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缺答案
展开2017-2018学年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第Ⅰ卷(48分)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a—23 S—32 Cl—35.5 Ba—137 一选择题 (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1.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羟基的电子式 B.醛基官能团符号 -COHC.乙醇的分子式:CH3CH2OH D.异丁烷的结构简式 CH3CH(CH3)CH32. 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1,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1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1则2CO(g)+O2(g)===2CO2(g)反应的ΔH=-(2×283.0 )kJ·mol-1C.用酒精灯加热使镁条燃烧,该反应是吸热反应D.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3.下列化合物中既可发生取代反应,也可发生加成反应,还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的是( )A.乙烷 B.乙醇 C.丙烯 D.苯4.分子式为C5H12O且含有“—CH2OH”的同分异构体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7种 B.6种 C.5种 D.4种5.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0.5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445kJ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2CH4(g) + 4O2(g) == 2CO2(g) + 4H2O(l) ΔH=+890kJ·mol-1 B.CH4(g) + 2O2(g) == CO2(g) + 2H2O(l) ΔH=+890kJ·mol-1 C.CH4(g) + 2O2(g) == CO2(g) + 2H2O(l) ΔH=-890kJ·mol-1 D.CH4(g) + O2(g) == CO2(g) + H2O(l) ΔH=-890kJ·mol-1 6.下列物质中,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①蛋白质 ②氨基酸 ③油脂 ④淀粉 ⑤氯乙烯 ⑥纤维素 ⑦聚乙烯A.只有①⑦ B.除②外都是 C.只有①③ D.只有①④⑥⑦7.有机物CH2=CH-CHO能发生:①加成 ②消去 ③取代 ④氧化 ⑤还原 ⑥银镜 ⑦加聚 ⑧水解 等反应中的 ( )A、①④⑤⑥⑦ B、①③⑥⑦⑧ C、①③⑤⑦ D、②④⑥⑧8.将 转变为的方法为 ( )A.与足量的NaOH溶液共热后,再通入CO2 B.溶液加热,通入足量的HClC.与稀H2SO4共热后,加入足量的Na2CO3 D.与稀H2SO4共热后,加入足量的NaOH9.某利胆解痉药的有效成分是“亮菌甲素”,其结构简式为:关于“亮菌甲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亮菌甲素”的分子式为C12H12O5B.“亮菌甲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C.1 mol“亮菌甲素”最多能和2 mol NaOH反应D.1 mol“亮菌甲素”最多能和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10.以下实验中能够获得成功的是 ( )A.将乙烷和氯气的混合气放在光照条件下反应制备氯乙烷(C2H5Cl)B.检验甲酸中是否混有乙醛,可向样品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以中和甲酸,再做银镜反应或与新制Cu(OH)2共热的实验C.将还原铁粉、液溴和苯混合制溴苯D.检验液态溴乙烷中是否含有溴元素的方法是:加入稀NaOH溶液共煮几分钟,然后再加入AgNO3溶液11.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和分离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混合物试剂分离方法A苯(苯酚)溴水过滤B乙烷(乙烯)氢气加热C乙酸乙酯(乙酸)NaOH溶液蒸馏D溴苯(溴)NaOH溶液分液12. 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和H2,经测定反应开始后的2s内氨气的平均速率:v(NH3)=0.3 mol/(L·s),则2 s末NH3的浓度为( )A.0.60 mol/L B.0.50 mol/L C.0.45 mol/L D.0.55 mol/L13.某一有机物A可发生下列变化:已知C为羧酸,且C、E不发生银镜反应,则A的可能结构有 ( ) A.4种 B.3种 C.2种 D.1种14.己烯雌酚是一种激素类药物,其结构简式如下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己烯雌酚的分子式为C18H20O2B.己烯雌酚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内C.1 mol己烯雌酚分子与溴水完全反应时,最多可消耗4 mol Br2D.1 mol己烯雌酚分子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反应时,最多可消耗7 mol H215.用核磁共振仪对分子式为C3H8O的有机物进行分析,核磁共振氢谱有三个峰,峰面积比是1∶1∶6,则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 ( ) 16.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 )A.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B.由甲苯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制苯甲酸C.由氯代环己烷制环乙烯;由丙烯制1,2-二溴丙烷D.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制苯甲酸和乙醇17. .由乙醇制取乙二酸乙二酯,最简便的流程途径顺序正确的是( ) ①取代反应 ②加成反应 ③氧化反应 ④还原反应 ⑤消去反应 ⑥酯化反应 ⑦中和反应 ⑧缩聚反应 A.⑤②①③⑥ B.①②③④⑤⑦ C.⑤②①③⑧ D.①②⑤③⑥18. 某有机物A,它的氧化产物甲和还原产物乙都能和金属钠反应放出H2,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甲和丙均能发生银镜反应。有机物A是 ( )A.甲醇 B.甲醛 C.甲酸 D.甲酸甲酯第Ⅱ卷(46分,每空2分) 二、填空题:19.(12分)①~⑧是几种有机物的名称或化学式:①2,2,3-三甲基丁烷、②3-甲基-1-氯戊烷、③甲苯、④、⑤ClCH=CHCl、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有机物⑧:_____________(2) 上述有机物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用编号表示),存在顺反异构的是_______ (用编号表示)。(3)以有机物③为原料制备 T炸药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 某有机物A能与NaOH溶液反应,其分子中含有苯环,13.6 g A完全燃烧后,得到17.92 L CO2气体(标准状况)和7.20 g H2O,该有机化合物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68。① 求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②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 20.(12分)(Ⅰ)发射卫星时可用肼(N2H4)为燃料,用二氧化氮为氧化剂,这两种物质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已知:N2(g)+2O2(g)===2NO2(g) ΔH1=+67.7 kJ/mol;N2H4(g)+O2(g)===N2(g)+2H2O(g) ΔH2=-534 kJ/mol。试计算1 mol肼和二氧化氮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kJ,写出肼与二氧化氮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I)据《参考消息》报道,有科学家提出硅是“21世纪的能源”、“未来的石油”的观点。(1)晶体硅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i(s)+O2(g)===SiO2(s) ΔH=-989.2kJ·mol-1,有关键能数据如下表:化学键Si—OO===OSi—Si键能/kJ·mol-1x498.8176已知1molSi中含2molSi—Si键,1molSiO2中含4molSi—O键,则x的值为____________。(2)硅光电池作为电源已广泛应用于人造卫星、灯塔和无人气象站等。硅光电池是一种把光能转化为________能的装置。 (3)工业制备纯硅的反应为2H2(g)+SiCl4(g)===Si(s)+4HCl(g) ΔH=+240.4kJ·mol-1,生成的HCl通入100mL1mol·L-1的NaOH溶液恰好反应,则该反应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填“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为__________kJ。 21.(12分) 下图中A、B、C、D、E均为有机化合物。已知:C能与NaHCO3溶液发生反应,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且D催化氧化的产物不能发生银镜反应。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D分子的结构简式是 ;(2)化合物B不能发生的反应是 (填字母序号) a、加成反应 b.置换反应 c.消去反应 d.酯化反应 e.水解反应(3)写出E的结构简式 , 该化合物中的含氧官能团名称为 。(4)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5)写出B物质发生分子内酯化的化学方程式: 22. (10分)某课外研究性学习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少量溴苯并验证溴与苯的反应是取代反应。实验时,关闭F活塞,打开C活塞,在装有少量苯的三口烧瓶中由A口加入少量液溴,再加入少量铁屑,塞住A口。E试管内装的是AgNO3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 三口烧瓶中制备少量溴苯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溴苯转变为苯酚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试管内装的药品是CCl4,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什么现象可证明验证溴与苯的反应是取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 (4)本装置中三颈烧瓶右侧导管还不够长,长导管除导气外还起的作用是 。 高二年级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答卷 一选择题 (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题号123456789答案 题号101112131415161718答案 二、填空题:(46分,每空2分)19.(1) (2)_________,____________。(3) 。(4) ① ;② 。20.(Ⅰ)____________, 。(II)(1) 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 (1) ;(2) (3) , 。(4) (5) 22. (1)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