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测试(新教材新高考)
- 第35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稳定性(第二课时)(讲义)-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新教材新高考) 课件 0 次下载
- 第36讲 人与环境(专练)-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新教材新高考) 课件 0 次下载
- 第36讲 人与环境(讲义)-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新教材新高考) 课件 0 次下载
- 第37讲 传统发酵技术和发酵工程及其应用(专练)-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新教材新高考) 课件 0 次下载
- 第37讲 传统发酵技术和发酵工程及其应用(课件)-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新教材新高考) 课件 0 次下载
第36讲 人与环境(课件)-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新教材新高考)
展开
这是一份第36讲 人与环境(课件)-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新教材新高考),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课标要求,知识构建,内容概览,考点训练,易错辨析,最有效的保护,生态工程,高考真题演练,教材深挖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八单元 稳态与调节 第36讲 人与环境
1.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荒漠化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威胁,同时也对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2.概述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尝试提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合理化建议3.举例说明根据生态学原理、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和技术,达到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的目的,使特定区域中的人和自然环境均受益
考点一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知识点一 生态足迹知识点二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知识点三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考点二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知识点一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3个层次的内在 关系知识点二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知识点三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知识点四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考点三 生态工程知识点一 关注生态工程建设知识点二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知识点三 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判断方法技巧 知识点四 生态工程实例分析
归纳总结+易错辨析+教材隐性知识+拓展延伸
1.什么是生态足迹?如何换算?生态足迹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2.人类的生态足迹越大说明什么?生态足迹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为什么食用牛肉会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要大?4.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是不是人均生态足迹就小呢?5.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有哪些呢?6.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成因?危害?防治措施?7.生物多样性的概念?3个层次?生物多样性的3个价值?举例?间接价值的体现?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8.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什么?哪种措施是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9.生态工程的优点?基础?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的种类、意义、实例。
希望我们一轮复习能够持续精进!—— 自主梳理课本(选必二)4.1-4.3
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料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面积。
考点一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吸收化石燃料排放的CO2所需的森林面积
∣ 建设用地 ∣表示交通设施、住房、工业建筑物、水电库区等人类基础设施所占用的土地面积。
∣ 碳足迹 ∣表示扣除海洋对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所需的森林面积。
∣ 林地 ∣表示生产木材、纸浆、薪柴等林木产品所需的林地面积。
∣ 渔业用地 ∣表示支持水产品生产所需的水域面积。
∣ 耕地 ∣表示用来种植人类消费的作物、油料、橡胶以及生产牲畜饲料等农产品所需的农田面积。
∣ 草地 ∣表示生产肉、奶、毛、皮等畜牧产品所需的草地面积。
问题1:人类的生态足迹越大说明什么?生态足迹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①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为减小生态压力,应减少生态足迹的值。
②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
养牛比种菜排放更多CO2
【教材隐性知识】源于选择性必修2 P83“旁栏思考”:食用牛肉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要大的原因是?
①牛处于第二营养级,蔬菜处于第一营养级,而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食用牛肉消耗的资源多。②养牛与种植蔬菜相比,前者释放的CO2多,所需要的林地面积和水域面积也就越大。
1.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面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建立生态农业的目的就是扩大人类的生态足迹和加大对资源的利用B.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人类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C.提高能量利用率、调整能量流动关系等可有效减小生态足迹D.生态足迹是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目前的可持续发展状态的重要指标
建立生态农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知识点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人口的持续增长,给__________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
1.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
(1)人口基数大(2)人均资源少(3)城市化和老齡化加速(4)生态足迹大
1983年起,开始实行计划生育
2021年放开三胎政策
【教材隐性知识】源于选择性必修2 P88“练习与应用·概念检测1”:人口增长带来的环境压力及人口停止增长或负增长带来的问题(连线)
知识点三、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类型及形成原因、危害、防治措施
2.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特点:
3.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影响:
对生物圈的 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 。
4.水污染的类型污染类型:
水体中富含N、P等矿质元素
异养型生物繁殖,水体缺氧,鱼、虾等水生生物死亡,进而使河水变黑、发臭
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
较高营养级生物体内的重金属等浓度较高
藻类大量繁殖、水体浑浊度增加,进一步加剧水质恶化,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1.生态足迹中的碳足迹表示扣除海洋对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所需的森林面积。(选择性必修2 P83图41)( )2.我国目前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但我国依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未来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还将加速。(选择性必修2 P84正文)( )3.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温室效应加剧,地球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许多生物的生存产生威胁。(选择性必修2 P86图42)( )4.最为常见的环境污染是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酸雨。(选择性必修2 P86图42)( )
2.下列关于大气层中臭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臭氧能吸收紫外线和X射线 B. 臭氧减少会导致人类皮肤癌患者增加 C. 臭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D. 避免臭氧层破坏需要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
臭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
3.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臭氧层能降低太空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B.人类活动对大量野生生物的灭绝没有影响 C.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 D.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受到严重干扰
人类活动可能会造成大量野生生物的灭绝
生物圈内 ,它们所拥有的 以及各种各样的 ,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考点二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知识点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3个层次的内在关系
2.生物多样性3个层次的内在关系
知识点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促进生态系统基因流动和协同进化
目前人们尚不太清楚的价值
注意: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固碳、供氧
森林和草地具有防风固沙、水土保持作用
湿地可以蓄洪防旱、净化水质、调节气候
(1)植物净化空气__________(2)人工湿地涵养水源_________(3)农田能够提供粮食_________(4)模拟鸟类外形研制飞机_________(5)触景生情诗兴大发_________(6)一种不知名的昆虫_________(7)人参中提取人参苷_________(8)一种不知名的野草_________(9)画家旅游时即兴泼墨_________(1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________(11)猎豹的追赶使羚羊的奔跑能力增强________
1.写出以下例子对应的生物多样性价值
知识点三、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1)概念: 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等。(2)意义: 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知识点四、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
如:建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3.利用生物技术保护濒危物种:
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基因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我国还利用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加强对珍惜、濒危物种的保护。
破坏地球生态环境的速度
使每个人都能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自觉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为和习惯。
1.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多样化,还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等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多样性。(选择性必修2 P90正文)( )2.生态系统在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体现了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选择性必修2 P91正文)( )3.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选择性必修2 P92正文)( )4.人类活动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使得某些物种的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选择性必修2 P93正文)( )
2.为防止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程度加深,我国将川、陕、甘三省的野生大熊猫种群高密度区、主要栖息地、局域种群遗传交流廊道等80多个保护区有机整合,形成一片基本相互连接起来的大熊猫国家公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科学家对大熊猫进行的科学研究主要体现其直接价值 B.大熊猫在国家公园内的不同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C.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设立是对其进行保护的最有效措施 D.国家公园的建立避免了栖息地破碎化对基因交流的阻碍
大熊猫在多个保护区的不同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而水平结构属于群落的结构特征
3.为加大对濒危物种绿孔雀的保护,我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促进了绿孔雀种群数量的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促进了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 B.提高出生率是增加绿孔雀种群数量的重要途径 C.绿孔雀成年雄鸟在繁殖期为驱赶其他雄鸟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 D.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是保护绿孔雀的有效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
4.白鲟、白鳍豚、长江鲥鱼等长江特有鱼类已宣布功能性灭绝(数量非常少,自然情况下难以维持繁殖),为保护和恢复长江生物多样性,相关部门制定了10年内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的方案。下列关于长江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长江鱼种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鱼种与非生物环境协同进化的结果 B.长江鱼种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捕捞、水域污染等人类活动的干扰破坏 C.长江禁渔方案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D.单纯禁渔难以避免长江某些特有物种彻底灭绝的风险
长江鱼种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生态工程是人类学习自然生态系统"智慧"的结晶,是生态学、工程学、系统学、经济学等学科交叉而产生的应用学科。
生态工程旨在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问题。
遵循生态学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毁林种地、围湖造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方式, 正在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
考点三 生态工程
知识点一、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知识点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知识点三、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判断方法技巧
1.强调物质循环、废物利用、减轻环境污染→循环原理。2.体现物种多,营养关系复杂→自生原理。3.强调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涉及环境承载力→协调原理。4.涉及自然、经济和社会整个系统,如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整体原理。
1.常见生态工程实例快速准确判断所遵循的原理①无废弃物农业——遵循 原理。②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层次——遵循 原理。③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华——违背______原理和______原理。④前面造林,后面砍树——违背 原理。⑤草原确定合理载畜量,不能过度放牧——遵循 原理。⑥单一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稳定性低,易爆发虫害——违背 原理。⑦湿地的破坏,水体的污染———违背 原理。⑧引种时考虑是否适应环境——遵循 原理。⑨在进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时,既号召农民种树又要考虑农民生活问题——遵循 原理。
知识点四、生态工程实例分析
1.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有效选择畜、鱼等多种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
利用了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增加了就业和经济收入,解决了社会问题
北京郊区的某村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工程
根据原湿地中物种的分布情况引入动植物
减少人类的干扰、依靠其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江西鄱阳湖生态恢复工程、厦门筼筜湖生态恢复工程
湿地的缩小和环境污染以及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
3.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
人工进行地表覆盖、植被恢复
根据环境引入当地土著物种
搞好矿区经济的同时,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
赤峰市元宝山矿区生态恢复工程
矿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和重金属污染
【教材隐性知识】教材隐性知识:源于选择性必修2 P100图4-12,该图充分体现了“循环经济”原则,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通过系统设计实现不断循环,使前一个环节产生的废物尽可能地被后一个环节利用
【教材隐性知识】教材隐性知识:源于选择性必修2 P101图4-13,该图体现了_________原理,此原理建立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必要基础。
对系统成分的性质及相互关系充分了解的基础上
1.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多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选择性必修2 P99正文)( )2.由生物组分而产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就是系统的自生。(选择性必修2 P99正文)( )3.要维持系统的自生,就需要创造有益于生物组分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它们形成互利共存关系的条件。(选择性必修2 P99正文)( )4.“无废弃物农业”充分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协调原理。(选择性必修2 P100正文)( )
2.张家港湾”是长江江海交汇的第一道湾,该生态提升工程致力于勾勒港城最美江滩。通过生态修复滩涂湿地,彻底改变过去化工围江、砂石围江、码头围江的乱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建立该生态工程需要遵循协调、自生、整体等生态学原理 B.该生态工程能有效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取得的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大 于间接价值 C.改造过程中该区域的生物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物种的丰富度有所增加 D.“张家港湾”生态修复后的滩涂湿地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显著增强
该生态工程能有效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取得的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
3.为推动洪湖水环境治理,近年来对洪湖实施湖区拆除养殖围网的措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从围网养殖到拆除围网,洪湖生物群落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围网养殖增加了水体中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含量,加速了水体的富营 养化进程 C.富营养化的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藻的种类和数量增加 D.拆除养殖围网后鼓励渔民发展生态养殖,符合生态工程中的整体原理
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含量增加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但种类不一定增加
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此全国各地不断形成各式的立体农业(如果树—草菇立体农业)和发展各种模式的生态农业(如蔗基鱼塘)以及系列的生态工程建设,在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之间,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果树—草菇立体农业运用种群的空间结构原理,能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B.蔗基鱼塘生态农业模式中的食物链只是物质传递链,而不作为能量传递链C.蔗基鱼塘生态农业模式在提高能量传递效率的同时,又减轻了环境污染D.系列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体现了群落的空间结构,能充分利用空间及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和光照等资源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进行的
蔗基鱼塘等生态农业模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在提高能量利用率的同时,又减轻了环境污染
1.(2024·湖北·高考真题)据报道,2015年到2019年长江经济带人均生态足迹由0.3212hm2下降至0.2958hm2,5年的下降率为7.91%。人均生态承载力从0.4607hm2下降到0.4498hm2,5年的下降率为2.37%。结合上述数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长江经济带这5年处于生态盈余的状态B.长江经济带这5年的环境容纳量维持不变C.长江经济带居民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有利于生态足迹的降低D.农业科技化和耕地质量的提升可提高长江经济带的生态承载力
生态承载力是指某区域在一定条件下区域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应能力,生态承载力下降,所以这五年的环境容纳量改变
2.(2023·浙江·高考真题)自从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以来,“酸雨”在我国发生的频率及强度都有明显下降。下列措施中,对减少“酸雨”发生效果最明显的是( ) A.大力推广风能、光能等绿色能源替代化石燃料 B.通过技术升级使化石燃料的燃烧率提高 C.将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集中排放 D.将用煤量大的企业搬离城市中心
通过技术升级使化石燃料进行脱硫处理能起到缓解酸雨的作用,但提高燃烧率的效果不明显
将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集中排放并不能起到减少引起酸雨的气体排放量,因而对减少酸雨发生效果不明显
酸雨的产生具有全球性,因而将用煤量大的企业搬离城市中心依然无法减少煤量的使用,因而不能起到相应的减少酸雨的效果
3.(2024·贵州·高考真题)孑遗植物桫(suō)椤,在贵州数量多、分布面积大。调查发现,常有害虫啃食桫椤嫩叶,影响桫椤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桫椤的植株高度不属于生态位的研究范畴 B.建立孑遗植物桫椤的基因库属于易地保护 C.桫椤有观赏性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 D.能量从桫椤流向害虫的最大传递效率为20%
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杪锣有观赏性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营养级之间的,桫椤本身不能独占一个营养级,害虫也不可以,他们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能说是最大为20%
4.(2024·湖南·高考真题)湿地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是绿水青山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城市地区建设人工湿地可改善生态环境B.移除湖泊中富营养化沉积物有利于生态系统的恢复C.移栽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D.气温和害虫对湿地某植物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有关
气温等气候因素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5.(2024·吉林·高考真题)弗兰克氏菌能够与沙棘等非豆科木本植物形成根瘤,进行高效的共生固氮,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增强其对旱、寒等逆境的适应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沙棘可作为西北干旱地区的修复树种B.在矿区废弃地选择种植沙棘,未遵循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C.二者共生改良土壤条件,可为其他树种的生长创造良好环境D.研究弗兰克氏菌的遗传多样性有利于沙棘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在矿区废弃地选择种植沙棘,因地制宜,种植适合该地区生长的物种,遵循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1)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大自然,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2)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种方法中保护的对象不同:就地保护除了保护区域内的物种,还保护相应的生态环境,而在物种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不再适于物种生存后,就只能实行易地保护。(3)外来物种的入侵不一定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的增加。如果入侵的物种对当地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则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锐减。
总结:辨析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三个”易误点
教材深挖拓展及长句表达
1.(选择性必修2 P86图42拓展)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①成因:植被减少,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得温室效应加剧,超出了环境的自动净化能力。②防治措施:大量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等。
2.(选择性必修2 P87“思考·讨论”改编)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
3.(选择性必修2 P87“旁栏思考题”改编)绿水青山就是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协调好经济发展与_________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和________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4.(选择性必修2 P93改编)外来物种入侵就是某物种从它的原产地通过自然或人为的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外来物种入侵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破坏迁入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生态平衡;使迁入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即引发生态危机。
5.(选择性必修2 P95正文拓展)有人说,为了保护野生生物,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应该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不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大自然,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6.(源于选择性必修2 P101“旁栏思考”)从协调原理出发,在我国西北地区进行防护林建设,应选择哪些树种?如果在该地区发展畜牧养殖业,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我国西部地区缺雨干旱,土壤较为贫瘠,应该选择适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的树种,如沙棘、山杏、刺槐、小叶锦鸡儿等。在西北地区发展畜牧养殖业,应该注意牲畜数量不能超过草地的承载力。
1.(生产实践)绿色出行、“光盘行动”、节水节能等,都可以缩小生态足迹。试举例说出还有哪些可以缩小生态足迹、减少环境污染的生活方式?
住房面积适宜,不住过大的房子;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不浪费食物;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不必要的消费等。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第36讲 人与环境(讲义)-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36讲人与环境讲义原卷版docx、第36讲人与环境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28讲 免疫调节(专练)-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28讲免疫调节练习原卷版docx、第28讲免疫调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26讲 体液调节(课件)-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新教材新高考),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课标要求,知识构建,内容概览,现在这只是一种假设,你知道怎么证明吗,考点训练,第一种,小肠黏膜,腺泡细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