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 试卷
展开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30X2=60分)读某地等高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对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丙处设火情瞭望台可通视全区域 B. 乙处可能有河流发育C. 甲处的海拔可能为500米或400米 D. 丁处宜建居民区2. 图中①②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 700米 B. 600米 C. 500米 D. 400米【答案】1. C 2. B【解析】根据等高线递变规律,甲处的海拔可能为500米或400米。丙处是山谷,海拔较低,设火情瞭望台不能通视全区域。【1题详解】图中各点丙处是山谷,海拔较低,设火情瞭望台不能通视全区域,A错误。乙处等高线凸向海拔低处,是山脊,不可能有河流发育,B错误。根据等高线递变规律,甲处的海拔可能为500米或400米,C正确。与其它三处相比,丁处等高线较密集,不宜建居民区,D错。【2题详解】图中①处海拔范围是800-900米,②处海拔约200-300米,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范围是500-700米之间,可能是 600米 ,B对。A、C、D错。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地区等坡度线(地表坡度值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图,图中数字代表坡度(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 图中河段,流速最快的是( )A. A B. B C. C D. D4. 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河谷北侧地表径流流速快于南侧 B. 乙地基带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 丙地位于背风坡,土壤水分条件差 D. 河流从甲地流向丁地【答案】3. A 4. B【解析】【3题详解】等坡度线是地表坡度值相等的各点连成的线,因此等坡度线上的数值越大,说明坡度越陡,即图中甲河段坡度最大,河流流速最快。【4题详解】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除了坡度因素外,还有植被覆盖程度、土壤状况等,该地位于我国东南部,因而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丙位于南坡,为迎风坡;图中呈现的是坡度,因而D项无法判断。考点: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海水透明度是指用直径为30cm的白色圆板,在阳光不能直接照射的地方垂直沉入水中,直到看不见的深度,下图为中国沿海夏季海水多年平均透明度等值线(单位:m)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 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原因是( )A. 海水深度小 B. 水质较清的暖流流经 C. 海水深度变大 D. 水质较浑的寒流流经6. 冬季时,乙处数值为1的等值线将会( )A. 向东移动 B. 向南移动 C. 向西移动 D. 向北移动【答案】5. B 6. C【解析】【5题详解】根据材料,海水透明度越大,说明海水越清澈。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说明甲处比两侧海水透明度高,原因是水质较清的暖流流经,B对。海水深度变化不是影响透明度的主要原因,A、C错。水质较浑的寒流流经,透明度应降低,D错。【6题详解】冬季时,河流径流量小,河口地区透明度受径流的影响范围减小。乙处数值为1的等值线将靠近河口地区,会向西移动,C对。夏季河水径流量大时,数值为1的等值线会向东移动,A错。等值线是南北延伸,不能体现南、北移动,B、D错。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小题。7. 关于图中所示区域的地形特征的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A.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B. 丘陵平原为主 C. 海岸线曲折 D. 相对高度小8. 下列叙述,不符合A地气候特征的是( )A. 年降水量较多 B. 降水季节变化明显 C. 终年高温,年温差小 D. 11月到12月,2月到5月降水【答案】7. A 8. C【解析】【7题详解】读图,根据等高线数值和河流流向,图中所示区域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A对。地形以高原为主,B错。海岸线平直,C错。根据等高线数值,图示相对高度较大,D错。【8题详解】结合右图中A地气候资料分析,A地气候特征年降水量较多,A符合。降水季节变化明显,B符合。根据气温曲线,该地终年温和,年温差小 ,C不符合,选C。11月到12月,2月到5月降水较多,D符合。考点:区域自然地理特征,读图能力。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下面小题。9.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地两座山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51米 B. 该地聚落分布的共同特点是沿河分布C. 该地西部地区适宜种植柑橘和茶树 D. 开垦沼泽发展种植业符合因地制宜原则10. 下列关于该地河、湖开发利用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 河流中下游地区可以发展内河航运 B. 河流上游地区可以建设小型水电站C. 利用湖泊发展生态旅游和水产养殖 D. 将当地城镇集中沿湖布局以便供水【答案】9. D 10. D【解析】【9题详解】据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判读出两个山峰的相对高度为50——150米之间,故A正确;由图看出该地聚落大体都沿河流分布,故B正确;柑橘是典型的亚热带作物,茶树适宜在山区、雨雾日多,酸性土壤的地区种植,图示位置是我国南方地区,故适宜种植柑橘和茶树,C正确;开垦沼泽对地理环境造成重大影响,故D错,本题选D。【10题详解】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水量大,地形平缓可以发展内河航运;河流上游地区落差大,水量较大,可以建设小型水电站;利用湖泊发展生态旅游和水产养殖,也是河湖开发的一项重要措施,故A、B、C正确;当地城镇集中沿湖布局虽然有利于集中供水,但也会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造成诸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现象,故D措施不合适,本题选D。考点: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区域综合开发措施如图为某地区太阳高度的等值线图。ad为经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 若此时为世界时6点,则a地的地理位置是( )A. 45°N,90°E B. 68°26’N,90°W C. 21°34’N,90°W D. 68°26’N,90°E12. 图示季节说法正确的是( )A. 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方向自东向西 B. 南极考察的最好时期C.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对流层厚度最高 D. 好望角正值高温少雨时期【答案】11. D 12. C【解析】【11题详解】由图示可以看出,23°26’N的太阳高度为90°,说明太阳直射23°26’N;图示a地的太阳高度是45°,同一条经线上两点的的太阳高度的差值=两点的纬度差,由此可得出a地的纬度=45+23°26’=68°26’N;若此时为世界时6点,即0°经线为6:00,可推出12:00的经度是90°E;图示a地所在经线太阳高度为90°,说明a地此刻是正午12:00,得出a地的地理位置是68°26’N,90°E。选D正确。【12题详解】图示太阳直射23°26’N,是北半球的夏季,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风,洋流方向自西向东;南极是极夜期,不是考察的最好时期;北半球夏季,中纬度地区对流旺盛对流层厚度最高;好望角是地中海气候,南半球冬季正值温和多雨时期。选C正确。如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 该地计划在海拔100米以上丘陵种植杨梅,按3株/100平方米标准种植,图示范围内大约需要种植( )A. 100株 B. 1000株 C. 3500株 D. 9600株14. 据图判断,A段村道比B段村道更曲折,主要是为了( )A. 开发旅游资源,方便游客观赏 B. 监测高速公路车流量C. 少占杨梅林的规划用地 D. 减缓坡度,减少工程难度【答案】13. C 14. A【解析】【13题详解】根据比例尺结合图示中海拔100米以上丘陵区域范围,主要区域东西长约200m,南北长约500m估算其面积约为100000m2,据此判断大约需要3000株的杨梅苗数量,C答案最接近,A,B,D错。【14题详解】据图所示A段村道附近有古寺,碑刻等文化资源,可以开发为旅游资源景点,修建道路是为了方便游客观赏,故A对。监测高速公路车流量一般在高速路进出口,B错;路线边长占地面积大,C错;A段村道处等高线比B段稀疏,所以坡度小,工程量也小,D错。考点:等值线图,影响交通运输线路布局的因素潜水是指地下水中,埋藏在第一隔水层(不透水层)之上含水层中的水。潜水等水位线是指地下自由水面海拔相同点的连线。一般地势越高,潜水位越高。读我国华北平原某地潜水等水位线分布示意图(单位:米),完成下面小题。15. 对图示河流分析可信的是( )A. P处潜水补给河水 B. Q处河水补给潜水C. 为地上悬河,无冰期 D. 大致流向为自东向西16. 下列对M区的分析正确的是( )A. 若a值大于b值,M区可能为高岗地 B. 若a值小于b值,M区可能为低洼地C. 若M区硬化面积扩大,a、b数值减小 D. 若M区绿化面积扩大,a、b数值减小【答案】15. D 16. C【解析】【15题详解】过P点作一个箭头,由潜水位高的地方指向低的地方,由于水往低处流,故在P点以南潜水补给河水,而P点以北则为河流补给潜水,故A错;同样,在Q点两侧,由高值指向低值,并垂直等潜水位线作两个箭头,发现箭头直线河流,说明此处为潜水补给河流,故B错;P点潜水位为12,Q点潜水位介于6~8之间,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结合指向标可判读出大致流向为自东向西;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河流自南向北流,有结冰期,而上图为华北平原的小范围局部图,且河流大致自东向西流,故C错,本题选D。【16题详解】据等值线知识可以判断若a值大于b值,M区可能为井灌区,若a值小于b值,M区可能为高岗地,故AB错;若M区硬化面积扩大,则不利于地表水下渗,则潜水位下降,a、b数值增加,若M区绿化面积扩大,则地表水易于下渗,潜水位升高,a、b数值减小,故本题选C。考点:水循环。如图所示为东半球北半球,此日M地有极昼现象。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7. 若M点为晨昏线与其所在纬线的切点,此时北京时间是( )A. 2时40分 B. 3时40分 C. 9时20分 D. 15时20分18. 若M点为晨昏线与其所在经线的交点,且M点正午太阳高度为43°26′,则M地的纬度最可能是( )A. 66°34′N B. 69°N C. 80°N D. 90°N【答案】17. C 18. B【解析】【17题详解】由题干知,该图为东半球北半球,故东半球范围是20°W--东--160°E。M地有极昼现象,若M点为晨昏线与其所在纬线的切点,可知M点所在的经线就是20°W,即20°W的时间为0点。根据以上条件,计算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计算结果是C项。【18题详解】由题干,M点为晨昏线与其所在经线的交点,且M点正午太阳高度为43°26′。若M地的纬度是66°34′N,则M点正午太阳高度为47°,故A项错误;若M地的纬度是80°N,则M点正午太阳高度为20°,故C项错误;若M地的纬度是90°N,则M点正午太阳高度为0°,故D项错误。排除法选择B项。考点:晨昏线的应用,地球运动的意义王教授某日乘坐飞机从悉尼到西安,飞机着陆时正值日落。下表为该航班信息。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9. 王教授乘坐的航班实际飞行时间约为( )A. 6小时25分钟 B. 8小时25分钟 C. 10小时25分钟 D. 12小时25分钟20. 当天悉尼的日出时间约为当地时间( )A. 5:01 B. 5:59 C. 6:01 D. 6:59【答案】19. C 20. A【解析】【19题详解】计算时间时,一定要使用同一个时间体系,可以使用北京时间,也可以使用悉尼时间,比如使用悉尼时间,飞机降落的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17:45,换算成悉尼时间(东十区区时)为19:45,再减掉起飞时间9:20,得到飞行时间为10:25,故C项正确。【20题详解】本题考查地方时的计算、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以及昼长与日出日落的关系。北京时间17:45西安日落,根据西安经度可知地方时为17:01,进而可知35°N的昼长为10小时02分,根据全球昼夜长短分布规律可知35°S的昼长为13小时58分,所以悉尼(35°S)的日出时间为12-13:58/2=5:01,故选A。下图是某山地等高线地形图,据图回答下面小题。21. 图中虚线处所表示的地形是( )A. 陡崖 B. 鞍部 C. 山脊 D. 山谷22. 该地山峰的海拔高度不会超过( )A. 280米 B. 290米 C. 300米 D. 310米【答案】21. D 22. C【解析】【21题详解】图中虚线处等高线凸向海拔高处,所表示的地形是山谷,D对。陡崖处等高线相交,A错。鞍部位于两个山顶之间,B错。山脊处等高线凸向海拔高处,C错。【22题详解】图中等高距是10米,根据等高线的递变规律,该地山峰的海拔范围是290-300米之间,高度不会超过300米,C对。A、B、D错。【点睛】山脊处等高线凸向海拔高处,山谷处等高线凸向海拔高处。陡崖处等高线相交或重合。鞍部位于两个山顶之间。根据等高线的递变规律,该地山峰的海拔范围是290-300米之间。2014年5月4日当地时间(东二区)15时,我国总理李克强抵达埃塞俄比亚,开始对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安哥拉、肯尼亚进行为期8天的访问。读图,回答下面小题。23. 李克强总理抵达埃塞俄比亚时,北京时间是( )A. 3日9时 B. 3日21时 C. 4日9时 D. 4日21时24. 李克强总理访问非洲期间( )A.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B. 北京地区昼渐长夜渐短C. 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D.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答案】23. D 24. B【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区时的计算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23题详解】李总理抵达埃塞俄比亚时当地东二区为4日15时,则北京时间为15+(8-2)=21时,所以D选项正确。【24题详解】李克强总理访问非洲期间是5月份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北京昼渐长夜渐短,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此时地球向远日点运动,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所以B选项正确。石家庄某中学课外活动小组暑期前往下图所示地区进行考察。据图回答下面小题。25. 图中甲村位于丙地的( )A. 正北方 B. 西北方 C. 东北方 D. 西南方26. 图中B处陡崖的相对高度最大可能是( )A. 100米 B. 199米 C. 280米 D. 399米27. 关于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合理的是( )A. 建设河流到丁村的引水线路,①比②更合理 B. 甲村农业发展中应重视土地盐碱化问题C. 图中乙河段的开发以防洪为首要任务 D. 丁村居民应整体迁移,防御滑坡灾害的发生【答案】25. D 26. C 27. A【解析】【25题详解】结合图中指向标判断,甲村位于丙地的西南方向,D正确。【26题详解】读图可知,B处陡崖有300米和400米两条等高线重合,因此陡崖最低处大于200米,最高处小于500米,最大高差小于300米,C正确。【27题详解】建设河流到丁村的引水线路,①线路水可以自流,比②更合理。从图中可以判断出甲村地势较高,地下水距离地表较深,土地盐碱化不严重;图中乙河流河段地势整体偏高,流域面积小,而且有口袋型地形,下游地区有峡谷,适宜水能开发,防洪任务并不一定为首要任务。丁村从比例尺看出距陡崖有近5千米的距离,并不需要防御滑坡灾害。BCD错。【考点定位】读图识图能力,陡崖计算,河流选线原则,水库建设条件等2017年7月20日9时11分,日本福岛县及宫城县发生里氏5.6级地震,此次地震震源位于日本福岛县近海,震源深度40公里,未引发海啸。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读图,回答下面小题。28. 此次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较少,主要原因是( )A. 震级较小 B. 震中距离陆地远 C. 防震水平高 D. 人口密度小29. 假如地震发生后发生海啸,位于福岛县太平洋沿岸甲地的3名游客听到海啸预警后立即撤离。下图所示四条紧急撤离路线中,最安全的是( )A. 沿路线①驾车快速撤离 B. 沿路线②撤往该区域最高点C. 沿路线③顺河谷而上 D. 沿路线④撤往高处【答案】28. A 29. D【解析】考查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地震撤离路线合理选择。30.地震发生时,水中的潜水员会感觉到( )A. 左右摇摆 B. 先左右摇摆,后上下颠簸C. 上下颠簸 D.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而纵波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当地震发生时,在鄱阳湖的渔船上人们只能感觉到纵波的震动,故上下颠簸。考点:该题考查地震波。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40分)31.下图为某时刻局部光照图,阴影部分为黑夜。据图回答问题。(1)此刻太阳直射的经度为___________。P点的昼夜状况是_______。(2)A、B、C三点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______,自传线速度最小的是______,地转偏向力最大的是 ____。(3)如果A点的时间为19时20分,B点所属时区是____________,B地日出时间为___________。(4)若此日以后周口的昼长变短,则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_________(方向)移动,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点。(5)PA为晨昏线中的_________线。【答案】(1)45°W 极昼 (2) C C C (3)西十区 4:40 (4)南 23 (5)昏【解析】【详解】(1)此刻,阴影部分为黑夜,即夜半球中间的135°E经线时刻是0点,与其相对的经线是45°W,时刻是12点,太阳直射的经度为45°W。P点的昼夜状况是极昼,夜长为0。(2)图中越向北,白昼越长,A、B、C三点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C。自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最小的是C。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最大的是C。(3)如果A点的时间为19时20分,是日落时间,135°E时刻是0点,即东9区的区时是24点。A点比135°E时刻晚4小时40分,B点与A点对称,时刻是4点40分,所属时区是西十区,B地日出时间为4:40。(4)若此日以后周口的昼长变短,则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南移动,此时,135°E时刻是0点,北京时间为23点。(5)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进入夜的分界线是昏线,PA为晨昏线中的昏线。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等高线(单位:米)分布图。(1)据图中信息判断a、b、c、d、e五条虚线中,可能有河流分布的是_______。(2)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是__________。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不超过_______米。(3)甲、乙两河段中,通航条件较好的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简述图示地区的地势特征。 【答案】(1) b d(2)自东南向西北 80 (3)乙 落差小,水流平稳;下游水量大,水深 (4)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岭和河谷纵列分布。【解析】【分析】等高线凸向海拔高处,是山谷地形,可能有河流。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图中陡崖处有3条等高线相交,等高距是20米,高差范围是40-80米之间。等高线稀疏,河流落差小,水流平稳。位于河流下游,水量大,水深,利于航运。【详解】(1)据图中等高线,a、b、c、d、e五条虚线中,可能有河流分布的是b、d,等高线凸向海拔高处,是山谷地形,可能有河流。(2)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结合指向标,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是自东南流向西北。图中陡崖处有3条等高线相交,等高距是20米,根据公式,(n-1)•d≦H﹤(n+1)•d,高差范围是40-80米,相对高度不超过80米。(3)甲、乙两河段中,通航条件较好的是乙,原因是乙河段等高线稀疏,河流落差小,水流平稳。位于河流下游,水量大,水深,利于航运。(4)结合指向标和等高线数值,图示地区的地势特征是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岭和河谷纵列分布,呈东北-西南走向延伸。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继海水稻之后袁隆平又带领他的团队在山城重庆种出了巨人水稻,重庆是中国四大火炉盆地之一,袁隆平却想在这里种植出巨人水稻让人们来乘凉,现在这一计划已经成为现实。材料二:巨人水稻可以达到800公斤的亩产量,是普通水稻的产量的2倍左右,而种植密度普通水稻的一半。材料三:我国局部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1)重庆市种植巨人水稻的最大障碍是 ,简述其形成原因。 (2)分析重庆市推广巨人水稻的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3)简析北京年太阳辐射总量异常的原因。 【答案】(1)光照不足 气候湿润,空气中水汽含量大;地处盆地,水汽难以散失;易形成云雾天气。削弱作用强(2)四川盆地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3)北京年太阳辐射总量偏低。地处(太行山)山地东麓,冬季为西北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北方家庭大量燃煤取暖和众多汽车排放大量烟尘,污染物浓度大;易形成雾霾天气,削弱作用强【解析】【详解】(1)重庆位于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空气中水汽含量大。地处盆地,水汽难以散失。易形成云雾天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作物光照不足。所以重庆种植巨人水稻的最大障碍是光照不足,不利于光合作用。(2)重庆市推广巨人水稻的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劳动力、粮食市场需求、种植历史、经验等方面分析。四川盆地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水稻种植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水稻单产高,可以达到800公斤的亩产量。重庆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3)根据图中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状况,北京年太阳辐射总量偏低。原因是北京地处太行山东麓,冬季位于西北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冬季北方家庭大量燃煤取暖,排放的烟尘多。北京汽车尾气排放量大,大气中污染物浓度大,水汽凝结核多。城市建筑密度大,空气流通性差,易形成雾霾天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所以北京年太阳辐射总量偏低。【点睛】重庆地处盆地,水汽充足,难以散失,易形成云雾天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作物光照不足。推广巨人水稻的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劳动力、粮食市场需求、种植历史、经验等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