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12月月考 试卷
展开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12月月考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读某地区等高线图,完成1~2题。
1.有关图中a、b、c、d四点海拔的比较,正确的是( )
A.b>a>c>d B. b>a>c=d C. b>d=c>a D. b>d>c>a
2.图中河流的主汛期,最不可能在( )
A.12月至次年2月 B.3至5月 C. 6至8月 D.9至11月
下图示意我国西部某区域水系图。读图完成3~4题。
3.有关两河流域流经地区的说法最可能是( )
A.该地区河道弯曲,可推知地势平坦开阔
B.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由东南流向西北
C.该地地质构造既有断层也有褶皱
D.实施河流综合开发的主要措施是发电和航运
4.计划在MN之间修建一条公路, 假设所经河流的水文和地质状况都相同,则四个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推进,农村地区应对人口老龄化面临的问题更为严峻。读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转变模型图(P点对应时间预测在2045年前后),完成5~6题。
5.导致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医疗生活水平 B.人口政策 C.交通条件 D.人口流动
6.下列措施能有效缓解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压力的是( )
A.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 B.控制老年人口数量
C.接受外来移民 D.增加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
一般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下图是某条河流的剖面图,箭头为图示区域全年正午太阳来向(遮蔽区范围随季节有变化)。读图,完成7~8题。
7.图示区域可能位于( )
A.北纬45°附近 B.南纬45°附近 C. 北纬20°附近 D. 南纬20°附近
8.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河流右岸 B.河流自东向西流
C.遮蔽区最大在1月 D.遮蔽区最大在7月
流域型城市是指一个地区城市的人、财、物的流动,存在着类似河流一样的主流和支流,支流汇入主流,最终融入更广阔的市场。“经济河流” 发源于通达性较差的上游城市,向通达性较好、联系程度强的中下游城市流动,最终汇入通达性更强的下游城市。下图为某年东北地区流域型城市空间格局图。读图完成9~11题。
9. 位于流域型城市上游的城市( )
A. 所在地区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
B. 多为下游城市提供劳动力
C. 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生态环境保护较好
D. 所在地区水质清洁
10. 图中各城市( )
A. 哈尔滨“流域范围”最大,“流域范围”内各城市间联系最紧密
B. 长春“流域范围”最小,“流域范围”内各城市间联系最紧密
C. 沈阳位于河流下游,水运最发达
D. 大连虽距各“流域范围”内其他主要城市较远,但与其他城市联系密切
11. 在城市流域中,下列关于“河流”流动方向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吉林→长春→沈阳
B. 抚顺→沈阳→哈尔滨
C. 大连→沈阳→长春
D. 哈尔滨→长春→吉林
反照率指对某表面而言的总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地表反照率是反映地表对太阳短波辐射反射特性的物理参量。下图为1980—2012年格陵兰地区7月地表反照率距平曲线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格陵兰反照率变化”出现明显的波动下降趋势,其形成原因主要有( )
①全球气候变暖 ②全球气候变冷
③冰川融化加剧 ④冰川面积扩大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13.分析“格陵兰反照率变化”可知,气候变化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影响有( )
①可以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
②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北扩展
③高山上林带上限位置下降
④北部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在我国东部某城市小区建设过程中,工人在绿化区地下铺设了一些装置(如下图)。据此回答14~15题。
14.在地下铺设该装置的直接作用是( )
A.防震减灾 B.娱乐休闲
C.加固地基 D.回收雨水
15.如果在该城市各小区和公园推广该工程项目,其主要效益有( )
①减轻地震危害 ②丰富居民生活 ③延长楼房寿命
④增加雨水下渗量 ⑤缓解城市内涝现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地幔中的岩浆在某个固定位置上具有强烈上升的趋势,称之为“热点”。当板块薄弱点经过热点时形成火山喷发,称为热点火山。随着板块移动,热点火山在板块表面留下一连串火山锥(如图所示)。读图完成16~18题。
16.下列时段板块移动速度最慢的是( )
A.距今60—100百万年 B.距今100—120百万年
C.距今120—140百万年 D.距今140—160百万
17.图中热点位于甲点的( )
A.东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18.由岛链的分布可知,此板块的运动方向为( )
A.先往正北再往西北 B.先往正南再往东南
C.先往西北再往正北 D.先往东南再往正南
读我国浙江某山地A、B、C三点的海拔和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统计图,完成19~20题。
19. A、B、C之间地形成因是( )
A.背斜成山 B.背斜成谷 C.向斜成山 D.向斜成谷
20. A、B、C之间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风力堆积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流水溶蚀作用
中国传统村落,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读中国传统村落在八大地区的空间分布图,回答21~22题。
21.由图可知,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
A. 北多南少 B. 东多西少
C. 西南地区最多 D. 西北地区最少
22.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影响因素较小的是( )
A.离海远近 B. 地形地貌 C. 文化习俗 D. 农耕文明
海岸线分为自然岸线与人工岸线。下图示意1950—2010年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海湾自然岸线长度及其占岸线总长度的比例变化。读图完成23~24题。
23.中国大陆沿海岸线总长度减少最明显的时段为( )
A.1960—1970年 B.1970—1980年 C.1980—1990年 D.1990—2000年
24.导致自然岸线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海水侵蚀增强 C.海湾岸线开发 D.流域植被破坏
读我国某地某年的气候资料图,回答25~27题。
25.该地可能位于( )
A.东南沿海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华北地区 D.东北地区
26.该年我国最有可能出现( )
A.南涝北旱 B.北涝南旱 C.南北皆旱 D.南北皆涝
27.该地最突出的区域特征是( )
A.河流谷地泥沙沉积,形成“黄土地”
B.热量充足,可以种植亚热带作物
C.温带季风气候,冬小麦不能越冬
D.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但春旱严重
读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长构成示意图,完成28~29题。
28.北京市常住人口( )
A.阶段一到阶段三,北京市的户籍人口数量减少
B.阶段二,外来人口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
C.阶段二,北京市的自然增长率减少
D.阶段一到阶段三,北京市人口的老龄化逐渐严重
29.有关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长情况的原因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阶段二,人口增长变化主要是大量外地学生入京读书引起
B.阶段三的人口增长变化,说明北京市经济有所衰退
C.阶段二,房价上涨;阶段三,房价下跌
D.三个阶段的人口的增长变化情况,对城市教育资源产生压力
风蚀坑通常指植被覆盖的固态沙丘或者平坦草地受风吹蚀而形成的凹地、槽和洼地。读风洞实验中植被覆盖度与土壤风蚀之间的关系图,完成30~31题。
30.下列条件中最有利于风蚀作用的是( )
A.盛行风风速大 B.地表坡度大 C.土壤颗粒大 D.植被覆盖率低
31.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描述雅丹地貌的形成:“浍其崖岸,馀溜风吹,稍成龙形”,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A.风力侵蚀是雅丹地貌形成的唯一原因
B.风力搬运是雅丹地貌形成的唯一原因
C.雅丹地貌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D.雅丹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是风力和流水作用
渔场是指鱼类或其他水生经济动物密集经过或滞游的具有捕捞价值的水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渔业产量的重心常用来描述渔场时空位置的变动状况。下图是2014年12月—2015年7月中东大西洋中部海域(非洲西海岸)中上层鱼类中心渔场示意图。读图完成32~33题。
32.图示时段该中心渔场位置变化的特点是 ( )
A.随经度变化幅度较大
B. 月变化特征明显
C.随时间先向北后向南
D. 南北向变化幅度较小
33. 导致该渔场中心位置变化的原因是( )
A.冬半年,偏北风强劲南下,形成的上升流南下
B.夏半年,偏南风强劲北上,推动加那利下降流北上
C.冬半年,几内亚湾暖流增强,推动加那利上升流南下
D.夏半年,东北信风势力增强,形成的下降流北上
下图为大西洋西部某岛屿略图,该岛人口约2000人;气候寒湿,为纯牧业区。读图完成34~36题。
34.该岛居民最担心的环境问题是( )
A.淡水枯竭 B.酸雨危害 C.臭氧层破坏 D.气候变暖
35.该岛发展耕作业的制约条件主要是( )
A.劳动力过少 B.热量过低 C.地表过湿 D.地势过低
36.近十几年来,岛屿上生物种类呈快速减少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岛屿封闭 B.地形单调 C.降水过多 D.人类破坏
大高加索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全长约1 200 km,最宽处达200 km,山势陡峻,具有完整的垂直景观带谱。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 642 m)是欧洲第一高峰,位于俄罗斯西南部,地理坐标为(43°21′N,42°26′E)。据此完成37~38题。
37.大高加索山脉从基带开始的3个垂直自然带依次是( )
A.常绿硬叶林带—针叶林带—高山灌丛带
B.温带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
C.常绿阔叶林带—高山灌丛带—高山草甸带
D.针叶林带—高山草原带—高山草甸带
38.厄尔布鲁士山高山冰川带(图中阴影部分)的分布类似于 ( )
读我国某城市外部形态示意图,回答39~41题。
39.该城市位于( )
A.宁夏平原 B.河套平原 C.河西走廊 D.华北平原
40.该城市外部形态主要受制于( )
A.铁路、河流 B.河流、地形 C.铁路、地形 D.耕地、林地
41.该城市夏季气温偏高,其原因可能是( )
A.位于盛行风背风坡,气流下沉
B.深居内陆,大陆性强
C.海拔高,光照强
D.位于河谷,热量不易散失
下图中a为南半球某地一段纬线,M、N是晨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OM=ON,b为某经线,读图回答42~43题。
42.如果图中O地为12时,在国庆至春节期间,M、N点的移动方向是( )
A.M、N点先向西后向东
B.M、N点先向东后向西
C.M点先向西后向东,N点先向东后向西
D.M点先向东后向西,N点先向西后向东
43.如果O地为零时,M点与O地重合,则该日( )
A.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
B.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
C.当地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
D.当地日出正南方
琼州海峡是全国3大海峡之一,位于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长80公里,宽20至40公里,下图为琼州海峡海底等深线简图。据此完成44~45题。
44.关于图中海峡洋流流向和甲、乙两处水流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季:自东向西,甲<乙 B.冬季:自东向西,甲<乙
C.夏季:自西向东,甲>乙 D.冬季:自西向东,甲>乙
45.关于琼州海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壳断裂下陷海水入侵形成 B.背斜顶部张裂外力侵蚀形成
C.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 D.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泎板块交界
下图是我国三个地区甲、乙、丙三条河流各月流量(立方米/秒)图,读图回答46~47题。
46.乙河位于(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青藏高原地区
47.下列有关三条河流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冰川融水补给的是甲河 B.流量变化均随降水量而变化
C.河流含沙量最大的是丙河 D.流量年际变化最小的是乙河
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即出现“人口红利”。反之,可能出现“人口负债”。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读图回答48~50题。
中国抚养比和就业比历史变迁及展望
48. 婴儿潮指的是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较高的现象,下列年份中“婴儿潮”较明显的是( )
A.1950—1960年 B.1960—1970年 C.2000—2010年 D.2040—2050年
49.关于上图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就业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就业机会少导致的
B.抚养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劳动年龄人口较多导致的
C.2015年以后抚养比逐渐升高是由于婴儿潮导致的
D.近几年就业比逐渐下降将会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
50. 2015年后“人口负债”愈发严重,对此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有( )
①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增加生育率 ②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
③限制劳动年龄人口向国外迁移 ④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⑤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⑥建立健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
A. ①③④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②⑤⑥
第II卷 主观题(共50分)
1.读巴基斯坦地形图和气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描述巴基斯坦的地形特点。(2分)
(2)比较卡拉奇和伊斯兰堡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原因。(8分)
(3)简述全球变暖对巴基斯坦环境的主要影响。(3分)
2.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图(西部靠海)。
材料二 该区域部分农作物的生长习性。
农作物类型 | 生长习性 |
甜菜 | 喜温凉,主要分布于中温带 |
水稻 | 喜水热,主要分布于季风区 |
葡萄 | 喜光热,耐干旱,主要分布在北纬20°~52°之间及南纬30°~45°之间 |
棉花 | 喜光热,耐干旱,主要分布在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
(1)图中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为________。(1分)
A. 670m B.410m C.110m D.41m
(2)如果图中等温线的弯曲是由地形造成的,则该区域为________(南或北)半球。请说出该区域滑坡、泥石流发生的自然原因。(4分)
(3)请简要分析图中L河段的水文特征。(4分)
(4)读材料二,如果要在该区域南部开阔平地发展农业,请你为当地农民从表中选择一种农作物,并分析该农业类型在此地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4分)
3.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阅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7分)
(1)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4分)
(2)甲、乙两地虽然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的植被景观却略有差异。从两地全年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3分)
(3)指出从甲地到丁地所反映的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2分)
(4)说明乙自然带未横穿大陆的原因。(2分)
(5)非洲南部丁自然带分布纬度低于35°的原因是 。(2分)
(6)乙、丙气候成因有何差异?(4分)
4.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和大气受热过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图中乙地质构造是 。(1分)
(2)图中c表示三大岩石中的 岩,其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内力或外力)作用。(2分)
(3)图中③箭头表示 ;当岩浆活动释放出大量气体会导致④作用 (增强或减弱),其对过程①会产生 (增强或削弱)影响。(3分)
(4)图中甲、乙两处地质构造更适合修建隧道的是 处。(1分)
参考答案
第I卷
1~10 DACCD ABBBD 11~20 ABDDD ADBBC 21~30 CAACC AABDD
31~40 DBADB DBCDB 41~50 ACDCA BDBBD
第II卷
1.(1)西部高原山地、东部平原;(1分)西北高东南低。(1分)
(2)差异:卡拉奇终年高温,(1分)气温年较差小,(1分)终年少雨;(1分)降水量季节变化小。(1分)(或伊斯兰堡冬季气温低,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大,降水量季节变化大)
原因:卡拉奇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较高,年变化较小,所以终年高温,气温年变化小;(1分)卡拉奇位于沿海,海拔低,冬季气温高;(1分)卡拉奇冬季受东北风影响,降水少;(1分)夏季地处西南风背风地带,降水终年较少。(1分)(或伊斯兰堡纬度较高,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较大,气温年较差大;伊斯兰堡位于内陆,海拔高;伊斯兰堡冬季受东北风影响大,气温低,降水少;伊斯兰堡地处西南风迎风地带,夏季多地形雨,年降水量大)
(3)蒸发量增加,干早、荒漠化加剧;(1分)导致季风变异,增加洪水风险;(1分)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等。(1分)
2.(1)D(1分)
(2)南(1分) 该区域多地震,地质结构破碎;多山地,地形起伏大;冬季多雨,易引发滑坡、泥石流。(3分)
(3)流量较小;流量的季节变化明显,汛期出现于冬季(7月);含沙量较大;无结冰期;落差小,水流平缓。(每点1分,任答4点得4分)
(4)葡萄(或棉花)。(1分)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靠近灌溉水源。(3分)
3.(1)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平,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4分)
(2)甲地降水年内分配差异较大;7、8、9月多,12、1、2月少;而乙地全年降水均匀,因此造成两地植被景观的差异。(3分)
(3)纬度地带性 热量(2分)
(4)未横穿大陆是由于东部为东非高原,地势高,气温低。(2分)
(5)海陆分布(2分)
(6)乙地为刚果河流域,位于赤道附近,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丙地为马达加斯加岛东侧,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且受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4分)
4.(1)向斜(1分)
(2)变质(1分) 内力(1分)
(3)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1分) 增强(1分) 削弱(1分)
(4)甲(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