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山东中考模拟卷_历年山东中考模拟题及答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0年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展开
2020年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0.0分)
1. 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变化无处不在。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 C. 海水晒盐 D. 海水制碱
2. 下列物质的名称、化学式和俗名对应正确的是( )
A. 氢氧化钠--NaOH--纯碱 B. 碳酸钠--NaHCO3--小苏打
C. 碳酸钙--CaCO3--熟石灰 D. 氧化钙--CaO--生石灰
3. 下列有关水和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可以溶解任何物质
B. 生活中通过加热煮沸既可以实现硬水软化,又可以杀菌消毒
C. 溶质是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溶剂里形成溶液的
D. 配制50g 16%的氯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溶解等步骤
4. 下列有关空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
B. 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变化可能会影响生命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C. 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
D. 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好
5. 化学学习的任务之一就是形成化学观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B. 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C. 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的能量、运动速率不变
D. 任何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6.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对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Fe3O4--表示氧化铁 B. Mg2+--表示镁离子
C. O3--表示3个氧原子 D. 2S--表示2个硫元素
7. 抗疫期间用的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NaClO)为主要成分的含氯消毒剂,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1 B. +1 C. +3 D. +5
8. 下列促进燃烧和灭火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不断向燃煤锅炉的炉膛中吹入空气
B. 汽车的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
C. 炒菜时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D. 电器起火时,立即用水浇灭
9.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读取液体的体积
C. 取用固体药品 D. 加热试管中液体
10. 歼−20是我国第一款具备高隐身性、高态势感知、高机动性的隐形第五代战斗机。隐身材料中含有的芳纶是由间苯二甲酰氯和间苯二胺缩聚而成。其中,间苯二胺的化学式是C6H8N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间苯二胺属于有机物
B. 间苯二胺由三种元素组成
C. 间苯二胺的化学式量是108
D. 间苯二胺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之比是6:2
11. 下列各选项中,对物质的归纳正确的是( )
A. 单质:氮气、黄铜、汞
B. 氧化物:氧化铜、铁锈、干冰
C. 化合物:乙醇、冰水混合物、硝酸铵
D. 混合物:矿泉水、氯化钠、玻璃钢
12.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比较出锌、铁、银活动性强弱的是( )
A. 铁片、银片、Zn(NO3)2溶液
B. 锌片、银片、Fe(NO3)2溶液
C. 锌片、铁片、银片、稀盐酸
D. 铁片、Zn(NO3)2溶液、AgNO3溶液
13.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操作方法
A
CO2
HCl
通入饱和的NaOH溶液中、洗气
B
MnO2
KCl
加适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FeCl2溶液
CuCl2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D
CaCO3
CaO
加入适量稀盐酸、过滤
A. A B. B C. C D. D
14. 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g
26
8
12
19
反应后的各物质质量/g
m
4
2
n
A. m+n=59
B. 丁可能是催化剂
C. 当m=26时,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 n的值一定大于或等于19
15. 推理是学习化学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推理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
A. 元素的种类是由其原子核内质子数决定的,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
B. 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浓盐酸敞口久置后质量分数变小且质量减轻,所以浓硫酸敞口久置后也质量分数变小且质量减轻
D. 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物质一定有碳、氢两种组成的
16. 如图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b两种物质均为易溶物质
B. 20℃时,a、b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C. 50℃时,将5g a物质溶解到l0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
D. 将50℃时b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降低温度的方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0分)
17. 如图是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E微粒的符号______;
(2)具有相似化学性质元素的微粒______(填序号);
(3)C、D两种微粒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
18.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地瓜营养丰富,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地瓜中富含淀粉、维生素、钙、铁、硒等,其中老年人缺“钙”会导致______(填病症)。
(2)厨房中常常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在水中对油污具有______作用。
(3)现在麦田的田间管理到了关键期,为了防止小麦的倒伏和病虫害的侵扰,常常追施______。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4)易拉罐是生活中常见的饮料包装用品,市面上最常见的制作易拉罐的材料是______。
A.无机非金属材料 B.有机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 D.金属材料
19. 近年来,随着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革命进程的推进,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
(1)年供气量380亿立方米,期限长达30年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2020年底就要全线建成投入使用。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_(填化学式)。
(2)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新能源及相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_。
A.风能 B.太阳能 C.石油 D.核能
(3)氢能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氢气用作燃料的优点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20. 某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未知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为了测定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他首先取20g质量分数10%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烧杯中。然后向烧杯中滴加该硫酸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与滴入硫酸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______g;
(2)计算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四、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21. 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其中A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B、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C通入D的溶液中溶液变浑浊,D的溶液俗称石灰水。它们的关系如图。“一”表示相互之间可以反应,“→”表示可以转化生成。
(1)B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
(2)A−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D和E的反应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写出C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0分)
22. 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装置来制取、收集气体。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将反应物装入B装置前,应首先______。
(2)通常情况下,甲烷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极难溶于水,很容易燃烧。甲烷的实验室制法是: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态药品,经研磨均匀混合后加热产生甲烷气体。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甲烷气体的装置组合是______(填序号)。从收集气体的角度,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一瓶甲烷气体不纯,可能原因是______。
(3)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学习,你认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中,共同点是______(填序号)。
a.反应需要加热 b.反应需要催化剂
c.反应物中没有气体 d.反应物中必须含有要制取气体的元素
23. 在化学分组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根据课本实验探究8−4,对“纯碱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如下:
(1)A试管的现象______,Na2CO3溶液呈碱性;
(2)C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D试管中滤去沉淀的废液与B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发现废液缸中有气泡产生,没有沉淀生成。为了处理废液,同学们对混合后废液中的溶质成分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混合后废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2SO4、NaCl
猜想二:Na2SO4、H2SO4、NaCl
猜想三:______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的锌粉放入试管中,向
试管中加入混合后的废液。
______
猜想二不成立
取适量的混合后溶液于试管
中,向试管中滴加 ______ 。
有气泡产生
猜想三成立
【拓展提升】某些盐除与某些酸、碱、盐发生化学反应外,在溶液中还可以与______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呼吸作用生成二氧化碳、水等,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海水晒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D、海水制碱,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海水制碱都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D
【解析】解:A、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为NaOH,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其物质的名称、化学式和俗名对应错误。
B、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2CO3,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物质的名称、化学式和俗名对应错误。
C、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其物质的名称、化学式和俗名对应错误。
D、氧化钙的俗称是生石灰,其化学式为CaO,其物质的名称、化学式和俗名对应正确。
故选:D。
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特别是常见的酸碱盐)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答案】A
【解析】解:A、有些物质不能被水溶解,如水不能溶解油污,所以选项错误。
B、生活中通过加热煮沸既可以实现硬水软化,又可以杀菌消毒,所以选项错正确。
C、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在溶剂里,所以选项错正确。
D、配制50g 16%的氯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所以选项错正确。
故选:A。
A、根据物质的水溶性考虑;
B、根据硬水的软化方法考虑;
C、根据溶液中的微粒存在形式考虑;
D、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进行解答。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溶液的特点,知道溶液的组成、性质和配制方法等。
4.【答案】D
【解析】解:A、食品防腐剂化学性质要稳定,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食品防腐,故说法正确;
B、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变化可能会影响生命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如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故说法正确;
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说法正确;
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差,故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食品防腐剂化学性质要稳定进行分析;
B、根据空气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C、根据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气体进行分析;
D、根据空气质量报告的理解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涉及较多的知识,但难度不大,只有掌握好基础知识,灵活作答即可。
5.【答案】C
【解析】解: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正确,不符合题意;
B、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如氧气和臭氧,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水的三态变化中,分子的能量、运动速率发生了改变,错误,符合题意;
D、任何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伴随着能量变化,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根据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构成物质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
本题考查了微观构成粒子的基本性质和有关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6.【答案】B
【解析】解:A、Fe3O4从右向左读,读作四氧化三铁,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Mg2+可表示镁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氧原子可表示为:3O;O3表示1个臭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S可表示2个硫原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化合物化学式的读法:一般是从右向左读,读作“某化某”,进行分析判断。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C、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D、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答案】B
【解析】解:在NaClO中,Na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设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
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
+1+x+(−2)=0
解得x=+1。
故选:B。
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分析。
本题难度较小,解答的关键是了解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以及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8.【答案】D
【解析】解:A.用煤炭烧锅炉时,要用鼓风机不断往锅炉中吹入空气,增大了单位体积内氧气的含量,能促进燃烧,故说法正确;
B.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汽缸,能增大可燃物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烧,故说法正确;
C.炒菜时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而灭火,故说法正确;
D.电器起火时不能用水灭火,以防触电,故说法错误。
故选:D。
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和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考查了促进燃烧的方法和灭火的原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9.【答案】C
【解析】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应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C。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B、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0.【答案】D
【解析】解:A.因间苯二胺的化学式为C6H8N2,该物质是由C、H、N元素组成,则属于有机化合物,说法正确;
B.因间苯二胺的化学式为C6H8N2,该物质是由C、H、N三种元素组成,说法正确;
C.间苯二胺的化学式量是12×6+1×8+14×2=108,说法正确;
D.间苯二胺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之比是(12×6):(14×2)=18:7,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C.根据化学式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本题属于信息习题,学生应注意信息中物质的化学式及物质的成分来分析解答,考查点较多,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11.【答案】C
【解析】解:A、单质:氮气、汞,黄铜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氧化物:氧化铜、干冰,铁锈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乙醇、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硝酸铵都属于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D、混合物:矿泉水、玻璃钢,氯化钠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2.【答案】A
【解析】解:A、铁片、银片均不能与Zn(NO3)2溶液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锌>铁,锌>银,但无法确定铁和银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
B、锌片能与Fe(NO3)2溶液反应生成铁,说明了活动性锌>铁;银不与Fe(NO3)2溶液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银;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锌>铁>银;故该方案合理。
C、锌片、铁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且锌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快,说明了金属活动性锌>铁>氢;银片与稀盐酸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氢>银;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锌>铁>银;故该方案合理。
D、铁片与Zn(NO3)2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锌>铁;铁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银,说明了活动性铁>银;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锌>铁>银;故该方案合理。
故选:A。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否合理,可根据“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析方案所能得到的结论,确定是否能得出锌、铁、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答案】C
【解析】解: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过量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4.【答案】D
【解析】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即:26+8+12+19=m+4+2+n,m+n=59,选项说法正确;
B.若反应后,丁物质的质量不变,则丁可能是催化剂,选项说法正确;
C.当m=26时,则丁物质一定是生成物,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选项说法正确;
D.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乙、丙和丁,生成物只有甲时,则n的质量小于19,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乙物质反应后减少了4g,是反应物;丙物质反应后减少了10g,是反应物;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相关选项的正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15.【答案】A
【解析】解:A、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的种类是由其原子核内质子数决定的,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故选项推理正确。
B、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露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选项推理错误。
D、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O2和H2O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某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A。
A、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进行分析判断。
B、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盐酸和浓硫酸分别具有挥发性、吸水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6.【答案】B
【解析】解:A、a、b两种物质均为易溶物质正确,因为它们在20℃时的溶解度都大于10g,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20℃时,a、b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溶液的质量,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C、50℃时,将5ga物质溶解到l0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正确,因为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是50g,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将50℃时b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降低温度的方法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b大;A、物质的溶解性;
B、交点的含义;
C、50℃时,将5ga物质溶解到l0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正确;
D、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7.【答案】Ca2+ AD AlCl3
【解析】解:(1)E微粒的质子数为20,核外有18个电子,是带有2个单位正电荷的钙离子;故填:Ca2+;
(2)在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微粒A和D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二者的化学性质相似;故填:AD;
(3)C的质子数为13,是铝元素,在化合物中显+3价,D的质子数为17,是氯元素,在化合物显−1价,二者组成的化合物氯化铝的化学式为AlCl3;故填:AlCl3。
(1)根据粒子结构来分析;
(2)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3)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写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骨质疏松 乳化 C D
【解析】解:
(1)老年人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
(2)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在水中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
(3)为了防止小麦的倒伏和病虫害的侵扰,常常追施钾肥;
(4)制作易拉罐的材料是铁或铝合金,都属于金属材料。
故答案为:(1)骨质疏松; (2)乳化; (3)C; (4)D。
(1)根据缺钙幼儿易患佝偻病,老人易患骨质疏松解答;
(2)根据洗沽精具有乳化作用分析解答;
(3)根据化肥的作用分析解答;
(4)根据易拉罐的组成分析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微量元素缺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化肥作用、乳化,材料的分类。
19.【答案】CH4 C 燃烧值高;无污染
【解析】解:(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2)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不属于新能源;
(3)制备氢气的原料是水,所以来源广;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热,所以热值高;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所以无污染。
故答案为:(1)CH4;(2)C;(3)制取原料来源广泛;燃烧值高;无污染。
(1)根据天然气的认知分析;
(2)只要是无污染的能源即可;
(3)可从氢气的制取来源、燃烧热、是否污染环境等角度分析。
本题考查了对能源的认知,难度较小。
20.【答案】2
【解析】解:(1)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0g×10%=2g。
(2)设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x
2NaOH+H2SO4=Na2SO4+2H2O
80 98
2g x
8098=2gx x=2.45g
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45g12.5g×100%=19.6%。
答:(1)2;
(2)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根据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等于7,此时消耗的硫酸溶液的质量为12.5g,由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可以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进而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进而计算出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确定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21.【答案】CO Fe2O3+6HCl=2FeCl3+3H2O 复分解反应 灭火
【解析】解:A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则A是氧化铁;B、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C通入D的溶液中溶液变浑浊,D的溶液俗称石灰水,则D是氢氧化钙,C是二氧化碳,则B是一氧化碳,E能于氧化铁、氢氧化钙溶液反应,则E应为酸,可以是稀盐酸。
(1)B物质的化学式是CO。
(2)A−E反应,即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合理即可)。
D和E的反应,即稀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3)C物质是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作气体肥料等。
答:(1)CO;
(2)Fe2O3+6HCl=2FeCl3+3H2O;复分解反应;
(3)灭火。
根据题意,A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则A是氧化铁;B、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C通入D的溶液中溶液变浑浊,D的溶液俗称石灰水,则D是氢氧化钙,可以推断出C,进而可以推断出B,E能于氧化铁、氢氧化钙溶液反应,则E应为酸,可以是稀盐酸,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
22.【答案】2H2O2− MnO2 2H2O+O2↑ 检查装置气密性 AC 收集前瓶中的水不满等 cd
【解析】解:(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 MnO2 2H2O+O2↑,将反应物装入B装置前,应首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故填:2H2O2− MnO2 2H2O+O2↑;检查装置气密性。
(2)实验室制取甲烷需要加热,反应物是固体,应该用A作为发生装置;
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利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甲烷比利用排水法收集的甲烷更干燥;
从收集气体的角度,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一瓶甲烷气体不纯,可能原因是收集前瓶中的水不满等。
故填:AC;收集前瓶中的水不满等。
(3)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学习,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中,共同点是反应物中没有气体、反应物中必须含有要制取气体的元素。
故填:cd。
(1)凡是有气体参加或产生的实验,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装置漏气影响实验结果;
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2)根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及其气体的溶解性、密度可以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3)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反应物中应该没有气体、反应物中必须含有要制取气体的元素。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3.【答案】溶液变红色 Na2CO3+Ca(OH)2=CaCO3↓+2NaOH Na2SO4、NaCl、Na2CO3 不产生气泡 稀盐酸 某些金属单质
【解析】解:(1)A试管中溶液变红色,说明Na2CO3溶液呈碱性。
故填:溶液变红色。
(2)C试管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OH)2=CaCO3↓+2NaOH。
故填:Na2CO3+Ca(OH)2=CaCO3↓+2NaOH。
(3)【猜想假设】
猜想一:稀硫酸和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是Na2SO4、NaCl
猜想二:稀硫酸过量时是Na2SO4、H2SO4、NaCl
猜想三:碳酸钠过量时是Na2SO4、NaCl、Na2CO3。
故填:Na2SO4、NaCl、Na2CO3。
【实验验证】
取适量的锌粉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混合后的废液,不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硫酸,猜想二不成立;
取适量的混合后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猜想三成立。
故填:不产生气泡;稀盐酸。
【拓展提升】
某些盐除与某些酸、碱、盐发生化学反应外,在溶液中还可以与某些金属单质发生化学反应,例如硫酸铜能和铁、镁、铝等物质反应生成盐和金属单质。
故填:某些金属单质。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1页,共1页
2020年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0.0分)
1. 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变化无处不在。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 C. 海水晒盐 D. 海水制碱
2. 下列物质的名称、化学式和俗名对应正确的是( )
A. 氢氧化钠--NaOH--纯碱 B. 碳酸钠--NaHCO3--小苏打
C. 碳酸钙--CaCO3--熟石灰 D. 氧化钙--CaO--生石灰
3. 下列有关水和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可以溶解任何物质
B. 生活中通过加热煮沸既可以实现硬水软化,又可以杀菌消毒
C. 溶质是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溶剂里形成溶液的
D. 配制50g 16%的氯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溶解等步骤
4. 下列有关空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
B. 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变化可能会影响生命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C. 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
D. 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好
5. 化学学习的任务之一就是形成化学观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B. 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C. 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的能量、运动速率不变
D. 任何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6.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对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Fe3O4--表示氧化铁 B. Mg2+--表示镁离子
C. O3--表示3个氧原子 D. 2S--表示2个硫元素
7. 抗疫期间用的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NaClO)为主要成分的含氯消毒剂,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1 B. +1 C. +3 D. +5
8. 下列促进燃烧和灭火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不断向燃煤锅炉的炉膛中吹入空气
B. 汽车的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
C. 炒菜时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D. 电器起火时,立即用水浇灭
9.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读取液体的体积
C. 取用固体药品 D. 加热试管中液体
10. 歼−20是我国第一款具备高隐身性、高态势感知、高机动性的隐形第五代战斗机。隐身材料中含有的芳纶是由间苯二甲酰氯和间苯二胺缩聚而成。其中,间苯二胺的化学式是C6H8N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间苯二胺属于有机物
B. 间苯二胺由三种元素组成
C. 间苯二胺的化学式量是108
D. 间苯二胺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之比是6:2
11. 下列各选项中,对物质的归纳正确的是( )
A. 单质:氮气、黄铜、汞
B. 氧化物:氧化铜、铁锈、干冰
C. 化合物:乙醇、冰水混合物、硝酸铵
D. 混合物:矿泉水、氯化钠、玻璃钢
12.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比较出锌、铁、银活动性强弱的是( )
A. 铁片、银片、Zn(NO3)2溶液
B. 锌片、银片、Fe(NO3)2溶液
C. 锌片、铁片、银片、稀盐酸
D. 铁片、Zn(NO3)2溶液、AgNO3溶液
13.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操作方法
A
CO2
HCl
通入饱和的NaOH溶液中、洗气
B
MnO2
KCl
加适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FeCl2溶液
CuCl2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D
CaCO3
CaO
加入适量稀盐酸、过滤
A. A B. B C. C D. D
14. 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g
26
8
12
19
反应后的各物质质量/g
m
4
2
n
A. m+n=59
B. 丁可能是催化剂
C. 当m=26时,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 n的值一定大于或等于19
15. 推理是学习化学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推理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
A. 元素的种类是由其原子核内质子数决定的,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
B. 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浓盐酸敞口久置后质量分数变小且质量减轻,所以浓硫酸敞口久置后也质量分数变小且质量减轻
D. 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物质一定有碳、氢两种组成的
16. 如图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b两种物质均为易溶物质
B. 20℃时,a、b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C. 50℃时,将5g a物质溶解到l0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
D. 将50℃时b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降低温度的方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0分)
17. 如图是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E微粒的符号______;
(2)具有相似化学性质元素的微粒______(填序号);
(3)C、D两种微粒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
18.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地瓜营养丰富,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地瓜中富含淀粉、维生素、钙、铁、硒等,其中老年人缺“钙”会导致______(填病症)。
(2)厨房中常常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在水中对油污具有______作用。
(3)现在麦田的田间管理到了关键期,为了防止小麦的倒伏和病虫害的侵扰,常常追施______。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4)易拉罐是生活中常见的饮料包装用品,市面上最常见的制作易拉罐的材料是______。
A.无机非金属材料 B.有机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 D.金属材料
19. 近年来,随着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革命进程的推进,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
(1)年供气量380亿立方米,期限长达30年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2020年底就要全线建成投入使用。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_(填化学式)。
(2)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新能源及相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_。
A.风能 B.太阳能 C.石油 D.核能
(3)氢能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氢气用作燃料的优点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20. 某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未知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为了测定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他首先取20g质量分数10%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烧杯中。然后向烧杯中滴加该硫酸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与滴入硫酸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______g;
(2)计算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四、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21. 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其中A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B、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C通入D的溶液中溶液变浑浊,D的溶液俗称石灰水。它们的关系如图。“一”表示相互之间可以反应,“→”表示可以转化生成。
(1)B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
(2)A−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D和E的反应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写出C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0分)
22. 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装置来制取、收集气体。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将反应物装入B装置前,应首先______。
(2)通常情况下,甲烷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极难溶于水,很容易燃烧。甲烷的实验室制法是: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态药品,经研磨均匀混合后加热产生甲烷气体。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甲烷气体的装置组合是______(填序号)。从收集气体的角度,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一瓶甲烷气体不纯,可能原因是______。
(3)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学习,你认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中,共同点是______(填序号)。
a.反应需要加热 b.反应需要催化剂
c.反应物中没有气体 d.反应物中必须含有要制取气体的元素
23. 在化学分组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根据课本实验探究8−4,对“纯碱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如下:
(1)A试管的现象______,Na2CO3溶液呈碱性;
(2)C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D试管中滤去沉淀的废液与B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发现废液缸中有气泡产生,没有沉淀生成。为了处理废液,同学们对混合后废液中的溶质成分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混合后废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2SO4、NaCl
猜想二:Na2SO4、H2SO4、NaCl
猜想三:______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的锌粉放入试管中,向
试管中加入混合后的废液。
______
猜想二不成立
取适量的混合后溶液于试管
中,向试管中滴加 ______ 。
有气泡产生
猜想三成立
【拓展提升】某些盐除与某些酸、碱、盐发生化学反应外,在溶液中还可以与______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呼吸作用生成二氧化碳、水等,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海水晒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D、海水制碱,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海水制碱都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D
【解析】解:A、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为NaOH,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其物质的名称、化学式和俗名对应错误。
B、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2CO3,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物质的名称、化学式和俗名对应错误。
C、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其物质的名称、化学式和俗名对应错误。
D、氧化钙的俗称是生石灰,其化学式为CaO,其物质的名称、化学式和俗名对应正确。
故选:D。
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特别是常见的酸碱盐)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答案】A
【解析】解:A、有些物质不能被水溶解,如水不能溶解油污,所以选项错误。
B、生活中通过加热煮沸既可以实现硬水软化,又可以杀菌消毒,所以选项错正确。
C、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在溶剂里,所以选项错正确。
D、配制50g 16%的氯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所以选项错正确。
故选:A。
A、根据物质的水溶性考虑;
B、根据硬水的软化方法考虑;
C、根据溶液中的微粒存在形式考虑;
D、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进行解答。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溶液的特点,知道溶液的组成、性质和配制方法等。
4.【答案】D
【解析】解:A、食品防腐剂化学性质要稳定,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食品防腐,故说法正确;
B、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变化可能会影响生命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如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故说法正确;
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说法正确;
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差,故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食品防腐剂化学性质要稳定进行分析;
B、根据空气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C、根据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气体进行分析;
D、根据空气质量报告的理解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涉及较多的知识,但难度不大,只有掌握好基础知识,灵活作答即可。
5.【答案】C
【解析】解: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正确,不符合题意;
B、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如氧气和臭氧,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水的三态变化中,分子的能量、运动速率发生了改变,错误,符合题意;
D、任何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伴随着能量变化,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根据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构成物质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
本题考查了微观构成粒子的基本性质和有关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6.【答案】B
【解析】解:A、Fe3O4从右向左读,读作四氧化三铁,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Mg2+可表示镁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氧原子可表示为:3O;O3表示1个臭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S可表示2个硫原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化合物化学式的读法:一般是从右向左读,读作“某化某”,进行分析判断。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C、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D、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答案】B
【解析】解:在NaClO中,Na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设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
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
+1+x+(−2)=0
解得x=+1。
故选:B。
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分析。
本题难度较小,解答的关键是了解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以及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8.【答案】D
【解析】解:A.用煤炭烧锅炉时,要用鼓风机不断往锅炉中吹入空气,增大了单位体积内氧气的含量,能促进燃烧,故说法正确;
B.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汽缸,能增大可燃物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烧,故说法正确;
C.炒菜时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而灭火,故说法正确;
D.电器起火时不能用水灭火,以防触电,故说法错误。
故选:D。
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和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考查了促进燃烧的方法和灭火的原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9.【答案】C
【解析】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应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C。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B、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0.【答案】D
【解析】解:A.因间苯二胺的化学式为C6H8N2,该物质是由C、H、N元素组成,则属于有机化合物,说法正确;
B.因间苯二胺的化学式为C6H8N2,该物质是由C、H、N三种元素组成,说法正确;
C.间苯二胺的化学式量是12×6+1×8+14×2=108,说法正确;
D.间苯二胺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之比是(12×6):(14×2)=18:7,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C.根据化学式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本题属于信息习题,学生应注意信息中物质的化学式及物质的成分来分析解答,考查点较多,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11.【答案】C
【解析】解:A、单质:氮气、汞,黄铜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氧化物:氧化铜、干冰,铁锈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乙醇、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硝酸铵都属于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D、混合物:矿泉水、玻璃钢,氯化钠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2.【答案】A
【解析】解:A、铁片、银片均不能与Zn(NO3)2溶液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锌>铁,锌>银,但无法确定铁和银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
B、锌片能与Fe(NO3)2溶液反应生成铁,说明了活动性锌>铁;银不与Fe(NO3)2溶液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银;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锌>铁>银;故该方案合理。
C、锌片、铁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且锌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快,说明了金属活动性锌>铁>氢;银片与稀盐酸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氢>银;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锌>铁>银;故该方案合理。
D、铁片与Zn(NO3)2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锌>铁;铁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银,说明了活动性铁>银;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锌>铁>银;故该方案合理。
故选:A。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否合理,可根据“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析方案所能得到的结论,确定是否能得出锌、铁、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答案】C
【解析】解: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过量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4.【答案】D
【解析】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即:26+8+12+19=m+4+2+n,m+n=59,选项说法正确;
B.若反应后,丁物质的质量不变,则丁可能是催化剂,选项说法正确;
C.当m=26时,则丁物质一定是生成物,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选项说法正确;
D.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乙、丙和丁,生成物只有甲时,则n的质量小于19,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乙物质反应后减少了4g,是反应物;丙物质反应后减少了10g,是反应物;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相关选项的正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15.【答案】A
【解析】解:A、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的种类是由其原子核内质子数决定的,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故选项推理正确。
B、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露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选项推理错误。
D、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O2和H2O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某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A。
A、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进行分析判断。
B、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盐酸和浓硫酸分别具有挥发性、吸水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6.【答案】B
【解析】解:A、a、b两种物质均为易溶物质正确,因为它们在20℃时的溶解度都大于10g,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20℃时,a、b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溶液的质量,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C、50℃时,将5ga物质溶解到l0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正确,因为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是50g,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将50℃时b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降低温度的方法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b大;A、物质的溶解性;
B、交点的含义;
C、50℃时,将5ga物质溶解到l0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正确;
D、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7.【答案】Ca2+ AD AlCl3
【解析】解:(1)E微粒的质子数为20,核外有18个电子,是带有2个单位正电荷的钙离子;故填:Ca2+;
(2)在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微粒A和D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二者的化学性质相似;故填:AD;
(3)C的质子数为13,是铝元素,在化合物中显+3价,D的质子数为17,是氯元素,在化合物显−1价,二者组成的化合物氯化铝的化学式为AlCl3;故填:AlCl3。
(1)根据粒子结构来分析;
(2)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3)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写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骨质疏松 乳化 C D
【解析】解:
(1)老年人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
(2)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在水中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
(3)为了防止小麦的倒伏和病虫害的侵扰,常常追施钾肥;
(4)制作易拉罐的材料是铁或铝合金,都属于金属材料。
故答案为:(1)骨质疏松; (2)乳化; (3)C; (4)D。
(1)根据缺钙幼儿易患佝偻病,老人易患骨质疏松解答;
(2)根据洗沽精具有乳化作用分析解答;
(3)根据化肥的作用分析解答;
(4)根据易拉罐的组成分析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微量元素缺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化肥作用、乳化,材料的分类。
19.【答案】CH4 C 燃烧值高;无污染
【解析】解:(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2)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不属于新能源;
(3)制备氢气的原料是水,所以来源广;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热,所以热值高;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所以无污染。
故答案为:(1)CH4;(2)C;(3)制取原料来源广泛;燃烧值高;无污染。
(1)根据天然气的认知分析;
(2)只要是无污染的能源即可;
(3)可从氢气的制取来源、燃烧热、是否污染环境等角度分析。
本题考查了对能源的认知,难度较小。
20.【答案】2
【解析】解:(1)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0g×10%=2g。
(2)设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x
2NaOH+H2SO4=Na2SO4+2H2O
80 98
2g x
8098=2gx x=2.45g
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45g12.5g×100%=19.6%。
答:(1)2;
(2)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根据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等于7,此时消耗的硫酸溶液的质量为12.5g,由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可以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进而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进而计算出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确定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21.【答案】CO Fe2O3+6HCl=2FeCl3+3H2O 复分解反应 灭火
【解析】解:A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则A是氧化铁;B、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C通入D的溶液中溶液变浑浊,D的溶液俗称石灰水,则D是氢氧化钙,C是二氧化碳,则B是一氧化碳,E能于氧化铁、氢氧化钙溶液反应,则E应为酸,可以是稀盐酸。
(1)B物质的化学式是CO。
(2)A−E反应,即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合理即可)。
D和E的反应,即稀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3)C物质是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作气体肥料等。
答:(1)CO;
(2)Fe2O3+6HCl=2FeCl3+3H2O;复分解反应;
(3)灭火。
根据题意,A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则A是氧化铁;B、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C通入D的溶液中溶液变浑浊,D的溶液俗称石灰水,则D是氢氧化钙,可以推断出C,进而可以推断出B,E能于氧化铁、氢氧化钙溶液反应,则E应为酸,可以是稀盐酸,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
22.【答案】2H2O2− MnO2 2H2O+O2↑ 检查装置气密性 AC 收集前瓶中的水不满等 cd
【解析】解:(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 MnO2 2H2O+O2↑,将反应物装入B装置前,应首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故填:2H2O2− MnO2 2H2O+O2↑;检查装置气密性。
(2)实验室制取甲烷需要加热,反应物是固体,应该用A作为发生装置;
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利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甲烷比利用排水法收集的甲烷更干燥;
从收集气体的角度,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一瓶甲烷气体不纯,可能原因是收集前瓶中的水不满等。
故填:AC;收集前瓶中的水不满等。
(3)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学习,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中,共同点是反应物中没有气体、反应物中必须含有要制取气体的元素。
故填:cd。
(1)凡是有气体参加或产生的实验,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装置漏气影响实验结果;
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2)根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及其气体的溶解性、密度可以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3)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反应物中应该没有气体、反应物中必须含有要制取气体的元素。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3.【答案】溶液变红色 Na2CO3+Ca(OH)2=CaCO3↓+2NaOH Na2SO4、NaCl、Na2CO3 不产生气泡 稀盐酸 某些金属单质
【解析】解:(1)A试管中溶液变红色,说明Na2CO3溶液呈碱性。
故填:溶液变红色。
(2)C试管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OH)2=CaCO3↓+2NaOH。
故填:Na2CO3+Ca(OH)2=CaCO3↓+2NaOH。
(3)【猜想假设】
猜想一:稀硫酸和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是Na2SO4、NaCl
猜想二:稀硫酸过量时是Na2SO4、H2SO4、NaCl
猜想三:碳酸钠过量时是Na2SO4、NaCl、Na2CO3。
故填:Na2SO4、NaCl、Na2CO3。
【实验验证】
取适量的锌粉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混合后的废液,不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硫酸,猜想二不成立;
取适量的混合后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猜想三成立。
故填:不产生气泡;稀盐酸。
【拓展提升】
某些盐除与某些酸、碱、盐发生化学反应外,在溶液中还可以与某些金属单质发生化学反应,例如硫酸铜能和铁、镁、铝等物质反应生成盐和金属单质。
故填:某些金属单质。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1页,共1页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