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20年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6月份)
展开
2020年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6月份)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
1. 以下典故,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火烧赤壁 B. 刻舟求剑 C. 杯弓蛇影 D. 凿壁偷光
2. 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用食盐水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B. 煤气炉出现黄色火焰,把煤气进气口阀门调大
C. 菜刀涂食用油防锈
D. 自来水加入明矾降低硬度
3. 下列公共标志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 )
A. ①④⑤ B. ②③④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4.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铁钉投入试管
B. 称量10.34g固体
C. 检查气密性
D. 稀释浓硫酸
5. 碳可以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C+2H2SO4(浓)− △ CO2↑+2X↑+2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 O2 B. SO3 C. SO2 D. H2S
6. 某无土栽培的营养液中含有磷酸钾(K3PO4)。其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3 B. +1 C. +3 D. +5
7. 化学与生活、健康、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
B. 霉变大米含有黄曲霉素,用水洗净后再煮饭
C. 青少年缺钙,易患佝偻病
D. 垃圾分类,有利减少废弃污染,变废为宝
8. 过氧乙酸能有效灭杀新冠病毒,是常用的杀毒剂。如图是某品牌过氧乙酸消毒液的标签。下列有关该产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过氧乙酸是氧化物
B. 该瓶消毒液中含水质量为200g
C. 过氧乙酸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质量比是6:1:12
D. 过氧乙酸化学性质稳定
9. 如图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和净化水的两个实验,对于两个实验的有关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 甲中红磷燃烧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若甲装置漏气,压入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
C. 乙中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D. 通过乙能得到纯净水
10. 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可用于人工降雨
B. 铁具有导热性,可用于制作炊具
C. 生石灰具有吸水性,可作为食品的干燥剂
D. 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可用于焙制面包
11.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有关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 将煤球变成蜂窝煤,目的是为了延长燃烧时间
B. 火柴点燃后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继续燃烧,是因为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 油锅着火时向油锅浇水会造成火花飞溅,是因为水降低了油的着火点
D. 石油气泄漏时马上关闭阀门,是为了隔离可燃物,防止燃烧发生火灾
12. 如图以稀硫酸为例的反应关系体现酸的化学性质,其中X与图中所给物质的类别不同,结合此图回答:若X溶液既能稀硫酸反应,又能跟Ca(OH)2反应,则X可能是( )
A. BaCl2 B. Cu(NO3)2 C. Na2CO3 D. CO2
13. 下列有关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编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及现象
A
证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
点燃气体,用干燥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
B
证明Cu金属活动性大于Ag
分别加入FeSO4溶液,Cu表面有固体析出
C
证明某溶液中含有SO42−
滴入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
D
鉴别羊绒和棉花
灼烧,有羽毛烧焦臭味的是羊绒
A. A B. B C. C D. D
14. 除去括号的杂质,其中方法正确的是( )
A. CO2(HCl)--通过NaOH溶液
B. CuO(C)--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C. NaOH溶液(Na2CO3)--加入稀盐酸
D. CaCl2溶液[Ca(NO3)2]--适量AgNO3溶液
15. 现有以下曲线,与之对应叙述正确的是( )
A. 等质量碳酸钙与足量同浓度稀盐酸反应
B. 形状和质量相同的铁、锌分别加入到足量的同一种稀硫酸中
C. Ba(OH)2溶液中加入稀H2SO4
D. 稀释浓盐酸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0分)
16.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关系如图甲所示,图中①应填上______,图中②用化学符号应表示为______。氯化铁中的阳离子的符号是______。
(2)氧、硫、氯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乙所示。则x=______。氧和硫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_。
(3)汽车尾气处理装置能将CO和NO转化为没有污染的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丙所示。
①请在图丙微观示意图补画完整。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17. 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及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请根据图表回答: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NaCl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4
KNO3
31.6
45.5
63.9
85.5
110
138
169
(1)表示NaCl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选填“甲”或“乙”),t1℃对应的温度范围是______。
(2)60℃将100gKNO3溶解在100g水中,然后降温到40℃,降温后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
(3)等质量的KNO3、NaCl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溶质的质量分数是:甲______乙(填“>”、“=”、“<”)。
(4)如图甲所示,要使广口瓶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a是______(填序号)。
A.生石灰 B.氢氧化钠固体 C.硝酸铵固体 D.氯化钠固体
(5)KNO3固体含有少量NaCl,为提纯KNO3,实验过程是:①溶解、②蒸发浓缩、③______、④过滤、⑤洗涤,晾干得到较纯净KNO3。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8. 为测定鸡蛋壳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小华同学取10g洗净、晾干并研磨成粉末的鸡蛋壳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稀盐酸,测得产生气体和加入稀盐酸的数据如下表(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它成分不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也不含有钙元素)。
加入稀盐酸质量/g
20
40
60
80
100
产生的气体质量/g
0.88
1.76
2.64
3.52
3.96
(1)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鸡蛋壳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实验过程中对测定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有影响的有______(填序号)。
A.盐酸的质量分数过大
B.鸡蛋壳没有充分研磨
C.鸡蛋壳没有晾干
(3)在图中画出鸡蛋壳加入稀盐酸质量为0~100g时产生的气体与加入稀盐酸变化。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9. 废旧干电池属于有害垃圾,回收和利用废旧干电池非常重要。废旧干电池中含有锌皮、铜帽(含Cu、Zn)、石墨、MnO2、NH4Cl等物质,兴趣小组同学回收废旧干电池的部分物质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2Cu+2H2SO4+O2=2CuSO4+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溶液Ⅰ一定所含的溶质是______(写化学式)。
(2)加入物质A需要过量,过量的作用是______,将得到的ZnSO4溶液经过______(填操作名称)得到ZnSO4固体。
(3)溶液Ⅰ加入过量物质A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固体Ⅱ加入B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回收得到的NH4Cl属于______(选填“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料”)。向NH4Cl溶液滴入NaOH溶液,产生的气体是______(填化学式)。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20. 根据如图所示仪器(省略夹持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O2应选用的仪器是B、I、J、H和______(填序号),实验时当观察到______,说明H中的气体集满。
(3)制取CO2时,选用C和______(填序号)组装一套可使反应随时发生或终止的气体发生装置。若用M装置来测定产生的CO2的体积,瓶中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植物油上方的空气对实验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影响。
(4)用“图甲”实验来探究CO2的性质。
验证CO2能与水反应产生H2CO3,实验时的步骤是:①关闭止水夹Ⅰ,打开止水夹Ⅱ②关闭止水夹Ⅱ,打开止水夹Ⅰ,实验的正确步骤顺序是______(填序号),烧杯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
21.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NaOH溶液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探究实验,请你参与到他们的探究中。
(1)甲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乙实验中,当打开活塞,集气瓶内发生的现象是______。
(3)实验结束后,甲、乙的废液倒入同一个烧中,得到无色溶液。于是兴趣小组同学对烧杯中物质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
【提出问题】烧杯中溶液除了含有NaCl外,还含有哪些溶质呢?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进行猜想】猜想Ⅰ:还含有HCl;猜想Ⅱ:还含有Na2CO3;猜想Ⅲ:还含有______。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①取少量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
______
溶液呈碱性,猜想Ⅰ不成立
②向步骤①实验后的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
______
猜想Ⅱ成立,猜想Ⅲ不成立,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交流与反思】实验甲不能证明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改进的方法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火烧赤壁,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B、刻舟求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杯弓蛇影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凿壁偷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刻舟求剑、杯弓蛇影、凿壁偷光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C
【解析】解:A.食盐不能与水垢的成分反应,不能用食盐水除去水壶中的水垢,选项说法错误;
B.煤气炉出现黄色火焰是因为空气不足造成的,应把煤气进气口阀门调小或空气进气口阀门调大,选项说法错误;
C.铁在与氧气、水同时接触时会发生锈蚀,所以菜刀涂食用油防锈,选项说法正确;
D.明矾溶于水后可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不能降低水的硬度,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掌握常见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A
【解析】解:①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带火种标志,与消防安全有关。
②图中所示标志是人行横道标志,与消防安全无关。
③图中所示标志是回收标志,与消防安全无关。
④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放烟火标志,与消防安全有关。
⑤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与消防安全有关。
故①④⑤与消防安全有关。
故选:A。
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解:A、向试管中装铁钉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铁钉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不能精确到0.01g,不能用托盘天平称取称量10.34g固体,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关闭弹簧夹,向长颈漏斗中注水,直到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集气瓶中的液面,且液面不下降,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浓硫酸,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A、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横、二放、三慢竖”)进行分析判断。
B、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碳、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4、2、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4、0、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中含有2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因此1个X分子中含有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SO2。
故选: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的能力.
6.【答案】D
【解析】解: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磷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3+x+(−2)×4=0,则x=+5价。
故选:D。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7.【答案】B
【解析】解:A.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选项说法正确;
B.霉变大米含有有毒的黄曲霉素,用水洗净后也不能食用,选项说法错误;
C.青少年缺钙,易患佝偻病,选项说法正确;
D.垃圾分类,有利减少废弃污染,变废为宝,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来分析;
B.根据黄曲霉素有毒来分析;
C.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
D.根据垃圾分类的优点来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知识考查时,与生产生活实际相关的情景题已渐渐成为新宠。
8.【答案】C
【解析】解:A、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瓶消毒液中含过氧乙酸40%,则该瓶消毒液中含水的质量为500g×(1−40%)=300g,故选项说法错误。
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3)=6:1:12,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注意事项:密封、避光、避热,说明过氧乙酸化学性质不稳定,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B、根据该瓶消毒液中含过氧乙酸40%,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注意事项:密封、避光、避热,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标签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氧化物的特征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答案】D
【解析】解:A.在点燃的条件下,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选项说法正确;
B.若甲装置漏气,压入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选项说法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装置乙中的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选项说法正确;
D.乙装置中的净水材料只能水中的难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得到的不是纯净水,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化学反应的特点来分析;
B.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与注意事项来分析;
C.根据活性炭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净化水的方法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以及水的净化,解题时根据所学知识来分析解答,难度不大。
10.【答案】A
【解析】解:A.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所以可用来制碳酸饮料;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易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选项说法错误;
B.铁具有导热性,可用于制作炊具,选项说法正确;
C.生石灰具有吸水性,与水反应,所以可作为食品的干燥剂,选项说法正确;
D.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可用于焙制面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答案】D
【解析】解:A、煤做成蜂窝状,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B、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而火柴头向上时,燃烧产生的热量随热空气上升,不能给火柴梗加热,火柴梗达不到其着火点,容易熄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C、油锅着火时向油锅浇水会造成火花飞溅,是因为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选项错误;
D、石油气泄漏时马上关闭阀门,是为了隔离可燃物,防止燃烧发生火灾,选项正确;
故选:D。
A、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
B、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灭火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灭火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本题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C
【解析】解:X属于盐,碳酸钠属于盐,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
故选:C。
稀硫酸能和某些金属单质、石蕊试液、碱、金属氧化物、某些盐反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答案】D
【解析】解:A、点燃气体,用干燥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生成了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可证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无法确定是否含有碳元素,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Cu、Ag均不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均不反应,不能证明Cu金属活动性大于Ag,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滴入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不能证明某溶液中含有SO42−,也可能含有碳酸根离子,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灼烧,有羽毛烧焦臭味的是羊绒,有烧纸气味的是棉花,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A、根据干燥冷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进行分析判断。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羊绒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4.【答案】B
【解析】解: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在空气中充分灼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Na2CO3、NaOH溶液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aCl2溶液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钙,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5.【答案】C
【解析】解:A、碳酸钙的质量相等,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剧烈,粉末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最快,粒状的其次,块状的最慢,故选项图象错误。
B、锌的活动性比铁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形状和质量相同的铁、锌分别加入到足量的同一种稀硫酸中,铁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锌多,故选项图象错误。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衣服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溶质的质量逐渐减少,至恰好完全反应,溶质质量减少至0,继续滴加稀硫酸,溶质质量又开始增加,故选项图象正确。
D、稀释浓盐酸,溶液始终显酸性,pH不可能大于或等于7,故选项图象错误。
故选:C。
A、根据碳酸钙的质量相等,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剧烈,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锌的活动性比铁强,结合等质量的两种金属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D、稀释浓盐酸,溶液始终显酸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16.【答案】原子 H2O Fe3+ 7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NO+2CO− 催化剂 2CO2+N2
【解析】解:(1)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故图中①应填上原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图中②用化学符号应表示为H2O;氯化铁中的阳离子是铁离子,符号是:Fe3+。
(2)由于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则x=17−2−8=7.元素的性质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氧和硫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图丙微观示意图应补充三个一氧化氮分子,如下图:
②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O+2CO− 催化剂 2CO2+N2。
故答案为:(1)原子;H2O; Fe3+。
(2)7;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
(3)①见上图;②2NO+2CO− 催化剂 2CO2+N2。
(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关系写出构成物质的微粒、符号等;
(2)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分析x的值,根据元素的性质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分析;
(3)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将图丙微观示意图补画完整。
②根据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知识、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7.【答案】乙 20~30℃ 163.9 = C 降温结晶
【解析】解:(1)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且硝酸钾是甲,氯化钠是乙;t1℃对应的温度范围是:20~30℃;故答案为:乙; 20~30℃;
(2)60℃将100gKNO3溶解在100g水中,然后降温到40℃,降温后溶液的质量=100g+63.9g=163.9g;故答案为:163.9;
(3)等质量的KNO3、NaCl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溶质的质量分数是:甲=乙,因为升温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答案为:=;
(4)如图甲所示,要使广口瓶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a是硝酸铵,因为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故答案为:C;
(5)KNO3固体含有少量NaCl,为提纯KNO3,实验过程是:①溶解、②蒸发浓缩、③降温结晶、④过滤、⑤洗涤,晾干得到较纯净KNO3;故答案为:降温结晶;
根据表格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1)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且硝酸钾是甲,氯化钠是乙;交点的温度范围;
(2)有关的计算要准确;
(3)等质量的KNO3、NaCl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溶质的质量分数是:甲=乙;
(4)物质溶于水温度的变化;
(5)KNO3固体含有少量NaCl,为提纯KNO3,实验过程是:①溶解、②蒸发浓缩、③降温结晶、④过滤、⑤洗涤,晾干得到较纯净KNO3。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的表示方法,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计算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等,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8.【答案】36% AC
【解析】解:(1)依据表中的数据可知,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96g,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44
x 3.96g
100x=443.96g
x=9g
答: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是9g。
(2)所以鸡蛋壳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g×40100×100%10g×100%=36%;
A、盐酸具有挥发性,会增加排出气体的质量,会导致实验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偏大,故正确;
B、鸡蛋壳没有充分研磨不会与影响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故错误;
C、鸡蛋壳未晾干增加了样品的质量,会导致实验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偏小,故正确;
故选:AC。
(3)实验数据可知,每消耗20g盐酸生成0.88g二氧化碳,则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96g,消耗盐酸的质量为3.96g0.88g×20g=90g。所以产生的气体与加入稀盐酸变化关系如图
故答案为:(1)9g;(2)36%;AC;(3)。
(1)根据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
(2)根据碳酸钙的质量计算钙元素的质量,
A、根据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
B、根据鸡蛋壳没有充分研磨不会与影响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行分析;
C、根据鸡蛋壳未晾干增加了样品的质量进行分析;
(3)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每消耗20g盐酸生成0.88g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19.【答案】引流 CuSO4、ZnSO4 把CuSO4中的铜全部置换出来 蒸发 Zn+CuSO4=Cu+ZnSO4 Zn+H2SO4=ZnSO4+H2↑ 氮肥 NH3
【解析】解:(1)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溶液Ⅰ一定所含的溶质是硫酸铜和硫酸锌。
故填:引流;CuSO4、ZnSO4。
(2)加入物质A(锌)需要过量,过量的作用是把CuSO4中的铜全部置换出来,将得到的ZnSO4溶液经过蒸发得到ZnSO4固体。
故填:把CuSO4中的铜全部置换出来;蒸发。
(3)溶液Ⅰ加入过量物质A(锌)一定发生反的反应: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CuSO4=Cu+ZnSO4 ,固体Ⅱ加入B(稀硫酸)发生的反应: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
故填:Zn+CuSO4=Cu+ZnSO4 ;Zn+H2SO4=ZnSO4+H2↑。
(4)回收得到的NH4Cl属于氮肥;
向NH4Cl溶液滴入NaOH溶液,氯化铵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氨气,产生的气体是氨气。
故填:氮肥;NH3。
过滤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
稀硫酸和铜、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
含有氮元素的化肥是氮肥;
氯化铵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氨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答案】酒精灯 2KMnO4− △ K2MnO4+MnO2+O2↑ A、E、K、G 集气瓶有气泡冒出时 D、I、K 避免二氧化碳溶于水 没有 ①② 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解析】解:(1)A为用于加热的酒精灯;
故答案为:酒精灯。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反应条件和气体符号;除了上述仪器外,发生装置为固体加热装置,需要酒精灯加热,因此选A,需要单孔橡胶塞密封试管并引出导气管,选择K,还需要导管E引入集气瓶内,进行气体收集,水是利用水槽收集,因此选择A、E、K、G;排水法收集气体时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收集满氧气后,会在集气瓶口形成气泡;
故答案为:2KMnO4− △ K2MnO4+MnO2+O2↑;A、E、K、G;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
(3)制取二氧化碳选用固液不加热装置,且需要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因此需要由控制开关,选择I带有止水夹,可以通过止水夹的打开与关闭,控制气体是否输出,从而改变压强达到控制反应中固液是否接触,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而需要单孔橡胶塞K进行密封,需要D实现固液分离,同时加入液体试剂,故选D、I、K;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因此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需要设置少许植物油,避免二氧化碳溶于水,影响收集;上部残留的空气被排出时,会有等体积的二氧化碳补充,不会引起气体体积变化,没有影响;
故答案为:D、I、K;避免二氧化碳溶于水;没有。
(4)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此先将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观察干燥的紫花是否变色,然后再通入潮湿的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紫花颜色变化,从而得出实验结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先在底部聚集,且不支持燃烧,所以底部蜡烛先熄灭,然后高处蜡烛再熄灭;
故答案为:①②;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1)考查实验室常用仪器名称;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密度与水中溶解度选择收集装置;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注意事项回答此题;
(3)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结合题目要求选择发生装置;根据二氧化碳溶解性回答此题;根据气体体积变化回答此题;
(4)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步骤;根据二氧化碳密度和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回答此题。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21.【答案】NaOH+HCl=NaCl+H2O 气球胀大 Na2CO3和NaOH 酚酞变红色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呈无色 Na2CO3+CaCl2=CaCO3↓+2NaOH 先在NaOH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解析】解:(1)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2)实验A中,推入NaOH溶液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锥形瓶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胀大,所以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胀大;
【进行猜想】甲、乙的废液倒入同一个烧中,得到无色溶液。溶液中一定有NaCl,盐酸过量,还可能含有HCl;氢氧化钠过量,还可能含有Na2CO3和NaOH;还可能含有Na2CO3;
【实验验证】①如果溶液呈碱性,取少量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呈红色;
②碳酸钠可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向步骤①实验后的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会有白色沉淀,如果溶液呈无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OH;
【交流与反思】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无现象,不能证明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可以先在NaOH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随着一声的加入溶液变为无色。
故答案为:(1)NaOH+HCl=NaCl+H2O;
(2)气球胀大;
【进行猜想】Na2CO3和NaOH;
【实验验证】①酚酞变红色(或溶液呈红色);
②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呈无色;Na2CO3+CaCl2=CaCO3↓+2NaOH;
【交流与反思】先在NaOH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1)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2)根据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及锥形瓶内压强的变化分析回答;
【进行猜想】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分析。
【实验验证】①根据酚酞与碱性溶液变红色分析;
②根据碳酸钠可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分析;
【交流与反思】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验证分析。
在做此类题时,首先弄清所要鉴别的物质的不同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进行鉴别,出现不同的现象,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的过量问题。
第1页,共1页
2020年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6月份)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
1. 以下典故,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火烧赤壁 B. 刻舟求剑 C. 杯弓蛇影 D. 凿壁偷光
2. 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用食盐水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B. 煤气炉出现黄色火焰,把煤气进气口阀门调大
C. 菜刀涂食用油防锈
D. 自来水加入明矾降低硬度
3. 下列公共标志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 )
A. ①④⑤ B. ②③④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4.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铁钉投入试管
B. 称量10.34g固体
C. 检查气密性
D. 稀释浓硫酸
5. 碳可以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C+2H2SO4(浓)− △ CO2↑+2X↑+2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 O2 B. SO3 C. SO2 D. H2S
6. 某无土栽培的营养液中含有磷酸钾(K3PO4)。其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3 B. +1 C. +3 D. +5
7. 化学与生活、健康、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
B. 霉变大米含有黄曲霉素,用水洗净后再煮饭
C. 青少年缺钙,易患佝偻病
D. 垃圾分类,有利减少废弃污染,变废为宝
8. 过氧乙酸能有效灭杀新冠病毒,是常用的杀毒剂。如图是某品牌过氧乙酸消毒液的标签。下列有关该产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过氧乙酸是氧化物
B. 该瓶消毒液中含水质量为200g
C. 过氧乙酸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质量比是6:1:12
D. 过氧乙酸化学性质稳定
9. 如图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和净化水的两个实验,对于两个实验的有关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 甲中红磷燃烧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若甲装置漏气,压入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
C. 乙中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D. 通过乙能得到纯净水
10. 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可用于人工降雨
B. 铁具有导热性,可用于制作炊具
C. 生石灰具有吸水性,可作为食品的干燥剂
D. 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可用于焙制面包
11.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有关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 将煤球变成蜂窝煤,目的是为了延长燃烧时间
B. 火柴点燃后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继续燃烧,是因为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 油锅着火时向油锅浇水会造成火花飞溅,是因为水降低了油的着火点
D. 石油气泄漏时马上关闭阀门,是为了隔离可燃物,防止燃烧发生火灾
12. 如图以稀硫酸为例的反应关系体现酸的化学性质,其中X与图中所给物质的类别不同,结合此图回答:若X溶液既能稀硫酸反应,又能跟Ca(OH)2反应,则X可能是( )
A. BaCl2 B. Cu(NO3)2 C. Na2CO3 D. CO2
13. 下列有关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编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及现象
A
证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
点燃气体,用干燥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
B
证明Cu金属活动性大于Ag
分别加入FeSO4溶液,Cu表面有固体析出
C
证明某溶液中含有SO42−
滴入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
D
鉴别羊绒和棉花
灼烧,有羽毛烧焦臭味的是羊绒
A. A B. B C. C D. D
14. 除去括号的杂质,其中方法正确的是( )
A. CO2(HCl)--通过NaOH溶液
B. CuO(C)--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C. NaOH溶液(Na2CO3)--加入稀盐酸
D. CaCl2溶液[Ca(NO3)2]--适量AgNO3溶液
15. 现有以下曲线,与之对应叙述正确的是( )
A. 等质量碳酸钙与足量同浓度稀盐酸反应
B. 形状和质量相同的铁、锌分别加入到足量的同一种稀硫酸中
C. Ba(OH)2溶液中加入稀H2SO4
D. 稀释浓盐酸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0分)
16.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关系如图甲所示,图中①应填上______,图中②用化学符号应表示为______。氯化铁中的阳离子的符号是______。
(2)氧、硫、氯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乙所示。则x=______。氧和硫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_。
(3)汽车尾气处理装置能将CO和NO转化为没有污染的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丙所示。
①请在图丙微观示意图补画完整。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17. 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及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请根据图表回答: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NaCl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4
KNO3
31.6
45.5
63.9
85.5
110
138
169
(1)表示NaCl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选填“甲”或“乙”),t1℃对应的温度范围是______。
(2)60℃将100gKNO3溶解在100g水中,然后降温到40℃,降温后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
(3)等质量的KNO3、NaCl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溶质的质量分数是:甲______乙(填“>”、“=”、“<”)。
(4)如图甲所示,要使广口瓶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a是______(填序号)。
A.生石灰 B.氢氧化钠固体 C.硝酸铵固体 D.氯化钠固体
(5)KNO3固体含有少量NaCl,为提纯KNO3,实验过程是:①溶解、②蒸发浓缩、③______、④过滤、⑤洗涤,晾干得到较纯净KNO3。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8. 为测定鸡蛋壳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小华同学取10g洗净、晾干并研磨成粉末的鸡蛋壳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稀盐酸,测得产生气体和加入稀盐酸的数据如下表(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它成分不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也不含有钙元素)。
加入稀盐酸质量/g
20
40
60
80
100
产生的气体质量/g
0.88
1.76
2.64
3.52
3.96
(1)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鸡蛋壳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实验过程中对测定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有影响的有______(填序号)。
A.盐酸的质量分数过大
B.鸡蛋壳没有充分研磨
C.鸡蛋壳没有晾干
(3)在图中画出鸡蛋壳加入稀盐酸质量为0~100g时产生的气体与加入稀盐酸变化。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9. 废旧干电池属于有害垃圾,回收和利用废旧干电池非常重要。废旧干电池中含有锌皮、铜帽(含Cu、Zn)、石墨、MnO2、NH4Cl等物质,兴趣小组同学回收废旧干电池的部分物质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2Cu+2H2SO4+O2=2CuSO4+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溶液Ⅰ一定所含的溶质是______(写化学式)。
(2)加入物质A需要过量,过量的作用是______,将得到的ZnSO4溶液经过______(填操作名称)得到ZnSO4固体。
(3)溶液Ⅰ加入过量物质A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固体Ⅱ加入B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回收得到的NH4Cl属于______(选填“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料”)。向NH4Cl溶液滴入NaOH溶液,产生的气体是______(填化学式)。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20. 根据如图所示仪器(省略夹持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O2应选用的仪器是B、I、J、H和______(填序号),实验时当观察到______,说明H中的气体集满。
(3)制取CO2时,选用C和______(填序号)组装一套可使反应随时发生或终止的气体发生装置。若用M装置来测定产生的CO2的体积,瓶中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植物油上方的空气对实验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影响。
(4)用“图甲”实验来探究CO2的性质。
验证CO2能与水反应产生H2CO3,实验时的步骤是:①关闭止水夹Ⅰ,打开止水夹Ⅱ②关闭止水夹Ⅱ,打开止水夹Ⅰ,实验的正确步骤顺序是______(填序号),烧杯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
21.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NaOH溶液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探究实验,请你参与到他们的探究中。
(1)甲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乙实验中,当打开活塞,集气瓶内发生的现象是______。
(3)实验结束后,甲、乙的废液倒入同一个烧中,得到无色溶液。于是兴趣小组同学对烧杯中物质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
【提出问题】烧杯中溶液除了含有NaCl外,还含有哪些溶质呢?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进行猜想】猜想Ⅰ:还含有HCl;猜想Ⅱ:还含有Na2CO3;猜想Ⅲ:还含有______。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①取少量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
______
溶液呈碱性,猜想Ⅰ不成立
②向步骤①实验后的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
______
猜想Ⅱ成立,猜想Ⅲ不成立,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交流与反思】实验甲不能证明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改进的方法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火烧赤壁,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B、刻舟求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杯弓蛇影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凿壁偷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刻舟求剑、杯弓蛇影、凿壁偷光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C
【解析】解:A.食盐不能与水垢的成分反应,不能用食盐水除去水壶中的水垢,选项说法错误;
B.煤气炉出现黄色火焰是因为空气不足造成的,应把煤气进气口阀门调小或空气进气口阀门调大,选项说法错误;
C.铁在与氧气、水同时接触时会发生锈蚀,所以菜刀涂食用油防锈,选项说法正确;
D.明矾溶于水后可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不能降低水的硬度,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掌握常见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A
【解析】解:①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带火种标志,与消防安全有关。
②图中所示标志是人行横道标志,与消防安全无关。
③图中所示标志是回收标志,与消防安全无关。
④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放烟火标志,与消防安全有关。
⑤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与消防安全有关。
故①④⑤与消防安全有关。
故选:A。
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解:A、向试管中装铁钉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铁钉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不能精确到0.01g,不能用托盘天平称取称量10.34g固体,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关闭弹簧夹,向长颈漏斗中注水,直到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集气瓶中的液面,且液面不下降,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浓硫酸,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A、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横、二放、三慢竖”)进行分析判断。
B、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碳、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4、2、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4、0、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中含有2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因此1个X分子中含有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SO2。
故选: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的能力.
6.【答案】D
【解析】解: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磷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3+x+(−2)×4=0,则x=+5价。
故选:D。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7.【答案】B
【解析】解:A.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选项说法正确;
B.霉变大米含有有毒的黄曲霉素,用水洗净后也不能食用,选项说法错误;
C.青少年缺钙,易患佝偻病,选项说法正确;
D.垃圾分类,有利减少废弃污染,变废为宝,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来分析;
B.根据黄曲霉素有毒来分析;
C.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
D.根据垃圾分类的优点来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知识考查时,与生产生活实际相关的情景题已渐渐成为新宠。
8.【答案】C
【解析】解:A、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瓶消毒液中含过氧乙酸40%,则该瓶消毒液中含水的质量为500g×(1−40%)=300g,故选项说法错误。
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3)=6:1:12,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注意事项:密封、避光、避热,说明过氧乙酸化学性质不稳定,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B、根据该瓶消毒液中含过氧乙酸40%,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注意事项:密封、避光、避热,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标签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氧化物的特征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答案】D
【解析】解:A.在点燃的条件下,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选项说法正确;
B.若甲装置漏气,压入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选项说法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装置乙中的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选项说法正确;
D.乙装置中的净水材料只能水中的难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得到的不是纯净水,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化学反应的特点来分析;
B.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与注意事项来分析;
C.根据活性炭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净化水的方法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以及水的净化,解题时根据所学知识来分析解答,难度不大。
10.【答案】A
【解析】解:A.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所以可用来制碳酸饮料;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易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选项说法错误;
B.铁具有导热性,可用于制作炊具,选项说法正确;
C.生石灰具有吸水性,与水反应,所以可作为食品的干燥剂,选项说法正确;
D.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可用于焙制面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答案】D
【解析】解:A、煤做成蜂窝状,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B、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而火柴头向上时,燃烧产生的热量随热空气上升,不能给火柴梗加热,火柴梗达不到其着火点,容易熄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C、油锅着火时向油锅浇水会造成火花飞溅,是因为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选项错误;
D、石油气泄漏时马上关闭阀门,是为了隔离可燃物,防止燃烧发生火灾,选项正确;
故选:D。
A、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
B、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灭火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灭火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本题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C
【解析】解:X属于盐,碳酸钠属于盐,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
故选:C。
稀硫酸能和某些金属单质、石蕊试液、碱、金属氧化物、某些盐反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答案】D
【解析】解:A、点燃气体,用干燥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生成了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可证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无法确定是否含有碳元素,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Cu、Ag均不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均不反应,不能证明Cu金属活动性大于Ag,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滴入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不能证明某溶液中含有SO42−,也可能含有碳酸根离子,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灼烧,有羽毛烧焦臭味的是羊绒,有烧纸气味的是棉花,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A、根据干燥冷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进行分析判断。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羊绒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4.【答案】B
【解析】解: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在空气中充分灼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Na2CO3、NaOH溶液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aCl2溶液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钙,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5.【答案】C
【解析】解:A、碳酸钙的质量相等,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剧烈,粉末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最快,粒状的其次,块状的最慢,故选项图象错误。
B、锌的活动性比铁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形状和质量相同的铁、锌分别加入到足量的同一种稀硫酸中,铁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锌多,故选项图象错误。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衣服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溶质的质量逐渐减少,至恰好完全反应,溶质质量减少至0,继续滴加稀硫酸,溶质质量又开始增加,故选项图象正确。
D、稀释浓盐酸,溶液始终显酸性,pH不可能大于或等于7,故选项图象错误。
故选:C。
A、根据碳酸钙的质量相等,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剧烈,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锌的活动性比铁强,结合等质量的两种金属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D、稀释浓盐酸,溶液始终显酸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16.【答案】原子 H2O Fe3+ 7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NO+2CO− 催化剂 2CO2+N2
【解析】解:(1)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故图中①应填上原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图中②用化学符号应表示为H2O;氯化铁中的阳离子是铁离子,符号是:Fe3+。
(2)由于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则x=17−2−8=7.元素的性质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氧和硫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图丙微观示意图应补充三个一氧化氮分子,如下图:
②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O+2CO− 催化剂 2CO2+N2。
故答案为:(1)原子;H2O; Fe3+。
(2)7;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
(3)①见上图;②2NO+2CO− 催化剂 2CO2+N2。
(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关系写出构成物质的微粒、符号等;
(2)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分析x的值,根据元素的性质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分析;
(3)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将图丙微观示意图补画完整。
②根据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知识、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7.【答案】乙 20~30℃ 163.9 = C 降温结晶
【解析】解:(1)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且硝酸钾是甲,氯化钠是乙;t1℃对应的温度范围是:20~30℃;故答案为:乙; 20~30℃;
(2)60℃将100gKNO3溶解在100g水中,然后降温到40℃,降温后溶液的质量=100g+63.9g=163.9g;故答案为:163.9;
(3)等质量的KNO3、NaCl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溶质的质量分数是:甲=乙,因为升温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答案为:=;
(4)如图甲所示,要使广口瓶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a是硝酸铵,因为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故答案为:C;
(5)KNO3固体含有少量NaCl,为提纯KNO3,实验过程是:①溶解、②蒸发浓缩、③降温结晶、④过滤、⑤洗涤,晾干得到较纯净KNO3;故答案为:降温结晶;
根据表格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1)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且硝酸钾是甲,氯化钠是乙;交点的温度范围;
(2)有关的计算要准确;
(3)等质量的KNO3、NaCl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溶质的质量分数是:甲=乙;
(4)物质溶于水温度的变化;
(5)KNO3固体含有少量NaCl,为提纯KNO3,实验过程是:①溶解、②蒸发浓缩、③降温结晶、④过滤、⑤洗涤,晾干得到较纯净KNO3。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的表示方法,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计算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等,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8.【答案】36% AC
【解析】解:(1)依据表中的数据可知,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96g,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44
x 3.96g
100x=443.96g
x=9g
答: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是9g。
(2)所以鸡蛋壳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g×40100×100%10g×100%=36%;
A、盐酸具有挥发性,会增加排出气体的质量,会导致实验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偏大,故正确;
B、鸡蛋壳没有充分研磨不会与影响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故错误;
C、鸡蛋壳未晾干增加了样品的质量,会导致实验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偏小,故正确;
故选:AC。
(3)实验数据可知,每消耗20g盐酸生成0.88g二氧化碳,则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96g,消耗盐酸的质量为3.96g0.88g×20g=90g。所以产生的气体与加入稀盐酸变化关系如图
故答案为:(1)9g;(2)36%;AC;(3)。
(1)根据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
(2)根据碳酸钙的质量计算钙元素的质量,
A、根据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
B、根据鸡蛋壳没有充分研磨不会与影响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行分析;
C、根据鸡蛋壳未晾干增加了样品的质量进行分析;
(3)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每消耗20g盐酸生成0.88g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19.【答案】引流 CuSO4、ZnSO4 把CuSO4中的铜全部置换出来 蒸发 Zn+CuSO4=Cu+ZnSO4 Zn+H2SO4=ZnSO4+H2↑ 氮肥 NH3
【解析】解:(1)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溶液Ⅰ一定所含的溶质是硫酸铜和硫酸锌。
故填:引流;CuSO4、ZnSO4。
(2)加入物质A(锌)需要过量,过量的作用是把CuSO4中的铜全部置换出来,将得到的ZnSO4溶液经过蒸发得到ZnSO4固体。
故填:把CuSO4中的铜全部置换出来;蒸发。
(3)溶液Ⅰ加入过量物质A(锌)一定发生反的反应: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CuSO4=Cu+ZnSO4 ,固体Ⅱ加入B(稀硫酸)发生的反应: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
故填:Zn+CuSO4=Cu+ZnSO4 ;Zn+H2SO4=ZnSO4+H2↑。
(4)回收得到的NH4Cl属于氮肥;
向NH4Cl溶液滴入NaOH溶液,氯化铵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氨气,产生的气体是氨气。
故填:氮肥;NH3。
过滤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
稀硫酸和铜、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
含有氮元素的化肥是氮肥;
氯化铵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氨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答案】酒精灯 2KMnO4− △ K2MnO4+MnO2+O2↑ A、E、K、G 集气瓶有气泡冒出时 D、I、K 避免二氧化碳溶于水 没有 ①② 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解析】解:(1)A为用于加热的酒精灯;
故答案为:酒精灯。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反应条件和气体符号;除了上述仪器外,发生装置为固体加热装置,需要酒精灯加热,因此选A,需要单孔橡胶塞密封试管并引出导气管,选择K,还需要导管E引入集气瓶内,进行气体收集,水是利用水槽收集,因此选择A、E、K、G;排水法收集气体时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收集满氧气后,会在集气瓶口形成气泡;
故答案为:2KMnO4− △ K2MnO4+MnO2+O2↑;A、E、K、G;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
(3)制取二氧化碳选用固液不加热装置,且需要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因此需要由控制开关,选择I带有止水夹,可以通过止水夹的打开与关闭,控制气体是否输出,从而改变压强达到控制反应中固液是否接触,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而需要单孔橡胶塞K进行密封,需要D实现固液分离,同时加入液体试剂,故选D、I、K;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因此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需要设置少许植物油,避免二氧化碳溶于水,影响收集;上部残留的空气被排出时,会有等体积的二氧化碳补充,不会引起气体体积变化,没有影响;
故答案为:D、I、K;避免二氧化碳溶于水;没有。
(4)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此先将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观察干燥的紫花是否变色,然后再通入潮湿的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紫花颜色变化,从而得出实验结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先在底部聚集,且不支持燃烧,所以底部蜡烛先熄灭,然后高处蜡烛再熄灭;
故答案为:①②;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1)考查实验室常用仪器名称;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密度与水中溶解度选择收集装置;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注意事项回答此题;
(3)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结合题目要求选择发生装置;根据二氧化碳溶解性回答此题;根据气体体积变化回答此题;
(4)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步骤;根据二氧化碳密度和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回答此题。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21.【答案】NaOH+HCl=NaCl+H2O 气球胀大 Na2CO3和NaOH 酚酞变红色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呈无色 Na2CO3+CaCl2=CaCO3↓+2NaOH 先在NaOH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解析】解:(1)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2)实验A中,推入NaOH溶液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锥形瓶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胀大,所以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胀大;
【进行猜想】甲、乙的废液倒入同一个烧中,得到无色溶液。溶液中一定有NaCl,盐酸过量,还可能含有HCl;氢氧化钠过量,还可能含有Na2CO3和NaOH;还可能含有Na2CO3;
【实验验证】①如果溶液呈碱性,取少量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呈红色;
②碳酸钠可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向步骤①实验后的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会有白色沉淀,如果溶液呈无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OH;
【交流与反思】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无现象,不能证明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可以先在NaOH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随着一声的加入溶液变为无色。
故答案为:(1)NaOH+HCl=NaCl+H2O;
(2)气球胀大;
【进行猜想】Na2CO3和NaOH;
【实验验证】①酚酞变红色(或溶液呈红色);
②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呈无色;Na2CO3+CaCl2=CaCO3↓+2NaOH;
【交流与反思】先在NaOH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1)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2)根据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及锥形瓶内压强的变化分析回答;
【进行猜想】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分析。
【实验验证】①根据酚酞与碱性溶液变红色分析;
②根据碳酸钠可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分析;
【交流与反思】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验证分析。
在做此类题时,首先弄清所要鉴别的物质的不同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进行鉴别,出现不同的现象,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的过量问题。
第1页,共1页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