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5惠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及答案(九科)
- 2025惠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惠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惠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惠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惠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2025惠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5惠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含解析,文件包含广东省惠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解析docx、广东省惠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卷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说明:
1.本试题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卷面成绩60分,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卷面成绩40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位置,非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对应答题区域作答。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年8月12日夜间,我国多地出现极光与流星罕见同框的星空盛宴,游客们纷纷用相机、手机记录下这独特时刻。完成下面小题。
1. 流星和极光现象( )
A. 均由太阳活动引起B. 活动周期均为11年
C. 均只发生于夜晚D. 均发生高层大气
2. 我国观看这场星空盛宴最佳地点是( )
A. 西藏拉萨B. 上海市C. 北疆阿勒泰市D. 海南省海口市
【答案】1. D 2. C
【解析】
【1题详解】
流星是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燃烧产生的现象,极光是太阳活动产生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在极地地区与高层大气相互作用形成的,均发生在高层大气,D正确;流星现象与太阳活动无关,A错误;流星现象没有11年的活动周期,B错误;流星和极光都能在白天发生,只是由于白天大气散射太阳光,流星和极光不易被看到,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极光是太阳活动产生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在极地地区与高层大气相互作用形成的,故极光通常出现在中高纬度地区。西藏拉萨和上海位于中低纬度,海南省海口地处低纬度地区,均看不到极光,排除ABD;北疆阿勒泰地处我国纬度较高、海拔更高的地区,相对其他选项地点,更有可能看到极光,C正确。故选C。
【点睛】极光是太阳风在吹过地球时,受到地球磁场影响,行径发生偏折,在磁场两级附近同地球大气粒子产生作用而形成的。
2012年,科学家在内蒙古乌达地区发现了距今约3亿年的原位埋藏化石森林,以树蕨类、原始松柏类植物为主。据推测其形成是因火山爆发,巨量的火山灰沉降到地面,将整片森林就地掩埋。完成下面小题。
3. 上述化石森林所在地层的地质年代可能是( )
A. 前寒武纪B. 寒武纪C. 二叠纪D. 第四纪
4. 与经搬运沉积形成的化石相比原位埋藏化石( )
A. 保存有机残留物B. 可复原群落完整形态
C. 记录古环境信息D. 可揭示生物演化特点
【答案】3. C 4. C
【解析】
【3题详解】
由材料“科学家在内蒙古乌达地区发现了距今约3亿年的原位埋藏化石森林,以树蕨类、原始松柏类植物为主”可知,3亿年前为古生代末期二叠纪,此时蕨类植物繁盛,开始出现裸子植被,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原位埋藏化石森林说明当时该地区的环境是温暖湿润,适宜大量植物生长,从而原位埋藏化石可以记录古环境信息,而经搬运沉积形成的化石无法直接反映地区环境,C正确;两类化石均可以保存有机残留物、揭示生物演化特点,排除AD;目前的技术还不足以复原群落完整形态,B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球的历史从时间来讲,由老到新为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从植物来讲,由老到新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从动物来讲,由老到新为无脊椎动物、有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时代。
城镇化使人口、建筑高度聚集,引发生态环境问题。合理的城市建筑布局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图示意1961~2021年上海年平均气温分布(单位:℃),完成下面小题。
5. 图示反映城市存在( )
A. 交通拥挤B. 大气污染C. 热岛效应D. 城市内涝
6. 下列有利于利用热力环流缓解城市生态问题的建筑布局是( )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答案】5. C 6. C
【解析】
【5题详解】
据图所示市中心的气温最高,等温线数值由市中心向外围降低,说明气温由城市中心向四周郊区降低,城市由于人口密度大、建筑密度高,工业集中,造成气温与周围郊区出现明显差异的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C正确,图示与交通、大气、城市内涝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BD。故选C。
【6题详解】
工业区大气污染严重,结合城市风的形成,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城市把污染的大气带到市区,加剧城市生态问题,①错误;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城市,位于中间的林带可以起到净化空气,可缓解城市生态问题,③正确;②与④作比较,④城市外侧楼层高,中间低,会阻挡城市风,通风效果差,污染物不易扩散,加剧城市生态问题,而②相反,故②正确,④错误。故选C。
【点睛】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市区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郊区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市区气压较低,郊区气压较高,气流由郊区流向市区。
霜冻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的一种气象灾害。喷水雾和熏烟法是防御霜冻的常见应急措施,可有效缓解霜冻危害。图示意某农业园区喷水雾的防霜冻效果。完成下面小题。
7. 喷水雾后( )
A. 夜间气温下降加快B. 夜间降温幅度减小
C. 日出后气温回升加快D. 夜间降温幅度增大
8. 喷水雾和熏烟法防霜冻的原理是( )
A 增强地面辐射B. 减弱太阳辐射
C. 增强大气逆辐射D. 减弱温室效应
9. 与熏烟法相比,喷水雾防霜冻的优势是( )
A. 设备简单B. 操作方便C. 生态环保D. 效果持久
【答案】7. B 8. C 9. C
【解析】
【7题详解】
喷水雾后,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水汽可以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夜间气温下降更慢,降温幅度减小,AD错误、B正确;日出后,太阳辐射增强,喷水雾对日出后气温回升影响不大,C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喷水雾和熏烟法都能增加大气中的水汽或烟尘等杂质,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强夜间的大气逆辐射,起到保温作用,增强了温室效应,从而减轻霜冻危害,C正确、D错误;地面辐射主要与地面温度等有关,喷水雾和熏烟法不能增强地面辐射,A错误;减弱太阳辐射会降温温度,B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与熏烟法相比,喷水雾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悬浮颗粒物等污染物,更为生态环保,C正确;熏烟法不需要专门设备,操作方便,AB错误;熏烟法和喷水雾防霜冻效果持续时间都较短,D错误。故选C。
【点睛】人造烟雾是为了提高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量,夜间大气逆辐射增强,起到保温作用。
我国古代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利用朴素生态学思想管理水资源,为缓解洪涝灾害积累了宝贵经验。下图所示的洛阳古代都城引谷水入城,顺应地势布局引水渠道,水道与城内的排水沟、渗井、池沼、园林、绿道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家家流水、户户园林的网络系统。完成下面小题。
10. 洛阳古城构建城市水网过程中,影响较小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地表径流B. 地下径流C. 下渗D. 降水
11. 古城中的池沼主要用于( )
①蓄洪②发电③供水④漕运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12. 洛阳古城理水智慧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启示是( )
A. 降低建筑密度B. 减少硬化地面
C. 加固河流堤坝D. 恢复河流连通性
【答案】10. D 11. A 12. B
【解析】
【10题详解】
由材料“图所示的洛阳古代都城引谷水入城,顺应地势布局引水渠道,水道与城内的排水沟、渗井、池沼、园林、绿道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家家流水、户户园林的网络系统”,通过“排水沟”,能将雨水及时排入江河中,有效减少了地表径流,对地表径流影响较大,A错误,通过渗井、园林、绿道可增加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对下渗和地下径流影响较大,BC错误;降水主要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在人类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很小,D正确。故选D。
【11题详解】
池沼能在雨季将大量雨水吸收并储存,减缓洪水的流速,降低洪峰位,同时在旱季将储存的水释放,提供水源,①正确;洛阳池沼地势低洼,落差小,水能资源不丰富,无法发电,②错误;洛阳池沼地势低洼,可以汇水蓄水,为城市供水,③正确;池沼水量太少,无法进行航运,④错误。①③正确,故选A。
【12题详解】
渗井、池沼、园林、绿道都能增加地表水下渗,而城市硬化路面会导致地表水下渗少,从而易引发城市内涝问题,B正确;理水智慧不涉及建筑物的密度,对城市建设没有启示,A错误;加固河流堤坝和恢复河流连通性不是城市建设注重的方面,CD错误。故选B。
【点睛】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
图示意河北省秦皇岛海岸带浅滩海域表面水温和盐度年内变化特征。完成下面小题。
13. 该海域的最快降盐期为( )
A. 2~4月B. 4~6月C. 6~8月D. 9~11月
14. 影响温度曲线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 降水B. 蒸发C. 太阳辐射D. 洋流
【答案】13. C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6-8月盐度下降且曲线斜率最大,故该海域此时盐度下降最快,C正确;2-4月和9-11月盐度上升,4-6月先升后降,排除ABD。故选C。
【14题详解】
读图联系已学可知,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该海域水温高,冬季正午太阳小、太阳辐射弱,水温低,因此影响温度曲线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太阳辐射,C正确;降水和蒸发主要影响盐度,对海水温度影响较小,AB错误;洋流一般不会影响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D错误。故选C。
【点睛】海水的性质:1.影响海水温度变化因素:纬度:海水温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洋流:暖流流过海区温度比同纬度高,等温线向高温度弯曲;寒流反之。海陆分布:由于海水热容量大,陆地等温线一月份向南弯曲,海洋等温线向北弯曲;7月反之。季节:同海区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海水深度:海水温度因海深而有变化,1000m以下变化小。2、影响海水盐度因素:蒸发量与降水量:副高海区盐度高,赤道海区盐度稍低。径流:北纬60°海区比南纬60°海区盐度低,长江口夏季盐度低。洋流:暖流流过海区盐度较高,寒流反之。海域封闭度:红海盐度高(副高,降水少,气温高蒸发量大;无径流汇入;海域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换少。波罗的海盐度低(温带海洋性气候,多云多雨;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大量径流汇入,海域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换少)。
图为某次大风天气的海平面气压场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示区域最大气压值可能为( )
A. 1030hPaB. 1034hPaC. 1038hPaD. 1040hPa
16. 图示区域风速最大的城市是( )
A. 北京B. 乌鲁木齐C. 沈阳D. 福州
17. 图示时刻,北京的风向为( )
A. 西北风B. 东北风C. 西南风D. 东南风
【答案】15. C 16. B 17. B
【解析】
【15题详解】
读图,依据已知等压线数值可计算,图中等压线差值为5hPa。 等压线最大数值为1035hPa,该闭合等压线内气压更高,为(1035,1040)hPa,结合选项可知,图示区域最大气压值可能为1038hPa,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6题详解】
同一幅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读图可知,选项中四个城市中,乌鲁木齐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因此风力最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7题详解】
读图,北京北侧气压高、南侧气压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北向南(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向右偏(30°-45°),形成东北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风向画法:先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画风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和向左偏;近地面偏转30°-45°,与等压线斜交,高空偏转90°与等压线平行。
在河流入海河段,河水水位会随着潮汐变化,这一河段被称为感潮区。感潮区范围并非固定,而是会随着径流量、海平面位置等因素变动。近十多年来,长江感潮区范围往上游方向移动。下图示意9月某日长江感潮区河段四地河水水位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8. 潮汐形成,主要因为( )
A. 天体引力B. 地球自转C. 海湾形态D. 风力驱动
19. 四地中离河口最近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20. 近十多年来,长江感潮区范围上移,主要因为( )
①河流径流减少②河流径流增大③海平面上升④海平面下降
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答案】18. A 19. D 20. A
【解析】
【18题详解】
潮汐是海水在日、地、月引力作用引起的水位周期性涨落现象。故天体引力是潮汐形成的主要形成,A正确;地球自转、海湾形态、风力驱动等对潮汐形成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CD。故选A。
【19题详解】
由材料“在河流入海河段,河水水位会随着潮汐变化”可知,离河口越近,受潮汐影响越大,水位变化越明显。读图,观察图中四地河水水位变化,④地水位变化幅度最大,说明其受潮汐影响最显著,所以离河口最近的是④地,D正确,排除ABC。故选D。
【2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感潮区范围并非固定,而是会随着径流量、海平面位置等因素变动。当长江径流量减少时,河水对海水的顶托作用减弱,海水更容易倒灌,使得感潮区范围往上游方向移动,反之,河流径流增大,河水对海水的顶托作用增强,会抑制海水倒灌,感潮区范围应向下游移动,①对、②错;海平面上升,会使海水更容易向内陆推进,导致感潮区范围上移,而海平面下降,海水向内陆推进的动力减弱,感潮区范围应向下游移动,③对、④错。综上所述,A正确,排除BCD。故选A。
【点睛】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使海洋水面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被称为潮汐。一般把白天出现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出现的海水涨落称为“汐”。
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图中甲地貌为( )
A. 石笋B. 石钟乳C. 石柱D. 石林
22. 喀斯特地貌常见于我国( )
A. 黄土高原B. 青藏高原C. 云贵高原D. 内蒙古高原
23. 与喀斯特地貌发育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A. 岩石、光照B. 岩石、地形C. 气候、土壤D. 岩石、水文
【答案】21. B 22. C 23. D
【解析】
【21题详解】
读图,由天窗可知,图示喀斯特为地下喀斯特,石林为地表喀斯特,D错误;甲位于溶洞顶部,石钟乳是从溶洞顶部向下生长的碳酸钙堆积物,故甲是石钟乳,B正确;石笋位于溶洞底部,是由溶洞底部向上生长的碳酸钙堆积物, 石柱是石钟乳和石笋相连形成的,均不位于溶洞顶部,AC错误。故选B。
【22题详解】
联系已学可知, 在我国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分布最普遍,C正确;黄土高原是黄土地貌,A错误;青藏高原主要是冰川地貌,B错误;内蒙古高原是我国最平坦的高原,基本没有喀斯特地貌,D错误。 故选C。
【23题详解】
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岩石在流水的溶蚀和淀积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岩溶地貌,因此喀斯特地貌发育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岩石、水文,与气候、地形有关,与光照、土壤无关,D正确,排除ABC。故选D。
【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地表地貌多溶沟和石芽、天坑和竖井、溶蚀洼地和溶蚀谷地、干谷、峰林、峰丛、孤峰、天生桥;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的裂隙溶蚀扩张而形成的地下洞穴,溶洞中有许多奇特景观,如石笋、石柱、石钟乳、石幔等。
矮大黄(图所示)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典型植物,野生品种多生长于海拔700~2000米或以上的山坡地。当地植物为适应干旱环境多进化出细小针形叶片,而矮大黄却叶片宽大,叶面凸凹不平,纵横交错的纹理形成条条“沟壑”。完成下面小题。
24. 根据矮大黄的生长环境,推测其( )
A. 耐水淹B. 喜高温C. 耐低温D. 忌光照
25. 矮大黄叶片特征有利于( )
A 减少蒸腾B. 收集雨水C. 反射光照D. 快速排水
【答案】24. C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矮大黄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典型植物,野生品种多生长于海拔700~2000米或以上的山坡地,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且野生矮大黄生存地区海拔高气温低,说明矮大黄应喜凉爽、干燥气候,耐寒性强,AB错误,C正确;野生矮大黄生存地区海拔高且降水少,晴天多,空气稀薄,光照强,因此矮大黄应喜光,D错误。故选C。
【25题详解】
矮大黄叶片宽大,叶子的表面结构类似于沟壑,可以帮助植物收集稀少的降雨,当降雨时,细小的水流会被叶片的深沟引导流入根部正中心,更好地适应干旱环境,B正确,D错误;矮大黄叶片宽大有利于植物蒸腾,A错误;矮大黄叶片特征对光照的影响较小,排除C。故选B。
【点睛】植物在生活的过程中始终和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植物从分布、形态等各方面都打下了环境的烙印,是反映环境的一面镜子。
研究人员对浙江某地小流域具有特色的林地(杨梅林、竹林)和耕地(农田、坡耕地)开展连续野外观测实验,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降雨—入渗规律。图示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水下渗量与下渗率(下渗量占降水量的比例)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26. 同等降雨强度下,水下渗量从大到小依次为( )
A 农田、坡耕地、杨梅林、竹林B. 杨梅林、农田、坡耕地、竹林
C. 杨梅林、农田、坡耕地、竹林D. 农田、杨梅林、坡耕地、竹林
27. 农田下渗率较高,主要因为( )
①作物根系发达,蓄水能力强②翻耕频繁,土壤疏松
③农田地形平坦,水流流速慢④砾石较多,利于下渗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
【答案】26. D 27. B
【解析】
【26题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不论哪种降水强度,农田在所有下垫面类型中,下渗量都最高,其次分别是杨梅林、坡耕地,竹林的下渗量最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7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田主要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区域,因此受人类影响较大,如播种、翻耕、除草、施肥等,因此土壤比较疏松,空隙较大,利于下渗,,②在正确。结合农业区位因素可知,农田大多选址在地形平坦处,因此地形平坦处流速较慢,下渗时间更充分,下渗率更高,③正确。浙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土壤以红壤为主,土壤质地黏重,砾石较少,④错误;降水多,该地区低洼易涝,作物根系发育不良,①错误。故选B。
【点睛】下渗概念:雨水降落在土壤表面上,在分子力、毛管力和重力作用下,进入土壤孔隙,被土壤吸收,补充土层缺乏的水分,最终渗透至地下水层的现象。 降水特性(持续或间歇性、降水强度、降水量、降水历时) (1)间歇性和强度小的降水,最有利于下渗发生 (2)降水历时越长,下渗时间越长,下渗的水量越多 地表性质(土壤质地(冻土、沙质土)、下垫面性质(硬化地面、植被覆盖))
冰湖溃决洪水指冰湖水体因坝体垮塌,瞬间泄洪形成的突发性洪水(图所示)。青藏高原东南部尼都藏布流域平均海拔6000m以上,该区年均气温-0.2℃,最高月均气温9℃。当前气候背景下,尼都藏布流域冰川和冰湖周边的地形地貌发生着动态演变,冰湖边坡失稳已成为冰湖溃决的重要原因之一。完成下面小题。
28. 近几十年来尼都藏布流域崩塌体增多,主要原因是( )
①全球气候变暖②风沙活动频繁
③冻融作用频繁④地势起伏变小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29. 造成坝体垮塌的外力作用是( )
A. 冰川侵蚀B. 风力侵蚀C. 流水侵蚀D. 海浪侵蚀
30. 监测流域冰川及冰湖周边的地貌变化,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 地理信息系统
C. 数字地球D. 遥感技术
【答案】28. B 29. C 30. D
【解析】
【2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尼都藏布流域冰川和冰湖周边的地形地貌发生着动态演变,冰湖边坡失稳已成为冰湖溃决的重要原因之一。全球气候变暖,季节性冻土消融加剧,冰湖边坡失稳,从而使得崩塌体增多,①正确;青藏高原东南部都藏布流域平均海拔6000m以上,气候高寒,降水相对较少,风沙活动并不频繁, ②错误;该区域年均气温-0.2℃,最高月均气温9℃,昼夜温差大,冻融作用频繁,使岩石反复冻融,破碎剥落,增加了崩塌体,③正确;近几十年来,区域整体地势起伏不会变,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9题详解】
冰川侵蚀一般形成U形谷等地形,对冰湖坝体垮塌影响较小,A错误;风蚀作用在该区域相对较弱,且风蚀很难直接导致坝体垮塌,B错误;冰湖水体因坝体垮塌瞬间泄洪形成洪水,说明坝体垮塌前,冰湖有一定蓄水,水对坝体有长期的侵蚀作用,流水侵蚀会使坝体结构变松散,最终导致垮塌,C正确;该区位位于内陆,不存在海浪侵蚀,D错误。故选C。
【30题详解】
遥感技术可获取大面积的地表信息,通过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对比,能监测流域冰川及冰湖周边的地貌变化,D正确;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用于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对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等,数字地球就是数字化的地球,都不能监测地貌变化,ABC错误。故选D。
【点睛】遥感技术(RS)通过卫星、航空器和无人机等载具获取地表信息,具有获取数据便捷、信息获取面广、非破坏性观测和数据更新快等特点。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集成处理、管理、分析空间数据的信息系统,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能力和丰富的空间数据分析功能。全球定位系统(GPS)提供实时、动态、精确的空间位置坐标数据,用于测时、测速,为GIS提供重要的实时、动态、精确获取空间数据的方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藏米林县年降水量约640毫米,冬春季多大风。在该县丹娘乡的雅鲁藏布江北岸山麓,有一个高约百米的沙丘,叫丹娘沙丘。图左为丹娘沙丘位置示意图,图右为米林县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描述丹娘沙丘所在河谷的特征。
(2)判断沙丘所在河谷段的主导风向,并说明理由。
(3)简述丹娘沙丘的形成过程。
【答案】(1)河谷较宽阔;谷底较平坦;两侧谷坡陡峭,相对高度大。
(2)风向:东南风(偏东风)。理由:沙丘为风力堆积地貌,其分布在山地东南坡;沙丘应位于沙源地下风向;江心沙洲为沙丘主要沙源地,其位于沙丘的东南方向。
(3)冬春季节降水少,江心沙洲大面积露出水面,提供沙源;冬春季风力大,挟带泥沙搬运;受山地阻挡,风力减弱,泥沙(在山麓)堆积形成沙丘。
【解析】
【分析】本题以等高线地形图为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沙丘的形成、河谷特征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素养的培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沙丘所在的河谷较其他河段河谷宽阔;河道中有沙洲,说明水位较浅,河底较为平坦;等高距为500米,说明两侧谷坡坡度大,相对高度大。
【小问2详解】
沙丘为风力沉积地貌。读图可知,沙丘位于位河谷的西北岸、山地的东南坡;而沙丘的东南方向,江中有面积较大的沙洲分布,江心沙洲为流水沉积地貌,其沉积的泥沙松散、成为河岸沙丘的主要沙源地;由于沙丘位于沙源地的下风向,故该河谷的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小问3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丹娘沙丘的沙源来自江心的沙洲。读右图可知,冬春季节降水少,江水水位低,江心沙洲大面积露出水面,裸露的沙滩成为丹娘沙丘的沙源地,提供了大量的沙源物质;由材料可知,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东南风将大量的沙尘吹往丹娘沙丘所在位置,受山地的阻挡,风力减弱,风中挟带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沙丘。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东省万山岛是珠江口外典型的花岗岩岛屿,面积仅8km²,受外力侵蚀影响大,基岩裸露,植被稀疏,年平均降水量1700~1800mm,然而岛上淡水资源匮乏,仅推船湾等局部区域含有较丰富地下水。随着岛屿经济开发,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增大,水资源不足问题亟待解决。图左示意万山岛地理位置及其地形,图右为推船湾A—A’沿线地质剖面图。
(1)分析万山岛淡水资源匮乏的自然原因。
(2)分析推船湾有利于地下水聚集的条件。
(3)为缓解万山岛水资源不足问题,请你提出合理措施。
【答案】(1)岛屿面积小,蓄水空间不足;地形(以丘陵为主)起伏较大,地表水难以滞留(易排入海);河流欠发育,少且短小,不利蓄水;基岩裸露,植被稀疏,下渗少,地下水不丰富。
(2)中部地势较矮,有利于径流汇聚;松散沉积物及中风化层较厚,且中风化层多裂隙,利于地表水下渗存储;底部致密基岩构成隔水层,减少地下水流失。
(3)修建水库、河塘等拦蓄工程,收集雨水;植树种草,增加植被,提高涵养水源能力;海水淡化;万山岛离大陆较近,可从岛外运送淡水;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广东省万山岛地理位置及其地形图及推船湾A—A’沿线地质剖面图为背景,设置3小题,涉及水资源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万山岛面积仅8km²,陆地面积狭小,蓄水空间有限;从左图中可知,岛屿海拔不足500米,等高线密集,以丘陵为主,地形起伏较大,降水后地表径流流速快,迅速流入海洋;岛屿狭小且地形起伏较大,不利于河流发育,河流少且短小急促,不利于不利于地表淡水的蓄积;由材料可知,基岩裸露,植被稀疏,岩石透水性差,下渗的水量有限,植被稀疏,截留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下渗的能力弱,使得大量降水直接流失。
【小问2详解】
读左图可知,推船湾区域相对低洼,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容易向该区域汇聚,为地下水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补给;从推船湾A—A'沿线地质剖面图看,该区域自上而下依次分布有松散沉积物质层、中风化层和基岩层,松散沉积物和中化风层的厚度较大,且中风化层多裂隙发育,这些都利于地下水的下渗和聚集;底部基岩层致密不利于地下水的下渗,形成隔水层,减少了地下水的流失。
小问3详解】
解决水资源不足一般分开源和节流措施。开源方面:由材料可知,该岛年平均降水量1700~1800mm,因此可在岛上合适位置修建小型水库、河塘等,拦蓄降水,增加地表淡水的储存量;利用海岛周边丰富的海水资源,建设海水淡化设施,将海水转化为淡水;针对岛上基岩裸露,植被稀疏的情况,还可植树种植,提高植被覆盖率,提高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地下水;由左图可知,该岛距离大陆仅26.5km,还可从大陆运送淡水。节流方面:推广节水技术,使用节水器具,如节水马桶、节水型水龙头等,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淮安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含解析,文件包含江苏省淮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江苏省淮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南平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含解析,文件包含福建省南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地理试卷含解析docx、福建省南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地理试卷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深圳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含解析,文件包含广东省深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广东省深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