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2.除法的初步认识获奖第2课时2课时教案
展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例3,第71,72页练习十六第3,4,5,6题。
【教学目标】
1.能用除法算式解决生活中平均分的问题。
2.能结合具体的情境通过操作求出除法算式的商。
3.在分一分求商的操作活动中发展数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除法解决生活中平均分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无。
学生准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引入新课
复习准备:练习十六第3题。
学生用小棒代替三角形进行操作,先摆一摆,再填空。
独立完成后,抽学生上台展示分的过程和写的算式。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平均分的过程是否符合题目要求,写的除法算式是否与分的过程相匹配。
教师:刚才的3道题中分的过程我们都用什么算式来表示? 为什么?
学生:都是平均分,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分的过程。
教师:今天我们就用除法来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分的问题。
[点评:利用已有认知经验,引出课题,让学生感受到除法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经历过程,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例3的第1幅图,提出问题:平均每个花瓶里插几枝花?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不会计算的可以先用小棒分一分。
(3)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后,教师追问:
①你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题目的问题是“平均每个花瓶里插几枝花?”,说明必须把15枝花平均 插在3个花瓶里,而不是任意插在3个花瓶里,所以用除法计算。
②你是怎么得出15÷3的结果是5的?
预设1:我用小棒代替花分一分,把15枝花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枝花,所以15÷3=5(枝)。
预设2:我是观察图画进行思考的:一共有15枝花,有3个花瓶,要求每个花瓶里有多少枝花,就要思考3个几枝才是15枝,三五十五,所以每个花瓶里放5枝花。
③15÷3=5(枝)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把15枝花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枝花。
④15÷3=5还可以表示生活中的哪些数学问题? 请举例说明。
[点评:在这里直接呈现问题后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为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再通过3个问题的追问,一是让学生关注解决平均分的问题要用除法;二是计算除法可以借助操作平均分得出答案,也可以结合情境借助乘法直接思考答案,允许学生的差异发展;三是结合情境说除法算式的意思,使学生对除法算式的理解具体化,用多种方式加深对除法算式的理解。]
三、练习应用,巩固内化
1.练习十六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先圈一圈,再填空。
订正时,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是不是按要求平均分? 分的结果怎样?
2.第65页主题图中的数学问题
(1)操场上一共有多少个人?
平均分成了几组? (结合图让学生指一指分组的情况。)
每组有几个人? (结合图数一数每组的人数。)
可以怎样列式来解决问题?
(2)操场上的30个人,每6人1组,可以分成几组?
可以怎样列式来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同一情境中学习不同的分法用不同的算式表示。
3.练习十六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体订正,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4.练习十六第5题
第1小题,学生独立写出算式后,同桌交流:每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你认为乘法和除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乘法是求总数,除法是用总数平均分。除法是把乘法算式中的3个数调换过来写。
第2小题,学生独立完成。
5.练习十六思考题
学生读题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题目中隐藏的数量关系:“组数×每组人数=总人数”或“总人数÷组数=每组人数”,学生根据“组数与每组人数相等,总人数比20多,比30少”进行思考,解决问题。
[点评:本环节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此过程中沟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为以后用乘法口诀求商打下基础。]
四、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用除法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解决呢?
学生:只要是平均分的数学问题都可以用除法来解决。
教师: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解决,请举例说明。
(重庆市江津区四牌坊小学 顾仙宇)
数学二年级上册5.问题解决精品第2课时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二年级上册5.问题解决精品第2课时2课时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4.倍的认识一等奖第3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4.倍的认识一等奖第3课时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4.倍的认识公开课第2课时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4.倍的认识公开课第2课时2课时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