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三中高三二模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2019届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三中高三二模生物试卷(解析版)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糖体与所有的酶、抗体、激素的合成有关
B. 各种致癌因子可改变正常细胞的遗传物质进而诱发癌变
C.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D. 构成蛋白质、核酸、淀粉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在排列顺序上都具有多样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其中蛋白质类的酶在核糖体上合成的,RNA类的酶在细胞核合成。有些激素是蛋白质,有些不是,如性激素是固醇类,在内质网合成的,A错误;各种致癌因子可改变正常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进而诱发癌变,B正确;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C错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有20中,核酸有4种脱氧核苷酸,在排列顺序上都具有多样性,淀粉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其排列顺序不具有多样性,D错误。
考点: 细胞中的化合物
【名师点睛】(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排列顺序有关,同样核酸的多样性与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有关,而淀粉的单体是葡萄糖,它的单体相同,多样性与单体排列顺序无关。
2.下列对相关细胞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可释放水解酶将细胞摄取的病原体分解
B. 细胞质基质中的葡萄糖进入线粒体被利用需要经过2层生物膜
C.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与高尔基体有关
D. 植物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可分布于叶绿体和液泡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吞噬细胞能吞噬处理抗原是通过其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将细胞摄取的病原体分解,A错误;细胞质基质中的葡萄糖在细胞质中被分解为丙酮酸后才能进入线粒体,B错误;植物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所以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与高尔基体有关,C正确;植物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分布于叶绿体中,不分布于液泡中,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3.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材料或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可用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观察DNA和RNA的分布
B. 可用菠菜叶肉细胞观察线粒体
C. 通常用层析液分离和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研究色素的种类和含量
D. 恩格尔曼利用好氧细菌检测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部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紫色洋葱表皮含有紫色色素,对DNA和RNA的颜色有干扰,故A错误。菠菜叶肉细胞有叶绿体,对线粒体的颜色有干扰,故B错误。通常是用提取液提取色素,用层析液分离色素,能研究种类但不知道确切含量,故C错误。恩格尔曼利用了好氧型细菌可以检测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部位是在叶绿体,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学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4.下列关于应用同位素示踪法的实验结果,说法错误的是
A. 小白鼠吸入18O2后尿液中不可能含有H218O
B. 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的营养液培养洋葱根尖,在核糖体上检测不到放射性
C. 用14C标记CO2最终探明了CO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D. 要得到含32P噬菌体,必须先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小白鼠吸入18O2可参加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生成H218O,H218O可以经肾脏随尿排出,A项错误;植物是不能直接利用有机物的,所以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的营养液培养洋葱根尖,在核糖体上检测不到放射性,B项正确;卡尔文用14C标记CO2最终探明了CO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C项正确;所有的病毒都只能生活在特定的活的宿主细胞中,所以要得到含32P的噬菌体,必须先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D项正确。
考点: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细胞呼吸、噬菌体侵染细菌
5.基因A、a和N、n分别控制某种植物的花色和花瓣形状,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其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如表所示。一亲本与白色宽花瓣植株杂交,得到F1,对F1进行测交,得到F2,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粉红中间型花瓣∶粉红宽花瓣∶白色中间型花瓣∶白色宽花瓣=1∶1∶3∶3。该亲本的表现型最可能是()
基因型 | AA | Aa | aa | NN | Nn | nn |
表现型 | 红色 | 粉红色 | 白色 | 窄花瓣 | 中间型花瓣 | 宽花瓣 |
A. 红色窄花瓣 B. 白色中间型花瓣
C. 粉红窄花瓣 D. 粉红中间型花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图示可知,白色宽花瓣植株的基因型为aann。一亲本与白色宽花瓣植株杂交,得到的F1再与白色宽花瓣进行测交所得的F2中,粉红花瓣∶白色花瓣=1:1,中间型花瓣∶宽花瓣=1:1,据此可推知F1的基因型为AaNn,进而推知该亲本的基因型为AANN,其表现型为红色窄花瓣,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6.如图,A点处用32P标记果蝇精原细胞核所有DNA的双链,然后将细胞置于含31P的培养液中培养。若细胞发生a、b连续两个分裂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重组一定发生于CD段或HI段
B. CD段和IJ段的细胞中可能有两条Y染色体
C. CD段和KL段中细胞内均不含同源染色体
D. EF段和IJ段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均含32P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据图可知,CD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和后期,不能发生基因重组,GH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可以发生基因重组,A项错误;CD段中在有丝分裂后期和IJ段中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导致染色体数量加倍,所以细胞中可能有两条Y染色体,B项正确;CD段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而KL段(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细胞中肯定不含同源染色体,C项错误;EF段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含32P,IJ段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都含32P,而后期则是有的染色体上含32P,有的染色体上不含32P,故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和识图能力。
7.下表为某种植物分别在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CO2浓度下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研究数据,请回答相关问题:
(1)A组实验中植物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表分析,影响此植物中叶绿素相对含量的主要因素为__________。以上结果表明,该植物可通过__________来增强对弱光的适应能力。B组条件下若想让该植物长时间生存,除题中的影响因素外还可以怎样改变外界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组实验中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若将C组实验中的植物转入E组的实验条件下,短时间内其叶绿体中C3化合物的含量将_______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基本不变”)。
【答案】 (1). 线粒体和叶绿体 (2). 光照强度 (3). 增加叶绿素含量 (4). 降低温度 (5). 线粒体、外界环境 (6). 上升
【解析】
【分析】
依题意并分析表中信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C02浓度对某种植物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表中数据表明,光照强度可以影响叶绿素的含量,进而影响净光合速率,植物可以通过提高叶绿素的含量来增强对弱光的适应能力。
【详解】(1) ATP形成途径是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在A组高光强的条件下,植物叶肉细胞内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均能进行,所以产生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2) 表中信息显示:在CO2浓度一定的条件下,低光强组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高光强组,而在光强一定的条件下,低、中、高CO2浓度组的叶绿素含量相差无几,这说明影响此植物中叶绿素相对含量的主要因素为光照强度,该植物可通过提高叶绿素含量来增强对弱光的适应能力。植物只有净光合速率大于零时才有有机物积累,才能生长。B组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小于零,说明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若想让该植物长时间生存,除题中的光照强度和C02浓度的影响因素外,还可以通过降低温度来降低呼吸速率,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3) D组实验中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大于零,说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此时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来自于线粒体和外界环境。
(4) 实验中,若将C组实验中的植物转入E组的实验条件下,因CO2浓度升高,导致暗反应CO2固定过程加快,所以短时间内其叶绿体中C3化合物的含量将上升。
【点睛】本题以“实验研究数据”为素材,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除了需要学生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外,其关键是依据实验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通过题意和表中信息(具有单一因素不同)找出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在此基础上采取对比法,认真分析表格数据,找出数据、现象的变化规律,并将“变化规律”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8.如图表示O2浓度对马铃薯叶肉细胞呼吸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在0<O2浓度<10%时,马铃薯叶肉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O2浓度为___________时,马铃薯叶肉细胞的呼吸作用最弱。
(2)图中O2浓度为0时,CO2来自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结构)。当O2浓度达到15%以后,CO2释放量不再继续增加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发现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强度不能用CO2的释放量表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测定该植株的呼吸强度,要在____________条件下进行。细胞呼吸是否产生酒精,可以在酸性条件下使用______________进行鉴定。细胞呼吸是否产生CO2,可用______________溶液产生的颜色变化进行鉴定。
【答案】 (1).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 5% (3). 细胞质基质 (4). 呼吸酶的数量有限 (5). 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6). 遮光或黑暗 (7). 重铬酸钾溶液 (8). 溴麝香草酚蓝
【解析】
【分析】
分析曲线图可知,在0<O2浓度<10%时,马铃薯叶肉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进行。在O2浓度为5%时,CO2释放总量最小,马铃薯叶肉细胞的呼吸作用最弱。在O2浓度≥10%时,马铃薯叶肉细胞仅进行有氧呼吸。当O2浓度达到15%以后,CO2释放总量不再继续随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即有氧呼吸强度不再增强。
【详解】(1) 据图可知,在0<O2浓度<10%时,马铃薯叶肉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方式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在O2浓度为5%时,CO2释放总量最小,说明马铃薯叶肉细胞的呼吸作用最弱。
(2) 图中O2浓度为0时,马铃薯叶肉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此时CO2来自细胞质基质。当O2浓度达到15%以后,CO2释放量不再继续增加,其内因是呼吸酶的数量有限。由于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没有CO2生成,所以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强度不能用CO2的释放量表示。
(3) 若测定该植株的呼吸强度,需要避免光合作用的干扰,所以要在遮光或黑暗条件下进行。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因此细胞呼吸是否产生酒精,可以在酸性条件下使用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进行鉴定。CO2可以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所以细胞呼吸是否产生CO2,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产生的颜色变化进行鉴定。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呼吸作用的两种方式,识记并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产物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把握横纵坐标的含义,重点分析曲线的起点、拐点、交点、落点这“四点”以及曲线的变化趋势,明确每一曲线所蕴含的生物学信息,进而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合理地解释各种情境下的曲线含义,并进行“图→文”的转化。
9.肝豆状核变性(简称WD)是由于致病基因ATP7B编码的铜转运P型ATP酶功能减弱引发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某家庭中父母表现型正常,其两个儿子正常,女儿患WD病。请回答问题:
(1)细胞中由基因ATP7B合成铜转运P型ATP酶的过程中,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原料。WD的发生说明基因能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__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2)由题干可知,致病基因ATP7B位于____________(填“常”或“性”)染色体上。若该家庭的三个孩子有三种基因型,产生该现象的本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再生一个孩子患WD的概率是_________。
(3)人类遗传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仅单基因遗传病就有6500多种。人类遗传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核糖核苷酸 (2). 氨基酸 (3). 酶的合成 (4). 常 (5). 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 (6). 1/4 (7). 遗传物质的改变
【解析】
【分析】
①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该家庭中的父母表现正常,女儿患WD病,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父母都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②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③③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1) 铜转运P型ATP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细胞中由基因ATP7B合成铜转运P型ATP酶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转录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翻译的原料是氨基酸。WD的发生说明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2) 由题意“父母表现型正常,女儿患WD病”可推知:致病基因ATP7B位于常染色体上,而且为隐性基因,父母均为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若该家庭的三个孩子有三种基因型,则产生该现象的本质原因是:父母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产生了两种比值相等的配子。综上分析,该家庭中再生一个孩子患WD的概率是1/4。
(3) 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可见,人类遗传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的改变。
10.黄花蒿(二倍体,18条染色体)的茎秆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A控制红色素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基因B为修饰基因,BB使红色素完全消失,Bb使红色素颜色淡化。现用两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请回答以下问题:
(1)第一、二组F1中粉秆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若第二组F1粉秆进行测交,则F2 中红杆∶粉秆∶白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让第二组F2中粉秆个体自交,后代仍为粉秆的个体比例占___________________。
(3)若BB和Bb的修饰作用相同,且都会使红色素完全消失,第一组F1全为白秆,F2中红秆∶白秆=1∶3,第二组中若白秆亲本与第一组中不同,F1也全部表现为白秆,那么F1 自交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4)四倍体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黄花蒿,低温处理野生型黄花蒿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会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获得四倍体细胞并发育成植株。推测低温处理导致细胞染色体不分离的原因是__________。四倍体黄花蒿与野生型黄花蒿杂交后代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AABb、AaBb (2). 1:1:2 (3). 5/12 (4). 红秆:白秆=3:13 (5). 低温抑制纺锤体形成 (6). 27
【解析】
【分析】
①由题意“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可知,黄花蒿的茎秆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A控制红色素合成,基因B为修饰基因,BB使红色完全消失,Bb使红色淡化,因此,红秆为A_bb,粉秆为A_Bb,白秆为 A_BB、aaB_、aabb。②分析两组杂交实验结果:两组的F1均为粉秆,说明双亲都是纯合子,但两组的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1∶2∶1和3∶6∶7(为9∶3∶3∶1的变式),说明两组F1分别产生2种和4种比值相等的配子,由此可确定两组F1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进而可推知双亲的基因型。
【详解】(1)依题意可知:两组纯合红秆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bb。 第1组:纯合的白秆与纯合的红秆杂交,F1均为粉秆(A_Bb),说明白秆亲本的基因型中一定含有B;F1自交所得F2中红杆∶粉秆∶白杆=1∶2∶1,说明F1的基因组成中只有1对基因杂合,进而推知白秆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第2组:纯合的白秆与纯合的红秆杂交,F1均为粉秆(A_Bb),F1自交所得F2中红杆∶粉秆∶白杆=3∶6∶7,为9∶3∶3∶1的变式,说明F1的基因型为AaBb,白秆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若第二组F1粉秆(AaBb)与基因型为aabb的白秆进行测交,则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杆(Aabb)∶粉秆(AaBb)∶白杆(aaBb+aabb)=1∶1∶2。
(2) 结合对(1)的分析可推知:第二组F2中粉秆个体的基因型为1/3AABb、2/3AaBb。让F2中粉秆个体自交,后代仍为粉秆的个体比例占1/3×1AA×1/2Bb+2/3×3/4A_×1/2Bb=5/12。
(3) 若BB和Bb的修饰作用相同,且都会使红色素完全消失,第一组F1全为白秆,则第二组F1(AaBb)也全为白秆,因此第二组中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秆∶白秆=(3A_bb)∶(9A_B_+3aaB_+1aabb)=3∶13。
(4) 低温能够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依题意可知:野生型黄花蒿为二倍体,其体细胞中含有18条染色体,产生的配子中含有9条染色体;四倍体黄花蒿的体细胞中含有36条染色体,产生的配子中含有18条染色体。可见,四倍体黄花蒿与野生型黄花蒿杂交后代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7条。
【点睛】本题结合青蒿素的热点问题,考查学生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识记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够利用9∶3∶3∶1的变式比例解决相关问题。
11.青蒿素,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不易挥发。获取途径主要从黄花蒿中直接提取得到。根据生物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使用水蒸气蒸馏法不适于提取青蒿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时,应采用_____________法,并且通常在提取前将黄花蒿茎叶进行____________和干燥,以提高效率。干燥过程应控制好________________,以防止青蒿素分解。
(3)提取过程中宜采用___________加热,以防止燃烧、爆炸。所得液体浓缩前需进行_______________。
(4)最后需要对所提取物质进行____________,以确定是否提取到青蒿素。
【答案】 (1). 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蒸馏挥发性物质,而青蒿素为非挥发性物质,不能随水蒸气蒸馏出 (2). 萃取 (3). 粉碎 (4). 温度和时间 (5). 水浴 (6). 过滤 (7). 鉴定
【解析】
【分析】
①使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植物芳香油的原理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混合物又重新分出油层和水层。②青蒿素是一种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不易挥发,因此提取青蒿素时不宜使用水蒸气蒸馏法,可采用萃取法,其提取过程为:植物材料→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鉴定。
【详解】(1) 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蒸馏挥发性物质,而青蒿素为非挥发性物质,不能随水蒸气蒸馏出,所以水蒸气蒸馏法不适用提取青蒿素。
(2) 由于青蒿素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因此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时,可以采用萃取法,并且通常在提取前将黄花蒿茎叶进行粉碎和干燥,以提高效率。干燥过程应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以防止青蒿素分解。
(3) 萃取剂为有机溶剂,易燃易爆,所以提取过程中宜采用水浴加热,而应该避免明火加热,以防止燃烧、爆炸。所得液体浓缩前需进行过滤,以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
(4) 为了确定是否提取到青蒿素,最后需要对所提取物质进行鉴定。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对这部分知识的识记和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12.下列图1表示利用生物技术制备抗X的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图2表示体外受精培育优质奶牛的过程;图3表示番茄和马铃薯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再生植株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1中注射到小鼠体内的物质是___________。融合后的细胞经过多次筛选才能获得理想的细胞,这种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所用的生物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参与体外受精的精子需要经过成熟和_________的过程,才能与卵细胞受精。 若要获得多头与此优质奶牛相同的小牛,可对图2囊胚中的_________均等分割后进行胚胎移植,暂不移入的胚胎可使用___________方法保存。
(3)图3中过程①是获得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该过程所用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抗原X(1分) 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抗X的抗体(2分)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2分)
(2) 获能(2分) 内细胞团 (2分) 冷冻(或低温) (2分)
(3) 原生质体(2分)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解析】
试题分析:(1)抗原和抗体之间具有特异性,因为图1表示利用生物技术制备抗X的单克隆抗体的过程,所以注射到小鼠体内的物质应是抗原X;经过多次筛选才能获得的理想细胞应具有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抗X的抗体的特点;该过程所用的生物技术有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2)参与体外受精的精子需要经过成熟和获能的过程,才能与卵细胞受精;对囊胚中的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后进行胚胎移植,可以获得多头与此优质奶牛相同的小牛;暂不移入的胚胎可使用冷冻(或低温)方法保存。
(3)图3中过程①是获得原生质体的过程,该过程所用的酶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