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19届陕西省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19届陕西省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19届陕西省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19届陕西省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9届陕西省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2019届陕西省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1.下列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含有氨基酸数目、种类和排列顺序相同的蛋白质一定具有相同的功能

    B. 酶、激素和神经递质都是由细胞产生,在完成作用后都被清除或降解

    C. 成熟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与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的运动有关

    D. 胰髙血糖素能促进动物细胞中的肌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髙

    【答案】C

    【解析】

    【分析】

    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激素和神经递质都具有专一性(或特异性)的特点,且激素和神经递质在发挥作用后一般会被灭活;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原因之一是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水分子可以自由的通过,而蔗糖分子等不能通过;胰高血糖素的作用:①促进肝糖原分解;②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详解】含有氨基酸数目、种类和排列顺序相同的蛋白质,其空间结构可能不同,因此功能也可能不同,A错误;酶是生物催化剂,可以反复使用,发挥作用后一般不会被清除或降解,B错误;成熟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与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的运动有关,C正确;胰髙血糖素能促进动物细胞中的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髙,但是不能促进肌糖原分解补充血糖浓度,D错误。

    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物种本身的因素(酶、色素等)和环境因素(光、温度、水和无机盐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环境因素可以通过影响物种本身因素而间接影响光合作用

    B. 研究光合速率时因变量可以是单位时间吸收的CO2

    C. 当植物缺少Mg2+,叶绿素合成减少光合速率将会下降

    D. 光照强度越大光反应就越快,植物的光合速率就越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包括内因和外因,酶数量和活性、色素的种类和数量等属于内因,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和无机盐等属于外因。

    【详解】环境因素如温度可以通过影响内因如酶的活性而间接影响光合作用,A正确;研究光合速率时,因变量可以是单位时间吸收的CO2量或单位时间释放的O2量,B正确;Mg2+是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当植物缺少Mg2+时,叶绿素合成不足,导致光合作用光反应减弱,最终导致光合速率下降,C正确;在一定的的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光反应就越快,光合速率越大,而超过一定的光照强度,光反应不会增大,光合速率也不再增大,D错误。

    3.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细胞的增殖、生长、分化、衰老和凋亡等都是生物界的正常现象。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衰老的细胞水分减少,代谢减弱

    B. 在任何条件下,癌细胞都可以无限增殖

    C. 人体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引起其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D. 克隆羊多利的诞生证明了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细胞癌变等知识点,回忆和梳理相关知识点,据此答题。

    【详解】衰老细胞中水分减少,代谢减慢,A正确;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可以无限增值,B错误;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引起其死亡,属于细胞凋亡,C正确;利用核移植技术诞生了克隆羊多利,证明了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D正确。

    4.下图中甲、乙细胞是某个体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两种细胞,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对数分别是2和1

    B. 乙细胞的子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二极体

    C. 乙细胞的下一个分裂时期的染色体数和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相同

    D. 甲细胞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甲图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细胞质是均等分裂的,因此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乙图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布于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为次级精母细胞。

    【详解】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乙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子细胞是精细胞,B错误;乙细胞的下一个分裂时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相同,C正确;甲细胞正在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错误。

    5.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正常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替换,影响了血红蛋白的结构,最终导致红细胞变为镰刀型。以下是该病的遗传系谱图(具阴影的个体是患者),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病的遗传方式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I-1和I-2再生一个患该病男孩的概率为1/8

    C. Ⅱ-4是一个患该病的女性婚配后代患病概率为3/8

    D. Ⅱ-3与一个家族无该病史的男性婚配后代不患该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正常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替换,影响了血红蛋白的结构,最终导致红细胞变为镰刀型,说明该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据图分析,I-1和I-2正常,他们的女儿Ⅱ-3有病,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I-1和I-2都是杂合子,他们再生一个患该病男孩的概率=1/4×1/2=1/8,B正确;Ⅱ-4是杂合子的概率为2/3,其与一个患该病的女性婚配,后代患病概率=2/3×1/2=1/3,C错误;一个家族无该病史的男性,应该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因此Ⅱ-3与一个家族无该病史的男性婚配后代不患该病,D正确。

    6.今年,我国较多城市雾霾天气频发,改善生态环境势在必行。“退耕还林”持续进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等迅速展开。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退耕还林过程经历了次生演替

    B. 退耕还林过程增加了物种丰富度

    C.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需要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D.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退耕还林就是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地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国家森林城市,是指城市生态系统以森林植被为主体,城市生态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各项建设指标达到并经国家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授牌的城市。

    【详解】退耕还林过程发生的是次生演替,A正确;退耕还林过程中,植物种类和动物种类都不断增加,即增加了物种丰富度,B正确;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可能导致本地物种受到威胁,破坏生物多样性,C错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D正确。

    7.某农业生产基地的科研人员发现,同一作物的甲乙两个品种,在管理方法、生长条件一致的情况下产量差异较大,为了提高温室大棚栽培效益,他们探究温度对甲、乙两个品种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设计了由透明玻璃罩等组成的装置(如图A所示)。将该装置放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实验,测得净光合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数据,得到曲线如图B。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各变量中,属于实验自变量的是___________,无关变量的___________。

    ①温度 ②CO2浓度 ③净光合速率 ④植物品种 ⑤光照 ⑥植物初始状态

    (2)装置A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变化量来反映净光合速率的大小,该物质来自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阶段,场所是___________。

    (3)温度为35℃,甲、乙两品种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相等,其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    (1). ①④    (2). ②⑤⑥    (3). 氧气    (4). 光反应    (5).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6). 不一定    (7). 实际光合速率等于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和,而35℃时呼吸速率不一定相等

    【解析】

    【分析】

    图A是密闭装置,内有二氧化碳缓冲液,说明实验过程中二氧化碳浓度始终不变,因此刻度移动表示是氧气的变化量,当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液滴不移动;当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时,液滴右移;当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时,液滴左移。乙图表示甲乙两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其中B点表示两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相等;B点之前乙植物的净光合速率较高,而B点以后甲植物的净光合速率较高,最后两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都下降了。

    【详解】1)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将该装置放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实验,测得净光合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数据,说明该实验的自变量有①温度,因变量是③净光合速率,同时该实验有甲乙两种植物,说明④植物品种也属于自变量;而②CO2浓度、⑤光照、⑥植物初始状态都属于实验的无关变量。

    2)由于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是不变的,因此可以过测定单位时间内氧气变化量来反映净光合速率的大小;氧气产生于光合作用光反应,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3)温度为35℃,甲、乙两品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相等,但是不清楚两者的呼吸速率的大小关系,而实际光合速率等于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和,因此无法判断两者的实际光合速率是否相等。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于装置图和曲线图的分析,明确装置图中可以不考虑二氧化碳的产生或者消耗,则装置刻度管中液滴移动是由氧气的增减造成的。

    8.水稻的抗病与感病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A、a控制)糯性与非糯性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B、b控制)两对性状独立遗传。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水稻的抗病与感病显隐性关系的是___________

    ①抗病×抗病→抗病②抗病×抗病→301抗病+110感病③抗病×感病→抗病④抗病×感病→98抗病+107感病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自交,后代中两对基因都是纯合的个体占总数的___________,表现型为非亲本类型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

    (3)已知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花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是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经碘液染色后的花粉粒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到。现有纯种糯性水稻和非糯性水稻,进行如下实验,请分析回答问题:

    ①利用纯种糯性和非糯性水稻杂交得F1

    ②取___________加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的半数花粉呈蓝黑色,半数花粉呈橙红色。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实验,结果验证了___________。

    ④如果让F1自交,产生的植株中花粉有___________种类型。

    【答案】    (1). B    (2). 1/4    (3). 7/16    (4). F1的花粉    (5).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虽配子遗传给后代    (6). 基因的分离定律    (7). 2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水稻的两对相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是独立遗传的,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1)抗病×抗病→抗病,亲子代表现型相同,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①错误;抗病×抗病→301抗病+110感病,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性状,②正确;抗病×感病→抗病,后代只有一个亲本的性状,说明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性状,③正确;抗病×感病→98抗病+107感病,为测交实验类型,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④错误。综上所述,能判断水稻的抗病与感病显隐性关系的是②③,故选B。

    (2)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自交,后代两对基因都纯合的个体占1/2×1/2=1/4;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其中表现型为非亲本类型所占的比例是7/16。

    (3)①利用纯种糯性和非糯性水稻杂交得F1,基因型为Bb;

    ②已知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花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是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因此应该取F1的花粉加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的半数花粉呈蓝黑色,半数花粉呈橙红色;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虽配子遗传给后代。

    ③该实验结果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④如果让F1自交,产生的植株基因型及其比例为BB:Bb:bb=1:2:1,其产生的花粉有Bb两种类型。

    【点睛】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关系,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杂交法就是用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子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自交法就是让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9.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各器官之间功能的协调,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适当的反应,都是通过复杂而精巧的调节实现的。图甲为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图乙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①、②、③表示反射弧中的部分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器官A是___________,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既存在分级调节,又存在___________调节。

    (2)图乙中②是反射弧结构中的___________。在b点给一个足够强的刺激后,在a、c两点可测到膜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点,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___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传递的。

    (3)若图乙中效应器是汗腺,则人体处在炎热环境中,通过机体调节,汗腺分泌___________,散热___________,以维持体温恒定。若图乙中效应器是胰岛,则人体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结果是___________。

    【答案】    (1). 垂体    (2). (负)反馈    (3). 神经中枢    (4). C    (5). 单向    (6). 增加    (7). 加快    (8). 胰岛素分泌量增加,调节血糖浓度下降至正常水平,从而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

    【解析】

    【分析】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中,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因此图甲中A表示垂体;图乙为反射弧的结构,其中①表示传入神经,②表示神经中枢,③表示传出神经。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甲中A表示垂体;甲状腺激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既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负反馈调节。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乙中②表示神经中枢;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在b点给一个足够强的刺激,兴奋可以传到c,但是不能传到a,因此可测到膜电位变化的是c点。

    (3)炎热环境下,汗腺分泌汗液增加,以增加散热量,进而维持体温恒定;人体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胰岛素分泌量增加,调节血糖浓度下降至正常水平,从而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以及反射弧的结构,准确判断图甲中器官A的名称以及图乙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结构的名称。

    10.某化肥厂由于工作失误将少量废水排入附近一池塘,造成轻微“水华”现象,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经调查研究发现引起该池塘水化现象的主要植物是藻类。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看,藻类属于___________。

    (2)为解决这一问题,有人建议在水中投放一定量的鱼苗,该鱼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_级消费者,这样做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___________稳定性;从生物多样性价值角度分析,鱼类的投放缓解了水华现象,体现了其___________价值。

    (3)表是对该池塘生态系统的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进行调查的结果。图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表示分解者。Pg表示各营养级生物同化的总能量,R表示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2kJ/m2·年)

    则能量流动是从___________(填字母)营养级开始的,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一位),说明能量流动有___________的特点。

    (4)该池塘旁边的草地上,“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食的信息,食草动物可以根据食肉动物的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而食肉动物可以根据食草动物留下的气味去猎捕,这说明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能够___________。

    【答案】    (1). 生产者    (2).     (3). 抵抗力    (4). 间接    (5). B    (6). 11.3%    (7).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8).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析】

    【详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因此营养级越高,固定的能量越少。根据表格分析,已知E是分解者,则B是生产者,D是初级消费者,A是次级消费者,C是三级消费者,构成的一条食物链为B→D→A→C。

    (1)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2)根据题意分析,在水中投放一定量的鱼苗的目的是捕食藻类,所以该鱼属于生态系统的初级消费者,这样做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鱼类的投放缓解了水华现象,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3)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即是从B开始的;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15.9÷141=11.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特点。

    4)根据题意分析,草、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之间发生了信息传递,说明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和表格中的数据判断各个数字代表的成分或营养级,并能够写出食物链。

    11.请回答下面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问题:

    (1)补充制作腐乳的实验流程:①___________→②加盐腌制→③___________→④密封腌制。

    (2)制备果酒常用的发酵菌是___________。在酿酒时,先通气再与空气隔绝的原因是___________。为了纯化该发酵菌要用到固体培养基,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法,将待纯化的发酵菌接种到该培养基上常用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___________。

    (3)醋酸杆菌是生产猕猴桃果醋必用的菌种,一般扩大培养醋酸杆菌时,采用平板倒置培养,原因是___________。利用醋酸杄菌进行果醋发酵时需控制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条件。

    (4)泡菜的制作原理是___________。实验材料如果从白萝卜和红萝卜中选,你会选_____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制作泡菜时,将实验材料分成3组,除了实验材料的质量相同外,还要保证每组泡菜的___________相同。

    【答案】    (1). 豆腐上长出毛霉    (2). 加卤汤装瓶    (3). 酵母菌    (4). 先通气是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增加数量,后发酵获得果酒    (5). 高压蒸汽灭菌    (6). 稀释涂布平板法    (7). 防止培养皿盖上凝结的水珠落人培养基造成污染    (8). 温度 30℃~35℃、有氧    (9). 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大量繁殖,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10). 白萝卜    (11). 避免植物中色素对显色反应产生干扰    (12). 制作( 或培养、发酵)条件

    【解析】

    【分析】

    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这些小分子物质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和吸收。果酒制作的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是1825℃;果醋制作的原理是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醋酸菌将葡萄糖或酒精转化成醋酸,醋酸菌是好氧菌,最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是3035℃。制作泡菜时所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乳酸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能够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氧化为乳酸。

    【详解】(1)制作腐乳的实验流程:①豆腐上长出毛霉→②加盐腌制→③加卤汤装瓶→④密封腌制。

    (2)制作果酒常用的菌种是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性微生物,其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并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因此在酿酒时,先通气再与空气隔绝。微生物培养基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3)在扩大培养醋酸杆菌时,为了防止培养皿盖上凝结的水珠落人培养基造成污染,常采用平板倒置培养;醋酸杆菌进行果醋发酵时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气体条件,即:温度 30℃~35℃、有氧。

    4)制作泡菜利用了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产生了乳酸;为了避免红萝卜中的色素对显色反应产生颜色干扰,应该选择白萝卜作为实验材料。实验过程中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同且适宜,如每组泡菜的制作( 或培养、发酵)条件应该相同。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腐乳、果酒、果醋和泡菜制作所利用的菌种的类型以及代谢条件,掌握各个实验的原理和过程,并能够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12.在基因工程的操作中,需要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便于重组和筛选。某科研小组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与细菌的DNA分子进行重组,并成功地在细菌B中得以表达。已知限制酶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 ATCC-,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据图回答:

    (1)分析可知,获取目的基因的过程中,运用了___________法,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用限制酶___________切取目的基因,用限制酶___________切割质粒。切割后还需利用___________酶,连接质粒和目的基因,该过程遵循___________原则。

    (2)将重组质粒导人细菌B时,可用___________处理细胞,使细胞处于___________状态,然后将含有重组质粒的缓冲液与这些细胞混合,完成___________过程。人体的生长激素基因能在细菌体内成功表达是因为___________。

    (3)为了确定细菌B中人的生长激素基因是否转录,可用同位素或荧光素标记的___________作探针进行分子杂交检测。

    【答案】    (1). 逆转录法    (2). II    (3). I    (4). DNA连接    (5). 碱基互补配对    (6). Ca+或CaCl2    (7). 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    (8). 转化    (9). 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或密码子具有通用性)    (10). 人的生长激素基因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利用合成的人的生长激素基因的mRNA通过逆转录的方法获得目的基因,普通质粒上有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和四环素的抗性基因;形成的重组质粒上目的基因插入后破坏了四环素抗性基因,则标记基因只剩下抗氨苄青霉素基因;最后通过一定的方法将重组质粒导入了细菌B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示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为逆转录法;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逆转录形成的目的基因两侧分别是限制酶Ι和限制酶Ⅱ的的识别和切割位点,且两种酶切割点后产生的末端是相同的,因此可以用限制酶Ⅱ切割目的基因;而质粒上四环素抗性基因被破坏了,说明切割质粒的限制酶是限制酶Ι。

    2)将重组质粒导入细菌B等微生物时,可以用钙离子处理细菌B,使得细菌B细胞处于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态,再将含有重组质粒的缓冲液与细菌B混合培养,完成了转化过程。

    (3)细菌B中人的生长激素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可以利用分子杂交技术进行检测,即用人的生长激素基因作为探针进行检测。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工程的四个基本步骤,能够分析图示过程判断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还要能够分析普通质粒和重组质粒的组成,明确重组质粒中四环素抗性基因已经被破坏了。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