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10月月考(二)历史试题
展开
临河三中2019—2020学年高三第一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选择题(共60分)1.下表为现行三种版本高中历史教材对同一历史事物(现象)叙述。高中教材版本课文表述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II)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人民出版社(必修II)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分解岳麓书社(必修II)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据此推断,三种教材都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 鸦片战争与自然经济的解体无关B. 进入近代以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C. 战争是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原因D. 自然经济是小农经济的某种特例【答案】B【解析】【详解】鸦片战争以来,由于列强的经济侵略,我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A;表格表明近代以来我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故选B;主要是列强的经济侵略瓦解我国自然经济,排除C;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就是自然经济。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经济特征,故属于自然经济,所以小农经济是自然经济的表现,排除D。 2.鸦片战争以后,外商选中国商人代理买卖,称为买办,作为雇员领取薪金,参与买卖领取佣金。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买办中许多人自己投资创办企业,其著名代表唐廷枢等还参与主持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创办。这种情况表明A. 外国资本主义阻挠民族工业发展B. 买办力量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C. 中国日益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D. 买办阶级是列强经济侵略急先锋【答案】B【解析】买办是近代中国经济转型中重要力量,从中间参与买卖到自己创办近代企业,说明买办力量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B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外国企业对民族工业的压迫,A错误;C不符合材料买办主旨信息;D中列强侵略与买办关系不是材料体现主旨信息,排除。 3.洋务派初期只准官办企业,不准民办企业。即使后来建立的“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企业,也是置于衙门的严格控制之下。据此可以推知,洋务派A. 企图借助政权力量来实现“分洋利”B. 试图通过经济垄断以达求富之目的C. 为确保洋务企业独尊地位不择手段D. 并未真正跨出师夷长技的坚定步伐【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只准官办企业,不准民办企业”以及“也是置于衙门的严格控制之下”,说明洋务派试图在经济上形成垄断地位,以此获取更多的利益,从而实现“求富”的目的。故答案为B项。洋务派的这一措施不是针对外国资本主义,而是针对本国民族资本主义,排除A项;C项不能反映采取这种方式的原因,排除;洋务运动在实践中迈出了学习西方的第一步,排除D项。 4.1881年,广州地区一些手工丝织业者因生计受到机器工业影响而捣毁了部分机器缫丝厂。事件发生后,当地官员发布了“禁止丝偈晓谕机工示”的公开布告,查封了各缫丝厂的机器,并勒令厂方签署“永不复开”的结状(相当于保证书)。这反映了A. 近代工业与传统行业难以共存B. 封建势力严重阻碍民族工业发展C. 民族工业发展的社会环境恶劣D. 中国农民阶级思想愚昧落后【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手工丝织业者捣毁部分机器缫丝厂,当地官员查封了各缫丝厂的机器,这说明当时民族工业发展的社会环境恶劣,故C正确;近代工业与传统行业可以共存,故A错误;手工丝织业者并不属于封建势力,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中国农民阶级思想愚昧落后的问题,故D错误。故选C。 5.下表是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由此可以看出年代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1849328177969230042501001885307140392351714977081001911481016204416944451519696100 A.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逐步加深B. 传统小农经济结构逐渐瓦解C. 近代中国逐渐落后西方世界D. 列强逐渐放松对中国的侵略【答案】B【解析】解读图表可知,工商杂税及其他收入的增幅较大,且比重达到了84%;农业税增幅较小,比重下降到16%。图表数据表明了鸦片战争后中国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和小农经济逐渐解体,故B项正确;半殖民地化反映的是主权的破坏,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世界,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 6.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单位:镑A. 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B. 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C. 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D. 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答案】C【解析】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输出商品增长缓慢的原因中,最重要的是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的抵制作用,鸦片输入造成的白银外流和中国政府的税收都是次要因素,排除A、D两项,选择C项;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输出商品增长缓慢主要是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的抵制,并非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排除B。 7.下表是近代中国棉纱,棉布的进口状况,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项目1872年1881年棉纱5万担1224.1万匹 棉布17.2万担1493.1万匹 A. 中国长期处于贸易逆差B. 中国沦为列强原料产地C. 民族工业在困境中发展D. 加速棉纺织业纺织分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棉纱的大量进口加速了棉纺织业纺与织的分离,故D项正确。表格只反映出中国棉纱、棉布的进口状况,缺少出口额,无法推断中国是否处于贸易逆差地位,故A项错误;表格只反映出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市场,故B项错误;由表格中国棉纱、棉布的进口状况无法推断其对民族工业的影响,故C项错误。 8.上海机器织布局在筹办过程中,李鸿章根据一些官绅的申请,代向清政府奏请准予“酌定十年之内,只准华商附股措办,不准另行设局”。这一措施A. 有利于中国近代化发展进程B. 有效抵制西方对华经济侵略C. 保证了民用工业的快速发展D. 限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D【解析】材料“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说明只许官商合办,不允许私人办企业,这体现限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D项正确,A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与西方经济的关系,故B项排除。 9.近代商人成立了商会、商团以及商办地方自治组织等各种新型社会团体,其结构、功能与作用都与传统的商人组织有着明显的差别。打破了传统的行业、血缘、地缘限制,更积极参与社会政治事务,尤其是在一些重大的政治运动中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许多政治运动中,商人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变化反映了A. 传统抑商政策走向没落B. 行业之间的竞争加剧C. 实业救国思潮空前高涨D. 商业经济的地位提高【答案】D【解析】近代商人经济积极参与社会政治事务,这是近代民族工业缓慢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的结果,说明商业经济的地位提高,故选D;材料没有涉及抑商政策的信息,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行业之间的竞争的信息,排除B;材料没有提到实业救国思潮,排除C。 10.历史事件之间往往一环扣一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列表格中甲乙两者之间存在必然联系的是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广州、上海等通商口岸是属于《南京条约》的内容,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贸易逆差逐步缩小,A项错误,排除。魏源撰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B项错误,排除。1895年6月7日,日军攻占台北,台湾巡抚唐景崧弃台内渡,两者关系颠倒,排除C。1946年南京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商品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市场,形成独占地位,民族资本主义受到毁灭性的打击,D项正确。 11.中国民族机器纺织业的主持人或创办人,都是缺乏手工棉纺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有官僚、士绅、买办、商人等,却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这种状况A. 直接导致民族工业长期萧条B. 取决于中央集权政治制度C. 折射出中国民族工业特殊性D. 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缺乏手工棉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有官僚、士伸、买办、商人等,却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说明中国民族机器纺织业具有脱离传统手工业的突发性,它折射出中国民族工业特殊性,故C项正确;导致民族工业长期萧条的直接原因是列强的经济侵略,排除A;材料中的状况取决于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说明资本主义萌芽发生质变,排除D。 12.洋务运动期间,官员是否是科举出身仍很受关注,留学归国且己任北洋水师学堂校长并官居从四品的严复,从1885年开始,四次返乡参加科举。此现象说明A. 科举制根深蒂固,无法破除B. 洋务运动面临的社会环境恶劣C. 维新派存软弱性和妥协性D. 北洋水师急需科举人才【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洋务运动期间,官员是否是科举出身仍很受关注”“四次返乡参加科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传统观念的束缚,导致洋务运动面临着比较恶劣的社会环境,故B项正确;“无法破除”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主旨,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维新派的特点,故C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洋务运动面临的社会环境恶劣,故D项排除。 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据统计,1858~1911年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而1901~1911年就设立了650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其中江苏162家,湖北82家,广东54家,四川42家,直隶37家,浙江36家,奉天(今辽宁)30家,福建22家,安徽21家,山东20家,湖南11家,江西10家。各主要工业部门具体发展情况见下表。——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 【答案】(1)发展速度快;各部门发展不平衡,以轻工业为主;地区发展不平衡,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民族资本力量弱小,对外国资本依赖性较强。(2)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鼓励发展工商业;实业救国思潮兴起;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长江流域和沿海地区受西方经济影响较深;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就是要回答出民族工业发展的常见特点即可,例如,发展迅速、部门之间不平衡、地区之间不平衡、依赖外资等均可。(2)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既包括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又包括20世纪初民族工业迅速发展两个阶段,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是因为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20世纪初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则是因为实业救国思湖兴起等,部门之间不平衡、地区之间不平衡则是因为偏向于投资轻工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