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最新教学设计【全册】
- 2.1《观察我们的身体》教学设计 教案 22 次下载
- 2.2《通过感官来发现》教学设计 教案 22 次下载
- 2.3《观察与比较》教学设计 教案 23 次下载
- 2.4《测试反应快慢》教学设计 教案 22 次下载
- 2.6《身体的“时间胶囊”》教学设计 教案 22 次下载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二年级下册5.发现生长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二年级下册5.发现生长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活动手册使用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简析】
在本节课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做的活动主要是一起回顾二年级以前的身体生长,让学生通过寻找自己从小到大生长发育的痕迹(如:小时候的衣服、照片、生长记录和家长的回忆等,都可以作为学生要收集的信息),列举各种事实,通过比较的方法来说明自己身体的变化,其中会涉及身高、体重、牙齿、力量等方面。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均为学生对生长变化的回顾,这将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意识的起点,也将为学生在高年级进一步了解身体生长发育的问题积累经验和认识。
【学情分析】
从本课开始,学生将对自己身体的生长加以关注。从出生到进入小学,学生经历了一个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变化很大;从小学入学到小学毕业又要经历六年时间,这段时间学生的身体变化也会十分明显。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健康生活的意识也需要在这个时间段内逐步养成。因此,二年级的学生面对自己身体的生长,既要能够看到之前的发展,也要认识到今后也会生长变化,更要能够为今后的生长做出必要的准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人的身体是由各个不同的器官组成的。
2.使学生认识到从出生到现在,我们都在不断地生长。
科学探究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比较、测量,知道身体在生长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
1.学生能够如实讲述自己的身体变化。
2.学生能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发现自己的身体变化。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学生能够关心自己和他人都有着生长发育的过程。
2.学生能够感受到家长对自已健康成长的那种期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能发现并认识到从出生到现在,我们都在不断地生长。
教学难点
学会能够从不同角度证明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向班主任了解是否有学生父母离异或早亡的情况;收集几张班中孩子小时候的照片(从出生到小学一年级均可)、体重与身高测量仪器(或最近一次体检的身高与体重数据)。
学生准备:能够证明自己长大的照片、衣服、用具、生长记录表等物品。(小提示:衣服——建议学生带一件最具有代表性的衣服即可,因为过多的衣服会导致教学难以组织;照片——可以请家长代发电子版照片,方便展示;身体发育记录——这种资料可能不多,建议学生将信息记录下来,带到课上即可,不必将原件带来,以免丢失损坏;其他各种资料——可以让学生多样化收集,如果家长能够协助孩子收集信息就更好了。)询问家长出生时的体重和身高数据并提前记录到活动手册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预设3分钟)
1.游戏:猜猜他(她)是谁?教师出示收集到的几个学生小时候的照片,让学生猜猜:这是班中的哪位同学?(也可以用PPT中的照片)
2.过渡:“为什么我们很难猜对?”(因为我们的身体和小时候相比,发生了很多变化。)
3.引出课题:“我们发现他们的身体在生长,在变化。”板书课题。
二、聚焦(预设5分钟)
1.过渡:“你注意过自己的身体变化吗?”
2.教师引导:“你现在的身体和以前比一比,有什么不同?”“你现在能做的事情和以前比一比,又有什么不同?”在学生回答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具体事例,如:衣服(以前的衣服穿不着了);身高(坐火车要买票了)……
3.教师讲述:“我们发现更多生长变化的秘密了,这些都是我们出生后经过很长时间的生长变化。”
(如果上一节课时间多余,此环节可以提前在上节课进行。这样,教师就根据学生的回答给出准备物品的建议,布置学生带好衣服、照片和记录单等。)
三、探索(预设20分钟)
1.教师提问:“可是,你怎么证明‘我们的身体在一年一年地生长’呢”?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活动。
(1)组内交流:学生将课前准备的照片、衣服、用具、生长记录表等物品一一在小组内进行展示,并说一说:“这是我以前的……,现在我……,这说明我的身体在一年一年地生长。”
(2)全班交流:教师邀请一两个小组介绍一下自己组内的同学用了哪些方法来证明“我们的身体在一年一年地生长”,如语言、运动、牙齿的变化等。
(教师要留意倾听学生在准备这些资料时,家长是否表达出对此事的关心,有可能家长为此说的一些话就是在表达对孩子生长的回顾和期盼。对家长的这种表达要充分利用,因为其中的关心都是基于“健康成长”意愿的。)
3.探索身高和体重变化:
(1)呈现“从小到大的衣服”。(或照片)观察比较从小到大的衣服有什么不同。
(2)提问:为什么衣服会越来越大啊?联系身高体重的变化。
(3)呈现“身体发育记录表”,建立衣服变化与身高体重变化的联系。
(4)计算现在比刚出生时的体重和身高增加了多少?填写在《活动手册》第17页。
(在此活动中,如果学生不知道自己“出生时”的数据,可以使用书本上提示的新生儿和二年级学生身高和体重的平均数据,如: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体重为3000克左右,身长在50厘米左右;如果学生不知道“现在”的身高与体重数据,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直接测量或采用最近一次体检的身高与体重数据;如果学生不会计算“增加了多少”,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计算或提供计算器帮助学生。)
在我们不断生长过程中,只有身高和体重的变化吗?
呈现“从小到大的照片”,聚焦语言、运动等能力的变化,认识到身体的生长变化存在这一定的联系。
4.教师组织学生思考:我们的身体每天都在生长变化吗?
(1)提问:我们身体的这些变化,是隔一段时间生长变化一下?还是每天都在生长变化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教师出示指甲、头发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大概几天前剪了指甲了?大概多久会剪一次头发?再引导学生想一想:指甲和头发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吗?(在讨论身体指甲、头发的生长时,不必纠结于精准的时间和长度,更多的是让学生意识到这些部分在每天发生着变化。)
四、研讨(预设7分钟)
1.教师提问:我们的生长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2.组织学生先在组内说一说,再向全班介绍。(“我们的生长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个问题是贯穿教学始终的,教师要在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观察发现自己的生长变化,如:可以引导学生从身体力量、记忆力、反应速度、学习能力等不同方面提出,但要注意让学生用证据说话。)
五、拓展(预设5分钟)
1.教师布置学生:回家听家长讲一个(或写一写)有关我们成长的小故事(对孩子成长的希望),下节课再讲给其他同学听。
(本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家长对自已健康成长的关注与期待,为下一节课学生对未来键康成长的期盼做准备。)
2.出示《活动手册》上的记录表,调查长辈、哥哥、姐姐在12岁(六年级)时的身高和体重数据。
【板书设计】
发现生长
证明我们的身体在生长:
衣服、照片、生长记录表、牙齿
体重、身高
指甲、头发
……
从出生到现在,我们都在不断地生长。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我的课堂活动记录”使用说明:
(1)“出生时”的体重和身高数据需要课前布置,让学生从家长处了解并提前记录到活动手册中。“现在”的身高体重数据最好让家长帮忙提前测量并记录。
(2)若搜集自己“出生时”的数据存在困难,以及课堂上当场测量“现在”的数据时间来不及,可以使用书本上提示的新生儿和二年级学生身高和体重的平均数据。
2.“拓展活动”使用说明:
(1)男女长辈“12岁时的体重和身高”的调查,若存在困难,也可以转化为调查学校老师“12岁时的体重和身高”数据。
(2)进行“大哥哥”、“大姐姐”“12岁时的体重和身高”的调查前,需要教师提前联系对应班级的教师与学生准备数据,或从对应班级处获取学生的数据。
【作业设计】
下面是一位同学小时候和现在的照片,他的身体在生长吗?
选出你认为能反映身体在生长的情况,请打“√”。
1.小时候的衣服太小了。 ( )
2.现在会跑步、跳绳了。 ( )
3.穿上了袜子。 ( )
4.能讲完整的小故事。 ( )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二年级下册5.发现生长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科学教科版 (2017)5.发现生长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谈话导入,收集证据,合作交流,联系实际,自主探究,拓展延伸,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二年级下册5.发现生长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