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陕西省宝鸡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卷(word版)
展开
宝鸡中学201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
理科综合(生物)
1.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是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增进民生福祉的必然要求。分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包含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间接和潜在价值
B. 植树造林会增加生态系统的营养级别而提高其稳定性因为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 在农田、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中,人们可以通过增加或延长食物链来提高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同时获得更多的产品,比如“桑基鱼塘”
D. 多数生态系统都需要通过植物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于维持其正常功 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与年龄结构有关,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有一定影响,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2、群落的结构特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①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陆生群落、水生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光照、温度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的影响;
②水平结构: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即空间的非均一性,使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形成了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
【详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也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A正确;农作物、树林等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植树造林没有增加生态系统的营养级别,B错误;在农田、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中,人们可以通过增加或延长食物链来提高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同时获得更多的产品,比如“桑基鱼塘”,C正确;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地得到来自于系统外的能量补充,即光能的补充,D正确。故选B。
2.为研究塑料大棚中的草莓光合作用受遮阴的影响情况,研究人员在自然光照条件和相当 于自然光照强度1/3的遮阴条件下,分别测定草莓叶片中光合色素的含量,结果如下表 (表中数据为相对值)。以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分组
处理
叶绿素a
叶绿素b
类胡萝卜素
甲组
自然光照组
0.42
0.12
033
乙组
遮阴组
0.55
0.18
0.39
A. 乙组是对照组,遮阴处理可能提高草莓的光合作用效率,因为乙组相较于甲组光合色 素含量较多,使叶片吸收、转化光能的能力增强
B. 根据乙组光合色素含量提高可推测乙组草莓叶片固定CO2的速率一定高于甲组
C. 若要进一步研究本课题,探究提高大棚草莓产量的环境条件,接下来应将不同遮阴程 度作为实验变量进行研究
D. 因为甲组光合色素含量低于乙组,所以甲组光合作用强度一定低于乙组,可见草莓应 该在自然光照强度1/3的遮阴条件下种植以提高其产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从表格中分析可知,遮阴组中色素的含量都高于对照组,说明遮阴使光和色素的含量升高,光合色素的作用是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详解】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可知,自然光照组为对照组,乙组是实验组,遮阴处理使光合色素含量增加,故叶片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能量增强,从而提高草莓的光合效率,A错误;由于遮阴处理导致光照不足,光反应减弱,从而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减少,导致暗反应速率减慢,B错误;若要进一步研究本课题,探究提高大棚草莓产量的环境条件,接下来应该将不同遮光程度确定为自变量进行研究,C正确;由于遮阴处理导致光照不足,遮阴处理还会导致温度降低,从而影响暗反应中相关酶的活性,所以甲组光合作用强度不一定低于乙组,可见草莓在自然光照强度1/3的遮阴条件下种植产量不一定提高,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因素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因素,重点是掌握光和色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作用。
3.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狗、猫等动物,人大多因患病动物咬伤而 感染,若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极高。下图是人体首次感染狂犬病毒的免疫过程,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 细胞①对该病毒进行识别、吞噬和处理
B. 细胞②分泌的淋巴因子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C. .细胞⑤能够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D. 细胞⑥增殖、分化产生抗体与该病毒结合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特异性免疫发生的过程图解,其中①表示吞噬细胞;②表示T细胞;③表示B细胞;④表示效应T细胞;⑤表示记忆细胞;⑥表示浆细胞。
【详解】细胞①为吞噬细胞,对该病毒进行识别、吞噬和处理,A正确;细胞②为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淋巴因子不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效应T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B错误;细胞⑤为记忆细胞,再次感染相同的抗原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相应的效应细胞,即效应T细胞和效应B细胞(浆细胞),C错误;细胞⑥为浆细胞,浆细胞不再具有分裂、分化能力,浆细胞能分泌特异性抗体,抗体与该病毒结合,D错误。故选A。
4.在某一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相等,当自然选择分别对隐性基因或显性基因不 利时,对应的有利基因的基因频率就会上升,但其上升的幅度不同,如下图所示。下列有 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 在甲选择条件下,显性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
C. 乙为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的曲线
D. 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可知:曲线甲表示当自然选择对显性基因不利时隐性基因频率变化,因为显性基因淘汰速率快,曲线乙表示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显性基因频率变化,因为隐性基因可以在杂合子中存在,淘汰速率慢。
【详解】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而不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群相应的基因频率会不断提高,因此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控制后代的性状会更适应环境,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的基因频率会下降。在持续选择的条件下,控制不利变异的基因频率有可能降至为0,B正确;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aa个体的生存能力低,AA、Aa生存能力高,A基因频率增加的速率较慢,因此乙曲线可以表示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显性基因频率变化曲线,C正确;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与突变和基因重组、迁入与迁出和环境的选择等多种因素有关,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生物的进化与物质形成,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曲线获取有效信息并利用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自然选择、基因频率、进化、物种形成之间关系的理解。
5.下图表示中心法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过程①③⑥都会在人体的遗传信息传递及表达时发生
B. 人体细胞内的过程③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产物有mRNA、tRNA、rRNA
C. 过程③存在A-U、C-G、T-A、G-C的碱基配对方式
D. 过程⑤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过程⑥发生在核糖体上
【答案】D
【解析】
【分析】
过程①为DNA的复制,②⑦为逆转录;③为转录;④⑤为RNA复制;⑥为翻译。
【详解】人体细胞能进行的是①DNA的复制、③转录、⑥翻译,A正确;人体细胞内的过程③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产物都是mRNA、tRNA、rRNA等,B正确;过程③为转录,即以DNA单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存在A-U、C-G、T-A、G-C碱基配对方式,C正确;过程⑤没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过程⑥发生在核糖体上,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是对中心法则的考查,意在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6.下列实验操作中,会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A. 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染色,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B. 将酶与底物在室温下混合,再做不同保温处理,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C. 用新配制的NaOH与CuSO4混合液,可检测待测样液中是否含有还原性糖
D. 用盐酸与酒精的混合液解离洋葱根尖,即可观察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观察DNA和RNA的分布,需要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DNA可以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可以被吡罗红染成红色;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比较温和;
3、用新配制的NaOH与CuSO4等量混合,为斐林试剂,可用于检测待测样液中是否含有还原性糖;4、在观察根尖细胞分裂的实验中,解离过程剪取根尖2-3mm(最好在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使组织中的细胞互相分离开。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醋酸洋红)溶液碱性染料可使染色质或染色体染成深色。
【详解】观察DNA和RNA的分布,需要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DNA可以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可以被吡罗红染成红色,A错误;酶具有高效性,将酶与底物在温室下混合,酶立即分解底物,再作不同保温处理,在温度变化过程中,可能会将底物分解完,故应该先保温,再将相同温度下的酶和底物混合,B错误;用新配制的NaOH与CuSO4混合液,为斐林试剂,可用来检测待测样液中是否含有还原性糖,C正确;用盐酸与酒精的混合液解离洋葱根尖,后还需漂洗、染色,才能观察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蛋白质的鉴定,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7.某兴趣小组为研究生长素(IAA)和赤霉素( GA3)对玉米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得到 如下实验结果。请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中除激素的因素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称________.图中“ ?”处理方式是 ____________.
(2)实验中用激素处理胚芽鞘时,应将IAA加在胚芽鞘尖端而不是加到培养液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中使用的IAA浓度为m,则改用低于m浓度的IAA时,玉米胚芽鞘的长度_______(填“会”、“不会”或“不一定”)减少。
(3)据图推断IAA和GA3混合使用后对胚芽鞘的生长具有_______作用。后续实验发现,适宜浓度的GA3处理芽尖细胞,分裂间期明显变短,间期分子水平上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
(4)用一般的理化方法很难检测出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现将某琼脂块放在去除尖端的玉米胚芽鞘上,若胚芽鞘能够生长,说明该琼脂块中含有一定量的生长素。该实验 的缺陷及补救措施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无关变量 (2). 不加激素(加等量蒸馏水) (3). 生长素被吸收后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是极性运输(或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4). 不一定 (5). 协同 (6). DNA复制、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7). 缺少对照组 增加一组将空白琼脂块放在去除尖端的玉米胚芽鞘上的实验
【解析】
【分析】
1、生物实验一般要遵循的原则是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原则;确定实验题目一般是按照“探究自变量对因变量有何影响”来确定。据实验结果可知,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3)对玉米胚芽鞘生长具有协同作用。
2、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IAA)和赤霉素的种类,因变量是胚芽鞘长度,其他属于无关变量,按照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的原则分析、评价和完善实验,分析和处理实验结果,并获取结论。
【详解】(1)该实验中,激素属于自变量,除激素的因素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称无关变量。图中“?”组为对照组,处理方式是不加激素(加等量蒸馏水)。
(2)由于生长素被吸收后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是极性运输,即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故实验中用激素处理胚芽鞘时,应将IAA加在胚芽鞘尖端;若实验中使用的IAA浓度为m,由于不能确定生长素的最适浓度,故低于m浓度时的生长素的作用可能高于或低于m浓度的促进作用,则改用低于m浓度的IAA时,玉米胚芽鞘的长度不一定减少。
(3)据图数据可知,IAA和GA3混合使用的一组生长明显高于单独使用IAA和GA3的一组,故说明二者具有协同作用。细胞分裂间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是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4)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现将某琼脂块放在去除尖端的玉米胚芽鞘上,若胚芽鞘能够生长,说明该琼脂块中含有一定量的生长素.该实验的缺陷及补救措施分别是缺少对照组,应增加一组将空白琼脂块放在去除尖端的玉米胚芽鞘上的实验。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及相关实验设计的探究,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变量分析和处理实验结果获取结论的能力。
8.绿萝是一种阴生植物,生命力顽强,因其叶子四季常绿而深受人们喜爱。某兴趣小组将其栽培在密闭玻璃温室中开展实验探究。下图甲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该植 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图乙表示该植物的细胞代谢状况;图丙表示用红外线测量仪测得室内的CO2浓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a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迅速增大光照强度,短期内叶肉细胞中C3化合物的含量的变化趋势为____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图乙所示的该植物细胞代谢情况,可用图甲中a~d四点中的____________表示,也可用图丙e~j六个点中的_______表示。
(3)图甲中,若全天的呼吸强度不变,当维持光照强度为6 Klx时,该植物一天中至少需要________小时以上的光照,才能正常生长。
(4)若将图甲曲线改绘为小麦(阳生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的曲线,c点的位置应______ (填“左移”“右移”或“不变”),原因是_____。
(5)由图丙可推知,密闭玻璃温室中氧气浓度最大的是_____点,j点与e点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将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答案】 (1).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2). 减少 (3). c (4). f和h (5). 8 (6). 右移 (7). 阳生植物呼吸速率大于阴生植物,所以净光合作用为0时所需的光照强度更大(或阳生植物的光补偿点高于阴生植物) (8). h (9). 减少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甲中a点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c点表示光补偿点,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强度;d点表示光饱和点。
图乙中,叶绿体产生的氧气刚好满足线粒体的需要,没有多余的释放出去,表明此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
图丙表示密闭玻璃温室中测定二氧化碳的变化,曲线上升表示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曲线下降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而图中f、h两点时光合作用刚好等于呼吸作用。
【详解】(1) 图甲中的a点光照强度为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表示细胞呼吸强度;因此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迅速增大光照强度,则光反应增强,生成的[H]和ATP增多,导致C3还原反应变快,那么细胞内消耗的C3增加,而C3的生成反应仍正常进行着,故短时间内C3含量将减少。
(2) 图乙所示的该植物细胞没有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没有释放氧气到外界中,说明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可用图甲中c点表示,也可用图丙e~j六点中的f和h点表示。
(3) 由图甲可知,在一天24小时光照条件下,当有机物合成大于有机物分解时,植物会出现生长,即光照强度大2klx时,植物才会表现出生长现象。若全天的呼吸强度不变,当维持光照强度为6 Klx时,该植物一天中至少需要2klx×24÷6=8小时以上的光照,才能正常生长。
(4) 阳生植物呼吸速率大于阴生植物,利用弱光的能力弱,光的补偿点高,光合速率达到补偿点时的光照强度高,因此c点应该右移。
(5)丙图中纵轴表示的是温室中二氧化碳的量,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二氧化碳量最少时就是氧气积累最多时,即氧气浓度最大的是h点。图丙为密闭容器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曲线图,f点和h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j点时二氧化碳浓度高于e点,表明j点时消耗的有机物更多,与e点比植物体内有机物减少。
【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求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够确定图甲中四点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关系;特别注意“光合作用所消耗的二氧化碳的量”是指的光合作用总量,与黑暗时间长短无关。
9.马拉松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在跑步 过程中,机体通过调节,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运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下图是下丘脑参与调 节内环境稳态的模式图,其中①②③④⑤表示相关 激素,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后迅速起跑,下图表示运 动员体内在这一反应过程中的一段传出神经纤维上局部电流和兴奋的传导方向图解(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2)运动中机体产热增多,遇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________和汗腺分泌增强,这一调节过程的中枢位于________.
(3)运动员大量出汗,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通过垂体释放________,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________ ,同时,________产生渴觉,使运动员主动补水,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正常。
(4)运动引起血糖大量消耗,此时骨骼肌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是________,血糖含量降低时,_______ 分泌的激素⑤增多,使血糖快速补充。
(5)运动员血液中②的含量变化对________ (填图中标号)的分泌起调节作用,这种调控称为________ 调节。
【答案】 (1). A (2). 毛细血管舒张 (3). 下丘脑 (4). 抗利尿激素 (5). 对水的重吸收(重吸收水) (6). 大脑皮层 (7). ATP (8). 胰岛A细胞 (9). ①③ (10). (负)反馈
【解析】
【分析】
结合题意,分析图解,根据激素④作用与肾小管和集合管,可推知激素④为抗利尿激素;根据激素③作用于甲状腺,可推知激素③为促甲状腺激素;激素②由甲状腺分泌,则②为甲状腺激素;结合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进而推测作用于垂体且由下丘脑分泌的激素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⑤为胰岛细胞分泌的激素,则激素⑤可能是胰岛素,也可能是胰高血糖素。
【详解】(1)神经纤维上的某点受到刺激而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就发生电位变化,膜外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在细胞膜的内外,兴奋部位与邻近未兴奋部位形成了电位差,有了电荷的流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膜内电流方向应该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外电流方向应该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的方向一致,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后迅速起跑,兴奋的传导在反射弧中是单向的。综上BCD错误,A正确。
(2)长跑比赛中,由于产热增加,机体会通过一系列调节,加快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主要调节途径之一是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皮肤的毛细血管,使毛细血管舒张,加快散热,同时汗腺分泌增加,散热增强。
(3)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4)长跑比赛中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自于血糖的氧化分解,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直接来自ATP的水解;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增加。
(5)根据激素③作用于甲状腺,可推知激素③为促甲状腺激素;激素②由甲状腺分泌,则②为甲状腺激素,由下丘脑分泌的激素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图可知,甲状腺激素②作用于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①和作用于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③。这种调控称为(负)反馈调节。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要注意下丘脑的主要功能:
感受功能:如渗透压感受器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降,维持水盐平衡;
传导功能:可将渗透压等感受器产生兴奋传至大脑皮层;
分泌功能:分泌多种激素作用于相应的器官或细胞;
调节功能: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
10.某种狗的皮毛颜色由位于不同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共有 四种表现型,黑色(A)、褐色(aaB,红色(A_bb)和黄色(aabb).下图是该种狗的一个系谱,请回答下列问题:
(1)欲使Ⅲ4产下褐色的小狗,最好让其与表现型为_________ 的狗交配;
(2)Ⅲ2与Ⅲ6杂交,产下小狗是红色雄性的概率是__________.
(3)Ⅲ1怀孕后走失,主人不久找回一只小狗,分析得知小狗与Ⅱ2的线粒体DNA序列特征不同,能否说明这只小狗不是Ⅲ1所生?_______ ,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4)有一只雄狗表现出与双亲及群体中其他个体都不同的新性状,该性状由核内显性基因D控制,让这只雄狗与正常雌狗杂交,得到了足够多的子代个体。
①如果子代中出现了该新性状,且显性基因D位于X染色体上,则子代个体的性状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子代中没有出现该新性状,则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小狗的基因型为AaBbEe,下如图为该动物产生的其中一种配子,这种配子占全部 配子的5%,在所给如图 细胞中染色体的合适位置上标出这只小狗的基因型。
____________
【答案】 (1). 褐色雄 (2). 1/12 (3). 能 (4). 线粒体DNA只随卵细胞传给子代,Ⅱ2与Ⅲ1及Ⅲ1所生小狗线粒体DNA序列特征应相同 (5). F1代所有雌性个体表现该新性状,所有雄性个体表现正常性状 (6). 雄狗的新性状是其体细胞基因突变所致,突变基因一般不能传递给后代 (7).
【解析】
【分析】
1、I1、I2为黑色的狗,后代出现黄色狗,故二者的基因型为AaBb,Ⅱ2、Ⅱ6后代出现黄色狗,故二者的基因型也为AaBb;
2、小狗的皮毛颜色由位于不同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故在遗传过程中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看图分析,Ⅱ1基因型为aaB_、Ⅱ2基因型为A_B_、Ⅲ2是黑色的,其基因型为AaBB或AaBb。
【详解】(1) Ⅲ4表现为黄色,基因型为aabb,欲产生褐色(aaB_)的小狗,则雄狗的基因型为_aB_,表现为黑色或褐色,最好为褐色雄狗(aaB_)。
(2)Ⅱ1的基因型为aaBb,Ⅱ2的基因型为AaBb,则Ⅲ2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BB(1/3)、AaBb(2/3),Ⅲ6的基因型为aabb,因此它们杂交产下的小狗是红毛(A_bb)雄性的概率是2/3×1/2×1/2×1/2=1/12。
(3)线粒体DNA是细胞中遗传物质,具有母系遗传的特点,只随卵细胞传给子代,所以Ⅱ2与Ⅲ1及Ⅲ1所生小狗的线粒体DNA序列特征应该相同,所以这只小狗肯定不是Ⅲ1所生。
(4) ①如果F1代中出现了该新性状,且显性基因D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dXdXDY,F1代个体的性状表现为:F1所有雌性个体表现该新性状,所有雄性个体表现正常性状。②如果F1代中没有出现该新性状,可能原因是:雄狗的新性状是其体细胞基因突变所致,突变基因不能传递给后代。
(5)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基因型为AaBbEe的细胞中,A与b、a与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因而减数分裂生了abE的配子。这只小狗的基因型如下图所示:
【点睛】
本题考查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察考生系谱图的识别和信息处理的能力,最后一步有点难,认真计算会得出正确答案。
11.生物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采用无菌技术获得纯净的培养物的关键是______,微生物筛选原则是_________
(2)果醋制作过程中时,醋酸菌在_________ 时,可将糖分解成醋酸;在糖源不充足时,也可以利用酒精生成醋酸。
(3)腐乳是豆腐经微生物发酵后制成的食品,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该发酵过程,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其产生的__________可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和脂肪水解,发酵完成后需加盐腌制,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原因是_____.
(4)制作泡菜时蔬菜在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在_____ 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___________ 反应后,与 N-1-茶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色染料。
(5)玫瑰精油适合用水蒸气蒸憾法提取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1). 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2). 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3). 氧气、糖源充足 (4). 蛋白酶和脂肪酶 (5). 析出豆腐中的水分,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6). 盐酸酸化 (7). 重氮化 (8). 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解析】
【分析】
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无菌技术,即防止外来杂菌的污染,微生物筛选是指创设仅适合待分离微生物旺盛生长的特定环境条件,使其数量大大增加,从而分离出所需微生物的培养方法。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其化学反应式为:C2H5OH+O2CH3COOH+H2O。腐乳制作过程中,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适宜温度为15℃~18℃,毛霉能够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和脂肪分别水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发酵完成后,需装瓶加盐腌制,向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加盐,盐能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同时盐还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制作泡菜的原理是乳酸菌在无氧的环境下大量繁殖,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在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主要由提取物的性质和材料特点而定,由于玫瑰精油具有易挥发、难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等性质,蒸馏时可以被水蒸气携带出来,所以常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
【详解】(1)无菌技术目的是获得纯净的培养物,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微生物筛选原则是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2)在果醋制作过程中时,醋酸菌在氧气、糖源充足时,可将糖分解成酷酸;在糖源不充足时,也可以利用酒精生成醋酸。
(3)腐乳是豆腐经微生物发酵后制成的食品,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该发醇过程,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其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可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和脂肪水解,发酵完成后需加盐腌制,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4)制作泡菜时蔬菜在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色染料。
(5)玫瑰精油适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原因是玫瑰精油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点睛】本题考查发酵技术的应用、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对于此类试题,需要学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盐的作用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2.科研人员采用转基因体细胞克隆技术获得转基因绵羊,以便通过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 凝血因子IX医用蛋白,其技术路线如图。
(1)要想目的基因只在乳腺组织中表达,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A 时,需要将_________基因和__________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
(2)将A导入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中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将 A 导入受精卵能否获得转基因绵羊? ______ ,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3)核移植的受体应选用__________期卵母细胞?。
(4)移植应选择胚胎发育到________阶段时进行;转基因绵羊的性状基本上与代孕母羊无关的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 (1). 人凝血因子IX (2). 乳腺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启动子 (3). 显微注射法 (4). 能 (5). 因为受精卵具有发育全能性,将受精卵体外培养成早期胚胎再胚胎移植就可获得转基因绵羊 (6). MⅡ中 (7). 桑椹胚或囊胚 (8). 胚胎的遗传性状基本不受受体任何影响
【解析】
【分析】
DNA重组技术至少需要三种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
目的基因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该基因工程需要对羊的性别进行选择,由于只有母羊能够分泌乳汁,因此选择母羊的胚胎进行移植。
【详解】(1) ①过程构建的A是含目的基因的(基因)表达载体。它必须将目的基因人凝血因子IX与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才能通过分泌乳汁来生产人凝血因子IX医用蛋白。
(2) 将A导入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中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因为受精卵具有发育全能性,将受精卵体外培养成早期胚胎再胚胎移植就可获得转基因绵羊。
(3) 在核移植之前,必须先去掉受体卵细胞的核,目的是保证核遗传物质来自含目的基因的成纤维细胞,核移植的受体应选用处于MⅡ中期的卵母细胞。
(4) 移植应选择胚胎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阶段时进行;代孕母羊对移入子宫的重组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重组胚胎在代孕母羊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转基因绵羊的细胞核来源于供核母羊,因此转基因绵羊的性状与供核母羊最相似,基本上与代孕母羊无关。
【点睛】本题考查了转基因绵羊的培育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对于基因工程、胚胎工程的掌握和理解,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识记和理解内容,难度适中。
宝鸡中学201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
理科综合(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0-16 K - 39 Ti-48 I-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医疗上用75%的乙醇做消毒剂
乙醇具有易挥发性
B
用Na2S除去废水中的Cu2+和Hg2+
Na2S具有强还原性
C
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高锰酸钾可氧化水果释放的乙烯
D
用明矶溶液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
明矾溶液中Al3+产能与铜锈反应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乙醇具有还原性,医用酒精为75%(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可用于杀菌消毒,A错误;
B. Na2S电离产生的S2-与水中的重金属阳离子结合形成沉淀,因此可以用于除去废水中的Cu2+和Hg2+,B错误;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吸收并氧化水果释放出的乙烯,C正确;
D.用明矾溶液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因为明矾溶液中Al3+水解后呈酸性,D错误;
答案:C。
2.国际计量大会第26次会议新修订了阿伏伽德罗常数(Na = 6. 022214076xl023mol-1),并于2019年5月20日正式生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11. 2 L的CH3C1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1. 5NA
B. lmol Na2O2固体中含有阴、阳离子的总数目为3.NA
C. l00mL lmol・L-1 NH4C1溶液中含有阳离子的数目大于0.1 NA
D. 18gD2O和H2O的混合物中含有的中子数为9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标准状况下,11.2L的一氯甲烷的物质的量为,含有1.5mol氢原子,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1. 5NA,A正确;
B.过氧化钠为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Na+)和过氧根离子(O22-)组成,1molNa2O2固体中含有阴、阳离子的总数目为3NA,B正确;
C.铵根离子在溶液中会水解,NH4++H2O⇌NH3·H2O+H+,水解的NH4+数目等于水解产生的H+,在溶液中还存在H2O⇌H++OH-,所以 l00mL lmol・L-1 NH4C1溶液中含有阳离子的数目大于0.1 NA,C正确;
D.假设18g全为D2O,则中子数为,假设18g全为H2O,则中子数为,所以18gD2O和H2O的混合物中含有的中子数不可能为9NA,D错误;
答案:D。
3.“侯德榜制碱法”首先需制备碳酸氢钠:NaCl(饱和)+NH3+CO2+H2O =NaHCO3 ↓ +NH4C1。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化铵分解生成的氯化氢和氨气混合在一起,冷却后又化合生成氯化铵,无法制备得到氨气,故A错误;
B.制备CO2一般不用稀硫酸和大理石,因为生成的CaSO4是微溶物附着在大理石表面使反应速率减慢,应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备CO2,故B错误;
C.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应该是氨气需要防止倒吸,而不是CO2,故C错误;
D.将析出的NaHCO3 通过过滤操作分离出来,故D正确;
答案:D。
4.某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Na+、K+、 SO42- 、Cl- 、CO32-等离子,取两份该固体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第一份: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分离滤液和沉淀。向白色沉淀中滴入过量盐酸,所得溶液澄清;向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 白色沉淀。第二份: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下列关于该混合物的组成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定是K2CO3和NaCl B. 可能是Na2CO3和KC1
C. 可能是 Na2SO4 和 Na2CO3 D. 一定是 Na2CO3 和 NaCl
【答案】B
【解析】
【分析】
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能含是BaSO4 ,BaCO3,向白色沉淀中滴入过量盐酸,所得溶液澄清,说明是BaCO3;滤液不存在SO42- ,向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沉淀为AgCl;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说明有Na+。
【详解】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能含是BaSO4 ,BaCO3,向白色沉淀中滴入过量盐酸,所得溶液澄清,说明是BaCO3,混合物一定有 CO32-,肯定无SO42-;滤液不存在SO42-,向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沉淀为AgCl,混合物一定有Cl- ;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说明一定有Na+;K+无法判断。据此分析可知,B是正确的。
答案:B。
5.满足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的数目判断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分子式
C4H10O
C3H7Cl
C8H10
C4H8O2
已知条件
与钠生成H2
卤代烷烃
芳香烃
能水解
同分异构体数目
4
3
3
3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分子式,能和金属钠反应,该物质为丁醇,丁基有四种结构,所以丁醇有4种同分异构体,故A正确;
B.C3H7Cl是一个氯原子取代丙烷一个氢原子,丙基存在2种结构,所以一氯丙烷有2种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
C.分子式为C8H10的芳香烃,分子中含有1个苯环,故侧链为烷基,若有1个侧链,为-CH2-CH3,一种结构;若有2个侧链,为-CH3,有邻、间、对三种结构,总共4种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
D.分子式为C4H8O2有机物可水解,属于饱和一元酯,若为甲酸和丙醇酯化,甲酸1种,丙醇有2种,酯有2种;若为乙酸和乙醇酯化,乙酸1种,乙醇有1种,酯有1种;若为丙酸和甲醇酯化,丙酸有1种,甲醇1种,酯有1种;可形成的酯共有4种,故D错误;
答案:A。
6.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四种元素的族序数之和为20。X原子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是3倍,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内层电子总数之比为1 :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W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第二周期、第VA族
B. 化合物YX、YZ2中化学键类型相同
C. 简单离子的半径:Zc(H+) >c(OH-)
【答案】D
【解析】
【分析】
A.当滴加20mL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一个是强酸强碱盐溶液,溶液呈中性;一个是强酸弱碱盐溶液,溶液水解呈酸性,再比较pH大小;
B.酸碱会抑制水的电离,盐则会促进水的电离,据此分析;
C.该选项中的等式阴阳离子分别再等号两边,所以可以写出电荷守恒分析是否正确;
D.当滴加20mL盐酸时,溶质为强酸弱碱盐CH3NH3Cl,水解使溶液显酸性,且水解程度是很弱的,据此分析离子大小。
【详解】A.当滴加20mL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四甲基氢氧化铵[(CH3)4NOH ]是强碱,此时溶液中溶质为强酸强碱盐,溶液呈中性;甲胺 (CH3NH2・H2O)为弱碱,此时溶液中溶质为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pH相对大小:cc(CH3NH3+) >c(H+) >c(OH-),故D正确;
答案:D。
8.某厂废酸主要含硫酸、Fe3+、 Fe2+、TiO2+、 Al3+ 利用该废液制备过二硫酸铵[( NH4) 2S2O8]和TiO2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i・TiOSO4在热水中易水解生成H2TiO3,相关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 下表:
金属离子
TiO2+
Fe3+
Fe2+
Al3+
开始沉淀的pH
1.2
1.9
7.0
3.2
沉淀完全的pH
2.8
3.1
9.4
4.7
ii. pH>7 时,Fe2+部夯生成 Fe( Ⅱ)氨络离Fe(NH3)2]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适量F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
(2)生成TiO(OH)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
(3)滤渣I、滤渣II均含有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
(4)加入H202的目的是除掉Fe( Ⅱ)氨络离子[Fe(NH3)2]2+,此过程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理论上等于________ (填数值)。
(5)常温下,含硫微粒主要存在形式与pH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用Pt电极电解饱和NH4HSO4溶液制备过二硫酸钱时,为满足在阳极放电的离子主要为 HSO4-,应调节阳极区溶液的pH范围在______之间,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 。
(6)科研人员常用硫酸铁铵[NH4Fe(SO4)2]滴定法测定TiO2的纯度,其步骤为: 用足量酸溶解wg 二氧化钛样品,用铝粉做还原剂,过滤、洗涤,将滤液定容为100 mL,取 25.00 mL,以NH4SCN作指示剂,用标准硫酸铁铵溶液滴定至终点,反应原理为: Ti3++Fe3+=Ti4++Fe2+。
①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滴定终点时消耗c mol/L-1 NH4Fe(SO4)2溶液VmL,则TiO2纯度为___________(写岀相关字母表示的代数式)。
【答案】 (1). 将Fe3+还原为Fe2+,避免Fe3+和TiO2+同时沉淀 (2). TiOSO4+2NH3•H2O = TiO(OH)2↓+ (NH4)2SO4 (3). Fe(OH)3 (4). 1 : 2 (5). 0~2 (6). 2HSO4- -2e- = S2O82 - + 2H+ (7). 当滴入最后一滴硫酸铁铵溶液时,溶液变为血红色且30s内不恢复原色 (8). 32cv/w%
【解析】
【分析】
废酸中主要含硫酸、Fe3+、Fe2+、TiO2+、Al3+,根据流程图,用氨水调节pH=3得到TiO(OH)2,而此时铁离子也会形成沉淀,因此需要加铁粉将铁离子转化为亚铁离子;滤液中加入氨水调节pH=10,得到的沉淀有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铝(滤渣I);滤液中含有部分Fe(II)氨络离子[Fe(NH3)2]2+,因此加入双氧水将亚铁离子氧化形成氢氧化铁沉淀(滤渣II);再在滤液中加入硫酸酸化后电解得到过二硫酸铵[(NH4)2S2O8]。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铁粉主要作用是将Fe3+还原为Fe2+,避免Fe3+和TiO2+同时沉淀,故答案为:将Fe3+还原为Fe2+,避免Fe3+和TiO2+同时沉淀;
(2)根据流程图,用氨水调节pH=3,TiO2+生成TiO(OH)2,所以化学方程式为:TiOSO4+2NH3•H2O = TiO(OH)2↓+ (NH4)2SO4,答案:TiOSO4+2NH3•H2O = TiO(OH)2↓+ (NH4)2SO4;
(3)滤渣I为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铝,部分氢氧化亚铁氧化为氢氧化铁,滤渣II为氢氧化铁沉淀,因此滤渣I、滤渣II均含有物质的化学式为Fe(OH)3,故答案为:Fe(OH)3;
(4)在碱性溶液中,加入H2O2的目的是氧化除掉Fe(II)氨络离子[Fe(NH3)2]2+得到氢氧化铁沉淀,根据化合价升降守恒,配平后的离子方程式为2[Fe(NH3)2]2++4OH-+4H2O+H2O2=2Fe(OH)3↓4NH3·H2O,氧化剂为H2O2,还原剂为[Fe(NH3)2]2+,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理论上等于2:1,故答案为:2:1;
(5)根据常温下,含硫微粒主要存在形式与 pH的关系图,阳极放电的离子主要是HSO4-,则阳极区电解质溶液的pH范围应控制在0~2,阳极发生氧化反应,HSO4-放电转化为S2O82-,则阳极的电极反应为:2HSO4--2e-═S2O82-+2H+,故答案为:0~2;2HSO4--2e-═S2O82-+2H+;
(6)①铁离子过量时,反应结束,故终点现象为:当滴入最后一滴硫酸铁铵时,溶液变成血红色,且30s内不变回原色;答案:当滴入最后一滴硫酸铁铵溶液时,溶液变为血红色且30s内不恢复原色;
②由TiO2~Fe3+关系式,n(TiO2)=n(Fe3+)=cmol· L-1×V×10-3L×100mL/25mL=4cV×10-3mol,TiO2纯度为4cV×10-3mol×80g·mol-1/w×100%=32cv/w%,故答案为:32cv/w%。
【点睛】滴定终点固定答法需要记忆:当滴入最后一滴……溶液时,溶液由……变为……色,且30s内不恢复原色。
9.中科院一项最新成果实现了甲烷高效生产乙烯,甲烷在催化作用下脱氢,在气相 中经自由基偶联反应生成乙烯,其反应如下:2CH4(g) C2H4(g) +2H2(g) ΔH>0
化学键
H—H
C—H
C = C
C—C
E(kJ / mol)
a
b
c
d
(1)已知相关化学键的键能如上表,甲烷制备乙烯反应的ΔH=_____________ (用含a.b.c.d的代数式表示)。
(1)T1温度时,向1 L的恒容反应器中充入2 molCH4 ,仅发生上述反应,反应过程中 0~15 min CH4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测得10-15 min时H2的浓度为1.6 mol/L。
①0~ 10 min内CH4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mol/(L・min) o
②若图中曲线a、曲线b分别表示在温度T1时,使用质量相同但表面积不同的催化剂 时,达到平衡过程中n (CH4)变化曲线,其中表示催化剂表面积较大的曲线是 ________ (填"a"或 “b”)。
③15 min时,若改变外界反应条件,导致n( CH4)发生图中所示变化,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任答一条即可)。
(3)实验测得v正=k正c2(CH4),v逆=k逆c(C2H4).c2(H2) 其中K正、K逆为速率常数仅与温度有关,T1温度时k正与K逆的比值为______ (填数值)。若将温度由T1升高到T2,则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V正 ____V逆(选填“〉”、“=”或“v逆。答案:12.8;>;温度升高,k正增大的倍数大于k逆;
(4)①甲烷燃料电池,通燃料一极为负极,通氧气一极为正极,所以C极为电解池的阳极,D极为电解池的阴极;答案:阳;
②根据图示,燃料电池的负极是甲烷生成H2O和CO2的反应,所以电极反应为CH4-8e-+4O2-=CO2+2H2O,答案:CH4-8e-+4O2-=CO2+2H2O;
③根据离子方程式可知,电解一段时间后,,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气体112mL,则所得溶液的, ,pH=12;答案:12。
10.葡萄糖酸亚铁[(C6HnO7)2Fe]是医疗上常用的补铁剂,易溶于水,几乎不溶于乙 醇。某实验小组同学拟用下图装置先制备FeCO3,再用FeCO3与葡萄糖酸反应进一步制得葡萄糖酸亚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与普通漏斗比较,a漏斗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2)按上图连接好装置,检査气密性后加入药品,打开K1和K3,关闭K2 .
①b中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段时间后,关闭_____,打开______(选填K1 ,K2或K3)。观察到b中的溶液会流入c中,同时c中析出FeCO3沉淀。
③b中产生的气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c中制得的碳酸亚铁在空气中过滤时间较长时,表面会变为红褐色,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葡萄糖酸与碳酸亚铁混合,须将溶液的pH调节至5.8,其原因是 _______.
向上述溶液中加入乙醇即可析出产品,加入乙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5)有同学提出用NaHCO3溶液代替Na2CO3溶液制得的碳酸亚铁纯度更高,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平衡气压,利于稀H2SO4顺利流下 (2). 铁屑溶解,溶液变为绿色,有大量气泡产生 (3). K3 (4). K2 (5). 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生成的FeCO3被氧化;把b中溶液压进c中 (6). 4FeCO3+O2+6H2O=4Fe(OH)3+4CO2 (7). 防止Fe2+的水解 (8). 降低溶剂的极性,使晶体的溶解度减小更易析出 (9). 溶液的pH降低,减少氢氧化亚铁杂质的生成
【解析】
【分析】
(1)恒压滴液漏斗能保持上下压强恒定,使液体顺利流下;
(2)①铁屑与稀硫酸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Fe2+为浅绿色;
②要生成FeCO3需要把FeSO4加到c中,所以需要利用H2产生压强把液体加到c中;
③FeCO3易氧化,要注意排空气,所以可以利用氢气排空气,排完空气又可以利用氢气产生压强把b中溶液压进c中;
(3)红褐色是因为生成Fe(OH)3所以是FeCO3被氧化所致,再根据氧化还原进行配平;
(4)Fe2+易发生水解,调节pH可防止Fe2+的水解;乙醇是有机溶剂,可以降低葡萄糖酸亚铁在水中溶解度,便于葡萄糖酸亚铁析出;
(5)Na2CO3溶液碱性比NaHCO3溶液强,碱性越强越易生成氢氧化亚铁。
【详解】(1)a为恒压滴液漏斗,可以保证内部压强不变, 使漏斗内液体顺利流下;答案: 平衡气压,利于稀H2SO4顺利流下;
(2)①b中铁屑与稀硫酸反应,铁屑会逐渐溶解,溶液由于产生Fe2+变为绿色,有大量气泡产生;答案:铁屑溶解,溶液变为绿色,有大量气泡产生;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需要把FeSO4加到c中,所以需要关闭K3,打开K2,利用压强把FeSO4加到c中,答案:K3;K2;
③FeCO3易氧化,b中反应产生的H2一是把装置内的空气排干净,防止生成的FeCO3被氧化;二是把b中溶液压进c中;答案: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生成的FeCO3被氧化;把b中溶液压进c中;
(3)过滤时间过长会发现产品部分变为红褐色,原因是FeCO3与O2反应生成Fe(OH)3,化学方程式为:4FeCO3+O2+6H2O=4Fe(OH)3+4CO2。答案:4FeCO3+O2+6H2O=4Fe(OH)3+4CO2 ;
(4)Fe2+易发生水解,将溶液pH调节至5.8,防止Fe2+的水解;乙醇分子的极性比水小,可以降低葡萄糖酸亚铁在水中溶解度,便于葡萄糖酸亚铁析出;答案:防止Fe2+的水解;降低溶剂的极性,使晶体的溶解度减小更易析出;
(5)碳酸根离子水解后溶液碱性较强,易生成氢氧化亚铁,用NaHCO3溶液代替Na2CO3溶液可以降低溶液的pH以免产生氢氧化亚铁,得到的产品纯度更高。答案:溶液的pH降低,减少氢氧化亚铁杂质的生成。
【点睛】在平时做题中,对于二价铁要考虑以下几方面:①注意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三价铁问题;②注意水解问题;③二价铁相比三价铁更难生成氢氧化物沉淀。
11.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已引起广泛关注。在爆炸的核电站周围含有放射性物质 碘-131和钙-137。碘-131 —旦被人体吸入,可能会引发甲状腺肿大等疾病。
(1)与钠同主族的前四周期(包括第四周期)的三种元素X、Y、Z的第一电离能如下表:
元素代号
X
Y
Z
第一电离能/(kJ.mol「)
520
496
419
基态Z原子倒数第二层电子的排布式为______。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单质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原因为___________ .
(2)F与I同主族,BeF2分子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 ,BeF2分子是________分子(选填“极性”或“非极性”)。
(3)已知高碘酸有两种形式,化学式分别为H5IO6 和HIO4 ,二者酸性强弱顺序为:H5IO6 ________ HIO4(选填">"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