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甘肃省酒泉市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2019届甘肃省酒泉市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生物试卷(解析版)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性腺细胞膜上的载体和受体都能接受促性腺激素的刺激
B. T细胞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参与抗体的加工和运输
C. 酵母菌和大肠杆菌都在线粒体内分解丙酮酸产生CO2
D. 神经细胞的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都与兴奋的传递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只有浆细胞能合成与分泌抗体。
2、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3、细胞膜上的载体可以运输物质分子进出细胞,不能接受激素分子的信号刺激。
【详解】性腺细胞膜上的受体能接受促性腺激素的刺激,但载体不能接受促性腺激素的刺激,A错误;T细胞不能合成抗体,B错误;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线粒体,C错误;神经细胞的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和突触前膜(上面有神经递质的受体)都与兴奋的传递有关,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在“ 探究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的关系” 实验中,小明利用测微尺对图中高倍镜视野下的细胞进行了测量。 若要分析细胞质壁分离的程度, 他需要测量并计算数据是
A. e/b 的比值 B. c/d 的比值
C. a/d 的比值 D. a/c 的比值
【答案】C
【解析】
质壁分离产生的内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外因是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失水,导致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据此分析图示可知:若要分析细胞质壁分离的程度,需要测量并计算的数据是a(原生质体的长度)/d(细胞的长度) 的比值,C正确,A、B、D均错误。
【点睛】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其复原实验的原理:
①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
②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当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当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3.已知白化病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控制,色盲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b控制。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双方父母的表现型正常),生了一个患白化色盲的男孩,相关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I是基因组成为AAXBXB的次级精母细胞
B. 细胞Ⅱ和细胞Ⅲ结合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C. 该白化色盲男孩的基因b来自其外祖父
D. 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1/2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基因型分别是AaXBY和AaXBXb,生了一个患白化色盲的男孩,基因型是aaXbY,可判断参与受精的Ⅱ是aY,Ⅲ是aXb。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Ⅱ是aY,是由aaYY的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与其对应的另外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即细胞I应是AAXBXB,A正确;细胞Ⅱ和细胞Ⅲ结合为受精过程,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是雌雄配子结合的过程,B错误;该白化色盲男孩的基因b来自其母亲,由于这对夫妇的双方父母表现型都正常,故母亲的色盲基因来自该男孩的外祖母,C错误;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3/4×3/4=9/16,D错误。
故选A。
【点睛】此题结合示意图考查伴性遗传以及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4.某人感染了HIV,HIV的RNA进入人体细胞后,在逆转录酶的作用后形成DNA,体内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当HIV进入人体后,效应T细胞与之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B. 与转录相比,逆转录过程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T-A
C. HIV可逆转录形成DNA,则其遗传物质是DNA
D. 若HIV发生变异,则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能不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体液免疫的对象是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该过程依赖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细胞免疫的对象是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癌细胞,也对抗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主要通过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最终裂解靶细胞;转录是以DNA为模板合成RNA,逆转录过程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碱基配对方式有所不同;HIV是逆转录病毒,其遗产物质是RNA,RNA病毒易变异,但由于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多种,变异后决定的氨基酸可能不会改变,最终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也可能不变。
【详解】A. 若HIV在人体内环境,需要体液免疫起作用,若HIV病毒侵入了组织细胞内部,需要效应T细胞裂解靶细胞,A错误;
B. 转录是以DNA为模板合成RNA,逆转录以RNA为模板合成DNA,与转录相比,逆转录过程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U-A,B错误;
C. HIV是逆转录病毒,遗传物质是RNA,C错误;
D. 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种密码子,因此若HIV发生变异,变异后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也可能不变,D正确;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人体的免疫调节和变异相关内容,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正确区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同、HIV病毒的特点,并结合生物变异的相关内容进行解答和判断。
5.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据图分析,下列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
B. 内环境之间均可以发生相互渗透与扩散
C. 图中④过程需要皮肤、泌尿系统等参与才能完成
D. 血浆中有缓冲物质,pH稳定不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与外界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详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A错误;血浆可以与组织液发生相互渗透与扩散,但淋巴和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不能发生相互渗透和扩散,B错误;图中④过程需要皮肤、泌尿系统等参与才能完成,C正确;血浆中有缓冲物质,pH保持相对稳定,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血液不是内环境的成分,因为血液中既有液体部分——血浆,也有大量的血细胞。
6.如图所示,如果根A侧的IAA(生长素)浓度在曲线 a点(10-10mol/L),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ad 属于生长抑制范围
B. 在fc的范围内均能促进生长(f、c点除外)
C. 根A侧IAA浓度为a点所对应的最适浓度,细胞伸长生长快;而B侧IAA浓度低于A侧,相当于曲线fe段的浓度,因而细胞伸长生长较A侧慢
D. 太空中根的生长将不同于上图的弯曲生长,同样该生长素浓度的作用曲线对其也不适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其两重性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以及细胞的年龄有关。
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f-c属于促进作用,c-d属于抑制作用。
【详解】由图可知a-c属于促进作用,c-d属于抑制作用,A错误;由图可知,在fc的范围内均能促进生长(f、c点除外,f、c点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浓度),B正确;由于重力作用使生长素进行了横向运输,A侧IAA浓度小于B侧,但由于根对生长素较敏感,故A侧生长速度大于B侧。A侧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可能为a,此时生长最快,B侧IAA浓度高于A侧,相当于曲线cd段的浓度,抑制根的生长,因而根表现向地生长,C错误;在太空中,根的生长仍受IAA浓度的影响,只不过在太空中由于失去重力,生长素分布均匀没有表现出来,故此生长素的曲线也适用于根的生长,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植物根向地生长的原因,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利用题图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生长素作用的特点解释生物现象的能力。尤其是对抑制生长的理解是易错点。
7.下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示意图,其中①~⑤为生理过程,a、b为物质名称,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a和b代表的物质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___。
(2)④过程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⑤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
(3)图中①过程产生了ATP,另一个产生大量ATP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
(4)假如白天突然中断b物成的供应,则在短时间内C3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
(5)合理密植能提高光合作用产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 O2 (2). CO2 (3). 线粒体内膜 (4). ⑤ (5). 升高 (6). 充分利用太阳光能(或提高光能利用率)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①~⑤分别表示光反应、暗反应、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有氧呼吸第三阶段;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④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⑤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3)图中①过程为光反应,产生了大量的ATP供②暗反应使用;③④⑤表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其中⑤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能量最多。
(4)图中b为二氧化碳,若白天突然中断二氧化碳的供应,则不能与五碳化合物反应生成三碳化合物,导致短时间内五碳化合物增加,三碳化合物减少。
(5)合理密植能够充分利用太阳光能,进而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产量。
【点睛】模式图的这类题目要明确考查的生理过程,如果不明确生理过程,就是一道很难的题目,如果能够明确生理过程就是一道得分的题目,所以这类题目做题的根本就是掌握相关的知识点,本题中考查的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生理过程,这部分知识点要从多个角度方程式、模式图等去理解。
8.果蝇的灰体/黑檀体、长翅/残翅为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某小组用一对灰体长翅果蝇杂交,杂交子代中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9∶3∶3∶1。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杂交结果,不能判断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请用遗传图解和简要文字说明理由_____(相关基因用A/a或XA/Xa表示)。若要确定该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还需进行的最简单操作是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杂交结果判断,长翅/残翅这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_。若已知控制长翅/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用上述杂交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判断一只具有该显性性状的雄果蝇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要求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___________。
【答案】 (1). 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若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 (2). 即基因无论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子代灰体∶黑檀体均可为3∶1,故无法判断 观察子代黑檀体是否全为雄性(或统计子代中黑檀体个体的性别比例) (3). 长翅 (4). 用该显性雄果蝇与隐性雌果蝇杂交(或该雄果蝇×残翅雌),若后代均为显性(或“长翅”、“未出现性状分离”),则该雄果蝇为纯合子;若后代显性∶隐性=1∶1(或“长翅∶残翅=1∶1”、“出现隐性”、“出现残翅”、“出现性状分离”),则该雄果蝇为杂合子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一对灰体长翅果蝇杂交,杂交子代中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9∶3∶3∶1,后代出现了黑檀体,且灰体:黑檀体=3:1,说明灰体对黑体为显性性状;后代出现了残翅,且长翅:残翅=3:1,说明长翅对残翅为显性性状。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灰体对黑体为显性性状,但是无法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因为两种情况产生的后代的性状分离比都是3:1。若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若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通过观察子代的黑檀体的性别,若只出现在子代的雄性,可判断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子代中无论雌雄都有黑檀体,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长翅对残翅为显性性状,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亲本都是杂合子,子代长翅有纯合子和杂合子。欲判断一只具有该显性性状的雄果蝇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以用该显性雄果蝇与隐性雌果蝇杂交,若后代均为显性,则该雄果蝇为纯合子;若后代显性∶隐性=1∶1,则该雄果蝇为杂合子。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能够根据亲本的表现型和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判断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9.胰岛素是人体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人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会响应胰岛素的信号,如果该信号的传递受到影响,就有可能患糖尿病。科研人员发现,某种病毒会产生类似于胰岛素的分子,而且能够作用于人体细胞。这一发现表明糖尿病的发生存在其它的可能性。请据此分析以下问题。
(1)病毒合成的胰岛素类似物通过与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结合,促进_____________,使血糖下降。
(2)人体感染病毒后,淋巴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认为该病毒可能导致人体因胰岛素不足而患糖尿病,从免疫学的角度来看,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胰岛素)受体 (2). 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3). 抗体和淋巴因子 (4). 病毒产生的胰岛素类似物与胰岛素相似,可能导致人体产生的抗体,在破坏病毒产生的胰岛素类似物同时,也破坏了正常的胰岛素分子,而使人患糖尿病
【解析】
【分析】据题文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血糖平衡的调节、免疫调节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详解】(1) 病毒合成的胰岛素类似物与胰岛素结构相似,通过与组织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下降。
(2) 人体感染病毒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会发生作用。在体液免疫过程中,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T细胞和浆细胞均为淋巴细胞,二者分别分泌的抗体和淋巴因子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3) 病毒及其产生的物质可以作为抗原引起免疫反应,自身免疫病表现为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而病毒可产生与人体胰岛素类似的分子,由此联系推测:病毒产生的胰岛素类似物与胰岛素相似,可能导致人体产生抗体;该抗体在破坏病毒产生的胰岛素类似物的同时,也破坏了正常的胰岛素分子。可见,人体感染该病毒后,可能导致人体因胰岛素不足而患糖尿病。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激素调节的特点、免疫系统的组成、体液免疫过程和免疫失调等相关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结合问题情境进行分析作答。
10.探究油菜素(BR)对生长素(IAA)生理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外施一定浓度的BR和不同浓度的IAA处理同一批相似的绿豆芽幼根,一段时间观察其对主根长度的影响,测量后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每组至少设置三个重复实验将结果求平均值以更接近真实值,也是为了避免__________影响实验结果。该实验不能证明BR对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坐标曲线中ab段与bc段,BR对主根伸长的影响不同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一步研究表明BR也有促进根伸长的作用。当加入某种药物完全抑制根细胞的DNA复制后,BR诱导的根的伸长生长被抑制了40%,从细胞角度分析,BR是通过促进细胞______________影响根伸长生长。
【答案】 (1). 偶然因素 (2). 没有设置一系列浓度的BR溶液对主根生长影响的实验 (3). ab段抑制作用增强,bc段抑制作用减弱 (4). 分裂和伸长(细胞生长/体积增大)
【解析】
试题分析:
(1)多少实验,求其平均值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偶然因素影响实验结果。该实验BR只有一种浓度,没有设置一系列浓度的BR溶液对主根生长影响的实验,所以不能证明BR对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2)与对照组相比,ab段和bc段都表现为抑制作用,但是前者抑制作用增强,后者抑制作用减弱。
(3)当加入某种药物完全抑制根细胞的DNA复制后,BR诱导的根的伸长生长被抑制了40%,说明BR是通过促进细胞分裂和伸长影响根伸长生长。
【点睛】本题借助曲线图,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和探究实验,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表格,能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11.利用单克隆抗体特异的作用于埃博拉病毒侵染蛋白(VP40蛋白)是一种战胜埃博拉病毒的有效途径。请据图回答:
(1)过程①中选用两种限制酶切割,使目的基因的两端产生不同的黏性末端,这样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图中过程②需要用___________处理大肠杆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基因表达载体中,VP40蛋白基因的首端必须含有___________,其作用是能够被___________识别和结合,从而保证③顺利完成。
(4)为检测VP40基因是否成功表达,可以采用___________技术。VP40蛋白抗体能够战胜埃博拉病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防止目的基因与质粒错误连接(或防止目的基因环化) (2). Ca2+ (3). (CaCl2)处理过的大肠杆菌易于吸收质粒(外源DNA)(或处于感受态) (4). 启动子 (5). RNA聚合酶 (6). 抗原-抗体杂交 (7). VP40蛋白抗体与VP40蛋白结合,阻止了埃博拉病侵染细胞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考查对基因工程操作程序、单克隆抗体特点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同种限制酶产生的黏性末端可以连接分析用两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的原因,根据“基因成功表达”的含义判断检测VP40基因是否成功表达的方法。
(1)过程①中选用两种限制酶切割,可以使目的基因的两端产生不同的黏性末端,避免目的基因环化,保证目的基因按一定方向插入到质粒中。
(2)图中过程②用Ca2+处理大肠杆菌,可以增大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大肠杆菌易于吸收质粒(外源DNA)(或处于感受态),提高转化效率。
(3)基因表达载体中,VP40蛋白基因的首端必须含有启动子,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可以启动VP40蛋白基因的转录。
(4)检测VP40基因是否成功表达,即检测VP40基因是否控制合成VP40蛋白,可以用VP40蛋白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检测。VP40蛋白抗体可以特异性的和埃博拉病毒的VP40蛋白结合,使之凝集成团,失去侵染细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