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文)试题 解析版
展开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文)试题
1.下列包装所贴标识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物质
浓硫酸
硝酸钾
过氧化钠
氯气
标识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标志的含义结合生活实际经验进行分析判。
【详解】A项、硫酸有强腐蚀性,是腐蚀品,故A正确;
B项、硝酸钾易爆炸,属于爆炸品,故B错误;
C项、过氧化钠不是剧毒品,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装运过氧化钠的箱子应贴氧化剂标志,故C错误;
D项、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毒的气体,不能燃烧,它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是有毒物品,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题通过化学药品名称与警示标志说明是否一致考查相关物质的性质,平时注意相关物质基础知识的积累是解答关键。
2.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 CCl4 B. Cl2 C. Na2O2 D. CO2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而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详解】A项、CCl4不溶于水,属于非电解质,故A错误;
B项、Cl2是单质,Cl2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
C项、Na2O2是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故C错误;
D项、CO2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CO2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碳酸电离生成离子而导电,即发生电离不是CO2本身,故CO2属于非电解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解答时应明确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并明确判断电解质时发生电离的为化合物本身来分析是解答关键。
3.下列反应能生成三价铁的是
A. 铁片与稀盐酸反应 B.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
C. 铁粉和硫粉混合加热 D. 将铁钉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铁为变价金属,与强的氧化剂如氯气、硝酸等反应生成三价铁离子,与弱氧化剂如三价铁离子、铜离子、氢离子、硫、碘等反应生成二价铁离子。
【详解】A项、稀硫酸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A错误;
B项、氯气与铁反应生成氯化铁,故B正确;
C项、硫与铁反应生成硫化亚铁,故C错误;
D项、硝酸银与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铁的化学性质,要掌握铁与强氧化剂反应得到三价铁,与弱氧化剂反应得到二价铁,熟悉常见氧化性物质的氧化性强弱是解题关键。
4.有关Cl2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l2 可用于自来水消毒
B. 氯水可使有色布条褪色,所以Cl2有漂白性
C. 能与石灰乳反应生成两种正盐
D. 与氢气混合后光照会爆炸
【答案】B
【解析】
【分析】
氯气是有毒的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化学性质活泼,能与金属单质、氢气、水和碱反应。
【详解】A项、Cl2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Cl2 可用于自来水消毒,故A正确;
B项、Cl2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表现漂白性,氯水可使有色布条褪色,但Cl2没有漂白性,故B错误;
C项、Cl2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钙两种正盐,故C正确;
D项、Cl2与氢气混合后光照会爆炸,反应生成氯化氢,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氯气的性质,侧重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本题贴近生活和生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5.元素X、Y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1,X3+与Y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 同周期元素中Y的非金属性最强
B. 离子半径:X3+>Y2-,原子半径:Y>X
C. 同周期元素中Y单质的氧化性最强
D. 同族元素中Y的氢化物稳定性最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
X3+与Y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X、Y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1,可知原子序数分别为13、8,则X为Al元素、Y为O元素。
【详解】A项、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第二周期中F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故A错误;
B项、氧离子和铝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X3+<Y2-,故B错误;
C项、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单质氧化性依次增强,第二周期中单质F2的氧化性最强,故D错误;
D项、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氢化物稳定性依次增强,ⅥA族水的稳定性最高,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涉及元素推断、元素周期律等知识点,正确推断元素及元素周期律是解本题关键。
6.工业生产硫酸时,其中之一的反应是2SO2+O2 2S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使用催化剂能显著增大反应速率
B. 压缩体积可提高反应速率
C. 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停止
D. 增大SO2的浓度可提高反应速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
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增大反应物浓度和使用催化剂等,可提高反应速率;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均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是化学平衡状态。
【详解】A项、使用催化剂,降低反应活化能,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故A正确;
B项、压缩体积,容器中压强增大,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目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故B正确;
C项、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没有停止,反应速率不为零,故C错误;
D项、增大SO2的浓度,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目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故D正确。
故选C。
7.下列属于微量元素的是
A. 钠 B. 铁 C. 氮 D. 钾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体中的常量元素主要有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微量元素主要有铁、钴、铜、锌、铬、锰、钼、氟、碘、硒等。
【详解】钠、氮、钾属于常量元素,铁属于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了解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区别和种类是解答关键。
8.下列药物知识,不正确的是
A. 抗生素可以抵抗所有细菌的感染,所以可以大量使用
B. 因为肠溶衣在碱性肠液下溶解才能发挥药效,所以肠溶片不可嚼碎服用
C. 非处方药的标志是OTC,可以无处方自行购药
D. 胃酸过多且有胃溃疡的病人可服用Al(OH)3
【答案】A
【解析】
【详解】A项、抗生素在对抗细菌感染的同时,它对人体的正常细胞、组织、器官也会造成不同的损害,有的会损害神经细胞;有的损害肝、肾;有的损害造血功能;有的损害生殖系统.严重的甚至是不可逆的,故A错误;
B项、为了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毒副反应,肠溶片剂应整片吞服,切不可嚼碎或研成粉末服用,故B正确;
C项、所有非处方药药盒的右上角均有OTC标识,在自我药疗的时候,只有使用非处方药才是安全的,故C正确;
D项、Al(OH)3(医学称胃舒平)对胃酸的分泌无直接影响,对胃内已存在的胃酸起中和或缓冲的化学反应,可导致胃内pH值升高,化学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从而使胃酸过多的症状得以缓解,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注意抗生素在对抗细菌感染的同时,它对人体的正常细胞、组织、器官也会造成不同的损害。
9.下列物质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A. 石英玻璃 B. 人造皮革 C. 玻璃钢 D. 再生塑料
【答案】C
【解析】
【分析】
材料一般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含有两种以上类型的材料称为复合材料。
【详解】A项、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包括玻璃、水泥、陶瓷,石英玻璃不是复合材料,故A错误;
B项、人造皮革也叫仿皮或胶料,是PVC和PU等人造材料的总称,不是复合材料,故B错误;
C项、璃钢是由玻璃与树脂混合成的,前者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后者是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故玻璃钢是两种材料复合成的,故C正确;
D项、再生塑料是塑料的再利用,通过进行机械刀片粉碎操作以后,从而完成塑料的再次利用,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复合材料的定义,理解其定义是解题的前提条件。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氧化铁与稀盐酸混合:Fe2O3+6H+=2Fe3++3H2O
B. 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SO42—+Ba2++ H+ + OH- =BaSO4↓+ H2O
C. 稀硝酸滴在大理石上:CaCO3+2H+=Ca2++H2CO3
D. 稀硫酸滴在铜片上:Cu+2H+=Cu2++H2↑
【答案】A
【解析】
【分析】
A、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B、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
C、稀硝酸滴在大理石上两者反应生成硝酸钙、二氧化碳和水;
D、铜为不活泼金属,稀硫酸滴在铜片上两者不反应。
【详解】A项、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2Fe3+
+3H2O,故A正确;
B项、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反应的离子反应为SO42-+2H++
Ba2++2OH-═2H2O+BaSO4↓,故B错误;
C项、稀硝酸滴在大理石上两者反应生成硝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故C错误;
D项、铜为不活泼金属,稀硫酸滴在铜片上两者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注意电荷守恒及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22.4L氮气的分子数为NA
B. 27gAl溶于足量稀盐酸,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C. 标准状况下,22.4L水中含有NA个水分子
D. 常温常压时,32g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答案】B
【解析】
【分析】
A、氮气所处的状态不明确;
B、1mol铝与足量盐酸反应失去3mol电子;
C、标准状况水不是气体;
D、1mol氧气所含有的原子数为2NA。
【详解】A项、氮气所处的状态不明确,故氮气的物质的量不能计算,故A错误;
B项、27gAl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铝与足量盐酸反应失去3mol电子,故B正确;
C项、标准状况水不是气体,22.4L水不是1mol,故C错误;
D项、32g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氧气所含有的原子数为2NA,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的应用,注意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选项A、C为易错点,注意气体摩尔体积适用的对象。
12.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A. 烧碱属于碱类 B. 纯碱属于盐类
C. 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 漂白粉属于混合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A项、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属于碱属,故A正确;
B项、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属于盐,故B正确;
C项、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
D项、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和氯化钙,属于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依据有关的概念结合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解答是关键。
13.Fe2O3+3CO2Fe+3CO2 是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该反应的还原剂是
A. Fe2O3 B. CO C. Fe D. CO2
【答案】B
【解析】
【详解】反应中,Fe元素的化合价由+3降低为0,C元素的化合价由+2升高为+4价,则Fe2O3为氧化剂,Fe元素被还原,CO为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故选B。
14.下列过程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 醋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B. 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在高温下反应
C. 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反应 D. 形成氨气中的N-H键
【答案】C
【解析】
【分析】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或缓慢氧化、所有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所有酸碱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和铝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少数分解置换以及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C或氢气高温做还原剂时的反应。
【详解】A项、酸碱中和属于放热反应,故A错误;
B项、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故B错误;
C项、NH4Cl与Ba(OH)2•8H2O反应是吸热反应,故C正确;
D项、化学键的形成过程是放热过程,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放热过程和吸热过程,抓住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吸热或放热的反应是解题的关键,对于特殊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的要熟练记忆来解答此类习题。
15.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置于稀硫酸溶液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铜片做正极,铜发生还原反应 B. 锌片做负极
C. 溶液中的pH值增大 D. 溶液中的H+向正极移动
【答案】A
【解析】
【分析】
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置于稀硫酸溶液中,锌比铜活泼,锌为负极,被氧化,发生Zn-2e-═Zn2+,铜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方程式为2H++2e-═H2↑,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详解】A项、锌比铜活泼,锌为负极,铜为正极,铜片上发生还原反应,故A错误;
B项、锌比铜活泼,锌为负极,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故B正确;
C项、电池的总反应为:Zn+2H+═H2↑+Zn2+,反应消耗氢离子,则溶液中的pH值增大,故C正确;
D项、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溶液中的H+向正极移动,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锌作负极,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铜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16.下列反应过程中,同时有离子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的是
A. 2Na2O2+2H2O===4NaOH+O2↑ B. NH3+CO2+H2O===NH4HCO3
C. 2NaOH+Cl2===NaCl+NaClO+H2O D. NH4ClNH3↑+HCl↑
【答案】A
【解析】
【分析】
一般来说,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离子键,同种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非极性共价键,不同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极性共价键,该反应中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说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详解】A项、过氧化钠中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断裂、水中极性键断裂,氢氧化钠中形成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形成,氧气分子中析出非极性共价键,故A正确;
B项、该反应中没有离子键的断裂但有离子键的形成,故B错误;
C项、该反应中没有极性共价键的断裂,故C错误;
D项、该反应中有离子键的断裂但没有离子键的形成,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本化学键的判断,明确化学反应的断键和成键方式是解本题关键。
17.下列营养素中,不能对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A. 脂肪 B. 糖类 C. 蛋白质 D. 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糖类、蛋白质、油脂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
【详解】蛋白质、油脂、糖类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其中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供应者,水和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故选C。
18.对食物的酸碱性判断正确的是
A. 柠檬是酸性食物 B. 鱼肉是碱性食物
C. 大米、面粉是碱性食物 D. 甜点是酸性食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食品的酸碱性与其本身的pH值无关(味道是酸的食品不一定是酸性食品),主要是食品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后,最后在人体内变成酸性或碱性的物质来界定;含钾、钠、钙、镁等矿物质较多的食物,在体内的最终的代谢产物常呈碱性,产生碱性物质的称为碱性食品,蔬菜、水果、乳类、大豆和菌类食物等; 含氮、碳、硫、氯、等元素较多的食物,经过消化形成酸根留在体内,产生酸性物质的称为酸性食品,如淀粉类;动物性食物;甜食;油炸食物或奶油类;豆类(如花生等)。
【详解】A项、柠檬在体内的最终的代谢产物常呈碱性,属于碱性食物,故A错误;
B项、鱼肉富含蛋白质,在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常含氮,属于酸性食物,故B错误;
C项、大米、面粉属于由谷物加工成的食品,在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常呈酸性,属于酸性食物,故C错误;
D项、甜点在体内的最终的代谢产物常呈酸性,属于酸性食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食物的酸碱性,判断食物的酸碱性,并非根据人们的味觉、也不是根据食物溶于水中的化学性,而是根据食物进入人体后所生成的最终代谢物的酸碱性而定。
19.下列关于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合金中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②合金一定是混合物;③铁锈是一种铁合金;④合金至少含两种金属;⑤合金的熔点比组成成分低
A. ②⑤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A
【解析】
【分析】
合金是指由一种金属与其它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1)合金一定是混合物;(2)合金中各成分都是以单质形式存在;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合金的性质是合金的硬度大,熔点低,耐腐蚀。(3)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详解】①合金中的金属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为主,故错误;
②合金一定是混合物,故正确;
③铁锈的主要成分是铁锈,是化合物,不是铁合金,故错误;
④由合金的概念可知,合金中至少含有一种金属,故错误;
⑤合金的熔点一般低于它的成分金属,故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合金与合金的性质,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合金的含义和性质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0.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将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中增加了“美丽”一词,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主题思想的是
A. 积极推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的使用,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效降低PM2.5对环境的污染
B. 对城市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净化处理,遏制水体富营养化
C. 加强煤和石油的开采,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D. 实施矿物燃烧“脱硫、脱硝技术”,减少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
【答案】C
【解析】
【详解】A项、积极推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的使用,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效降低PM 2.5对环境的污染,满足了节能减排、低碳生活、保护环境,故A正确;
B项、对城市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净化处理,遏制水体富营养化,保护了环境,故B正确;
C项、加强煤和石油的开采,未满足节能减排、合理利用资源,不符合增加了“美丽”的要求,故C错误;
D项、实施矿物燃料“脱硫、脱硝技术”,减少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污染,保护了环境,符合要求,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与环境,注意要真正懂得“节能减排、低碳生活、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内涵,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真正做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21.蒸馏是实验室制备蒸馏水的常用方法。
(1)图I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常用装置,图中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
(2)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加入少量__________。
(4)图II装置也可用于少量蒸馏水的制取(加热及固定仪器略),其原理与图I完全相同。该装置中使用的玻璃导管较长,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烧杯中还应盛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冷凝管进出水口颠倒 (2). 冷凝管 (3). 碎瓷片或沸石 (4). 冷凝水蒸气 (5). 冰水
【解析】
【分析】
(1)蒸馏时,冷凝管应从下端进水,上端出水;
(2)A为蒸馏烧瓶,B为冷凝管;
(3)液体在加热时应防止暴沸;
(4)玻璃导管除了起导气的作用,还起到了冷凝的作用;为了增强冷凝效果,可以用冰水混合物来充分冷凝水蒸气。
【详解】(1)蒸馏时,为充分冷凝,应使水充满冷凝管,从下端进水,上端出水,故答案为:冷凝管进出水口颠倒;
(2)由仪器的图形可知B为冷凝管,故答案为:冷凝管;
(3)液体在加热时为了防止液体暴沸,可加入碎瓷片或沸石,故答案为:碎瓷片或沸石;
(4)该装置中使用的玻璃导管较长,其作用是冷凝水蒸气;为了增强冷凝效果,可以用冰水混合物使水蒸气充分冷凝;故答案为:冷凝水蒸气;冰水。
【点睛】本题考查蒸馏的实验操作的原理与注意事项,侧重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相关基本实验方法的积累是解答关键。
22.某同学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过程中,发现含有相同元素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存在转化规律,绘制出如下转化关系图(部分反应物或产物略去),并用于研究物质A、B、C、D的性质及其变化。
(1)若A是黄绿色气体,X是生活中应用最大量的金属,D是白色固体。
① 组成A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
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B的水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变为红色
b.C只具有还原性
c.若Y是碱,D放置在空气中会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2)若A、B、C、D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X的固体俗称干冰。
① B转化为C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② A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氧气的来源,则A和X反应生成1 mol B时,转移电子数为______。
③ C与Y反应生成X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第3周期 VIIA族 (2). ac (3). CO32- + CO2 + H2O=2HCO3- (4). NA或6.02×1023 (5). HCO3- + H+ = CO2↑+H2O
【解析】
【分析】
(1)由题意,A是黄绿色气体,则A是氯气;X是生活中应用最大量的金属,则X是铁单质;铁在氯气中燃烧,反应生成氯化铁,则B是氯化铁;氯化铁溶液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则C是氯化亚铁;若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则D可能为氢氧化亚铁;
(2)由题意,A、B、C、D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均为钠的化合物,A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氧气的来源,则A为过氧化钠;X的固体俗称干冰,则X是二氧化碳;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则B为碳酸钠;碳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则C为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与酸溶液反应生成钠盐、二氧化碳和水,则D为钠盐。
【详解】(1)①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位于元素周期表第3周期 VIIA族,故答案为:第3周期 VIIA族;
②a、B为氯化铁,氯化铁的水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正确;
b、C为氯化亚铁,铁元素为中间价+2价,即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错误;
c、若Y是碱,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氢氧化亚铁放置在空气中会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正确;
故选ac,故答案为:ac;
(2)① B转化为C的反应为碳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O32- + CO2 + H2O=2HCO3-,故答案为:CO32- + CO2 + H2O=2HCO3-;
②A为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生成1mol碳酸钠转移1mol电子,转移电子数为NA或6.02×1023个,故答案为:NA或6.02×1023;
③C与Y反应生成X的反应为碳酸氢钠溶液与酸反应生成钠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 + H+ = CO2↑+H2O,故答案为:HCO3- + H+ = CO2↑+H2O。
【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物推断,侧重于分析能力的考查,涉及氯、铁、钠的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化,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解答关键。
23.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的每个序号代表一种短周期元素。
族
周期
IA
ⅡA
ⅢA
ⅣA
V A
ⅥA
ⅦA
O
1
①
2
②
③
④
3
⑤
⑥
⑦
⑧
(1)元素①和②原子半径较大的是_________ ;
(2)元素③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
(3)元素④和⑤可组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化学式为_________;
(4)元素⑤和⑥分别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5)在元素⑦和⑧的原子分别形成的简单阴离子中,离子半径较大的是________ (填离子符号)。
【答案】 (1). C或碳 (2). HNO3 (3). Na2O2 (4). Al(OH)3+OH—= AlO2 — + 2H2O (5). S2—
【解析】
【分析】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为H元素、②为C元素、③为N元素、④为O元素、⑤为Na元素、⑥为Al元素、⑦为S元素、⑧Cl元素。
【详解】(1)在周期表中,第一周期的H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故答案为:C或碳;
(2)元素③为N元素,为N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硝酸,化学式为HNO3,故答案为:HNO3;
(3)④为O元素、⑤为Na元素,O元素与Na元素组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为过氧化钠,化学式为,故答案为:Na2O2;
(4)⑤为Na元素,Na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钠,⑥为Al元素,Al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铝,氢氧化钠溶液与氢氧化铝沉淀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 AlO2 — + 2H2O,故答案为:Al(OH)3+OH—= AlO2 — + 2H2O;
(5)⑦为S元素、⑧Cl元素,硫离子和氯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随核电荷数增大,离子半径依次增大,硫离子半径大于氯离子,故答案为:S2—。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综合运用,熟练掌握元素周期律表的结构判断元素名称,依据的结构和性质解答是关键。
24.(1)反应Fe+H2SO4=FeSO4+H2↑的能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为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②若要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加快,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改稀硫酸为98%的浓硫酸 B.升高温度 C.改铁片为铁粉
(2)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上使用了一种新型燃料电池,其构造如图所示,A、B两个电极均由多孔的碳块组成,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反应开始到10 s时,v(Z)=______________。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放热 (2). B C (3). H2-2e-+2OH-=2 H2O (4). 0.079 mol·L-1·s-1 (5). X(g)+Y(g) ⇌2Z(g)
【解析】
【分析】
(1)①从图象可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
②改变固体表面积、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钝化;
(2)该装置是甲烷燃料碱性电池,通入甲烷的电极a是负极,则b是正极,负极上电极反应式为 CH4-8e-+10OH-=CO32-+7H2O,正极上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原电池放电时,电流从正极沿导线流向负极,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3)①从图象可知生成Z的物质的量,由物质的量计算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量,再计算化学反应速率;
②从图象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由各物质的变化量之比的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由此写出化学方程式。
【详解】(1)①从图象可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答案为:放热;
②A、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钝化不能继续发生反应,错误;
B、改铁片为铁粉,增大了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增大,正确;
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正确;
故选BC,故答案为:BC;
(2)该装置是甲烷燃料碱性电池,通入甲烷的电极a是负极,则b是正极,负极上甲烷放电生成碳酸根,电极反应式为 CH4-8e-+10OH-=CO32-+7H2O,故答案为:CH4-8e-+10OH-=
CO32-+7H2O;
(3)①由图像可知,反应生成Z的物质的量为1.58mol,Z的浓度变化量为1.58mol/2L=0.79mol/L,则从反应开始到10 s时,v(Z)为0.79mol/L/10 s=0.079 mol·L-1·s-1,故答案为:0.079 mol·L-1·s-1;
②由图可知,各物质的变化量为:X为0.79 mol,Y为0.79 mol,Z为1.58 mol,由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2,则化学方程式为X(g)+Y(g) ⇌2Z(g),故答案为:X(g)+Y(g)⇌2Z(g)。
25.化学与环境保护、建筑材料、人体健康息息相关。
(1)2015年冬季我国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许多城市发布PM2.5重度污染警报。下列行为不会增加城市大气中PM2.5浓度的是______(填序号)。
a.燃放烟花爆竹
b.为城市主干道洒水保洁
c.露天焚烧落叶
(2)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①下列材料属于塑料的是______(填序号)。
a.钢化玻璃 b.石英玻璃 c.有机玻璃
②生产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玻璃都需用到的共同原料是____(填序号)。
a.石英 b.纯碱 c.黏土 d.石灰石
(3)药店中常用药品很多,如a.碘酒,b.青霉素,c.阿司匹林,d.胃舒平(含氢氧化铝)。
①在使用前一定要进行皮肤敏感试验(皮试)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②用离子方程式解释胃舒平可作为抗酸药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b (2). c (3). d (4). b (5). Al(OH)3+3H+=Al3++ 3H2O
【解析】
【分析】
(1)PM2.5 即细颗粒物,细颗粒物又称细粒、细颗粒、PM2.5。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2)①塑料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聚酯、有机玻璃等均属塑料;
②制备水泥的原料是粘土、石灰石,制备玻璃的原料是纯碱、石灰石、石英;
(3)①青霉素应用至今发生过敏反应的机率较高,常见的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皮炎、发热、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过敏性休克等,其中以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甚至可导致死亡,为了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特别是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规定青霉素在使用前需要做皮肤敏感试验,皮试阴性的药物可以给病人使用,皮试阳性的则禁止使用;
②胃液中的盐酸与药物中的氢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
【详解】(1)燃放烟花爆竹、露天焚烧落叶均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增加PM2.5浓度,为城市主干道洒水保洁有利于使空气中的粉尘吸水后变大而降到地面,不会增加城市大气中PM2.5浓度,故选b,故答案为:b;
(2)①钢化玻璃属于复合材料,石英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玻璃是合成高分子材料,属于塑料,故选c,故答案为:c;
②制备水泥的原料是粘土、石灰石,制备玻璃的原料是纯碱、石灰石、石英,都用到石灰石,故选d,故答案为:d;
(3)①青霉素应用至今发生过敏反应的机率较高,规定青霉素在使用前需要做皮肤敏感试验,皮试阴性的药物可以给病人使用,皮试阳性的则禁止使用,故选b,故答案为:b;
②胃液中的盐酸与药物中的氢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Al3++3H2O,故答案为:Al(OH)3+3H+=Al3++3H2O;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环境、药物、材料与生活相关的化学问题,平时注意积累一些生活常识是解答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