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理)试题 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2985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7-2018学年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理)试题 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2985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7-2018学年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理)试题 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2985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7-2018学年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理)试题 解析版
展开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理)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S:32
第I卷(选择题)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1-10小题,每小题1分,11-25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很少污染,且有些可以再生,下列全部属于新能源的是一组是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石油⑤海洋能⑥地热能⑦风能 ⑧氢能
A. ①②③④ B. ⑤⑥⑦⑧ C. ③④⑤⑥ D. 除①②外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①天然气是传统能源,不是新能源,①错误;②煤是传统能源,不是新能源,②错误;③核能在使用时会对环境产生污染,③错误;④石油是传统能源,不是新能源,④错误;⑤海洋能⑥地热能⑦风能⑧氢能均属于新能源,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很少污染,且有些可以再生。答案选B。
考点:新能源的判断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只表现为热量变化
C. 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能发生反应
D. 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放热反应有些也需要加热才能反应,可燃气体点燃反应,A错误;B、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除了热量外,还有光能等形式的能量转化,如镁条燃烧放热发光,B错误;C、有些放热反应必须加热才能反应,常温下不反应,C错误;D、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则反应是放热反应,反之为吸热反应,D正确;选D。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的速率都为0
B. 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自身的性质
C. 反应速率用于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D.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提高反应温度都能增大反应速率
【答案】A
【解析】A可逆反应达平衡时,应该是正逆反应都在进行,只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而已,不可能都变成0,A错误。B正确,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自身的性质,例如:单质钾和水反应就比钠和水反应快,是因为钾比钠的金属性强,与其他因素无关。C明显正确。D增大浓度和升高温度都是加快反应的方法。
4. 下列关于强、弱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强电解质全部是离子化合物 B. 强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一定大于弱电解质
C.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 D.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于弱电解质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强电解质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如硫酸,错误;B.强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有的大于弱电解质,有的小于弱电解质,如KNO3是强电解质,溶于水的程度与弱电解质HClO大,而强电解质BaSO4的溶解度小于HClO错误;C.强电解质溶于水的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正确;D.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与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有关,电解质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性就越强,错误。
考点:考查强、弱电解质的叙述的正误判断的知识。
5. 某反应2AB(g)C(g)+3D(g)在高温时能自发进行,其逆反应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正反应的△H、△S应为
A. △H<0, △S>0 B. ΔH<0,△S<0 C. △H>0,△S>0 D. △H>0,△S<0
【答案】C
【解析】该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所以混乱度增加,熵值增大,△S>0;反应自发的要求是:ΔG=ΔH-T△S < 0,现在已知△S>0,且反应在高温时能自发进行,低温时反应向左进行,所以说明T比较大的时候,ΔG < 0,T比较小的时候,ΔG > 0,所以△H>0
6.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氨水中加酸,NH4+ 的浓度增大
B. 装有NO2和N2O4平衡的混合气体的玻璃球在冷水中气体颜色变浅
C. 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Cl2
D. H2、I2、HI的体系平衡后,加压混合气体颜色变深
【答案】D
【解析】勒夏特列原理是平衡移动的原理,只能用来解释平衡移动的问题。对于D来说,反应为H2 + I2 2HI,压强不影响平衡,所以D中平衡未发生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答案为D。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氯化钠水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出Na+和Cl-
B. 硫酸钡难溶于水,但硫酸钡属于电解质
C. 二氧化碳溶于水能部分电离,故二氧化碳属于弱电解质
D. 碳酸氢钠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NaHCO3Na++HCO3-
【答案】B
【解析】A电解质溶于水,在水分子作用下电离,与电流无关,A错误。B中硫酸钡属于盐,所以是强电解质,与其是否溶于水无关,B正确。C中二氧化碳不是酸碱盐,也不是金属氧化物,所以是非电解质(电离实际是碳酸的电离),C错误。D中碳酸氢钠属于盐,所以是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应该不可逆,D错误。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
B. 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C. 催化剂不影响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D. 升温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答案】D
【解析】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不是活化分子百分数,A错误。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实际就是在增大气体浓度,所以增加的是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仍然不会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B错误。C催化剂会改变反应活化能,从而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数,所以C错误。D升高温度会使分子的平均能量升高,从而使达到活化分子的比例增加,即增加了活化分子百分数,D正确。
【点睛】从碰撞理论来说,增加反应速率就是要增加单位时间的有效碰撞的次数。而发生有效碰撞要求必须是活化分子。所以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是加快反应速率的有效方法。能够影响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方法,实际只有温度和催化剂。升高温度,会提高分子的平均能量,从而使达到活化分子标准的分子数增加;而加入催化剂是改变了活化能,也就是改变了活化分子的标准,从而改变了活化分子百分数。
9. 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①H2(g)+S(s)⇌H2S(g)平衡常数为K1 ②S(s)+O2(g)⇌SO2(g)平衡常数为 K2,则相同温度下,反应H2(g)+SO2(g)⇌O2(g)+H2S(g)的平衡常数为
A. K1+K2 B. K1﹣K2 C. K1﹒K2 D. K1/K2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①H2+SH2S,K1=c(H2S)/c(H2);②S+O2SO2,K2=c(SO2)/c(O2);则反应H2+SO2⇌O2+H2S的平衡常数K=c(O2)c(H2S)/c(H2)c(SO2)=K1/K2;故选D。
考点:考查了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分析
10. 对于反应:4NH3(g) + 5O2(g) 4NO(g) + 6H2O(g), 下列为四种不同情况下测得的反应速率,其中能表明该反应进行最快的是
A. v(NH3)= 0.2mol·L-1·s-1 B. v(O2)= 0.24 mol·L-1·s-1
C. v(H2O)= 15mol·L-1·min-1 D. v(NO) = 9mol·L-1·min-1
【答案】A
【解析】首先将四个答案的单位变为相同单位,A为0.2×60=12 mol·L-1·min-1,B为0.24×60=14.4 mol·L-1·min-1。再将四个速率都除以各自的方程式系数,比较大小。A为12÷4=3;B为14.4÷5=2.88;C为15÷6=2.5;D为9÷4=2.25,;A最大。
【点睛】同一方程式中不同物质的速率比较的方法是:将各自的速率除以各自在方程式中的系数,再比较大小即可。原因在于:对于反应 aA + bB == cC + dD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速率比一定等于其系数比,即VA :VB :VC :VD = a :b : c :d,调整为 ,所以明显得到除以系数之后数字越大速率越快。
11. 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及其叙述正确的是
A. H2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则H2O电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l)===2H2(g)+O2(g); ΔH=+285.8 kJ/mol
B. 1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时放出890 kJ的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CH4(g)+O2(g)=== CO2(g)+H2O(l) ΔH=-445 kJ/mol
C. 已知2C(s)+O2(g)===2CO(g);ΔH=-221 kJ/mol,则C的燃烧热为110.5kJ/mol
D. HF与NaOH溶液反应:H+(aq)+OH-(aq)===H2O(l);ΔH=-57.3kJ/mol
【答案】B
【解析】A燃烧热表示的是1mol某物质燃烧的热效应,所以285.8 kJ/mol是1mol氢气的能量变化,所以H2O电解的热化学方程式应该为2H2O(l)===2H2(g)+O2(g); ΔH=+285.8×2 kJ/mol,A错误。B中1mol甲烷燃烧放出890kJ,所以0.5mol甲烷燃烧放出445kJ,B正确。C中碳的燃烧热是指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热效应,C错误。D中HF是一元弱酸,不能拆分,所以离子方程式不正确,同时,因为HF的电离会吸热,所以放热应该小于57.3kJ/mol。
12. 少量铁片与100mL 0.01mol/L的稀盐酸反应,反应速率太慢,为了加快此反应速率而不改变H2的产量,从以下方法:①加H2O②加KNO3溶液③滴入几滴浓盐酸④加入少量铁粉⑤加NaCl溶液⑥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⑦升高温度(不考虑盐酸挥发)⑧改用10mL 0.1mol/L盐酸中,可行的是
A. ①⑥⑦ B. ③⑤⑧ C. ③⑦⑧ D. ③④⑥⑦⑧
【答案】C
【解析】①加H2O,会降低反应物浓度,减慢反应速率;②加KNO3溶液会使溶液中同时存在氢离子和硝酸根离子,这样溶液会有强氧化性,和单质铁反应应该生成NO;③滴入几滴浓盐酸会增加氢离子浓度从而加快反应速率;④加入少量铁粉会使生成的氢气增加;⑤加NaCl溶液与加水是一样的;⑥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单质铁会置换单质铜,这样生成的氢气会减少;⑦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⑧改用10mL 0.1mol/L盐酸,增大了盐酸浓度加快速率,而生成的氢气的量不改变。所以C正确。
13. 碘水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I-(aq)=I3-(aq)。测得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
5
15
25
35
50
K
1100
841
689
533
409
A. 反应I2(aq)+I-(aq)I3-(aq)的ΔH>0
B. 25℃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KI固体,平衡常数K小于689
C. 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溶液中c( I3-)减小
D.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I-)/c(I3-)
【答案】C
【解析】A随着温度升高反应的K值减小,所以反应放热ΔH<0;A错误。B中要注意,反应的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相关,所以K应该不变;B错误。C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溶液中c( I3-)减小;C正确。D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I3-)/c(I-);D错误。
14. 当密闭容器中合成氨反应N2+3H22NH3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压缩为原来的1/2。达到新平衡后,与原平衡相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容器内的总压强为原来的2倍 B. N2的浓度比原来平衡浓度小
C. H2的转化率为原来的2倍 D. 气体的密度为原来的2倍
【答案】D
【解析】A如果平衡不移动,体积压缩至原来一半,压强瞬间是原来二倍,但是平衡会向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移动,使压强减小,所以小于原来2倍,A错误。B体积缩小,容器内所有物质的浓度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N2浓度的增大略小,但是最终浓度一定大于原状态,B错误。C增大压强平衡向右,H2的转化率增加,但是明显不知道初始平衡态的转化率,也不可能计算平衡移动以后的氢气转化率,C错误。D气体质量明显不变,体积减小为原来一半,密度自然是原来2倍,D正确。
15. 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2NO2(g) 2NO(g)+O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同时生成2nmolNO2;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同时生成2nmolNO;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④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A. ①④⑤⑥ B. ①③④⑥ C. ①②③⑤ D. ②⑤⑥
【答案】A
【解析】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是指向右的反应,生成2nmolNO2是指向左的反应,有两个反应方向,且比例正确n:2n=1:2;①正确。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同时生成2nmolNO,说的都是向右的反应,没有说向左的反应,所以不正确。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题目没有说明表示的是正反应还是逆反应速率,所以错误。④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恒容下压强不变就是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此反应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说明反应达平衡,④正确。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就是指NO2的浓度不变,所以正确。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不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总不变,所以n总不变,气体的n总不变可以说明反应达平衡;⑥正确。
【点睛】判断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有:
(1)本质标志:v(正)=v(逆)≠0。对于某一可逆反应来说,正反应消耗掉某反应物的速率等于逆反应生成该反应物的速率。要求必须有两个反应方向,且比例正确。
(2)等价标志:①全是气体参加的体积可变反应,体系的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例如:N2+3H22NH3。②体系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或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保持不变。③全是气体参加的体积可变反应,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例如:2SO2(g)+O2(g) 2SO3(g)。④对同一物质而言,断裂化学键的物质的量与形成化学键的物质的量相等。⑤对于有颜色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可逆反应,体系的颜色不再随时间而变化,如2NO2(g) N2O4(g)。⑥体系中某反应物的转化率或某生成物的产率达到最大值且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16. 在100mL0.1mol·L-1的醋酸溶液中,欲使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H+浓度减小,可采用的方法是
A. 加热 B. 加入醋酸钠固体
C. 加入少量的0.5 mol·L-1的硫酸 D. 加入少量的1mol·L-1的NaOH溶液
【答案】D
【解析】A醋酸电离吸热,升高温度电离平衡向右移动,氢离子浓度增大,A错误。B加入醋酸钠固体,实际增加了醋酸根离子的浓度,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醋酸电离程度减小,B错误。C加入0.5 mol·L-1的硫酸溶液,使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电离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电离程度减小,C错误。D加入NaOH,与氢离子反应,氢离子浓度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电离程度增大,D正确。
17. 在1200℃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
H2S(g)+O2(g)===SO2(g)+H2O(g) ΔH1
2H2S(g)+SO2(g)=== S2(g)+2H2O(g) ΔH2
H2S(g)+O2(g)===S(g)+H2O(g) ΔH3
2S(g)===S2(g) ΔH4
则ΔH4的正确表达式为
A. ΔH4= (ΔH1+ΔH2-3ΔH3) B. ΔH4= (3ΔH3-ΔH1-ΔH2)
C. ΔH4= (ΔH1+ΔH2-3ΔH3) D. ΔH4= (ΔH1-ΔH2-3ΔH3)
【答案】A
【解析】将第一个和第二个反应相加,减去3倍的第三个反应,即得3S(g)=== S2(g),再将反应乘以 即得第四个反应,所以ΔH4= (ΔH1+ΔH2-3ΔH3)
18. 已知CH4(g)+2O2(g)===CO2(g)+2H2O(g)ΔH=-Q1;2H2(g)+O2(g)===2H2O(g)ΔH=-Q2;H2O(g)===H2O(l)ΔH=-Q3,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H2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下),经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A. 4Q1+0.5Q2 B. 4Q1+Q2+10Q3 C. 4Q1+2Q2 D. 4Q1+0.5Q2+9Q3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由盖斯定律得:CH4(g)+2O2(g)===CO2(g)+2H2O(l) ΔH=-(Q1+2Q3)
2H2(g)+O2(g)===2H2O(l) ΔH=-(Q2+2Q3)
所以4molCH4和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热4Q1+0.5Q2+9Q3。
考点:盖斯定律 热化学方程式计算
19. 某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g)和2molY(g)发生反应:X(g)+mY(g) 3Z(g),平衡时,X、Y、Z的体积分数分别为30%、60%、10%。在此平衡体系中加入1 mol Z(g),再次达到平衡后,X、Y、Z的体积分数不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m=2 B. 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
C. X与Y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 D. 第二次平衡时,Z的浓度为0.4 mol·L-1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向平衡体系中再加入1molZ,重新建立平衡时X、Y、Z的体积分数不变,说明压强不影响该平衡,则反应前后总计量数相等,则1+m=3,m=2,故A正确;B.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两次平衡的温度相同,平衡常数相同,故B正确;C.参与反应的X与Y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加入的X与Y的物质的量之比,因此X与Y的平衡转化率相等,故C正确;D.再加入1molZ后总物质的量为4mol,重新达到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仍然为10%,则重新建立平衡时Z的浓度为:=0.2mol/L,故D错误;故选D。
考点:考查了化学平衡的计算的相关知识。
20. 羰基硫(COS)可作为一种粮食熏蒸剂,能防止某些昆虫、线虫和真菌的危害。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将CO和H2S混合加热并达到下列平衡:CO(g)+H2S(g)COS(g)+H2(g)K=0.1,反应前CO物质的量为10mol,平衡后CO物质的量为8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H2S浓度增加,表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 CO的平衡转化率为80%
C. 反应前H2S物质的量为7mol D. 通入CO后,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答案】C
【解析】A升高温度,H2S浓度增加,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所以逆反应吸热,正反应放热,A错误。B反应前CO物质的量为10mol,平衡后CO物质的量为8mol,所以参加反应的CO的物质的量为2mol,转化率为20%,B错误。C设反应前H2S为Xmol,有:
CO(g) + H2S(g) COS(g) + H2(g)
起始: 10 X 0 0
反应: 2 2 2 2
平衡: 8 X-2 2 2
所以有K=2×2/8(X-2)=0.1,X=7;C正确。D中通入CO应该是正反应速率瞬间增大,再逐渐减小,D错误。
21. 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ΔH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