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宁夏银川六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63226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宁夏银川六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63226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宁夏银川六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63226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宁夏银川六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 试卷
展开
宁夏银川六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下面两幅经纬网图,回答下面小题。1. 一架飞机6月22日从B点飞往A点,沿最短距离飞行,飞机的最初飞行方向是( )A. 东北 B. 西北 C. 东南 D. 西南2. 当B点的区时为6月22日4时,此刻全球以两条经线为界,分属两个日期的经线是( )A. 20°W和160°E B. 60°W和180° C. 160°E和180° D. 120°E和180°3. 一架飞机从A点出发,以1100千米/小时的速度向南飞越南极点后继续沿经线圈飞行,8小时候(从A点出发的整个行程)到达的地理位置是( )A.(40°S,170°W) B.(50°S,170°E) C.(40°S,170°E) D.(50°S,170°W)【答案】1. C 2. B 3. A【解析】【1题详解】图中B点位于(60°N,0°),A点位于(60°S,10°E),A点位于B点的东南,从B向A飞行,最初应向东南飞,C正确。【2题详解】图中B点位于(60°N,0°),当B4点时,60°W为0点,分属于两个日期的经线是0点经线60°W,和180°经线,B正确。【3题详解】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距离为111千米,沿经线圈以110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飞行速度为10°/小时,图中A点位于(60°S,10°E),8小时飞行80°,3小时后到达南极点,之后沿170°W经线向北飞行,再飞行50°,到达40°S,最终的位置是(40°S,170°W),A正确。神舟九号飞船于2012年6月18日与天宫一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形成组合体后,航天员将通过对接通道,进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验舱工作和生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4. 最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的是( )A. 云雾 B. 太阳活动 C. 流星 D. 太阳辐射5. 下列说法符合景海鹏、刘旺、刘洋在神州九号飞船中看到的实际情况的是( )A. 金黄色的天空上没有星星 B. 白色的天空上点缀着几颗明星C. 蔚蓝色的天空上漫天繁星 D. 黑色的天空上漫天繁星【答案】4. B 5. D【解析】试题分析:【4题详解】当太阳活动剧烈时,往往发生磁暴、极光现象,并引起电离层的扰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因此最有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的是太阳活动,卫星信号传播和接受不受天气等因素影响,流星和太阳辐射都不影响电离层,因此不影响信号接受。【5题详解】高层大气接近真空,没有大气的反射、散射,天空是黑色的,所以D正确。考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巴西(如图所示)光照资源丰富,今年来光伏发电产业快速发展,但光伏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重极低,目前巴西的发电结构仍以水电为主。从最新的上网电价(电网购买发电企业电力和电量计量价格)来看,水电站约为100雷亚尔/兆瓦。风力约为200雷亚尔/兆瓦,光伏电站约为300雷亚尔/兆瓦,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6. 巴西光照资源丰富主要是由于( )A. 国土大多处于低纬度地区 B. 巴西高原海拔较高且面积广阔C. 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洁净 D. 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光照强烈7. 巴西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条件有( )A. 巴西工业基础薄弱 B. 水力发电供应充足C. 巴西科技发展缓慢 D. 光伏发电成本较高8. 推测促进巴西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有( )①大面积热带雨林被砍伐,河流年径流量减少 ②巴西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③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变化加剧,干旱灾害频率增加 ④巴西对环境保护日趋重视,大量水电站面临拆除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答案】6. A 7. D 8. C【解析】【6题详解】从图中看巴西大部分领土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光照资源丰富,A正确;光照资源丰富与面积大小、植被覆盖率无关;巴西北部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7题详解】由材料“水电站约为100雷亚尔/兆瓦。风力约为200雷亚尔/兆瓦,光伏电站约为300雷亚尔/兆瓦”可看出光伏电站电价较高,说明其发电成本较高,是其主要限制因素,D正确;巴西的工业基础、水电供应、科技水平从材料和图中体现不出来。【8题详解】促进巴西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应从市场需求来分析,巴西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变化加剧,干旱灾害频率增加,导致发电量不足,促进了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C正确;巴西水电站主要分布在落差较大的巴西高原上的河流上,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亚马孙平原,雨林破坏对光伏发电影响较小;水电站的建设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巴西不是因为要拆除大量水电站而转向发展光伏产业的。如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9. 下列有关地球各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整个大气圈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B. ②圈层即岩石圈C. ③圈层由塑性物质组成,为岩浆的发源地 D. 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10. 下列有关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纵波、横波通过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时,波速都增加B. ⑤圈层虽由固态物质组成,但在该圈层无法观测到横波C. ①和②之间的圈层即水圈D. 地球各内部、外部圈层都是连续且规则的【答案】9. C 10. B【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9题详解】图中①为大气平流层,②为地壳,③为软流层,④为外核,⑤为内核。【10题详解】⑤圈层是内核,受为液态物质的外核影响,横波无法到达⑤圈层。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有一公路沿河兴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1.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河流的流向大致是( )A. 自西北向东南 B. 自东南向西北 C. 自东北向西南 D. 自西南向东北12. 若河水暴涨,最可能被水冲毁,使行车受阻的路段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13. 若要安排露营活动地点,就地形、水文特征判断,最不适宜的地点是A. W B. X C. Y D. Z【答案】11. A 12. C 13. D【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分析。【11题详解】注意指向标,读图可知图中河流在西北处穿过20米等高线,且20米等高线西北方向海拔更高,故图中河流由西北流向东南。【12题详解】丙地区地势平坦,河流在地势平坦的地区流动侵蚀作用增强,导致河曲发育,河水冲刷凹岸,在凸岸沉积;而图中丙地位于河流的凹岸,最易受到流水的冲刷与侵蚀作用,可能导致河堤被冲毁使车辆通行受阻。【13题详解】若要安排野外露营活动,就地形看应该选择平坦开阔的高地,就水文特征看,要选择高地不能在低洼地与河谷。X地位于地势低平的河流沿岸,所以X最不适宜。14.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野外考察。下图为考察区域地形图,虚线所示为考察线路。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 )A. ①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 B. ②地坡度最陡C. ③地分布有茶园 D. ④地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答案】C【解析】据图可知,①地附近的河流从东北向西南,故A项错误;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故②不是最陡,B项错误;③地位于南方丘陵地区,有可能分布茶园,故C项正确;欣赏瀑布应该是仰视,④地为俯视,不适合观赏瀑布,故D项错误。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图,图中湖泊湖面海拔为-154米,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5. 图示区域内的最大相对高差为( )A. 2554m~2954m B. 2400m~3200m C. 2400m~2800m D. 2400m~1954m16. 图中河流①、②、③、④河段中流速最慢的是( )A. ④ B. ③ C. ② D. ①【答案】15. A 16. C【解析】【15题详解】由图示信息可知图示地区等高距是400米,最低处湖泊湖面海拔为-154米,最高处山峰海拔是2400-2800米,所以图示区域最大相对高差为2554 m ~2954m。故选A。【16题详解】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水流速度快;据图,图中①、②、③、④河段中②段的等高线间距最大,坡度最缓,流速最慢。故选C。17.读“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下题。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 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 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C. 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 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答案】A【解析】【详解】从图中可读出a线速度为870~900千米/小时,b点线速度为840~870千米/小时,a线速度大,原因是地势高,b线速度小,原因是地势低,A正确。下图示意冬至前后北京时间16:15左右,落日的余晖将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的17个孔洞照亮,呈现出壮丽的“金光穿孔”景观。读下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8. 该桥的走向为( )A. 东西走向 B. 南北走向 C. 东北—西南走向 D. 西北—东南走向19. 出现“金光穿孔”景观的当地时间是( )A. 3:59左右 B. 3:31左右 C. 15:59左右 D. 16:31左右【答案】18. D 19. C【解析】【18题详解】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北半球昼短夜长,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出现“金光穿孔”现象,也就是桥孔洞的方向与日落的方向一致,为西南方向,而桥梁的走向与日落方向垂直,为西北-东南走向,故选D。【19题详解】北京时间为东经120°地方时,而北京位于东经116°,北京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16分钟,当北京时间为16:15左右的时候,北京的地方时为15:59分左右,故选C。【点睛】区时的计算方法:①先确定当地的时区和区时。②找出另一城市所在的时区。③计算出两个城市之间的时区差,即为区时差。④根据东早西晚的原理,计算出另一城市的区时,当要计算区时的时区位于已知时区的东边时,在已知时区的基础上加时区差,反之则减时区差。日出、日落方位判断: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东北方向日出,西北方向日落;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东南方向日出,西南方向日落;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正东方向日出,正西方向日落。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20. 我国教师节(9月10日)期间,最接近的节气是( )A. 立秋 B. 白露 C. 寒露 D. 小雪21. 下面的时间段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的是( )A. 春分→清明 B. 小暑→大暑 C. 霜降→立冬 D. 小寒→大寒【答案】20. B 21. D【解析】【20题详解】据图可知,每个节气之间间隔大约为15天。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可知,我国教师节(9月10日)大致位于9月23日(秋分)前半个月,即白露。故选D。【21题详解】据图及地球运动规律可知,春分→清明,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移动;小暑→大暑,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霜降→立冬,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大雪→小寒,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先向南再向北移动。故选B。2018年1月25日,家住上海的王先生前去太原进行投资实地考察,因太原正在降雪、机场封闭,飞机备降呼和浩特机场。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22. 王先生走出呼和浩特机场时,最有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A. 衰草漫漫,牛羊遍地 B. 漫天大雪,能见度仅为5米C. 道路两侧绿化树霜叶正红 D. 清空万里,地上有积雪23. 该日,当上海夜幕将临时,呼和浩特仍然是白天,其差异产生的原因有( )①纬度位置 ②经度位置 ③海拔高度 ④雪地反射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答案】22. D 23. B【解析】试题解析:【22题详解】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而且题目给出时间是冬季。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缘故,王先生出机场不可能看到衰草漫漫,牛羊遍地,所以A错误;由于太原降雪,飞机才在呼和浩特降落,所以漫天大雪,能见度仅为5米是错误的;西北地区冬天气候寒冷,大多数绿化树是落叶林,道路两侧绿化树霜叶正红错误;晴空万里,地上有积雪符合当时的情景,既是冬天的场景,又适合飞机降落。选D。【23题详解】呼和浩特纬度较上海高,在一月份与上海相比,昼短夜长。当上海夜幕降临时,呼和浩特仍然是白天,其差异产生的原因有经度位置,上海位于呼和浩特东南侧,日落时刻早,当时是冬季,有雪地反射,故而呼和浩特仍然是白天。选B。【考点定位】中国区域地理【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但根据生活实践推断西北地区的地理现象。重点在于考查学生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使得地理生活化,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2017年1月15—18日,习近平对瑞士进行国事访问。下表是汉莎航空公司某航班时间表(表中时间均为当地区时)。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4. 该航班从北京到日内瓦(东一区)的飞行时间约为( )A. 5小时55分 B. 18小时55分 C. 13小时55分 D. 12小时55分25. 高大的阿尔卑斯山脉横贯瑞士的中南部,阿尔卑斯山脉是( )A.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B.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形成C.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D.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张裂形成【答案】24. D 25. C【解析】【24题详解】从表中可以看出,该航班出发时间为北京时间11时30分,到达时间为当地时间17时25分,日内瓦时间为东一区区时,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两地相差七个时区,时间相差七个小时,该航班从北京到日内瓦的飞行时间约为12小时55分,所以D正确。【25题详解】高大的阿尔卑斯山脉横贯瑞士的中南部,阿尔卑斯山脉是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属于褶皱山脉,所以C正确。二、综合题(50分)26.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于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材料二 正当“嫦娥一号”奔月成功之际,刚刚启动建设的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也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这将是我国继酒泉、太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之后的第四个卫星发射中心。(1)“嫦娥一号”传回的图片显示,与地表相比,月表有许多大小不同的撞击坑,这是由于月球缺乏的保护和缓冲,其原因是月球。 (2)酒泉作为我国“神舟”系列号发射基地选址的最突出的因素是什么?后期建设的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具有哪些优势条件。 (3)西昌除了是我国著名的卫星发射基地,其太阳辐射能也较为丰富,请分析西昌太阳辐射能丰富的原因。 【答案】(1)大气(层) 质量小,引力小,不足以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 (2)酒泉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多晴天,适合宇航器发射的时间长。文昌基地选址的原因①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更大,可以增加发射的有效载荷;②濒临南海,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型设备通过海运到达发射基地;③火箭残骸落入大海,降低造成危害的概率。④文昌地处平原台原地区,地形较为平坦开阔。⑤文昌地质条件较为稳定。⑥临近海洋水源充足,便于仪器降温(3)西昌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同时位于川西高原,海拔高,大气较为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且多晴天。【解析】【分析】试题考查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因素、影响太阳辐射能的因素【详解】(1)月球因质量小、引力小,形不成大气层,没有大气层的保护和缓冲多撞击坑。(2)影响卫星发射基地建设的区位因素有纬度、地势、地形、海陆位置、交通条件、安全因素;从图中看酒泉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多晴天,适合宇航器发射的时间长。文昌位于海南,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更大,可以增加发射的有效载荷;濒临南海,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型设备通过海运到达发射基地;火箭残骸落入大海,降低造成危害的概率;文昌地处平原地区,地形较为平坦开阔;文昌地质条件较为稳定;临近海洋水源充足,便于仪器降温。(3)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可从纬度、昼长、地势、天气等方面来分析;西昌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同时位于川西高原,海拔高,大气较为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多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27.下图是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E、F五点中,海拔高度最大的是 点,海拔高度最小的是 点,与A点高度大致相近的是 点。(2)简述图中地形地势特点。 (3)分析图示地域居民点分布特点,并说明分布的自然原因。 【答案】(1)D F B(2)以平原为主;北、西面地势高;东、南面地势低。(3)特点:图中居民点大都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的地区,且大多靠近河流。原因: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解析】(1)图中等高距为50米,A、B、C位于100-150米之间,D高于300米,50米<F<100米、200米<E<250米,故海拔高度最大的是D点,海拔高度最小的是F 点,BC均与A点位于同一海拔高度区间,但C位于较上游的位置,AB接近,故B与A高度大致相近。(2)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变化及等值线的疏密状况,图中地形地势特点从区域地貌类型及地势起伏、地势倾斜状况分析得出。(3)图示地域居民点的分布特点可以从图中直接读取,可以看出居民点的分布与地形及河流有关,这是因为平坦的地形、充足的水源,适宜的气候是人类生存的必须条件。【名师点睛】聚落选址的自然条件要从地形、气候、水源、矿产资源等条件分析。其中,河流因其供水和运输、防御功能等成为很多聚落选址的理想地。28.甲图为①、②、③、④四地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乙图为甲图四地中某两地的昼夜长短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甲图四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昼夜长短年内变化最大的是 四季最分明的是 ,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 。(2)乙图中, A、B两线反映的昼长变化对应甲图中的地点分别是:A ,B 。(3)简述11月①地昼夜长短情况及变化趋势。 【答案】(1)②,④,①,④①③② (2)④,② (3)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解析】(1)根据甲图可判断出①、②、③、④四地分别为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的地区、赤道、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故四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赤道②,昼夜长短年内变化最大的是纬度最高的④,四季最分明的是温带地区即①,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④①③②。(2)乙图中,A曲线反映出有极昼极夜现象,对应④,B曲线反映出昼夜全年等长,符合要求的是赤道,即②。(3)结合上题,①地为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的地区,11月,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继续向南移动,则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的地区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29.图甲中ABC为晨线,且与极圈相切,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此时为 月 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2)此时北京时间为 时。(3)此时全球划分为 个日期。【答案】(1)12 22;(23°26′S,0°)(2)20 (3)1【解析】【分析】试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详解】(1)甲图中ABC为晨线,说明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节气为冬日,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图中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位于90°W,可知,90°W地方时为6点,0°经线地方时为12点,太阳直射点坐标为(23°26′S,0°)。(2)图中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位于90°W,可知,90°W地方时为6点,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根据区时计算公式:所求地时间=已知地时间±所求地与已知地时区差,可算出北京时间为20点。(3)图中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位于90°W,可知,90°W地方时为6点,可算出180°经线为0点经线,0点经线与180°经线重合,全球同一日期。【点睛】日期变更及日期范围的判定: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180度经线,另一条是0点经线。由于地球自转,0点经线不断自东向西移动,当两条日界线重合时,全球为同一天;两条线不重合时,从0点经线向东到180度经线为新一天,从0点经线向西到180经线为旧一天;日界线问题实质就是地方时计算。3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太行山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绵延400余千米,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 200米以上,山区有众多的河流发源地和河流流经,使连绵的山脉中断形成“水口”。下图为太行山及其周边地区地貌分布图。(1)说出图中山地东西两侧的主要地形区的地形特征差异。 (2)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图中山地对其东侧地形区的影响。 (3)说明植树造林改善山地西侧地形区的典型生态环境问题的理由。 【答案】(1)东侧: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平坦广阔。西侧: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千沟万壑。(2)山地阻挡了冬季风,使山地东侧冬季气温相对较高;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夏季降水较多;水土流失在山麓地带形成冲积扇,提高了平原地区的土壤肥力。(3)植树造林能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涵养水源,滞留降水,避免雨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刷,并积蓄雨水,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或植物根系和枯树落叶减缓地表径流,泥沙沉积,防止水土流失);减轻风、旱、涝等灾害,降低风速,增加大气湿度;调节气候,维护生态平衡等。【解析】整体分析:该题以太行山及其周边地区地貌分布为材料,考查地形特征,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和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读等高线图可知,图中区域东侧等高线稀疏,等高线数值少于200m,以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平坦广阔,图中区域西侧等高线数值大于1000m,以高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千沟万壑,中间区域等高线密集,等高线数值从200m升到1000m,为太行山区。 (2)根据上题结论,可知图中山地为太行山,太行山冬季阻挡了西北季风,使山地东侧冬季气温相对较高,夏季时,太行山东坡为为夏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增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在山麓地带形成冲积扇,提高了平原地区的土壤肥力。(3)山地西侧是黄土高原,在黄土高原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涵养水源,滞留降水,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植树造林可以降低风速,增加大气湿度,调节气候,维护生态平衡,减轻风、旱、涝等灾害。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