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9《古诗三首 《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与指导(第一课时)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6706072/0-173940932933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9《古诗三首 《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与指导(第一课时)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6706072/0-173940932938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解读诗题,了解诗人,朗读古诗,指导生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认识“仞、岳”等生字,读准多音字“裳”,会写“仞、岳”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和它们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和它们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玉门关遗址的图片;标有巴峡、巫峡、襄阳、洛阳的地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仞、岳”等生字,会写“仞、岳”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能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活动一:读诗题、知诗人、识字词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两首表达家国情怀的古诗。
2.板书课题:《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二、解读诗题,了解诗人
1.让学生从诗题入手,猜一猜诗的内容。
预设:《从军行》与边塞、战争有关;《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写的是诗人的感想。
2.引导学生交流对诗人以及作品的了解:唐代诗人王昌龄、宋代诗人陆游的诗有着浓浓的爱国情怀,你还学过或知道他们的哪些作品?
预设:《出塞》《示儿》……
三、朗读古诗,指导生字
1.教师范读后指名读,提示学生把诗句读通、读顺。
2.出示词语串,指导识字写字。
(1)出示第一组词语:“从军行、长云、终不还、五千仞、泪尽”。
①指名读词语。
②引导学生根据语境,读准“行”“长”“还”“尽”等多音字的读音。
③指导学生结合形近字的特点识记“仞”的字音,记住字形。
(2)出示第二组词语:“青海、雪山、玉门关、楼兰”。
①指名读词语。
②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词语都是诗中提到的地名。
③拓展思考:鼓励学生课后在地图上找出以上地点,想象地名背后的故事。
(3)出示第三组词语:“三万里河、五千仞岳”。
①让学生结合注释说一说:“河”和“岳”指的是什么?它们是不是真的有“三万里”“五千仞”?
②点拨:“三万里”“五千仞”是虚指的写法,有夸张的表达效果。
③指导写“仞”“岳”“摩”“遗”等字。
设计意图:
以词语串的形式展开教学,不仅能渗透归类意识,还能集中识写生字,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在阅读中解决识字、写字问题。
活动二:说诗意、赏诗景、悟诗情
一、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意
1.让学生朗读古诗。
2.同桌合作学习:借助注释,大致了解诗意,并将自己的理解与同桌交流。
二、围绕写景诗句,想象画面
1.小组讨论:《从军行》的前两句诗描绘出了怎样的画面?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1)引导学生聚焦地名:读前两行诗,标出其中描写地点(景物名称)的词语。
(2)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王昌龄用这几个词语构成了一幅边塞风光图,你在这幅图中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青海湖上连绵不断的大片阴云遮暗了雪山,一座城关孤单地矗立在荒漠中,和它遥遥相对的是军事要塞——玉门关。
(3)感悟景中情:用“暗”与“遥望”等五个词连缀成的画面,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预设:荒凉、孤寂、压抑……
追问:这样的环境描写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体会到了边塞环境的恶劣,戍边生活的艰苦。
3.学生小组合作,说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三、精读抒情诗句,体会情感
1.出示《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两首诗中的后两句,指名朗读。
2.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引导学生关注“黄沙”“百战”,说一说:《从军行》的后两句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边塞黄沙漫天,将士们英勇搏杀,铠甲被磨破或被刀剑刺破浑然不顾,依然勇往直前。
追问:在这样的情境下,将士们发出了怎样的豪言壮语?从诗人对戍边战士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他怎样的心情?
预设:在边塞的艰苦条件下,将士们仍然誓言不打败敌人就绝不返乡,从中能感受到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抓住“泪尽”“又一年”,说一说遗民的心情。
预设:痛苦、绝望……
追问:这种痛苦、绝望的心情,是遗民的,还是诗人自己的?
教师相机补充背景资料,让学生知道诗人此时是身在南方的,从而明白诗中描写的是诗人想象中的场景。
3.让学生朗读两首古诗,思考并交流:两首诗、两位诗人、两种不同风格的景物,一个个画面叠加在一起,你有怎样的体会?
预设:
(1)有王师保家卫国,人民才能过上安定的生活。
(2)诗人的忧国忧民。
(3)王昌龄对边关将士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精神的歌颂和赞美,陆游盼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
指导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再次体会诗人的情感。
设计意图:
在同主题诗句的整合中,引导学生将想象到的画面和诗人的情感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
活动三:自由读、巧背诵、试默写
1.学生自由读古诗。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再试着背诵。
2.指名学生在全班背诵。
3.让学生默写这两首诗,教师相机点拨易错字。
4.教师小结:通过两位诗人的描绘,我们感受到了以身报国的戍边战士们的英雄气概,感受到了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期待。
5.让学生再读古诗,将自己体会到的情感读出来。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课前解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第二课时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初读古诗,解决字词,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品读欣赏,深入探究,总结古诗主旨,课堂总结,拓展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初读课文,解决字词,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品读欣赏,深入探究,拓展交流,课堂总结,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