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0高考化学真题/答案/解析_2020高考化学模拟卷
2020年广东省汕头市高考化学一模试卷
展开
2020年广东省汕头市高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
1.(3分)在太空中发现迄今已知最大钻石 直径4000公里,重达100亿万亿万亿克拉。下列关于金刚石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 )
A.含1molC的金刚石中的共价键为4mol
B.金刚石和石墨是同分异构体
C.C(石墨)⇌C(金刚石);△H=+1.9kJ/mol,说明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D.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
2.(3分)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在延长一天会期之后于星期六在印尼巴厘岛闭幕。会议在经过激烈的谈判后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决定启动至关重要的有关加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谈判。为人类生存环境创造好的条件。下面关于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碳是不断地循环着的,所以大气中的CO2含量不会改变
B.燃烧含硫的物质导致酸雨的形成
C.生活中臭氧的含量越高对人越有利
D.气候变暖只是偶然的因素
3.(3分)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第一幅月面图象发布。月球的月壤中含有丰富的3He,月海玄武岩中蕴藏着丰富的钛、铁、铬、镍、钠、镁、硅、铜等金属矿产资源和大量的二氧化硅、硫化物等。将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出贡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硅的分子由一个硅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B.不锈钢是指含铬、镍的铁合金
C.3He和4He互为同位素
D.月球上的资源应该属于全人类的
4.(3分)金属铜的提炼多从黄铜矿开始。黄铜矿在燃烧过程中主要反应之一的化学方程式为:2CuFeS2+O2═Cu2S+2FeS+S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O2只做氧化剂
B.CuFeS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SO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若有1molO2参加反应,则有4mol电子转移
5.(3分)4℃时,25滴水为amL,则1滴水中含有的水分子数为( )
A. B.
C. D.
6.(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氯气的性质活泼,它与氢气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
②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多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钙溶液吸收;
③新制氯水的氧化性强于久置氯水;
④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2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
⑤除去HCl气体中的Cl2,可将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 D.③⑤
7.(3分)下列各项中的两个量,其比值一定为2:1的是( )
A.在反应2FeCl3+Fe=3FeCl2中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质量
B.相同温度下,0.2mol•L﹣1CH3COOH溶液与0.1mol•L﹣1CH3COOH溶液中c(H+)
C.在密闭容器中,N2+3H2⇌2NH3已达平衡时c(NH3)与c(N2)
D.液面均在“0”刻度时,50mL碱式滴定管和25mL碱式滴定管所盛溶液的体积
8.(3分)某些电解质分子的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未达饱和结构,其电离采取结合溶液中其他离子的形式,而使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达到饱和结构。例如:硼酸分子的中心原子B最外层电子并未达到饱和,它在水中电离过程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凡是酸或碱对水的电离都是抑制的
B.硼酸是三元酸
C.硼酸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3BO3+OH﹣═[B(OH)4]﹣
D.硼酸是两性化合物
9.(3分)目前人类已发现的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外,共有16种,对这16种非金属元素的相关判断:
①都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4;
②单质在反应中都只能作氧化剂;
③氢化物常温下都是气态;
④氧化物常温下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其中不正确的有( )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 C.只有③④ D.①②③④
10.(3分)已知CuSO4溶液分别与Na2CO3溶液,Na2S溶液的反应情况如下:
(1)CuSO4溶液和Na2CO3溶液
主要:Cu2++CO32﹣+H2O═Cu(OH)2↓+CO2↑
次要:Cu2++CO32﹣═CuCO3↓
(2)CuSO4溶液和Na2S溶液
主要:Cu2++S2﹣═CuS↓
次要:Cu2++S2﹣+H2O═Cu(OH)2↓+H2S↑
下列几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CuS<Cu(OH)2<CuCO3 B.CuS>Cu(OH)2>CuCO3
C.Cu(OH)2>CuCO3>CuS D.Cu(OH)2>CuCO3>CuS
11.(3分)某无色溶液与NH4HCO3作用能产生气体,此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Cl﹣、Mg2+、H+、Cu2+、SO42﹣
B.Na+、Ba2+、NO3﹣、OH﹣、SO42﹣
C.K+、NO3﹣、SO42﹣、H+、Na+
D.MnO4﹣、K+、Cl﹣、H+、SO42﹣
12.(3分)下列实验操作会引起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
A.测定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的实验中,晶体加热完全失去结晶水后,将盛试样的坩埚放在实验桌上冷却
B.中和滴定用的锥形瓶加入待测液后,再加少量蒸馏水稀释
C.读取量筒中一定体积的液体时,俯视读数
D.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所配溶液的浓度
13.(3分)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短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A、B、C、D四种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大小比较为D>C>B>A
B.生成的氢化物分子间均可形成氢键
C.A与C形成的阴离子可能有AC32﹣、A2C42﹣
D.A、B、C、D的单质常温下均不导电
14.(3分)反应 aX(g)+bY(g)⇌cZ(g);△H=QkJ/mol,有如图所示关系,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a+b>c,Q<0 B.a+b>c,Q>0 C.a+b<c,Q<0 D.a+b<c,Q>0
15.(3分)三容器内分别装有相同压强下的NO、NO2、O2,设三容器容积依次为V1、V2、V3,若将三气体混合于一个容积为V1+V2+V3的容积中后,倒立于水槽中,最终容器内充满水。则V1、V2、V3之比不可能是( )
A.3:7:4 B.5:7:6 C.7:3:6 D.1:1:1
二、(共55分)
16.(5分)下面a~e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几种定量仪器:
(a)量筒(b)容量瓶 (c)滴定管(d)托盘天平(e)温度计
(1)其中标示出仪器使用温度的是 。(填写编号)
(2)由于操作错误,使得到的数据比正确数据偏小的是 。(填写编号)
A.实验室制乙烯测量混合液温度时,温度计的水银球与烧瓶底部接触
B.中和滴定达终点时俯视滴定管内液面读数
C.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俯视液面定容所得溶液的浓度
(3)称取10.5g固体样品(1g以下使用游码)时,将样品放在了天平的右盘,则所称样品的实际质量为 g。
17.(10分)发现问题:研究性学习小组中的小张同学在学习中发现:通常检验CO2用饱和石灰水,吸收CO2用浓NaOH溶液.
实验探究:在体积相同盛满CO2 的两集气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和浓NaOH 溶液.实验装置和现象如图所示.请你一起参与.
现象结论:甲装置中产生的实验现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解释通常用石灰水而不用NaOH 溶液检验CO2的原因 ;乙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吸收CO2较多的装置是 .
计算验证:另一位同学小李通过计算发现,等质量的Ca(OH)2和NaOH吸收CO2的质量,Ca(OH)2大于NaOH.因此,他认为通常吸收CO2 应该用饱和石灰水.
思考评价:请你对小李同学的结论进行评价: .
18.(12分)下面是关于硫化氢的部分文献资料
资料:常温常压下,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臭鸡蛋气味,饱和硫化氢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0.1mol•L﹣1.硫化氢剧毒,经粘膜吸收后危害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对心脏等多种器官造成损害。硫化氢的水溶液称氢硫酸(弱酸),长期存放会变浑浊。硫化氢及氢硫酸发生的反应主要有:
2H2S+O2═2H2O+2S 2H2S+3O2═2H2O+2SO2
2H2S+SO2═2H2O+3S 2H2S+Cl2═2HCl+S↓
H2S═H2+S H2S+CuSO4═CuS↓+H2SO4
H2S+2NaOH═Na2S+2H2O H2S+NaOH═NaHS+H2O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资料中“氢硫酸长期存放会变浑浊”这一记载十分感兴趣,为了探究其原因,他们分别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将H2S气体溶于蒸馏水制成氢硫酸饱和溶液,在空气中放置1~2天未见浑浊现象。用相同浓度的碘水去滴定氢硫酸溶液测其浓度。图一所示为两只烧杯中氢硫酸浓度随时间变化而减小的情况。
实验二:密闭存放的氢硫酸,每天定时取1mL氢硫酸,用相同浓度的碘水滴定,图二所示为氢硫酸浓度随放置天数变化的情况。
实验三:在饱和氢硫酸溶液中以极慢的速度通入空气(1~2个气泡/min),数小时未见变浑浊的现象。
实验四:盛满试剂瓶,密闭存放的饱和氢硫酸溶液隔2~3天观察,直到略显浑浊;当把满瓶的氢硫酸倒扣在培养皿中观察2~3天,在溶液略显浑浊的同时,瓶底仅聚集有少量的气泡,随着时间的增加,这种气泡也略有增多(大),浑浊现象更明显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见图一)中,氢硫酸的浓度随时间变化而减小的主要因素是 。
(2)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碘水与氢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两个实验中准确判断碘水与氢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是实验成功的关键。请设计实验方案,使实验者准确掌握所加碘水恰好与氢硫酸完全反应
。
(3)“氢硫酸长期存放会变浑浊”中,出现浑浊现象是由于生成了 的缘故。
(4)该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三,说明他们认为“氢硫酸长期存放会变浑浊”的假设原因之一是(用文字说明) 。此实验中通入空气的速度很慢的主要原应是什么? 。
(5)实验四的实验现象说明“氢硫酸长期存放会变浑浊”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为进一步证实上述原因的准确性,你认为还应做哪些实验(只需用文字说明实验设想,不需要回答实际步骤和设计实验方案)? 。
19.(10分)已知A、B、C、D、X、Y六种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其中X为常见离子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下图所示
(1)已知条件Ⅰ和条件Ⅱ相同,则该反应条件为
(2)物质X的电子式为
(3)写出B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X在条件Ⅱ下反应生成B、C、D的离子方程式
(5)写出实验室制B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数目
(6)请简述鉴定物质X的实验方法. .
20.(10分)有机物A(C10H20O2)具有兰花香味,可用作香皂、洗发香波的芳香赋予剂。已知:
①B分子中没有支链。
②D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二氧化碳。
③D、E互为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E分子烃基上的氢若被Cl取代,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
④F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1)B可以发生的反应有 (选填序号)
①取代反应②消去反应③加聚反应④氧化反应
(2)D、F分子所含的官能团的名称依次是: 、 。
(3)写出与D、E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的可能结构简式: 。
(4)E可用于生产氨苄青霉素等。已知E的制备方法不同于其常见的同系物,据报道,可由2﹣甲基﹣1﹣丙醇和甲酸在一定条件下制取E.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1.(8分)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入装有100mL某浓度稀硝酸的容器中充分反应.
(1)容器中剩有mg铁粉,收集到NO气体448mL(标准情况下).
①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
②原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2)向上述固液混合物中逐渐滴加稀硫酸至刚好不再产生遇空气变成红棕色的气体为止,此时容器中的铁粉ng.
①此时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
②m﹣n的值为 (精确到0.1)g.
2020年广东省汕头市高考化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
1.(3分)在太空中发现迄今已知最大钻石 直径4000公里,重达100亿万亿万亿克拉。下列关于金刚石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 )
A.含1molC的金刚石中的共价键为4mol
B.金刚石和石墨是同分异构体
C.C(石墨)⇌C(金刚石);△H=+1.9kJ/mol,说明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D.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
【解答】解:A.金刚石晶体中,每个C形成4个C﹣C键,平均形成2个C﹣C键,故A错误;
B.金刚石和石墨为同种元素的形成的不同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错误;
C.为吸热反应,金刚石能量较高,能量越高越不稳定,故C错误;
D.石墨、金刚石为不同的物质,二者的转化为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2.(3分)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在延长一天会期之后于星期六在印尼巴厘岛闭幕。会议在经过激烈的谈判后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决定启动至关重要的有关加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谈判。为人类生存环境创造好的条件。下面关于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碳是不断地循环着的,所以大气中的CO2含量不会改变
B.燃烧含硫的物质导致酸雨的形成
C.生活中臭氧的含量越高对人越有利
D.气候变暖只是偶然的因素
【解答】解:A.人类消耗化石燃料的增加和森林的乱砍滥伐,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地球气温升高,故A错误;
B.燃烧含硫的物质可以产生大量二氧化硫,导致酸雨的形成,故B正确;
C.微量臭氧的存在可以净化空气,有利人体健康,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4%,除对人体有一定毒害外,引起哮喘发作,导致上呼吸道疾病恶化,同时刺激眼睛,使视觉敏感度和视力降低,臭氧含量越高,对人体健康越不利,故C错误;
D.气候变暖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引起的温室效应,与人类活动有关,不是偶然因素,故D错误;
故选:B。
3.(3分)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第一幅月面图象发布。月球的月壤中含有丰富的3He,月海玄武岩中蕴藏着丰富的钛、铁、铬、镍、钠、镁、硅、铜等金属矿产资源和大量的二氧化硅、硫化物等。将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出贡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硅的分子由一个硅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B.不锈钢是指含铬、镍的铁合金
C.3He和4He互为同位素
D.月球上的资源应该属于全人类的
【解答】解:A.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不存在分子,二氧化硅晶体中Si与O原子个数比为1:2,故A错误;
B.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常用的不锈钢是指含铬、镍的铁合金,故B正确;
C.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3He和4He互为同位素,故C正确;
D.月球不属于某一个国家,所以月球上的资源应该属于某个国家,是全人类的资源,故D正确。
故选:A。
4.(3分)金属铜的提炼多从黄铜矿开始。黄铜矿在燃烧过程中主要反应之一的化学方程式为:2CuFeS2+O2═Cu2S+2FeS+S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O2只做氧化剂
B.CuFeS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SO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若有1molO2参加反应,则有4mol电子转移
【解答】解:A.氧气中O元素由0降低为﹣2价,则O2只做氧化剂,故A正确;
B.CuFeS2中Cu元素由+2价降低为+1价,S元素由﹣2价升高到+4价,则CuFeS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B正确;
C.S元素由﹣2价升高到+4价,氧气中O元素由0降低为﹣2价,则SO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故C正确;
D.若有1molO2参加反应,有1molS元素失电子,则反应中共有6mol电子转移,故D错误;
故选:D。
5.(3分)4℃时,25滴水为amL,则1滴水中含有的水分子数为( )
A. B.
C. D.
【解答】解:4℃时,25滴水为amL,则m(H2O)=ag,n(H2O)=mol,N(H2O)=,所以1滴水中含有的水分子数为,
故选:B。
6.(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氯气的性质活泼,它与氢气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
②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多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钙溶液吸收;
③新制氯水的氧化性强于久置氯水;
④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2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
⑤除去HCl气体中的Cl2,可将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 D.③⑤
【解答】解:①氯气和氢气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能产生爆炸,在没有条件下不反应,故错误;
②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较小,所以吸收氯气的能力较小,实验室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故错误;
③次氯酸有强氧化性,新制的氯水中次氯酸的量较多,久置的氯水中,次氯酸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所以久置的氯水中次氯酸含量较少,强氧化性较低,所以新制氯水的氧化性强于久置氯水的,故正确;
④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氯化氢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氯气、氯化氢都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硝酸银溶液不能用于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2,故错误;
⑤饱和食盐水中含有氯离子,抑制氯气的溶解,氯化氢极易溶于饱和食盐水,所以可以除去Cl2中的HCl气体,但达不到除去HCl气体中的Cl2的目的,故错误;
故选:C。
7.(3分)下列各项中的两个量,其比值一定为2:1的是( )
A.在反应2FeCl3+Fe=3FeCl2中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质量
B.相同温度下,0.2mol•L﹣1CH3COOH溶液与0.1mol•L﹣1CH3COOH溶液中c(H+)
C.在密闭容器中,N2+3H2⇌2NH3已达平衡时c(NH3)与c(N2)
D.液面均在“0”刻度时,50mL碱式滴定管和25mL碱式滴定管所盛溶液的体积
【解答】解:A.反应2FeCl3+Fe=3FeCl2中氧化剂为FeCl3,还原剂为Fe,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质量之比为2:1,故A正确;
B.醋酸为弱电解质,浓度不同,电离程度不同,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低,0.2mol•L﹣1CH3COOH溶液与0.1mol•L﹣1CH3COOH溶液中c(H+)比值小于2:1,故B错误;
C.物质的配比数未知,转化程度未知,不能确定平衡时c(NH3)与c(N2)的关系,故C错误;
D.滴定管最大刻度以下无刻度,体积不确定,则不能确定二者的体积关系,故D错误。
故选:A。
8.(3分)某些电解质分子的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未达饱和结构,其电离采取结合溶液中其他离子的形式,而使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达到饱和结构。例如:硼酸分子的中心原子B最外层电子并未达到饱和,它在水中电离过程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凡是酸或碱对水的电离都是抑制的
B.硼酸是三元酸
C.硼酸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3BO3+OH﹣═[B(OH)4]﹣
D.硼酸是两性化合物
【解答】解:A、硼酸在水中的电离过程为:,可以看出硼酸的电离结合了水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对水的电离起促进作用,故A错误;
B、硼酸电离出的氢离子的数目是1,可知硼酸是一元酸,故B错误;
C、硼酸能和OH﹣发生化合反应,而使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达到饱和结构,即:H3BO3+OH﹣=[B(OH)4]﹣,故C正确;
D、硼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属于酸,故D错误。
故选:C。
9.(3分)目前人类已发现的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外,共有16种,对这16种非金属元素的相关判断:
①都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4;
②单质在反应中都只能作氧化剂;
③氢化物常温下都是气态;
④氧化物常温下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其中不正确的有( )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 C.只有③④ D.①②③④
【解答】解:①除稀有气体外的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大于4,如H、B等,故错误;
②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可能作氧化剂也可能作还原剂,如氯气和金属反应作氧化剂、氢气和CuO反应时作还原剂,故错误;
③水常温下是液态,一般的氢化物常温下呈气态,故错误;
④氧化物常温下不一定与水反应生成酸,如CO、NO等,故错误;
故选:D。
10.(3分)已知CuSO4溶液分别与Na2CO3溶液,Na2S溶液的反应情况如下:
(1)CuSO4溶液和Na2CO3溶液
主要:Cu2++CO32﹣+H2O═Cu(OH)2↓+CO2↑
次要:Cu2++CO32﹣═CuCO3↓
(2)CuSO4溶液和Na2S溶液
主要:Cu2++S2﹣═CuS↓
次要:Cu2++S2﹣+H2O═Cu(OH)2↓+H2S↑
下列几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CuS<Cu(OH)2<CuCO3 B.CuS>Cu(OH)2>CuCO3
C.Cu(OH)2>CuCO3>CuS D.Cu(OH)2>CuCO3>CuS
【解答】解:沉淀反应中,生成物的溶解度越小,沉淀反应越容易发生,
CuSO4+Na2CO3中主要发生Cu2++CO32﹣+H2O=Cu(OH)2↓+CO2↑,次要发生Cu2++CO32─=CuCO3↓,可说明Cu(OH)2的溶解度小于CuCO3的溶解度;
CuSO4+Na2S中主要:Cu2++S2﹣=CuS↓,次要:Cu2++S2﹣+2H2O=Cu(OH)2↓+H2S↑,可说明CuS的溶解度小于Cu(OH)2的溶解度,
综上所述,溶解度为CuS<Cu(OH)2<CuCO3,
故选:A。
11.(3分)某无色溶液与NH4HCO3作用能产生气体,此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Cl﹣、Mg2+、H+、Cu2+、SO42﹣
B.Na+、Ba2+、NO3﹣、OH﹣、SO42﹣
C.K+、NO3﹣、SO42﹣、H+、Na+
D.MnO4﹣、K+、Cl﹣、H+、SO42﹣
【解答】解:溶液无色时可排除 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与NH4HCO3作用能产生气体的溶液呈酸性或碱性,
A.Cu2+为蓝色,不满足溶液无色的条件,故A错误;
B.Ba2+、SO42﹣之间反应生成难溶物硫酸钡,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K+、NO3﹣、SO42﹣、H+、Na+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氢离子反应,且为无色溶液,在酸性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C正确;
D.MnO4﹣为紫色,与无色不符,MnO4﹣、Cl﹣、H+、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12.(3分)下列实验操作会引起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
A.测定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的实验中,晶体加热完全失去结晶水后,将盛试样的坩埚放在实验桌上冷却
B.中和滴定用的锥形瓶加入待测液后,再加少量蒸馏水稀释
C.读取量筒中一定体积的液体时,俯视读数
D.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所配溶液的浓度
【解答】解:A.在硫酸铜晶体(CuSO4•n H2O)结晶水含量测定中,加热前后质量的减少量即是失去结晶水的质量,加热后放在空气中冷却,会吸收空气中的水重新形成晶体,反应前后质量差减小,结果偏小,故A不选;
B.锥形瓶加入待测液后,再加少量蒸馏水稀释,物质的量不变,对测定结果无影响,故B不选;
C.读取量筒中一定体积的液体时,俯视读数,眼睛与凹液面的连线可确定读数,读数偏高,故C选;
D.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故D不选;
故选:C。
13.(3分)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短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A、B、C、D四种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大小比较为D>C>B>A
B.生成的氢化物分子间均可形成氢键
C.A与C形成的阴离子可能有AC32﹣、A2C42﹣
D.A、B、C、D的单质常温下均不导电
【解答】解:由元素在短周期中的位置可知,A为碳元素、B为氮元素、C为氧元素、D为Si。
A.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D>A>B>C,故A错误;
B.氨气分子之间、水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但碳的氢化物、硅的氢化物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故B错误;
C.碳、氧元素可以形成CO32﹣、C2O42﹣等,故C正确;
D.硅单质时良好的半导体,而石墨可以导电,故D错误。
故选:C。
14.(3分)反应 aX(g)+bY(g)⇌cZ(g);△H=QkJ/mol,有如图所示关系,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a+b>c,Q<0 B.a+b>c,Q>0 C.a+b<c,Q<0 D.a+b<c,Q>0
【解答】解:由图可知,温度都为T2时,压强P1先到达平衡,则压强P1>P2,压强越大,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越小,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即a+b>c,
压强都为P2时,温度T1先到达平衡,故温度T1>T2,温度越高,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越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Q<0,
故选:A。
15.(3分)三容器内分别装有相同压强下的NO、NO2、O2,设三容器容积依次为V1、V2、V3,若将三气体混合于一个容积为V1+V2+V3的容积中后,倒立于水槽中,最终容器内充满水。则V1、V2、V3之比不可能是( )
A.3:7:4 B.5:7:6 C.7:3:6 D.1:1:1
【解答】解:由4NO2+O2+2H2O=4HNO3、4NO+3O2+2H2O=4HNO3 可知,满足n(NO2)+n(NO)=n(O2)即可,即满足n(NO2)+3n(NO)=4n(O2)即可,而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满足3V1+V2=4V3。
A.3×3+7=16=4×4,符合题意,故A正确;
B.5×3+7=22≠4×4,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7×3+3=24=6×4,符合题意,故C正确;
D.1×3+1=4=1×4,符合题意,故D正确。
故选:B。
二、(共55分)
16.(5分)下面a~e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几种定量仪器:
(a)量筒(b)容量瓶 (c)滴定管(d)托盘天平(e)温度计
(1)其中标示出仪器使用温度的是 a、b、c 。(填写编号)
(2)由于操作错误,使得到的数据比正确数据偏小的是 B 。(填写编号)
A.实验室制乙烯测量混合液温度时,温度计的水银球与烧瓶底部接触
B.中和滴定达终点时俯视滴定管内液面读数
C.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俯视液面定容所得溶液的浓度
(3)称取10.5g固体样品(1g以下使用游码)时,将样品放在了天平的右盘,则所称样品的实际质量为 9.5 g。
【解答】解:(1)液体的体积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同,用量筒量、滴定管量取液体的体积、容量瓶中的液体的体积不同,导致产生误差,所以应该标示出仪器使用温度,
故答案为:abc;
(2)A.实验室制乙烯测量混合液温度时,温度计的水银球与烧瓶底部接触,导致测定温度高于170度,故A不选;
B.中和滴定达终点时俯视滴定管内液面读数,导致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结过果偏低,故B选;
C.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俯视液面定容所得溶液的浓度,导致溶液体积偏小,依据c=可知溶液浓度偏高,故C不选;
故选:B;
(3)将样品放在了天平的右盘,则所称样品的实际质量为10g﹣0.5g=9.5g,
故答案为:9.5g。
17.(10分)发现问题:研究性学习小组中的小张同学在学习中发现:通常检验CO2用饱和石灰水,吸收CO2用浓NaOH溶液.
实验探究:在体积相同盛满CO2 的两集气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和浓NaOH 溶液.实验装置和现象如图所示.请你一起参与.
现象结论:甲装置中产生的实验现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CO2+Ca(OH)2=CaCO3↓+H2O ,解释通常用石灰水而不用NaOH 溶液检验CO2的原因 CO2与石灰水作用有明显实验现象,NaOH无明显现象 ;乙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气球体积增大,溶液不变浑浊 ,吸收CO2较多的装置是 乙 .
计算验证:另一位同学小李通过计算发现,等质量的Ca(OH)2和NaOH吸收CO2的质量,Ca(OH)2大于NaOH.因此,他认为通常吸收CO2 应该用饱和石灰水.
思考评价:请你对小李同学的结论进行评价: 不正确,因为Ca(OH)2的溶解度很小,所形成的饱和石灰水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很小. .
【解答】解:现象结论:根据甲乙装置中产生的实验现象甲装置中石灰水变浑浊,乙装置中无现象,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通过这一现象,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比较甲、乙两装置的实验现象可以看出,乙中气球变化大,说明瓶内压强小,二氧化碳被吸收的多,则吸收CO2的量甲<乙;
故答案为:CO2+Ca(OH)2=CaCO3↓+H2O;CO2与石灰水作用有明显实验现象,NaOH无明显现象;气球体积增大,溶液不变浑浊;乙;
思考评价:另一位同学小李同学通过计算结果发现,等质量的Ca(OH)2和NaOH吸收CO2的质量,Ca(OH)2大于NaOH.因此,他认为通常吸收CO2应该用饱和石灰水,小张的结论不正确.尽管理论上Ca(OH)2比等质量的NaOH吸收的CO2多,但由于Ca(OH)2微溶于水,而NaOH易溶于水,Ca(OH)2的饱和溶液远没有等质量的NaOH的饱和溶液含溶质的质量多,因此也没有NaOH的饱和溶液吸收CO2 的质量多,所以应用NaOH溶液吸收,
故答案为:不正确; 因为Ca(OH)2的溶解度很小,所形成的饱和石灰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很小.
18.(12分)下面是关于硫化氢的部分文献资料
资料:常温常压下,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臭鸡蛋气味,饱和硫化氢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0.1mol•L﹣1.硫化氢剧毒,经粘膜吸收后危害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对心脏等多种器官造成损害。硫化氢的水溶液称氢硫酸(弱酸),长期存放会变浑浊。硫化氢及氢硫酸发生的反应主要有:
2H2S+O2═2H2O+2S 2H2S+3O2═2H2O+2SO2
2H2S+SO2═2H2O+3S 2H2S+Cl2═2HCl+S↓
H2S═H2+S H2S+CuSO4═CuS↓+H2SO4
H2S+2NaOH═Na2S+2H2O H2S+NaOH═NaHS+H2O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资料中“氢硫酸长期存放会变浑浊”这一记载十分感兴趣,为了探究其原因,他们分别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将H2S气体溶于蒸馏水制成氢硫酸饱和溶液,在空气中放置1~2天未见浑浊现象。用相同浓度的碘水去滴定氢硫酸溶液测其浓度。图一所示为两只烧杯中氢硫酸浓度随时间变化而减小的情况。
实验二:密闭存放的氢硫酸,每天定时取1mL氢硫酸,用相同浓度的碘水滴定,图二所示为氢硫酸浓度随放置天数变化的情况。
实验三:在饱和氢硫酸溶液中以极慢的速度通入空气(1~2个气泡/min),数小时未见变浑浊的现象。
实验四:盛满试剂瓶,密闭存放的饱和氢硫酸溶液隔2~3天观察,直到略显浑浊;当把满瓶的氢硫酸倒扣在培养皿中观察2~3天,在溶液略显浑浊的同时,瓶底仅聚集有少量的气泡,随着时间的增加,这种气泡也略有增多(大),浑浊现象更明显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见图一)中,氢硫酸的浓度随时间变化而减小的主要因素是 硫化氢的挥发 。
(2)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碘水与氢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I2═2HI+S↓ 。两个实验中准确判断碘水与氢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是实验成功的关键。请设计实验方案,使实验者准确掌握所加碘水恰好与氢硫酸完全反应 向氢硫酸中加入淀粉液,滴加碘水到溶液刚好呈蓝色
。
(3)“氢硫酸长期存放会变浑浊”中,出现浑浊现象是由于生成了 硫 的缘故。
(4)该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三,说明他们认为“氢硫酸长期存放会变浑浊”的假设原因之一是(用文字说明) 氢硫酸被空气中氧气氧化 。此实验中通入空气的速度很慢的主要原应是什么? 防止因通入空气过快而使硫化氢大量挥发 。
(5)实验四的实验现象说明“氢硫酸长期存放会变浑浊”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硫化氢自身分解 。为进一步证实上述原因的准确性,你认为还应做哪些实验(只需用文字说明实验设想,不需要回答实际步骤和设计实验方案)? 确证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
【解答】解:(1)由题目中给出的有关氢硫酸的性质判断浓度随时间变化而减小的主要因素:从挥发性、与氧气反应、发生分解等,但实验现象中无浑浊出现,说明无固体S的产生,而硫化氢与氧气反应、或发生分解反应均生成S,故为挥发导致,故答案为:硫化氢的挥发;
(2)碘水与氢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I2═2HI+S↓.向氢硫酸中加入淀粉液,滴加碘水到溶液刚好呈蓝色,碘水与氢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故答案为:H2S+I2═2HI+S↓;向氢硫酸中加入淀粉液,滴加碘水到溶液刚好呈蓝色;
(3)氢硫酸长期存放会生成硫单质,硫不溶于水,会变浑浊。故答案为:硫;
(4)实验三操作为通入空气,硫化氢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可以得知实验目的为检验氢硫酸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的反应。速度较慢是防止因通入空气过快而使硫化氢大量挥发。故答案为:氢硫酸被空气中氧气氧化;防止因通入空气过快而使硫化氢大量挥发;
(5)该实验将饱和氢硫酸溶液盛满试剂瓶,密闭存放,隔绝了外界的影响,隔2~3天观察,略显浑浊,说明是自身分解使溶液浑浊,与其他生成沉淀反应不同的是分解反应还有氢气产生,只要验证瓶底仅聚集有少量的气泡是否为氢气即可。
故答案为:硫化氢自身分解;确证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19.(10分)已知A、B、C、D、X、Y六种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其中X为常见离子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下图所示
(1)已知条件Ⅰ和条件Ⅱ相同,则该反应条件为 电解
(2)物质X的电子式为
(3)写出B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写出X在条件Ⅱ下反应生成B、C、D的离子方程式 2Cl﹣+2H2O2OH﹣+H2↑+Cl2↑
(5)写出实验室制B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数目 MnCl2+2H2O+Cl2↑
(6)请简述鉴定物质X的实验方法. 焰色反应检验Na+,用硝酸银和稀硝酸检验Cl﹣ .
【解答】解:X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里都能生成其它物质,说明该反应条件是电解,A、B、C、D、X、Y六种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其中X为常见离子化合物,则X是NaCl,电解熔融氯化钠生成氯气和钠,电解氯化钠溶液生成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所以B是Cl2,A是Na,C和D是氢气和氢氧化钠,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所以Y是H2O,
(1)通过以上分析知,该条件是电解,故答案为:电解;
(2)X是氯化钠,氯化钠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所以其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3)氯气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故答案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电解氯化钠饱和溶液时,阳极上生成氯气,阴极上生成氢气,同时溶液中生成氢氧化钠,则电解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2OH﹣+H2↑+Cl2↑,
故答案为:2Cl﹣+2H2O2OH﹣+H2↑+Cl2↑;
(5)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该反应中,锰元素化合价由+4价变为+2价,氯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其得失电子最小公倍数是2,则该反应为 MnCl2+2H2O+Cl2↑,
故答案为: MnCl2+2H2O+Cl2↑;
(6)X中含有钠离子、氯离子,钠离子可以采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氯离子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
故答案为:焰色反应检验Na+,用硝酸银和稀硝酸检验Cl﹣.
20.(10分)有机物A(C10H20O2)具有兰花香味,可用作香皂、洗发香波的芳香赋予剂。已知:
①B分子中没有支链。
②D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二氧化碳。
③D、E互为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E分子烃基上的氢若被Cl取代,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
④F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1)B可以发生的反应有 ①②④ (选填序号)
①取代反应②消去反应③加聚反应④氧化反应
(2)D、F分子所含的官能团的名称依次是: 羧基 、 碳碳双键 。
(3)写出与D、E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的可能结构简式: CH3CH(CH3)CH2COOH、CH3CH2CH(CH3)COOH 。
(4)E可用于生产氨苄青霉素等。已知E的制备方法不同于其常见的同系物,据报道,可由2﹣甲基﹣1﹣丙醇和甲酸在一定条件下制取E.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H3CH(CH3)CH2OH+HCOOH(CH3)3CCOOH+H2O 。
【解答】解:D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二氧化碳,D含有羧基,由转化关系B连续两次氧化得D,可得B为醇,C为醛,D、E互为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D、E为羧酸,故A为酯,且B、C、D、E、F分子中碳原子数相同,A的分子式为C10H20O2,为饱和一元酯,则B、E分子式依次为C5H12O、C5H10O2,B无支链,故B结构简式为CH3(CH2)3CH2OH,C为CH3(CH2)3CHO,D为CH3(CH2)3COOH,E分子烃基上的氢若被Cl取代,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含有3个甲基,则E的结构简式为(CH3)3CCOOH,B和E发生酯化反应生成A,故A为C(CH3)3COOCH2(CH2)3CH3,F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则B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F,F为烯烃,结构简式为CH3(CH2)2CH=CH2,
(1)B的结构简式为CH3(CH2)3CH2OH,含有﹣OH,可以发生取代反应,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相邻的碳原子上含有H原子,可以发生消去反应,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含有H原子,可以发生氧化,不能发生加聚反应,
故答案为:①②④;
(2)D为CH3(CH2)3COOH,含有的官能团为羧基,F为CH3(CH2)2CH=CH2,含有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故答案为:羧基;碳碳双键;
(3)与CH3(CH2)3COOH、(CH3)3CCOOH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属于羧酸,可能结构简式有:
CH3CH(CH3)CH2COOH、CH3CH2CH(CH3)COOH,
故答案为:CH3CH(CH3)CH2COOH;CH3CH2CH(CH3)COOH;
(4)E的结构简式为(CH3)3CCOOH,可由2﹣甲基﹣1﹣丙醇和甲酸在一定条件下制取,反应的方程式为CH3CH(CH3)CH2OH+HCOOH(CH3)3CCOOH+H2O,
故答案为:CH3CH(CH3)CH2OH+HCOOH(CH3)3CCOOH+H2O。
21.(8分)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入装有100mL某浓度稀硝酸的容器中充分反应.
(1)容器中剩有mg铁粉,收集到NO气体448mL(标准情况下).
①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Fe(NO3)2 .
②原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8mol•L﹣1 .
(2)向上述固液混合物中逐渐滴加稀硫酸至刚好不再产生遇空气变成红棕色的气体为止,此时容器中的铁粉ng.
①此时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FeSO4 .
②m﹣n的值为 5.0 (精确到0.1)g.
【解答】解:(1)①容器中剩有m g的铁粉,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Fe(NO3)2,
故答案为:Fe(NO3)2;
②硝酸完全反应生成硝酸亚铁与NO,NO的物质的量==0.02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参加反应的n(Fe)==0.03mol,由氮元素守恒可知:n(HNO3)=2n[Fe(NO3)2]+n(NO)=2×0.03mol+0.02mol=0.08mol,故原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0.8mol/L,
故答案为:0.8mol•L﹣1;
(2)①向上述固﹣液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溶液中的反应顺序为:Fe先和HNO3(氢离子由硫酸提供)生成NO,因为此时铁还是有剩余,所以硝酸根离子被消耗光,硝酸根反应完全后,再是Fe和H2SO4反应生成H2,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亚铁,
故答案为:FeSO4;
②Fe先和HNO3(氢离子由硫酸提供)生成NO,关系为:3Fe~2NO3﹣,溶液中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08mol﹣0.02mol=0.06mol,所以消耗铁的物质的量是=0.09mol,质量是0.09mol×56g/mol≈5.0g,即m﹣n的值为5.0,
故答案为:5.0.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5/12 23:13:05;用户:min;邮箱:syys888@xyh.com;学号:29980479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