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天津市和平区2019届高考二模试卷(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63355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天津市和平区2019届高考二模试卷(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63355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天津市和平区2019届高考二模试卷(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63355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天津市和平区2019届高考二模试卷(解析版)
展开天津市和平区2019届高考二模试卷一、选择题人口洛伦兹曲线是指某区域人口累积百分比所对应的面积累积百分比的点所组成的曲线,如果人口的区域分布是均衡的,那么人口洛伦兹曲线是一条平分坐标轴的直线(图中“绝对均衡线”)。如图为山东省1953~2010年面积一人口洛伦兹曲线,据此完成l~2题。1.在全国平均线图中,M至N区问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A.西北地区 B.东部沿海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南地区【分析】读材料可知:人口洛伦兹曲线是指某区域人口累积百分比所对应的面积累积百分比的点所组成的曲线,如果人口的区域分布是均衡的,那么人口洛伦兹曲线是一条平分坐标轴的直线(图中“绝对均衡线”)。【解答】解:读图可知,MN区域离绝对均衡线最远,说明该地人口分布最不均衡,集中度很高,应为经济发达地区,由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等,吸引大量人口迁入。故选:B。【点评】本题以图文为背景,考查了M至N区间的人口分布,要求学生调用储备知识分析解决问题。2.山东省近年来人口分布集中程度表现为( )A.极度集中 B.分布不均程度增强 C.趋于均衡 D.与全国平均状况日趋接近【分析】人口迁移通常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造成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的原因。【解答】解:通过1953年、1982年、2010年面积﹣人口洛伦兹曲线对比发现越来越偏离绝对均衡线,说明分布不均衡程度增强。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人口迁移,理解即可。我国某地以降雪期长、降雪量大、积雪深厚而闻名,被誉为“中国雪乡”。由于冷暖气流常在此地相遇,每年10月至次年5月地面均有积雪,形成著名的“雪盆”。如图示意该地所在区域地形状况。据此完成下列第3~5题。3.中国雪乡最可能位于图中(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知识点是影响积雪的因素。根据材料“由于冷暖气流常在此地相遇,每年10月至次年5月地面均有积雪”可知,雪乡最可能纬度高且地势较高、位于山地的迎风地带。据此回答该题。【解答】解:雪乡最可能纬度高且地势较高、位于山地的迎风地带。从图中看,甲地位于山地的东南坡,三面环山,冬季,北面袭来的西伯利亚寒流和南来的日本海的暖湿气流在此交汇,降雪量大,最可能是中国雪乡。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答本题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认真审题是前提。4.中国雪乡积雪最厚的月份是( )A.12月 B.1月 C.3月 D.5月【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1、纬度位置。通常情况下,赤道地区降水最多,两极附近降水最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2、海陆分布。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3、地形地势。通常情况下,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4、洋流因素。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5、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解答】解:“中国雪乡”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由于纬度,高直到3月份气温低仍然很低,从上年秋冬季节开始的积雪一直不能融化,达到一年最后;3月以后,气温回升,积雪开始融化,积雪厚度逐渐减小。故选:C。【点评】考查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要具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与同纬度的东北平原相比,该地降雪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A.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冷空气到达时间早 B.受地形影响,空气湿度较大 C.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更容易形成降雪 D.海拔较高,有利于水汽凝结【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知识点是:不同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形成降雪的基本条件是:①大气中需含有较冷的冰晶核; ②充足的水汽。3.0℃(冰点)以下。如该冷空气相当强烈,并带着湿气,1℃至10℃的气温同样可以降雪。结合该地有利于降雪的条件即可解答本题。【解答】解:A.与同纬度的东北平原相比,该地不如东北平原离冬季风源地近,故A错误。B.该地西、南、东三面环山,区內河流多,且受地形影响,空气湿度较大,南北气流在此交汇,容易形成降水,故降雪时间较早,故B正确。C.该地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故C错误。D.海拔较高并不是该地水汽凝结的条件,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答本题不仅要透彻理解该地的气候条件,还必须掌握东北平原的自然地理特征,进而比较两地降雪形成条件的差异。伯利兹蓝洞的形成主要与海平面变化和近岸存在大片石灰岩区域有关,其形成于海平面较低的冰川时期,后期由海水涌入形成。如图示意伯利兹蓝洞的景观,完成6﹣7题。6.伯利兹蓝洞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A.冰川侵蚀 B.流水侵蚀 C.地壳下沉 D.火山喷发【分析】本题考查地表形态变化原因。解答本题要根据材料描述,结合近岸岩石特征及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判断。【解答】解:根据材料,在冰川时期,海平面低,近岸地区存在大片的石灰岩地区,后海水涌入,流水溶蚀和侵蚀作用形成伯利兹蓝洞。所以形成的主要作用是流水侵蚀,B对;材料信息中提到冰川时期海平面特点,而不是该地区受到冰川作用,A错;与地壳下沉、火山喷发无关,C、D错。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对图文材料信息的理解,熟记基础知识,并根据题意和图文材料信息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学生容易错误理解材料信息,误答冰川作用。7.在伯利兹蓝洞形成后期,全球( )A.生物多样性减少 B.地壳运动更为活跃 C.陆地面积从小变大 D.气温由低到高【分析】气温变化影响到自然地理环境的其它要素,如全球气候变暖使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岸线缩短;山地积雪融化,雪线上升;高纬度地区积温增加,作物生长加快等。【解答】解:根据材料,洞穴形成于冰川时代末期,寒冷的气候将水冻结在地球的冰冠和冰川中,海平面大幅下。海平面下降,此处为石灰岩地貌,出露地表后,受到侵蚀溶蚀而形成洞穴,地下溶洞地。多孔疏松的石灰质穹顶因重力、地震等原因坍塌出一个近乎完美的圆形开口,成为敞开的竖井。冰期过后,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洞穴被海水覆盖。因此,在伯利兹蓝洞形成后期,全球气温由低到高。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图为某地理事物相对数(最大为1)随经度变化的全球分布图。读图,完成8~9题。8.该地理事物最可能为( )A.水域 B.冻土 C.森林 D.城市【分析】读图可知,0°经线主要在大西洋,180°主要在太平洋,该类地理事物在这两个经线附近所占比重最低,而在90°E附近最高,其次为90°W以西,说明该类地理事物分布在陆地上,而90°E有青藏高原和众多高大的山脉,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冻土广布,所以该类地理事物是冻土。【解答】解:A、该地理事物如果是水域,则0°和180°经线所占比重应该高,不符合题意。B、图示为冻土的经线分布,故正确。C、90°E经线所在区域主要经过高山高原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森林面积比重低,不符合题意。D、90°E经线所在区域主要经过大陆内部,城市数量少,比重低,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属于基础题,根据图示在不同经线的比重即可分析解答。9.造成东经90°附近该事物分布数量显著大于西经90°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B.降水 C.地形 D.洋流【分析】读图分析:东经90°主要穿过亚洲大陆的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西经90°主要经过北美洲的密西西比平原。【解答】解:东经90°主要穿过亚洲大陆的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等地形区,而西经90°主要经过北美洲的密西西比平原地区,两条经线穿过的地形差异大,所以导致冻土分布差异。故选:C。【点评】本题以“某地理事物相对数(最大为1)随经度变化的全球分布图”为背景,考查了造成东经90°附近该事物分布数量显著大于西经90°的主要因素,要求学生调用储备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我国某中学建了一座太阳历广场,广场中间是6米高的雕像柱(如图)。一年中大多数日子正午影子朝丙方向,且影长从不超过6米的外圈。北京时间12:40是一天中雕像柱影子最短的时刻。读图完成第10~11题。10.该学校可能位于( )A.黑龙江 B.湖南 C.云南 D.广东【分析】根据正午影子朝向可大致判断纬度范围,根据影子最短时刻的北京时间可算出该地经度。【解答】解:一年中大多数日子正午影子朝丙方向,言外之意少数日子正午影子朝甲方向,说明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并且在其附近。北京时间12:40是一天中雕像柱影子最短的时刻,推知该地经度为110°E.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只有广东。故选:D。【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解题关键是确定该地的经纬度,根据题干条件去求该地的经度和纬度。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雕像柱附近可观测到北极星在丙方向 B.春秋分日太阳从丙、丁之间升起 C.夏至日,正午雕像柱影子朝向丙侧3米的圈内 D.一天中雕像柱的影子不会超过外圈【分析】一年中大多数日子正午影子朝丙方向,言外之意少数日子正午影子朝甲方向,说明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且靠近北回归线。北京时间12:40是一天中雕像柱影子最短的时刻,推知该地经度为110°E.根据一年中大多数日子正午影子朝丙方向,可判断丙为正北、甲为正南,从而推断出丁为正西、乙为正东。【解答】解:A、北极星在正北方,北半球夜晚都可以看到,其仰角度数与该地纬度相同。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故正确;B、春秋分太阳从正东方向升起正西方向落下,乙丁为正东正西方向,故不符合题意;C、根据该地的纬度,夏至日,正午影子朝向正南也就是甲一侧,范围在3米的圈内,故不符合题意;D、一天中清晨和傍晚太阳高度小于45°,影子会超过外圈,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根据题干信息确定该地的大致经纬度。二、解答题12.(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渤海油田地处京津冀腹地,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第二大原油生产基地。近年来勘探发现储量都以原油为主,天然气发现较少。2019年2月26日中海油宣布,位于我国渤海海域渤中凹陷的渤中19﹣6气田,测试获得优质高产油气流,确定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超过1000亿立方米,凝析油探明地质储量超过I亿立方米。这是渤海湾盆地50年来最大的油气发现。材料二:1月23日电,近日受强寒潮影响,渤海海冰冰情发展迅速,辽东湾浮冰范围62海里,渤海湾、莱州湾最大浮冰范围5﹣15海里,最大冰厚10厘米。材料三:如图为环渤海地区地形等高线图。材料四:根据遥感照片测算的1986﹣1996年期间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增减的变化情况图。(1)推测渤海千亿级大气田的发现对区域发展的重大意义。 (2)结合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渤海冬季封冻严重的自然原因。 (3)推测1996年后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的知识简析原因。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渤海千亿级大气田的发现对区域发展的重大意义。(2)本题主要考查渤海冬季封冻严重的自然原因。渤海位子北温带,1月基础气温低;受强寒潮天气影响时,气温降低,加剧海水封冻;周边淡水河流的注入,使海水盐度偏低,海水更易结冰;渤海海水较浅易冻;海湾水域较为封闭,流动性差,容易结冰。(3)本题主要考查三角洲增速减慢的原因。【解答】解:(1)结合材料分析,渤海千亿级大气田的发现对区域发展的重大意义,可从降低运输成本、缓解能源紧张、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角度分析。(2)渤海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离冬季风的源地较近,寒潮天气影响较多,周边淡水河流的注入,使海水盐度偏低,海水更易结冰;渤海海水较浅易冻;海湾水域较为封闭,流动性差,容易结冰。(3)读1986﹣1996年期间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增减的变化情况图可知,三角洲增速减慢。主要原因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作成效显著;黄河中游水利枢纽的建设,拦蓄了大量泥沙:生产、生活用水量的增加,入海水量的减少,输沙能力减弱;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海水侵蚀加重。故答案为:(1)降低从其他地区运输能源的成本;一定程度上缓解东部能源短缺的局面(能源供需地区矛盾);天然气为清洁能源,改普能源结构,提升京津地区的大气质量;带动油汽勘探等相关产业的发展。(2)渤海位子北温带,1月基础气温低;受强寒潮天气影响时,气温降低,加剧海水封冻;周边淡水河流的注入,使海水盐度偏低,海水更易结冰;渤海海水较浅易冻;海湾水域较为封闭,流动性差,容易结冰。(3)三角洲增速减慢。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作成效显著;黄河中游水利枢纽的建设,拦蓄了大量泥沙:生产、生活用水量的增加,入海水量的减少,输沙能力减弱;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海水侵蚀加重。【点评】该题目难度中等,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读图,要求学生较强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能从材料中较快的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13.(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湾区是由一个或若干相连的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在优越的自然条件基础上,湾区依托海港城市的交通枢纽和门户优势,高效配置资源,形成了具有开放经济结构的湾区经济,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材料二:如图为粤澳港大湾区示意图。如表为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其他大湾区基本情况对比表。 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粤港澳湾区面积(万平方千米)3.682.151.795.60人口(万人)438323407606671GDP(万亿美元)1.801.400.761.36人均 GDP(万美元)4.16.99.92.0第三产业占比(%)82.389.482.862.2集装箱吞吐量(万标箱)7664652276520机场旅客吞吐量(亿人次)1.121.300.711.75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家)60282216(1)与其他世界三大湾区相比,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条件。 (2)对比其他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世界级大湾区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指的是由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条件有:土地面积大,发展空间广:人口数量多,劳动力充足;客货吞吐量大,运输能力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形成了城市群,能更好的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解答】解:(1)对比表中数据,就可以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条件主要表现在发展空间、劳动力人口、机场和巷口等交通设施条件。(2)与其他他三区相比,可知港澳大湾区人均GDP较小,经济实力相对较低第第三产业比重低,产业结构需进一步优化五百强公司数量较少,大型企业的竞争力较差所所以从这些方面加强,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国际竟争力;加强协作与融合,支持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重点培育新型产业,形成新型产业集群。故答案为:(1)土地面积大,发展空间广:人口数量多,劳动力充足;客货吞吐量大,运输能力强。(2)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培育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加强协作与融合,支持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共建宜居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重点培育新型产业,形成新型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粤港澳大湾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总体难度不大,基础性强。14.(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想要带你去浪漫的土耳其,然后一起去东京和巴黎”歌曲红遍网络,土耳其成为了浪漫的代名词。2018年是土耳其•中国旅游年。土耳其作为横跨欧亚大陆、拥有独特文化和异域风光的国家,每年都吸引着全世界各地上千万的游客前往。如图为某旅行社设计的“土耳其精华揽胜十日游”线路。 线路推荐 行程安排 享受地中海阳光、沙滩、蓝天、海洋,乘船游览博斯普鲁斯海峡,体替梦妇棉花堡的白色地貌与天然温泉,乘热气球飞联奇岩地貌,欣赏露天洞穴博物馆:漫步古老奥斯受风情小镇:感受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阿尔成弥斯种庙的伟,领略伊斯坦布尔老城区、番红花城、特洛伊古遗址等世界遗产的魅力。(每日平均车红约6小时) 第一天:北京一伊斯坦布尔 第二天:安卡拉 第三天:番红花域 第四天:卡帕多奇亚 第五天:孔亚 第六天:安塔利亚 第七天:帕姆卡菜 第八天:艾菲宋斯、伊放密尔 第九天:伊斯坦布尔 第十天:伊斯坦布尔一北京材料二:“土耳其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材料三:安卡拉和贝鲁特气温和降水资料统计图。材料四:土耳其的水果中石榴最有名,还有葡萄(人类种植葡萄和酿葡萄始于土耳其),盛产樱桃、桃子、李子、柑橘、苹果,橙子,柠檬,橄榄还有干果杏仁。其农产品主要出口伊拉克、俄罗斯、意大利等国。(1)请对上述旅游线路进行评价。 (2)比较安卡拉和贝鲁特的气温差异并分析原因。 (3)作为传统的水果生产和出口国,试分析土耳其水果生产的社会经济优势。 【分析】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1)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2)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需要多个高质量的景点组合。(3)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附近无雷同景点。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和政府政策等。【解答】解:(1)本题考查旅游资源的评价,主要从旅游资源的质量特征(如其美感度、奇特度、医疗价值、体育价值等),丰度和集聚程度,环境容量,开发利用现状和开发潜力分析。(2)安卡拉: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团难以到达内陆,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贝鲁特:地中海气候,以夏季温暖干燥,冬季多雨为特征的气候。成因由于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及信风带交替控制。(3)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考查社会经济因素,可从劳动力、市场、种植经验等方面分析。故答案为:(l)该旅游线路,景点多,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高,旅游资源游览价值高,景点之间距离较近,地域组合和集群状况好:旅游行程安排紧凑,时间安排合理:主题突出,既能感受自然风光的优美,又能感受人文景观的历史文化价值:线路成环形,不走回头路,节省时间和体力,是一条精致的旅游线路。(2)气温:安卡拉冬夏气温均低于贝鲁特,气温年较羞大。原因:安卡拉纬度高;海拔高,气温较低;距海较远,大陆性强,气温年较差大。(3)劳动力较欧洲国家廉价:种植水果历史悠久:距离西亚、中东市场较近。【点评】该题目难度中等,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读图,要求学生较强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能从材料中较快的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