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下学期二模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562146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下学期二模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562146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下学期二模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562146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下学期二模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河北省保定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固醇类激素的合成和加工与高尔基体密切相关B. 细胞膜上某些蛋白质可完成细胞间的信息传递C. 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的光合色素可以吸收光能D. 大多数细菌缺乏线粒体因而不能进行有氧呼吸【答案】B【解析】【分析】1、内质网是脂质和成车间;2、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3、细胞膜的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4、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详解】A、光面内质网是脂质合成场所,固醇类激素属于脂质,其合成与内质网密切相关,A错误;B、细胞膜上某些蛋白质可作为受体,受体与信号分子结合后,可完成细胞间的信息传递,B正确;C、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的光合色素可以吸收 、传递、转换光能,C错误;D、细菌都没有线粒体,部分细菌含有有氧呼吸酶,因而能进行有氧呼吸,D错误。故选:B。 2.下图是植物水培生长系统的示意图,培养槽中放置了能产生小气泡的多孔固体作为气泡石。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 气泡石用于保持溶液中氧的饱和状态,避免根系细胞进行无氧呼吸B. 营养液中的水和矿质元素充足时,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根系细胞C. 相比土壤种植,水培系统增加了植物根系对矿质营养的可利用性D. 当营养液的浓度过高时,可能会抑制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答案】B【解析】【分析】1、气泡石可以产生小气泡,保持溶液中氧的饱和状态;
2、植物细胞吸收水分为自由扩散,吸收无机盐为主动运输;
3、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会渗透失水。【详解】A、气泡石可以产生小气泡,从而保持溶液中氧的饱和状态,避免根系细胞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B、矿质元素在营养液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以主动运输方式被植物吸收,B错误;C、在土壤中,许多矿质离子会被吸附到土壤颗粒上,对于根系来说,水培系统增加了植物根系对矿质营养的可利用性,C正确;D、当营养液的浓度过高时,植物可能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可能会抑制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D正确。故选:B。 3.在大肠杆菌细胞内,肽酰转移酶能催化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肽键的形成,该酶是rRNA的组成部分,用核酸酶处理该酶后蛋白质的合成受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肽酰转移酶不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B. 肽酰转移酶可能在核糖体上发挥作用C. 细胞中的rRNA是DNA通过转录产生的D. 大肠杆菌的mRNA在转录结束后才与核糖体结合【答案】D【解析】【分析】1、双缩脲试剂可与蛋白质中的肽键发生紫色反应;2、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rRNA;3、原核细胞中转录和翻译可同时进行。【详解】A、肽酰转移酶是rRNA的组成部分,成分是RNA,能催化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肽键的形成,故其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A正确; B、肽酰转移酶是rRNA的组成部分,而rRNA是核糖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因此肽酰转移酶可能在核糖体上发挥作用,B正确;C、细胞中的r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通过转录产生的,C正确;D、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存在核膜,因此转录和翻译过程会同时进行,即转录还未结束,mRNA就会与核糖体结合,D错误。故选:D。 4.某些蛋白酶在生产和使用前需要测定酶活性。下图表示科研人员选用酪蛋白对多种蛋白酶的活性进行测定的实验结果(注:实验在30℃、pH=9.0的条件下进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在上述实验条件下,蛋白酶K和 胰凝乳蛋白酶的活性最高B. 在实验过程中,部分菠萝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可能失活C. 这几种蛋白酶均能分解酪蛋白,说明这些酶不具有专一性D. 可用盐析的方法从各种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出蛋白酶【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用酪蛋白对多种蛋白酶的活性进行测定的实验结果,在上述实验条件下,蛋白酶K和α-胰凝乳蛋白酶的活性最高,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较低。【详解】A、由图可知,在上述实验条件下,蛋白酶K和α-胰凝乳蛋白酶的活性最高,A正确;B、该实验是在pH=9.0的条件下进行的,pH较高,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较低,部分酶可能失活,B正确;C、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酪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不同蛋白酶都能分解酪蛋白,这能体现酶的专一性,C错误;D、题中几种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可用盐析的方法把这几种酶从各自的提取液中沉淀出来,D正确。故选:C。 5.研究发现,少数孕妇在妊娠期体内甲状腺激素的浓度会出现大幅度的变化,容易给胎儿带来一定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孕妇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可影响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B. 妊娠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将导致孕妇代谢旺盛,产热量增多C. 若孕妇摄入碘的量不足,可能导致胎儿出生后患侏儒症D. 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给胎儿,并与受体结合后起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1、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
2、甲状腺激素的功能: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分泌失调:
过多:患甲亢。患者血压升高、心搏加快、多汗、情绪激动、眼球突出等。
不足:神经系统、生殖器官发育受影响(婴儿时缺乏会患呆小症)。
缺碘:患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详解】A、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因此孕妇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可影响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A正确;B、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代谢活动,所以妊娠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将导致孕妇代谢旺盛,产热量增多,B正确;C、孕妇摄入碘的量不足,可能导致胎儿出生后患呆小症,侏儒症是幼年生长激素缺乏导致,C错误;D、孕妇的甲状腺激素可以通过体液运输给胎儿,并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起作用,D正确。故选:C。 6.对具有顶端优势的杜鹃兰假鳞茎分别进行打顶、顶芽涂抹三碘苯甲酸(能抑制生长素的运输)处理,对照组不作处理。第5天后处理组侧芽开始萌发并在第9天后快速生长,分别检测各组侧芽处的生长素(IAA)和细胞分裂素(CTK)的含量结果如图甲和乙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打顶可降低侧芽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含量,促进侧芽萌发B. 侧芽的萌发与生长需要杜鹃兰持续降低内源生长素的含量C. 三碘苯甲酸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素从顶芽往侧芽运输的功能D. IAA/CTK的值变小有利于侧芽萌发,侧芽快速生长时该比值增大【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甲图中生长素第6天到第10天对照组、打顶组、涂抹三碘苯甲酸组生长素浓度都逐渐增加,与处理前比较,打顶组、涂抹三碘苯甲酸组生长素浓度都低;乙图细胞分裂素从第6天到10天,对照组基本不变,打顶组、涂抹三碘苯甲酸组浓度逐渐下降,但与处理前比较,对照组、打顶组、涂抹三碘苯甲酸组细胞分裂素浓度都增加。【详解】A、由实验数据可知,打顶可降低侧芽处生长素的含量,但是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增多,A错误; B、侧芽萌发时,内源生长素含量降低,而该实验的处理组与5天后侧芽开始萌发并快速生长,并且在第10天检测到侧芽处生长素的含量高于第6天,由此可知侧芽生长所需的内源生长素含量增多,B错误; C、三碘苯甲酸可抑制生长素的运输,从而降低侧芽处生长素的含量,增多细胞分裂素的含量,但据题意不能得知三碘苯甲酸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素从顶芽往侧芽运输的功能,C错误; D、杜鹃兰侧芽萌发时,生长素含量降低、细胞分裂素增多,IAA/CTK的值比未萌发时变小,杜娟兰侧芽快速生长时,生长素含量增多、细胞分裂素含量降低,IAA/CTK的值增大,D正确。故选:D。 7.下图是某植物在光下与阴影下生长的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部分酶可以催化CO2的固定并生成___________。(2)图中___________(填“A”“B”或“C”)点所对应的光照强度可以表示该植物在光下生长的光补偿点。在阴影下生长的植物,其光补偿点相对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上图,可知植物的光合特性受___________的影响。【答案】 (1). 类囊体薄膜 (2). 三碳化合物 (3). B (4). 在阴影下,植物的呼吸速率低,较弱的光照就可以使其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吸收量为0 (5). 光照强度【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中物质变化有,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淀粉等有机物;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详解】(1)参与光合作用光反应的酶主要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参与暗反应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可以参与CO2的固定并生成三碳化合物。
(2)据图分析可知,在光下生长的曲线中B点所对应的光照强度可以表示光补偿点,此时呼吸强度等于光合强度。在阴影下生长的植物,植物的呼吸速率低,较弱的光照就可以使其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吸收量为0,所以其光补偿点相对较低。
(3)图中植物是在两种不同条件下的光照测得的曲线,所以植物的光合特性受光照强度的影响。【点睛】易错点:阳生植物与阴生植物相比,光的补偿点及饱和点都相对较高,这是由长期的生物进化自然选择导致的;补偿点即光合速率与细胞呼吸速率相等的点。 8.抗利尿激素(ADH)调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分的重吸收的机理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饮水不足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___________兴奋后,促使___________释放的ADH增多,ADH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分的重吸收。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_。(2)ADH与受体结合后,通过M蛋白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增加了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据图分析,水分子被重吸收到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内的方式是否为自由扩散,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3)酒精能抑制ADH的分泌,人饮酒后,尿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答案】 (1).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2). 垂体 (3). 神经-体液调节 (4). 含有水通道蛋白的囊泡往细胞膜转移 (5). 不是,水分子的重吸收需要水通道蛋白的协助 (6). 酒精抑制了ADH的分泌,从而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重吸收能力【解析】分析】水平衡的调节:
1、当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
2、当机体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详解】(1)饮水不足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引起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后,促使垂体释放的ADH增多,ADH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分的重吸收;此过程通过反射弧完成,ADH激素调节起到辅助作用,这种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2)由图示可知,B侧的ADH与受体结合后,通过M蛋白促进了含有水通道蛋白的囊泡网细胞膜转移,从而增加了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据图分析,水分子被重吸收到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内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不是自由扩散,理由是:水分子的重吸收需要水通道蛋白的协助。
(3)因为酒精能抑制ADH的分泌,从而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重吸收能力,所以人饮酒后,尿量增加。【点睛】易错点:水平衡调节过程的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并不是垂体合成分泌,渗透压感受器也在下丘脑。 9.遭到砍伐后森林具有恢复力稳定性。科研人员对某森林的恢复群落和原始林(未受干扰)群落中不同植被类型的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和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植被类型 生物量(g·m-2)群落草本灌木乔木A55.036.23.8B10.96.51.6 注:生物量是指某一调查时刻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1)调查时需要在两个群落中做到___________取样,选取部分植物按照植物类型分类后测定生物量,表格中代表恢复群落的是___________(填“A”或“B")。(2)恢复群落植被的总生物量只有原始林群落的___________%,这是由于过度砍伐使森林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大幅度降低,群落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到原状。(3)恢复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___________,从而使动物群体也具有垂直分层现象。大型动物从被捕食动物处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______固定的能量。【答案】 (1). 随机 (2). B (3). 20 (4). 自我调节能力 (5). 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6). 生产者【解析】【分析】1、原生演替(又称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次生演替:当某个群落受到洪水、火灾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干扰,该群落中的植被受严重破坏所形成的裸地,称为次生裸地。在次生裸地上开始的生物演替,称为次生演替。
3、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受阳光的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详解】(1)调查时需要在两个群落中做到随机取样,选取部分植物,按照植物类型分类后测定生物量;由于B群落各植被生物量普遍低于A,所以图中代表恢复群落生物量的是B。
(2)恢复群落植被的总生物量为10.9+6.5+1.6=19,原始林群落的总生物量为55.0+36.2+3.8=95,恢复群落植被的总生物量只有原始林群落的20%左右;这是由于过度砍伐使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幅度降低,群落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到原状。
(3)恢复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从而使动物群体也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自然生态系统中输入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故大型动物从被捕食动物处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生产者固定的能量。【点睛】易错点:计算恢复群落、原始林群落两者植被的总生物量时应将调查表中的数据,所有植物中的有机物量相加,二者之间求比值。 10.科研人员通过诱变得到2种伊红眼果蝇的突变体甲乙,为了研究伊红眼与红眼、白眼性状的关系,将突变体甲、乙分别与野生型(红眼纯合体)果蝇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组别亲本果蝇F1果蝇的表现型F2果蝇表现型及数量雌性雄性雌性雄性雌性雄性+m+mⅠ甲野生型++750248767252Ⅱ乙野生型+m112108106107 (注:“+”表示红眼,“m”表示伊红眼)(1)根据表中杂交结果分析,甲突变体的伊红眼属于___________性状,且控制伊红眼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突变体突变位点位于__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判断理由是_____。(3)科研人员进行“♀甲×♂乙”实验时发现F1果蝇全部表现为红眼。让F1中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发现在F2果蝇中红眼个体与伊红眼个体的数量比约为9∶7。则F2雌性果蝇中红眼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F2雄果蝇中红眼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4)假设控制红眼、伊红眼、白眼的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且互为等位基因。请从组别Ⅱ的F2果蝇以及白眼雄果蝇、白眼雌果蝇中选择材料,设计一次杂交实验来确定伊红眼与白眼的显隐性关系。(要求: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隐性 (2). F2雌雄果蝇中均有伊红眼果蝇,伊红眼性状与性别无关 (3). X (4). F1中雌果蝇的眼色与父本的相同,雄果蝇的眼色与母本的相同 (5). 3/4 (6). 3/8 (7). 杂交组合:F2中伊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预期结果:若子代果蝇全表现为伊红眼,则伊红眼对白眼为显性;若子代果蝇中既有伊红眼果蝇又有白眼果蝇,则伊红眼对白眼为隐性【解析】【分析】分析表格:F2雌雄果蝇中均有伊红眼果蝇,伊红眼性状与性别无关,所以甲突变体的伊红眼属于隐性性状,且控制伊红眼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详解】(1)根据表中Ⅰ的杂交结果分析,甲与野生型个体杂交,F1中雌、雄果蝇的眼色都是野生型,判断出甲突变体的伊红眼属于隐性性状,根据F2雌雄果蝇中均有伊红眼果蝇,伊红眼性状与性别无关,判断出控制伊红眼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乙突变体与野生型个体杂交,F1中雌果蝇的眼色与父本的相同,雄果蝇的眼色与母本的相同,与性别有关,判断出乙突变体的突变位点位于X染色体上。
(3)设甲突变体的基因受A、a控制,乙突变体的基因受B、b控制,“♀甲×♂乙”实验时发现F1果蝇全部表现为红眼,让F1中雌雄果蝇相互交配,根据F2果蝇中红眼个体与伊红眼个体的数量比约为9∶7,推断出F1果蝇的基因型型为AaXBXb、AaXBY,只有A-XB-的个体才表现红眼,则F2雌性果蝇中红眼(A-XBX-)个体所占比例为3/4×1=3/4,F2雄果蝇中既有红眼又有伊红眼,红眼个体(A-XBY)所占比例为3/4×1/2=3/8。
(4)假设控制红眼、伊红眼、白眼的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且互为等位基因,若要确定伊红眼与白眼的显隐性关系,可选杂交组合:F2中伊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若子代果蝇全表现为伊红眼,则伊红眼对白眼为显性;若子代果蝇中既有伊红眼果蝇又有白眼果蝇,则伊红眼对白眼为隐性。【点睛】易错点:判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时,可以采用正反交的方式,若结果一致为常染色体的遗传,结果不一致为伴性遗传,选用隐性纯合的母本,显性性状的父本进行反交即可。 11.某同学对“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进行改进和研究,实验步骤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血红蛋白由4条肽链组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_,血红蛋白因含有_______而呈红色,这有利于对提取过程的监测。(2)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样品稀释后转移至离心管中,离心后选取_______(填“上层”或“下层”)暗红色的红细胞液体并将其转人烧杯中,加入5倍体积的______________进行洗涤。(3)待红细胞破裂释放血红蛋白后,将得到的混合溶液充分搅拌并离心,结果如图2所示。血红蛋白分布在图2的_______(填序号)层,用滤纸过滤,可得到含血红蛋白的滤液。(4)将滤液装入透析袋中,可除去_______的杂质。【答案】 (1). 2条α一肽链和2条β肽链 (2). 血红素 (3). 去除杂蛋白,以利于血红蛋白的分离和纯化 (4). 下层 (5). 生理盐水 (6). ③ (7). 分子量较小【解析】【分析】1、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步骤主要有:
(1)样品处理:①红细胞的洗涤,②血红蛋白的释放,③分离血红蛋白溶液;
(2)粗分离:①分离血红蛋白溶液,②透析;
(3)纯化: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调节缓冲液面→洗脱→收集分装蛋白质;
(4)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将搅拌好的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离心后,可以明显看到试管中的溶液分为4层,从上向下依次是有机溶剂层、脂类物质层、红细胞破碎物沉淀层,即第三层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层。【详解】(1)血红蛋白由4条肽链组成,包括2条α肽链和2条β肽链;血红蛋白因含有血红素而呈红色,这有利于对提取过程的观察及监测。
(2)红细胞浸润在血浆中,血浆中含丰富的血浆蛋白,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杂蛋白,以利于血红蛋白的分离和纯化;将样品稀释后转移至离心管中,离心后选取下层暗红色的红细胞液体并将其转入烧杯中,加入5倍体积的生理盐水进行洗涤。
(3)将搅拌好的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离心后,可以明显看到试管中的溶液分为4层,从上向下依次是有机溶剂层、脂类物质层、血红蛋白溶液和红细胞破碎物沉淀层,即第三层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层,由分析可知,血红蛋白分布在图2的③层。
(4)将滤液装入透析袋中,透析袋具有选择透过性,分子量小的可以通过,分子量大的蛋白质等则不能通过,故透析可除去分子量较小的杂质。【点睛】易错点: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运输氧气的蛋白质,血浆蛋白是血浆内的大分子蛋白质,可以维持血浆渗透压,提取血红蛋白时注意将二者先分离。 12.三维细胞培养技术是指将动物细胞与具有三维结构的支架材料共同培养,使细胞能够在三维立体空间生长、增殖和迁移的技术。其培养模式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三维培养胚胎干细胞时,首先应保证细胞处于______________的环境,在培养液中加入牛磺酸、丁酰环腺苷酸等物质可以诱导胚胎干细胞的基因__________,从而产生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需要通入一定浓度的CO2,目的是______________。(2)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乳腺癌组织消化成单个细胞,其在培养瓶中进行悬液培养时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经过多次传代后,少数供体细胞中__________的稳定性会降低而变成不死性细胞。(3)乳腺癌细胞在三维培养基中能够形成腺泡结构,呈现类似于动物体内组织细胞的生长情况,有利于构建体内乳腺癌组织模型。与普通细胞悬液培养相比,利用三维细胞培养技术培养干细胞和癌细胞其明显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无菌、无毒 (2). 选择性表达 (3). 维持培养液pH (4). 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 (5). 贴壁生长和接触抑制 (6). 遗传物质 (7). 能够更好地模拟体内环境,培养得到更加类似于体内生长的细胞和组织【解析】【分析】1、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3)温度和PH:36.5℃±0.5℃;适宜的pH:7.2~7.4。(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2、胚胎干细胞(1)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或从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2)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另外,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可以增殖而不发生分化,可进行冷冻保存,也可进行遗传改造。(3)胚胎干细胞的主要用途是:①可用于研究哺乳动物个体发生和发育规律;②是在体外条件下研究细胞分化的理想材料,在培养液中加入分化诱导因子,如牛黄酸等化学物质时,就可以诱导ES细胞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这为揭示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的机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③可以用于治疗人类的某些顽疾,如帕金森综合症、少年糖尿病等;④利用可以被诱导分化形成新的组织细胞的特性,移植ES细胞可使坏死或退化的部位得以修复并恢复正常功能;⑤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通过ES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定向培育出人造组织器官,用于器官移植,解决供体器官不足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的问题。【详解】(1)由题干分析可知,三维培养胚胎干细胞时,首先应保证细胞处于无菌无毒的环境;胚胎干细胞体外培养时可以维持只分裂不分化的状态,在培养液中加入牛磺酸、丁酰环腺苷酸等物质可以诱导胚胎干细胞的基因选择性表达,从而产生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需要通入一定浓度的CO2,目的是调节培养液的pH。
(2)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常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将乳腺癌组织消化成单个细胞,其在培养瓶中进行悬液培养时会出现贴壁生长和接触抑制现象。经过多次传代后,多数细胞只增殖50-60次左右,只有少数供体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稳定性会降低发生基因突变而变成不死性细胞。
(3)乳腺癌细胞在三维培养基中能够形成腺泡结构,呈现类似于动物体内组织细胞的生长情况,有利于构建体内乳腺癌组织模型,利用三维细胞培养技术培养干细胞和癌细胞,其明显优点是能更好地模拟体内环境,培养得到更加类似于体内生长的细胞和组织。【点睛】易错点:胚胎干细胞不一定只来自早期胚胎,也可以是原始性腺,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可以增殖而不发生分化,可加入分化诱导因子,培养成人造器官等,进行器官移植。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