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_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_人教版一年级上册01
    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_人教版一年级上册02
    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_人教版一年级上册03
    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5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和复习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一年级上册5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和复习教案,共2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森林里都有什么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可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6~10的数的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让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第1课时 6和7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教材第39页的内容。

    1.认识6、7,能正确地书写6、7。
    2.能用6、7表示生活中的各种物体。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认真观察的能力。

    重点:区分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学写数字6和7,培养学生的数感。
    难点:6的写法。

    课件、计数器、点子图或其他磁性教具。



    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主题图,并让学生仔细观察。
    师:图上有些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多少桌子、椅子。(学生报得数。)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还可以怎样数?
    师: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生:先数已经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椅子。)
    师:我们刚才都是按照1、2、3、4、5、6、7的顺序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个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师:你们都观察得很仔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新朋友6和7。(板书课题:6和7的认识。)

    1.认识6和7。
    师:你能拿出表示6的学具吗?你能用它们摆成你喜欢的图形吗?
    生拿学具,师出示点子图或其他磁性教具。生动手摆,师选有创意的进行表扬、展示。
    师:你知道6是怎么来的吗?5的后面是数字几呢?
    师出示计数器,演示,5拨上1是6。
    师:6的后面再加1个,又是多少?(计数器演示。)你能拿出表示7的学具并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吗?
    2.比较大小。
    师:前面我们认识了5,今天又认识了6和7,那你知道谁大谁小吗?
    师:5和6比,谁大谁小?6和7比呢?你还能看出谁比谁小?6比7小反过来可以怎么说?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3.基序数意义。
    师:你能从小到大数到7吗?从7开始从大到小数到1呢?
    (生:能,依次数1 2 3 4 5 6 7,倒着数 7 6 5 4 3 2 1。)
    师:观察第40页金鱼图,找准起点,数一数这里有几缸金鱼?(分组活动。)
    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一共有7缸鱼。)
    师:先找一找哪一缸装了6条金鱼?从左边数起,看一看是第几缸?
    学生汇报结果,从左数,第4缸装了6条鱼。师指出按序数数鱼缸。
    师: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缸,再数一数缸里有多少条金鱼?
    学生说结果,师检查。
    (从左边数起,第7缸有5条。)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4.教学6、7的写法。
    师:观察字形特点,6像什么?6是一笔写成的,从田字格的上半格起笔一直写到下面再画个圆后完成,7像什么?
    学生会想到6像口哨,7像镰刀。师认真指导。
    检查孩子们的书写是否规范。

    1.在圆圈里填上“>”或“<”。
    5○6    4○7    6○2    7○6
    2.把下面的数字卡片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成一行。
          

    今天我们学习了6和7,你们会写、会认了吗?看看你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或7来表示?

    为了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这节课时设计了“生活中的数”这个环节让学生仔细地看,充分地说,形象地引申,数字6像什么,像口哨……数字7像什么,像镰刀……使学生不仅认识6、7这两个数,还体验到生活中原来有那么多的数。由此引起学生的重视,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的思维不拘于本课的教学内容,使其思维得以拓展。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第2课时 6和7的组成



    教材第41页的内容。

    1.认识6和7的组成。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6、7的组成。

    课件、圆片、小方块等。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6和7的认识”,说一说你身边有哪些事物的数量可以用6或7来表示。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6和7可以由什么组成。(板书课题:6和7的组成。)

    1.学习6的组成。
    师(出示图片):老师这里有6个圆片,我想把它分给两个小朋友,你们能帮我分一分吗?有几种分法?
    师:小组互相讨论有几种分法,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学生汇报,师板书分法:
    51  42  33  24  15
    2.总结分法。
    师:看到这些分法,你能发现什么?(可以将这些分法总结成3种。)
    师:看到每一组,你可以想到什么?
    3.学习7的组成。
    师:刚才老师拿了7个小方块,7个小方块可以怎样分给2个小朋友呢?请拿出7个学具来分分看,看有几种分法。
    汇报分法,师板书分法,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
    61  52  43

    1.猜数,师左手拿几个圆片,右手和左手合起来是6个,知道右手是几个吗?
    2.一生出3个手指头,另一个出一个数能和他组成6(7)。
    3.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1题和第2题。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6的组成,组织学生画一画圆,涂一涂色。认识到6可以分成5和1或者1和5,还可以分为4和2或者2和4,3和3,比较发现这种两种数的组成只是两部分交换位置而已,我们可以把它们看作是一对。除了这样分之外,学生以后再说其他数时,就可以直接用数的分与合来表示。说一说6的分与合,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里只能把6分成3和3呢?
    在学习7的组成时,我让学生动手去分7个方块,自己去分一分,说一说,并通过板书写出7的分与合。学生由于受到经验与思维的限制,不可能有序地说出所有的分成,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序地排一排,读一读。教学6的分成是让学生动手涂画感知的,而7的分成是通过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获得的,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更容易学到知识。
    第3课时 6和7的加减法


    教材第42页的内容。

    1.使学生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
    2.初步感知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重点:6、7的加减法的正确计算,看图列式“一图四式”。
    难点:理解图画应用题的题意。

    小棒图、圆片图。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颗智慧星打算奖给同学,同学们看一看,有几颗星星?
    (出示5颗星星。)
    师:还有一颗忘了拿出来,看看现在有几颗?
    师:你怎么知道的?
    根据学生说板书算式:5+1=6。
    师:将展示图倒过来还能怎样列式?(生:1+5=6。)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6和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6和7的加减法。)

    1.请同学们两人一组来摆学具,然后看着图写出算式。
    师:老师这里有6朵小红花发给同学们,仔细观察,左边4朵,右边2朵,你能看图写出加法算式吗?
    师:仔细观察,左边4朵,右边2朵,你能看图写出减法算式吗?
    2.分组活动。
    摆小棒:左边5根,右边2根。
    分组动手摆学具并写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学生汇报,交流计算结果。

    1.教材第42页“做一做”。
    2.教材第43页第4题。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在学习6、7的组成之后,进行新授内容时我把6和7的加减法分开处理,先教学加法进行巩固,再教学减法进行巩固,这样,学生能够在很扎实的理解加法的“一图两式”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减法。减法和加法的教学过程一样,先培养学生理解图意,学会列减法算式,之后根据6的分成进行计算。学习7的减法时,模仿6的分成,根据7的分成,列出7的减法算式。
    第4课时 图画式应用题


    教材第46~47页的内容。

    1.使学生认识大括号和问号,会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答。
    2.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知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知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难点:图画理解应用题的题意。

    课件。



    1.复习6和7的数的组成。
    2.出示课件:兔妈妈一家到郊外去采蘑菇。
    师: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数学知识。

    1.加法。
    师:瞧,兔妈妈一家到郊外去采蘑菇,小兔们可高兴了,兔爸爸和兔妈妈笑眯眯地看着小兔们。
    课件出示左边4只,数一数有几只小兔?再出示兔爸爸和兔妈妈,现在呢?
    课件出示大括号和问号。
    师:现在有多少只兔子呢?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师:小兔们可真能干啊,它们采了好多蘑菇!
    课件分步出示:
    (1)左边4只。
    (2)右边2只。
    (3)大括号和问号表示什么?(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图意。)
    分组说图意,左边有4只兔子,右边有2只兔子,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师:谁来说说图意,你知道怎样算吗?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2.减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47页图:池塘里的荷叶上有一些青蛙,跳走了2只。
    再出示大括号和7只,最后出示问号。
    师:你能说出图意吗?
    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课件分步出示:
    (1)跳走2只。
    (2)荷叶上有几只?
    (3)大括号下7只和问号表示什么?(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图意。)
    分组说图意,荷叶上?只,跳走2只,求什么?
    师:谁来说说图意,你知道怎样算吗?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1.教材第46页“做一做”。
    2.教材第47页“做一做”。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年龄比较小,理解能力差,语言表述得不是很完整,在教学图文应用题时,确实有些难度。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习了6和7的认识,以及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第一次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可能很多学生会不理解。在仔细理解图中的意思时,让学生主动去说、去想、去做 ,看到什么就说什么,带着学生说,放手让他们自己说,自己表达,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题目表达的意思,才会明白大括号代表什么,问号代表什么。这样,我们的教学才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第5课时 8和9的认识


    教材第50~51页的内容。


    1.熟练数出8和9,会正确读写,并能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正确读写8和9。
    难点:6和9的写法区分,能规范书写8。

    挂图、学具、点子图、课件。


    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主题图:老师带领同学们到植物园去浇花。
    师: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师:图上有哪些东西是8个?又有哪些东西可以用9来表示呢?
    (小组交流,派代表汇报。)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8和9。(板书课题:8和9的认识。)

    1.动手操作。
    用点子表示这幅图上的8。
    师:你能拿出表示8的学具吗?
    师:请自己摆一个喜欢的图形,你知道8是怎样来的吗?
    师出示计数器演示7加1等于8。
    师:请你拿出表示9的学具并摆一个图形。
    师出示点子图9。
    2.出示尺子图。
    师:8在谁的后面?7的前面是几?
    师:9的前面是几?7的后面是几?
    3.看看点子图,比一比谁多谁少。
    7和8比一比,8和9比一比。
    4.基序数(教材第51页图)。
    把左边的8只小动物圈起来,给从左数第8只小动物画上帽子。
    仔细观察,汇报结果。

    1.教材第51页“写数”。
    正确书写8和9。写8的时候要注意写半格,空半格,8像什么?
    (上面的圆要写小点,下面写大点,写9,先写圆再写竖。)
    2.教材第54页“练习十一”第3题。
    数一数小兔在第几车厢?小猪呢?第3车厢是谁?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大小,已经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在比较8、9的大小时,我没有讲怎样进行比较,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7、8、9的点子图,直接用“>、<”表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在数数的时候,强调要有顺序地数,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的记忆。
    第6课时 8和9的组成


    教材第52页的内容。

    1.使学生掌握8和9的组成。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8和9的组成。

    星星、课件。



    课件出示星星图。(学生看课件。)
    师:蔚蓝的天空上星星在闪,月亮奶奶想把星星摆成两份,如果是你会怎样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8和9的组成。(板书课题:8和9的组成。)

    1.8的组成。
    师:请你拿出学具,在小组里摆一摆,你能分几种?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
    师:说一说你分了几种?你是怎样分的?
    师: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每一种分法吗?
    师:看到8可以分成7和1,你能想到什么?
    8还可以分成6和2……
    学生说完,师总结:一共有4种分法。
    2.9的组成。
    师:如果是9颗星星,又可以怎样分呢?
    学生动手操作后,再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师出示课件演示9的分成,学生完成教材第52页“摆一摆”。
    3.读一读。
    学生互相读8、9的分成。

    1.教材第52页“做一做”。
    课件出示,学生独立完成。
    2.教材第54页“练习十一”第4题。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对于8、9的认识,学生都会说会算。在学前班的学习中,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或多或少已经接触过8和9,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进行8和9的认识的教学。教学中我充分运用主题图,给学生提供可供数数的丰富的资源,让学生数一数、说一说主题图中数量是8和9的物体。当学生说出黑板上有8个大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时,我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在教学主题图后,又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数量是8或9的物体,便于学生认识更加深刻,同时将课堂教学空间延伸到课外,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第7课时 8和9的加减法


    教材第53页的内容。

    1.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重点:利用“一图四式”掌握8和9的加减法,并能正确地口算。
    难点:理解图画应用题的题意。

    课件。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是计算小能手?

    1.8的加减法。
    (1)独立思考。
    师:你们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小红花。
    课件出示:5朵红花,3朵粉红的。
    师: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算一算吗?
    师:说出你的算式,你用什么方法计算?
    师:你会写出四道算式吗?
    (学生说出一图四式。)
    (2)评价。
    师:你认为谁写得好?理由呢?
    (3)小结。
    师:同样一幅图,我们可以看作加法,也可以看作减法,只要能正确地说清图意,就能列出算式。
    2.9的加减法。
    师:老师也准备了几根魔术小棒,5根红的,4根绿的。
    课件出示:5根红的和4根绿的魔术小棒。
    师:请你们用学具来摆一摆,然后独立地写出一图四式。
    师:谁愿意向大家说出你的算式?
    师:你认为哪个组写得好?

    1.教材第53页“做一做”。
    2.教材第55页“练习十一”第6、7、8、9题。
    学生认真解答,老师检查。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8、9的加减法,是在学习7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看图,让学生通过写出四个算式并计算得数的探索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体会到教学的乐趣。
    第8课时 用数学


    教材第57页的内容。

    1.通过观察情景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问号的含义。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较好地说出解题过程。
    3.体会用数学的过程,感受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4.使学生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几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计算出得数。

    重点: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难点:看懂图意,提出问题,正确列式。

    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森林吗?(生:喜欢。) 森林里都有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大森林里转一转,感受一下美丽的森林带给我们什么?请大家翻到教材第57页,仔细观察上图,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大森林里有小鹿,有五颜六色的蘑菇。 )
    师:那么,这里面都隐藏着哪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呢? (板书课题:用数学。)

    1.出示小鹿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看懂图意,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鹿图,思考图中告诉我们什么呢?然后把你的想法跟同桌互相说一说。(生互相交流。)
    师:谁来告诉老师你发现了哪些问题?
    生1:从图上我知道了一共有9只小鹿,后来跑走了3只。
    师:一共有9只小鹿,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师:那么图中问我们什么呢?也就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呢?
    生2:草地上一共有9只小鹿,跑走了3只,还剩下几只?
    师: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完成图下面的算式。完成后同桌互相订正。
    师:下面谁能把你是怎么想的,说给大家听听?
    生3:草地上一共有9只小鹿,跑走了3只,求还剩下几只?
    用减法算式计算:9-3=6。
    2.出示蘑菇课件图。
    师:观察图,题目告诉我们什么?要求什么?
    生:题目告诉我们左边有6只蘑菇,右边有2只蘑菇,求一共有几只蘑菇?
    师:请大家根据题意完成图下面的算式,然后小组内订正。
    找一同学说出算式:6+2=8。
    师:请大家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看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总结。)
    各组派代表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然后师生共同总结方法,弄清问号的意义,确定要求的问题是什么?选择正确的方法列式计算。

    1.观察梅花鹿图和蘑菇图,说出图意后独立列式。
    2.你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小组内试着互相编题让其他同学来解答。

    今天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多次采用“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猜猜图中有什么,你的答案是什么,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以及加、减法,加深了对数的认识,为学习“用数学”做好了铺垫。
    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问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重视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第9课时 10的认识


    教材第59页的内容。

    1.通过自主探索,使学生学会数数、读数、写数,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能区分序数及基数的含义,掌握10的组成,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2.经历认数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初步建立数感。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学会10的数数、认数、写数、大小比较和10的组成。
    难点: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计数器、课件、尺子。



    师:同学们学过一首诗叫《一去二三里》,现在请大家一起背出来给老师听听。
    学生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师:同学们背得真流畅,声音真响亮!这首诗里面有哪些数字是我们数学课上学过了的?
    师:同学们反应真快!对,1,2,3,4,5,6,7,8,9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那么,刚才背的诗中有哪个数我们还没有学呢?
    师:同学们说的真对!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10。(板书课题:10的认识。)

    1.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师:生活中和10有关的事情很多,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吗?
    师:请小朋友们数数第一排有几个人?
    师: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谁有办法?
    学生回答:一个小朋友站进去就可以了。
    师:数一数现在有几个人?谁是第10个人?你是从哪边开始数的?还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怎样数?
    师:同学们在学习中经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观察(实物投影)9在8的后面,10在哪里,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9再添上1就是10,10在9的后面,10比0~9都大。
    师:刚才我们猜了谜底是0~9的谜语,你能编谜底是10的谜语吗?先在4人小组里说一说,再选一个最好的说给大家听。
    2.比大小。
    师:10和一个数比大小,谁能说一说可以填什么?(10○□)
    师:9○□,谁来说说?
    完成教材第59页比较大小的填空。
    3.10的写法。
    师:10的写法和0~9这些数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师:谁能说说10怎样写?(学生先尝试说说,教师再小结。)
    在教材第60页的田字格里练习写10。
    写完了同桌互相欣赏一下。
    4.10的组成。
    师:有一天,小聪约小伙伴去踢球,顺便从家里带10瓶饮料去和小朋友一起喝,他把饮料装到袋子里,可是一个袋子装不完,就把10瓶饮料分别装到两个袋子里,小聪会怎样装这10瓶饮料呢?
    师:请你拿出10根小棒用来代替10瓶饮料,摆一摆,分一分,看看你有多少种方法。谁能想办法分得又快又好?
    师: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你的方法。
    师:请一个小组汇报你们组的方法(实物投影展示)。
    汇报板书10的组成。
    讨论10的组成的记忆方法。
    师: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分法,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听。
    引导同学回答,看一个记两个,看到10可以分成9和1,就想到1和9组成10。记住前面五个,其余可以推想出来。
    独立完成教材第60页10的组成的填空。
    5.深化认识(10的组成练习)。
    (1)教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10。
    (2)学生互动:同桌两人做游戏,说数并用手指展示,两个同学各自的手指数合起来是10。
    (3)学说10的儿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四六跟着走
    五五合成一双手

    1.教材第62页“练习十三”第1题。
    一个学生上来演示,其余学生在书上完成。
    2.教材62页“练习十三”第2题。
    (1)学生模仿指挥员发布“发射”命令,让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2)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情景。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能说说吗?

    本节课我通过学生学过的一首诗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既复习了9以内的各数,又很自然地引出了今天要学习的新数“10”。在数数的时候,可以直接利用课堂环境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较好。在教学10的组成这部分内容时,我采用小组合作,实际操作等方法教学,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这一形式,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同时这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第10课时 10的加减法


    教材第61页的内容。

    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10的组成。
    2.通过设计活动,组织教学,让学生将独立与合作相结合,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掌握10的加减法。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重点: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掌握10的加减法。
    难点:运用10的组成,学会10的加减法。

    课件。



    师: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唱儿歌好吗?(生:好。)
    师拍手背儿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四六跟着走
    五五合成一双手”……

    1.导入10的组成。
    师:同学们,我们做一个给数字找伙伴的游戏好吗?
    师:我说一下游戏规则,我说出一个数字,你们找出它的伙伴,让它们加起来等于10。(师出1个手指,说道:“1的朋友在哪里呀在哪里?” 生出9个手指,答道:“1的朋友在这里呀在这里。1和9组成10。”)
    师:1和9组成10,你就会想到什么?
    生:想到9和1也可以组成10。
    师:小朋友们刚才对10的组成掌握得真好!
    教师出示教材第61页圆圈图:9个白,1个蓝。
    师边打手势边问:9个白,1个蓝,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圆圈?(10个圆圈。)
    师:你怎么知道是10个圆圈? 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的加减法。
    2.10的加减法。

    师(出示圆圈图1):看着这幅圆圈图,你还能列出其他算式吗?
    生可能会回答:
    有9个白,1个蓝,合起来是10个,9+1=10;
    有1个蓝,9个白,合起来是10个,1+9=10;
    有10个,拿走了9个白,还剩1个蓝,10-9=1;
    有10个,拿走了1个蓝,还剩9个白,10-1=9。
    3.学生分小组合作,思考还可以怎样组合。
    4.指名汇报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师:你是怎样快速算出得数的?
    师:你还能摆出带有10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吗?你用小棒摆,小花摆或者数字卡片摆都可以。看看哪一桌小朋友合作得最好,写出的算式最多,把所列的算式写在作业本上。写完的小朋友可以换位置看看别的小朋友列的是不是和自己的一样,然后说说为什么这样列。
    5.指名说说自己列的算式,教师板书。
    6.齐读所有带10的加减法算式。

    1.教材第61页“做一做”第2题。
    2.教材第61页,玩找朋友的游戏。
    把写有数字的卡片发给学生。拿卡片的学生上来,一个一个说。
    例如:手拿9的学生说“我的朋友在哪里?”,手拿1的学生跑上来答道“在这里呀在这里”。然后全班齐读“9和1合起来就是10”。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

    10的加减法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必须经过必要的练习,逐步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看图列式的教学中,在“5+5=10”和“10-5=5”这个环节,我提出了“为什么这幅图只能列出两道算式,而不是一图四式呢?”的问题,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只有部分学生明白为什么,这就需要学生们通过不断地练习,逐步地掌握这一知识。
    第11课时  练习课(10以内的加减法)


    教材第62~64页的内容。

    1.熟练计算10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识加减法间的联系。
    2.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等。

    重点:熟练计算10以内加减法算式。
    难点: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

    课件。



    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10以内加减法了,让我们做个游戏怎么样?找两个同学配合,一个同学说算式,另一个迅速地写出结果。我们看一下哪个小组的同学完成得又快又好。(找3组同学到讲台演示。)
    师:同学们掌握得真棒,这节课我们就针对这些内容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

    1.课件出示教材第62页第4题。
    师:比一比,哪个同学做得快?
    2.课件出示教材第62页孔雀图。
    师:有一只美丽的孔雀,正在整理自己的羽毛。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算一算孔雀身上的羽毛是多少?
    3.课件出示教材第63页第6题。
    师:同学们真的很棒,比一比谁会写一题三式。

    完成教材第63~64页“练习十三”,看看谁是数学小能手。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
    第12课时 连加


    教材第65页的内容。

    1.认识连加,理解连加的意义,初步渗透部分与整体的相对性。
    2.通过教学中的游戏,让学生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并体验算法多样化。
    3.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重点:理解连加的意义,掌握连加的算法。
    难点:明确整体与部分的相对性。

    课件。



    复习10以内数的组成。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连加问题吧!(板书课题:连加。)

    1.分析题意。
    边出示课件边讲解:教材第65页例题。
    师:星期天,小聪聪到乡下去看奶奶,他发现奶奶家的院子里有一群可爱的小鸡,忍不住喂小鸡去了。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原来有几只小鸡在吃食?(5只)
    师:跑来几只小鸡?(2只)
    师:又跑来了几只小鸡?(1只)
    师:奶奶家一共有几只小鸡?(边问边板书大括号和?)
    2.尝试列式。
    师:要算一共有多少只小鸡,算式应该怎样写?还可以怎样写?(让多名同学发言,列出几种不同的算式,师根据学生发言并板书。)
    3.探究连加的计算方法。
    师:请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
    师:还可以先算几加几?
    (充分让学生说,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如果加的过程不完整,比如:只加了其中的两个数,那么引导学生看图中小鸡的数量都加完没有。根据学生的发言,师完成板书。比如:5+2+1=8 1+2+5=8)
    师:你第一步先算几加几得几?(充分让学生发言。)怎样记住第一步的得数?(边写边连线的过程中,师强调:为了记住我们第一步计算的得数,我们可以把先相加的两个数用线连起来,并在它的下面写上第一次相加的得数。)第二步再算几加几呢?(第二步要把第一次相加的结果和第三个数加起来。)
    指另外的算式,让学生尝试计算。(指名口述,师板书。)
    选择一道学生能写的算式,指名学生上台板演,下面的学生仔细为他做检查。
    4.揭示课题,读算式。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道题和我们以前学习过的算式一样吗?(生:不一样。)比一比,它们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引导学生说,有三个加数,有两个加号,并且要做两次加法。
    师:观察得真不错!像这样把3个数相加,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刚才老师已经告诉大家了叫作什么?(生:连加。)连加算式应该怎样读呢?请你们自己读一读。(学生自己尝试读。)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下面我们将进行摆小棒比赛,请你们拿出小棒准备好,小耳朵注意听老师说摆的要求,你们准备好了吗?动手吧!
    1.摆小棒(教材第65页“做一做”)。
    可选一个小朋友上台摆,下面的小朋友同时操作。
    师:在桌上摆上4根小棒,再摆3根小棒,请把它和前面的4根分开一点儿,最后再摆上1根小棒。(师巡视。)
    师:你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谁会写出小棒图的算式?还可以怎样写?
    师:想一想,又该怎样计算呢?
    指两名学生上台板演,下面的学生翻到教材第65页“做一做”填上得数。(师巡视指导。)
    填完后,集体订正。(用课件展示一次,加强印象。)
    2.小聪聪也想跟大家比一比,你们有信心赢他吗?(课件出示教材第66页“练习十四”第1题。)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回家之后再找一找生活中能够运用连加这一知识解决的数学问题,来考考爸爸妈妈。明天上课时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一听,比比谁最棒。

    本节课我注重计算顺序的指导,给大量时间让学生说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提问:“要计算这道题,你得把哪个数记住?你是怎么记的?”强调在先计算的两个数下面画一横线,并把得数记录在横线下面,这样就能记住,使学生对算理掌握得比较扎实。课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并广泛提问,从而在后面的练习中,能让大多数学生看懂题意,会叙述,这样做题效果会更好。借助摆、画等操作活动,学生强化了对连加意义的理解,掌握了连加的计算顺序。
    第13课时 连减


    教材第65页的内容。

    1.使学生知道连减的含义。 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连减计算。
    2.引导学生学会看连减示意图,提高读图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理解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并记住结果,再减第三个数的计算步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点:理解连减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连减计算。
    难点:记住前两个数相减的结果,再减第三个数。

    小棒、多媒体。




    师:上个星期天,小聪聪和妈妈又一起去乡下的奶奶家玩了。一大早,他们就一起乘上“口算号”公共汽车出发了。来,我们一起看一看有哪些口算,也来动手算一算吧!
    (课件出示)学生看着屏幕口算:
    5-2  8-2  10-4  9-5  7-2
    6-2 6-6 4-3 5-4 3-1
    师:不一会儿,他们便来到了奶奶家,奶奶正在院子里喂鸡呢,小聪聪可是个懂事的孩子,连忙跑过去帮奶奶喂鸡。可是小鸡看到陌生人,有几只吓跑了。

    1.情境演示。
    多媒体出示小鸡跑走图:原来有8只小鸡,先跑走了2只小鸡,又跑走了2只小鸡。
    2.合作探究。
    师: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你能编个数学问题来考考大家吗?(学生先同桌交流,再回答。)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原来”“先”“又”)
    师:要求还剩多少只小鸡,你会列式吗?(板书:8-2-2。)
    师:结合图,说说算式中的8、2、2、4各表示什么意思。(指名说。)
    师:为什么这里要用减法呢?还要“-2”再“-2”呢?(指名说。)
    师:你能给这个算式起个名字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连减”。)真不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连减”。
    师:你们会读这一道连减算式吗?(指名读。)
    师: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想一想,这道题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请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如果说对了,请你夸夸他;如果说得不够好,请你帮帮他。
    3.全班交流。
    总结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用得到的结果减去第三个数。
    4.初步小结。
    师:喂完小鸡,小聪聪也认识了今天的这个新朋友,它是谁?是按怎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板书:从左往右。)

    1.教材第65页“做一做”星星图。
    2.教材第66页“练习十四”第5题。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疑惑?


    低年级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需要借助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等获得。在教学连减时,学生根据连加的运算顺序,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下自主探究连减的运算顺序。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各种方法,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从而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活动中探索新知识,感受数学的作用。在练习的处理上,注重把握练习的层次性,形式要吸引孩子,让孩子在玩中学,乐中学。
    第14课时 加减混合


    教材第67页的内容。

    1.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增强对计算过程的感受。
    3.通过观察交流,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能正确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难点:理解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

    课件。


    课件播放《丑小鸭》动画片断。
    师:你看过这个故事吗?《丑小鸭》讲的是它在小时候因为长得丑,处处被人欺负,后来经过自己顽强的努力,终于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的故事。那你知道美丽的白天鹅生活在哪里吗?
    今天,我们请来了白天鹅为大家做向导,带大家去做客吧。

    1.说明图意,列出算式。
    学习例题图,说明这幅图的意思。(从左向右看,让学生认真观看图画。)
    师:看完图画,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的内容:湖里有4只天鹅,飞来3只,又飞走2只。
    学生跟读题目后提问:看了上面的内容,你想问什么?(生:现在有多少只?) 师出示内容,再让学生齐读。
    师:能不能根据上面的内容,列一道算式?
    说出正确图意,然后老师演示完整图意:
    湖里有4只,飞来3只,又飞走2只,现在有几只天鹅?
    师:谁能把图意完整地说一遍?
    师:你知道怎样列式吗?先飞来3只,怎么算?又飞走2只,又该怎么算?
    根据图意想一想,先算什么?接着算什么?(演示课件,鼓励学生。)
    师:咱们再来看看另一个湖里的天鹅吧。(演示:先有4只,飞走2只,又飞来3只。)
    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出图意,独立列式后集体订正。
    2.比较归纳,总结算法。
    师:同学们观察这两道算式与前两节课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
    师:连加、连减题目里,只有加法或者减法,而这道题里既有加法又有减法。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
    师:请小朋友再仔细的想一想,加减混合和连加连减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师生共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计算顺序都是从左到右的规律,从而记住算法。

    教材第67页“做一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吧。

    在讲新课之前,复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的口算练习,这些知识都是学习加减混合的基础。教学中,教师演示与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班级的教学活动与个体差异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积极思考,体现“教—扶—放”原则,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我还重视让学生进行观察、概括,把加减混合与连加、连减联系起来,从而得出了方法相同的结论。练习题设计有梯度、有趣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而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也与加减混合相同,通过这一知识的复习引入,可以使学生自然地找到新旧知识的切入口,从而有效地突出新知识的重点,为突破难点做好准备。
    第15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材第69~70页的内容。

    1.让学生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不同的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似内容之间的差异。
    2.引导学生加深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知识掌握水平。

    重点:让学生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过程;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整理复习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数感。

    课件。




    师:时间过得可真快啊!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半个多学期了,新课已经学习了五个单元了。你感觉自己的知识层面有了多少长进呢?我们这五个单元学过了哪些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先让学生自己翻书快速浏览回顾,师: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师指名学生汇报,师生共同回顾:
    10以内数的认识(0、1、2、3、4、5、6、7、8、9、10)  比一比(比多少)
    10以内数的组成  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认识图形(立体图形)

    1.猜一猜。
    课件出示教材第69页第1题主题图。
    让学生从中找出以下问题:图上画了些什么?他们分别说些什么?能不能根据他们的谈话内容,猜一猜小男孩住在几层?小女孩住在几层呢?
    2.说一说。
    10以内所有的加法算式进行整理,说说自己是怎样整理的。
    10以内所有的减法算式进行整理,说说自己是怎样整理的。

    教材第71~72页“练习十六”。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本节课重视掌握基础知识,落实教学目标。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加减法表的复习中我让学生先观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把表补充完整。这节课注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寻找问题答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相关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0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0教学设计,共3页。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0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0教案设计,共3页。

    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第3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第3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创设情境,构建加法模型,自主探究,构建减法模型,理解“一图四式”,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_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