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浙江省新学考高三全真模拟卷(八)生物试题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561863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届浙江省新学考高三全真模拟卷(八)生物试题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561863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届浙江省新学考高三全真模拟卷(八)生物试题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561863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19届浙江省新学考高三生物全真模拟卷
2019届浙江省新学考高三全真模拟卷(八)生物试题
展开2019届浙江省新学考高三全真模拟卷(八)生物试题(时间:60分钟 满分: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各项与蛋白质分子多样性无关的是( )A.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B.氨基酸的排列顺序C.肽键的结构D.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答案 C解析 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不同;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多样性。2.下列有关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少量的DNAB.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双层膜结构,且它们增加膜面积的方式相同C.线粒体和叶绿体内的化学成分相同,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D.没有线粒体或叶绿体的生物不能进行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答案 A解析 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含有少量的DNA;叶绿体和线粒体虽然都具有双层膜,但它们增加膜面积的方式不同,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形成基粒增大膜面积,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加膜面积;叶绿体和线粒体内的化学成分不完全相同;蓝细菌是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但是仍能进行需氧呼吸和光合作用。3.人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前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是( )A.46条,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B.23条,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C.46条,每条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D.92条,每条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答案 A解析 人体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前期,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此时期的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A正确。4.在细胞分裂末期,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是( )A.核膜、核仁消失B.细胞质分裂方式C.染色体逐渐解螺旋形染色质D.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答案 B解析 动物细胞的胞质分裂不形成细胞板,而是细胞在两极之间的赤道面上向内凹陷,形成环沟,环沟渐渐加深,最后两个细胞分开。5.(2018·杭州外国语中学高一期末)下列有关细胞衰老的说法,错误的是( )A.酶活性降低,细胞呼吸变慢B.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不断向内折叠C.线粒体的数量随年龄增大而减少D.线粒体的体积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小答案 D解析 衰老细胞的特征为细胞内水分减少,许多种酶的活性降低,色素沉积,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不断向内折叠,细胞呼吸变慢,线粒体的数量随年龄增大而减少,线粒体的体积随年龄增大而增大等。6.下列各项应用中,主要是利用厌氧呼吸原理的是( )A.利用葡萄、粮食和酵母菌制酒B.提倡慢跑等健康运动C.稻田定期排水D.光下适当增加作物环境中的CO2浓度答案 A解析 利用葡萄、粮食和酵母菌制酒利用的是酵母菌的厌氧呼吸;提倡慢跑等健康运动是利用了需氧呼吸的原理;稻田定期排水有利于抑制厌氧呼吸,避免产生的乙醇对根系造成毒害作用;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在一定的范围内CO2浓度增加,光合作用增加。7.下列关于以葡萄糖为底物的需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释放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合成ATPB.糖酵解的产物是柠檬酸和ATPC.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全部在线粒体基质中D.线粒体内膜含有与电子传递和ATP合成有关的酶答案 D解析 需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糖酵解的产物是丙酮酸、ATP、NADH;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基质和嵴上;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电子传递过程并有ATP合成,因此含有相关的酶,D正确。 8.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编程性死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癌变属于细胞编程性死亡B.细胞编程性死亡属于正常生理过程C.细胞编程性死亡属于细胞分化过程D.细胞编程性死亡与基因表达无关答案 B解析 细胞编程性死亡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癌变的本质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9.下列试管中,能产生大量气泡的是( )答案 B解析 猪肝匀浆中有过氧化氢酶,酶具有高效性,因此B试管能产生大量气泡,而C试管经过高温处理该酶失活。10.下列关于RNA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些RNA是细胞器的组成成分B.有些RNA可作为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C.有些RNA水解的产物可作为直接能源物质D.有些RNA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反应速率答案 C解析 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是核糖体RNA和蛋白质;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初步水解的产物是核糖核苷酸,而直接能源物质是ATP;有少数酶是RNA,具有催化功能,即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进而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11.青霉素(青霉菌产生)长期大量使用,使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菌耐药性增强说明变异是定向的B.青霉素的使用使细菌产生了耐药性C.一个青霉菌中的全部基因总和为基因库D.耐药性增强过程中细菌不断进化答案 D解析 可遗传变异是不定向的,A项错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变异不是因为使用了青霉素,B项错误;基因库是一个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总和,C项错误;耐药性增强过程中种群耐药性基因的频率在不断提高,细菌不断进化,D项正确。12.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时,无须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的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特性答案 D解析 豌豆杂交实验中,要在花蕾期进行去雄;在豌豆的杂交实验中,需要考虑雄蕊和雌蕊的发育程度,掌握授粉的时间;只根据亲本的个体表现型无法判断亲本是否为纯合子,因为显性个体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13.某生物种群由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组成,每100个个体中AA、Aa、aa分别有25个、50个、25个。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是( )A.25% B.50%C.75% D.100%答案 B解析 A的基因频率=×100%=50%。14.经X射线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种,其后代中出现了几株开白花的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白花植株的出现是对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B.X射线不仅可引起基因突变,也会引起染色体畸变C.通过杂交实验,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D.若后代中白花植株比例越来越多,说明白花更适应环境答案 A解析 白花植株的出现是X射线诱变的结果,A错误;X射线诱变引起的突变可能是基因突变,也可能是染色体畸变,B正确;通过杂交实验,根据后代是否出现白花及白花的比例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C正确;若后代中白花所占比例越来越多,说明白花更适应环境,D正确。15.如图是同种生物4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其中A对a、B对b、D对d为显性。选择其中两个个体作为亲本杂交,F1中出现4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请分析亲本是( )A.图1和图3 B.图1和图4C.图2和图3 D.图2和图4答案 D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只能产生1种配子,图2能产生4种配子,图3只能产生1种配子,图4能产生2种配子。图1和图3所示生物杂交即AAddBB×AADDbb,后代出现1种表现型、1种基因型;图1和图4所示生物杂交即AAddBB×Aaddbb,后代出现1种表现型、2种基因型;图2和图3所示生物杂交即AaDDBb×AADDbb,后代出现2种表现型、4种基因型;图2和图4所示生物杂交即AaDDBb×Aaddbb,后代出现4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16.下列有关苯丙酮尿症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苯丙酮尿症属于多基因遗传病B.苯丙酮尿症患者生育后代需要进行遗传咨询C.造成苯丙酮尿症的基因是有害的D.“选择放松”造成有害基因的增多是有限的答案 A解析 苯丙酮尿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17.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诱变育种可形成新基因B.花药离体培养是单倍体育种过程中采用的技术之一C.杂交育种可将多个优良性状组合在同一个新品种中D.多倍体育种常用秋水仙素促进着丝粒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答案 D解析 秋水仙素能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复制后的染色体不能分离,而最终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18.下列选项中,幼苗将向光弯曲生长的是( )答案 C19.人体在感染某种细菌后,体内出现相应抗体。下列关于这一生理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个B淋巴细胞的质膜上有多种抗原的受体B.辅助性T淋巴细胞直接识别细菌表面的抗原C.巨噬细胞将细菌蛋白全部分解成氨基酸D.效应B细胞合成、分泌大量抗体答案 D解析 一个B淋巴细胞的质膜上有一种抗原的受体,A错误;辅助性T细胞识别巨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来的抗原,B错误;巨噬细胞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将大分子的细菌蛋白水解为小分子的肽,并不是全部分解成氨基酸,C错误;效应B细胞能够合成、分泌大量抗体,D正确。20.(2018·浙江教学绿色评价联盟高三联考)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基因库B.森林阶段比灌木阶段群落结构更复杂C.人类活动不会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在森林群落中对群落影响最大的是树冠层答案 C解析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基因库,A项正确;森林阶段比灌木阶段群落结构更复杂,B项正确;人类活动会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C项错误;在森林群落中对群落影响最大的是树冠层,D项正确。21.某小组开展“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课题研究,在制订实验方案的过程中,可以不考虑的是( )A.经预实验后,后续实验中还需要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B.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C.严格控制无关变量D.进行预实验,确定实验浓度范围答案 A解析 经预实验后,后续实验中不需要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22.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与垂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具有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的双重功能B.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会影响甲状腺的分泌C.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促进软骨的形成和钙化D.下丘脑与垂体功能上的联系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联系的重要环节答案 B解析 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会影响甲状腺的分泌。23.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 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要求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B.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大刺猬被捕获的概率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2答案 D解析 标志重捕法要求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大个体被捕获的概率,A、C正确;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B正确;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该地区刺猬数量为400只,种群密度大约是100只/km2,D错误。24.如图所示为人体膝反射示意图。下列关于膝反射的分析,正确的是( )A.传出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B.涉及4个神经元,属于四元反射弧C.该反射弧全部由神经元组成D.效应器为伸肌和屈肌答案 A25.如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①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示箭头所示的能量均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B.二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C.图中包含了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D.生产者同化的能量除了部分流向一级消费者,其余均流向分解者答案 A解析 图示箭头所示的能量在生物群落中流动,均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A正确;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一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二级消费者为第三营养级,B错误;图中只包含了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3种成分,不含非生物环境,C错误;生产者同化的能量部分自身呼吸消耗,部分未被利用,部分流向一级消费者,其余流向分解者。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26.(6分)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植物、旅鼠、旅鼠的天敌之间数量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过程,①~⑤表示有关能量及其数量,其中①表示生物B摄入的食物中所含有的能量。请回答:(1)图1中3种生物可构成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箭头和图中文字表示)。若该生态系统中旅鼠因某种原因(如迁入)而增加,则旅鼠的天敌数量将__________,植物的数量会减少,而植物的减少反过来又会抑制旅鼠数量的增加,这种____________最初发生的变化的调节就是负反馈调节。(2)图1中乙对应的图2中的营养级是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B用于生长繁殖的能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序号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答案 (1)乙→丙→甲 增加 减弱或抑制 (2)A①-③-⑤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析 (1)分析题图可知,乙的数量最先变化,而丙、甲的数量变化依次滞后,根据先增加或先减少者为被捕食者的原则可确定食物链为乙→丙→甲;若旅鼠增加,则其天敌数量将随之增加,而植物的数量会减少,反过来抑制旅鼠数量的增加,这种现象称为负反馈调节。(2)图1中乙为生产者,图2中A为生产者,故乙对应A;图2中:B同化量=①-③,用于B生长繁殖的能量=同化量-呼吸量=①-③-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27.(7分)如图是某高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图解,其中图1中A、B表示相关结构,甲表示某物质,图2表示将该植物置于密闭容器内的CO2吸收量随外界光强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1中A结构中发生的反应称为____________阶段,在A结构中生成并进入B内参加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1中物质甲表示卡尔文循环中的产物__________。甲大部分离开叶绿体并转变成__________,供植物体其他细胞利用。(3)图2中B点时CO2吸收量为0,原因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点以后CO2吸收量不再增大,可能是因为受到了外界环境因素中______________的限制。答案 (1)光反应 ATP和NADPH(2)三碳糖 蔗糖(3)在该光强度下,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CO2浓度、温度解析 (1)图1中A结构表示叶绿体基粒,该部位是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场所,在叶绿体基粒中生成并进入叶绿体基质内参加反应的物质是ATP和NADPH。(2)图1中物质甲表示卡尔文循环中的产物三碳糖;三碳糖大部分离开叶绿体并转变成蔗糖,供植物体其他细胞利用。(3)图2中B点时,由于在该光强度下,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度,使得CO2吸收量为0;D点为光饱和点,即此点之后光强度不再是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D点以后CO2吸收量不再增大,可能是因为受到了外界环境因素中CO2浓度、温度等的限制。28.(7分)已知果蝇的黑身与灰身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长硬毛与短硬毛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现有两只果蝇杂交,所得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数量如下表所示。 灰身长硬毛灰身短硬毛黑身长硬毛黑身短硬毛雌性31501040雄性1571585253 根据上面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果蝇的黑身与灰身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的判断正确,那么用上表中一个灰身雌果蝇与一个灰身雄果蝇杂交,理论上应出现什么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果蝇短硬毛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如果给你提供长硬毛雌果蝇、长硬毛雄果蝇、短硬毛雌果蝇、短硬毛雄果蝇,你将如何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对上述判断加以验证?(只要求写出遗传图解)答案 (1)灰身 子代中,灰身与黑身呈现出3∶1的分离比 全是灰身或者灰身与黑身呈现出3∶1的分离比(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遗传图解如下:解析 (1)子代中灰身与黑身出现3∶1的分离比,且子代中这对性状的表现与性别不相关联,因此灰身为显性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Aa×Aa;若选取子代中一个灰身雌果蝇与一个灰身雄果蝇杂交,选出的杂交组合有AA×AA、AA×Aa或Aa×Aa,因此杂交子代的结果为全部灰身或灰身与黑身呈现3∶1的分离比。(2)子代中长硬毛与短硬毛出现3∶1的分离比,且短硬毛均为雄性,因此长硬毛为显性性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XBY。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验证方法是取隐性雌性与显性雄性杂交,即短硬毛雌果蝇与长硬毛雄果蝇杂交。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