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5高考化学解密之考点篇试题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Word版附解析)

    2025高考化学解密之考点篇试题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Word版附解析)第1页
    2025高考化学解密之考点篇试题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Word版附解析)第2页
    2025高考化学解密之考点篇试题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Word版附解析)第3页
    还剩3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高考化学解密之考点篇试题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5高考化学解密之考点篇试题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Word版附解析),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如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024秋•包河区校级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已知25℃、101kPa条件下:4Al(s)+3O2(g)═2Al2O3(s)ΔH=﹣2834.9kJ•ml﹣14Al(s)+2O3(g)═2Al2O3(s)ΔH=﹣3119.1kJ•ml﹣1,则O3比O2稳定
    B.表示乙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6(g)+O2(g)═2CO2(g)+2H2O(g)ΔH=﹣1559.8kJ/ml
    C.已知HF(aq)+H2O(l)⇌H3O+(aq)+F﹣(aq)ΔH<0,则HF(aq)+OH﹣(aq)═F﹣(aq)+H2O(l)ΔH>﹣57.3kJ•ml﹣1
    D.一定条件下,使4ml SO2(g)和2ml O2(g)充分反应生成1ml SO3(g),放热79.2kJ,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SO2(g)+O2(g)⇌2SO3(g)ΔH=﹣158.4kJ•ml﹣1
    2.(2024春•南充期末)下列模型表示H2和O2的反应过程(“—”表示化学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Ⅰ是放热过程B.过程Ⅱ是吸热过程
    C.总能量:a>cD.稳定性:b>c
    3.(2024春•雨花区期末)我国科学家研究了不同含金化合物催化乙烯加氢[C2H4(g)+H2(g)→C2H6(g) ΔH=akJ•ml﹣1]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l C2H4(g)与1ml H2(g)具有的能量之和小于1ml C2H6(g)的能量
    B.过渡态物质的稳定性:过渡态1>过渡态2
    C.该反应的焓变:ΔH=﹣129.6kJ•ml﹣1
    D.相应的活化能:催化剂AuF<催化剂
    4.(2024秋•贵阳月考)有如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①2H2(g)+O2(g)=2H2O(g) ΔH1;
    ②2H2(g)+O2(g)=2H2O(l) ΔH2;
    ③H2O(g)=H2O(l) ΔH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ΔH1>ΔH2
    B.常温常压下,过程③不能自发进行
    C.ΔH1=ΔH2+ΔH3
    D.根据反应①可得知H2(g)的燃烧热
    5.(2024秋•开福区校级月考)我国科学家已经成功催化氢化CO2获得甲酸,利用化合物1催化氢化CO2的反应过程如图甲所示,其中化合物2与水反应生成化合物3与HCOO﹣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乙所示(TS表示过渡态,I表示中间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合物1为该反应的催化剂,可加快CO2的转化速率
    B.图乙中形成中间体I2的反应为图甲中“化合物2+H2O→化合物3+HCOO﹣”的决速步骤
    C.化合物1→化合物2的过程中存在碳氧键的断裂和碳氢键的形成
    D.从平衡移动的角度看,升高温度可促进化合物2与水反应生成化合物3与HCOO﹣
    6.(2024秋•包河区校级月考)N2O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在T1温度下可发生下列反应:2N2O5(g)⇌4NO2(g)+O2(g) ΔH>0。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12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的ΔS>0
    B.该反应在高温下可自发进行
    C.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T2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2,若K1<K2,则T1>T2
    D.T1温度下,在体积为1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充入2ml N2O5,4ml NO2,1ml O2,此时反应将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7.(2024秋•贵阳月考)一定条件下,金刚石可转化为石墨,其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位素
    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金刚石的硬度和稳定性都强于石墨
    D.该反应的反应热ΔH=(b﹣a)kJ•ml﹣1
    8.(2024秋•河东区校级月考)中国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利用太阳光在催化剂表面实现高效分解水,其主要过程如图所示。
    已知:几种物质中化学键的键能如表所示。
    若反应过程中分解了2ml H2O,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总反应为2H2O2H2↑+O2↑
    B.过程Ⅲ属于放热反应
    C.过程Ⅱ放出了574kJ能量
    D.过程Ⅰ吸收了926kJ能量
    9.(2024秋•和平区校级月考)臭氧层中O3分解过程如图所示,E、E1、E2、E3表示能量变化量,均为正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反应①②均为放热反应
    B.决定O3分解反应速率的是催化反应②
    C.E1是催化反应①对应的正反应的活化能,(E2+E3)是催化反应②对应的逆反应的活化能
    D.总反应的焓变ΔH=E3
    10.(2024秋•顺义区校级月考)CH3OH是CO2资源化利用的重要产物之一,H2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有关这两种物质的燃烧过程中焓的变化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1推知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大于生成物成键释放的能量
    B.图2中,若生成的H2O为液态,则焓的变化曲线为①
    C.2H2(g)+O2(g)=2H2O(l) ΔH=﹣240kJ/ml
    D.2CH3OH(g)+3O2(g)=2CO2(g)+4H2O(g) ΔH=﹣1340kJ/ml
    11.(2024秋•浙江月考)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已知正丁烷的燃烧热为2878kJ•ml﹣1,则表示正丁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CH2CH3(g)+13O2(g)=8CO2(g)+10H2O(l)ΔH=﹣5756kJ•ml﹣1
    B.BaSO3(s)+4C(s)=BaS(s)+4CO(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
    C.H2的热值为142.9kJ•g﹣1,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H2(g)+O2(g)=2H2O(l)ΔH=﹣285.8kJ•ml﹣1
    D.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ΔH=+1.9kJ•ml﹣1,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12.(2024秋•铜梁区校级月考)结合已知条件分析,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所有数据均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测定)
    A.AB.BC.CD.D
    13.(2024秋•浙江月考)已知2SO2(g)+O2(g)⇌2SO3(g)的反应机理和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反应Ⅰ:V2O5(s)+SO2(g)=V2O4(s)+SO3(g)ΔH1=+24kJ/ml
    反应Ⅱ:2V2O4(s)+O2(g)=2V2O5(s)ΔH2=﹣246kJ/ml
    A.V2O4(s)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加入更高效的催化剂可使该反应的ΔH减小
    C.总反应速率由反应Ⅱ决定
    D.反应Ⅰ的能量变化取决于E1与E2的差
    14.(2024秋•兴宁区校级月考)Na2CO3(aq)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H2CO3(aq)=CO2(g)+H2O(l)为放热反应
    B.(aq)+H+(aq)=(aq) ΔH=akJ•ml﹣1
    C.(aq)+H+(aq)=CO2(g)+H2O(l) ΔH=(c﹣b)kJ•ml﹣1
    D.(aq)+2H+(aq)=CO2(g)+H2O(l) ΔH=(a+b﹣c)kJ•ml﹣1
    15.(2024秋•北辰区校级月考)已知:CO2(g)+H2(g)=CO(g)+H2O(g) ΔH=+41.2kJ•ml﹣1,部分键能数据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必须加热才能进行
    B.CO中C≡O的键能为1082.8kJ•ml﹣1
    C.当4.48LCO2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4NA
    D.1ml CO2(g)和1ml H2(g)充分反应生成CO(g)和H2O(g),吸收41.2kJ的热量
    16.(2024秋•北辰区校级月考)已知2SO2(g)+O2(g)⇌2SO3(g)的反应机理和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反应Ⅰ:V2O5(s)+SO2(g)=V2O4(s)+SO3(g)
    反应Ⅱ:2V2O4(s)+O2(g)=2V2O5(s)
    A.ΔH=﹣198kJ•ml﹣1
    B.V2O4(s)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总反应速率由反应Ⅱ决定
    D.通入过量空气,可提高SO2的平衡转化率
    17.(2024秋•六合区月考)已知反应:H2(g)+O2(g)=H2O(g)ΔH1;N2(g)+O2(g)=NO2(g)ΔH2;N2(g)+H2(g)=NH3(g)ΔH3;则反应2NH3(g)+O2(g)=2NO2(g)+3H2O(g)的ΔH为( )
    A.2ΔH1+2ΔH2﹣2ΔH3B.ΔH1+ΔH2﹣ΔH3
    C.3ΔH1+2ΔH2+2ΔH3D.3ΔH1+2ΔH2﹣2ΔH3
    18.(2024秋•六合区月考)通过以下反应可获得新型能源二甲醚(CH3OC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C(s)+H2O(g)=CO(g)+H2(g)ΔH1=akJ/ml
    ②CO(g)+H2O(g)=CO2(g)+H2(g)ΔH2=bkJ/ml
    ③CO2(g)+3H2(g)=CH3OH(g)+H2O(g)ΔH3=ckJ/ml
    ④2CH3OH(g)=CH3OCH3(g)+H2O(g)ΔH4=dkJ/ml
    A.反应①②为反应③提供原料气
    B.反应③也是CO2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之一
    C.反应CH3OH(g)=CH3OCH3(g)+H2O(l)ΔH=kJ/ml
    D.反应2CO(g)+4H2(g)=CH3OCH3(g)+H2O(g)的ΔH=(2b+2c+d)kJ/ml
    19.(2024秋•长安区校级月考)已知化合物A与H2O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B与HCOO﹣,其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TS表示过渡态,I表示中间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物A与H2O之间的碰撞均为有效碰撞
    B.平衡状态时,升温使反应逆向移动
    C.该历程中的最大活化能E正=16.87kJ•ml﹣1
    D.使用更高效的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和反应热
    20.(2024秋•静海区校级月考)S(单斜)和S(正交)是硫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
    ①S(单斜,s)+O2(g)═SO2(g)ΔH1=﹣297.16kJ•ml﹣1
    ②S(正交,s)+O2(g)═SO2(g)ΔH2=﹣296.83kJ•ml﹣1
    ③S(单斜,s)═S(正交,s)ΔH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斜硫转化为正交硫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B.S(单斜,s)═S(正交,s)ΔH3>0,单斜硫比正交硫稳定
    C.S(单斜,s)═S(正交,s)ΔH3<0,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
    D.等质量的单斜硫和正交硫分别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者放热多
    21.(2024秋•静海区校级月考)已知化合物A与H2O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B与HCOO﹣,其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TS表示过渡态,Ⅰ表示中间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物A与H2O之间的碰撞均为有效碰撞
    B.该历程中的最大能垒(活化能)E正=16.87kJ•ml﹣1
    C.使用高效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和反应热
    D.在总反应中,逆反应的活化能比正反应的活化能大
    22.(2024秋•南安市校级月考)N2O和CO是环境污染性气体,可在Pt2O+表面转化为无害气体,其反应为:N2O(g)+CO(g)=CO2(g)+N2(g)ΔH,有关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过程如图1所示,能量变化过程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2可知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由图1、2可知ΔH=ΔH1+ΔH2=△E2﹣△E1
    C.加入Pt2O+作为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历程,但不会改变反应的焓变
    D.物质的量相等的N2O、CO的键能总和大于CO2、N2的键能总和
    23.(2024秋•汉阳区校级月考)某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ΔH=E2﹣E1
    B.升高温度反应的活化能增大
    C.反应过程a的化学反应速率较b快
    D.反应过程a的活化能较反应过程b大
    24.(2024秋•汉阳区校级月考)已知如下热化学方程式:




    高氯酸铵是发射火箭的固体能源,发生爆炸的反应如下:
    2NH4ClO4(s)=N2(g)+Cl2(g)+2O2(g)+4H2O(g)ΔH,ΔH可表示为( )
    A.
    B.(4a﹣2b+c﹣3d)kJ•ml﹣1
    C.
    D.
    25.(2023秋•房山区期末)“中国芯”的主要原料是单晶硅,“精炼硅”反应历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历程Ⅰ是吸热反应
    B.历程Ⅱ发生了化学变化
    C.历程Ⅲ的热化学方程式是:SiHCl3(l)+H2(g)═Si(s)+3HCl(g) ΔH=+238kJ/ml
    D.实际工业生产中,粗硅变为精硅的过程无需外界能量供给
    2025菁优高考化学解密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2024秋•包河区校级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已知25℃、101kPa条件下:4Al(s)+3O2(g)═2Al2O3(s)ΔH=﹣2834.9kJ•ml﹣14Al(s)+2O3(g)═2Al2O3(s)ΔH=﹣3119.1kJ•ml﹣1,则O3比O2稳定
    B.表示乙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6(g)+O2(g)═2CO2(g)+2H2O(g)ΔH=﹣1559.8kJ/ml
    C.已知HF(aq)+H2O(l)⇌H3O+(aq)+F﹣(aq)ΔH<0,则HF(aq)+OH﹣(aq)═F﹣(aq)+H2O(l)ΔH>﹣57.3kJ•ml﹣1
    D.一定条件下,使4ml SO2(g)和2ml O2(g)充分反应生成1ml SO3(g),放热79.2kJ,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SO2(g)+O2(g)⇌2SO3(g)ΔH=﹣158.4kJ•ml﹣1
    【答案】D
    【分析】A.根据盖斯定律,,说明O2能量比O3能量低,进行分析;
    B.根据燃烧热是指1m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所放出的热量进行分析;
    C.根据HF电离放热进行分析;
    D.根据生成1ml SO3(g),放热79.2kJ,进行分析。
    【解答】解:A.不同物质的能量(即焓)是不同的,对于物质的稳定性而言,存在着“能量越低越稳定”的规律,根据盖斯定律,两式相减得,说明O2能量比O3能量低,则O2比O3稳定,故A错误;
    B.燃烧热是指1m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所放出的热量,乙烷完全燃烧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故B错误;
    C.表示HF电离放热,则,故C错误;
    D.生成1ml SO3(g),放热79.2kJ,热化学方程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热和焓变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2024春•南充期末)下列模型表示H2和O2的反应过程(“—”表示化学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Ⅰ是放热过程B.过程Ⅱ是吸热过程
    C.总能量:a>cD.稳定性:b>c
    【答案】C
    【分析】A.过程Ⅰ是断键过程,断键吸热;
    B.过程Ⅱ是成键过程,成键放热;
    C.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能量越低越稳定。
    【解答】解:A.过程Ⅰ是断键过程,断键吸热,所以过程Ⅰ是吸热过程,故A错误;
    B.过程Ⅱ是成键过程,成键放热,所以过程Ⅱ是放热过程,故B错误;
    C.H2和O2反应,生成水是放热反应,所以总能量:a>c,故C正确;
    D.b到c的过程是放热过程,b的能量>c的能量,所以稳定性:b<c,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热与焓变的相关知识,同时考查学生的看图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3.(2024春•雨花区期末)我国科学家研究了不同含金化合物催化乙烯加氢[C2H4(g)+H2(g)→C2H6(g) ΔH=akJ•ml﹣1]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l C2H4(g)与1ml H2(g)具有的能量之和小于1ml C2H6(g)的能量
    B.过渡态物质的稳定性:过渡态1>过渡态2
    C.该反应的焓变:ΔH=﹣129.6kJ•ml﹣1
    D.相应的活化能:催化剂AuF<催化剂
    【答案】C
    【分析】A.根据图示比较能量高低;B.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C.ΔH=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一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D.活化能越小,催化效果越好。
    【解答】解:A.根据图示可知,1ml C2H4(g)与1ml H2(g)具有的能量比1ml C2H6(g)的能量高,故A错误;
    B.根据图示可知,过渡态1具有的能量比过渡态2高,则过渡态1比过渡态2物质的稳定性弱,故B错误;
    C.由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能量可知ΔH=﹣129.6kJ/ml﹣0=﹣129.6kJ/ml,ΔH=﹣129.6kJ•ml﹣1,故C正确;
    D.根据图示可知,对应的活化能小,催化效果好,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注意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活化能越小,催化效果越好,试题难度中等。
    4.(2024秋•贵阳月考)有如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①2H2(g)+O2(g)=2H2O(g) ΔH1;
    ②2H2(g)+O2(g)=2H2O(l) ΔH2;
    ③H2O(g)=H2O(l) ΔH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ΔH1>ΔH2
    B.常温常压下,过程③不能自发进行
    C.ΔH1=ΔH2+ΔH3
    D.根据反应①可得知H2(g)的燃烧热
    【答案】A
    【分析】A.根据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热多进行分析;
    B.根据气态水变为液态水是放热过程进行分析;
    C.根据盖斯定律②﹣③即得到反应①,进行分析;
    D.根据燃烧热是指1m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进行分析。
    【解答】解:A.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热多,放热越多,焓变越小,则ΔH1>ΔH2,故A正确;
    B.气态水变为液态水是放热过程,常温常压下,过程③能自发进行,故B错误;
    C.依据盖斯定律②﹣③即得到反应①,所以ΔH1=ΔH2﹣ΔH3,故C错误;
    D.燃烧热是指在101 kPa时,1m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则根据反应②可得知H2(g)的燃烧热,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热和焓变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5.(2024秋•开福区校级月考)我国科学家已经成功催化氢化CO2获得甲酸,利用化合物1催化氢化CO2的反应过程如图甲所示,其中化合物2与水反应生成化合物3与HCOO﹣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乙所示(TS表示过渡态,I表示中间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合物1为该反应的催化剂,可加快CO2的转化速率
    B.图乙中形成中间体I2的反应为图甲中“化合物2+H2O→化合物3+HCOO﹣”的决速步骤
    C.化合物1→化合物2的过程中存在碳氧键的断裂和碳氢键的形成
    D.从平衡移动的角度看,升高温度可促进化合物2与水反应生成化合物3与HCOO﹣
    【答案】D
    【分析】A.根据催化剂可加快反应物转化速率进行分析;
    B.根据活化能大的反应速率慢,反应速率慢的为决速步,进行分析;
    C.根据化合物1到化合物2的过程中二氧化碳中的碳氧键断裂,生成碳氢键进行分析;
    D.根据化合物2与水反应生成化合物3与HCOO﹣是放热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解:A.根据题意和图甲可知,化合物1为反应的催化剂,可加快CO2的转化速率,故A正确;
    B.活化能大的反应速率慢,反应速率慢的为决速步,图乙中形成中间体Ⅰ2的反应活化能最大,为图甲中“化合物2+H2O→化合物3+HCOO﹣”的决速步骤,故B正确;
    C.化合物1到化合物2的过程中二氧化碳中的碳氧键断裂,生成碳氢键,故C正确;
    D.从图乙可以看出,化合物2与水反应生成化合物3与HCOO﹣是放热反应,因此降低温度可以促进该反应的正向移动,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热和焓变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6.(2024秋•包河区校级月考)N2O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在T1温度下可发生下列反应:2N2O5(g)⇌4NO2(g)+O2(g) ΔH>0。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12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的ΔS>0
    B.该反应在高温下可自发进行
    C.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T2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2,若K1<K2,则T1>T2
    D.T1温度下,在体积为1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充入2ml N2O5,4ml NO2,1ml O2,此时反应将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答案】C
    【分析】A.根据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反应即熵增,则ΔS>0,进行分析;
    B.根据ΔG=ΔH﹣TΔS<0,反应能自发进行,进行分析;
    C.根据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大,进行分析;
    D.根据Qc<K1,则此时反应将向正反应方向进行进行分析。
    【解答】解:A.由2N2O5(g)⇌4NO2(g)+O2(g)可知,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反应即熵增,则ΔS>0,故A正确;
    B.ΔH>0,ΔS>0,该反应若可以自发进行,需ΔG=ΔH﹣TΔS<0,则该反应在高温下可自发进行,故B正确;
    C.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大,若K1<K2,则T1<T2,故C错误;
    D.,Qc<K1,则此时反应将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热和焓变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7.(2024秋•贵阳月考)一定条件下,金刚石可转化为石墨,其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位素
    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金刚石的硬度和稳定性都强于石墨
    D.该反应的反应热ΔH=(b﹣a)kJ•ml﹣1
    【答案】D
    【分析】A.根据同素异形体,是相同元素组成,不同形态的单质进行分析;
    B.根据该反应的生成物能量比反应物的低进行分析;
    C.根据能量越低越稳定进行分析;
    D.根据反应热等于生成物总能量减去反应物总能量进行分析。
    【解答】解:A.同素异形体,是相同元素组成,不同形态的单质,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
    B.该反应的生成物能量比反应物的低,故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错误;
    C.能量越低越稳定,故石墨稳定性强于金刚石,故C错误;
    D.Δ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该反应的反应热ΔH=(b﹣a)kJ•ml﹣1,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热和焓变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8.(2024秋•河东区校级月考)中国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利用太阳光在催化剂表面实现高效分解水,其主要过程如图所示。
    已知:几种物质中化学键的键能如表所示。
    若反应过程中分解了2ml H2O,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总反应为2H2O2H2↑+O2↑
    B.过程Ⅲ属于放热反应
    C.过程Ⅱ放出了574kJ能量
    D.过程Ⅰ吸收了926kJ能量
    【答案】B
    【分析】A.根据2 ml H2O分解生成了2ml H2和1ml O2,进行分析;
    B.根据过程Ⅲ断裂2ml H2O2中H—O键,吸收的能量,生成1ml H2中H—H键,释放的能量,两者大小比较进行分析;
    C.根据过程Ⅱ中生成1ml H2O2中O—O键和1ml H2中H—H键,进行分析;
    D.根据过程Ⅰ中断裂了2ml H2O中H—O键,断键吸收能量进行分析。
    【解答】解:A.反应过程中分解了2 ml H2O,生成了2ml H2和1ml O2,总反应为:2H2O2H2↑+O2↑,故A正确;
    B.过程Ⅲ断裂2ml 过氧化氢分子中H—O键,吸收463kJ•ml﹣1×2ml=926 kJ能量,生成1ml H2中H—H键,释放436kJ能量,即总体上吸收了490kJ能量,为吸热反应,故B错误;
    C.过程Ⅱ中生成1ml 过氧化氢分子中O—O键和1ml 氢分子中H—H键,放出(138+436)kJ=574kJ能量,故C正确;
    D.过程Ⅰ中断裂了2ml 水分子中H—O键,吸收能量(463×2)kJ=926kJ,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热和焓变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9.(2024秋•和平区校级月考)臭氧层中O3分解过程如图所示,E、E1、E2、E3表示能量变化量,均为正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反应①②均为放热反应
    B.决定O3分解反应速率的是催化反应②
    C.E1是催化反应①对应的正反应的活化能,(E2+E3)是催化反应②对应的逆反应的活化能
    D.总反应的焓变ΔH=E3
    【答案】C
    【分析】A.比较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得出反应的热量变化;
    B.决定O3分解反应速率的是活化能最大的反应
    C.正反应活化能=过渡态能量﹣反应物能量,逆反应活化能=过渡态能量﹣生成物总能量;
    D.总反应的焓变Δ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
    【解答】A.反应①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对于反应②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②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反应①的活化能大于反应②,则决定O3分解反应速率的是催化反应①,故B错误;
    C.正反应活化能=过渡态能量﹣反应物能量,逆反应活化能=过渡态能量﹣生成物总能量,所以E1是催化反应①对应的正反应的活化能,(E2+E3)是催化反应②对应的逆反应的活化能,故C正确;
    D.总反应的焓变Δ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E3,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侧重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掌握反应热与物质能量的关系为解题关键,此题难度不大。
    10.(2024秋•顺义区校级月考)CH3OH是CO2资源化利用的重要产物之一,H2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有关这两种物质的燃烧过程中焓的变化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1推知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大于生成物成键释放的能量
    B.图2中,若生成的H2O为液态,则焓的变化曲线为①
    C.2H2(g)+O2(g)=2H2O(l) ΔH=﹣240kJ/ml
    D.2CH3OH(g)+3O2(g)=2CO2(g)+4H2O(g) ΔH=﹣1340kJ/ml
    【答案】D
    【分析】A.根据氢气燃烧是放热反应进行分析;
    B.根据液态水的能量低于气态水,进行分析;
    C.根据1ml氢气燃烧生成气态水的反应热为ΔH=﹣120kJ/ml,进行分析;
    D.根据1ml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气态水的反应热为ΔH=﹣670kJ/ml,进行分析。
    【解答】解:A.H2燃烧生成气态水的反应是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放热反应,则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生成物成键释放的能量,故A错误;
    B.液态水的能量低于气态水,若CH3OH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能量更多,曲线在下方,能量变化曲线不可能为①,故B错误;
    C.1ml H2燃烧生成气态水的反应热为ΔH=﹣120kJ/ml,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g)ΔH=﹣240kJ/ml,故C错误;
    D.1ml CH3OH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气态水的反应热为ΔH=﹣670kJ/ml,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H3OH(g)+3O2(g)=2CO2(g)+4H2O(g)ΔH=﹣1340kJ/ml,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热和焓变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1.(2024秋•浙江月考)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已知正丁烷的燃烧热为2878kJ•ml﹣1,则表示正丁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CH2CH3(g)+13O2(g)=8CO2(g)+10H2O(l)ΔH=﹣5756kJ•ml﹣1
    B.BaSO3(s)+4C(s)=BaS(s)+4CO(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
    C.H2的热值为142.9kJ•g﹣1,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H2(g)+O2(g)=2H2O(l)ΔH=﹣285.8kJ•ml﹣1
    D.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ΔH=+1.9kJ•ml﹣1,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答案】B
    【分析】A.燃烧热定义为1ml物质反应;
    B.BaSO3(s)+4C(s)=BaS(s)+4CO(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该反应为熵增反应,结合复合判据分析即可;
    C.H2的热值为142.9kJ•g﹣1,对应燃烧热为﹣142.9×28kJ•ml﹣1=﹣285.8kJ•ml﹣1,燃烧热定义为1ml纯物质;
    D.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ΔH=+1.9kJ•ml﹣1,说明石墨能量更低。
    【解答】解:A.燃烧热定义为1ml物质反应,故A错误;
    B.BaSO3(s)+4C(s)=BaS(s)+4CO(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该反应为熵增反应,结合复合判据可知,ΔH>0,故B正确;
    C.H2的热值为142.9kJ•g﹣1,对应燃烧热为﹣142.9×28kJ•ml﹣1=﹣285.8kJ•ml﹣1,燃烧热定义为1ml纯物质,故C错误;
    D.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ΔH=+1.9kJ•ml﹣1,说明石墨能量更低,石墨更稳定,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为解答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2.(2024秋•铜梁区校级月考)结合已知条件分析,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所有数据均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测定)
    A.AB.BC.CD.D
    【答案】D
    【分析】A.燃烧热是一定条件下,1m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产物时放出的热量;
    B.1ml SO2与足量O2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49.15kJ,反应为可逆反应;
    C.H+(aq)+OH﹣(aq)=H2O(l)ΔH=﹣57.3kJ•ml﹣1,是强酸和强碱完全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盐和1ml水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也放热;
    D.31g白磷比31g红磷能量多bkJ,说明白磷转化为红磷放热。
    【解答】解:A.H2的燃烧热数值为akJ/ml,热化学方程式为:H2(g)+O2(g)=H2O(l)ΔH=﹣akJ•ml﹣1,故A错误;
    B.1ml SO2与足量O2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49.15kJ,2SO2(g)+O2(g)⇌2SO3(g)ΔH<﹣98.3kJ•ml﹣1,故B错误;
    C.反应生成水的同时生成硫酸钡沉淀,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过程放热,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ΔH<﹣114.6kJ•ml﹣1,故C错误;
    D.31g白磷物质的量==0.25ml,比31g红磷能量多bkJ,说明1ml白磷转化为4ml红磷放出热量4bkJ,热化学方程式:P4(白磷,s)=4P(红磷,s)ΔH=﹣4bkJ•ml﹣1,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燃烧热、中和热概念,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可逆反应等知识点,注意知识的熟练掌握,题目难度中等。
    13.(2024秋•浙江月考)已知2SO2(g)+O2(g)⇌2SO3(g)的反应机理和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反应Ⅰ:V2O5(s)+SO2(g)=V2O4(s)+SO3(g)ΔH1=+24kJ/ml
    反应Ⅱ:2V2O4(s)+O2(g)=2V2O5(s)ΔH2=﹣246kJ/ml
    A.V2O4(s)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加入更高效的催化剂可使该反应的ΔH减小
    C.总反应速率由反应Ⅱ决定
    D.反应Ⅰ的能量变化取决于E1与E2的差
    【答案】C
    【分析】A.分析可知,V2O4(s)属于中间产物;
    B.催化剂不会改变反应的焓变;
    C.反应Ⅱ的活化能更大,说明反应II属于慢反应;
    D.反应Ⅰ的焓变与E1、E2的差值无关。
    【解答】解:A.分析可知,V2O4(s)属于中间产物,故A错误;
    B.催化剂不会改变反应的焓变,故B错误;
    C.反应Ⅱ的活化能更大,说明反应II属于慢反应,决定总反应速率,故C正确;
    D.反应Ⅰ的焓变与E1、E2的差值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为解答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4.(2024秋•兴宁区校级月考)Na2CO3(aq)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H2CO3(aq)=CO2(g)+H2O(l)为放热反应
    B.(aq)+H+(aq)=(aq) ΔH=akJ•ml﹣1
    C.(aq)+H+(aq)=CO2(g)+H2O(l) ΔH=(c﹣b)kJ•ml﹣1
    D.(aq)+2H+(aq)=CO2(g)+H2O(l) ΔH=(a+b﹣c)kJ•ml﹣1
    【答案】C
    【分析】A.由图可知,CO2(g)、H2O(l)总能量大于H2CO3(aq);
    B.由图可知,碳酸根和氢离子能量高于碳酸氢根;
    C.从图示可知,①(aq)+H+(aq)=H2CO3(aq)ΔH=﹣bkJ/ml,②H2CO3(aq)=CO2(g)+H2O(l)ΔH=ckJ/ml,①+②得(aq)+H+(aq)=CO2(g)+H2O(l);
    D.①(aq)+H+(aq)=(aq)ΔH=﹣akJ/ml,②(aq)+H+(aq)=CO2(g)+H2O(l)ΔH=(c﹣b)kJ/ml,①+②得(aq)+2H+(aq)=CO2(g)+H2O(l)。
    【解答】解:A.CO2(g)、H2O(l)总能量大于H2CO3(aq),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A错误;
    B.从图示可知,反应物总能量高,该反应为放热,所以(aq)+H+(aq)=(aq)ΔH=﹣akJ/ml,故B错误;
    C.从图示可知,①(aq)+H+(aq)=H2CO3(aq)ΔH=﹣bkJ/ml,②H2CO3(aq)=CO2(g)+H2O(l)ΔH=ckJ/ml,①+②得(aq)+H+(aq)=CO2(g)+H2O(l)ΔH=(c﹣b)kJ/ml,故C正确;
    D.①(aq)+H+(aq)=(aq)ΔH=﹣akJ/ml,②(aq)+H+(aq)=CO2(g)+H2O(l)ΔH=(c﹣b)kJ/ml,①+②得(aq)+2H+(aq)=CO2(g)+H2O(l)ΔH=(﹣a+c﹣b)kJ/ml,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反应历程和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掌握盖斯定律是解题关键,此题难度中等。
    15.(2024秋•北辰区校级月考)已知:CO2(g)+H2(g)=CO(g)+H2O(g) ΔH=+41.2kJ•ml﹣1,部分键能数据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必须加热才能进行
    B.CO中C≡O的键能为1082.8kJ•ml﹣1
    C.当4.48LCO2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4NA
    D.1ml CO2(g)和1ml H2(g)充分反应生成CO(g)和H2O(g),吸收41.2kJ的热量
    【答案】B
    【分析】A.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才能进行;
    B.CO2(g)+H2(g)=CO(g)+H2O(g) Δ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C.未注明标准状况下;
    D.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
    【解答】解:A.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才能进行,如八水合氢氧化钡和氯化铵,该反应为吸热反应,但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故A错误;
    B.CO2(g)+H2(g)=CO(g)+H2O(g) Δ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808kJ/ml×2+436kJ/ml)﹣E(C≡O)﹣2×464kJ/ml=+41.2kJ/ml,解得E(C≡O)=1082.8kJ•ml﹣1,故B正确;
    C.未注明标准状况下,所以4.48LCO2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故C错误;
    D.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则1ml CO2(g)和1ml H2(g)充分反应生成CO(g)和H2O(g),吸收的热量小于41.2kJ,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侧重考查分析能力和计算能量,掌握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为解题关键,此题难度不大。
    16.(2024秋•北辰区校级月考)已知2SO2(g)+O2(g)⇌2SO3(g)的反应机理和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反应Ⅰ:V2O5(s)+SO2(g)=V2O4(s)+SO3(g)
    反应Ⅱ:2V2O4(s)+O2(g)=2V2O5(s)
    A.ΔH=﹣198kJ•ml﹣1
    B.V2O4(s)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总反应速率由反应Ⅱ决定
    D.通入过量空气,可提高SO2的平衡转化率
    【答案】B
    【分析】A.根据盖斯定律:2×Ⅰ+Ⅱ得2SO2(g)+O2(g)⇌2SO3(g);
    B.V2O4(s)先生成后消耗,说明其为中间产物;
    C.总反应速率由活化能最大的反应决定;
    D.通入过量空气,相当于增大氧气浓度,可以使平衡正向移动。
    【解答】解:A.根据盖斯定律:2×Ⅰ+Ⅱ得2SO2(g)+O2(g)⇌2SO3(g)ΔH=(24×2﹣246)kJ/ml=﹣198kJ•ml﹣1,故A正确;
    B.V2O4(s)先生成后消耗,说明其为中间产物,而V2O5(s) 先消耗后生成,则该物质为催化剂,故B错误;
    C.由图可知,反应Ⅱ活化能大于反应Ⅰ,所以总反应速率由反应Ⅱ决定,故C正确;
    D.通入过量空气,相当于增大氧气浓度,可以使平衡正向移动,可提高SO2的平衡转化率,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侧重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掌握盖斯定律、化学平衡移动为解题关键,此题难度中等。
    17.(2024秋•六合区月考)已知反应:H2(g)+O2(g)=H2O(g)ΔH1;N2(g)+O2(g)=NO2(g)ΔH2;N2(g)+H2(g)=NH3(g)ΔH3;则反应2NH3(g)+O2(g)=2NO2(g)+3H2O(g)的ΔH为( )
    A.2ΔH1+2ΔH2﹣2ΔH3B.ΔH1+ΔH2﹣ΔH3
    C.3ΔH1+2ΔH2+2ΔH3D.3ΔH1+2ΔH2﹣2ΔH3
    【答案】D
    【分析】根据盖斯定律,将①×3+②×2﹣③×2,整理可得,分析。
    【解答】解:已知反应:①;②;③,根据盖斯定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化学反应热只与其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将①×3+②×2﹣③×2,整理可得,则ΔH=3ΔH1+2ΔH2﹣2ΔH3,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8.(2024秋•六合区月考)通过以下反应可获得新型能源二甲醚(CH3OC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C(s)+H2O(g)=CO(g)+H2(g)ΔH1=akJ/ml
    ②CO(g)+H2O(g)=CO2(g)+H2(g)ΔH2=bkJ/ml
    ③CO2(g)+3H2(g)=CH3OH(g)+H2O(g)ΔH3=ckJ/ml
    ④2CH3OH(g)=CH3OCH3(g)+H2O(g)ΔH4=dkJ/ml
    A.反应①②为反应③提供原料气
    B.反应③也是CO2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之一
    C.反应CH3OH(g)=CH3OCH3(g)+H2O(l)ΔH=kJ/ml
    D.反应2CO(g)+4H2(g)=CH3OCH3(g)+H2O(g)的ΔH=(2b+2c+d)kJ/ml
    【答案】C
    【分析】A.反应③中的反应物为CO2、H2;
    B.反应③中的反应物为CO2,可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
    C.由反应④可知,物质的量与热量成正比,且气态水的能量比液态水的能量高;
    D.由盖斯定律可知,②×2+③×2+④得到2CO(g)+4H2 (g)═CH3OCH3 (g)+H2O(g)。
    【解答】解:A.反应③中的反应物为CO2、H2,由反应可知,反应①、②为反应③提供原料气,故A正确;
    B.反应③中的反应物为CO2,转化为甲醇,可以作为解决温室效应方案之一,故B正确;
    C.由反应④可知,物质的量与热量成正比,且气态水的能量比液态水的能量高,则反应CH3OH(g)═CH3OCH3(g)+H2O(g)的ΔH=kJ•ml﹣1,反应CH3OH(g)=CH3OCH3(g)+H2O(l)ΔH<kJ/ml,故C错误;
    D.由盖斯定律可知,②×2+③×2+④得到2CO(g)+4H2 (g)═CH3OCH3 (g)+H2O(g),则ΔH=( 2b+2c+d ) kJ•ml﹣1,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的特点、反应中能量变化、盖斯定律应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19.(2024秋•长安区校级月考)已知化合物A与H2O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B与HCOO﹣,其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TS表示过渡态,I表示中间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物A与H2O之间的碰撞均为有效碰撞
    B.平衡状态时,升温使反应逆向移动
    C.该历程中的最大活化能E正=16.87kJ•ml﹣1
    D.使用更高效的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和反应热
    【答案】B
    【分析】A.结合活化分子碰撞理论可知,活化分子间的部分碰撞为有效碰撞;
    B.分析图像可知,化合物A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B与HCOO﹣为放热反应;
    C.分析图像可知,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最大;
    D.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解答】解:A.结合活化分子碰撞理论可知,活化分子间的部分碰撞为有效碰撞,故A错误;
    B.分析图像可知,化合物A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B与HCOO﹣为放热反应,故升高温度平衡逆移,故B正确;
    C.分析图像可知,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最大,E正=[16.87﹣(﹣1.99)]kJ•ml﹣1=18.86kJ•ml﹣1,故C错误;
    D.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不能改变反应热,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为解答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20.(2024秋•静海区校级月考)S(单斜)和S(正交)是硫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
    ①S(单斜,s)+O2(g)═SO2(g)ΔH1=﹣297.16kJ•ml﹣1
    ②S(正交,s)+O2(g)═SO2(g)ΔH2=﹣296.83kJ•ml﹣1
    ③S(单斜,s)═S(正交,s)ΔH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斜硫转化为正交硫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B.S(单斜,s)═S(正交,s)ΔH3>0,单斜硫比正交硫稳定
    C.S(单斜,s)═S(正交,s)ΔH3<0,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
    D.等质量的单斜硫和正交硫分别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者放热多
    【答案】C
    【分析】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
    B.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得S(单斜,s)═S(正交,s),能量越低越稳定;
    C.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得S(单斜,s)═S(正交,s),能量越低越稳定;
    D.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分析。
    【解答】解: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则单斜硫转化为正交硫的过程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得S(单斜,s)═S(正交,s)ΔH3=(﹣297.16+296.83)kJ/ml=﹣0.33kJ/ml<0,说明单斜硫的能量高于正交硫,根据能量越低越稳定,所以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故B错误;
    C.由B分析可知,S(单斜,s)═S(正交,s)ΔH3<0,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故C正确;
    D.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可知,等质量的单斜硫和正交硫分别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前者放热多,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侧重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掌握能量越低越稳定,反应热与物质能量的关系为解题关键,此题难度不大。
    21.(2024秋•静海区校级月考)已知化合物A与H2O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B与HCOO﹣,其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TS表示过渡态,Ⅰ表示中间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物A与H2O之间的碰撞均为有效碰撞
    B.该历程中的最大能垒(活化能)E正=16.87kJ•ml﹣1
    C.使用高效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和反应热
    D.在总反应中,逆反应的活化能比正反应的活化能大
    【答案】D
    【分析】A.有效碰撞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发生碰撞的分子具有足够高的能量、分子在一定的方向上发生碰撞;
    B.该历程中的最大能垒(活化能)E正=16.87kJ/ml﹣(﹣1.99)kJ/ml;
    C.催化剂不能降低反应的反应热;
    D.由图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ΔH=正反应活化能﹣逆反应活化能<0。
    【解答】解:A.有效碰撞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发生碰撞的分子具有足够高的能量、分子在一定的方向上发生碰撞,则化合物A与H2O之间的碰撞不均为有效碰撞,故A错误;
    B.该历程中的最大能垒(活化能)E正=16.87kJ/ml﹣(﹣1.99)kJ/ml=18.86kJ/ml,故B错误;
    C.使用高效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热,故C错误;
    D.由图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ΔH=正反应活化能﹣逆反应活化能<0,所以逆反应的活化能比正反应的活化能大,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反应历程和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掌握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的焓变是解题关键,此题难度中等。
    22.(2024秋•南安市校级月考)N2O和CO是环境污染性气体,可在Pt2O+表面转化为无害气体,其反应为:N2O(g)+CO(g)=CO2(g)+N2(g)ΔH,有关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过程如图1所示,能量变化过程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2可知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由图1、2可知ΔH=ΔH1+ΔH2=△E2﹣△E1
    C.加入Pt2O+作为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历程,但不会改变反应的焓变
    D.物质的量相等的N2O、CO的键能总和大于CO2、N2的键能总和
    【答案】C
    【分析】A.由图2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
    B.ΔH=正反应活化能﹣逆反应活化能;
    C.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
    D.由图2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Δ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0。
    【解答】解:A.由图2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ΔH=正反应活化能﹣逆反应活化能=ΔE1﹣ΔE2,故B错误;
    C.加入Pt2O+作为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活化能,改变反应的历程,但不会改变反应的焓变,故C正确;
    D.由图2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Δ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0,则物质的量相等的N2O、CO的键能总和小于CO2、N2的键能总和,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反应历程和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掌握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的焓变以及焓变与键能的关系是解题关键,此题难度中等。
    23.(2024秋•汉阳区校级月考)某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ΔH=E2﹣E1
    B.升高温度反应的活化能增大
    C.反应过程a的化学反应速率较b快
    D.反应过程a的活化能较反应过程b大
    【答案】D
    【分析】A.根据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是放热反应进行分析;
    B.根据升高温度,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也增大了分子间的碰撞频率进行分析;
    C.根据活化能大的反应速率慢,进行分析;
    D.根据反应过程a的活化能较反应过程b大进行分析。
    【解答】解:A.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是放热反应,ΔH=E1﹣E2,故A错误;
    B.升高温度,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也增大了分子间的碰撞频率,这两方面都使分子间有效碰撞的几率提高,反应速率加快,但升高温度后活化能不变,故B错误;
    C.活化能大的反应速率慢,反应过程b的活化能小于反应过程a,故反应过程b的速率更快,故C错误;
    D.由图可知,反应过程a的活化能较反应过程b大,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热和焓变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4.(2024秋•汉阳区校级月考)已知如下热化学方程式:




    高氯酸铵是发射火箭的固体能源,发生爆炸的反应如下:
    2NH4ClO4(s)=N2(g)+Cl2(g)+2O2(g)+4H2O(g)ΔH,ΔH可表示为( )
    A.
    B.(4a﹣2b+c﹣3d)kJ•ml﹣1
    C.
    D.
    【答案】A
    【分析】根据盖斯定律,③×④×﹣①×2﹣②等于目标反应。
    【解答】解:根据盖斯定律,只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途径无关,③×④×﹣①×2﹣②等于目标反应,对应反应热也有类似的加和关系,得:ΔH=,故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5.(2023秋•房山区期末)“中国芯”的主要原料是单晶硅,“精炼硅”反应历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历程Ⅰ是吸热反应
    B.历程Ⅱ发生了化学变化
    C.历程Ⅲ的热化学方程式是:SiHCl3(l)+H2(g)═Si(s)+3HCl(g) ΔH=+238kJ/ml
    D.实际工业生产中,粗硅变为精硅的过程无需外界能量供给
    【答案】C
    【分析】A.吸热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
    B.历程Ⅱ中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反应;
    C.反应Ⅲ中,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来回答;
    D.反应物和产物能量的大小决定了物质转化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情况。
    【解答】解:A.反应Ⅰ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B.历程I中,SiHCl(g)转变为SHCl3(l),同一物质三态之间的变化,为物理变化,故B错误;
    C.反应Ⅲ中,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是:SiHCl3(l)+H2(g)═Si(s)+3HCl(g)ΔH=+238kJ/ml,故C正确;
    D.粗硅和纯硅的组成物质不同能量,粗硅变为精硅的过程中能量会损耗,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吸放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判断、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等,题目难度中等,注意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注明物质状态和反应热的正负号。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4/11/6 23:28:19;用户:组卷48;邮箱:zyb048@xyh.cm;学号:41419011
    化学键
    H—O键
    O=O键
    H—H键
    O—O键
    键能(kJ•ml﹣1)
    463
    496
    436
    138
    选项
    已知条件
    热化学方程式
    A
    H2的燃烧热为akJ/ml
    H2(g)+O2(g)=H2O(g)ΔH=﹣akJ•ml﹣1
    B
    1ml SO2与足量O2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49.15kJ
    2SO2(g)+O2(g)⇌2SO3(g)ΔH=﹣98.3kJ•ml﹣1
    C
    H+(aq)+OH﹣(aq)=H2O(l)ΔH=﹣57.3kJ•ml﹣1
    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ΔH=﹣114.6kJ•ml﹣1
    D
    31g白磷比31g红磷能量多bkJ
    P4(白磷,s)=4P(红磷,s)ΔH=﹣4bkJ•ml﹣1
    化学键
    C=O
    H—H
    O—H
    键能/(kJ•ml﹣1)
    808
    436
    464
    化学键
    H—O键
    O=O键
    H—H键
    O—O键
    键能(kJ•ml﹣1)
    463
    496
    436
    138
    选项
    已知条件
    热化学方程式
    A
    H2的燃烧热为akJ/ml
    H2(g)+O2(g)=H2O(g)ΔH=﹣akJ•ml﹣1
    B
    1ml SO2与足量O2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49.15kJ
    2SO2(g)+O2(g)⇌2SO3(g)ΔH=﹣98.3kJ•ml﹣1
    C
    H+(aq)+OH﹣(aq)=H2O(l)ΔH=﹣57.3kJ•ml﹣1
    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ΔH=﹣114.6kJ•ml﹣1
    D
    31g白磷比31g红磷能量多bkJ
    P4(白磷,s)=4P(红磷,s)ΔH=﹣4bkJ•ml﹣1
    化学键
    C=O
    H—H
    O—H
    键能/(kJ•ml﹣1)
    808
    436
    464

    相关试卷

    2025高考化学解密之考点篇试题 化学反应机理的探究(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5高考化学解密之考点篇试题 化学反应机理的探究(Word版附解析),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烯烃进行加成反应的一种机理如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高考化学解密之考点篇试题 化学反应与电能(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5高考化学解密之考点篇试题 化学反应与电能(Word版附解析),共35页。

    2025高考化学解密之考点篇试题 化学反应原理(解答大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5高考化学解密之考点篇试题 化学反应原理(解答大题)(Word版附解析),共10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和乙醛,如图是该反应的历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