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展开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命题人:申 丹 审题人:邓 斌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u-64 Na-23 Cl-35.5 Br-80一、选择题(共48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 《后汉书·郡国志》中记载:“石出泉水……其水有肥,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酉阳杂俎》一书:“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这里的“石漆”“石脂水”是指( )A. 甘油 B. 油漆 C. 石油 D. 乙醇【答案】C【解析】 “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可知,石脂水难溶于水,且浮在水面上,说明密度比水小,且颜色呈黑色,燃烧时火焰明亮。A、甘油易溶于水,在自然界不存在,故A错误;B、油漆不是自然界天然存在的,故B错误;C、石油在自然界天然存在,不可食用,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呈黑色,可以燃烧且火焰明亮,符合上述所有特点,故C正确;D、乙醇易溶于水,在自然界不存在,故D错误;故选C。2.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不正确的是( )A. CCl4的球棍模型: B. 硝基苯的结构简式:C. 苯的实验式为CH D. 1-丙醇的键线式 【答案】B【解析】A.CCl4中氯原子半径比碳原子半径大,呈正四面体结构,球棍模型为 ,故A正确;B.硝基苯的结构简式为:,故B错误;C.苯的分子式为C6H6,实验式是CH,故C正确;D.1-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OH,键线式为,故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用语。易错选项是AB,A中要注意原子的相对大小,B中要注意苯环连接硝基时的连接方式。3. 下列各选项中两种粒子所含电子数不相等的是( )A. 羟甲基(-CH2OH)和甲氧基(CH3O-)B. 亚硝酸(HNO2)和亚硝酸根(NO)C. 硝基(-NO2)和二氧化氮(NO2)D. 羟基(-OH)和氢氧根(OH-)【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羟甲基(-CH2OH)的电子数=6+2+8+1=17;甲氧基(CH3O-)电子数=6+3+8=17;两种粒子所含电子数相同,故A不符合;B.亚硝酸(HNO2)电子数=1+7+2×8=24;亚硝酸根(NO2-)电子数=7+2×8+1=24;两种粒子所含电子数相同,故B不符合;C.硝基(-NO2)电子数=7+2×8=23;二氧化氮(NO2)电子数=7+2×8=23;两种粒子所含电子数相同,故C不符合;D.羟基(-OH)电子数=8+1=9;氢氧根离子(OH-)电子数=8+1+1=10;两种粒子所含电子数不相同,故D符合;答案为D。考点:考查了电子数的计算方法,关键是理解分子式、取代基、阴离子中的电子数计算4. 下列操作达不到预期目的的是( )①将苯和溴水混合后加入铁粉制取溴苯,实际起催化作用的是FeBr3②用乙醇和3%的硫酸共热到170℃制取乙烯③在苯酚溶液中滴入少量稀溴水出现白色沉淀④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铜丝恢复原来的红色⑤将乙醇与浓硫酸共热制得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检验气体中含有乙烯⑥实验室制备硝基苯,加入试剂的顺序为:先加入浓硝酸,再滴加苯,最后滴加浓硫酸A. ①⑤⑥ B. ①②③⑤⑥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⑤【答案】B【解析】①实验室制溴苯,须纯溴,铁作催化剂,首先铁和溴生成三溴化铁,然后苯和三溴化铁作用,生成溴苯和铁,所以将苯和溴水混合后加入铁粉不能制取溴苯,故①错误;②实验室制乙烯用的是浓硫酸和乙醇反应,利用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吸水性,使乙醇分子发生分子内脱水,3%的硫酸为稀硫酸,所以用乙醇和3%的硫酸共热到170℃不能制取乙烯,故②错误;③苯酚和稀溴水不反应,能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该实验看不到白色沉淀,故③错误;④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Cu被氧化生成黑色的CuO,加热条件下,CuO和乙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乙醛和Cu,所以铜丝恢复原来的红色,故④正确;⑤乙醇易挥发,也可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应排除乙醇的干扰,故⑤错误;⑥实验室制硝基苯,先加苯,再加浓硝酸,最后加浓硫酸,可防止液滴飞溅,故⑥错误;故选B。5. 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A. 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B. 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制苯甲酸C. 由氯代环己烷制环己烯;由丙烯与溴水反应制1,2二溴丙烷D. 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乙醇在浓硫酸加热至140℃时生成二乙醚【答案】D【解析】A、溴丙烷水解制丙醇属于取代反应,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的过程属于加成反应,反应类型不一样,故A错误;B、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属于取代反应,由甲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制苯甲酸,属于氧化反应,反应类型不一样,故B错误;C、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属于消去反应,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属于加成反应,反应类型不一样,故C错误;D、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属于取代反应,乙醇在浓硫酸加热至140℃时生成二乙醚属于取代反应,反应类型一样,故D正确;故选D。6.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熔点:正戊烷>2,2-二甲基戊烷>2,3-二甲基丁烷>丙烷B. 沸点:CH3CH2CH2OH >CH3CH2CH2Br> CH3CHClCH3> CH3CH2CH2Cl> CH3CH2CH3C. 密度:CCl4>CHCl3>CH2Cl2>H2O>苯D. 等物质的量的烃燃烧消O2量:环己烷>己烷>苯【答案】C7. 下列物质能发生消去反应,但不能发生催化氧化的是( )A. B. (CH3)2CHOHC. CH3CH2C(CH3)2CH2OH D. CH3CH2C(CH3)2OH【答案】D..................点睛:醇的消去反应的机理为H消去,即与官能团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如果有氢原子,则该醇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催化剂、加热,催化剂可以是浓硫酸或氧化铝或五氧化二磷)发生消去反应。醇的催化氧化反应的机理为脱氧化,即与官能团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如果有一个以上氢原子,则该醇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氧气、催化剂、加热,催化剂可以是铜或银)发生催化氧化反应,若仅有一个,则该醇被氧化为酮;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则该醇被氧化为醛。8. 白黎芦醇 广泛存在于食物(如桑椹、花生、尤其是葡萄)中,它可能具有抗癌作用。1 mol该物质和Br2、H2分别反应,消耗Br2、H2的物质的量最多( )A. 1 mol,1 mol B. 3.5 mol,7 mol C. 3.5 mol,6 mol D. 6 mol,7 mol【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1分子白藜芦醇中含有3个酚羟基,共有5个邻位氢原子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含有1个碳碳双键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则1mol白藜芦醇与溴水发生反应需要溴6mol,白藜芦醇分子中有2个苯环和一个碳碳双键,所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需H2 7mol,答案选D。【考点定位】考查有机物的官能团及其结构、性质。【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官能团及其结构、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难度不大,注意酚的取代反应位置是羟基的邻、对位,间位不能发生取代反应。白藜芦醇含有的官能团有酚羟基、碳碳双键,酚羟基的邻、对位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碳碳双键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苯环和碳碳双键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据此计算Br2和H2的最大用量。9. 下图中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和操作正确的是( )A. 实验室制乙烯B. 分离苯酚和水C. 石油的蒸馏D. 比较乙酸、碳酸、苯酚酸性强弱的实验【答案】B【解析】A.该实验中温度计是测定反应液的温度,则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液面以下,故A错误;B.常温下,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分层,可以利用分液漏斗分离,故B正确;C.蒸馏应测定馏分的温度,则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C错误;D.乙酸容易挥发,挥发出来的乙酸也能与苯酚钠反应生成苯酚,不能比较碳酸与苯酚的酸性强弱,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物质的制备及混合物分离提纯等,把握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原理及装置的作用为解答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醋酸的挥发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10. 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两组峰,其氢原子数之比为3︰2的化合物是A. B. C. D. 【答案】D【解析】A.由对称可知,有2种H原子,则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两组峰,氢原子数之比为3:1,故A不选;B.由对称可知,有3种H原子,则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三组峰,氢原子数之比为3:1:1,故B不选;C.由对称可知,有3种H原子,则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三组峰,氢原子数之比为8:6:2=4:3:1,故C不选;D.由对称可知,有2种H原子,则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两组峰,氢原子数之比为3:2,故D选;故选D。11. 在①丙烯 ②氯乙烯 ③溴苯 ④甲苯四种有机化合物中,分子内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答案】B【解析】①丙烯分子中含有甲基,分子内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②氯乙烯可以看作是乙烯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氯原子代替,因此分子内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③溴苯可以看作是苯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溴原子代替,因此分子内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④甲苯分子中含有甲基,分子内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答案选B。12.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鉴别乙酸、乙醇和乙酸乙酯B. C2H5CO18OH和C2H5OH发生酯化反应得到的产物之一是C2H5CO18OC2H5C. 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石油的裂化是化学变化,石油裂化主要目的是获取乙烯等D. 乙烯、氯乙烯、聚乙烯、甲苯、乙炔和聚乙炔均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答案】A【解析】A.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乙醇与碳酸钠互溶,饱和碳酸钠溶液与乙酸乙酯分层,现象不同可鉴别,故A正确;B.酯化反应时羧酸脱羟基、醇脱H,C2H5CO18OH和C2H5OH发生酯化反应得到的产物是C2H5COOC2H5,18O在生成的水中,故B错误;C. 石油的分馏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石油的裂化是化学变化,石油裂化主要目的是获取汽油等轻质油,故C错误;D.聚乙烯不含碳碳双键,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其余均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D错误;故选A。13. 莽草酸可用于合成药物达菲,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式为C7H6O5B. 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C. 可发生加成、取代和氧化反应D. 在水溶液中该分子中的羧基和羟基均能电离出H+,最多与4molNaOH反应【答案】C【解析】A.由结构简式可知分子式为C7H10O5,故A错误;B.含-OH、双键、-COOH,为三种官能团,故B错误;C.含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含-OH、-COOH可发生取代反应,故C正确;D.只有-COOH能与NaOH反应,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羧酸、烯烃及醇的性质及分析、应用能力的考查。本题的易错点为结构中不存在苯环,因此羟基不能电离出氢离子。14. 乙烯与乙烷的混合气体共 amol,与 bmol 氧气共存于一密闭容器中,点燃后充分反应,乙烯和乙烷 全部消耗完,得到 CO 和 CO2 的混合气体和 45g 水,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当 a=1 时,乙烯和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B. 当 a=1 时,且反应后 CO 和 CO2 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反应前氧气的时,则 b=3C. 当 a=1 时,且反应后 CO 和 CO2 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反应前氧气的时,则 CO 和 CO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1D. a 的取值范围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令乙烯与乙烷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根据二者物质的量之和与H原子守恒列方程,则:x+y=1,4x+6y=45÷18×2,解得:x=0.5,y=0.5,n(C2H4):n(C2H6)=0.5mol:0.5mol=1:1,A项正确;B.由上述分析,根据碳元素守恒可知,反应后CO和CO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为1mol×2=2mol,所以2÷3×b=2,解得b=3,B项正确;C.令反应后CO和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mol、bmol,根据二者之和与氧原子守恒列方程,则:a+b=2,a+2b=3×2-45÷18,解得:a=0.5,b=1.5,n(CO):n(CO2)=0.5mol:1.5mol=1:3,C项错误;D.生成水的物质的量=45g÷18g/mol=2.5mol只有乙烯时,a值最大,根据H原子守恒可知,a的极大值为2.5mol×2÷4=5/4mol,只有乙烷时,a值最小,根据H原子守恒可知,a的极小值为2.5mol×2÷6=5/6mol,a的取值范围是5/6<a<5/4,D项正确;答案选C。【考点定位】考查混合物的有关计算。【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混合物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注意利用原子守恒与极限法进行的解答,(1)令乙烯与乙烷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根据二者物质的量之和与生成的水中H原子守恒列方程,据此计算解答;(2)根据碳元素守恒计算反应后CO和CO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据此计算b的值;令反应后CO和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mol、bmol,根据二者之和与氧原子守恒列方程计算;(3)根据H原子守恒利用极限法解答,只有乙烯时,a值最大,只有乙烷时,a值最小。15. 已知化合物A(C4Si4H8)与立方烷(C8H8)的分子结构相似,如下图,则C4Si4H8的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 ) A. 3 B. 4 C. 5 D. 6【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C4Si4H8的二氯代物可以是面边上的两个Cl原子、面对角线的C-C对角线上、Si-Si对角线上、及立方体对角线上的两个位置,因此C4Si4H8的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4种,选项是B。考点:考查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的种类的知识。16. BHT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从 出发合成BHT的方法有如下两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推测BHT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苯酚B. BHT与 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 方法一和方法二的反应类型都是加成反应D. BHT与具有完全相同的官能团【答案】C【解析】A.BHT中含有的憎水基烃基比苯酚多,所以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苯酚,故A正确;B.BHT和中都会有酚羟基,都能够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二使酸性KMnO4褪色,故B正确;C.由方法二可知,酚-OH的邻位H被叔丁基取代,为取代反应,故C错误;D、BHT中含有的官能团是酚羟基,中含有的官能团也是酚羟基,故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 按要求填空。有下列物质:①②③ ④C4H8⑤CH2==CH—CH==CH2 ⑥C3H6 ⑦ ⑧⑨HOCH2CH2COOH ⑩HOCH2OCH2CHO(1)其中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2)写出⑦与HCl一定条件下发生1,4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系统命名法给物质①和物质⑧命名。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⑤和⑦ (2). ⑨和⑩ (3). CH2==CH—C(CH3)==CH2+HCl→CH2ClCH==C(CH3)CH2Cl (4). 5-甲基-2-庚烯 (5). 2,4-二甲基-1,3-己二醇【解析】(1)⑤和⑦的结构相似,都含有2个碳碳双键,属于二烯烃,是同系物;⑨和⑩的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答案为:⑤和⑦;⑨和⑩;(2)与HCl一定条件下发生1,4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C(CH3)=CH2 +HCl →CH2ClCH=C(CH3)CH2Cl,故答案为:CH2=CH—C(CH3)=CH2+HCl →CH2ClCH=C(CH3)CH2Cl;(3)①是烯烃,从距离碳碳双键最近的一端编号,最长碳链含有7个碳,在5号碳上含有甲基,名称为5-甲基-2-庚烯;⑧ 分子中含有羟基,是醇类,从距离羟基最近的一端编号,在2、4号碳上含有甲基,1、3号碳上含有羟基,最长碳链含有6个碳,名称为2,4-二甲基-1,3-己二醇,故答案为:5-甲基-2-庚烯;2,4-二甲基-1,3-己二醇。18. 作为食品添加剂中的防腐剂G和W,可经下列反应路线得到(部分反应条件略)。G的制备:(1)为什么不直接由A→E→G,增加反应A→B和D→E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2)E→G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是苯酚的同系物,若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气体,会出现__________现象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保护酚羟基以防被氧化 (2). (3). 白色浑浊 (4). 【解析】(1)A中含有酚羟基,易被氧化,增加反应A→B和D→E起到保护酚羟基的作用,故答案为:保护酚羟基以防被氧化;(2)E→G发生酯化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故答案为:;(3)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苯酚白色浑浊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NaHCO3,故答案为:白色浑浊;+CO2+H2O→↓+NaHCO3。19. 苯乙酸铜是合成优良催化剂、传感材料——纳米氧化铜的重要前驱体之一。下面是它的一种实验室合成路线:制备苯乙酸的装置示意图如图1(加热和夹持装置等略):图1: 图2:恒压滴液漏斗已知:苯乙酸的熔点为76.5 ℃,微溶于冷水,溶于乙醇。回答下列问题:(1)在250 mL三颈烧瓶a中加入70 mL70%硫酸。配制此硫酸时,加入蒸馏水与浓硫酸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a中的溶液加热至100 ℃,缓缓滴加40 g苯乙腈到硫酸溶液中,然后升温至130 ℃继续反应。在装置中,仪器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仪器c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结束后加适量冷水,再分离出苯乙酸粗品。加入冷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下列仪器中可用于分离苯乙酸粗品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A.分液漏斗 B.漏斗 C.烧杯 D.直形冷凝管 E.玻璃棒(3)提纯粗苯乙酸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最终得到44 g纯品,则苯乙酸的产率是_________。(4)将苯乙酸加入到乙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中,充分溶解后,加入Cu(OH)2搅拌30min,过滤,滤液静置一段时间,析出苯乙酸铜晶体,混合溶剂中乙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5)有人认为将b改成恒压滴液漏斗(如图2)更好,恒压滴液漏斗有何优点_____________。【答案】 (1). 先加水,再加浓硫酸 (2). 滴加苯乙腈 (3). 球形冷凝管 (4). 回流(或使气化的反应液冷凝) (5). 便于苯乙酸析出 (6). BCE (7). 重结晶 (8). 95% (9). 增大苯乙酸溶解度,便于充分反应 (10). 平衡上下压强,使液体顺利流下【解析】(1)稀释浓硫酸放出大量的热,配制此硫酸时,应将密度大的注入密度小的液体中,防止混合时放出热使液滴飞溅,则加入蒸馏水与浓硫酸的先后顺序是先加水、再加入浓硫酸,故答案为:先加水、再加入浓硫酸;(2)由图可知,仪器b的作用为滴加苯乙腈;c为球形冷凝管,其作用为回流(或使气化的反应液冷凝),反应结束后加适量冷水,降低温度,减小苯乙酸的溶解度,则加入冷水可便于苯乙酸析出;分离苯乙酸粗品,利用过滤操作,则需要的仪器为漏斗、烧杯、玻璃棒,故选BCE,故答案为:滴加苯乙腈;球形冷凝管;回流(或使气化的反应液冷凝);便于苯乙酸析出;BCE;(3)苯乙酸微溶于冷水,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则提纯苯乙酸的方法是重结晶;由反应+H2O+H2SO4 +NH4HSO4可知,40g苯乙腈生成苯乙酸为40g×=46.5g,最终得到44g纯品,则苯乙酸的产率是×100%=95%,故答案为:重结晶;95%;(4)苯乙酸微溶于冷水,溶于乙醇,混合溶剂中乙醇可增大苯乙酸的溶解度,然后与Cu(OH)2反应除去苯乙酸,即混合溶剂中乙醇的作用是增大苯乙酸溶解度,便于充分反应,故答案为:增大苯乙酸溶解度,便于充分反应;(5)恒压滴液漏斗可以平衡漏斗中液面上下压强,使液体顺利流下,故答案为:平衡上下压强,使液体顺利流下。20. 洛索洛芬钠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炎症的消炎,其合成路线如下:已知:A分子式为C8H8,E的分子式为C4H6(1)A属于芳香烃,其名称为_____________。(2)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3)B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D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____________。(5)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苯乙烯 (2). 取代反应 (3). (4). 酯基 溴原子 (5). 【解析】(1) 根据流程图,A中含有苯环,结合A的分子式C8H8可知,A为苯乙烯,故答案为:苯乙烯;(2)根据信息ii,结合反应②的产物可知,D为;根据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I,D和I反应生成,可知I为,D和I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和溴化氢,故答案为:取代反应;(3) A为苯乙烯,根据C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则C为,A与溴加成生成B,根据信息i,B为,故答案为:;(4)根据上述分析,D为,其中含有的官能团有酯基、溴原子,故答案为:酯基、溴原子;(5)根据上述分析,发生分子内的取代反应生成,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合成与推断,难度较大。解答本题需要充分利用题干信息并加以迁移运用。本题的难点是I结构的判断,要注意根据产物结构的特点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分析解答。21. 端炔烃在催化剂存在下可发生偶联反应,成为Glaser反应。2R—C≡C—HR—C≡C—C≡C—R+H2该反应在研究新型发光材料、超分子化学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下面是利用Glaser反应制备化合物E的一种合成路线:回答下列问题:(1)D 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③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2)用1 mol E合成1,4-二苯基丁烷,理论上需要消耗氢气_______mol。(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芳香化合物F是C的同分异构体,其分子中只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数目比为3:1,满足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_种,写出其中任意1种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写出用2-苯基乙醇为原料(其他无机试剂任选)制备化合物D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苯乙炔 (2). 消去 (3). 4 (4). 2+H2 (5). 5 (6). 、、等等 (7). 【解析】由B的分子式、C的结构简式可知B为,则A与氯乙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则A为,对比C、D的结构可知C脱去2分子HCl,同时形成碳碳三键得到D,该反应属于消去反应.D发生信息中的偶联反应生成E为。(1)根据D的结构简式,D的化学名称为苯乙炔,反应③为卤代烃的消去反应,故答案为:苯乙炔;消去反应;(2)E的结构简式为,用1mol E合成1,4-二苯基丁烷,碳碳三键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理论上需要消耗氢气4mol,故答案为:4;(3)根据题干信息,2分子苯乙炔反应生成E和氢气,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2+H2,故答案为:2+H2;(4)芳香化合物F是C的同分异构体,其分子中只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数目比为3:1,可能的结构简式为:,共5种,故答案为:5;任意1种;(5)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然后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最后在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合成路线流程图为: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与合成、有机反应类型、限制条件同分异构体书写、对信息的获取与迁移运用等。本题的易错点和难点是(6)合成路线的设计,要注意充分利用题干信息和流程图提供的思路分析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