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四川省成都市七中高三一模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561871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届四川省成都市七中高三一模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561871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届四川省成都市七中高三一模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561871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届四川省成都市七中高三一模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2019届四川省成都市七中高三一模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1.下列有关细胞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脂质具有构成生物膜、调节代谢和储存能量等生物学功能B. 组成蛋白质、核酸、糖原的单体都具有多样性C. 核糖体与酶、抗体、激素、神经递质的合成都有关D.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来证明【答案】A【解析】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胆固醇也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脂质中的性激素具有调节代谢的作用,脂质中的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A项正确;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约为20种),组成核酸的单体是8种核苷酸,组成糖原的单体是葡萄糖(1种),所以组成蛋白质、核酸的单体都具有多样性,组成糖原的单体不具有多样性,B项错误;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与绝大多数酶、抗体及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都有关,C项错误;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只能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项错误。【点睛】解答该题的易错点在于:因不清楚“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结论是如何形成的而误选D。事实是:就整个生物界而言,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先将培养液滴入计数室,然后盖好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计数B.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中,需用血液加适量的生理盐水制备新鲜的红细胞稀释液C.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正式实验中,需要用蒸馏水作对照组D. “探究温度对酶的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将酶与底物混合后再进行保温【答案】B【解析】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盖在计数室上,再将培养液滴在盖玻片边缘,让其缓慢侵入计数室内,A错误;“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中,在准备新鲜的红细胞稀释液时,是在新鲜血液中加适量的生理盐水,以维持细胞形态,B正确;“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预实验中,需要用蒸馏水作对照组,正式实验不需用蒸馏水做对照组,C错误;“探究温度对酶的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将酶与底物分开装,让其达到每组设定的温度后再将它们混合,D错误。 3.癌胚抗原(CEA)和甲胎蛋白(AFP)是人胚胎时期机体合成的两种糖蛋白,出生后其含量很快下降,但某些癌症患者血液中的CEA或AFP含量远超正常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CEA、AFP的合成属于吸能反应B. CEA或AFP含量超过正常值时,可确诊癌症C. 体内某些细胞的大量增殖会使CEA、AFP含量升高D. 控制CEA、AFP合成的基因,碱基排列顺序有差异【答案】B【解析】CEA、AFP都是蛋白质,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合成需要消耗ATP水解产生的能量,属于吸能反应,A项正确;由于个体差异,内环境中的每一种成分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故只有CEA或AFP远超正常值才可能患癌症,要确诊还需要进一步的病理检验,B项错误;由题意可知,人胚胎时期会合成CEA、AFP,胚胎时期会进行旺盛的细胞增殖,由此说明体内某些细胞的大量增殖会使CEA、AFP含量升高,C项正确;CFA和AFP是两种不同的蛋白质,故表达出这两种蛋白质的基因的碱基顺序有差异,D项正确。 4.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和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大量出汗后只补充水,血浆渗透压会升高B. 免疫系统的作用与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无关C. 温度下降时甲状腺激素会定向运输给产热器官D. 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答案】D【解析】分析】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详解】A、大量出汗会丢失水和无机盐,若只补充水,血浆渗透压会下降,A错误;B、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的结果,B错误;C、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不能定向运输到产热器官,C错误;D、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D正确。故选D。 5.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比例决定的B.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不是4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C. 在DNA分子结构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D. 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答案】B【解析】分析】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DNA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详解】A、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特定的排列顺序决定的,A错误;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每个基因都有特定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是4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B正确;C、在 DNA 分子结构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 DNA 分子的基本骨架,C错误;D、染色体是 DNA 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 1个或 2 个DNA 分子,D错误。故选B。 6.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Ⅰ、Ⅱ、Ⅲ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在Ⅰ段内A的基因频率是40%B. 在Ⅱ、Ⅲ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C. Aa个体在Ⅰ、Ⅲ段数量均为40,说明种群没有发生进化D. A基因突变为a基因导致基因型频率在Ⅱ段发生剧变【答案】B【解析】在Ⅰ段内,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40%、20%,因此Aa的基因型频率是1—40%—20%=40%,A的基因频率是40%+40%×1/2=60%,A项错误;在Ⅱ、Ⅲ段,AA个体数在减少,aa个体数在增加,说明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B项正确;在Ⅰ段内,A的基因频率是60%,在Ⅲ段内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20%、40%、40%,A的基因频率是20%+40%×1/2=40%,Ⅰ、Ⅲ段相比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C项错误;在Ⅱ段发生剧变的原因是:自然选择对不同表现型的个体进行了定向选择,D项错误。 7. ATP 酶是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内普遍具有的一类功能蛋白复合体,该分子由若干亚基组成,主要功能是将生物膜一侧的 H搬运到另一侧时推动其部分亚基运转,从而催化形成 ATP,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 ATP 酶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推测其基本组成单位是 _____,ATP 酶不耐热,加热到 70变性失活,原因是高温破坏了 ATP 酶的 ______________ 。(2)ATP 酶在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中大量存在:叶绿体中该分子分布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线粒体中该分子分布于内膜上,参与有氧呼吸的第________阶段产生大量的 ATP。原核细胞中没有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故该分子很可能位于细胞的________(结构)中。(3)一个 ATP 分子中有________个高能磷酸键,ATP 除了作为细胞生命活动的________物质外,高能磷酸键断裂后产生的 AMP 还可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的原料。【答案】 (1). 蛋白质 (2). 空间结构 (3). 类囊体薄膜 (4). 三 (5). 细胞膜 (6). 2 (7). 直接能源 (8). 转录和 RNA 复制【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详解】(1)已知ATP 酶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而双缩脲试剂遇蛋白质会呈现紫色反应,故推测ATP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ATP酶不耐热,高温会破坏ATP 酶的空间结构,使其变性失活。(2)ATP酶参与ATP的合成,而叶绿体中类囊体薄膜上可以合成ATP,故推测ATP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线粒体中该分子分布于内膜上,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大量的 ATP。原核细胞中没有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故该分子分布在生物膜上,原核生物只有细胞膜一种生物膜,故推测该酶很可能位于细胞膜中。(3)一个ATP 分子中有2个高能磷酸键,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高能磷酸键断裂后产生的 AMP为合成RNA的原料之一,可以用于转录和RNA复制。【点睛】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基本单位为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合成场所为核糖体或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8.在动物激素中,有些种类是内分泌细胞通过囊泡分泌的,另一些种类则不需要通过囊泡分泌。激素的囊泡分泌存在两条分泌途径:激素合成后随即被释放到细胞外,称组成型分泌途径;激素合成后暂时储存在细胞内,受到胞外信号刺激时再释放出去,称为调节型分泌途径。研究者据此提出实验思路如下:
(1)实验分组:(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为 150 mg/dL)甲组:培养液 + 胰岛 B 细胞 + 生理盐水乙组:培养液 + 胰岛 B 细胞 + X 物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用生理盐水配制)丙组:培养液 + 胰岛 B 细胞 + Y 物质(细胞内囊泡运输抑制剂,用生理盐水配制)(2)适宜条件下培养合适时间,检测各组培养液中________的含量。请回答:(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2)题中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葡萄糖浓度采用 150 mg/dL 的作用是(3)若胰岛素是胰岛 B 细胞通过囊泡分泌的,请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探究胰岛素的分泌途径(或探究胰岛素是否通过囊泡分泌) (2). 胰岛素 (3). 作为胞外信号 (4). 调节型 (5). 有胰岛素 (6). 没有胰岛素【解析】【分析】胰岛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由胰岛B细胞分泌,可以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降低血糖浓度。【详解】(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激素的分泌途径是组成型还是调节型。(2)激素的囊泡分泌存在两条分泌途径:激素合成后随即被释放到细胞外,称为组成型分泌途径;激素合成后暂时储存在细胞内,受到胞外信号刺激时再释放出去,称为调节型分泌途径。所以本实验的自变量有无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和有无囊泡运输抑制剂,因变量是检测培养液中①胰岛素的浓度。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为150 mg/dL可以作为胞外信号诱导胰岛素的合成及分泌。(3)甲组胰岛B细胞受到葡萄糖的刺激会合成和分泌胰岛素,乙组加入蛋白质抑制剂后,不能新合成胰岛素,若胰岛素只存在调节型分泌途径,则甲乙释放的的都是囊泡内储存的胰岛素,两组检测结果一致;如果若胰岛素只存在组成型分泌途径,甲组受到葡萄糖刺激可以正常的合成并分泌胰岛素,而乙组不能合成胰岛素,故甲组检测结果有胰岛素、乙组检测结果没有胰岛素;如果胰岛素存在两条分泌途径,则甲组检测结果有胰岛素且多、乙组检测结果:有胰岛素且少。【点睛】唯一降血糖激素是胰岛素,升血糖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9.某观光团乘坐观光车游览非洲大草原,看到了茂密的植被,奔跑的兔子、老鼠、羚羊、斑马、猎豹、狮子,爬行的蛇,飞翔的老鹰、秃鹫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老鼠→蛇→老鹰”________(填“是”或“不是”)食物链,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食物链中不可能出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种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2)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同化能量的共同去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乘坐观光车游览非洲大草原的美景,这体现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价值。非洲大草原这一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功能。【答案】 (1). 不是 (2). 食物链起点一定是生产者 (3).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 分解者 (5). 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流向分解者 (6). 直接 (7). 能量流动 (8). 物质循环 (9). 信息传递【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营养结构。其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只含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成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详解】(1)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顶级消费者,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故老鼠→蛇→老鹰不是食物链。(2)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都会通过呼吸作用散失能量,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等都会被分解者利用。(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其中旅游观光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点睛】食用、药用、观赏、工业原料都属于直接价值,生态方面的价值属于间接价值。 10.人类囊性纤维病是由位于第7号染色体上的 CFTR基因(用 B表示)突变导致的一种遗传病。患者由于第7号染色体上编码 CFTR一种跨膜蛋白)的基因缺失3个碱基对,使 CTFR 结构改变,转运氯离子异常,支气管黏液增多,导致绿脓杆菌增殖并分泌大量外毒素,造成肺组织损伤。请回答下列问题:(1)正常情况下,人体细胞CFTR 基因转录出的少量 mRNA 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合成出大量的CFTR蛋白,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CFTR致病基因的 mRNA 片段长度为6129个碱基,该基因控制合成的成熟蛋白质只有1480个氨基酸。请对此现象作出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家庭的表现型调查结果显示:父亲正常、母亲正常、女儿患病、儿子患病。①该病的遗传方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②某地区正常人群中有 1/100 的人携带有该致病基因,若该家庭儿子与该地区正常女性婚配,生育患病女儿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 。(4)A与a是一对等位基因,遗传学家对若干基因型为AaBb和AABB个体婚配的众多后代的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这些后代的基因型只有AaBB和AABb。请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翻译时一个 mRNA 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 (2). 在 mRNA 上,起始密码子之前和终止密码子之后存在大量不翻译的序列 (3).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4). 1/1200 (5). A/a 和 B/b 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亲本中 AaBb个体只产生 Ab、aB 两种类型配子,AABB 只产生 AB 的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的基因型只有 AaBB 和AABb【解析】【分析】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转录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利用环境中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翻译以mRNA为模板,利用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多肽或蛋白质。【详解】(1)翻译时一个 mRNA 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故正常情况下,人体细胞CFTR基因转录出的少量 mRNA 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合成出大量的CFTR蛋白。(2)在 mRNA 上,起始密码子之前和终止密码子之后存在大量不翻译的序列,故mRNA 上碱基数目与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不是3:1。(3)①由该病的调查结果可知,父母正常,女儿患病,即无中生有,女儿患病,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②根据女儿患病可知,父母的基因型均为Bb,则儿子的基因型为1/3BB、2/3Bb,该地区正常女性的基因型为99/100BB、1/100Bb,二者生育患病女儿即bbXX的概率是2/3×1/100×1/4×1/2=1/1200。(4)若干基因型为AaBb和AABB个体婚配的后代只有AaBB和AABb两种基因型,由于AABB只能产生AB的配子,故根据后代推知AaBb的亲本只能产生aB和Ab两种配子,故后代只有2种基因型。即A/a 和 B/b 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亲本中 AaBb个体只产生Ab、aB 两种类型配子,故后代的基因型只有 AaBB 和AABb。【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两对基因位置的判断,若A/a 和 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AaBb个体可以产生4种配子,则后代会出现四种基因型;若A/a 和 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AaBb只能产生2种配子,后代只有2种基因型。 11.蓝莓富含花青素等营养成分,具有保护视力、软化血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能。某同学尝试用蓝莓来制作蓝莓果酒和蓝莓果醋。(1)制酒中利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取样后可用____________观察该微生物。发酵时一般要先通气,通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制酒过程中可在酸性条件下用橙色的重铬酸钾检验酒精的存在,检验后颜色变成___________。(2)酿制成功的蓝莓果酒如果暴露在空气中酒味会逐渐消失而出现醋酸味,尤其是气温高的夏天更易如此,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醋酸菌将乙醇变为醋酸的环境条件是糖源______________ (填“充足”或“缺少”)。(3)酿制蓝莓果酒时,并不需要对蓝莓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这是因为在____________的发酵液中,绝大多数微生物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抑制。(4)为鉴定蓝莓果醋是否酿制成功,除可以通过观察菌膜、尝、嗅之外,还可以通过检测和比较_________作进一步的鉴定。【答案】 (1). 酵母菌 (2). (光学)显微镜 (3). 酵母菌可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 (4). 灰绿色 (5). 醋酸菌是好氧细菌,最适生长温度为 30~35 ℃(夏天温度较高,导致醋酸杆菌大量生长产生醋酸) (6). 缺少 (7). 缺氧、呈酸性 (醋酸) (8). 发酵前后的 pH【解析】【分析】果酒的发酵的主要菌种是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增加数量,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酒精发酵的适宜温度是18-25度。【详解】(1)常用酵母菌制酒,可以借助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发酵时一般要先通气,是为了让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在酸性条件下,橙色的重铬酸钾遇酒精会由橙色变成灰绿色。(2)醋酸菌是好氧细菌,最适生长温度为 30~35 ℃,故蓝莓果酒如果暴露在空气中酒味会逐渐消失而出现醋酸味。在氧气充足,糖源缺少的情况下,醋酸菌可将乙醇变为醋酸。(3)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微生物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抑制,故酿制蓝莓果酒时,并不需要对蓝莓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4)果醋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醋酸会引起pH下降,故可以通过可以通过检测和比较发酵前后的 pH进一步鉴定蓝莓果醋是否酿制成功。【点睛】酒精发酵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果醋发酵需要在有氧条件下进行,且后者需要的温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