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韩城市司马迁中学2020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展开
陕西省韩城市司马迁中学2020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理综试卷
化学试题
1.化学与生活、生产、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侯德榜制碱法制备NaHCO3原理是利用溶解度较大的物质制备溶解度较小的物质
B. “雷雨肥庄稼”含义是N2最终转化成NO3-,此转化过程中氮元素被还原
C. “金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中“金”为铜,说明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各组分金属
D. 我国科学家利用蜡虫肠道菌群将塑料降解的时间由500年缩减到24小时,有助于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答案】B
【解析】
【详解】A.侯德榜制碱法是依据离子反应发生的原理进行的,离子反应会向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利用溶解度较大的物质制备溶解度较小的物质,故A正确;
B.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可知,N2最终转化成NO3-,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做还原剂,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故B错误;
C.合金是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的混合,具有低熔点、高硬度、抗腐蚀能力强等特点,故C正确;
D.加快塑料降解速率,可减少“白色污染”,所以将塑料降解的时间由500年缩减到24小时,有助于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故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氧化还原反应口诀:升(化合价)失(电子)氧化(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氧化产物)还原剂(还原性)。
2.NH4NO3 溶液受热可发生分解反应:NH4NO3N2↑+HNO3+H2O(未配平)。用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解时每生成 2.24 L(标准状况)N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0.6NA
B. 2.8 g N2 中含有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为 0.3NA
C. 56 g Fe 与足量稀硝酸反应生成 NO2 分子的数目为 3NA
D. 0.1 mol·L-1 NH4NO3 溶液中,NH4+的数目小于 0.1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5NH4NO34N2↑+2HNO3+9H2O转移的电子为20个,标准状况下,2.24 LN2为0.1mol,则转移电子为0.1mol×=0.5mol,故A错误;
B.2.8 gN2的物质的量为=0.1mol,含有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为0.1 ×3×NA=0.3 NA,故B正确;
C.5.6 g Fe物质的量为0.1mol,与足量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和NO,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则生成0.1mol NO,不能生成NO2,故C错误;
D.NH4NO3溶液的体积未知,NH4+发生水解,不能计算 0.1 mol/L NH4NO3溶液中的铵根离子数目,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反应方程式中-3价的N完全被氧化,+5价的N部分被还原。
3.甲、乙、丙(结构简式分别如下)三种物质的分子式均为C8H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与苯互为同系物
B. 甲和丙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
C. 甲、乙、丙均可使Br2的CCl4溶液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 乙、丙的一氯代物均有2种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甲中含苯环和碳碳双键,与苯的结构不相似,不互为同系物,故A错误;
B.甲中含苯环和碳碳双键,由单键相连,单键可以旋转,所以其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不共面,故B错误;
C.甲、乙、丙三种物质中均含碳碳双键,可与Br2的CCl4溶液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使其褪色,故C正确;
C.丙为高度对称结构,只含有一种环境的氢原子,其一氯代物只有1种,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判断有机物分子中所有原子是否共面时,通常根据甲烷、乙烯、乙炔和苯的分子结构模型进行,找出与其结构相似的有机物片断,然后分析有多少原子可能共面或共线,最多有多少原子共面或共线,要求要熟悉这些基本模型的结构特点。
4.实验室中用下列装置测定SO2催化氧化为SO3的转化率(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已知SO3的熔点为16.8℃,假设气体进入装置时均被完全吸收,且忽略空气中CO2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装置烧瓶中发生的反应可以表示为SO32-+2H+=SO2↑+H2O
B. 用D装置制备氧气,试管中的药品可以是KClO3
C. 当停止通入SO2,熄灭酒精灯后,需要继续通一段时间的氧气
D. C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BaSO4
【答案】B
【解析】
【详解】A.70%的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硫,A装置烧瓶中发生的反应可以表示为:SO32-+2H+=SO2↑+H2O,故A正确;
B.D装置加热固体制备氧气,可以用KMnO4,加热分解KClO3,需要MnO2作催化剂,故B错误;
C.对于定量测定实验,需要排除空气、水蒸气的干扰,还要将产物三氧化硫以及未反应的二氧化硫全部驱赶到后续装置中以进行准确测量或称量,故停止通入SO2,熄灭酒精灯后,需要继续通一段时间的氧气,故C正确;
D.装置C中发生反应为:3SO2+3Ba2++2NO3-+2H2O=4H++2NO↑+3BaSO4↓,白色沉淀为BaSO4,故D正确;
故答案选B。
5.镁一空气电池是一种能被水激活的一次性储备电池,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镁电极流向多孔碳材料电极
B. 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 4e—+ 2H2O =4OH¯
C. 理论上,外电路中流过2 mol电子时,负极质量增加58 g
D. 电池反应产物Mg(OH)2经过灼烧与还原可制成镁锭循环利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根据题目叙述和对应的示意图,判断出电池的正负极,再根据正负极的反应要求进行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详解】A、通氧气的电极为正极,因为多孔碳电极为正极,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镁电极流向多孔碳材料电极(由负极流向正极),选项A正确;
B. 放电时,多孔碳电极为正极,碱性条件下正极上氧气得电子产生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O2+ 4e-+ 2H2O =4OH-,选项B正确;
C、根据负极反应式:Mg-2 e-+ 2 OH¯═Mg(OH)2,当外电路流过2mol电子时,负极质量增加34 g,选项C错误;
D. 电池反应产物Mg(OH)2经过灼烧得到氧化镁,再还原可制成镁锭循环利用,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关键是正负极的判断,很明显是空气中的氧气得电子,所以通氧气的为正极,单质镁就一定为负极,注意负极增加的是OH-的质量。
6.一种新兴宝玉石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X2Y10Z12W30,X、Y、Z、W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Y、W、X、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与Y位于同一主族,Y与W位于同一周期。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W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W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原子半径:X>Y>W
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X>Y
C. Z、W组成的化合物能与强碱反应
D. X的单质在氧气中燃烧所得的产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
【答案】D
【解析】
【分析】
X、Y、Z、W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Y、W、X、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W为O元素; X与Y位于同一主族,Y与W位于同一周期,则X、Z均为第三周期;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W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设X、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b,则2a+b+6,当a=1,b=4时满足题意,即Y为Li、X为Na、Z为Si。
【详解】由分析可知:Y为Li元素、W为O元素、X为Na元素、Z为Si元素;A.Li、O同周期,核电荷数大,原子半径小,Li的原子半径大于O,Li、Na同主族,核电荷数大,原子半径大,Na的原子半径大于Li,则原子半径是X>Y>W,故A正确;B.Na的金属性比Li强,NaOH的碱性比LiOH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X>Y,故B正确;C.Z、W组成的化合物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强碱反应,故C正确;D.X的单质是Na,在氧气中燃烧生成Na2O2,存在Na+和O22-,则阴阳离子之比为1:2,故D错误;故答案为D。
【点睛】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的常用规律:(1)同周期元素的微粒:同周期元素的原子或最高价阳离子或最低价阴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逐渐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如Na>Mg>Al>Si,Na+>Mg2+>Al3+,S2->Cl-。(2)同主族元素的微粒: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逐渐增大,如Li<Na<K,Li+<Na+<K+。(3)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电子层结构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半径(包括阴、阳离子)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如O2->F->Na+>Mg2+>Al3+。(4)同种元素形成的微粒: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微粒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如Fe3+<Fe2+<Fe,H+<H<H-。(5)电子数和核电荷数都不同的,可通过一种参照物进行比较,如比较A13+与S2-的半径大小,可找出与A13+电子数相同的O2-进行比较,A13+<O2-,且O2-<S2-,故A13+<S2-。
7.已知常温下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常数相等,现在常温下向10mL0.0lmol·L-1的氨水中滴加相同浓度的醋酸溶液,在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与所加醋酸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X点表示CH3COOH和NH3·H2O恰好完全反应,且n=7
B. 随着醋酸溶液滴入,水的电离程度先慢慢减小,然后又慢慢增大
C. 常温下醋酸的电离常数约为10-48
D. Y点溶液中c(NH3•H2O)+c(OH-)=c(CH3COO-)+2c(CH3COOH)+c(H+)
【答案】B
【解析】
【详解】A.当加入醋酸溶液的体积为10mL时,CH3COOH和NH3·H2O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H3COONH4,因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常数相等,故CH3COONH4溶液呈中性,pH=7,即n=7,故A正确;
B.酸或碱的电离抑制水的电离,盐类的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所以随着醋酸溶液滴入,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当CH3COOH和NH3•H2O恰好完全反应时,水的电离程度达到最大,之后随醋酸溶液滴入,水的电离程度减小,故B错误;
C.根据NH3•H2O的电离常数与CH3COOH的电离常数相等,0.01mol·L-1氨水pH=10.6,可知0.01mol·L-1醋酸溶液pH=3.4,则=10-4.8,故C正确;
D.Y点溶液的溶质为等物质的量的CH3COONH4和NH3•H2O,且溶液呈碱性,根据物料守恒有c(NH3•H2O)+c(NH4+)=2c(CH3COO-)+2c(CH3COOH),根据电荷守恒有c(NH4+)+c(H+)=c(CH3COO-)+c(OH-),两式相减得c(NH3•H2O)+c(OH-)=c(CH3COO-)+2c(CH3COOH)+c(H+),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8.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将海水中的镁转化为氯化镁,再电解熔融氯化镁可制得金属镁
B. 稻草秸秆和甘蔗渣中富含纤维素,可以用来制造纸张
C. 《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蕴藏着自然界碳、氮的循环
D. 《周礼》中“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灰”的主要成分为CaCO3
【答案】D
【解析】
【详解】A.镁是活泼金属,在工业上采用电解其熔融盐的方法冶炼,所以工业提取镁是将海水中的镁转化为氯化镁,再电解得到单质镁,故A正确;
B.秸秆和甘蔗渣中富含纤维素,可以用来制造纸张,故B正确;
C.动植物遗体腐烂、分解,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二氧化碳、水等通过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有机物和硝酸盐等转化为有机体,所以该诗句蕴含了生态系统中的C、N循环,故C正确;
D.牡蛎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高温分解生成CaO,所以“灰”的主要成分为CaO,故D错误;
故选:D。
9. 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L1mol/L葡萄糖水溶液中含H-O键的数目为5 NA
B. 标准状况下,2.24LCO2和N2O的混合气体所含质子数为2.2 NA
C. 1molCH3COOH和3molCH3CH2OH在浓硫酸催化下反应生成酯基的数目为NA
D. 常温下,28g铁片投入足量浓硝酸中,转移电子数为1.5 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1L1mol/L葡萄糖水溶液中,含葡萄糖1mol,葡萄糖分子中含H-O键5mol,但溶剂水分子中也含H-O键,故A错误;
B.标准状况下,2.24LCO2和N2O的混合气体物质的量n==0.1mol,CO2分子中含质子数22,N2O分子中含质子数22,0.1mol混合气体所含质子数为2.2NA,故B正确;
C.1molCH3COOH和3molCH3CH2OH在浓硫酸催化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所以生成酯基的数目小于NA,故C错误;
D.常温下铁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不能继续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10.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由乙醇和乙酸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B. 煤中含有苯、甲苯和粗氨水,可通过干馏得到
C. 甲苯和乙苯分子内共平面的碳原子数最多均为7
D. 的同分异构体有7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答案】A
【解析】
【详解】A.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故A正确;
B.煤中不含苯、甲苯和粗氨水等,这些物质是通过煤的干馏(化学变化)得到的,故B错误;
C.单键可以旋转,甲苯、乙苯中所有C原子可能都共平面,则甲苯中最多有7个原子共平面、乙苯中最多有8个碳原子共平面,故C错误;
D.C4H8Cl2中两个Cl原子可能位于同一个碳原子上,也可能位于不同碳原子上,
如果碳链结构为C-C-C-C,位于同一个碳原子上有2种,位于不同碳原子上有4种;
如果碳链结构为,位于同一个碳原子上有1种,位于不同碳原子上有2种;
则符合条件的有9种,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有机反应中酯化反应、水解反应均属于取代反应;煤的干馏、液化、气化均为化学变化。
11.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Y、W处于同一主族Y、Z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8,X的简单氢化物与W的简单氢化物反应有大量白烟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简单离子半径: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