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19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试卷(二)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9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试卷(二)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第1页
    2019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试卷(二)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第2页
    2019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试卷(二)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9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试卷(二)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2019高考模拟卷理科综合(二)(生物部分)1.下列关于生物膜的说法,正确的是A. 囊泡膜可来自内质网,而不能来自细胞膜B.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膜上的磷脂分子无关C. 细胞膜上存在与信息传递有关的信号分子和受体D. 肌肉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没有激素的受体【答案】C【解析】分泌蛋白分泌过程中,内质网初步加工后出芽形成小泡移动,与高尔基体膜融合,A错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均有关,B错误;细胞之间可以通过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C正确;肌肉细胞也可以作为多种激素的靶细胞,如可接受胰岛素、甲状腺激素等多种激素的作用,D错误。2.下列细胞中的酶,在进化史上可能出现最早的是A. 纤维素酶    B. ATP合成酶    C. 线粒体氧化酶    D. 乙酰胆碱酯酶【答案】B【解析】【分析】纤维素酶可催化纤维素水解;ATP合成酶可催化ADP、Pi及能量合成ATP;线粒体氧化酶是在线粒体中起催化作用的酶;乙酰胆碱酯酶存在于突触间隙,能够催化乙酰胆碱水解。【详解】由分析可知,在生物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是古细菌,其为单细胞原核生物。单细胞原核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会有ATP的合成和分解,因此存在ATP合成酶,B正确;纤维素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在生物进化史上植物出现较晚,因而催化纤维素水解的纤维素酶出现也较晚,A错误;线粒体是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器,真核生物出现晚于原核生物,故线粒体氧化酶出现也较晚,C错误;在生物进化史上具有神经系统分化的动物出现较晚,因而催化乙酰胆碱水解的乙酰胆碱酯酶出现也较晚,D错误。故选B。【点睛】熟记生物的进化历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基因I和基因Ⅱ在某动物染色体DNA上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基因I和基因Ⅱ可能决定动物的同一性状B. 基因I的表达产物可能影响基因II的表达C. 基因I和基因Ⅱ可能在多种细胞中都表达D. 基因I和基因Ⅱ在转录时不存在A和T配对【答案】D【解析】【分析】1、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2、细胞中表达的基因形象地分为“管家基因”和“奢侈基因”。“管家基因”在所有细胞中表达,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而“奢侈基因”只在特定组织细胞中表达。【详解】基因I和基因Ⅱ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所以不是等位基因。但生物的一个性状可能由多个基因决定,因此基因I和基因Ⅱ可能决定动物的同一性状,A正确;基因和基因、基因和基因产物、基因和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因此基因I的表达产物可能影响基因II的表达,B正确;若基因I和基因Ⅱ是管家基因,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C正确;转录时,碱基互补配对为A-U、T-A、C-G、G-C,因此基因I和基因Ⅱ在转录时存在A和T配对,D错误。故选D。【点睛】理解等位基因的概念,明确基因、染色体和性状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用玉米做实验材料,相关基因为A、a和B、b,欲得到9∶3∶3∶1的性状分离比。下列因素对得到该性状分离比影响最小的是A. 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 两对等位基因是否独立遗传C. AA和Aa的表现型是否相同    D. 是否严格遵守统计分析方法【答案】A【解析】【分析】欲得到9∶3∶3∶1的性状分离比,可用亲本为双杂合子(即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进行自交,也可以用亲本为纯合子(AABB×aabb或AAbb×aaBB)的玉米杂交得到子一代,子一代玉米再进行自交。【详解】由分析可知,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对得到9∶3∶3∶1的性状分离比的影响最小,A正确;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非独立遗传,则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不可能得到9∶3∶3∶1的性状分离比,B错误;AA和Aa的表现型不相同,可得到3∶6∶1∶2∶3∶1的性状分离比,不可能得到9∶3∶3∶1的性状分离比,C错误;不遵守统计分析方法,实验结果不具有说服力,很难判断实验结果是否正确,D错误。故选A。【点睛】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准确判断各个选项的关键。5.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A. 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体液调节较为缓慢B. 人体能通过反射对一个病原体做出反应C. 人体产生的激素不可以直接消灭病原体D.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构基础不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详解】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是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体液调节较为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A正确;人体无法通过反射对一个病原体做出反应,主要通过免疫系统来清除病原体,B错误;人体产生的激素不可以直接消灭病原体,C正确;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D正确。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6.某林场在桉树幼林里栽培菠萝,通过精心管理取得了桉树、菠萝两旺,提高了经济效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核树和波萝表现出的分层现象属于该群落的垂直结构B. 桉树和菠萝会竞争阳光、水和无机盐,但竞争不明显C. 桉树和菠萝之间可能存在信息传递,不存在能量流动D. 菠萝可以保持水土,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①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直接价值。②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间接价值,例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有保持作用。③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潜在价值。【详解】桉树和菠萝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属于该群落的垂直结构,A正确;桉树和菠萝会竞争阳光、水和无机盐,但竞争不明显,B正确;桉树和菠萝之间不存在捕食和被捕食关系,不存在能量流动,可能存在信息传递,C正确;菠萝可以保持水土,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故选D。【点睛】熟记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某兴趣小组用多株发育状况一致的天竺葵植株做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实验,实验步骤和分组处理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注:表中的“+”表示有该项操作。  AB C D ①天竺葵经过24小时“X”处理++++②小烧杯中加入等量液体 NaOH溶液 蒸馏水 蒸馏水 蒸馏水③用无色透明玻璃罩盖住植株和小烧杯++++④光照5小时 较强光照较弱光照 较强光照 黑暗处理 ⑤取一片叶,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1)步骤①中的“X”处理具体是指______。本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2)经过步骤⑤处理后,C组植株的叶片变蓝色,A组和B组植株的叶片均无明显的颜色变化,可能的原因是A组植株__________,B组植株__________。(3)经过步骤④处理后,从C组和D组植株叶片上各取面积为4cm2大小的叶片,测得其干重分别为M克和N克,假设各组实验所用天竺葵植株叶片的呼吸速率相同,则M—N可用来评价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的C组植株叶片______(填“积累”、“消耗”或“制造”)有机物的能力。【答案】    (1). 黑暗(无光)    (2). 光照强度和CO2浓度    (3). CO2 供应不足,无淀粉合成    (4).  光合作用强度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无淀粉积累    (5). 制造【解析】试题分析:分析表格信息可知,A、B对照,实验的自变量是小烧杯中液体的种类,A组液体是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组的液体是蒸馏水,能进行光合作用,二者都能进行呼吸作用;B、C、D组对照,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C组光照强度强,光合作用强度大,D组光照强度是0,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目的是探究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因此X处理应该是暗处理,目的是将原有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运走耗尽。(2)由表格信息可知,A组小烧杯中是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因此由于二氧化碳不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不能变蓝;B组弱光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小,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无淀粉积累,也不能变蓝。(3)设天竺葵经过24小时“X”处理后,4cm2大小的叶片的干物质量是a,C组光照5小时光照5小时干物质的量是a+净光合作用强度×5=M,D组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5小时后干物质的量是a-5×呼吸作用强度=N,则M-N=(a+净光合作用强度×5)-(a-5×呼吸作用强度)=5(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5×实际光合作用强度=5小时内有机物合成量。8.回答下列关于人体水平衡的问题。(1)水分子可以借助于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跨膜运输。水分子也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跨膜运输,但速度较慢,原因之一是水分子从磷脂分子的缝隙进出细胞,_______________。(2)有多种信息分子参与人体水平衡的调节,例如____________、抗利尿激素等。(3)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快速重吸收水,其原理是:抗利尿激素与受体结合,经过信息转换,促使囊泡向靶细胞膜转移,囊泡膜上很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4)当人体饮水过多时,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会______,但由于存在_______调节机制,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依然能保持相对稳定。【答案】    (1). 磷脂分子的尾部是疏水的(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的)    (2). 神经递质    (3). 水通道蛋白    (4). 下降    (5). 反馈【解析】试题分析:细胞膜中磷脂双分子层为其基本骨架,疏水性的尾部在内部,亲水性的头部在外部;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快速重吸收水,在水盐平衡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1)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和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磷脂双分子层外部(头部)是亲水的,内部(尾部)是疏水的.水分子可以借助于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跨膜运输.水分子也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跨膜运输,但速度较慢,原因之一是水分子从磷脂分子的缝隙进出细胞,而磷脂分子的尾部是疏水的(2)水盐平衡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方式,所以涉及到的信息分子有神经递质、抗利尿激素等(3)结合(1)的信息,水分子借助通道蛋白跨膜运输较直接通过磷脂双分子层快,故肾小管和集合管能快速重吸收水,可能膜上有水通道蛋白(4)当人体饮水过多时,血浆渗透压会降低,抗利尿激素会分泌减少,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会下降,但由于存在反馈调节机制,当大量排尿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所以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能保持相对稳定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点睛:1、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2、体内水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9.为探究田鼠的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科研人员用患病的田鼠和正常田鼠做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亲本F1的表现型F2的表现型及比例杂交组合一:一只患病雄鼠与一只正常雌鼠杂交雌雄鼠都正常,雌雄鼠随机交配雌性全正常雄鼠中,正常鼠︰患病鼠=15︰1杂交组合二:一只正常雄鼠与一只正常雌雄鼠杂交雌雄鼠都正常,雌雄鼠随机交配雌性全正常雄鼠中,正常鼠︰患病鼠=15︰1 (1)对上述杂交实验结果合理的解释:①患病性状只在___________(填“雌”或“雄”)性田鼠中表现;②该遗传病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只要个体的基因型中含有___________个显性基因即表现为正常。(2)依据上述解释,杂交组合二的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用A、a和B、b表示)(3)请从F1和F2中选择小鼠,设计简便的实验验证上述解释: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支持该解释的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雄性    (2). 1    (3). AABB和aabb (AAbb和aaBB)    (4). 让F2中的患病雄鼠与F1中的正常雄鼠交配,繁殖多次,统计后代的表现型    (5). 子代中正常田鼠与患病田鼠的比例接近7:1 (或子代中的雌鼠都正常,雄鼠中患病:正常=1:3)【解析】【分析】1、杂交组合一中,患病雄鼠与正常雌鼠杂交,F1的雌雄鼠都正常,说明正常鼠为显性性状,患病鼠属于隐性性状。2、两个杂交组合中,F1的雌雄鼠随机交配,后代雌性全正常,雄鼠中,正常鼠∶患病鼠=15∶1,说明患病性状只在雄性田鼠中表现。【详解】(1) ①由分析可知,患病性状只在雄性田鼠中表现。②F1的雌雄鼠随机交配,雄鼠中,正常鼠∶患病鼠=15∶1,说明该遗传病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只要个体的基因型中含有1个显性基因即表现为正常。(2) 杂交组合二中,F1的雌雄鼠随机交配,雄鼠中,正常鼠∶患病鼠=15∶1,则F1雌雄鼠的基因型均为AaBb,进而可推测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雌鼠)(或AAbb和aaBB)。(3) 可采用测交的方法验证上述解释,实验方案:让F2中的患病雄鼠与F1中的正常雌鼠交配,繁殖多次,统计后代的表现型。预期结果:子代中正常田鼠与患病田鼠的比例接近7:1 (或子代中的雌鼠都正常,雄鼠中患病:正常=1:3)。【点睛】掌握9∶3∶3∶1的性状分离比及其变形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回答下列关于某森林群落的问题。(1)在群落水平上可研究的问题除了种间关系、群落的范围和边界、优势种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3个)(2)设计实验探究森林群落中两种植物的根系是否存在竞争。实验步骤:①在相同环境中选取多株植物甲和植物乙,要求植株大小和___________大小基本一致。②单株种植植物甲和植物乙作为对照组1,间距0.5米种植两株植物甲作为对照组2,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对照组3,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实验组③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植株根系生长情况。预期结果和分析:若实验组植株的根系显著小于对照组,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组植株的根系大小与对照组2和3差异不明显,则植物甲和植物乙的根系也可能存在竟争关系。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过大导致竞争不明显。【答案】    (1). 群落的丰富度、群落演替、群落的空间结构    (2). 根系    (3). 间距0.5米种植两株植物乙    (4). 间距0.5 米种植一株植物甲和一株植物乙    (5). 两种植物的根系存在明显的竞争现象    (6). 植株间距【解析】【分析】1、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种间关系、丰富度、群落结构、群落演替等。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详解】(1)在群落水平上可研究的问题除了种间关系、群落的范围和边界、优势种外,还有群落演替、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丰富度。(2) ①探究森林群落中两种植物的根系是否存在竞争,环境条件、植株的大小、根系的大小等属于无关变量,应保持基本一致。②对照组1:单独种植一种植物,即单株种植植物甲和植物乙;对照组2:间距0.5米种植两株植物甲;对照组3:间距0.5米种植两株植物乙;实验组:间距0.5 米种植一株植物甲和一株植物乙。预期结果和分析:若实验组植株的根系显著小于对照组,则两种植物的根系存在明显的竞争现象。若实验组植株的根系大小与对照组2和3差异不明显,则植物甲和植物乙的根系也可能存在竞争关系。例如,植株间距过大导致竞争不明显。【点睛】识记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明确实验的无关变量、因变量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测定水样是否符合饮用水的卫生标准,常用滤膜法测定大肠杆菌的总数。大肠杆菌在含有伊红美蓝的固体培养基(EMB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星黑色。如图所示;滤膜法的大致流程:用滤膜过滤待测水样→水样中的细菌留在滤膜上→将滤膜转移到EMB培养基止培养→统計菌落数目。据图回答问题。(1)过滤待测水样需要用到滤杯、滤膜和滤瓶,其中需要经过灭菌处理的是___________。与过滤有关的操作都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2)待测水样过滤完之后,还有部分细菌吸附在滤杯杯壁上,将这部分细菌也尽可能集中到滤膜上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完成过滤之后的滤膜紧贴在EMB培养基上,这属于微生物培养中的___________操作。从功能上看,EMB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培养基。(4)无菌操作下将90ml无菌水加入到10ml待测水样中,这样就将待测水样稀释了___________倍,将稀释后的菌液通过滤膜法测得EMB培养基上的菌落数为45,黑色菌落为5,则1升待测水样中的大肠杆菌数目为___________个。(5)若要测定待测水样中酵母菌的数目,应更换上述过滤装置中的滤膜,选择孔径___________(填“更大”或“更小”)的滤膜。【答案】    (1). 滤杯、滤膜和滤瓶    (2). 无菌条件下用无菌水冲洗滤杯,再次过滤    (3). 接种    (4). 鉴别    (5). 10    (6). 500    (7). 更大【解析】试题分析:滤膜法是检测水样中大肠细菌群的方法将一定量水样注入已灭菌的微孔薄膜的滤器中,经过抽滤,细菌被截留在滤膜上,将滤膜贴于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经培养后计数和鉴定滤膜上生长的大肠菌群菌落,依据过滤水样计算每升或每100毫升水样中的大肠菌群数操作简单、快速,主要适用于杂质较少的水样(1)过滤待测水样需要用到滤杯、滤膜和滤瓶,这些实验仪器都需要经过灭菌处理,与过滤有关的操作都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防止杂菌的污染(2)待测水样过滤完之后,还有部分细菌吸附在滤杯杯壁上,此时可以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水冲洗滤杯,再次过滤,将这部分细菌也尽可能集中到滤膜上(3)将完成过滤之后的滤膜紧贴在EMB培养基上,属于微生物培养中的接种操作从功能上看,该培养基中含有伊红美蓝,因此EMB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4)无菌操作下将90ml无菌水加入到10ml待测水样中,这样就将待测水样稀释了10倍;根据大肠杆菌鉴定的原理可知,黑色菌落为大肠杆菌,因此1升待测水样中的大肠杆菌数目=5×(1000÷10)=500(5)若要测定待测水样中酵母菌的数目,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真核细胞的直径比原核细胞大,因此应更换上述过滤装置中的滤膜,选择孔径更大的滤膜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12.乙肝病毒表面有T1蛋白和T2蛋白,免疫接种实验表明这两种蛋白质都可引起实验动物的免疫反应。科研人员用农杆菌转化法培育出转基因番茄,用于生产可口服的乙肝病毒疫苗,回答下列问题:(1)T1蛋白和T2蛋白进入实验动物的肠道后,会被实验动物小肠黏膜上的一种M细胞当做_________处理,进而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反应,最终产生相应的_________________,使实验动物获得了对乙肝病毒的免疫能力。(2)用转基因番茄生产可口服的乙肝病毒疫苗(含T1蛋白),所用的目的基因是____________,所用的运载体是土壤农杆菌的________________。(3)可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其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_________。PCR一般要经历三十多次循环,目的基因在乙肝病毒DNA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在____________(填“第一次”、“第二次”或“第三次”)次循环结束后,即可出现两条链等长的目的基因片断。 (4)获得转基因番茄植株后,通过分子检测,已确定该植株所结番茄中含有T2蛋白,此后还需要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抗原    (2). 记忆细胞(抗体和记忆细胞)    (3). T1蛋白基因    (4). Ti质粒    (5). 引物    (6). 第三次    (7). 用转基因番茄植株生产的T2蛋白对实验动物进行免疫接种实验 。【解析】试题分析: 1、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2、PCR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扩增过程是在较高温度下进行的,因此需要加入耐高温的DNA聚合酶(或Taq酶)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3、农杆菌的Ti质粒上的T-DNA具有可转移到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的特点,因此携带外源基因的DNA片段必须插入到T-DNA片段(内部)部位(1)T1蛋白和T2蛋白是乙肝病毒表面的蛋白质,进入实验动物的肠道后,会被当做抗原处理,进而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反应,最终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2)用转基因番茄生产可口服的乙肝病毒疫苗(含T1蛋白),目的基因的产物是T1蛋白,因此所用的目的基因是T1蛋白基因根据题干中用农杆菌转化法培育出转基因番茄可知:所用的运载体是土壤农杆菌的Ti质粒(3)PCR技术扩增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合成引物
    由图分析可知: X基因第一次复制得到两个两种DNA片段:①和② X基因第二次复制得到四个四种DNA片段:①复制得①和③②复制得②和④ X基因第三次复制得到八个五种DNA片段:①复制得①和③③复制得③和⑤②复制得②和④④复制得④和⑤结合上图进行分析:在第三次次循环结束后,即可出现两条链等长的目的基因(⑤)片断。(4)获得转基因番茄植株后,通过分子检测,已确定该植株所结番茄中含有T2蛋白根据题干乙肝病毒表面有T1蛋白和T2蛋白,免疫接种实验表明这两种蛋白质都可引起实验动物的免疫反应,因此在个体生物学水平上,用转基因番茄植株生产的T2蛋白对实验动物进行免疫接种实验来鉴定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