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17-2018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第1页
    2017-2018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第2页
    2017-2018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7-2018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展开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 (21小题,每小题3分,共63分)
    1. 对于:2C4H10(g)+13O2(g)===8CO2(g)+10H2O(l) ΔH=-5 800 kJ·mol-1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的反应热为ΔH=-5 800 kJ·mol-1,是放热反应
    B. 该反应的ΔH与各物质的状态有关,与化学计量数也有关
    C. 该式的含义为:25 ℃、101 kPa下,2 mol C4H10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5 800 kJ
    D. 该反应为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由此可知丁烷的燃烧热为5 800 kJ·mol-1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热化学反应方程式,△Hc(CH3COO-),故A错误;B.==,加水稀释时,醋酸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n(CH3COO-)增大,n(CH3COOH)减小,则增大,故B正确;C.与pH = 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因醋酸过量,溶液呈酸性,故C错误;D.加入醋酸钠固体,醋酸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可抑制醋酸的电离,但电离常数Ka不变,故D错误;故选B。
    考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9. 下列盐类水解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配制氯化铁溶液时,滴入少量稀硫酸抑制水解
    B. 为使纯碱溶液的去油污效果更好,可以使用热的纯碱溶液
    C. 明矾可用于净水,是由于溶于水后产生的Al(OH)3胶体具有吸附作用
    D. 铵态氮肥不能和草木灰混合施用,是由于NH4+与CO32﹣互相促进水解,肥效下降
    【答案】A
    【解析】A、铁离子水解呈酸性,加入盐酸可抑制水解,防止溶液变浑浊,但不能加入硫酸,因引入新的杂质,选项A错误;B、碳酸钠水解溶液显碱性,可以用去除油污。水解吸热,因此热的纯碱溶液比冷的纯碱溶液洗涤油污效果更好,选项B正确;C、明矾作为净水剂是因为明矾溶于水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氢氧化铝胶体可以吸附杂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H2O⇌Al(OH)3(胶体)+3H+,选项C正确;D、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合施用,是由于铵根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发生互促水解的原因,选项D正确。答案选A。
    20. 把三氯化铁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产物是 ( )
    A. 无水三氯化铁 B. 氢氧化铁 C. 氧化亚铁 D. 三氧化二铁
    【答案】D

    考点:盐类水解原理的应用
    21. 在25℃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1。该溶液的pH可能为( )
    A. 12 B. 7
    C. 6 D. 4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在25 ℃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1,这说明该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是被抑制的,因此可能是酸溶液,也可能是碱溶液,因此该溶液的pH可能为2或12,答案选A。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以及溶液的pH计算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贴近高考,注重解题的灵活性。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外界条件是如何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
    二、非选择题(共37分)
    22. 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叫煤化工。
    (1)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炭即可产生水煤气。反应为C(s)+H2O(g)⇌CO(g)+H2(g) ΔH=+131.3 kJ·mol-1。
    ①该反应在常温下_______(填“能”或“不能”)自发进行。
    ②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填字母,下同)。
    a.容器中的压强不变
    b.1 mol H—H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 mol H—O键
    c.c(CO)=c(H2)
    d.密闭容器的容积不再改变
    (2)将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体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H2O(g)⇌CO2(g)+H2(g),得到如下三组数据:
    实验组
    温度/℃
    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H2O
    CO
    H2
    CO
    1
    650
    2
    4
    1.6
    2.4
    6
    2
    900
    1
    2
    0.4
    1.6
    3
    3
    900
    a
    b
    c
    d
    t


    ①实验1中从反应开始至平衡以C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CO2)=________(取小数点后两位,下同)。
    ②该反应的正反应为________(填“吸”或“放”)热反应,实验2条件下平衡常数K=________。
    (3)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如图表示该反应进行过程中能量(单位为kJ·mol-1)的变化。在体积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达到平衡后下列措施中能使c(CH3OH)增大的是________。

    a.升高温度
    b.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出来
    d.再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
    【答案】 (1). 不能 (2). bd (3). 0.13 mol·L-1·min-1 (4). 放 (5). 0.17 (6). c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判断,化学平衡的标志,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①该反应的ΔH0,ΔS0,在常温下ΔG=ΔH-TΔS0,该反应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
    ②a,该容器容积可变,在建立平衡过程中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容器中的压强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1molH-H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molH-O键,表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根据转化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c(CO)与c(H2)始终相等,c(CO)=c(H2)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建立平衡过程中气体分子物质的量增大,在容积可变容器中容器的容积增大,平衡时气体分子物质的量不变,容器的容积不变,容器的容积不再改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d,答案选bd。
    (2)①实验1中从反应开始至平衡υ(CO)=(4mol-2.4mol)2L6min=0.13mol/(L·min),则υ(CO2)=υ(CO)=0.13mol/(L·min)。
    ②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根据等效平衡的规律,650℃起始向容器中充入1molH2O(g)和2molCO(起始物质的量为实验1的一半),达到平衡时H2物质的量为0.8mol、CO物质的量为1.2mol(平衡物质的量为实验1的一半);实验2为900℃起始向容器中充入1molH2O(g)和2molCO,达到平衡时H2物质的量为0.4mol、CO物质的量为1.6mol,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的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实验2条件下用三段式
    CO(g)+H2O(g)CO2(g)+H2(g)
    c(起始)(mol/L) 1 0.5 0 0
    c(转化)(mol/L) 0.2 0.2 0.2 0.2
    c(平衡)(mol/L) 0.8 0.3 0.2 0.2
    平衡常数K===0.17。
    (3)a,由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CH3OH)减小;b,充入He(g),由于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平衡不发生移动,c(CH3OH)不变;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出来,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CH3OH)增大;d,再充入1molCO2和3molH2,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CH3OH)增大;能使c(CH3OH)增大的是cd,答案选cd。
    点睛:第(1)问中的②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逆向相等,变量不变”,“逆向相等”指必须有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且两者相等,“变量不变”指可变的物理量不变是平衡的标志(如题中恒压时容器的容积不变),不变的物理量不变不能作为平衡的标志(如题中恒压时压强不变)。
    23. 某学生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请填写下列空白。
    (1)用标准的盐酸滴定待测的NaOH溶液时,左手握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______________,直到因加入一滴盐酸后,溶液由________色变为________色,并________为止。
    (2)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NaOH溶液的浓度数值偏低的是__________。
    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盐酸
    B.滴定前盛放NaOH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
    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读取盐酸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3)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则起始读数为_______mL,终点读数为_______mL,所用盐酸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mL。

    【答案】 (1). 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 (2). 黄 (3). 橙 (4). 在半分钟内不变色 (5). D (6). 0.00 (7). 26.10 (8). 26.10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酸碱中和滴定。侧重考查酸碱中和滴定的仪器、实验操作、终点判断和误差分析。
    (1)根据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操作,用标准的盐酸滴定待测的NaOH溶液时,左手握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由于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3.1~4.4,所以终点的实验现象为:加入一滴盐酸,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并在30s内不变色。
    (2)根据计算公式c(NaOH)=分析。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直接注入标准盐酸,V[HCl(aq)]偏大,所测NaOH溶液浓度偏高;B,滴定前盛放NaOH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对所测NaOH溶液浓度无影响;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V[HCl(aq)]偏大,所测NaOH溶液浓度偏高;D,读取盐酸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V[HCl(aq)]偏小,所测NaOH溶液浓度偏低;所测NaOH溶液浓度偏低的是D,答案选D。
    (3)根据滴定管的构造特点,起始读数为0.00mL,终点读数为26.10mL,所用盐酸溶液的体积为(26.10mL-0.00mL)=26.10mL。
    24. 现有反应mA(g)+nB(g)pC(g),达到平衡后,当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减小,则
    (1)该反应的逆反应是________热反应,且m+n______(填“>”“<”或“=”)p。
    (2)减压时,A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3)若加入B(体积不变),则A的转化率________,B的转化率________。
    (4)若升高温度,则平衡时,B、C的浓度之比将________。
    【答案】 (1). 放 (2). > (3). 增大 (4). 增大 (5). 减小 (6). 减小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该反应的逆反应为放热反应。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减小,说明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m+np。
    (2)减压,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的质量分数增大。
    (3)若加入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只能“减弱”加入的B,B加入的多,而转化的少,B的转化率减小。
    (4)若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C)增大,c(B)减小,将减小。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