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18-2019学年湖南省怀化三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18-2019学年湖南省怀化三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第1页
    2018-2019学年湖南省怀化三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第2页
    2018-2019学年湖南省怀化三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8-2019学年湖南省怀化三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展开

     怀化三中2018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1.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A.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是有机物,故A错误;B.瓷器是硅酸盐产品,不含碳元素,不是有机物,是无机物,故B正确;C.茶叶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是有机物,故C错误;D.中草药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是有机物,故D错误;故选A。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B. 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C. 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所以要大力发展“乙醇汽油”D. 在鸡蛋清溶液中分别加入饱和Na2SO4、CuSO4溶液,都会因盐析产生沉淀【答案】B【解析】【分析】注意糖类水解产物和蛋白质变性与盐析的区别,注意铜、铁、锰等重金属离子使蛋白质结构改变属于化学变化,不可逆【详解】A. 糖类只有多糖是高分子物质,油脂不是高分子物质,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A错误;B. 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B正确;C. 乙醇是可再生能源,汽油是不可再生能源,C错误; D. 在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Na2SO4,会因盐析产生沉淀,加入CuSO4溶液,铜离子属于重金属离子,使鸡蛋中的蛋白质变性产生沉淀,D错误;答案为B。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甲苯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B. 苯、乙酸、乙醇均能发生取代反应C. 分子式为C4H9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4种(不考虑立体异构)D. 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乙烯和乙烷【答案】A【解析】【分析】注意苯环的平面结构,使与之相连的所有原子共平面。【详解】A. 甲苯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甲基的三个氢原子最多只能有一个与苯环共面,A错误;B. 苯可以发生卤代反应、硝化反应等等;乙酸和乙醇可以发生酯化反应等等,故其均能发生取代反应,B正确;C. 分子式为C4H9Cl(不考虑立体异构)的同分异构体共有4种,分别为CH3CH2CH2CH2Cl,CH3CH2CHClCH3,(CH3)3CCl,(CH32CHCH2Cl,C正确;D. 乙烯具有不饱和碳碳双键,能与溴加成反应;乙烷属于饱和烷烃,不与溴发生反应,D正确;答案为A。【点睛】使溴水褪色,则表示有机物分子中可能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或醛基等官能团。4.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A. 一氯甲烷的结构式:CH3Cl    B. 苯的最简式:C6H6C. 乙醇的分子式:CH3CH2OH    D. 正丁烷的结构简式:CH3(CH2)2CH3【答案】D【解析】【分析】注意结构式要把所有化学键展示出来,最简式是原子个数的最简比。【详解】A. CH3Cl是一氯甲烷的结构简式或分子式,不是其结构式,A错误; B. 苯的最简式为CH,B错误;C. 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 ,C错误; D. 正丁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2)2CH3,D正确;答案为D。5.对  A(g) + 2B(g) 2C(g)+ 3D(g)来说,下列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 v(A)=0.3mol/(L•min)    B. v(B)=0.5 mol/(L•min)C. v(C)=0.4mol/(L•min)    D. v(D)=0.6 mol/(L•min)【答案】A【解析】【分析】注意反应速率之比与化学计量数之比相等【详解】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A(g) + 2B(g) 2C(g)+ 3D(g)中,v(A):v(B):v(C):v(D)=1:2:2:3。将四种物质的反应速率进行统一,以A物质为标准,当v(B)=0.5 mol/(L•min)时,v(A)=0.5v(B)=0.25 mol/(L•min),当v(C)=0.4mol/(L•min)时,v(A)=0.5v(C)=0.25 mol/(L•min),当v(D)=0.6 mol/(L•min)时,v(A)=⅓v(D)=0.2 mol/(L•min),综上所述,A项反应最快。答案为A 。6.在反应C(s)+CO2(g)2CO(g)  H>0中,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措施是:①恒容下增加碳的物质的量;②恒容下通入CO2;③升高温度;④增大压强;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答案】C【解析】【分析】注意固体质量不改变反应状态【详解】在反应C(s)+CO2(g)2CO(g)  H>0中,反应吸热,气体体积增大,故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可升高温度,减小压强,加入气体反应物,故措施是:②③。答案为C。【点睛】当反应混合物中存在与其他物质不相混溶的固体或纯液体物质时,由于其“浓度”是恒定的,不随其量的增减而变化,故改变这些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对平衡无影响。7.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在金属钠与足量水的反应中,增加水的量不能加快反应速率B. 实验室用H2O2分解制O2,加入MnO2粉末后,反应速率无明显变化C. 2SO2+O22SO3反应中,SO2的转化率不能达到100%D. 实验室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制取CO2,用粉末状碳酸钙比块状碳酸钙反应要快【答案】B【解析】【分析】对于一般反应来说,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可影响反应速率,固体反应物的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纯的固体和液体的浓度不变。【详解】A. 在金属钠与足量水的反应中,影响反应速率的是钠与水的接触面积,与增加水的量无关,A正确; B. 实验室用H2O2分解制O2,加入MnO2粉末作为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B错误; C. 2SO2+O22SO3反应是可逆反应,SO2的转化率不能达到100%,C正确;D. 实验室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制取CO2,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增加,故粉末状碳酸钙比块状碳酸钙反应要快,D正确;答案为B。8.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H2(g)+I2(g) 2HI(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 整个反应体系的平均摩尔质量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B. 整个反应体系的压强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C. 单位时间内有n mol H2消耗,同时就有n mol I2消耗 D. 容器内HI的物质的量分数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对于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的反应,反应前后气体的总质量;对于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压强不改变平衡状态,只改变达到平衡时间。【详解】A.反应过程中,容器中总质量不变,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物质的总物质的量不变,故整个反应体系的平均摩尔质量一直不变,A错误; B. 在H2(g)+I2(g) 2HI(g)反应中,气体体积不发生改变,故压强一直不变,B错误; C. 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故单位时间内正反应消耗n mol H2,同时逆反应应产生n mol I2 。本选项只有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C错误;D.到达平衡前后物质的总物质的量不变,但是平衡状态时容器内HI的物质的量不变,物质的量分数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D正确;答案为D。【点睛】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等的反应,当恒温、恒容时,压强不变、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或恒温、恒压时,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说明反应处于平衡状态。但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反应,上述物理量不变,不能说明反应处于平衡状态。9.有两种有机物的分子式均为C8H8,其键线式分别表示为X:,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Y互为同系物B. Y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内C. X、Y都能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D. Y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答案】D【解析】【分析】注意多环烷烃属于饱和烃,不与溴水或高锰酸钾反应。【详解】A. 同系物指两种有机物属于同类物质,且分子式之间差CH2的整数倍。X、Y互为同分异构体,A错误;B. Y分子中所有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平面内,但是取代基可以旋转,不一定共面,B错误;C. X、Y都能发生氧化反应,但是X属于饱和多环烷烃,不能发生加成反应,C错误;D. Y分子中有碳碳双键,且与苯环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故其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其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正确;答案为D。10.有一种兴奋剂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1 mol该物质与浓溴水反应时,最多消耗4 mol Br2B. 1 mol该物质与H2反应时,最多消耗6 mol H2C. 往该物质的水溶液中滴加FeCl3溶液,无明显现象D. 滴入酸性KMnO4溶液,观察到紫色褪去,可证明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答案】A【解析】【分析】从有机物结构出发,浓溴水或氢气和碳碳双键之间能以1:1比例发生加成反应;1mol苯环与氢气完全加成需要3mol H2,苯酚结构能与浓溴水发生邻、对位取代反应氯化铁可以检验酚结构的存在;该结构中有碳碳双键酚羟基,烷烃取代苯,均能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使其褪色。【详解】A. 1 mol该物质中含有1mol碳碳双键,可以发生1:1加成反应,苯酚结构与浓溴水可以发生邻、对位的取代反应,故最多消耗4mol Br2,A正确;B. 该物质的不饱和度为7,与H2反应时最多消耗7 mol H2,B错误;C. FeCl3溶液用于鉴别酚羟基,结构中苯环上连接有3个羟基,可以与三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C错误;D. 滴入酸性KMnO4溶液,观察到紫色褪去,不能说明该有机物存在不饱和键,因为苯环(与苯环相连的碳原子上可能有氢原子)以及酚类也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D错误;答案为A。【点睛】(1)使溴水褪色,则表示有机物分子中可能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或醛基。(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则该物质中可能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醛基、酚羟基或苯的同系物(连接苯环的碳上含有氢原子)。(3)遇FeCl3溶液显紫色或加入浓溴水出现白色沉淀,表示该物质分子中含有酚羟基。11.分子式为C3H6Cl2的物质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答案】B【解析】分子式为C3H6Cl2的有机物共有,故B正确12.有机物A、B均为合成某种抗支气管哮喘药物的中间体,A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B(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的分子式为C11H12O2B. 1molA与足量NaHCO3反应可生成2molCO2C. 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可鉴别物质A和BD. 物质B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注意苯酚由于酸性弱于碳酸,不与碳酸氢根发生反应。【详解】A. 由图可知A的分子式为C11H14O2,A错误;B. A不与NaHCO3反应,B错误;C. 通常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醛基,羰基不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发生反应,故可以用新制的氢氧化铜区分A和B,C正确;D. 物质B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水解反应,D错误;答案为C。【点睛】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或加入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有银镜出现),说明该物质中含有—CHO,羰基无此反应。13.已知可逆反应aA(g)+bB(g)cC(g)+dD(g),其他条件不变,C的物质的量分数和温度(T)或压强(P)关系如图,其中正确的是A. T1>T2    B. △H<0    C. P1>P2    D. a+b>c+d【答案】B【解析】【分析】可逆反应,当其余条件不变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达到平衡时间越短;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高,达到平衡时间越短【详解】由左图可知,T2时最快达到反应平衡,所以T2>T1C的转化率从T1T2随温度升高而下降,故正反应放热由右图可知,P2先达到平衡,所以P2>P1但是C的转化率从P2P1,随压强降低而增大,故a+b<c+d。答案为B。14.某温度下,向1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A和1.0molB,发生反应A(g)+B(g) C(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如下表: t/s05152535n(A)/mol1.00.850.810.800.8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加入催化剂,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 反应在前5s的平均速率v(B)=0.015mol/(L·s)C. 如果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A)=0.81mol/L,则反应的△H﹤0D. 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C,达到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为1.6mol【答案】C【解析】【分析】注意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状态,在同一温度下,平衡常数不变;温度越高,放热反应中平衡常数降低。【详解】A. 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影响达到平衡时间,不改变平衡状态,A错误; B. 反应在前5s,消耗B的物质的量等于A消耗的物质的量,v(B)==0.03mol/(L·s),B错误;C. 有图可知,原平衡时A的浓度是0.80 mol/L,如果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A)=0.81mol/L,则反应逆向移动,故△H﹤0,C正确;D. 相同温度下,平衡常数不变,K==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C,设达到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为X,则K=,x=1.4,D错误;答案为C。15.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放电时的总反应为: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2e+2OH=Zn(OH)2B. 放电时,每转移6mol电子,则有1 mol K2FeO4被还原C. 充电时,阴极pH增大D. 充电时,阳极反应为Fe(OH)3+5OH-3e=FeO42-+4H2O【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察了化学电池的电极反应和溶液pH变化,注意充电反应阳极对应放电反应正极【详解】A. 根据放电反应可知,金属锌失去电子,生成氢氧化锌,发生氧化反应,做负极,故负极反应为Zn-2e+2OH=Zn(OH)2,A正确;B. 正极FeO4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电极反应式为FeO42-+3e-+4H2O= Fe(OH)3+5OH-,故转移每转移6mol电子,则有2 mol K2FeO4被还原,B错误;C. 充电时,阴极反应方程为Zn(OH)2+2e-= Zn+2OH ,氢氧根浓度增大,pH增大,C正确;D. 充电时,阳极反应可视为正极反应的逆反应为Fe(OH)3+5OH-3e=FeO42-+4H2O,D正确;答案为B。16.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A. 图甲表示反应:4CO(g)+2NO2(g) N2(g)+4CO2(g)   ΔH <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起始物CO的物质的量对此反应平衡的影响,则有T1<T2B. 图乙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 3C(g)+D(g)的影响,乙的压强比甲的压强小C. 图丙表示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该图表明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H值D. 图丁表示等量NO2在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不同温度下分别发生反应:2NO2(g) N2O4(g),相同时间后测得NO2含量的曲线,则该反应的△H>0【答案】A【解析】【分析】注意反应热只与产物物质有关,与过程不管;压强越大到达平衡的时间越短,温度越高,到达平衡的时间越短。【详解】A. 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由图可知T1N2的转化率高故T1<T2,A正确;B. 反应气体体积不变即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增大,达到平衡时时间缩短有图可知,乙先到达平衡状态,故乙的压强比甲的压强大,B错误;C. △H= 生 成 物 总 能 量 -反 应 物 总 能 量,由图可知△H>0,故反应是吸热反应;催化剂只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不影响△H,C错误; D. 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NO2的含量逐渐增加,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知:生成NO2的方向是吸热反应,所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H<0,D错误。答案为A。【点睛】如图,对于化学反应mA(g)+nB(g)qC(g)+pD(g),M点前,表示从反应物开始,则v(正)>v(逆);M点为刚好达到平衡点。M点后为平衡受温度的影响情况,即升温,A%增加,平衡左移,ΔH<0。二、非选择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52分)17.下面列出了几组物质,请将物质的合适组号填写在空格上。① 金刚石与石墨;            ②乙酸和醋酸16O和18O;                ④CH3CH3和CH3CH2CH3(1)同种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位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同素异形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系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同分异构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②    (2). ③    (3). ①    (4). ④    (5). ⑤【解析】【分析】注意同位素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同系物是同类有机物,其官能团的种类和数目相同、通式相同、分子式不同。【详解】同位素: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原子;同素异形体: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因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或晶体结构的单质;同系物: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化合物;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化合物。① 金刚石与石墨——同素异形体;②乙酸和醋酸——同种物质;16O和18O——同 位素;                ④CH3CH3和CH3CH2CH3——同系物;——同分异构体。18.已知乙烯能发生以下转化:(1)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2)C中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__。(3)①的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乙烯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写出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CH3CH2OH    (2). 醛基    (3). 氧化反应    (4). CH2=CH2 +Br2 →CH2BrCH2Br    (5). CH3COOH + CH3CH2OH  CH3COO CH2CH3 + H2O【解析】【分析】乙烯存在碳碳双键,实验室制乙醇可以用乙烯和水加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乙醇可以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醛【详解】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乙醇,乙醇在单质铜的催化作用下与氧气发生氧化氧化反应生成C——乙醛,乙酸乙酯是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催化下的酯化反应产物,故D为乙酸。(1)B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2)C中官能团的名称为醛基;(3)①的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4)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2=CH2 +Br2 →CH2BrCH2Br;(5)②CH3COOH + CH3CH2OH CH3COO CH2CH3 + H2O。19.已知CO(g)+H2O(g) H2(g)+CO2(g)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下表:试回答下列问题:(1) 某温度下,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平衡______________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 向逆反应方向”或“不”),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 在830℃时,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CO(g)和2 mol H2O(g),5min钟时达到平衡时,5min钟内CO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mol/(L•min) ,平衡时H2 O (g)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答案】    (1). 增大    (2). 向逆反应方向    (3). 不变    (4). 0.1    (5). 25%【解析】【分析】温度越高,平衡正向移动,说明为吸热反应,在同一温度下,平衡常数不变。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在恒容条件下,反应前后气体的密度不变【详解】(1) 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由表可知,温度升高,平衡常数降低,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密闭容器中体积不变,故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2) 由表可知,在830℃时,平衡常数K==1。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CO(g)和2 mol H2O(g),5min钟时达到平衡时,设平衡时CO的浓度为X,则K=,x=0.5,故CO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5mol/L)/5min=0.1mol/(L•min) ,平衡时H2O (g)的体积分数=20.甲烷是一种理想的洁净燃料,利用甲烷与水反应制备氢气,因原料廉价,具有推广价值。该反应为CH4(g)+H2O(g) CO(g)+3H2(g)   △H>0(1)若800℃时,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l.0,某时刻测得该温度下密闭容器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如下表。CH4H2OCOH22.0 mol·L-12.0 mol·L-14.0 mol·L-11.0 mol·L-1 则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是v(正)______ v(逆)。(填“>”“<”“=”)(2)为了探究温度、压强对上述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组对比实验(温度为360℃或480℃、压强为101 kPa或303 kPa,其余实验条件见下表)。 实验序号温度/℃压强/kPaCH4初始浓度/mol·L-1H2O初始浓度/ mol·L-113601012.006.802t1012.006.803360P2.006.80 表中P=_________; 实验l、2、3中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用K1、K2、K3表示)(3)—定温度下,在容积1L且固定的两个密闭容器中,按如下方式加入反应物, 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容器反应物投入量2molCH4、 2molH2OamolCH4、 amolH2O、b molCO、b molH2 经测定甲容器经过5min达到平衡,平衡后甲中气体的压强为开始的1.2倍,则此条件下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若要使平衡后乙与甲中相同组分的体积分数相等,且起始时维持化学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b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    (2). 303    (3). K2 > K1= K3    (4). 0.27        (5). 0.4<b≤2【解析】【分析】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时,平衡常数不变;在相同温度和相同体积的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详解】(1)当800℃时,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l.0,由表可知,某时刻故反应到达平衡,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是v(正) =v(逆); (2)根据控制变量实验要求,探究温度、压强对上述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故实验1、2探究温度因素,实验1、3探究压强因素,故P=303kPa;反应吸热,故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与压强改变量无关。由题可知,t=480℃,故实验1、2对比,K1<K2;实验1、3对比,K1=K3,综上所述K2>K1=K3(3)设甲容器经过5min后,甲烷剩余物质的量为X,平衡后甲中气体的压强为开始的1.2倍,CH4(g)+H2O(g) CO(g)+3H2(g)反应前      2     2           0      0反应量      2-x   2-x         2-x    6-3x反应后       x     x          2-x    6-3x   ,x=1.6,K==0.27;根据恒温恒容条件下的等效平衡思想,则甲乙开始时完全等效,即a+b=2,要使反应始终向逆向进行,则b>2-x=0.4,故0.4<b≤2。21.以葡萄糖为原料制得的山梨醇(A)和异山梨醇(B)都是重要的生物质转化平台化合物。E是一种治疗心绞痛的药物,由葡萄糖为原料合成E的过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葡萄糖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2)C中含有的官能团有__________(填官能团名称)。(3)由C到D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4)F是B的同分异构体,7.30g的F足量饱和碳酸氢钠可释放出2.24L二氧化碳(标准状况),F的可能结构共有__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峰面积比为3∶1∶1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答案】    (1). C6H12O6    (2). 羟基、酯基、醚键    (3). 取代反应    (4). 9    (5). 【解析】【分析】本题考察了有机合成推断过程,从B物质入手,根据题意,葡萄糖经过氢气加成和脱去两分子水后生成B,故葡萄糖和B之间差2O原子、4个氢原子;根据取代反应特点从碳原子的个数差异上判断参与酯化反应的乙酸分子的数目。【详解】(1)根据图像可知,葡萄糖在催化加氢之后,与浓硫酸反应脱去2分子水,生成B(C6H10O4),故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2)C的分子式为C8H12O5,故B与一分子乙酸发生酯化反应,C中含有的官能团有羟基、酯基、醚键; (3)D的分子式为C8H11NO7,C的分子式是C8H12O5 ,由E的结构可知,C与硝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D,,故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4)F是B的同分异构体,分子式为C6H10O4,摩尔质量为146g/mol,故7.30g的F物质的量为0.05mol,和碳酸氢钠可释放出2.24L即0.1mol二氧化碳(标准状况),故F的结构中存在2个羧基,可能结构共有9种,包括CH3CH2CH2CH(COOH)2、CH3CH2C(COOH)2CH3,CH3CH2CH(COOH)CH2COOH、CH3CH(COOH)CH2CH2COOH、CH2(COOH)CH2CH2CH2COOH、CH3CH (COOH)CH(COOH)CH3、 (CH3)2CC (COOH)2、(CH3)2C(COOH)CH2COOH、CH3CH(CH2COOH)2;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峰面积比为3∶1∶1的结构简式为CH3CH(COOH)CH(COOH)CH3【点睛】加入NaHCO3溶液有气体放出,表示该物质分子中含有—COOH,反应比例为1:1.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