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_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3/560106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_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3/560106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_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3/560106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_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 教案 45 次下载
- 第三单元 分类与整理教案_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 教案 42 次下载
-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教案_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 教案 40 次下载
-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_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 教案 46 次下载
- 第七单元 找规律教案_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 教案 44 次下载
数学一年级下册4. 100以内数的认识综合与测试教案及反思
展开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今后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务必切实要掌握的知识,也是人人要学习的有价值的知识。由于100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它有着很强的应用性和现实性,也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搭建了真实的教学背景,创设了众多的有利条件。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分6个部分:(1)学习数数,数的组成;(2)学习读数,写数;(3)学习数的顺序,比较大小;(4)学习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5)学习用数学;(6)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第1课时 数数 数的组成
教材第33~35页的内容。
1.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感受100以内数的大小,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2.使学生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100。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百。
3.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合作创新的能力。
重点:能够熟练地数出100以内的数,感受10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
难点:数到接近整十数时,想一想整十数是多少的数法。
教材情境图制成的课件、小棒。
师:大家去过大草原吗?今天,让老师带你们去看看吧。(出示教材第33页情境图)
师:你能估一估草原上大约有多少只可爱的小绵羊吗?
学生个别估计、汇报。
教师揭示课题:草原上有100只绵羊。100只要比我们之前学的20只多得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00以内的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注意创设让学生估数、数数,建立数感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教学例1。
师:刚才同学们估计羊的只数还是挺准的,老师还准备了一些东西,也请你们估计数量。瞧(出示课本的例1图),估计一下这里学具数量大约有多少呢?把你估计的结果悄悄告诉同桌。
(先让学生估一估,猜一猜,再让学生数一数,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师:数一数,每种学具分别有多少个?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
学生操作: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
师:你是怎样数出100的?
个别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先一根一根地数,每数10根捆成一捆,再十根十根地数,10个十是一百。
2.教学例2。
数小棒活动,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百。
师:请你从学具中拿出70根小棒,边数边思考,如何数可以又快又准确。
学生独立数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
学生汇报,教师指出:数的时候可以每10根捆成一捆。70根就是7捆小棒,也就是7个十。
师:你能很快地拿出46根小棒吗?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拿的。
学生汇报,说明:46里面有( 4 )个十和( 6 )个一。
设计意图:提供多种有趣的数学活动机会,让学生在数数的活动过程中加深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1.完成教材第35页上面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利用小棒来数一数,同桌互动,教师巡视指导。
2.完成教材第35页上面的做一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试着数一数,然后让个别学生汇报:你是怎么数的?怎样数会更快一些?
引导学生可以十个十个先圈起来,最后按几个十和几个一来快速数出小猪吹的泡泡的数量。
3.完成教材第35页下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先看图,然后引导提问:图上有多少跟小棒?35里面有多少个十,多少个一?
师:今天学习了什么?谁来说说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100以内的数?
学生独立总结,个别汇报。
设计意图:生活中有很多100以内的数,通过说一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是如此贴近,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数数 数的组成
10个十是一百
七十是7个十
4个十和6个一是四十六
教学“数数 数的组成”时涉及“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十位是几就代表几个十,个位是几就代表几个一的内容,为之后初步学习“数位和计数单位”作了铺垫。巩固应用也是针对这几个重点内容进行设计的。教学中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就数数而言,学生能口头数到一百多,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数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以这种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反复点数的过程中,建立起100以内数的概念,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第2课时 读数 写数
教材第36~37页的内容。
1.使学生知道几个十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用几颗珠子表示,几个一则是在个位上用几颗珠子表示。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能正确地说出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和顺序。
3.使学生掌握数、读、写100以内的数,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掌握100以内的数的读法和写法。
难点: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
教材情境图制成的课件、计数器、小棒。
师:这是什么?你知道每种颜色的纽扣各有多少粒吗?(出示教材情境图)
学生汇报:黄色纽扣有四十粒,绿色纽扣有二十七粒,粉色纽扣有三十三粒。
师:你知道这些数该怎样读写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知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生动有趣的数纽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例3。
用学具摆40根小棒。
1.师:先说一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4捆小棒(即40根)应该摆放在计数器的哪个数位上呢?
生:试着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40,边拨边说:4个十在十位上拨4颗珠子。
师:你能对照着计数器写出这个数吗?说说你是怎么写的?
学生汇报:十位上有4颗珠子,对着十位写“4”,个位上没有珠子,就对着个位写“0”。
师:大家一起来读出这个数。
学生齐读。(读作:四十)
教师说明:读数时先读十位上的数,再读个位上的数。
师:27和33又该怎么摆小棒?在计数器上如何拨珠?写法与读法又是怎样的呢?小组内试一试。
学生小组尝试探究,完成学习活动。
教师讲解步骤。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33中的两个“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学生交流汇报:不一样。左边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右边的“3”在个位上,表示3个一。
教师小结:相同的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不相同。
设计意图:将同一个数里同一个数字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让学生进行区分,更好地突出了教学的难点。
2.师:三种颜色的纽扣一共是多少粒呢?(100粒)100用小棒怎样摆?
学生汇报:摆10捆小棒。
教师出示教材第37页情境图。
师:10个十在计数器上该怎样拨珠?
学生个别汇报,教师课件演示。
3.师:请学生对着数位表,同桌互相说一说:从右边起,第一、二、三位分别是什么数位?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写数和读数是从哪边开始的?
引导学生概括: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设计意图:通过“数具体实物的数量——用学具小棒摆出数的组成——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尝试数的读、写”这样的模式来进行读数、写数的认识,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了学习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1.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出示数位表,任意在数位表上写数字,让学生说出相应的数是多少。
2.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第2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教师请个别学生读数。
3.完成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5题。
4.完成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6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读数 写数
百 十 个
写作: 4 0
读作: 四十
百 十 个
写作: 3 3
读作:三十三 百 十 个
写作: 2 7
读作: 二十七
百 十 个
写作: 1 0 0
读作:一百
本节课运用了实物与计数器相结合的方法,形象地学习读数和写数,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培养学生的数感,比单纯的只通过数字学习读数和写数更加直观,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使学生之间互帮互练,练习得更到位。在读数和写数的同时,也要说出每个数的组成,加深对数位和计数单位的理解。最后通过对应的巩固应用进一步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进行专项的强化训练,以查缺补漏,进行巩固和深化。小结虽然在一堂课中是短短的几分钟,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却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本节课的要点。
第3课时 数的顺序
教材第41页的内容。
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的规律,巩固数的读写法。
2.运用操作活动,根据数位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探究规律的能力。
重点: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
难点:自主探求规律和运用规律。
教材情境图制成的课件、100以内的数目表。
教师出示:五十七、六十六、八十九、二十三、七十、一百、三十八,要求学生写出这些数字。
学生写数。
师:这些都是100以内的数,那么100以内的数还有哪些呢?它们之间的顺序又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100以内的数的顺序及相关的知识。(板书课题)
1.引出百数表。
师:瞧,100以内的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阵(课件出示百数表),请你仔细观察,这些数娃娃们是怎样排队的?
学生观察,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2.填写百数表。
师:还有些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还有哪些数娃娃没有来吗?试着把它们填写出来。
生:小组进行数数、填写完整百数表的学习活动。
3.探究百数表的排列规律。
师:从刚才填好的表中横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所发现的规律。如:每一行数的个位上分别是1、2、3……0;每一行数的前九个数十位上都相同(除第一行外),最后一个数的十位上比前九个数多1;每一行数中,后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大1,前一个数总比后一个数小1等等。
师:从刚才填好的表中竖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所发现的规律。如:每一列数的个数上都相同;每一列数从第2个开始,十位上分别是1、2、3……9(最后一列除外);每一列数中,下一个数总比上一个数大10,上一个数总比下一个数小10等等。
数一数:在1~100中,个位上是0的数一共有多少个?个位上是1的数呢?个位上是9的数呢?十位上是8的数呢?
涂一涂: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涂上粉色。
师: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第5行第8个数是多少?
生小组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探索并发现“百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发展数学思维,增强自主获取数学知识的意识。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每个横行和每个竖排中数的排列规律,也适当渗透了“百数表”中数的其他排列规律。同时运用“数一数、涂一涂”等方式充分引导学生感受“百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
1.完成教材第41页做一做。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百数表”的规律,根据横着看的规律,后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大1,前一个数总比后一个数小1;根据竖着看的规律,每列下一个数总比上一个数大10。
2.完成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1题。
学生独立按数的顺序连线。
3.完成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2题。
学生填数后,教师提问:所填的数中,哪个数最接近100?77是更接近70还是更接近80?72呢?
今天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能说说数的顺序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数的顺序
百数表
横着看,后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大1,前一个数总比后一个数小1。
竖着看,每列下一个数总比上一个数大10,上一个数总比下一个数小10。
本节课我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填写百数表时,因为学生已经有了数数、读数、写数的基础,所以我让学生去独立填写,从而形成100以内数的顺序的鲜明表象,为进一步加深对各数的顺序的记忆,也为理解和探索百数表的排列规律打下基础。通过对百数表横、竖等方位的观察,使学生对100以内数的大小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同时,通过对此表的观察,从中发现一些有趣的排列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4课时 比较数的大小
教材第42页的内容。
1.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顺序。
2.能正确运用“>”“<”或“=”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善于与人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能正确运用“<”“>”或“=”。
难点:探索并总结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材情境图制成的课件。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内容。(板书课题)
教学例5。
1.出示小棒图。
教师问:左边有多少根小棒?右边有多少根小棒?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 37。
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小棒,哪边的多?42和37两个数比较,哪个数大?
生:可以通过摆小棒比较两数的大小,42里面有4个十,37里面只有3个十,所以42>37。
生回答后教师做补充说明,42和37相比较,42大,37小,我们用“>”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板书:42>37)
2.出示计数器图。
师: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
生:左边的计数器表示23,右边的计数器表示25。
师:23和25这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
小组交流后指名回答。
生:这两个数十位上的数字相同,那么可以比较个位上的数字,通过计数器拨珠,很明显发现23个位上是3,25个位上是5,3比5小,所以23<25。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知道了十位上数字不同和十位数字相同这两种情况下两位数的比较方法。
3.小结。
师:说一说,怎样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位数的大小时,先比较十位上的数字,十位上哪个数的数字大,那个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字一样,就比较个位上的数字。
师:这些知识将同样用于以后学到更大数的比较。接下来我们一起用这些知识来开启智慧之门,看谁最聪明,能顺利过关!
1.完成教材第42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42页做一做第2题。
3.完成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3题。
学生用连线的方法在课本上独立完成。
4.完成教材第45页练习九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指名学生个别汇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掌握到了哪些新的知识?
比较数的大小
42>37 23<25
①比数位 ②比最高位 ③接着往下比
比较数的大小时,我采取的是“直观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涵。于是在比较42与37的大小时呈现小棒图,比较另外一组数时出现了计数器,让学生借助相同数位珠子数量进行比较。相信学生的能力就等于相信自己的实力,我们应该让学生充分理解与讨论,让他们或多或少地从合作中学会分析,学会求知,于是设计了多处的合作学习,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忽视,我们在反馈后要善于做好小结工作,从小结中引导学生形成解题技能。
在学生探讨其中的方法后及时巩固训练更有利于学生检测自我能力,教师也能在学生反馈后可以及时补救。开展游戏活动,使学生在快乐中运用知识,体现“愉快学习”的观点,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体会学习的乐趣。肯定学生的成绩始终是促使学生乐于学习的良方,在课堂上表扬学生能够使其感受成功的喜悦,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并且会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去学习!第5课时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教材第43页的内容。
1.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渗透估计的思想,发展估计意识。
重点: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难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用语言准确描述,能根据文字提示选择合适的数。
教材情境图制成的课件、豆子、杯子。
师:今天老师来和你们玩个装豆子的游戏,分别往两个杯子里装豆子。请听清楚要求:
1.第二个杯子里的豆子要比第一个杯子里的豆子多一些,应该怎样装?
2.再装第三个杯子,要比第一个杯子里豆子少得多,应该怎样装?
学生按要求在小组内进行操作。
师:换一种说法说一说:第一个杯子里的豆子比第二个杯子里的怎么样?(少一些)
第一个杯子里的豆子比第三个杯子里的怎么样?(多得多)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100以内数的比较——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装豆子的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建立数感,初步在游戏中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
1.教学例6。
师:请看,这里有3瓶不同颜色的球。请大家像刚才比豆子那样,把这三种颜色的球进行比较,看能得出哪些结论。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同桌之间进行讨论。
师:说说你们讨论的结果。
生1:红球58个比黄球10个多得多。(师板书:多得多)
生2:黄球10个比红球58个少得多。(师板书:少得多)
生3:蓝球15个比黄球10个多一些。(师板书:多一些)
生4:黄球10个比蓝球15个少一些。(师板书:少一些)
2.小结。
师:你们说得很好。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不仅要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而且要反映数量相关的程度时,就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来表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熟悉的事,通过观察对比分析,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达和交流的作用,建立数感。
1.完成教材第43页做一做。
(1)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画面中提供的信息,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各说一句话。
(2)学生小组内进行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完成教材第45页练习九第4题。
(1)教师出示题目,组织学生观察画面,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选择答案。
(2)学生思考,个别汇报。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领?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今天所学的知识?
学生交流汇报。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蓝球比黄球多一些 黄球比蓝球少一些
红球比黄球多得多 黄球比红球少得多
本节课先通过实物直观地让学生观察“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数量关系的区别,使学生在脑海里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然后再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多样化的练习来加深对上述词语的理解。学生很感兴趣,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第6课时 解决问题
教材第46页的内容。
1.结合数的组成来解决一些问题。
2.根据不同的数目圈一圈,找出圈起几个,需要几个盒子,或者穿多少串等。
3.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
重点:熟练运用数的组成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
难点: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
教材情境图制成的课件。
师:大家玩过穿珠游戏吗?
(出示例7的情境图)
这里有一些珠子,你会穿吗?(板书课题)
1.教学例7。
教师出示题目的要求: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师: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个别汇报。
师:要想知道能穿几串,该怎样解答?
学生汇报:可以在图上10个10个地圈,能圈出5个十,即能穿5串。
师:你是用画图的方法知道可以穿几串的。(出示画图)
还有别的方法吗?
学生汇报: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10个穿一串,那么能穿5串,还剩8个。
师:你是利用数的组成判断出能穿5串。是否正确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1串是10个,5串就是50个,还有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解答是正确的。
2.想一想。
师提出问题:刚才是10个珠子穿成一串,如果5个珠子穿成一串,这些珠子能穿几串?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能穿11串,还剩3个珠子。
1.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
(1)提问: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想知道可以装满几袋,该怎样解答?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2)学生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汇报:
①可以在图上画一画,10个10个地圈起来,能圈出8个圈,还剩2个,即可以装满8袋,还剩2个。
②可以想82里面有8个十和2个一,那么能装满8袋,还剩2个。
(4)组织学生验证:1袋装10个,8袋就是8个十,即为80,还有剩下的2个,正好是82个。
2.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的第1~3题。
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解决问题
能穿几串?
方法一:圈一圈
方法二:借助数的组成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体现数与生活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因此,课前安排小调查,课堂上利用生活中常用物品分类、数数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1)本节课的教学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课堂上安排的四人小组合作分类、数数,在活动中让学生试着与他人分工、合作。当学生独自未数清画面数量时,自发产生小组分工、合作的需要,从而再次数数。
(2)本节课的教学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地学习。数数中请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对于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在数珠子、数饼干等活动中,请学生当小老师,讲自己巧数的方法,其他学生可对其随机发问,了解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地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
第7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材第48页的内容。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
2.会用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根据10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并能准确计算。
教材情境图制成的课件、计数器、小棒。
40是( )个十。
70是( )个十。
57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6个一和3个十组成( )。
8个十和9个一合起来是( )。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数的组成,为下面新课内容的学习进行必要的铺垫。
1.教学例8。
师:陈老师到商店里买了一些写字本,你看。(出示例8情境图)
(1)你能根据这张图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问题:一共有几本写字本?
师: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学生汇报:30+2、2+30。
师:30+2等于多少?你是怎么算的?
引导学生说出:3包写字本是3个十,加上2本(2个一)一共是32本。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图,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这样的问题设计主要是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2)师:你能根据例8的这张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吗?试一试。
学生汇报:32-2、32-30。
师:该怎样计算呢?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小组交流,个别汇报:
32-2,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3个十,就是30;
32-30,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3个十,还剩2个一,就是2。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间交流算法,可以让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多样化的计算方法,起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
2.练习。
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摆小棒,再引导学生根据所摆的小棒写出相应的算式。
设计意图:通过使用学具进行操作,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利用学具辅助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1.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第2题。
情境创设:熊妈妈正在野外烤熊宝宝们最喜欢的玉米呢!熊宝宝们可爱吃玉米了,但是熊妈妈要求熊宝宝们开动脑筋,找出结果和玉米前数字相同的算式,才能吃到玉米,这可难倒了熊宝宝们。同学们,你能帮助它们吗?
学生独立完成,个别汇报,展示。
2.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十一第1、4题。
以竞赛形式进行。
3.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十一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学生汇报,在汇报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4.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十一第5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到了有关计算的一些知识,你认为在计算这类加减法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32
30+2=32 32-2=30
2+30=32 32-30=2
教学中,我首先带领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让他们回忆100以内数的组成,为新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接下来结合教材中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整十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此外还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摆小棒等活动,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掌握了本节课所学内容,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第8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
教材第51页的内容。
1.通过“动手摆一摆”的实践活动并结合前面所学数的分解组成,直观形象地熟悉和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以及数位和位值的概念。
2.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主动探究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寻找事物规律的方法以及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排列组合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让学生在愉悦的操作中感受数学的奥秘,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教材情境图制成的课件、计数器、数位表、百数表、汇总表、圆片。
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位?(个位)第二位叫什么位?(十位)
拿出一个数字卡片“1”放在个位,它表示多少?
(1个一)
若数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
(1个十)
教师强调:“1”放在不同的数位就有不同的意义,可以表示1个一,1个十,1个百……
1.出示两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学具),现在大家四人一小组进行分工协作,三个人摆不同的数,一个人负责记录,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2.为什么两个圆片放在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数不同?
(因为放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不同,个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个一,十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个十。如果一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一个放在十位,表示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11。)
3.出示三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分小组动手操作,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4.如果是4个小圆片呢?(学生继续动手摆)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5.小结。
教师提问:
(1)2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不同的数?(3个)
(2)3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不同的数?(4个)
(3)4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不同的数?(5个)
(4)谁能说一说5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不同的数?(6个数)
教师:圆片的个数和所摆出的数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呢?
(圆片的个数+1=摆出的数的个数)
提问:用8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几个不同的数?
(8+1=9)
如果用9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几个不同的数?
(9+1=10)
这个规律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摆的过程中,通过表格表示出来。(投影出示)
1.每个同学拿出6个小圆片,自己单独摆一摆,可摆出多少个不同的数?
2.用10颗棋子你能摆出几个数,摆出的数分别是什么?请你试一试。用11颗、12颗……18颗棋子来摆呢?
能用19颗棋子摆出一个两位数吗?为什么?
1.同学们,请你们谈谈这节课学了些什么、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2.本节课学了在数位上摆棋子,得出数的个数比棋子数多1;所写出的数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的和正好是棋子数。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后还可以继续探索,别忘了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
eq \x(摆一摆,想一想,\a\vs4\al( 相差1, ) \a\vs4\al())K
K
“摆一摆,想一想”就是先摆后想,边摆边想,在摆的过程中想,在想的过程中摆。本节课,我注意尽量多给学生留一些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放手让学生去摆,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规律,去归纳整理。学生在摆和想的过程中,巩固了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强了对数位的认识。尤其是学生在数位上摆圆片、探索摆数规律的活动片段,学生边摆边说,然后我问:怎样摆才能摆全?这样摆有什么好处?你更喜欢谁的摆法?……为学生发现规律,进行有序思考做铺垫。学生用4个圆片摆数,教学中我让各小组介绍摆得快的经验,激发学生探索摆数规律的欲望。然后我抓住时机提出,不摆圆片,能直接说出用5个圆片可以表示出哪些不同的数吗?使规律自然而然地被发现。
2
4
6
8
10
11
13
15
17
19
22
28
33
37
44
46
55
64
66
73
82
88
91
99
圆片数
表示数的个数
2
3
3
4
4
5
5
6
6
7
…
…
圆片的
个数
表示的数
的个数
表示的数
1
2
1、10
2
3
2、11、20
3
4
3、12、21、30
4
5
4、13、22、31、40
5
6
5、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100以内数的认识_人教新课标: 这是一份一年级下数学教案100以内数的认识_人教新课标,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关注起点 渗透数数,感知100 探索新知,估数活动 发展数感,组织练习,深化认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100以内数的认识_北师大版: 这是一份一年级下数学教案100以内数的认识_北师大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汇报调查结果,开展分类,选择数数方法,同样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数数 数的组成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数数 数的组成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新知,新知探究,巩固深化,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