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第1页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第2页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
    1.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体内环境的稳态
    B. 人体内环境中含有尿素、激素、葡萄糖、胃蛋白酶等多种成分
    C. 组织液渗入淋巴的量多于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
    D. 当内环境的成分稳定时,机体即达到稳态
    2.下列有关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兴奋在细胞间传递时,突触前膜通过主动运输释放神经递质
    B. 由于机体免疫过强,过敏反应时常引起细胞损伤和组织水肿
    C. 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水盐平衡中枢兴奋形成渴觉
    D. 学习是人和高等动物通过神经系统不断接受环境刺激形成新行为的过程
    3.美国人研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肥胖可能与大脑中的多巴胺作用有关,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导中起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B. 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
    C.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兴奋部位的电位特点是外正内负
    D. 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4.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如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升高
    ②“刺激X”→①→下丘脑→②→胰岛A细胞是体液调节
    ③激素可以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④靶细胞接受激素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5.如图所示为人体对H1N1流感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①~⑧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a、b代表不同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③为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就能活化并开始分裂分化
    B. 图中细胞①~⑧均能识别抗原
    C. a为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D. ⑦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各种流感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6.过敏性鼻炎为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奥洛他定、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均为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常用药。下表为三组药物药效情况对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三组鼻炎部分症状消失时间(h)对比及嗜睡概率对比(n(%))
    A. 组胺由B细胞释放,激活B细胞需要辅助性T细胞协助
    B. 此三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可能是药物与组胺受体结合
    C. 由上表可知西替利嗪的作用效果低于其它两种药物
    D. 服用西替利嗪期间更应该避免驾驶和机械操作
    7.梅尼埃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眩晕、听力下降,并伴有内耳淋巴水肿。检测正常人及该病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中相关激素水平的结果如下表,临床上常用利尿剂(促进尿液产生)进行治疗。下列关于该病患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耳的听觉感受细胞生存的内环境稳态失衡会影响听力
    B. 发作期抗利尿激素水平的升高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C. 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分泌,促进肾小管重吸收钠离子
    D. 急性发作期使用利尿剂治疗的同时应该保持低盐饮食
    8.从19世纪末达尔文注意到植物的向光性,并且设计实验来探讨其中的原因,随后多位科学家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继续探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达尔文对照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接受单侧光刺激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
    B. 鲍森•詹森对照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C. 拜尔通过胚芽鞘在黑暗中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于尖端产生的“影响”在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
    D. 温特通过对比实验进一步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一化学物质——吲哚乙酸引起的,并将之命名为生长素
    9.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被抑制的现象称作顶端优势,这与生长素的作用特性有关,下列与之类似的是( )
    A. 根的向地生长B. 根的向水生长C. 茎的向光生长D. 茎的背地生长
    10.为研究植物激素M和N.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某实验小组对甲、乙两品种的种子进行处理培养,统计一定时间内的萌发率,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激素M可维持种子休眠,激素N可打破种子休眠
    B. 激素M可能是脱落酸,在调控种子萌发中与激素N相拮抗
    C. 激素N可能是赤霉素,生产中可与生长素类似物协同促进果实发育
    D. 结果说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有基因控制、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11.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会受到环境因素的调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小麦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这种现象主要与赤霉素有关
    B. 光敏色素受到刺激后,结构发生变化,经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核糖体上影响基因的表达
    C. “淀粉—平衡石假说”认为,植物对光照的感受是通过体内一类富含“淀粉体”的平衡石细胞来实现的
    D. 通过调控温度、光照时间或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措施,可以起到提早或者延迟花期的作用
    12.如图表示种群的数量特征间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和②分别是死亡率和出生率,属于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B. 春节前后,城镇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与③和④有关
    C. ⑤为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
    D. “全面放开三胎”政策可以影响⑥,但一般不会影响⑤
    13.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B. 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
    C. 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
    D. 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14.马世骏院士揭示了飞蝗爆发的主要原因是水、旱灾相间发生。干旱的年份,地面植被稀疏,土壤变得坚实,蝗虫产卵数大为增加;适时的大范围降雨促使蝗虫卵快速孵化;长时间阴湿多雨的环境则易使蝗虫间流行疾病,雨雪还能直接杀灭蝗虫卵。内蒙古曾通过引进鸭子控制蝗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相比杀虫剂治蝗,鸭子治蝗属于生物防治
    B. 蝗虫间的流行性疾病能影响其种群密度,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C. 由材料可知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
    D. 调查蝗虫卵的密度有利于及时监控和预报蝗灾
    15.研究人员对某森林群落部分鸟类基层遇见率(调查者在森林各个分层遇见某一物种的频率)及其生态位宽度(鸟类在群落中利用的资源越多样且越均衡,其生态位宽度越大)的研究结果如下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群落结构有利于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维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
    B. 鸟类的分布呈现垂直分层结构,栖息地和食物是主要影响因素
    C. 黑鹎与白头鹎在冠上层生态位重叠度高,种间竞争激烈
    D. 相较于其它鸟类,红头长尾山雀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弱
    16.“塞罕坝”系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历史上,塞罕坝曾水草丰茂,禽兽繁集,后来清政府将树木砍伐殆尽,将美丽的高岭变成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荒原。半个多世纪以来,塞罕坝人克服了重重困难,在降水不丰沛的高原上营造起万顷林海,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塞罕坝的植物具有固碳供氧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 该地区高矮不一的冷杉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 该地区所有的树和动物构成了一个群落
    D. 塞罕坝的变迁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17.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
    B. 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到狼的体内
    C. 农民在农田中锄草,灭虫的主要目的的之一是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
    D. 输入某生态系统的能量等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要远大于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能量之和
    18.“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对世界做出的承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B. 消费者通过取食使碳元素以CO2形式沿食物网(链)传递
    C. 扩大植被面积和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有助于实现碳中和
    D. 二氧化碳排放增多导致温室效应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9.古人将谷雨节气分为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意思是:谷雨一候,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二候时,布谷鸟开始鸣叫,提示人们不要耽误播谷的时间;三候时,美丽的戴胜鸟飞临桑树枝头,是春蚕要生长的信号。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变化的气温、布谷鸟的鸣叫声、桑叶的绿色都属于物理信息
    B. 戴胜作为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能起到加快物质循环的作用
    C. 布谷鸟的鸣叫声会提高被天敌捕食的机率,不利于种群数量的稳定
    D. 保护布谷鸟、戴胜等的根本措施是改善其生存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
    20.稳态转换是指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能发生大规模、持续和突然的变化,导致生态系统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快速重组进入另一个相对稳定状态的现象。其转换过程可用如图“球—杯模型”解释,小球位于“山顶”代表稳态转换的临界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态系统从一种稳态转换为另一种稳态,往往需要发生群落的演替
    B. 临界点的高低取决于气候或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以及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
    C. 生态系统的稳态就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各种生物的数量处于稳定不变的状态
    D. “球—杯模型”也可以解释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变化,其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3分。
    21.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及植物激素间的共同作用,进行了相关实验。

    (1)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图甲中可表示单子叶农作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 ______ ,可选用图中 ______ 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
    (2)图乙为去掉其顶芽前后,侧芽部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坐标曲线图,激素甲代表的是 ______ ,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萌动起的作用是 ______ (填“促进”或“抑制”)。
    (3)为研究根的向地生长与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该兴趣小组又做了这样的实验:将该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该实验的因变量是 ______ ,该实验的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是 ______ 。据此还说明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各种激素 ______ 。
    (4)生产上可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生根,若类似物浓度较低,可用 ______ 法处理插条。
    答案和解析
    1.A
    【解析】A、内环境稳态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的参与,A正确;
    B、胃蛋白酶是消化道中的成分,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错误;
    C、组织液进入淋巴的量少于组织液进入血浆的量,C错误;
    D、内环境稳态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内环境的成分稳定不代表机体达到稳态,D错误。
    故选:A。
    2.D
    【解析】A、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突触前膜融合在一起,将神经递质排出细胞外,这种运输方式是胞吐作用,A错误;
    B、过敏反应一般不会引起细胞损伤和组织水肿,B错误;
    C、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形成渴觉,C错误;
    D、学习是人和高等动物通过神经系统不断接受环境刺激形成新行为的过程,D正确.
    故选:D.
    3.A
    【解析】A、高尔基体与细胞的分泌活动有关,突触前膜内突触小泡的多巴胺来自高尔基体,多巴胺的释放需要消耗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A正确;
    B、突触小体完成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B错误;
    C、神经递质用于突触后膜后,兴奋部位的电位特点是外负内正,C错误;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兴奋在多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以化学信号形式,D错误。
    故选:A。
    4.B
    【解析】①、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够促进血糖的升高,刺激X能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则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①错误;
    ②、图中由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的过程是神经调节,②错误;
    ③、激素是传递调节信息的物质,可以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③正确;
    ④、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靶细胞--肝脏细胞,促使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④正确。
    所以,③④正确
    故选:B。
    5.C
    【解析】A、③为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和细胞因子刺激后才能活化并开始分裂分化,A错误;
    B、④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B错误;
    C、由分析可知,②为辅助性T细胞,其分泌的a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同时也能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C正确;
    D、由分析可知,⑦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其识别作用具有特异性,因此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一种或一类流感病毒感染的靶细胞,D错误。
    故选:C。
    6.A
    【解析】A、过敏原初次刺激机体时会使机体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吸附于某些细胞表面。吸附抗体的细胞再次受到同种过敏原刺激时,这些细胞会释放出组胺等物质,A错误;
    B、过敏症状由组织胺等物质引起,药物与组胺受体结合,可缓解过敏症状,B正确;
    C、比较表中数据可知,西替利嗪组引起的嗜睡比例高,鼻塞消失时间、流涕消失时间相应更长,表明西替利嗪的作用效果低于其它两种药物,C正确;
    D、比较表中数据可知,西替利嗪组引起的嗜睡比例高,应避免驾驶和机械操作,D正确。
    故选:A。
    7.B
    【解析】A、内环境稳态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耳的听觉感受细胞生存的内环境稳态失衡会影响听力,A正确;
    B、发作期抗利尿激素水平的升高,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B错误;
    C、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分泌,其生理作用是促进肾小管重吸收钠离子,C正确;
    D、利尿剂能促进尿液产生,急性发作期使用利尿剂治疗的同时应该保持低盐饮食,避免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不利于尿液的产生,D正确。
    故选:B。
    8.D
    【解析】A、达尔文观察到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会向光弯曲生长,遮光部位在尖端时,胚芽鞘直立生长,遮光部位在尖端以下时,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结论为胚芽鞘尖端接受单侧光刺激,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A正确;
    B、鲍森•詹森对照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B正确;
    C、拜尔的胚芽鞘黑暗中实验,以排除单侧光照射的影响,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于尖端产生的“影响”在下部分布不均造成,C正确;
    D、温特对照实验(单一变量是琼脂块是否与胚芽鞘尖端接触)进一步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将其命名为生长素,温特的实验是对照实验而不是对比实验,D错误。
    故选:D。
    9.A
    【解析】A、由于重力作用下生长素在靠地一侧分布较多,由于根对生长素较为敏感,根的靠地一侧生长被抑制,出现根的向地性,与顶端优势中生长素的作用机制类似,A正确;
    B、根的向水生长是根对水分的响应,与生长素的分布关系不大,B错误;
    C、由于单侧光下,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导致背光侧生长生长较快,只体现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出现茎的向光性,C错误;
    D、茎的背地性是由于重力作用下生长素在靠地一侧分布较多,茎的靠地一侧生长较快,茎的背地性只体现了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D错误。
    故选:A。
    10.D
    【解析】A、分析表格数据,与对照组(使用水处理)相比,使用M后两个品种的萌发率降低,使用N后萌发率升高,说明激素M可维持种子休眠,激素N可打破种子休眠,A正确;
    B、激素M可维持种子休眠,激素M可能是脱落酸,激素N可促进种子萌发,可能是赤霉素,在调控种子萌发中激素M与激素N相拮抗,B正确;
    C、激素N可打破种子休眠,激素N可能是赤霉素,生产中可与生长素类似物协同促进果实发育,C正确;
    D、本实验只是对激素进行探究,没有涉及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差异,不能说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有基因控制、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的影响,D错误。
    故选:D。
    11.D
    【解析】A、脱落酸能促进种子休眠,抑制发芽,持续高温使脱落酸降解,同时大雨天气给穗上的种子提供了萌发所需的水分,于是种子就在穗上萌发,A错误;
    B、光敏色素受到刺激后,结构发生变化,经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转录,B错误;
    C、“淀粉-平衡石假说”认为,植物对重力的感受是通过体内一类富含“淀粉体”的细胞,即平衡石细胞来实现的,C错误;
    D、利用温度调控促进花芽发育或者抑制花芽发育等措施,可以起到提早或者延迟花期的作用;利用控制光照时间的长短、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措施,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D正确。
    故选:D。
    12.D
    【解析】A、①能降低种群密度,②能增加种群密度,且都受⑤的影响,死亡率和迁出率都能直接降低种群密度,但是迁出率不会受其他数量特征影响,因此①是死亡率,②为出生率,⑤为年龄结构,死亡率和出生率属于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A正确;
    B、③④分别是迁出率和迁入率,是春节前后,城镇人口数量的主要影响因素,B正确;
    C、⑤可以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因此⑤是年龄结构,它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年龄结构为增长型时,未来种群数量可能会增加,当年龄结构为稳定型时,未来种群数量可能会不变,当年龄结构为衰退型时,未来种群数量可能会减少,C正确;
    D、⑥会影响②出生率,但不影响死亡率,说明⑥是性别比例,“全面放开三胎”政策可以影响⑤年龄结构,但一般不会影响⑥性别比例,D错误。
    故选:D。
    13.D
    【解析】A、分析题图可知,单独培养时乙藻的数量先增多,后趋于稳定,故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A正确;
    B、混合培养时,甲依然呈“S”型曲线增长,但乙的数量逐渐减少,最后消失,可见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B正确;
    C、呈“S”型曲线的种群,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故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K2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C正确;
    D、混合培养时,因乙藻在12天数量接近于0,故营养物质减少、种内斗争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D错误。
    故选:D。
    14.B
    【解析】A、鸭子治蝗属于生物防治,A正确;
    B、蝗虫间的流行疾病是密度制约因素,B错误;
    C、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C正确;
    D、为及时监控和预报蝗灾,应定时调查蝗虫卵的密度,D正确。
    故选:B。
    15.D
    【解析】A、由表可知,该群落中在各基层均有相应物种生存,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其有利于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维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A正确;
    B、植物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鸟类的分布呈现垂直分层结构,栖息地和食物是主要影响因素,B正确;
    C、由表可知,黑鹎与白头鹎在冠上层生态位重叠度高,种间竞争激烈,C正确;
    D、白头鹎的生态位宽度最小,其较其他鸟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弱,D错误。
    故选:D。
    16.D
    【解析】A、塞罕坝的植物具有固碳供氧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错误;
    B、该地区高矮不一的冷杉是一个种群,不能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
    C、该地区所有的树、动物、微生物等全部生物构成了一个群落,C错误;
    D、塞罕坝的变迁的事例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正确。
    故选:D。
    17.C
    【解析】A、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为食,但大象粪所含的能量不属于大象所同化的能量,属于生产者的能量,因此该种蜣螂并没有获得大象所同化的能量,A错误;
    B、10%~20%是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而不是两个动物之间的传递效率,B错误;
    C、在农田中锄草,灭虫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C正确;
    D、对于自然生态系统来说,输入某生态系统的能量等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而对于人工生态系统来说,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和人工输入的能量,D错误。
    故选:C。
    18.B
    【解析】A、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A正确;
    B、消费者通过食物网(链)取食利用,将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B错误;
    C、扩大植被面积可以更好的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实现碳中和,C正确;
    D、二氧化碳排放增多导致气温升高属于物质循环,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D正确。
    故选:B。
    19.C
    【解析】A、变化的气温、布谷鸟的鸣叫声、桑叶的绿色中依次涉及温度、声音和光,这些都是物理形式,因此都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
    B、生态系统中,消费者能加快物质循环,B正确;
    C、布谷鸟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其能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错误;
    D、保护布谷鸟、戴胜等的根本措施是就地保护,即改善其生存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D正确。
    故选:C。
    20.C
    【解析】A、生态系统的稳态改变后,其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也会发生改变,在经过调节成为另一种稳态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群落演替,A正确;
    B、气候、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越大、自我调节能力越小,则临界点越低,否则越高,B正确;
    C、生态系统的稳态指的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各种生物的数量不是处于不变的状态,而是相对稳定的状态,C错误;
    D、人体的内环境稳态也可以用图中的模型解释,当内环境的稳态被破坏以后,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重新建立一个新的稳态,D正确。
    故选:C。
    21.2 d 生长素 促进 乙烯浓度和根的生长情况 根尖放在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等量蔗糖 并不是孤立发挥作用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生物体的生长发育 浸泡
    【解析】(1)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说明双子叶杂草比单子叶农作物对生长素敏感,即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2;选择d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既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同时又能促进单子叶农作物的生长。
    (2)据图分析,激素甲表示生长素,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激素乙是细胞分裂素,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看图可知: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萌动起的作用是促进。
    (3)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培养液,因变量是乙烯浓度和根的生长情况。对照组为取等量的根尖放在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该实验证明植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激素并不是孤立发挥作用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生物体的生长发育。
    (4)若类似物浓度较低,可用浸泡法,若类似物浓度高,则用沾蘸法。
    故答案为:
    (1)2 d
    (2)生长素 促进
    (3)乙烯浓度和根的生长情况 根尖放在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等量蔗糖 并不是孤立发挥作用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生物体的生长发育
    (4)浸泡学问题。组别
    例数
    鼻塞消失时间
    流涕消失时间
    嗜睡
    奥洛他定组
    31
    2.13
    3.03
    1(3.23)
    氯雷他定组
    31
    2.26
    2.90
    1(3.23)
    西替利嗪组
    31
    3.35
    3.52
    2(6.45)
    组别
    抗利尿激素浓度/(ng•L-1)
    醛固酮浓度/(ng•L-1)
    正常对照组
    19.83
    98.40
    急性发病组
    24.93
    122.82

    激素M(50μml/L)
    激素N(50μml/L)
    甲品种
    25%
    10%
    88%
    乙品种
    40%
    14%
    98%
    物种
    基层遇见率(×100%)
    生态位宽度
    冠上层
    冠中层
    冠下层
    小乔木层
    灌丛
    草丛
    地面
    黑鹎
    0.7651
    0.2159
    0.0159

    0.0031


    0.0970
    白头鹎
    0.8738
    0.0395
    0.0791

    0.0076


    0.0469
    栗背鹎
    0.3029
    0.5330
    0.1428
    0.0156
    0.0057


    0.2536
    灰眶雀鹛
    0.0050
    0.0930
    0.0710
    0.1176
    0.6785
    0.0146
    0.0203
    0.1740
    红头长尾山雀
    0.1579
    0.3276
    0.1574
    0.1538
    0.2033


    0.5813

    相关试卷

    重庆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探究题,识图作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抚顺市德才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辽宁省抚顺市德才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识图作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