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18-2019学年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第1页
    2018-2019学年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第2页
    2018-2019学年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第3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8-2019学年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展开

    

    东阳中学2018下学期阶段性检测高二选考化学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 K 39 Mg 24 Al 27 Si 28 S 32 Cl 35.5 Fe 56 Cu 64 Ba 13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能源中,大量使用会导致全球进一步变暖、雾霾天气增多的是
    A. 化石能源 B. 太阳能 C. 氢能 D. 地热能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雾霾天气是固体小颗粒形成的,化合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烟尘,形成雾霾,故正确;太阳能、氢能、地热能都是新能源,无污染,故错误,因此选项A正确。
    考点:考查能源等知识。
    2.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 乙醇燃烧 B. 碳酸钙受热分解
    C. 氧化钙溶于水 D. 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放热反应包括燃烧、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水或酸反应、多数化合反应、铝热反应等;吸热反应包括多数分解反应、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反应、碳在高温下与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反应等。A、乙醇燃烧属于放热反应,错误;B、碳酸钙受热分解属于吸热反应,正确;C、氧化钙溶于水属于放热反应,错误;D、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属于放热反应,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3.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 H2O B. NaOH C. NH3·H2O D. CH3COOH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强弱电解质的区分,要求对于电解质的分类有基础掌握。
    【详解】A.水部分电离,水为弱电解质,;
    B.氢氧化钠在水中完全电离,为强电解质,;
    C.NH3·H2O存在电离平衡,部分电离,为弱电解质;
    D.醋酸存在电离平衡,部分电离,为弱电解质。
    答案为B。
    【点睛】电解质按电离程度的不同分成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能完全电离的为强电解质,部分电离的为弱电解质。注意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
    4.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 HClO=H++ClO- B. H2CO32H++CO32-
    C. NaHCO3=Na++H++CO32- D. KOH=K++OH-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强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书写,要注意区分部分电离和完全电离的表达。
    【详解】A.次氯酸为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故电离方程式为HClOH++ClO-,A错误;
    B.碳酸为弱电解质和二元酸,存在二步电离平衡,故电离方程式为H2CO3H++HCO3-,HCO3-H++CO32-,B错误;
    C.碳酸氢钠为 强 电 解 质,电离方程式为 NaHCO3=Na++HCO3-,C错误;
    D.氢氧化钾为 强 电 解 质,电离方程式为 KOH=K++OH-,D正确。
    答案为 D。
    5.仪器名称为“酸式滴定管”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仪器的名称。
    【详解】A.酸式滴定管,活塞为玻璃,不能盛放碱性溶液;
    B.锥形瓶;
    C.碱式滴定管,下端为乳胶管,中间用玻璃珠控制液体流速;
    D.量筒,用于粗略量取体积。
    答案为A。
    【点睛】熟悉各仪器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尤其要注意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的区别。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 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C. 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如高温、加热等)下也能发生
    D. 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化学反应既有新物质生成,还有能量变化,故A正确;反应热与反应条件无关,故B错误;焓变只是影响反应方向的一个因素,故C正确;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的大小,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7.化学键的键能是指形成(或拆开)1 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g)+O2(g)===SO2(g) ΔH=-297.23 kJ·mol-1,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S(g)+O2(g)===SO2(l) |ΔH|>297.23 kJ·mol-1
    B. S(g)+O2(g)===SO2(l) |ΔH|<297.23 kJ·mol-1
    C. 1 mol SO2的键能总和等于1 mol S和1 mol O2的键能之和
    D. 1 mol SO2的键能总和小于1 mol S和1 mol O2的键能之和
    【答案】A
    【解析】
    【分析】
    已知S(g)+O2(g)===SO2(g)反应放热,反应热=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根据ΔHc(CH3COO-)>c(OH-)>c(H+) (4). D (5). bd (6). 8-lg2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溶液三大守恒定律,电离常数与水解常数的关系及计算。
    【详解】(1)盐酸为强酸,故0.1000 mol·L-1 HCl溶液初始pH应为1,图1符合条件;
    (2)盐酸为图1,加入amL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7,盐酸和氢氧化钠1:1恰好完全反应,故此时氢氧化钠体积为20mL;
    (3)E点时,氢氧化钠与醋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为醋酸钠,显碱性,醋酸根存在少量水解,故c(Na+)>c(CH3COO-)>c(OH-)>c(H+);
    (4)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a+)+c(H+)=c(CH3COO-)+c(OH-),故当c(Na+)=c(CH3COO-)时,溶液为中性,因此D点符合;
    (5)在滴定刚开始时,醋酸含量多,c(CH3COO-)>c(H+)>c(Na+)>c(OH-);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不断滴入,溶液变为偏酸性的混合溶液(醋酸和醋酸钠混合)c(CH3COO-)>c(Na+)>c(H+)>c(OH-)
    ;继续滴加变为醋酸钠溶液,c(Na+)>c(CH3COO-)>c(OH-)>c(H+),最后氢氧化钠略多,离子浓度变为c(Na+)>c(CH3COO-)=c(OH-)>c(H+)。bd违背电荷守恒,故bd不符合题意;
    (6)CH3COO-的Kh= c(OH-) c(CH3COOH)/c(CH3COO-),醋酸根水解Kh=Kw/Ka=5×10-10,溶液中CH3COO-的水解程度为0.1%,即溶液中c(CH3COOH)/c(CH3COO-)=10-3,则c(OH-)=5.0×10-7,故溶液的pH为8-lg2。
    31.滴定是一种化学实验操作也是一种定量分析的手段。它通过两种溶液的定量反应来确定某种溶质的含量。实验室常用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来标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其操作过程为:
    ① 准确称取4.080g邻苯二甲酸氢钾加入250mL锥形瓶中;
    ② 向锥形瓶中加30mL蒸馏水溶解;
    ③ 向溶液中加入1~2滴指示剂;
    ④ 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终点;
    ⑤ 重复以上操作;
    ⑥ 根据数次实验数据计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的浓度。
    已知:Ⅰ、到达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约为9.1。
    Ⅱ、邻苯二甲酸氢钾在水溶液中可以电离出一个H+
    Ⅲ、邻苯二甲酸氢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4
    指示剂
    酚酞
    甲基橙
    pH范围
    <8.2
    8.2 ~ 10
    >10
    <3.1
    3.1 ~ 4.4
    >4.4
    颜色
    无色
    粉红色
    红色
    红色
    橙色
    黄色

    (1)为标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应选用___________作指示剂;
    (2)完成本实验,已有电子天平、铁架台、滴定管夹、锥形瓶、烧杯等,还必须的仪器是:__________;
    (3)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整个滴定过程中,两眼应该注视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滴定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则NaOH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
    实验编号
    m(邻苯二甲酸氢钾)/g
    V(NaOH)/mL
    初始读数
    末尾读数
    1
    4.080
    0.50
    20.52
    2
    4.080
    1.00
    20.98
    3
    4.080
    0.20
    24.80

    (6)滴定过程中,下列操作能使测定结果(待测液的浓度数值)偏小的是____________。
    A.上述操作中,将邻苯二甲酸氢钾直接放入锥形瓶中溶解
    B.滴定管在滴定开始时尖嘴有气泡,滴定完成时气泡消失
    C.滴定完毕,尖嘴外留有液滴或溶液滴在锥形瓶外
    D.滴定前仰视读数而滴定终了俯视读数
    【答案】 (1). 酚酞 (2). 碱式滴定管、量筒、药匙 (3). 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在半分钟内不褪色 (4). 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5). 1.000 mol·L-1 (6). B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指示剂的选取,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过程和误差分析。
    【详解】(1)滴定终点为碱性pH>7,由表可知,酚酞是唯一选择;
    (2)精确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用碱式滴定管,配置溶液用量筒、药匙;
    (3)溶液中有酚酞,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在半分钟内不褪色 ;
    (4)在滴定过程中,存在滴定突跃,故必须严密观察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5)第1、2、3次实验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依次为20.02mL、19.98mL、24.60mL,第3次误差大,不参与计算,氢氧化钠平均体积差为20.00mL,邻苯二甲酸氢钾在水溶液中可以电离出一个H+,可视为一元酸,4.080g邻苯二甲酸氢钾物质的量为0.02mol,消耗氢氧化钠0.02mol,NaOH溶液的浓度为1.000 mol·L-1 ;
    (6)A.上述操作中,将邻苯二甲酸氢钾直接放入锥形瓶中溶解,对反应无影响;B.滴定管在滴定开始时尖嘴有气泡,滴定完成时气泡消失,导致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偏大,故测量结果偏小;C.滴定完毕,尖嘴外留有液滴或溶液滴在锥形瓶外,导致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偏大,测量结果偏小;D.滴定前仰视读数,而滴定终了俯视读数,导致消耗NaOH溶液体积偏小,测量结果偏高。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