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十一课《元朝的统一》检测卷

    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十一课《元朝的统一》检测卷第1页
    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十一课《元朝的统一》检测卷第2页
    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十一课《元朝的统一》检测卷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1课 元朝的统一课后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1课 元朝的统一课后测评,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的是( )
    A.铁木真B.忽必烈C.阿保机D.阿骨打
    2.蒙古政权建立于( )
    A.1206年B.1227年C.1234年D.1271年
    3.被尊称为“成吉思汗”的是( )
    A.铁木真B.忽必烈C.窝阔台D.蒙哥
    4.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不包括( )
    A.统一蒙古各部
    B.建立蒙古政权
    C.灭亡西夏
    D.发动大规模扩张战争
    5.蒙古政权先后灭亡的政权顺序是( )
    A.西夏、金、南宋
    B.金、西夏、南宋
    C.南宋、西夏、金
    D.西夏、南宋、金
    6.元朝的建立者是( )
    A.铁木真B.忽必烈C.阿保机D.阿骨打
    7.元朝建立的时间是( )
    A.1206年B.1227年C.1234年D.1271年
    8.元朝统一全国的标志是( )
    A.灭亡西夏
    B.灭亡金
    C.灭亡南宋
    D.设立宣政院
    9.元朝疆域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采取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
    10.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
    A.行省长官由中央任命
    B.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
    C.行省权力不受中央节制
    D.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11.元朝在中央设置的掌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机构是( )
    A.中书省
    B.枢密院
    C.御史台
    D.宣政院
    12.元朝在中央设置的掌管全国军事事务的机构是( )
    A.中书省
    B.枢密院
    C.御史台
    D.宣政院
    13.元朝在中央设置的掌管全国监察事务的机构是( )
    A.中书省
    B.枢密院
    C.御史台
    D.宣政院
    14.元朝设立宣政院,主要是为了管理( )
    A.新疆地区
    B.西藏地区
    C.东北地区
    D.台湾地区
    15.元朝时期,加强对台湾地区管辖的机构是( )
    A.澎湖巡检司
    B.台湾府
    C.台湾省
    D.宣政院
    16.元朝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形成的新民族是( )
    A.蒙古族
    B.回族
    C.维吾尔族
    D.满族
    17.元朝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不包括( )
    A.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B.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C.各民族之间平等相处
    D.形成新的民族
    18.下列关于元朝统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元朝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
    B.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C.元朝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D.元朝的统一导致了文化的倒退
    19.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蒙古政权建立②元朝建立③南宋灭亡④西夏灭亡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④①②③
    D.④②①③
    20.元朝时期,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设立行省
    B.设立宣政院
    C.设立澎湖巡检司
    D.设立西域都护府
    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忽必烈
    材料二:“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元史•地理志》
    (1)材料一反映了忽必烈的什么思想?为了实现这一思想,他采取了哪些措施?(8分)
    (2)材料二反映了元朝实行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什么作用?(1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
    材料二:“元政府在澎湖设立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材料三:“元朝时期,大量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与汉、蒙、畏兀儿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1)根据材料一,分析元朝设立宣政院的原因及意义。(8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元朝对台湾地区的管辖情况。(6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元朝民族融合的特点及影响。(6分)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铁木真率部多次征讨,逐一打败了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忽必烈建立元朝;阿保机是辽的建立者;阿骨打是金的建立者。
    2.答案:A
    解析:1206年,铁木真完成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1227年蒙古灭亡西夏;1234年蒙古灭金;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
    3.答案:A
    解析: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建立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忽必烈是元朝建立者;窝阔台是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继任蒙古大汗;蒙哥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曾为蒙古大汗。
    4.答案:C
    解析: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并发动大规模扩张战争。灭亡西夏的是成吉思汗的继任者窝阔台在位时完成的。
    5.答案:A
    解析:蒙古政权先后灭亡西夏(1227年)、金(1234年),之后继续进攻南宋,1276年南宋灭亡。所以顺序是西夏、金、南宋。
    6.答案:B
    解析: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铁木真建立蒙古政权;阿保机建立辽;阿骨打建立金。
    7.答案:D
    解析: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标志着元朝建立。1206年是蒙古政权建立时间;1227年是西夏灭亡时间;1234年是金灭亡时间。
    8.答案:C
    解析: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全国统一。灭亡西夏、金都不是元朝统一全国的标志;设立宣政院是管理西藏地区的措施。
    9.答案:C
    解析:元朝疆域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忽必烈开创行省制度。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制度;郡县制在秦朝推广;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10.答案:C
    解析:元朝行省制度下,行省长官由中央任命,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所以C选项“行省权力不受中央节制”表述错误。
    11.答案:A
    解析:元朝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宣政院负责掌管西藏地区的军民各项事务。
    12.答案:B
    解析: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中书省掌管行政事务;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宣政院负责掌管西藏地区的军民各项事务。
    13.答案:C
    解析: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中书省掌管行政事务;枢密院负责军事事务;宣政院负责掌管西藏地区的军民各项事务。
    14.答案:B
    解析:元朝设立宣政院,掌管西藏地区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新疆地区在元朝主要由岭北行省等管辖;东北地区由辽阳行省管辖;台湾地区由澎湖巡检司管辖。
    15.答案:A
    解析: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台湾府是清朝设立的;台湾省是近代设立的;宣政院负责管理西藏地区。
    16.答案:B
    解析:元朝时期,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蒙古族是元朝的主体民族;维吾尔族在元朝时称畏兀儿;满族的前身是女真族,在元朝时还未形成满族。
    17.答案:C
    解析:元朝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同时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将各族人分为不同等级,各民族之间并非平等相处。所以C选项表述错误。
    18.答案:D
    解析:元朝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文化上也有一定的发展,如元曲的繁荣等,并非导致文化的倒退。所以D选项表述错误。
    19.答案:B
    解析:1206年蒙古政权建立;1227年西夏灭亡;1271年元朝建立;1276年南宋灭亡。所以顺序为①④②③。
    20.答案:D
    解析:元朝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设立行省管理地方;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地区。西域都护府是西汉时期设立管理西域地区的机构,元朝时不存在。
    二、材料分析题
    1.
    (1)答案:材料一反映了忽必烈重视农业的思想。为实现这一思想,他采取的措施有: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下令把许多牧场重新恢复为农田,禁止掠夺人口为奴;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规定以“户口增”“田野辟”“赋役平”作为衡量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编写《农桑辑要》,指导农业生产。
    解析:从材料一“衣食以农桑为本”可看出忽必烈重视农业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其发展农业的措施。
    (2)答案:材料二反映了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作用: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元朝的统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的行政区划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从材料二“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可知是行省制度,从对中央集权、国家统一、后世行政区划等方面阐述其作用。
    2.
    (1)答案:原因: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所以更名宣政院来管理西藏地区。意义:宣政院的设立,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管理,促进了西藏地区与内地的联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阐述宣政院设立原因及意义,重点强调对西藏地区管理及国家统一的作用。
    (2)答案:元朝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表明元朝政府对台湾地区进行了有效的行政管辖,加强了台湾地区与内地的联系,台湾地区正式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解析:从材料二可知元朝对台湾地区的管辖机构,阐述其对台湾地区归属及与内地联系的意义。
    (3)答案:特点:元朝民族融合具有多民族相互杂居、通婚,融合范围广的特点。影响:民族融合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内涵,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解析:从材料三各民族杂居通婚形成回族等信息,概括民族融合特点,从经济文化交流、民族构成、国家发展等方面阐述其影响。

    相关试卷

    初中人教版(2024)第10课 金与南宋对峙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2024)第10课 金与南宋对峙同步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第8课 北宋的政治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8课 北宋的政治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