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十一课《元朝的统一》检测卷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6702793/0-173928619884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十一课《元朝的统一》检测卷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6702793/0-173928619887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十一课《元朝的统一》检测卷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6702793/0-173928619889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 2024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时单元期中期末检测卷(共27套)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1课 元朝的统一课后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1课 元朝的统一课后测评,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的是( )
A.铁木真B.忽必烈C.阿保机D.阿骨打
2.蒙古政权建立于( )
A.1206年B.1227年C.1234年D.1271年
3.被尊称为“成吉思汗”的是( )
A.铁木真B.忽必烈C.窝阔台D.蒙哥
4.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不包括( )
A.统一蒙古各部
B.建立蒙古政权
C.灭亡西夏
D.发动大规模扩张战争
5.蒙古政权先后灭亡的政权顺序是( )
A.西夏、金、南宋
B.金、西夏、南宋
C.南宋、西夏、金
D.西夏、南宋、金
6.元朝的建立者是( )
A.铁木真B.忽必烈C.阿保机D.阿骨打
7.元朝建立的时间是( )
A.1206年B.1227年C.1234年D.1271年
8.元朝统一全国的标志是( )
A.灭亡西夏
B.灭亡金
C.灭亡南宋
D.设立宣政院
9.元朝疆域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采取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
10.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
A.行省长官由中央任命
B.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
C.行省权力不受中央节制
D.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11.元朝在中央设置的掌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机构是( )
A.中书省
B.枢密院
C.御史台
D.宣政院
12.元朝在中央设置的掌管全国军事事务的机构是( )
A.中书省
B.枢密院
C.御史台
D.宣政院
13.元朝在中央设置的掌管全国监察事务的机构是( )
A.中书省
B.枢密院
C.御史台
D.宣政院
14.元朝设立宣政院,主要是为了管理( )
A.新疆地区
B.西藏地区
C.东北地区
D.台湾地区
15.元朝时期,加强对台湾地区管辖的机构是( )
A.澎湖巡检司
B.台湾府
C.台湾省
D.宣政院
16.元朝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形成的新民族是( )
A.蒙古族
B.回族
C.维吾尔族
D.满族
17.元朝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不包括( )
A.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B.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C.各民族之间平等相处
D.形成新的民族
18.下列关于元朝统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元朝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
B.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C.元朝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D.元朝的统一导致了文化的倒退
19.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蒙古政权建立②元朝建立③南宋灭亡④西夏灭亡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④①②③
D.④②①③
20.元朝时期,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设立行省
B.设立宣政院
C.设立澎湖巡检司
D.设立西域都护府
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忽必烈
材料二:“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元史•地理志》
(1)材料一反映了忽必烈的什么思想?为了实现这一思想,他采取了哪些措施?(8分)
(2)材料二反映了元朝实行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什么作用?(1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
材料二:“元政府在澎湖设立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材料三:“元朝时期,大量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与汉、蒙、畏兀儿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1)根据材料一,分析元朝设立宣政院的原因及意义。(8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元朝对台湾地区的管辖情况。(6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元朝民族融合的特点及影响。(6分)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铁木真率部多次征讨,逐一打败了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忽必烈建立元朝;阿保机是辽的建立者;阿骨打是金的建立者。
2.答案:A
解析:1206年,铁木真完成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1227年蒙古灭亡西夏;1234年蒙古灭金;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
3.答案:A
解析: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建立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忽必烈是元朝建立者;窝阔台是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继任蒙古大汗;蒙哥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曾为蒙古大汗。
4.答案:C
解析: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并发动大规模扩张战争。灭亡西夏的是成吉思汗的继任者窝阔台在位时完成的。
5.答案:A
解析:蒙古政权先后灭亡西夏(1227年)、金(1234年),之后继续进攻南宋,1276年南宋灭亡。所以顺序是西夏、金、南宋。
6.答案:B
解析: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铁木真建立蒙古政权;阿保机建立辽;阿骨打建立金。
7.答案:D
解析: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标志着元朝建立。1206年是蒙古政权建立时间;1227年是西夏灭亡时间;1234年是金灭亡时间。
8.答案:C
解析: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全国统一。灭亡西夏、金都不是元朝统一全国的标志;设立宣政院是管理西藏地区的措施。
9.答案:C
解析:元朝疆域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忽必烈开创行省制度。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制度;郡县制在秦朝推广;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10.答案:C
解析:元朝行省制度下,行省长官由中央任命,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所以C选项“行省权力不受中央节制”表述错误。
11.答案:A
解析:元朝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宣政院负责掌管西藏地区的军民各项事务。
12.答案:B
解析: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中书省掌管行政事务;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宣政院负责掌管西藏地区的军民各项事务。
13.答案:C
解析: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中书省掌管行政事务;枢密院负责军事事务;宣政院负责掌管西藏地区的军民各项事务。
14.答案:B
解析:元朝设立宣政院,掌管西藏地区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新疆地区在元朝主要由岭北行省等管辖;东北地区由辽阳行省管辖;台湾地区由澎湖巡检司管辖。
15.答案:A
解析: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台湾府是清朝设立的;台湾省是近代设立的;宣政院负责管理西藏地区。
16.答案:B
解析:元朝时期,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蒙古族是元朝的主体民族;维吾尔族在元朝时称畏兀儿;满族的前身是女真族,在元朝时还未形成满族。
17.答案:C
解析:元朝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同时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将各族人分为不同等级,各民族之间并非平等相处。所以C选项表述错误。
18.答案:D
解析:元朝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文化上也有一定的发展,如元曲的繁荣等,并非导致文化的倒退。所以D选项表述错误。
19.答案:B
解析:1206年蒙古政权建立;1227年西夏灭亡;1271年元朝建立;1276年南宋灭亡。所以顺序为①④②③。
20.答案:D
解析:元朝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设立行省管理地方;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地区。西域都护府是西汉时期设立管理西域地区的机构,元朝时不存在。
二、材料分析题
1.
(1)答案:材料一反映了忽必烈重视农业的思想。为实现这一思想,他采取的措施有: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下令把许多牧场重新恢复为农田,禁止掠夺人口为奴;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规定以“户口增”“田野辟”“赋役平”作为衡量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编写《农桑辑要》,指导农业生产。
解析:从材料一“衣食以农桑为本”可看出忽必烈重视农业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其发展农业的措施。
(2)答案:材料二反映了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作用: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元朝的统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的行政区划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从材料二“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可知是行省制度,从对中央集权、国家统一、后世行政区划等方面阐述其作用。
2.
(1)答案:原因: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所以更名宣政院来管理西藏地区。意义:宣政院的设立,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管理,促进了西藏地区与内地的联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阐述宣政院设立原因及意义,重点强调对西藏地区管理及国家统一的作用。
(2)答案:元朝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表明元朝政府对台湾地区进行了有效的行政管辖,加强了台湾地区与内地的联系,台湾地区正式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解析:从材料二可知元朝对台湾地区的管辖机构,阐述其对台湾地区归属及与内地联系的意义。
(3)答案:特点:元朝民族融合具有多民族相互杂居、通婚,融合范围广的特点。影响:民族融合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内涵,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解析:从材料三各民族杂居通婚形成回族等信息,概括民族融合特点,从经济文化交流、民族构成、国家发展等方面阐述其影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2024)第10课 金与南宋对峙同步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2课 宋元时期经济的繁荣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8课 北宋的政治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