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天津市南开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天津市南开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第1页
    天津市南开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第2页
    天津市南开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天津市南开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天津市南开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据分析图2可知, 图中, 图示地层, 该地貌景观, 该地貌景观照片拍摄的是, 生态植草沟的砂层可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本卷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图2为我国局部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据图1可知,影响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 大气厚度 B. 纬度差异 C. 距日远近 D. 太阳活动
    2. 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
    A. 仲春时节江南水乡的蒙蒙细雨 B. 大兴安岭树木郁郁葱葱
    C. 冬日长白山温泉池内热气腾腾 D. 杭州西湖岸边阵阵凉风
    3. 据分析图2可知( )
    A. 四川盆地太阳辐射较弱是由于冷空气活动频繁,多寒潮天气
    B. 武汉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广州明显偏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
    C. 昆明较福州年太阳辐射总量偏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
    D. 兰州与郑州的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可能是15千卡/平方厘米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1可知,太阳辐射总量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影响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变化的主导因素是纬度差异,B正确;大气上界太阳辐射,没有经过大气层,与大气厚度无关,A错误;太阳活动和距日远近,对大气上界太阳辐射有影响,但不是主导因素,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联系已学可知,地热能资源来自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与太阳辐射无关,C符合题意;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天气和气候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主要通过影响地表温度来影响大气运动和降水模式,仲春时节江南水乡的蒙蒙细雨和杭州西湖岸边阵阵凉风都和太阳辐射有关,AD不符合题意;太阳辐射为植物提供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光能,这是植物生长的基础,故大兴安岭树木郁郁葱葱太阳辐射有关,B不符合题意。故选C。
    【3题详解】
    读图可知,兰州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40千卡/平方厘米,郑州为120-130千卡/平方厘米,两者差异为10-20千卡/平方厘米,D正确;四川盆地太阳辐射弱主要是由于盆地地形、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A错误;读图可知,武汉和广州位于约在同一条年太阳辐射总量线上,年太阳辐射总量相当,B错误;昆明较福州年太阳辐射总量高主要是由于其位于云贵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丰富,C错误。故选D。
    2021年4月,我国海底可燃冰资源勘探开采设备“海牛Ⅱ号”在南海超两千米水深处成功下钻231米,标志着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图中( )
    A. Ⅰ圈层中水汽和固体杂质可成云致雨
    B. Ⅱ圈层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
    C. Ⅲ圈层的主体是河流水和冰川融水
    D. Ⅳ圈层的液态物质运动形成磁场
    5. 此次“海牛Ⅱ号”钻探的最深处到达了地球内部圈层的( )
    A. Ⅰ圈层 B. Ⅱ圈层 C. 上地幔 D. 下地幔
    【答案】4. A 5. B
    【解析】
    【4题详解】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Ⅰ圈层为大气圈,大气中的中水汽和固体杂质可成云致雨 ,A正确。Ⅱ圈层为岩石圈,主要由固体岩石组成。铁和镍等金属组成内核,B错误。Ⅲ圈层为水圈,水圈的主体是海洋水,C错误。Ⅳ圈层为内核,由铁和镍等固态金属组成,外核液态物质的运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海牛Ⅱ号”在南海超两千米水深处成功下钻231米,钻探的最深处位于地壳中,属于Ⅱ圈层,B正确,CD错误。Ⅰ圈层为大气圈,A错误。故选B。
    某校地理实践小组查阅资料,绘制了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地层中的生物化石示意对应地质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繁盛物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图示地层( )
    A. 记录呈现出元古宙的地层特点
    B. 完整记录了地球演化全部过程
    C. 自上而下形成的年代越来越早
    D. 乙层中可能发现早期猿人化石
    7. 图中各地层所反映的自然环境特征,正确的是( )
    A. 甲层—气候温暖湿润,蕨类植物极为繁盛
    B. 乙层—爬行动物盛行,裸子植物发展迅速
    C.丙层—地壳运动剧烈,喜马拉雅山脉隆起
    D. 丁层—蓝绿藻类出现,地球生物极其稀少
    【答案】6. C 7. B
    【解析】
    【6题详解】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元古宙属于前寒武纪,该时期蓝细菌大爆发,地层中应有大量的蓝细菌化石,图示地层最下处为古生代地层,形成晚于元古宙,A错误。该地层记录古生代以来的生物演化过程,没有前寒武纪时期的地球演化过程,因此没有完整记录地球演化的全部过程,B错误。图示地层具有大量的生物化石,属于沉积地层,该地层的特点是下老上新,即先形成的地层在下,后形成的地层在上,C正确。乙地层含有恐龙化石,地质年代属于中生代,早期猿人化石应在新生代地层中,D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甲层地层属于新生代,从其含有煤层可知,该时期气候温暖湿润,被子植物极为繁盛,A错误。乙层地层属于中生代,该时期爬行动物盛行,裸子植物发展迅速,B正确。丙层地层属于晚古生代,该时期形成联合古陆,尚未解体。地壳运动剧烈,喜马拉雅山脉隆起使新生代的特征,C错误。丁地层三叶虫化石较多,属于早古生代,该时期海洋无脊椎动物广布。蓝绿藻类出现,地球生物极其稀少属于太古宙的特征,D错误。故选B。
    下图为某地理爱好者在我国某地旅游时拍摄的地貌景观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该地貌景观( )
    A. 顶部平坦、发育众多溶洞 B. 挺拔高耸、表面较为光滑
    C. 蜂窝形态、形成众多裂隙 D. 上部较宽、下部明显收窄
    9. 该地貌景观照片拍摄的是( )
    A.西藏冰川地貌 B. 桂南喀斯特地貌
    C. 新疆风蚀地貌 D. 浙西南峡谷地貌
    【答案】8. D 9. C
    【解析】
    【8题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景观地貌为风蚀蘑菇,由于近地面风力侵蚀强度大,其形态特征为上部较宽、下部明显收窄,D正确;发育众多溶洞为喀斯特地貌,A错误;该地貌受风力侵蚀影响,表面较为粗糙,B错误;蜂窝形态主要是丹霞地貌或盐风化地貌,C错误。故选D。
    【9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该地貌为风蚀蘑菇,属于风蚀地貌,主要分布于我国新疆等西北地区,C正确;冰川地貌主要分布于高山高纬等温度低的地区,A错误;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峡谷山高谷深,都属于流水地貌,分布于我国降水较多的地区,BD错误。故选C。
    植草沟是种有植被的人工地表沟渠,广泛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研究发现,图所示I型、II型生态植草沟对雨水径流量的削减作用差异较大。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生态植草沟的砂层可以( )
    A. 过滤径流杂质 B. 根治地面沉降
    C. 减少大气降水 D. 增加地表径流
    11. 与Ⅰ型生态植草沟相比,Ⅱ型生态植草沟对雨水径流量的削减作用( )
    A. 较弱,因台阶型减少径流下渗面积,减少下渗总量
    B. 较弱,因台阶型减少植被覆盖程度,削弱下渗作用
    C. 较强,因台阶型增大坡面土壤孔隙,加快下渗速度
    D. 较强,因台阶型减缓雨水径流速度,延长下渗时间
    【答案】10. A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据图可知,植草沟的砂层之间存有空隙,可以有效过滤径流中的泥沙,保障水质,A正确;生态植草沟的砂层对地面沉降治理影响小,无法根治地面沉降,B错误;植草沟砂层的设置主要与增加水下渗有关系,无法明显减少大气降水或增加地表径流,C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削减雨水径流量主要是通过下渗作用将地表径流转化为地下径流,与Ⅱ型生态植草沟对比,Ⅰ的坡度较大,流速较快,Ⅱ型生态植草沟呈台阶型,可以减缓雨水径流速度,延长植草沟的雨水下渗时间,提高了植草沟的消纳能力,有利于吸纳更多雨水径流,进而增大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D正确;台阶型下渗面积更大,下渗总量增加,A错误;台阶型不会减少植被覆盖程度和增大土壤孔隙,BC错误。故选D。
    位于福建省竹江岛的滩涂上有一条时隐时现的“汐路桥”(图1)。“汐路桥”由石条依次铺成,极少使用桥墩。岛上历来有两位专职洗桥人,每天依靠潮水清洗湿滑泥泞的桥面。图2为某年12月26日竹江岛的潮高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岛上专职洗桥人需要在12月26日当天( )
    A. 待桥“初现”时洗桥,共洗一次 B. 待滩涂“初现”时洗桥,共洗一次
    C. 待桥“初现”时洗桥,共洗两次 D. 待滩涂“初现”时洗桥,共洗两次
    13. “汐路桥”在特殊地段才以桥墩作为支撑结构,这类特殊地段( )
    A. 滩涂高程小 B. 滩涂出露久 C. 潮流冲刷弱 D. 潮流速度慢
    【答案】12. D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洗桥的目的是清理桥上淤泥,淤泥来源于潮水上涨时堆积作用。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图2显示当天为混合潮,有两次高潮、两次低潮,并且低潮时间契合日常作息时间。因此,洗桥人要洗桥两次,AB错误。材料显示洗桥过程中要依靠潮水,那么就需要在潮水完全退出,即滩涂裸露前洗完,否则无法完全冲洗桥上淤泥,C错误,D正确。故选D。
    【13题详解】
    根据日常经验,桥墩作为支撑结构支撑桥面,起到固定作用或使桥面高于水面。图片显示出有桥墩处的桥与无桥墩的桥面高度相同,所以桥墩主要目的是使桥面更高,增加出露时间,供行人出行,由此推测桥墩处地段地势较其他处低,潮水位高于滩涂时间长,导致滩涂出露时间短,滩涂高程小,A正确,B错误。滩涂地势低洼区是潮间带的潮汐通道处,汇水面积大,水流急,潮水冲刷能力强,CD错误。故选A。
    樟树遍布江南大街小巷,树干高大挺拔,树冠形似伞盖,荫及一方。每年春季正当万物复苏之时,在常年青翠的樟树下,却惊现红叶飞舞景象。下图为我国南方地区某城市公园内樟树及周边植物群落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观察发现樟树树龄越大,树下野生杂草越少,这主要是由于树下( )
    A. 昼夜温差大 B. 热量较充足 C. 土壤水分少 D. 光照条件弱
    15. 据图文资料推测,樟树在春季集中落叶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减少树木的病虫害 B. 促进新老树叶更替
    C. 避免树木遭受冻害 D. 延缓树木蒸腾作用
    【答案】14. D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樟树树龄越大,冠幅越大,树下接受到的光照就越弱,因此野生杂草少,D正确;树下白天太阳辐射量小,吸收的热量少,温差较小,AB错误;树下蒸发量小,水分条件好,C错误。故选D。
    【15题详解】
    根据材料“树木一边长出嫩红的新芽,一边褪掉泛红的老叶”可知,樟树在春季集中落叶是促进新老树叶的更替,B正确;其春季集中落叶不能减少树木的病虫害,A错误;由于该树在落叶的同时也在长出新芽,故对于延缓蒸腾作用影响不大,也不能避免该树遭受冻害,CD错误。故选B。
    下图为某年9月22日20时亚洲局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示时刻风力最大的城市是( )
    A. 北京 B. 长春 C. 西安 D. 济南
    17. 此时,长春的风向是( )
    A. 正北风 B. 正东风 C. 偏南风 D. 偏西风
    【答案】16. A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在同一幅等压线图中,等压线分布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等压线分布越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小,风力越小。四个城市中,北京的等压线最密集,风力最大,A正确;长春、西安等压线较北京稀疏,风力较北京小,BC错误;济南的等压线最稀疏,风力最小,D错误。故选A。
    【17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首先在图中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长春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东南指向西北,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可知,长春的风向为偏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警戒水位是指可能发展成洪灾的水位,实时水位即实际水位。下图为某日长江流域主要汛区水情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该日防汛任务最艰巨的地点是( )
    A. 吉安 B. 长沙 C. 南昌 D. 仙桃
    19. 航空遥感,尤其是无人机遥感在防汛抗洪救灾中可发挥的作用是( )
    A. 获取被淹没的范围 B. 预报天气变化过程
    C. 提供定位导航服务 D. 预报暴雨发生时间
    20. 面对洪涝灾害,下列普通居民的避灾做法正确的是( )
    A. 立刻下水游泳,选择高处避险 B. 一旦积水进屋,及时切断电源
    C. 爬上电线杆或铁塔,等待救援 D. 撤离时重返家中寻找贵重物品
    【答案】18. D 19. A 20. B
    【解析】
    【18题详解】
    读图吉安、南昌实时水位低于警戒水位,长沙实时水位高于警戒水位36.7-36=0.7米,仙桃实时水位高于警戒水位52.23-50.5=1.73米,所以仙桃最容易发生洪涝灾害,防汛任务最为艰巨,B错误,D正确,该题选D。
    【19题详解】
    遥感拍摄,无法预报暴雨发生时间和监测天气变化过程,可用气象卫星预报天气变化和暴雨发生时间,BD错误;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提供定位导航服务,C错误;通过遥感图片的拍摄,可以获知被淹的范围信息,A正确。故选A。
    【20题详解】
    水下状况不明,隐患多,不宜下水游泳避险,A错误;一旦积水进屋,可能浸泡电源、电器,发生电击事件,应及时切断电源,B正确;爬上电线杆和铁塔,有受电击的危险,且水浸泡后,电线杆和铁塔不稳定,危险性大,C错误;避险时生命最为重要,切忌为携带贵重物品,错失逃离时机,D错误。故选B。
    第Ⅱ卷
    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二.本卷共3题,共40分。
    21.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图1为天文学家公认的恒星生命宜居带分布示意图。
    (1)据图1,描述恒星质量与生命宜居带所处位置的关系。
    在探索地外生命的过程中,相关科学家认为火星是太阳系存在生命可能性最大的行星。下表为地球和火星的部分特征统计资料。
    (2)结合图1及表格信息,为上述科学家的观点提供支撑依据。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我国在太空探索领域正阔步前进。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壤样品成功返回着陆。图2为嫦娥五号返回器返回路线示意图。
    (3)返回器在图2所示丁位置时,处于地球大气垂直分层中的__________层,说明该层大气的主要特征__________。
    【答案】(1)恒星的质量越大,“生命宜居带”距离其越远。
    (2)距离太阳的“生命宜居带”较近;表面温度与地球非常接近;自转周期与地球接近,温度的变化幅度较适宜等。
    (3)对流 大气上部冷、下部热,对流运动显著;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较多;越往顶部,大气的密度越 低。
    【解析】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在恒质量小于1(以太阳质量为单位)时,生命宜居带的轨道半径小于1(以地球轨道半径为单位),当恒星质量大于1(以太阳质量为单位)时,生命宜居带的轨道半径也大于1(以地球轨道半径为单位)。由此可知,恒星的质量越大,“生命宜居带”距离其越远。
    【小问2详解】
    结合图表可知,火星距离太阳的“生命宜居带”较近;火星表面温度为210K,地球表面温度为288K,火星表面温度与地球非常接近;以地球自转周期为1作单位,火星自转周期为1.03,自转周期与地球接近,温度的变化幅度较适宜等。因此在太阳系中火星最有可能存在生命。
    【小问3详解】
    丁处高度为6km,因此应位于对流层;由于对流层的热源来自地面辐射,因此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大气上部冷、下部热,对流运动显著;该层集中了大气圈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故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较多;越往顶部,距离地球越远,受地球引力越小,大气的密度越低。
    22.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鄱阳湖西临庐山,湖岸周边地区湖陆风明显。图1为鄱阳湖和庐山位置示意图。
    (1)在图2中绘制庐山市白天湖陆间热力环流,画出上空等压面弯曲状况。
    庐山是我国著名的避暑胜地,山上植被茂密,雨雾较多,年均雨日达168天,年均雾日达192天。
    (2)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多雨雾天气导致庐山成为避暑胜地的原因。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诗人李白游览庐山瀑布时所作的名篇佳句。图16为庐山瀑布地貌景观图。
    (3)结合图文资料,描述该处地貌景观的突出特征。
    庐山的森林植被分别对应不同的土壤类型,而不同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存在差异。下表为庐山东南坡的植被与土壤分布统计记录。
    (4)据表描述庐山土壤中有机质的分布特点,并从气候、生物角度分析棕壤有机质含量偏高的原因。
    【答案】(1)
    (2)雨雾天气云层厚,云雾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地面温度较低,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较少,导致气温较低。
    (3)山体高耸,高差较大;坡度较陡,岩壁接近直立。
    (4)特点:随海拔升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升高。原因:区域内山地落叶阔叶林枯枝落叶更多,有机质来源多;海拔较高,温度低,有机质分解速度慢。
    【解析】
    【小问1详解】
    受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白天,陆地升温比湖泊快,陆地气温高于湖泊,陆地近地面形成低压,湖面近地面形成高压,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近地面风由湖泊吹向陆地,高空风从陆地吹向湖泊,形成顺时针方向运动的热力环流。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状况相反,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处等压面下凹。如下图所示:
    【小问2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庐山雨雾较多,年均雨日达168天,年均雾日达192天,说明庐山多云雾天气,云雾天气云层较厚、雾气较多,云雾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地面升温较慢,温度低;地面向外辐射的地面辐射较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导致气温低。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飞流直下三千尺”说明庐山海拔较高,山体高耸,高差较大;瀑布形成于山谷中的陡崖处,说明庐山坡度较陡,岩壁接近直立。
    【小问4详解】
    读庐山东南坡的植被与土壤分布表可知,天然植被800米以下为山地常绿阔叶林,800~1100米为山地常绿、落叶混交林,1100米以上为山地落叶阔叶林,随海拔高度变化植被类型发生变化,由常绿阔叶林演替为落叶阔叶林。从生物角度来说,常绿阔叶林枯枝落叶少,有机质来源少,而落叶阔叶林枯枝落叶多,有机质来源多;山麓比山顶气候更加高温多雨,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分解速度快,有机质含量少;同时降水多,营养元素被淋溶,山顶海拔较高,温度低,有机质分解速度慢,最终导致山顶处的棕壤有机质含量偏高。
    23.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阿根廷滑柔鱼生活在浅海区域,其渔场的形成、洄游与海洋环境条件密切相关。该生物产卵场温度高于索饵场(获取饵料区域),但盐度要低于索饵场。
    (1)据图信息,分别说明滑柔鱼产卵场比索饵场温度高、盐度低的原因。
    某海轮从甲地出发,沿图所示大洲岸边航行,最终驶抵东海岸的乙地。
    (2)分析洋流对该海轮由甲地驶往乙地过程中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关于安第斯山脉某地发生的一次地质灾害描述如下:那个大山头正以特别快的速度向下驰行,它沿途把千年古树都连根拔起,像一把巨大的铁锹一样,把山体东麓铲成一片光滑的斜面。
    (3)判断上述文字所描述的地质灾害类型,并指出诱发该类灾害的影响因素。
    野外工作笔记是野外考察的最基础成果。某科考团队在图所示甲地开展为期两周的自然地理专题考察,团队成员们将沿途观察和观察点观察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记录。
    (4)列举三项科考团队成员野外工作笔记中记录的相关内容。
    【答案】(1)与索饵场相比,产卵场纬度较低,海水的温度较高;产卵场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受淡水径流注入的稀释作用,海水的盐度较低。
    (2)大部分航段的航行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反,延缓航行速度,增加燃料消耗;受洋流影响,部分海区多海雾或有冰山漂移,威胁航行安全。
    (3)类型:滑坡;影响因素:植被覆盖率、河流冲刷、地震(地壳运动或板块运动)、人类活动(如大型工程建设)等。
    (4)观察时间、观察点编号、位置、天气状况、观察点描述、剖面描述和剖面图绘制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读图索饵场在45°S以南,产卵场在45°S以北地区,产卵场的纬度低于索饵场,接受的太阳辐射多,且受暖流影响大,水温高于索饵场;产卵场附近有河流汇入,注入了较多的淡水,稀释海水,盐度低于索饵场。
    【小问2详解】
    读图从甲到乙地先逆秘鲁寒流航行,到达南美洲南部顺西风漂流,然后逆巴西暖流到乙,绝大部分航线逆洋流航行,影响航行速度,增加燃料的消耗;部分航段纬度较高,易受到来自极地的漂浮冰山的影响,部分航段多海雾(寒暖流交汇处、中低纬度寒流流经海域、中高纬度暖流流经海域),威胁航行的安全。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大山头正以特别快的速度向下驰行,描述的为山体滑坡(滑坡是指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根据所学知识滑坡发生的条件可总结为:松散的地表物质;陡峭的地形地势;植被破坏严重,所以地震、植被覆盖率以及人类不合理的工程建设都会诱发山体滑坡。
    【小问4详解】
    考察自然地理专题应涉及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等;所以笔记应标注观察点的位置、观察时间、天气以及观察点地理事物的描述等,甲位于安第斯山西部还需要标注地势的起伏绘制剖面图等。行星
    自转周期(地球=1)
    表面温度(K)
    大气特征
    地球
    1.00
    288
    以氮气、氧气为主的大气
    火星
    1.03
    210
    以二氧化碳为主的稀薄大气
    海拔高度
    天然植被
    土壤
    有机质含量
    1100米以上
    山地落叶阔叶林
    棕壤
    800—1100米
    山地常绿、落叶混交林
    黄棕壤
    800米以下
    山地常绿阔叶林
    黄壤、红壤

    相关试卷

    天津市重点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天津市重点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西青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天津市西青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