永久不变的人性,所以至今流传,其余的人不这样,就都消灭了”。鲁迅先生就抓住了对方论据中的不合理成分,“消灭了”的东西以后是不会有人再看到的,那么“现在的教授”又从何看见?又怎么能断定它描写的是什么呢?
指出对方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错误
我们班有些同学,追求奇装异服,跟风赶时髦,男女经常混杂……这说明精神污染在这里很严重。
这一论述,没有明确“精神污染”的涵义,与上面列举的内容毫不相关,逻辑关系也就错了。
论点与论据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演绎过程中大小前提与结论不合逻辑在一篇文章内的观点间自相矛盾论点与论据之间推理不妥……
归谬法又叫引申论证,这种方法是为证明对方论点是虚假的,先假定它是真的,然后以它为前提,合乎逻辑地推出非常荒谬的结论,以证明对方论点的错误。归谬法是将对方论点的错误合理地“放大”,并推向极端,使之暴露全部的谬误、荒唐而不攻自破。这实际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
“倘若说,作品越高,知音越少,那么,推论起来,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杰作了。”结论“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杰作”是由“作品越高,知音越少”的前提推论出来的,而这个结论显然是荒谬的,因此,不言而喻,这个前提也必然是错误的。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烟火人间,全息春晚-025年央视春节晚会作文全素材-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热点新闻素材积累解读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难忘今宵,核心亮点,非遗焕新,教考衔接,科技赋能,适用话题,释义✸运用,传统文化现代创新,科技赋能艺术表达,民族团结文化自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作文指导:驳论文的写作》课件+教案+练习,文件包含《作文指导驳论文的写作》课件pptx、《作文指导驳论文的写作》教学设计docx、《作文指导驳论文的写作》练习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6 驳论文:辩之有道,驳之有方-【写好议论文】高中作文精讲课堂十八般课件PPT,共5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反驳的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