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化学试题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2403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亳州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化学试题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2403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亳州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化学试题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2403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亳州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化学试题
展开
亳州二中2019-2020学年第五次月考高三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e 56
第Ⅰ卷(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王安石的作品《元日》,其中的“屠苏”是一种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黑火药是由硫黄、硝石和木炭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B. “屠苏”中不含非电解质
C. 爆竹爆炸发生了化学变化
D. 早期的桃符大都是木质的,其主要成分纤维素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 黑火药是由硫黄、硝石和木炭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故A正确;
B. “屠苏”药酒,含有酒精,酒精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
C. 爆竹爆炸生成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故C正确;
D. 早期的桃符大都是木质的,含有纤维素,纤维素是多糖,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故D正确;
故选:B。
2.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 )
A. 氮气的电子式:N⋮⋮N
B. 熔融状态下硫酸氢钾的电离方程式:KHSO4K++H++SO42-
C. 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I
D. 丙烯的结构简式:CH3CHCH2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氮气分子中,每个氮原子都达到了8电子结构,氮气的电子式为,故A错误;
B.熔融状态下硫酸氢钾电离出钾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正确的电离方程式为:,故B错误;
C.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其质量为53+78=131,符号为:I,故C正确;
D.丙烯官能团为碳碳双键,不可简写,结构简式为CH3CH=CH2,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 N2(g)NH3(g)NH4Cl(aq)
B. Fe(s)FeCl2(s)Fe(OH)2(s)
C. MgO(s)MgSO4(aq)Mg(s)
D S(s)SO2(g)BaSO3(s)
【答案】A
【解析】
【详解】A、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N2、H2反应生成氨气,氨气与氯化氢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铵,故A正确;
B、因为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则铁与氯气反应生成三氯化铁,而不是氯化亚铁,不能实现转化,故B错误;
C、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电解硫酸镁溶液,本质为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得不到镁单质,故C错误;
D、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盐酸的酸性强于亚硫酸,所以二氧化硫与氯化钡不反应,故D错误。
【点睛】易错点是选项D,因为盐酸酸性强于亚硫酸,因此BaCl2溶液中通入SO2,无沉淀,类似的有CaCl2溶液中通入SO2,也无沉淀,但SO2通入Ba(NO3)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类似的还有CO2分别通入CaCl2、BaCl2、Ca(NO3)2溶液中,均无沉淀。
4.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提纯、收集Cl2、尾气处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制取Cl2
B. 除去Cl2中的少量HCl
C. 收集Cl2
D. 吸收尾气中的Cl2
【答案】A
【解析】
【详解】A、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需要加热,缺少酒精灯,不能制备氯气,故A符合题意;
B、HCl极易溶于水,食盐水可抑制氯气的溶解,图中装置可除去杂质,故B不符合题意;
C、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图中向上排空气法可收集,故C不符合题意;
D、氯气与NaOH反应,图中装置可处理尾气,故D不符合题意。
【点睛】易错点是选项A,学生平时不记对反应条件,对反应条件考查是选择题中实验设计与评价中常考的内容,也是学生失分的地方,因此平时记忆反应方程式时,需要记全、记准。
5.在探究下列物质性质或组成的实验中,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将二氧化硫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紫色褪去,证明二氧化硫有还原性
B. 向某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证明原溶液中含有Fe3+
C. 将铝片放入冷浓硝酸中,无明显现象,证明浓硝酸与铝片不反应
D. 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证明原溶液中一定有NH4+
【答案】C
【解析】
【详解】A. 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将足量二氧化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A项正确;
B. 向某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成红色,生成Fe(SCN)3,证明原溶液中含有Fe3+,B项正确;
C. 常温下,铝在浓硝酸中发生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内部金属继续反应,发生钝化现象,并不是不反应,且在加热的条件下,铝与浓硝酸能发生反应,C项错误;
D. 向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该气体为氨气,原溶液中一定存在铵根离子,D项正确;
答案选C。
【点睛】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较多,可总结如下:
1、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相似,溶于水显酸性,也可与碱反应;
2、还原性:二氧化硫可与酸性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溴水、氯水等强氧化性的物质反应;
3、弱氧化性:二氧化硫可与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单质等;
4、漂白性: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体现在可漂白品红等物质;
性质决定用途,学生切莫混淆,应加以重视。
6.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pH=12的溶液:Na+、K+、NO3-、ClO-
B. 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Na+、NH4+、Cl-、CH3COO-
C. 1.0 mol·L-1的KNO3溶液:Fe2+、H+、SO42-、I-
D. 0.1 mol·L-1 Ba(OH)2溶液:Al3+、NH4+、NO3-、HCO3-
【答案】A
【解析】
【详解】A. pH=12的溶液显碱性,含有大量的OH-,OH-与选项离子Na+、K+、NO3-、ClO-不能发生任何反应,可以大量共存,A正确;
B.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显酸性,含有大量的H+,H+与CH3COO-会发生反应产生弱酸CH3COOH,不能大量存在,B错误;
C.1.0 mol·L-1的KNO3溶液中,Fe2+、H+、NO3-、I-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 0.1 mol·L-1 Ba(OH)2溶液中,OH-与Al3+、NH4+、HCO3-都会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1L0.2mol·L-1的NaHCO3溶液中HCO3-和CO32-离子数之和为0.2NA
B. H2O2+Cl2=2HCl+O2反应中,每生成32gO2,转移2NA个电子
C. 3.6gCO和N2的混合气体含质子数为1.8NA
D. 常温常压下,30g乙烷气体中所含共价键的数目为7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 HCO3−在溶液中既能部分电离为CO32-,又部分能水解为H2CO3,故溶液中的 HCO3−、CO32-、H2CO3的个数之和为0.1NA,故A错误;
B. 在H2O2+Cl2=2HCl+O2反应中,氧元素由−1价变为0价,故生成32g氧气,即1mol氧气时,转移2NA个电子,故B正确;
C. 氮气和CO的摩尔质量均为28g/mol,故3.6g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又因1个CO和N2分子中两者均含14个质子,故混合物中含1.8NA个质子,故C正确;
D. 常温常压下,30g乙烷的物质的量是1mol,一个乙烷分子有7个共价键,即30g乙烷气体中所含共价键的数目为7NA,故D正确;
故选:A。
8.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磁性氧化铁溶于足量的稀硝酸中:3Fe2++NO3-+4H+=NO↑+3Fe3++2H2O
B. 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SO2气体:ClO-+SO2+H2O=HClO+HSO3-
C. 碘化钾溶液酸化后加入少量双氧水:2H++2I-+H2O2=I2+2H2O
D. 向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2OH-+CO2=CO32-+H2O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磁性氧化铁应写化学式,故A错误;
B. 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SO2气体,次氯酸根离子有强氧化性,可继续将二氧化硫氧化硫酸根离子,故B错误;
C. 碘化钾溶液酸化后加入少量双氧水,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符合客观事实,电荷守恒,原子守恒,电子守恒,故C正确;
D. 向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应该生成碳酸氢钠,故D错误;
故选:C。
9.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Y原子最外层比W原子最外层多1个电子,Z的单质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W单质在常温下能被浓硫酸钝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Yc(H+)>c(OH-)
D. 完全中和等体积等pH的HA、HB两溶液时,消耗同浓度NaOH溶液的体积:HAc(A-)>c(H+)>c(OH-)肯定不成立,故C错误;D.因HB比HA弱,pH相等的HA和HB中未电离的HB的物质的量比HA的物质的量大,则完全中和等体积等pH的HA、HB两溶液时,消耗同浓度NaOH溶液的体积是HAc(OH-)=c(H+);
(3)点②所示溶液中溶质为CH3COOH和CH3COONa,且物质的量之比为1:1,根据物料守恒可知c(CH3COOH)+ c(CH3COO-)=2c(Na+),同理可知点①所示溶液中:c(HCN)+ c(CN-)=2 c(Na+),两溶液加入氢氧化钠的量相同,所以钠离子浓度相同所以c(CH3COOH)+ c(CH3COO-)= c(HCN)+ c(CN-),所以c(CH3COO-)-c(CN-)=c(HCN)-c(CH3COOH);
(4)点②所示溶液中溶质为CH3COOH和CH3COONa,且物质的量之比为1:1,醋酸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此时水的电离受到抑制,点③所示溶液中溶质为CH3COOH和CH3COONa,此时溶液呈中性,溶液中c(OH-)=10-7mol/L,且全部由水电离,酸的电离和盐的水解相互抵消,水的电离既不受到抑制也不受到促进,点④所示溶液中溶质为CH3COONa,只有盐的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所以水的电离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为④③②;
【点睛】明确混合溶液中溶质成分及其性质、溶液酸碱性是解本题关键,注意电荷守恒、物料守恒的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