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第1页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第2页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未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快速演进,互联网信息及其在社交媒体上的快速传播正引发经济社会的剧烈变化,流量经济的发展成为重要趋势。传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数字化、智能化社会发展的要求,如何通过流量经济赋能地方发展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流量经济既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带动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2023年以来,国内不断涌现流量城市。淄博烧烤、哈尔滨冰雪旅游、天水麻辣烫、开封王婆说媒相继出圈,成为流量城市发展的典型。就流量与地方的关系来看,无论是哈尔滨的冰雪文化、开封王婆说媒的传统相亲文化,还是淄博烧烤与天水麻辣烫的地域美食文化,都根植于当地特色与历史文化脉络之中,其成功的秘诀在于将地方特色、文化底蕴与流量传播深度融合。这些成功案例带给我们新的启发与思考,流量经济赋能地方发展与文旅融合需要聚力各方资源,持续推广地方文旅品牌;加强弹性治理,提升政府服务意识与治理效能;延长文旅产业链条,增强地方的文化特性。
    (摘编自叶超《流量驱动地方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思考》)
    材料二:在网红城市的网络空间生产层面,以互联网平台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使得平台。技术与资本积累得以实现重组,以流量算法为标准的规制嵌入也为平台经济追求生产利润提供了新途径,最终使得异化的网络平台成为平台资本积累下的“流量拜物教”。故而,在网红城市治理过程中,过度推崇“流量至上”逻辑对于城市文化品质的侵蚀会产生不可逆的负面影响。
    其一,以流量至上的逻辑替代人民至上的逻辑,导致城市发展的价值理念有所偏离。坚持人本逻辑主导现代化城市建设,应当以人民满意度作为衡量城市发展的重要评判标准,以发挥人民主人翁地位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网红城市对流量的过度追求,导致抢夺受众注意力资源成为城市竞争与财富变现的流量密码,尤其是随着自媒体行业的兴起,“流量”与“资本”之间架起了双向赋能的贯通桥梁。在资本的驱动下,流量至上的逻辑逐步向资本生产逻辑过渡,人们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点赞、转发、评论,促进了网红城市的流量生产,这实质上是一种无偿的义务劳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被异化为“数字劳工”。其二,以流量至上的逻辑推行网红城市的复制性建设,导致城市面貌千篇一律,缺乏自身特色。流量逻辑带给受众群体最直观的体验就是某一事物的流行兴起是时下最前沿、最潮流、最有潜力的发展机遇,受流量背后经济利益的驱使,为了抢占流量高地,一些城市对自身的城市形象定位本就不清,因此会不顾实际地开展网红城市的“翻版”建设,导致同质化的城市竞争,但城市间的历史文化底蕴、自然人文资源本就不同,由此会产生城市建设主题内容重复、属地特色不突出、流量聚集效应不明显等窘境。其三,由流量至上引起的娱乐主义泛化倾向,缩减了网红城市文化品质的涵养空间。在流量逻辑主导下,尽力博人眼球和谋取关注成为网红城市出圈的秘诀,部分网络博主为竭力吸引粉丝和流量,增加自身人气,提升潜在商业价值,不断上演“蹭流量”“蹭热点”等行为。
    (摘编自曹冬松、方雷《数字时代的“网红城市”:生成形态、流量效应与治理转型》)
    材料三:消费者“打卡”网红城市是一种典型的符号消费行为,对于城市来说,以高质量的产业和服务,吸引消费者沉浸式体验,远比拍摄几张美照、几段点赞量高的短视频,更能让人产生长久的城市认同感。也就是说,政府在城市形象建设中需要科学处理“虚实”业态的关系,将虚拟空间造景和实体空间造境有机结合,合理配比“吃住行游购娱”等文旅产业和商业服务,并将不同业态都纳入城市形象建设的总体框架,始终将城市的文化品格作为价值追寻,这样才能真正让老百姓“近悦远来”,流连忘返。
    值得注意的是,在追求热门景点和网红打卡地的热度的同时,不仅需要牢牢把握城市功能品质活力的基础承载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还要把宜居宜业宜游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城市发展的持续追求,这是“网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追求。为此,一方面,推动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持续涌现,以满足市民和游客多样化的需求。在空间布局上,持续深化文旅多空间功能协同,将文旅融合的理念深度融入城市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设施配套、产业转型中,保障城市发展的有序性和可持续性,确保城市规划实施的连续性,为市民和游客提供顺畅、便捷、安全、舒适的公共服务和旅居体验。另一方面,“网红城市”拥有的不仅仅是特色符号,还有文化元素与城市底蕴。如果一个城市的灵魂,即城市的文化与精神没有被真正体现出来,“网红城市”热度必将难以维持。以人为本是各项城市建设工作的立足点和着力点,只有在城市形象打造中充分考虑民生,才能真正让城市形象的“面子”找到与之相配的“里子”,才能让“流量”变“留量”。
    (摘编自秦国伟《如何让网红城市红得更持久》)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流量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同时又推动了当下城市的文旅融合发展,这显示出传统经济模式已经被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所取代。
    B.城市想要出圈,需要挖掘自身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并与流量传播深度融合,处理好流量与地方发展的关系,让流量为城市发展助力。
    C.在网红城市的网络空间中,平台技术与资本积累紧密结合,规制嵌入提供了新途径,异化的网络平台逐渐成为所谓的“流量拜物教”。
    D.坚持流量至上的“网红城市”走红背后存在价值理念偏离、内容同质化、娱乐主义泛化等诸多问题,这是目前网红城市发展遇到的难题。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化城市建设本应坚持人本逻辑,但是人们在参与网络活动不断促进网红城市流量生产的过程中,被异化为“数字劳工”。
    B.在网红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吸引流量成为一种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是过度追求流量则会使网红城市陷入发展的窘境。
    C.以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和旅居体验满足消费者需求,既让人们对城市产生长久认同感,也体现了网红城市自身的形象建设能力。
    D.仅仅依靠流量加持和特色符号,没有文化元素和精神品质作支撑,不把满足人民的需求作为目标,网红城市就绝不可能发展。
    3.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一“启发与思考”举措的一项是( )
    A.杭州政府邀请著名导演团队,结合当地自然风光、文化传说,打造了《印象·西湖》《富春山居》等一系列大型实景演出节目以及旅游新场景。
    B.江西流量经济产业基地引入“抖音直播生态园”项目,推动本地实业与流量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业态融合发展,为本地企业开辟新的销售渠道。
    C.北京市政府在旅游景点金海湖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景点的部分村落、酒店既是休闲居住场所,还是应对突发灾害情况的应急设施。
    D.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播出后,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阿勒泰,当地将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地方美食品鉴、游牧生活体验等开发成特色旅游项目。
    4.材料二画横线处说“以流量至上的逻辑推行网红城市的复制性建设,导致城市面貌千篇一律,缺乏自身特色”,综合材料信息,如何反驳这一论断?
    5.近日,怀化理发师晓华因能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而火爆出圈,其门店也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一个人带火一座城。请结合材料,说说当地政府该如何抓住这一契机让当地文旅发展更持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燕食记(节选)
    葛亮
    酥皮最考功夫,考验的是手感与耐心。要焗出酥脆的酥皮依赖人手,得把面团从外向内折,慢慢裹起,然后再擀平、折叠,如是者重复数次,折出至少几十层,焗出来才酥脆。入行多年的师傅,哪怕工多手熟,这一折一叠,稍懈怠走神,便无法尽美。荣师傅便以此训练五举。一块面,揉、擀、折,不停歇地,让他做上一天。成了形状了,狠狠地用擀面杖一压,酥皮便成了死面,回到起点。然后重新又是一轮揉、擀、折。这揉的是面,却也是心志。在这夜以继日的锻炼中,人沉稳了,也渐渐挫去了少年人的轻浮气。总而言之,要的是他一个“慢”。再一层,又是要个“快”字。用的法子,是炸芋虾。一个大大的芋头,起码花一个小时才能炸毕,其间还要不时观察芋虾颜色调整火候。长时站在灶边面对烘热火炉,极考脚骨力,且酷热难当。平常人,炸完一个便要喝凉茶下火。荣师傅着五举,每天要炸上十个芋头,中间不可停歇。整一个月下来,五举小腿上,站到青筋暴出。人瘦得销骨脱形,便是每日焗汗出油,生生将人熬干了。别的师傅,看在眼里,想自己也让学徒吃过苦头,可何曾有过如此十方阎罗的架势。但碍于情面,并不好置喙。便是谢醒,也觉得师父过分,有心替师弟求情。荣师傅眼睛都不抬,说,他不做可以。你顶上?
    如此一年之后,临近八月。荣师傅对五举说,进来,跟我做月饼。
    荣师傅戴上围裙,空气中,弥漫着丰熟的面粉的味道和馅料的焦香味。荣师傅将月饼上了盘,入了炉。过了一阵拿出来,刷上层蛋液。再入炉。饼成了,澄黄如金。荣师傅夹一只放在五举手心里,说,尝尝。
    五举小心翼翼地咬一口,五味馨香,在他齿颊漫溢开来。
    荣师傅问他,好吃吗?
    五举使劲点一点头,露出了孩子的天真相。荣师傅笑了。
    五举不禁愣住,嘴里忘记了咀嚼。这是他这一年来,第一次看师父对他笑。这笑的内容他难以判断。但见这壮大的男人,因为笑,眼角里打了一点褶。褶里面藏了一点暖意。
    这时候,荣师父忽然收敛了笑容,对五举说,照样给我打一炉。
    于是,五举打了他人生中的第一炉月饼。从炉子里拿出的时候,和师父打的一样金黄诱人。他将忐忑咽下去。
    荣师傅看一眼,仍夹起一块,放在他手心里,叫他尝尝。
    然而这块月饼,他咬不动,像石头一样硬。
    荣师傅说,这种月饼,老辈叫“捉死狗”。反生,成炉都废掉。想想看,你入炉前,都做了什么。
    五举捧着月饼,茫然看他。觉得月饼的温度,在手心里一点点凉下去。
    荣师傅说,你和面的时候,加了一次水,又加了一次糯米粉。这就是“五仁”月饼,料只能让你备一次,由不得你后悔,修修补补再来过。一次错,成炉废。
    荣师傅冷冷地看他一眼,说,这一炉,你都给我吃下去,一块不许剩。
    八月初五,同钦楼的“大按部”格外热闹。五举抱着一摞摞已包装好的唐饼,送去楼下饼部的店面。店面上挂着“同钦楼”的金漆招牌,在黄昏下有灰蓝色的反光。五举将唐饼放到柜台上,卖饼的阿娘一边往柜上摆饼,望了五举一眼,恍然大悟似的,说,啊,五举大个仔啦,生得咁靓仔。过两年要娶老婆了。
    这时候,师兄谢醒经过,好像刚刚从外头回来。谢醒穿着花呢的西装,已是时髦青年的样子,头发梳得油亮。他正待上楼。五举说,师兄,刚才师父找你。谢醒便退了下来,急问他,你怎么说的?
    五举说,照你教的,说去送货了。
    谢醒便松一口气,说,好彩①有你。刚刚认识了一个新的股票经纪,倾谈了几句,耽误了。
    第二年正月,师徒三人,吃了一顿团年饭。
    三个人回到茶楼,是掌灯时分。荣师傅说,我该教教打莲蓉了。
    两个徒弟,随他走到了小厨房门口。
    荣师傅回过身,对他们说,我只传给一个人。
    三个人都沉默。
    五举想想,退后一步。他说,师父,师兄,我干活去了。
    荣师傅拦住他,说,你,跟我来。
    谢醒愣住,人僵在那里。荣师傅看他一眼说,没听懂?我只传给一个人。
    谢醒嘴动一动,肩膀颤抖,说,为什么?我帮你炒了六年的莲蓉。
    小厨房的门,“砰”的一声,对他关上了。
    五举扑通一声跪下来。
    荣师傅一眼未看他,说,换衣服,系围裙。备料。
    五举说,我这一跪,是替师兄的。他纵有错,跟了您八年。您教他。我替你们炒莲蓉。
    荣师傅系围裙,开炉,热锅。他说,我教谁,以后莲蓉也归你炒。
    倒油。火大,油入锅“滋啦”一声响。
    荣师傅关上火,静了半晌,说,我也告诉过你,我这人,怕输赢。我传给一个人,就输不得。
    五举到了阿爷那里。
    长大的青年人,不管不顾,趴在阿爷膝头哭了。
    五举说,阿爷,我方才明白。师父对我恶形恶状,对师兄温言细语。种瓜得瓜,他明知如此,从一开始就害了师兄。
    阿爷听着五举哽咽,手摸一摸,摸到他的肩膀,厚实实的。阿爷的一只眼睛障翳,看不见了。他顺着肩膀往上摸到了这青年的脸,棱角分明了,脸颊上还有泪。他躬下身,为五举拭去泪,说,孩子,可还记得当年咱爷俩,说那叉烧包。阿爷说,“三分做,七分蒸”。如今这话,得倒过来说了。人力在外,自然有好有坏。可到头来,还得看自己的那“三分做”,这才是做人的基底。
    【注】①粤语,幸运、幸好。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荣师傅借烤酥皮和炸芋虾来锻炼五举的手感、脚力、耐心,培养五举精益求精的品质,可以看出他对徒弟的要求很严格。
    B.“小心翼翼”“使劲”“捧”“凉下去”等形容词和动词,表现五举对师傅精湛手艺的赞赏、对自身技法失误的茫然无措。
    C.作者运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中国传统美食的制作过程和技艺传承,将美食与情感、人生体验相融合,故事的意蕴丰富深远。
    D.本文语言简洁干净、平淡克制,语句多短促,主观情绪渲染较少,通过人物对话和五举的内心独白来展现人物性格特点。
    7.关于文中阿爷和五举对话的语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举认为师父从一开始就知道对待徒弟的不同态度会产生不同结果,却仍然这样对待他们,他觉得这样是害了师兄。
    B.五举对阿爷的诉说,表明五举逐渐理解师父的良苦用心和技艺传承的重要性,也和前文五举对师傅的看法形成对比。
    C.阿爷用“三分做,七分蒸”这种烹饪方式告诉五举,外部环境和机遇对人的影响很大,但是个人努力和能力才是关键。
    D.五举与阿爷的对话表面是对美食制作的探讨,实质是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展现了两人情感的交流和人生智慧的传承。
    8.请谈谈你对文中加点词“笑”“冷冷”的理解。
    9.本文有多重转变,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错①又上言曰:“胡人衣食之业,不著于地,其势易以扰乱边境,往来转徙,时至时去。此胡人之生业,而中国之所以离南亩也。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陛下不救,则边民绝望而有降敌之心;救之,少发则不足,多发,远县才至,则胡又已去。聚而不罢为费甚太罢之则胡复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然今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备之,以便为之高城深堑;要害之处,通川之道,调立城邑,毋下千家。先为室屋,具田器,乃募民,免罪,拜爵,复其家,予冬夏衣、禀食,能自给而止。胡人入驱而能止其所驱者,以其半予之,县官为赎。其民如是,则邑里相救助,赴胡不避死。以陛下之时,徙民实边,使远方无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无系虏之患;利施后世,名称圣明。”
    上从其言,募民徙塞下。
    错复言:“陛下幸募民徙以实塞下,使屯戍之事益省,输将之费益寡,甚大惠也。下吏诚能称厚惠,奉明法,存恤所徙之老弱,善遇其壮士,和辑其心而勿侵刻,使先至者安乐而不思故乡,则贫民相慕而劝往矣。然后营邑、立城,先为筑室家,置器物焉。民至有所居,作有所用。此民所以轻去故乡而劝之新邑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七》)
    材料二:错徙民实边之策伟矣!寓兵于农之法,后世不可行于腹里,而可行于塞徼。虽然,有未易者焉。沿边之地,肥硗不齐,徙而授以瘠壤,不逃且死者寡。吏失其人,绥抚无术,必反而为北狄用。
    地诚硗矣,虽有山溪之险,且置之为瓯脱②,而移塞于内,无忧也。若夫吏人之得失,在人而不在法。然法善以待人,则人之失者鲜矣。后世之吏于边者,非羸贫无援之乙科,则有过迁补之茸吏。以日暮涂穷衰飒之心,而仅延簪绂之气,能望其忧民体国而固吾圉哉?若择甲科之选,移守令课最之贤者以为之吏,宽其法制,俾尽其材,以拊循而激劝之,轻徭赋以安之,通商贾、教树畜以富之,广学宫之选以荣之,宠智能豪隽之士以励之;则其必不为北狄用以乘中国之衅者。可以保之百年,边日以强,而坐待狄之自敝。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注】①晁错,西汉文帝时曾任太常掌故、太子舍人等职。②古代少数民族屯戍或守望的土室,此处指戍守点。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聚A而不罢B为C费D甚大E罢之F则胡G复入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亩,农田,与《阿房宫赋》“多于南亩之农夫”的“南亩”意思相同。
    B.室,名词作动词,与《项脊轩志》“室始洞然”的“室”用法不相同。
    C.“而可行于塞徼”与《师说》“而耻学于师”中的“而”用法不相同。
    D.望,希望,盼望,与《鸿门宴》“日夜望将军至”的“望”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晁错认为,如果朝廷不救援边境,百姓就会因为绝望而萌发投降胡人的心思;如果救援,发兵少不足以威慑,发兵多,兵才到,胡人已撤走。
    B.晁错建议通过免除罪行、赐予爵位、提供衣食、赎买被抢财货等方式吸引百姓定居边疆,强调对人的重视,一定程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C.晁错认为如果下级官吏能与君主对百姓的厚惠相称,且遵奉并施行国家下达的相关法令,那么就会对落实徙民实边政策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D.王夫之对晁错的政策进行了完善,他认为选择贤能的官吏管理边疆,同时采取优惠政策安抚百姓,则百姓一定不会流失,也不会被狄族利用。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今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不知胡人之能。
    (2)可以保之百年,边日以强,而坐待狄之自敝。
    14.王夫之认为晁错“徙民实边之策伟矣”,又指出其“有未易者”,请简要概括“伟大”和“不易”在材料中的体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
    次韵子由送千之侄
    苏轼
    江上松楠深复深,满山风雨作龙吟。
    年来老干都生菌,下有孙枝欲出林。
    白发未成归隐计,青衫①倘有济时心。
    闭门试草三千牍,仄席②求人少似今。
    【注】①此处指学子或书生所著服饰。②不正坐,谓侧坐以待贤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了江边松楠深邃、满山风雨交加的景象,感觉神秘而又壮丽。
    B.颔联与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的“人事有代谢”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C.诗人虽然还未有白发但已产生归隐之心,暗含对现实处境的不满之情。
    D.整首诗先描写自然,再联想到人事,意境深远,内蕴丰富,浑然天成。
    16.“对举”即“举出两类事物,相互映衬”。诗中多用对举手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密在《陈情表》中借典故向晋武帝表达忠心的句子是“ , ”。
    (2)《客至》中“ , ”以主人的口吻写出了开门迎客的喜悦之情。
    (3)用“服饰”来代指人物是古诗词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如“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家是否有类似体验:春天,早上出门时气温10度,我们穿着单衣走在路上,额头很快冒出一层汗珠;但在秋天,同样是10度的清晨,我们披着外套,风一吹立马 A 。有人分析,这是因为秋天之前是夏天,人们习惯了炎热,10度和酷暑比是低温;反之,春天时身体已经习惯了寒冷,(甲)。虽然这种说法略显感性,但科学界却展现出某种认同:没错,身体对气温确实有这样的适应过程。明明气温相同,春天和秋天给人的感受却 B ,探究“同温不同感”的现象之前,我们不妨了解一下人体对“冷”作出反应的过程。
    ①气温下降时,②皮肤上的温度感受器最先捕捉到变化,③并将信号传递给下丘脑。④下丘脑位于大脑腹面、丘脑下方,⑤重量虽然仅4克,⑥只占全脑的0.3%,⑦但是对人体的体温、摄食、生殖和内分泌活动有极强的调节。收到寒冷信号,下丘脑会指挥身体做出两种应对措施。(乙),尤其是皮肤等外周血管的收缩,血管收缩可以减少皮肤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热交换,从而帮助身体减少热量流失。其次,身体还会通过颤抖肌肉的方式增加热能,这就是为何人在冬天会忍不住“打寒颤”。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以前这里的民宅大都是吊脚楼,依山势半坐半悬,墙体多是石块或青砖组成,十分清润和幽凉。青砖在这里又名“烟砖”,是在柴窑里用烟“呛”出来的,永远保留青烟的颜色。可以推想,中国古代以木柴为烧砖的主要燃料,青砖便成了秦代的颜色,汉代的颜色,唐宋的颜色,明清的颜色。这种颜色甚至锁定了后人的意趣,预制了我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似乎只有在青砖的背景之下,竹桌竹椅才是协调的,瓷壶瓷盅才是合适的,一册诗词或一部经传才有着有落,有根有底,与墙体得以神投气合。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才有着有落,有根有底”,若改写成“才是有着落的,有根底的”,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请简要分析。
    22.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预制……理解”,有人说不合逻辑,有人说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小时候我们常常渴望成为英雄,长大后我们终将与自己的平凡和解。
    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语文丨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5届高三1月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语文丨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5届高三1月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共12页。

    2024届金丽衢十二校高三语文联考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金丽衢十二校高三语文联考试题,文件包含2024届金丽衢十二校高三语文联考试题docx、2024届金丽衢十二校高三语文联考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共12页。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