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吉林省榆树一中五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展开
高二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Fe 56 Cl 35.5 O 16 H 1 N 14 Cu 64 Mg 24Na 23C 12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48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已知 N2(g)+3H2(g)2NH3(g) △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增加 N2 浓度和缩小容器容积,活化分子百分数都会增加
B. 该反应的△S<0
C. 正反应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D. 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大于成键释放能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增加 N2 浓度,增加了氮气的活化分子数,百分数不变;缩小容器容积,相当于增大了各物质的浓度,活化分子数增大,百分数不变,A错误;
B. 由反应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发生后气体的总量减小,混乱度减小,该反应的△S<0,B正确;
C.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正反应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C错误;
D.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小于成键释放能量,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B。
【点睛】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大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能量,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热等于正反应的活化能减去逆反应的活化能。
2.下列比较中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A
不同情况下速率:
A(g)+3B(g) 2C(g)
v(A)=0.15 mol/(L·min)
v(B)=0.06 mol/(L·s)
B
加水稀释 10 倍后的 pH
1 mL pH=1 的 CH3COOH
1 mL pH=1 的 HCl
C
反应热△H
50 mL 0.1 mol/L 的 NaOH 和
50 mL 0.1 mol/L 的 HCl
50 mL 0.1 mol/L 的 NaOH 和
50 mL 0.1 mol/L CH3COOH
D
反应速率:
Zn+2H+ ═ Zn2++H2↑
65 g 粗 Zn(含 Cu 等杂质)与 足量 1 mol/L 的 HCl 反应
65 g 纯 Zn 与足量 1 mol/L 的 盐酸反应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针对同一个反应,速率之比和系数成正比,v(A)=0.15 mol/(L·min)=0.0025 mol/(L·s),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B)=0.06 mol/(L·s),换算成A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A)=0.06 mol/(L·s)÷3=0.02 mol/(L·s),所以前者小于后者,A错误;
B.醋酸属于弱电解质,加水稀释,促进电离,因此1 mL pH=1 的 CH3COOH,加水稀释 10 倍后的 pH0,根据∆G=∆H-T∆S④,则溶液中铵根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②>④>③>①,A错误;
B.盐酸抑制水的电离,pH = 4的盐酸溶液,c(H+)=10-4mol/L,c(OH-)=10-10mol/L,盐酸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等于c(OH-)=10-10mol/L;NH4Cl属于能水解的盐,促进水电离,pH=4的氯化铵溶液,c(H+)=10-4mol/L,盐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等于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即c(H+)=10-4mol/L,二者的比值为10-10:10-4=1∶106,B正确;
C. 根据物料守恒可知,醋酸分子和醋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总和等于钠离子的物质的量的2倍,由于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浓度减半,所以c(CH3COO-)+c(CH3COOH)=2 c(Na+)=2×0.5mol/L=1mol/L,C错误;
D. Na2CO3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 c(H+)=2 c(CO32-)+ c(HCO3-)+ c(OH-),物料守恒:c(Na+)=2[c(HCO3-)+c(CO32-)+ c(H2CO3)],消去c(Na+),可得:c(OH-)=c(HCO3 -)+2c(H2CO3)+c(H+),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B。
1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且解释合理的是
说法
解释
A
一定温度压强下,2 g H2 和 4 g H2 完全燃烧,后者 燃烧热的数值大
4 g H2 放出热量多
B
2SO2(g)+O2(g) 2SO3(g) △H=-Q kJ/mol,
平衡后再加入 SO2,Q 增大
平衡右移,放出热量增多
C
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aI 和 KBr 混合液中滴加
AgNO3 溶液,先生成黄色 AgI 沉淀
Ksp(AgI)<Ksp(AgBr)
D
等物质的量浓度 Na2CO3 的 pH 大于 CH3COONa
H2CO3 的酸性比 CH3COOH 强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氢气的消耗量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就越多,4 g H2 放出热量多;而燃烧热指的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一定温度压强下,氢气的燃烧热的数值是个定值;A错误;
B. 当一个反应确定以后,该反应的△H就不再发生变化,上述反应达平衡后再加入 SO2,平衡右移,放出热量增多,但是△H不变;B错误;
C. 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aI 和 KBr混合液中滴加AgNO3 溶液,先生成黄色 AgI 沉淀,说明碘离子和银离子先发生反应生成更难溶的沉淀,Ksp(AgI)较小,所以Ksp(AgI)<Ksp(AgBr),C正确;
D. 等物质的量浓度 Na2CO3 的 pH 大于 CH3COONa,说明Na2CO3的水解能力大于CH3COONa的水解能力,根据越弱越水解的规律可知,形成该盐的酸越弱,盐水解能力就越强,所以酸性H2CO3 的酸性比 CH3COOH 弱,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C。
14.已知 A(s)+2B(g)3C(g),下列能作为反应达平衡的判断标志的是
①恒温、恒容时,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
②恒温、恒容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③恒温恒压时,容器的容积不再变化
④消耗 2 mol B 的同时消耗 2 mol C
⑤恒容绝热时,当温度不再变化
⑥v(B)正=v(C)逆
A. 有 3 个 B. 有 4 个
C. 有 5 个 D. 有 2 个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根据反应可知,固体和气体反应生成气体,气体的质量增加,当恒温、恒容时,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反应达平衡状态;
②根据反应可知,固体和气体反应生成气体,气体的质量增加,恒温、恒容时,根据ρ=m/V可知,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反应达平衡状态;
③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可逆反应,气体的体积和气体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因此当恒温恒压时,混合气体的总量不再发生变化时,即容器的容积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平衡状态;
④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数值和和化学计量数成正比,消耗 2 mol B 的同时消耗 3 mol C,反应达平衡状态;现在消耗 2 mol B 的同时消耗 2 mol C,反应向右进行,没有达到平衡状态;
⑤反应发生时反应体系的热量在发生变化,在恒容绝热时,当体系的温度不再变化,反应达平衡状态;
⑥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数值和和化学计量数成正比,v(B)正=v(C)逆不满足速率之间的比值关系,不能判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结合以上分析可知,有 4 个正确的;
综上所述,本题选B。
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用惰性电极电解 Na2SO4 溶液,当 2 mol 电子转移时,可加入 18 g 水恢复
B. 用惰性电极电解 1 L 1 mol/L CuSO4 溶液,当加入 1 mol Cu(OH)2 恢复电解前浓度时, 电路中转移了 4 mol e-
C. 用惰性电极电解 1 mol CuSO4 和 1 mol NaCl 的混合溶液,溶液的 pH 先减小后增大
D. 要想实现 Cu+H2SO4(稀) ═ CuSO4+H2↑的反应,需在电解池中进行,且 Cu 为阳极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惰性电极电解 Na2SO4 溶液,相当于电解水:2H2O2H2↑+O2↑,该反应转移4mol电子时,消耗水2mol,当有2mol 电子转移时,消耗水1mol,即可加入 18 g 水恢复到原状态,A正确;
B. 用惰性电极电解 1 L 1 mol/L CuSO4 溶液,电解反应为2CuSO4+2H2O2Cu+2H2SO4+O2↑,当n(Cu2+)=1mol全部被还原成铜时,生成铜1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若要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需要加氧化铜的物质的量为1 mol;现需加入 1 mol Cu(OH)2 恢复电解前浓度,说明还有1mol水发生了电解反应,根据2H2O2H2↑+O2↑可知,该反应转移4mol电子时,消耗水2 mol,当有1mol 水被电解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所以整个电路中转移了4 mol e-,B正确;
C.阳离子在阴极得电子能力Cu2+>H+ ,阴离子在阳极失电子能力Cl->OH-;所以用惰性电极电解 1 mol CuSO4 和 1 mol NaCl 的混合溶液,阴极电极反应:Cu2++2e﹣═Cu,1mol Cu2+完全反应转移2 mol电子;阳极电极反应:Cl--e﹣═1/2 Cl2↑,1mol Cl-完全反应转移1mol电子,根据电子守恒规律,阳极电极反应还有:4OH--4e﹣= O2↑+2H2O,转移1 mol电子,消耗OH-的物质的量为1mol,溶液中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大1mol,所以电解后溶液的pH 减小,C错误;
D.铜与稀硫酸不反应,若要实现该反应,则需在电解池中进行,Cu连在电源的正极上做阳极,铜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C。
16.对于反应:aA(g)+bB(g)cC(g),反应特点与对应的图象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表明:该反应△H<0,若 a+b>c,则 p1>p2
B. 图乙表明,该反应 a+b=c,若△H>0,则 T2>T1
C. 图丙中,一定是使用了催化剂
D. 图丁中,E 点 v(逆)>v(正)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图甲表明:温度升高,A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平衡向右移动,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H>0;若 a+b>c,压强由p2→p1,A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平衡左移,应为减小压强的过程,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