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题 解析版第1页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题 解析版第2页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题 解析版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题 解析版

    展开

    


    2018`2019学年度(上)调研检测高二化学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F:19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Cu:64 Ag:108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乙烯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 B. 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C. 可自身加成形成聚乙烯 D. 不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
    从乙烯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入手进行分析;
    【详解】A、乙烯常温常压下为气体,故A说法正确;
    B、乙烯可以作一种植物生长的调节剂,故B说法正确;
    C、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通过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故C说法正确;
    D、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D说法错误。
    2.下列物质中,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A. 苯 B. 乙烯 C. 甲烷 D. 乙烷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机物中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苯的同系物、部分醇、醛等,进行分析;
    【详解】A、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A不符合题意;
    B、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B符合题意;
    C、烷烃化学性质相对稳定,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甲烷属于烷烃,故C不符合题意;
    D、乙烷属于烷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故D不符合题意。
    【点睛】易错点是选项A,苯中不含碳碳双键,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特殊键,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下列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 光照射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
    B. 苯与液溴混合后撒入铁粉
    C. 在镍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
    D. 加热至50~60℃,在浓硫酸作用下,苯与浓硝酸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甲烷和氯气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CH4+Cl2CH3Cl+HCl,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故A不符合题意;
    B、苯与液溴在铁单质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HBr,故B不符合题意;
    C、苯与氢气在镍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故C符合题意;
    D、苯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和H2O,故D不符合题意。
    4.下列关于乙醇、乙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乙醇不能与金属钠反应
    B. 乙醇在空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
    C. 乙酸能与CaCO3反应放出CO2
    D. 在浓硫酸存在下,加热,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乙醇能与金属钠发生反应:2CH3CH2OH+2Na→2CH3CH2ONa+H2↑,故A说法错误;
    B、所用的燃烧都是放热反应,甲醇在空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故B说法正确;
    C、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因此乙酸与CaCO3反应放出CO2,故C说法正确;
    D、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故D说法正确。
    5.LED即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固态半导体器件。如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用化学电源使LED灯发光的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装置中存在“化学能→电能→光能”的转化
    B. 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H2↑
    C. 锌片是负极,其质量逐渐减小
    D. 如果将稀硫酸换成稀盐酸,则导线中不会有电子流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原电池定义以及原电池工作原理进行分析;
    【详解】A、该装置为原电池装置,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LED灯发亮,是电能转化成光能,故A说法正确;
    B、锌比铜活泼,即锌为负极,铜为正极,原电池总反应为Zn+H2SO4=ZnSO4+H2↑,即Cu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故B说法正确;
    C、根据B选项分析,Zn为负极,发生Zn-2e-=Zn2+,锌的质量减小,故C说法正确;
    D、锌与稀盐酸发生Zn+2HCl=ZnCl2+H2↑,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因此稀硫酸换成稀盐酸,能够构成原电池,导线上有电子通过,故D说法错误。
    6.下列液体中 pH>7的是
    A. 蔗糖溶液 B. 人体血液 C. 胃液 D. 食盐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A、蔗糖为非电解质,其溶液为中性,即pH=7,故A不符合题意;
    B、人体血液呈弱碱性,即pH>7,故B符合题意;
    C、胃液成分是盐酸,呈酸性,即pHc(NaOH),相同体积混合后,溶质为CH3COOH和CH3COONa,溶液显酸性,故D说法正确。
    14.将4molSO2和2mol O2在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SO2(g)+ O2(g)2SO3(g),若经2s后测得SO3的浓度为0.6mol/L。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用SO2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 L·s)
    B. 用O2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15mol/(L.s)
    C. 2s时O2的浓度为0.7mol/L
    D. 2s时SO2的转化率为70%
    【答案】D
    【解析】
    【分析】
    2SO2(g)+ O2(g)2SO3(g)
    起始: 4 2 0
    变化: 1.2 0.6 2L×0.6mol·L-1
    平衡: 2.8 1.4 1.2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转化率的定义进行分析;
    【详解】2SO2(g)+ O2(g)2SO3(g)
    起始: 4 2 0
    变化: 1.2 0.6 2L×0.6mol·L-1
    平衡: 2.8 1.4 1.2
    A、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v(SO2)=1.2mol/(2L·2s)=0.3mol/(L·s),故A说法正确;
    B、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v(O2)=0.6mol/(2L·2s)=0.15mol/(L·s),故B说法正确;
    C、2s时O2的浓度为1.4mol/2L=0.7mol·L-1,故C说法正确;
    D、SO2的转化率为1.2/4×100%=30%,故D说法错误。
    15.已知:Ag++ SCN- = AgSCN↓(白色),某同学探究AgSCN的溶解平衡及转化,进行以下实验。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①中现象能说明Ag+与SCN-生成AgSCN沉淀的反应有限度
    B. ②中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发生了反应Fe(SCN)3 + 3Ag+ = 3AgSCN↓+ Fe3+
    C. ③中产生黄色沉淀的现象能证明AgI的溶解度比AgSCN的溶解度小
    D. ④中黄色沉淀溶解的原因可能是AgI与KI溶液中的I-进一步发生了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AgNO3与KSCN恰好完全反应,上层清液中滴加Fe(NO3)3溶液,出现浅红色溶液,说明上层清液中含有SCN-,即说明Ag+与SCN-生成AgSCN沉淀的反应有限度,故A说法正确;
    B、根据②中现象:红色褪去,产生白色沉淀,Fe(SCN)3被消耗,白色沉淀为AgSCN,即发生:Fe(SCN)3+Ag+=3AgSCN↓+Fe3+,故B说法正确;
    C、前一个实验中滴加0.5mL2mol·L-1AgNO3溶液,Ag+过量,反应②中Ag+有剩余,即滴加KI溶液,I-与过量Ag+反应生成AgI沉淀,不能说明AgI溶解度小于AgSCN,故C说法错误;
    D、白色沉淀为AgSCN,加入KI后,白色沉淀转化成黄色沉淀,即AgSCN转化成AgI,随后沉淀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可能是AgI与KI溶液中的I-进一步发生了反应,故D说法正确。
    16.PCl3和PCl5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将PCl3(g)和Cl2(g)充入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PCl3(g)+Cl2(g)PCl5(g),△H<0并于10 min时达到平衡。有关数据如下:

    PCl3(g)
    Cl2(g)
    PCl5(g)
    初始浓度/(mol·L-1)
    2.0
    1.0
    0
    平衡浓度/(mol·L-1)
    c1
    c2
    0.4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10 min内,v(Cl2)=0.04 mol/( L·min)
    B. 升高温度,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C. 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强与初始时容器的压强之比为13:15
    D. 平衡后移走2.0 mol PCl3和1.0 mol Cl2,相同条件下再达平衡时,c(PCl5)c(C2H5OH,甲),故B错误;
    C、容器乙中反应物浓度大于容器甲,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即达到平衡时,容器甲中逆反应速率比容器乙中小,故C错误;
    D、如果丙的温度为500K,则有a(CO2,甲)+a'(C2H5OH,丙)=1,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即a(C2H5OH,丙)>a'(C2H5OH,丙),则有a(CO2,甲)+a(C2H5OH,丙)>1,故D正确。
    19.25℃时,将一元酸HA的溶液和KOH溶液等体积混合(设混合后溶液体积等于混合前两溶液体积之和),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起始浓度/(mol·L-1)
    反应后溶液的pH
    HA
    KOH

    0.1
    0.1
    9

    x
    0.2
    7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K+)+ c(H+)-c(A-)=1×10-9 mol·L-1
    B. 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K+)>c(A-)>c(OH-)>c(H+)
    C. 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A-)+c(HA)>0.1mol·L-1
    D. 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K+)=c(A-)>c(OH-)=c(H+)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①HA和KOH的浓度相同,体积相同,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KA,溶液pH=9,显碱性,即KA为弱酸,根据②,反应后溶液的pH=7,显中性,即x>0.1mol·L-1;
    【详解】根据①HA和KOH的浓度相同,体积相同,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KA,溶液pH=9,显碱性,即KA为弱酸,根据②,反应后溶液的pH=7,显中性,即x>0.1mol·L-1,
    A、根据电荷守恒,c(K+)+c(H+)=c(OH-)+c(A-),推出c(K+)+c(H+)-c(A-)=c(OH-)=10-5mol·L-1,故A说法错误;
    B、根据上述分析,反应后溶液的溶质为KA,A-发生水解,即c(K+)>c(A-)>c(OH-)>c(H+),故B说法正确;
    C、根据上述分析,x>0.1mol·L-1,依据物料守恒,推出c(A-)+c(HA)>0.1mol·L-1,故C说法正确;
    D、根据电荷守恒,c(K+)+c(H+)=c(OH-)+c(A-),溶液的pH=7,推出c(H+)=c(OH-),c(K+)=c(A-),即c(K+)=c(A-)>c(OH-)=c(H+),故D说法正确。
    20.已知:电导率越大导电能力越强。25℃时,用0.100 mol/L NaOH溶液分别滴定10.00 mL 浓度均为0.100 mol/L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测得滴定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如图所示(注:混合后溶液体积等于混合前两溶液体积之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曲线①代表滴定盐酸的曲线
    B. a点溶液中:c(OH-)+c(CH3COO-)-c(H+)=0.1mol/L
    C. a、b、c三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c>a>b
    D. b点溶液中:c(OH-)=c(H+)+c(CH3COO-)+2c(CH3COOH)
    【答案】D
    【解析】
    【分析】
    醋酸为弱酸,滴入NaOH发生NaOH+CH3COOH=CH3COONa+H2O,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导电能力增强,电导率增大,即曲线①代表滴定醋酸,曲线②代表滴定盐酸;
    【详解】醋酸为弱酸,滴入NaOH发生NaOH+CH3COOH=CH3COONa+H2O,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导电能力增强,电导率增大,即曲线①代表滴定醋酸,曲线②代表滴定盐酸;
    A、根据上述分析,故A错误;
    B、a点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溶质为CH3COONa,根据电荷守恒:c(Na+)+c(H+)=c(CH3COO-)+c(OH-),则有c(OH-)+c(CH3COO-)-c(H+)=c(Na+)=0.1mol·L-1×10×10-3L/(20×10-3L)=0.05mol·L-1,故B错误;
    C、a点溶质为CH3COONa,促进水的电离,c点溶质为NaCl,对水的电离无影响,b点溶质为CH3COONa、NaOH,溶液显碱性,抑制水的电离,即三点中水的电离程度为a>c>b,故C错误;
    D、b点溶质为CH3COONa、NaOH,且物质的量相等,根据电荷守恒:c(Na+)+c(H+)=c(CH3COO-)+c(OH-),根据物料守恒:c(Na+)=2c(CH3COO-)+2c(CH3COOH),两式合并为c(OH-)=c(H+)+c(CH3COO-)+2c(CH3COOH),故D正确。
    【点睛】易错点为选项B,学生认为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此时c(Na+)=0.1mol·L-1,忽略了NaOH和CH3COOH是等体积混合,浓度是原来的一半,即c(Na+)=0.05mol·L-1。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本大题包括21、22、23题,共20分)
    21.写出解释下列事实的离子方程式:
    (1)FeCl3水溶液呈酸性:_________
    (2)用Na2CO3溶液浸泡含有CaSO4的水垢:_________
    (3)用稀硫酸酸化的KI淀粉溶液在空气中久置后变蓝:__________
    【答案】 (1). Fe3+ + 3H2O Fe(OH)3 + 3H+ (2). CaSO4(s) + CO32-(aq) CaCO3(s) + SO42-(aq) (3). 4I-+ O2 + 4H+=2I2 + 2H2O
    【解析】
    【详解】(1)FeCl3为强酸弱碱盐,Fe3+发生水解,其水解方程式为Fe3++3H2OFe(OH)3+3H+;
    (2)CaCO3为难溶物,CaSO4为微溶物,即有CO32-(aq)+CaSO4(s)=CaCO3(s)+SO42-(aq);
    (3)I-具有强还原性,容易被氧气氧化,离子方程式为4I-+O2+4H+=2I2+2H2O。
    22.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在200℃、101kPa时,0.5molH2(g)与足量I2(g)完全反应放出7.45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
    (2)根据键能数据估算
    化学键
    C—H
    C—F
    H—F
    F—F
    键能/(kJ·mol-1)
    414
    489
    565
    155

    CH4(g)+4F2(g) =CF4(g)+4HF(g)的反应热ΔH为______kJ/mol
    (3) 已知:①2CH3OH(l)+3O2(g) =2CO2(g)+4H2O(g) ΔH1=-a kJ/mol
    ②C(s)+O2(g)=CO2(g) ΔH2=-b kJ/mol
    ③2H2(g) + O2(g) = 2H2O(g) ΔH3 = -c kJ/mol
    a、b、c均大于0 则:反应①中,ΔS______(选填“>”、“<”或“=”)0;
    2C(s)+4H2(g)+O2(g) = 2CH3OH(l) ΔH=_______kJ/mol。
    【答案】 (1). H2(g) + I2(g) 2HI(g) △H=-14.9kJ/mol (2). -1940 (3). > (4). a-2b-2c
    【解析】
    【详解】(1)H2和I2反应方程式为H2+I2=2HI,即1molH2参与反应放出热量为7.45kJ×1mol/0.5mol=14.9kJ,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H2(g)+I2(g)2HI(g) △H=-14.9kJ/mol;
    (2)根据△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4×414+4×155-4×489-4×565)kJ·mol-1=-1940kJ·mol-1;
    (3)①CH3OH为液体,其余为气体,反应①中熵增,即△S>0;根据目标方程式,有①-②×2-2③得出△H=(a-2b-2c)kJ·mol-1。
    23.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室温下,用0.1mol/LNaOH溶液滴定20.00mL浓度为0.1mol/L的HA酸的溶液,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随滴入的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

    ①a点对应的溶液中c(HA)____c(A-)(选填“>”“c(A-)>c(OH-)>c(H+) (3). 1.0×10-5 (4). 9:2
    【解析】
    【详解】(1)根据图像起点,HA的pH=3,说明HA为弱酸,①a点溶质为HA和NaA,且两者物质的量相等,溶液显酸性,即有c(HA)c(A-)>c(OH-)>c(H+);
    ②通过起点进行分析,c(H+)=10-3mol·L-1,K(HA)=c(A-)×c(H+)/c(HA)=10-3×10-3/0.1=10-5;
    (2)此温度下,NaOH溶液中c(OH-)=10-3mol·L-1,反应后溶液显酸性,因此有(bL×10-2mol·L-1-aL×10-3mol·L-1)/(aL+bL)=10-3mol·L-1,a:b=9:2。
    【点睛】易错点是问题(2),学生容易弄错NaOH溶液c(OH-),不注意此时的水的离子积,学生推出NaOH溶液中c(OH-)为10-5mol·L-1,因此利用水的离子积进行计算,注意温度。
    三、(本大题包括24、25题,共16分)
    24.用0.2000 mol/L的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可分为如下几步:
    ①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注入0.2000mol/L的标准NaOH溶液至“0”刻度线以上;
    ②调节液面至“ 0”或“0”刻度线稍下, 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液体,并记下读数;
    ③量取20.00 mL待测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3滴酚酞溶液;
    ④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
    ⑤再重复以上滴定操作3次。
    请回答:
    (1)以上步骤有错误的是(填编号)__________。
    (2)步骤③中,量取20.00mL待测液应使用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3)步骤④滴定时眼睛应注视__________;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
    (4)以下是实验数据记录表
    滴定次数
    盐酸体积(mL)
    NaOH溶液体积读数(mL)


    滴定前
    滴定后
    1
    20.00
    0.00
    16.80
    2
    20.00
    0.02
    16.22
    3
    20.00
    0.02
    16.20
    4
    20.00
    0.00
    16.20

    从表中可以看出,第1次滴定记录的NaOH溶液体积明显多于后三次的体积,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A.锥形瓶装液前,留有少量蒸馏水
    B.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C.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
    D.滴定过程中,少量标准溶液滴到锥形瓶外的滴定台上
    (5)根据表中第2、3、4次记录数据计算,该盐酸浓度为__________mol/L
    【答案】 (1). ① (2). 酸式滴定管(或移液管) (3). 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 (4). 溶液由无色变红色,且半分钟内颜色不变 (5). CD (6). 0.1619
    【解析】
    【详解】(1)操作步骤错误的是①,没有用待盛液润洗滴定管,稀释标准液,所测浓度将会偏大;
    (2)量取20.00mL待测液,应用酸式滴定管或移液管;
    (3)滴定过程中,眼睛应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滴定到终点的现象是: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且30s内颜色不变;
    (4)A、锥形瓶中有无蒸馏水,对实验无影响,故A不符合题意;
    B、滴定前,俯视读数,所读数值偏小,故B不符合题意;
    C、锥形瓶中用待测液润洗,消耗的标准液的体积增大,故C符合题意;
    D、滴定过程中,少量标准溶液滴到锥形瓶外,消耗标准液体积增大,故D符合题意;
    (5)消耗NaOH溶液平均体积为(16.20+16.18+16.20)/3mL≈16.19mL,则c(HCl)=16.19×10-3L×0.2000mol·L-1/(20.00×10-3L)=0.1619mol·L-1。
    【点睛】易错点为(2),学生认为量取液体体积应用量筒,忽略了量筒精确度,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而本题是小数点后2位,应用滴定管、移液管。
    25.用含FeCl2杂质的氯化铜晶体制纯净CuCl2·2H2O的过程是:先将晶体配制成水溶液,然后按如下图步骤进行提纯:

    已知:在上述流程条件下,Cu2+、Fe3+和Fe2+的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见下表:

    Fe3+
    Fe2+
    Cu2+
    氢氧化物开始沉淀时的pH
    1.9
    7.0
    4.7
    氢氧化物完全沉淀时的pH
    3.2
    9.0
    6.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氧化剂X的目的是_______。得到溶液II,最适合作氧化剂X的是______(选填以下编号)。
    A.K2Cr2O7 B.NaClO C.H2O2 D.KMnO4
    (2)为了除去Fe3+,需加入物质Y调节溶液的pH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
    (3)溶液Ⅲ得到CuCl2·2H2O晶体的操作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____,___,干燥。
    【答案】 (1). 将Fe2+氧化成Fe3+,便于生成Fe(OH)3沉淀而与Cu2+分离 (2). C (3). 3.2~4.7之间 (4). 过滤 (5). 洗涤
    【解析】
    【详解】(1)根据表中数据,应将Fe2+转化成Fe3+,即氧化剂X的作用是将Fe2+氧化成Fe3+,便于生成Fe(OH)3而与Cu2+分离;加入氧化剂不能引入新杂质,A、加入K2Cr2O7引入K+和Cr3+,故A不符合题意;
    B、加入NaClO,引入Na+,故B不符合题意;
    C、H2O2为绿色氧化剂,不引入新杂质,故C符合题意;
    D、加入KMnO4,引入K+和Mn2+,故D不符合题意;
    (2)调节pH,应将Fe3+完全转变成沉淀,Cu2+不能沉淀,因此调节pH的范围是3.2≤pHv(逆) ,设达平衡时新生成的CH3OCH3(g)物质的量浓度为x
    2CH3OH(g) CH3OCH3(g) + H2O(g)
    起始浓度(mol/L) 0.20 0.50 0.10
    转化浓度(mol/L) 2x x x
    平衡浓度(mol/L) 0.20-2x 0.50+x 0.10+x



    解得:x=0.22mol/L(不合理,舍去) x=1/30mol/L
    平衡时CH3OH(g)物质的量浓度为(0.20mol/L-2×1/30mol/L)=0.133mol/L.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