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文科)(解析版)
展开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文科)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 创立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 )
A. 牛顿 B. 道尔顿 C. 阿伏伽德罗 D. 门捷列夫
【答案】D
【解析】解: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故A错误;
B.道尔顿最先提出近代原子学说,故B错误;
C.阿伏加德罗是最先提出分子概念并建立原子-分子论,故C错误;
D.门捷列夫最先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绘制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使得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故D正确;
故选:D。
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了元素周期表,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发现,把握化学的发展历史即可解答,注意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题目难度不大。
2. 下列气体中,无色无味的是( )
A. SO2 B. NO2 C. Cl2 D. N2
【答案】D
【解析】解:A.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A错误;
B.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B错误;
C.Cl2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C错误;
D.N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D正确;
故选:D。
常见的有色气体有:氯气(黄绿色)、二氧化氮(红棕色)等,常见的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二氧化硫、硫化氢等;常见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有:氢气、一氧化氮、一氧化碳、氧气、氮气等,据此进行判断.
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物理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常见气体的颜色、气味等物理性质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3. 下列物质含有离子键的是( )
A. N2 B. CO2 C. NaOH D. HCl
【答案】C
【解析】解:A.氮气分子中N-N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故A错误;
B.二氧化碳分子中C-O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故B错误;
C.NaOH中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O-H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C正确;
D.HCl分子中H-Cl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故D错误;
故选:C。
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离子键和共价键,侧重考查基本概念,明确物质构成微粒是解本题关键,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区别.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S的摩尔质量是32g B. 1mol12C的质量是6g
C. 1molO2 的质量是32g/mol D. Fe2+摩尔质量是56 g/mol
【答案】D
【解析】解:A.S的摩尔质量是32g/mol,故A错误;
B.12C的摩尔质量为12g/mol,1mol12C的质量是12g,故B错误;
C.1molO2的质量 =1mol×32g/mol=32g,故C错误;
D.Fe2+摩尔质量是56 g/mol,故D正确;
故选:D。
A.摩尔质量单位g/mol;
B.物质的量和质量关系n=,12C的摩尔质量为12g/mol;
C.质量单位为g;
D.摩尔质量是以g/mol为单位,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本题考查了摩尔质量概念、物质的量和物理量之间的计算分析,主要是摩尔质量单位和质量的换算,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5. 现榨出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这可能是由于( )
A. 苹果汁含有变成Cl- B. 苹果汁中含有Cu2+
C. 苹果汁中含有Fe2+ D. 苹果汁中含有OH-
【答案】C
【解析】解:Fe2+呈浅绿色、Fe3+呈黄色,亚铁离子不稳定,易被空气中氧化氧化生成黄色的铁离子,导致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
故选:C。
Fe2+呈浅绿色、Fe3+呈黄色,亚铁离子不稳定,易被空气中氧化氧化生成铁离子,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以亚铁离子、铁离子之间的转化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明确铁离子、亚铁离子的颜色是解本题关键,知道铁离子及亚铁离子的检验方法、现象,题目难度不大。
6. 下列各组物质中,第一种是混合物,第二种是盐,第三种是酸的是( )
A. 空气、硫酸铜、硫酸 B. 水、空气、纯碱
C. 食盐水、硝酸、烧碱 D. 氧化铁、胆矾、熟石灰
【答案】A
【解析】解:A、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气体组成的混合物;硫酸铜是盐;硫酸是酸,故A正确;
B、水是纯净物;空气是混合物,而不是盐;纯碱是盐,而不是酸,故B错误;
C、硝酸是酸,而不是盐;烧碱是NaOH,是碱不是酸,故C错误;
D、氧化铁是纯净物;熟石灰是氢氧化钙,是碱而不是酸,故D错误。
故选:A。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构成的是混合物;
阳离子是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阴离子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盐;
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俗称、类别等,应注意掌握酸碱盐等概念的要点和物质的成分,难度不大。
7.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用H++OH-=H2O表示的是( )
A. 2NaOH+H2SO4=Na2SO4+2H2O
B. Ba(OH)2+2HCl=BaCl2+2H2O
C. Cu(OH)2+2HNO3=Cu(NO3)2+2H2O
D. KOH+HCl=KCl+H2O
【答案】C
【解析】解:A、氢氧化钠是强碱,硫酸是强酸,硫酸钠是可溶性的盐,故A正确;
B、氢氧化钡是强碱,盐酸是强酸,氯化钡是可溶性的盐,故B正确;
C、氢氧化铜是一种弱碱,其离子反应为Cu(OH)2+2H+=2H2O+Cu2+,故C错误;
D、氢氧化钾是强碱,盐酸是强酸,氯化钾是可溶性的盐,故D正确。
故选:C。
H++OH-=H2O表示的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和水的反应.
本题考查学生离子反应的实质是代表一类化学反应,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
8. 欲使NaCl、铁粉、SiO2的混合物分开,其必要的操作为( )
A. 升华、溶解、过滤、蒸发 B. 磁铁吸引、溶解、过滤、结晶
C. 溶解、过滤、萃取、分液 D. 加热、蒸馏、萃取、过滤
【答案】B
【解析】解:铁粉能被磁铁吸引,先利用磁铁分离出铁粉;SiO2不溶于水,NaCl溶于水,则溶解后、过滤分离出SiO2、滤液蒸发结晶分离出NaCl,
故选:B。
铁粉能被磁铁吸引,SiO2不溶于水,NaCl溶于水,过滤后蒸发分离出NaCl,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性质差异、混合物分离方法、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9. 已知某短周期元素原子的第三电子层上排布有5个电子,则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A. 第二周期ⅣA族 B. 第二周期ⅤA族 C. 第三周期ⅣA族 D. 第三周期ⅤA族
【答案】D
【解析】解:短周期主族元素周期数等于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等于主族序数,第三层排5个电子,说明最外层有5个电子,说明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ⅤA族元素,故选:D。
短周期主族元素周期数等于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等于主族序数,第三层排5个电子,说明最外层有5个电子,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位置和结构之间的关系,比较简单,学生只要认真审题即可!
10.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CHCH3,该有机物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
A. 水解 B. 酯化 C. 加成 D. 氧化
【答案】A
【解析】解:有机物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氧化反应,含有羟基,可发生酯化反应,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故选:A。
由结构可知,分子中含-OH、碳碳双键,结合醇、烯烃的性质来解答。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醇、烯烃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
11. 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 食物的腐败 B. 铝与稀盐酸反应
C. 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D. 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
【答案】C
【解析】解:A.食物的腐败是放热反应,在反应中放出热量,故A错误;
B.铝与稀盐酸反应是常见放热反应,在反应中放出热量,故B错误;
C.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是吸热反应,在反应中吸收热量,故C正确;
D.燃烧是常见放热反应,在反应中放出热量,故D错误。
故选:C。
根据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和铝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少数分解置换以及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学生应注重归纳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吸热或放热的反应,对于特殊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的要熟练记忆来解答此类习题.
1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Na2CO3比NaHCO3稳定 B. Na2CO3,NaOH 均能与盐酸反应
C. Na、Na2O2在空气中不稳定 D. Na2CO3与H2O反应能产生O2
【答案】D
【解析】解:A.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所以碳酸氢钠性质稳定性弱与碳酸钠,故A正确;
B.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二者都与盐酸反应,故B正确;
C.钠常温下能与氧气、水反应,过氧化钠常温下能与水、而二氧化碳反应,所以Na、Na2O2在空气中不稳定,故C正确;
D.碳酸钠与水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A.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
B.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C.钠常温下能与氧气、水反应,过氧化钠常温下能与水、而二氧化碳反应;
D.碳酸钠与水不反应。
本题考查了钠及其化合物,熟悉碳酸钠、碳酸氢钠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3. 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
A. 木炭投入到热的浓硫酸中 B. 木炭投入到热的浓硝酸中
C. 铜片投入到冷的浓硫酸中 D. 铜片投入到冷的浓硝酸中
【答案】C
【解析】解:A.木炭投入到热的浓硫酸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故A不选;
B.木炭投入到热的浓硝酸中,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碳和水,故B不选;
C.浓硫酸与铜常温下不反应,故C选;
D.铜片投入到冷的浓硝酸中,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故D不选;
故选:C。
A.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能够氧化炭;
B.浓硝酸在加热条件下能够氧化炭;
C.浓硫酸与铜常温下不反应;
D.铜与浓硝酸常温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间的反应,明确浓硝酸、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4.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下列措施一定能提高反应速率的是( )
A. 改变反应物用量 B. 减小压强
C. 降低温度 D. 升高温度
【答案】D
【解析】解:A.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若反应物为纯固体或纯液体,改变其用量,反应速率不变,故A不选;
B.对气体参加的反应,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小,而对无气体参加的反应,减小压强反应速率不变,故B不选;
C.降低温度,反应速率一定减小,故C不选;
D.升高温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故D选;
故选:D。
一般增大浓度、增大压强、升高温度,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注意压强、反应物的用量与反应中物质的状态之间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
15. 铜、锌、稀硫酸、导线可组成原电池,则负极上发生的反应是( )
A. Cu-2e-=Cu2+ B. Zn-2e-=Zn2+
C. 2H2O+O2+4e-=4OH D. 2H++2e-=H2
【答案】B
【解析】解:锌、铜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活泼金属锌作负极,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故B正确。
故选:B。
锌、铜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锌作负极,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明确正负极上得失电子是解本题关键,难度不大,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6. 实验室配制100mL 1.0mol/LNaOH溶液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托盘天平称取4.0gNaOH固体
B. 将NaOH 固体放入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
C. 容量瓶中有少量水未干燥处理,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D. 加水时不慎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直接吸出多余液体
【答案】A
【解析】解:A、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n=CV=1mol/L×0.1L=0.1mol,故质量m=nM=0.1mol×40g/mol=4g,故A正确;
B、容量瓶不能受热,故不能用于溶解固体,故B错误;
C、后来定容时还要加水,故容量瓶中有水对浓度无影响,故C错误;
D、当加水超过刻度线时,若吸出溶液,则吸出的不只是水,还有溶质,故需重新配制,故D错误。
故选:A。
A、求出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n=CV=1mol/L×0.1L=0.1mol,然后根据质量m=nM求算;
B、容量瓶不能用于溶解固体;
C、容量瓶中有水对浓度无影响;
D、当加水超过刻度线时,需重新配制。
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时的计算和误差分析,难度不大,应注意基础的积累。
17. 下列比较不正确的是( )
A. 酸性:H2SO4>H3PO4 B. 碱性:KOH>NaOH
C. 原子半径:S<Cl D. 稳定性:NH3>CH4
【答案】C
【解析】解:A.因非金属性S>P,所以酸性:H2SO4>H3PO4,故A正确;
B.因金属性K>Na,所以碱性:KOH>NaOH,故B正确;
C.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因此原子半径:S>Cl,故C错误;
D.因非金属性N>C,所以稳定性:NH3>CH4,故D正确;
故选:C。
A.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B.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C.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D.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侧重于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明确常见的比较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知识的归纳整理,题目难度不大.
18. 在人体所需的十多种微量元素中,有一种称为“生命元素”的R元素,对延长人类寿命起着重要的作用.已知R元素的原子有四个电子层,其最高价氧化物分子式为RO3,则R元素的名称为( )
A. 硫 B. 砷 C. 硒 D. 硅
【答案】C
【解析】解:根据题意,R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化学式为RO3,利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R元素的化合价为a,则a+(-2)×3=0,解得a=+6,即R元素最多可失去6个电子,可推断R元素的原子结构中最外层为6个电子;又因为,R元素的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根据电子排布规律,则R元素的原子结构中核外电子分布为2、8、18、6,一共有34个电子。根据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R元素为34号元素。34号元素为硒元素,
故选:C。
根据R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化学式为RO3,利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求得R元素最高正价为+6价,即R元素最多可失去6个电子,可推断R元素的原子结构中最外层为6个电子;
再根据题中R元素的原子有四个电子层的提示,则R元素的原子结构中核外电子分布为2、8、18、6共有34个电子,据此判断R元素的核电荷数.
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19. 下列物质中,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
A. 乙烷 B. 乙烯 C. 乙炔 D. 苯
【答案】D
【解析】解:A.乙烷能发生取代反应,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故A错误;
B.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不发生取代反应,故B错误;
C.乙炔能发生加成反应,不发生取代反应,故C错误;
D.苯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又能起取代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烷烃能发生取代反应,不能发生加成反应;烯烃、炔烃能发生加成反应,不发生取代反应;苯环中的碳碳键位于单双建之间,是一种独特的化学键,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又能起取代反应.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做题时注意把握有机物的结构特征,根据结构决定性质分析.
20. 下列物质与水混合物后静置,不出现分层的是( )
A. 己烷 B. 乙酸 C. 苯 D. 四氯化碳
【答案】B
【解析】解:己烷、苯、四氯化碳均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分层;只有乙酸与水互溶,与水混合后静置,不出现分层,
故选:B。
易溶于水的物质,与水混合后静置,不出现分层,反之,不溶于水的物质,与水混合分层,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混合物分离提纯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物质的溶解性,题目难度不大。
21. 下列关于氯气或氯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Cl2以液态形式存在时可称作氯水或液氯
B.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的烟
C. 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可以得到漂白液
D. 氯元素有毒,应禁入口中
【答案】C
【解析】解:A.氯水为氯气和水的混合物,而液氯为氯气的单质,故A错误;
B.氢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氯化氢易溶于水,可观察到白雾,故B错误;
C.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2NaOH+Cl2=NaClO+NaCl+H2O,得到漂白液(有效成分为NaClO),故C正确;
D.氯元素无毒,如食盐中含氯元素,故D错误;
故选:C。
A.氯水为氯气和水的混合物;
B.氢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氯化氢为气体,烟为固体;
C.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漂白液;
D.氯气有毒,氯元素无毒。
本题考查氯气或氯元素的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成分、性质为解答的关键,注意氯气参与的常见的反应,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22. 下列物质间发生反应可以制得纯净的氯乙烷的是( )
A. 乙烷在光照条件下与Cl2反应 B. 乙烯与氯化氢加成
C. 乙烯通过浓盐酸 D. 乙烷通过氯水
【答案】B
【解析】解:A.乙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除了生成氯乙烷外,还有氯化氢和其它氯代烃生成,故A错误;
B.乙烯与氯化氢加成可生成氯乙烷,故B正确;
C.乙烯与稀盐酸不反应,故C错误;
D.乙烷与氯水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制得较纯净的二氯乙烷,可通过乙烯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制得,而乙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易生成多种氯代烃,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掌握反应机理是解本题关键,易错点为CD,题目难度不大。
23. 下列各组原子序数所表示的两种元素,能形成AB2型离子化合物的是( )
A. 11和16 B. 12和17 C. 14和8 D. 7和8
【答案】B
【解析】解:能形成AB2型离子化合物,说明A、B分别是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且A位于第IIA、B位于第VIIA族,
A.11号元素是Na,位于第IA族,16号元素是S,位于第VIA族,形成Na2S,不能形成AB2型离子化合物,故A不符合;
B.12号元素是Mg,位于第IIA族,9号元素是F,位于第VIIA族,形成MgCl2,能形成AB2型离子化合物,故B符合;
C.14号元素是Si,位于第IVA族,8号元素是O,位于第VIA族,二者形成二氧化硅是共价化合物,故C不符合;
D.7号元素是N,位于第VA族,8号元素是O,位于第VIA族,二者形成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故D不符合;
故选:B。
能形成AB2型离子化合物,说明A、B分别是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且A位于第IIA、B位于第VIIA族,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化学键的判断,根据形成化学键的类型确定元素类型,再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来分析解答,题目难度不大,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24. 某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X,则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
A. H2XO3 B. HXO3 C. H3XO4 D. H2XO4
【答案】D
【解析】解:某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X,在其氢化物中X显-2价,则X位于第VIA族,其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其族序数相等,所以X位于第VIA族,主族元素中元素最高化合价与其族序数相等,但O、F元素除外,所以X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为+6价,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所以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化学式为H2XO4,故选D。
某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X,在其氢化物中X显-2价,则X位于第VIA族,其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其族序数相等,所以X位于第VIA族,主族元素中元素最高化合价与其族序数相等,但O、F元素除外,所以X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为+6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确定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化学式。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明确元素化合价与其族序数的关系式是解本题关键,注意规律中的异常现象,题目难度不大。
25. 相同物质的量的镁和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所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比是( )
A. 1:1 B. 3:2 C. 2:3 D. 8:9
【答案】C
【解析】解:设金属都为1mol,Mg与足量酸反应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为x,Al与足量酸反应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y,
则Mg+2HCl=MgCl2+H2↑
1 1
1mol x
,解得x=1mol,
2Al+6HCl=2AlCl3+3H2↑
2 3
1mol y
,解得y=1.5mol,
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则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比为1mol:1.5mol=2:3,
故选:C。
设物质的量都为1mol,因酸足量,则金属都完全反应,然后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计算氢气的物质的量,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
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明确酸足量,则金属完全反应是解答的关键,解答本题还可以应用关系式法、电子守恒等方法来快速解答.
26. 下列关物质的性质递变性比较,不正确的是( )
A. 最高化合价Cl>Al>H
B. 氧化性C>N>O
C. 酸性:H2SO4>H3PO4>H2SiO3
D. 碱性:NaOH>Mg(OH)2>Al(OH)3
【答案】B
【解析】解:A.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最高正价,则最高化合价Cl(+7)>Al(+3)>H(+1),故A正确;
B.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则氧化性C<N<O,故B错误;
C.非金属性S>P>Si,则酸性:H2SO4>H3PO4>H2SiO3,故C正确;
D.金属性Na>Mg>Al,则碱性:NaOH>Mg(OH)2>Al(OH)3,故D正确;
故选:B。
A.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最高正价,O、F除外;
B.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
C.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D.金属性越强,对应碱的碱性越强。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把握元素的位置、性质、元素周期律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规律性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27. 某温度下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开始进行时,c(NH3)=0.04mol/L,经5min后,c(NH3)=0.03mol/L,则v(NH3)为( )
A. 0.002mol/(L•min) B. 0.001mol/(L•min)
C. 0.003mol/(L•min) D. 0.002mol/(L•s)
【答案】A
【解析】解:5min内△c(NH3)=0.04mol/L-0.03mol/L=0.01mol/L,
则5min内用氨气表示的反应速率v(NH3)==0.002mol/(L•min),
故选:A。
△c(NH3)=0.04mol/L-0.03mol/L=0.01mol/L,根据v=计算5min内用氨气表示的反应速率v(NH3)。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达式即可解答,试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培养了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
2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失去电子的物质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B.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元素化合价升降
C. 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D. 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
【答案】D
【解析】解:A.得到电子的物质被还原,是氧化剂,失去电子的物质被氧化,是还原剂,故A错误;
B.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升降,故B错误;
C.阳离子的化合价如果为中间价态,则既又氧化性又有还原性,阴离子中某一元素的化合价为最高价,也会有氧化性,如高锰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故C错误;
D.氧化还原反应是由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部分构成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故D正确。
故选:D。
A.得到电子的物质被还原,失去电子的物质被氧化;
B.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C.根据化合价判断氧化性和还原性;
D.氧化还原反应是由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部分构成的。
本题综合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从实例的角度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29. 以下对金属制品采取的防护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轮船的铁质外壳焊接铜快
B. 电线的外面包上一层塑料皮
C. 铁制健身器上刷油漆
D. 自行车的钢圈上镀上一层既耐腐蚀又耐磨的Cr
【答案】A
【解析】解:A.原电池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在轮船的铁质外壳焊接铜快,铁铜海水构成原电池,铁做负极加快铁的腐蚀,故A错误;
B.外面包上一层塑料层可减少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故B正确;
C.喷涂油漆可以隔绝空气,使金属不受腐蚀,故C正确;
D.在自行车的钢圈上镀上一层既耐腐蚀又耐磨的Cr,可以防止金属铁被腐蚀,故D正确;
故选:A。
A.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外面包上一层塑料层可减少与空气的接触;
C.喷涂油漆可以隔绝空气;
D.金属表面镀上一层金属保护层可以防止内部金属被腐蚀。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极反应判断,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实质理解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
30. 对于工业制H2SO4过程中的反应:2SO2(g)+O2⇌2SO3(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 增大O2浓度可以使SO2转化率达到100%
C. 降温时,反应速率减小
D. 缩小密闭容器的体积,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答案】B
【解析】解:A.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物所需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则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A正确;
B.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但是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存在化学平衡状态,故B错误;
C.降低温度,降低活化分子百分数,则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故C正确;
D.缩小密闭容器的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个数,则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D正确;
故选:B。
A.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但是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
C.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
D.缩小密闭容器的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明确温度、浓度、催化剂、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原理是解本题关键,催化剂和温度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浓度和压强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个数。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31. 蛋白质、淀粉、油脂是三种重要的营养物质,这三种物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分别是蛋白质→______;淀粉→______;脂肪→______。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具有多种性质。如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浓的无机盐后,可以使蛋白质凝聚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叫做______;蛋白质受热到一定程度发生不可逆的凝固,这种变化叫______。
【答案】氨基酸 葡萄糖 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盐析 变性
【解析】解: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脂肪是高级脂肪酸高油脂;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浓的无机盐溶液,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析出沉淀,说明蛋白质的溶解性变小,此过程叫做蛋白质的“盐析”为物理变化;再向试管里加入足量的蒸馏水,观察到的现象是变澄清,盐析是可逆过程;蛋白质受热到一定程度发生不可逆的凝固,蛋白质性质发生了变化,此过程为变性;
故答案为:氨基酸;葡萄糖;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盐析;变性。
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脂肪是高级脂肪酸高油脂;蛋白质溶液中加某些浓的无机盐会转化为沉淀,属于可逆过程;蛋白质受热到一定程度发生不可逆的凝固,蛋白质性质发生了变化。
本题主要考查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平时须注意积累相关反应知识,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注意对蛋白质的盐析和变性的区别。
32. (1)大气的环境污染:造成酸雨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填序号,下同):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因素是______;造成臭氧空洞的主要物质是______;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物质是______。
A.颗粒物 B.硫的氧化物 C.氮的氧化物 D.氟氯代烷
(2)全世界都在研究和生产合金,回答下列问题:
原子反应堆中常用钠钾合金,该合金在常温下为液态,说明合金的熔点比其成分金属的熔点______(“高”“低”)
【答案】BC ABC D C 低
【解析】解:(1)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颗粒物、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氟氯代烷是造成臭氧空洞的主要物质;氮的氧化物的排放是引起光化学烟雾主要原因;
故答案为:BC;ABC;D;C;
(2)合金熔点低于成分金属,
故答案为:低。
(1)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颗粒物、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氟氯代烷是造成臭氧空洞的主要物质;氮的氧化物的排放是引起光化学烟雾主要原因。
(2)依据合金熔点低于成分金属性质解答。
本题考查了常见环境污染与治理,熟悉常见环境污染问题,合金的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0分)
33.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右图中元素N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根据元素周期律,请预测H3AsO4、H3PO4的酸性强弱:H3AsO4______H3PO4(填“强于”或“弱于”)。
(2)右图中元素O、S、Se的氢化物的沸点由高到低为: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填写)
(3)写出S2-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判断表中Bi和Te两种元素的金属性强弱:Bi______Te(填“<”或“>”或“=”)。
(4)Br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SO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请写出将SO2气体通入溴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答案】第二周期第ⅤA族 弱于 H2O H2Se H2S > Br2+SO2+2H2O=2Br-+SO42-+4H+
【解析】解:(1)N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二周期第ⅤA族,非金属性P大于As,则酸性强弱:H3AsO4弱于H3PO4,
故答案为:第二周期第ⅤA族;弱于;
(2)元素O、S、Se的氢化物的沸点由高到低为H2O>H2Se>H2S,
故答案为:H2O;H2Se;H2S;
(3)S2-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金属性强的元素位于左下方,由位置可知金属性强弱:Bi>Te,
故答案为:;>;
(4)SO2气体通入溴水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HBr,其离子反应为Br2+SO2+2H2O=2Br-+SO42-+4H+,
故答案为:Br2+SO2+2H2O=2Br-+SO42-+4H+。
(1)N的原子结构中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5;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2)水分子间含氢键,不含氢键的分子中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沸点高;
(3)S2-的质子数为16,核外电子数为18;金属性强的元素位于左下方;
(4)SO2气体通入溴水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HBr。
本题考查位置、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元素的位置、性质、元素周期律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规律性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